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T 1749-2019太阳能热发电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高清版).pdf

    • 资源ID:421313       资源大小:1.28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63-T 1749-2019太阳能热发电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高清版).pdf

    1、ICS 13.260 A47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7492019 太阳能热发电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019-06-19 发布 2019-09-01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 17492019 I 目 次 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规定.25 检测项目.46 检测技术要求和方法.47 数据记录与结果判定.68 检测技术报告.7附录 A(规范性附录)防雷区的划分.8附录 B(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技术要求.10附录 C(规范性附录)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13附录 D(资料性附录)检测技术报告样

    2、式.18参考文献.24 DB63/T 1749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青海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青海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青海大学、海西州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厦门红相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娟、欧建芳、刘蓉娜、杨成山、刘晓燕、王敏、巴文学、谢寿安、司杨、张继红。DB63/T 17492019 1 太阳能热发电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阳能热发电

    3、站防雷装置的防雷类别划分、检测项目、检测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测技术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太阳能热发电站防雷装置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949.1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1部分:常规测量 GB/T 18802.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2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21部分:电信和网络的电涌保护器性

    4、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QX/T 406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太阳能热发电 利用大规模阵列平面、抛物面或蝶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储换热装置及汽轮发电等装置实现热能到电能转换。3.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通过热功转换过程发电的系统,一般由聚光集热系统、发电系统和相关配套设施组成。3.3 太阳能热发电站 由太阳能集热、储热单元和热功转换发电单元构成的电站。根据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方式的不同,主要有塔式、槽式、蝶式

    5、和菲涅尔式四类太阳能热发电站。DB63/T 17492019 2 3.4 集热场 将太阳能聚集并转化为热能的系统,一般由聚光装置和吸热器组成。3.5 发电区 由储换热区域、蒸汽发生器区域、汽机房、辅助加热区域、集中控制室和有关设施组成的相对集中的区域。4 基本规定 4.1 检测机构和人员 4.1.1 太阳能热发电站的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等级的检测资质。4.1.2 防雷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应满足 QX/T 406 的要求。4.2 防雷类别及防雷区的划分 4.2.1 防雷类别的划分 集热场、发电区、升压变电站(开关站)及其附属建(构)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

    6、防雷类别按以下规定划分:储换热区域存在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宜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当年预计雷击次数(N)大于 0.25 次/a 的集热场、发电区、升压变电站(开关站)及其它建(构)筑物,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当年预计雷击次数(N)大于或等于 0.05 次/a,且小于或等于 0.25 次/a 的集热场、发电区、升压变电站(开关站)及其它建(构)筑物,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设有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的建筑物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情况下,当该建筑物不属于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和不处于其他建筑物或物体的保护范围时,宜将其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注: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方法按照GB 5

    7、0057附录A执行。4.2.2 防雷区的划分 结合太阳能热发电站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方案及现场勘察情况,将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环境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 区。分类方法见附录A。4.3 检测程序及要求 4.3.1 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宜按图 1 给出的程序进行。DB63/T 17492019 3 图1 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程序 4.3.2 现场检测前,应开展有关资料和防雷状况的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现场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防雷设计说明和图纸;厂区主要设施、设备布局;接闪器、引下线的安装和敷设方式;防侧击雷措施,如均压环的安装和敷设方式;接地形式、等电位连接等状况;低压配电系统的接

    8、地形式、电涌保护器的安装、电磁屏蔽等措施。4.3.3 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检测前应接受太阳能热发电站安全知识教育,在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检测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检测;检测应在非雨天、无积水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检测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的干扰;检测期间电流线严禁断开,电流线和电流极处要有专人看护。4.4 检测周期 防雷装置及接地装置特性参数的检测,宜按以下周期进行检测:升压变电站(开关站)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分布应每 35 年检测一次;接地阻抗、电气完整性每年检测一次;集热场聚光装置和吸热器的防雷装置性能应每年检测一次;站区内各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性能

    9、应每年检测一次;储换热区域油罐防雷装置应每半年检测一次;定期检测宜于三月至五月进行,遇有接地装置改造或其他必要时应进行针对性测试。DB63/T 17492019 4 5 检测项目 5.1 集热场 集热场的检测项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5.2 发电区 发电区的检测项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防静电接地装置。5.3 升压变电站(开关站)升压变电站(开关站)的检测项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独立接闪杆;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注:升压变电站(开关站)输电线路的雷电过电压保护按GB/T 50064-2014 5.3的规定执行。5.4

    10、附属建(构)筑物 附属建(构)筑物(包括控制室、检修维修、生活等辅助设施)的检测项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电涌保护器。6 检测技术要求和方法 6.1 接闪器 6.1.1 检查接闪器外观状况,应无明显机械损伤、断裂及严重锈蚀现象,接闪器上有无附着其它电气线路。DB63/T 17492019 5 6.1.2 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保护范围及其与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等的规定见附录 B.1。6.1.3 测试接闪器与建(构)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引下线的电气连接,屋面电气设施与防雷装置、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1.4 测试防

    11、侧击雷装置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1.5 储换热区域钢储罐作接闪器时,壁厚应大于 4 mm,小于 4 mm 时必须在罐顶加装单独接闪杆。6.2 引下线 6.2.1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防腐措施见附录 B.2。6.2.2 测试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体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2.3 集热场吸热塔及升压变电站(开关站)等的独立接闪杆(塔杆)应敷设两根引下线,对称布置,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6.3 接地装置 6.3.1 接地装置检测方法按照 GB/T 17949.1 的规定执行。6.3.2 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埋设深度、防腐措施、安装工艺等的规

