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pdf

    • 资源ID:42514       资源大小:262.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jss****123】。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jss****123】,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pdf

    1、第 43 卷 第 1 期 2013 年 1 月上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 Vol 43 No 1 Jan 2013 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郝彤, 石磊, 陈晶晶 (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郑州 450002) 摘要采用废砖粗骨料、 废混凝土细骨料完全替代天然骨料, 配制了 5 组不同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试块。通过 试验得到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 碳化深度以及棱柱体试块的轴心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收缩等力学性能指标。经 分析得出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并对混凝土碳化和收缩公式进行了拟合。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碳化

    2、;收缩;弹性模量 中图分类号: 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848X( 2013) 01- 0073- 03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of recycled concrete Hao Tong,Shi Lei,Chen Jingjing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Preparation of five different mix of recycled bric

    3、k concrete blocks was done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carbonation depth,elastic modulus,shrinkage and other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tes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elastic modulus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were obtai

    4、ned Carbonation and shrinkage formulas of concrete were also fitted Keywords: recycled concrete;compressive strength;carbonation;shrinkage;elastic modulus *2010 年度河南省墙改基金项目( 2010- 18) 。 作者简介: 郝彤, 博士, 教授, Email:haotong zzu edu cn。 0前言 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 清洗、 分 级, 然后按一定比例相互混合得到的“再生骨料” 作 为粗骨料或粗、 细骨料, 加入水

    5、泥浆配制而成的混凝 土。本文用废砖粗骨料 100% 替代天然碎石、 用废 混凝土细骨料 100% 替代天然砂制作混凝土, 配制 了 5 组不同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试块, 进行试验得 到 3, 7, 28d 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 碳化深度以 及棱柱体试块的轴心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收缩等力 学性能指标, 为再生混凝土墙板的研究奠定基础。 1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 1. 1 试验材料 水泥: 河 南 某 公 司 生 产 的 复 合 硅 酸 盐 水 泥 PC32. 5; 水: 普通自来水; 骨料: 本文采用的骨料是 采用机械破碎后经人工筛分得到的废砖再生粗骨料 和废混凝土再生细骨料, 骨料的基本物理

    6、性能如表 1 所示。 骨料的基本物理性能表 1 指标废砖再生粗骨料废混凝土再生细骨料 粒径范围 /mm5 75 0 5 表观密度 /kg/m31 6102 590 堆积密度 /kg/m37751 198 紧密密度 /kg/m38751 317 松散孔隙率 /%52 54 紧密孔隙率 /%46 49 24h 吸水率 /%16. 35. 8 含水率 /%0. 5 4. 7 细度模数4. 7 1. 2 试验方案及配合比设计 与天然粗骨料相比较, 废砖再生粗骨料的显著 特征之一是高吸水率, 因此, 再生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是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关键, 大部分学者提 出了基于自由水灰比的再生混凝土配合

    7、比设计方 法 1- 5, 本试验也采用该方法配制 5 组不同配合比的 混凝土, 依次命名为 RA, RB, RC, RD, RE, 各组配合 比见表 2。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表 2 组 别 水灰比 砂率 /% 水 /kg/m3 水泥 /kg/m3 细骨料 /kg/m3 粗骨料 /kg/m3 附加水 /kg/m3 RA0. 605116026776472198 RB0. 5549160291718738100 RC0. 5047160320672752102 RD0. 4545160356624763103 RE0. 4043160400576770104 2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 1 试

    8、验方法 本试验配制了 5 组混凝土试块, 分别于 3, 7, 28d 龄期在每组中各取 3 个相同试块, 按照普通混 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 GB /T 500812002) 进行 试验, 得到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 碳化深度以及棱 柱体试块的轴心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收缩等力学性 能指标。 建筑结构2013 年 2. 2 试验结果分析 2. 2. 1 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 自然条件养护下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抗压 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见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 再 生混凝土 3d 的抗压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减小; 7d 的抗压强度在水灰比为 0. 55 0. 6 时, 有上升趋

    9、势; 而 28d 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并不明显, 但是 5 组不同配合比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比较接 近, 介于 21 25MPa 之间, 这说明水灰比对自然养 护条件下低强度再生混凝土 3, 7d 抗压强度的影响 较大, 对 28d 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这一性能在实 际工程中可以加以利用, 选用高水灰比的混凝土, 节 省了水泥, 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 2. 2 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关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 500102010) ( 简 称混凝土规范) 中采用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 值 fck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 cu, k间的换算关系为: fck= 0

    10、. 88c1c2fcu, k( 1) 式中: c1为混凝土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 压强度的比值,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 C50 时, c1= 0. 76,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 时, c1= 0. 8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中间值时, 按线性变化插值; c2为混凝土的脆性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 C40 时, c2= 1. 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 时, c2 =0. 87,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中间值时, 按线性变化 插值; 0. 88 为考虑结构中混凝土的实体强度与立方 体试件混凝土强度差异等因素的修正系数。 本试验中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 C40, c1取 0.

    11、 76, c2取 1. 0; 由于 fck, fcu, k均为实验室测得的试 件的强度标准值, 而非结构中混凝土的实体强度, 所 以不应考虑式( 1) 中 0. 88 的修正系数。即实验室 普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与立方体抗压 强度标准值 fcu, k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fck= 0. 76fcu, k( 2) 试验结果表明, 再生混凝土 28d 的实测轴心抗 压强度标准值与实测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比均 在 0. 72 1. 02 之间, 均值为 0. 86。与混凝土规范 中普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 度标准值换算公式( 式( 2) ) 中的系数 0. 76 相比

    12、有 所提高, 这说明再生骨料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 值比采用混凝土规范公式计算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 值偏高, 而实际工程设计中混凝土强度均是采用轴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 按混凝土规范中公式计算再 生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增大了结构设计的安全储 备, 提高了结构的安全系数, 这对工程是十分有利 的。因此, 混凝土规范中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 值 fck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 cu, k之间的换算关系 对本文再生混凝土也是适用的。 2. 2. 3 弹性模量 本文采用下式计算再生混凝土 28d 的弹性模 量 Ec: Ec= 105 5 2 + 29 8 /fcu, k ( 3) 式中 fcu, k为

    13、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在标准养护下的 28d 抗压强度标准值。 再生混凝土棱柱体试块 28d 的弹性模量与抗压 强度的关系见图 2。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值与 式( 3) 计算值比值( 表 3) 的平均值 = 0. 97, 变异系 数 = 0. 026, 其平均值约等于 1, 变异系数较小, 所 以本文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表 3 组别 试验值 /MPa 抗压强度 /MPa 式( 3) 计算值 /MPa 试验值 式( 3) 计算值 RA14 30017. 014 3820. 99 RB14 90019. 514 8631. 00 RC14 50023. 315 435

    14、0. 94 RD14 40021. 315 1540. 95 RE15 20024. 415 5730. 98 图 1再生混凝土不同龄期 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 图 2再生混凝土 28d 弹性 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2. 2. 4 碳化 试验通过对自然养护条件下的立方体试块劈 裂, 用酚酞试液测定碳化深度( 注: 因 RE 组数据的 离散性较大, 文中未给出) , 如表 4 所示。 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表 4 水灰比 试验值 /mm式( 4) 计算值 /mm 试验值 /式( 4) 计算值 7d28d7d28d7d28d 0. 600. 61. 150. 431. 181. 400. 97 0.

    15、550. 31. 300. 281. 141. 071. 14 0. 500. 31. 110. 291. 161. 030. 96 0. 450. 30. 710. 391. 030. 770. 69 由表 4 及图 3 可看出, 再生废砖混凝土的碳化 深度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3d 前碳化很小, 甚至 为零, 原因是前期试块表面湿润, 水分会隔离 CO2气 体, 使其难以扩散到水泥石内部。3 7d 随着试块 47 第 43 卷 第 1 期郝彤, 等 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表面水分的逐渐散失, CO2气体渗入试块, 引起碳 化。7d 后, 曲线斜率随着龄期的增加开始减小, 说 明碳

    16、化速度减缓, 原因是游离到水泥石表面的 Ca2 + 会因碳化作用而产生 CaCO3沉淀, 使表面的孔隙被 沉淀堵塞, 碳化速度减缓, 但碳化作用并未能终止, 而是继续进行, 随着龄期增长, 碳化深度逐渐增加。 本文 参 照混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评 定 标 准 ( CECS 220: 2007) 中给出的以混凝土抗压强度为主 要参数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 结合试验数据, 回归 分析得出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模型: xc= KCO2Kk1KksT0 25RH1 5( 1 RH) ( 12 860 /fRC cu)+ 1 105) 槡 t( 4) 式中: KCO2为 CO2浓度影响系数, K

    17、CO 2 =C0/0 槡 03, C0为 CO2体积浓度 /% ; Kk1为位置影响系数, 构件角 区取 1. 4, 非角区取 1. 0; Kks为工作应力影响系数, 受压时取 1. 0, 受拉时取 1. 7; T 为环境温度 / ; RH 为相对湿度 /% ; fRC cu为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平均值 /MPa; t 为龄期 /d。 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试验值与式( 4) 计算值比 值( 表 4) 的平均值 = 1. 00, 变异系数 = 0. 22, 其 平均值约等于 1, 变异系数较小, 所以本文公式计算 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2. 2. 5 收缩 在自然养护条件下, 用千分尺测定再

    18、生混凝土 试件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长度的变化值, 反映混凝 土的收缩规律, 如表 5 所示。 由表 5 及图 4 可以看出, 随着龄期的增加, 再生 混凝土的收缩增大。在凝结初期, 收缩速率较快, 曲 线斜率较大, 随着龄期的增长, 收缩速率变慢, 曲线 斜率减小。这是因为在 0 7d, 水泥水化速度较快, 水化反应消耗混凝土试块内部水分, 生成水化物, 从 而更加致密, 使混凝土试件固相体积增加, 但固相与 液相总体积减少, 从而产生了收缩。随着龄期的增 长, 水泥水化作用逐渐减缓, 且前期水化产生的水化 物填充到孔隙结构中, 使水泥石密实性提高, 空隙率 再生混凝土收缩表 5 龄期 /d 试

    19、验平均值 / 10- 3 式( 5) 计算值 / 10- 3 试验平均值 式( 5) 计算值 100. 012 20 20. 027 50. 023 41. 17 30. 032 00. 033 80. 95 40. 040 50. 043 40. 93 50. 046 20. 052 30. 88 60. 055 10. 060 70. 91 70. 058 20. 068 40. 85 140. 102 90. 111 20. 93 280. 181 80. 161 61. 12 图 3再生混凝土早期 碳化深度与龄期的关系 图 4再生混凝土早期 收缩与龄期的关系 降低, 水化收缩减小。 在

    20、测得的再生混凝土试件收缩值的基础上, 经 回归分析, 得出废砖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基本公式为: ( t) 0 = t 78 62 + 3 38t 10 3 ( 5) 再生混凝土平均收缩试验值与式( 5) 计算值比 值的平均值 = 0. 97, 变异系数 = 0. 11, 其平均值 约等于 1, 变异系数较小, 所以本文公式值与试验值 吻合较好。 3结论 ( 1) 再生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方式、 碳化与普 通混凝土相似。可采用高水灰比配制低强度( 低于 C20) 再生混凝土, 节省了水泥, 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 2)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 GB 50010 2010) 中混凝土轴心抗

    21、压强度标准值 fck与立方体抗 压强度标准值 fcu, k之间的换算关系适用于本文的再 生混凝土。 ( 3) 给出了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之 间的换算公式。 ( 4) 再生混凝土的碳化值随龄期的增加而变 大, 3d 前基本无明显碳化, 3 7d 出现明显碳化现 象, 7d 后碳化速率逐渐减小。拟合出了再生混凝土 碳化深度的公式。 ( 5) 再生混凝土的收缩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变 大, 且随着龄期的增长, 收缩速率逐渐变慢, 曲线斜 率减小。给出了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基本公式。 参考文献 1 刘秦 再生废砖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及物理性能试验 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0 2 蒋 业 浩 再 生 混 凝 土 抗 压 强 度 及 配 合 比 设 计 研 究 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3 蔡秀兰 再生细集料混合砂浆配合比及物理性能试验 研究 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0 4 史魏, 侯景鹏 再生混凝土技术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J 建筑技术开发, 2001, 28( 8) : 18- 20 5 张亚梅, 秦鸿根, 孙伟, 等 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初 探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02( 1) : 7- 9 57


    注意事项

    本文(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jss****123】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