    12、定见附录 B.3。6.3.3 集热场聚光装置方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6.3.4 储换热区域钢储罐防雷接地应沿罐体周围均匀布设,接地点不少于2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6.3.5 升压变电站(开关站)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不应大于 0.5。6.3.6 集热场吸热塔及升压变电站(开关站)等的独立接闪杆(塔杆)应采用独立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6.4 等电位连接 6.4.1 等电位连接装置的材料规格、连接方式及安装工艺见附录 B.4。6.4.2 测试集热场内金属构件、聚光装置各阵列、组串之间与防雷装置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4.3 测试发

    13、电区各金属管线以及建筑物内的设备、金属管道、电缆桥架、金属构架等较大金属物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带(板)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4.4 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和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否则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于不少于 5 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6.4.5 测试储热区罐体相连的设备、电缆金属外皮等设施的电气连接,以及罐体其它金属设备和管道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4.6 测试附属建(构)筑物及生活区内各金属构件以及建筑物内的设备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带(板)的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5 电磁屏蔽 DB63

    14、/T 17492019 6 6.5.1 电磁屏蔽的安装工艺见附录 B.4。6.5.2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各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测试其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5.3 进入监控系统机房的各类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馈线等均应布设在有屏蔽措施的桥架内,测试其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6.6 电涌保护器 6.6.1 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应符合 GB 18802.1 和 GB/T 18802.21 要求的产品。6.6.2 电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和等电位连接位置应在各防雷区的交界处,但当线路能承受预期的电涌时,电涌保护器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6.6.3 低压配电系统

    15、所选电涌保护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6.6.4 直流参考电压(U1mA)值不低于交流电流中 U0值 1.86 倍时,在直流电路中应为直流电压 1.331.6 倍,在脉冲电路中应为脉冲初始峰值电压 1.42.0 倍。6.6.5 泄漏电流(Iie)实测值应大于生产厂标称的最大值时,如生产厂未标定出 Iie值时,一般不应大于20 A。6.6.6 电涌保护器的绝缘部分应具有足够大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50 M。6.6.7 电涌保护器两端的连接导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见附录 B.4。6.6.8 测试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子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6.7 防静电接地装置 6.7.1 储换热区域储罐

    16、应利用防雷接地装置兼作防静电接地装置。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按各系统要求中的最小值确定。6.7.2 检查储罐是否采取静电防护措施,作业场所(如罐区入口处、上储罐扶梯入口处等)是否设置有消除人体静电装置。6.8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的检测应包括接地装置的电气完整性、接地阻抗(含分流测试)、场区地表电位梯度分布、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等参数或指标,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见附录C。7 数据记录与结果判定 7.1 检测数据记录 7.1.1 在现场将各项检测数据如实填入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至少有两名检测人员和一名复核人员签字。7.1

    17、.2 首次检测时,应绘制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定期检测时应进行补充和修改。7.2 检测结果判定 DB63/T 17492019 7 将经计算或整理过的各项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8 检测技术报告 8.1 检测技术报告的编制应符合以下要求:现场检测完成后,应对记录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出具检测技术报告;检测技术报告由封面、基本信息表、防雷装置检测记录表、接地装置特性参数记录表组成,样式参见附录 D 中的表 D.1表 D.4;检测技术报告应对所检测项目是否符合本标准及相应标准的规定或设计要求,做出明确的结论。8.2 检测技术报告应包括:委托检

    18、测机构、受检单位名称;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检测结论;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检测、审核和批准人员签名;加盖检测机构检测专用章。8.3 检测技术报告存档 8.3.1 检测技术报告应不少于两份,一份送受检单位,一份由检测单位连同原始记录一并存档。存档应有纸质和电子两种存储形式。8.3.2 定期检测资料存档应保存两年以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跟踪检测资料存档应长期保存。DB63/T 17492019 8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防雷区的划分 A.1 划分原则 防雷区(LPZ)的划分应符合以下原则: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本区内的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

    19、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直击雷防护区(LPZOB):本区内的电磁场仍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LPZ1):本区内的电磁场可能衰减,衰减程度取决于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 LPZOB区内的更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第二防护区至后续防护区(LPZ2n):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涌电流和限制雷击电磁场强度的后续防雷区。A.2 划分方法 A.2.1 一般建(构)筑物 一般建(构)筑物防雷区的划分见图A.1。图 A.1 一般建(构)筑物防雷区划分示意图 注:槽式、蝶式、菲涅尔式等太阳能热发电站集热场防雷区划分方法同一般建(构

    20、)筑物防雷区的划分方法。DB63/T 17492019 9 A.2.2 典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集热场 典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集热场防雷区的划分见图A.2。图 A.2 典型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集热场防雷区划分示意图 DB63/T 17492019 10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防雷装置技术要求 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防侧击雷及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置等,表B.1至B.4给出了太阳能热发电站防雷装置的技术要求。表 B.1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名称 技术要求 接闪杆 杆长 1 m 以下:圆钢12 mm;钢管20 mm;铜材有效截面积50 mm2;针长 1 m2 m:圆钢16

    21、 mm;钢管25 mm;铜材有效截面积50 mm2;烟囱、水塔顶上的杆:圆钢20 mm;钢管40 mm,厚度2.5 mm;铜材有效截面积50 mm2;其它材料规格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5.2.1 的规定选取。接闪带 圆钢8 mm;钢管20 mm,厚度2.5 mm;扁钢截面积50 mm2;铜材截面积50 mm2;烟囱(水塔)顶部避雷环(带):圆钢12 mm;扁钢截面积100 mm2,厚度4 mm;其它材料规格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5.2.1 的规定选取。接闪网 圆钢8 mm;扁钢截面积48 mm2,厚度4 mm。接闪线 镀锌钢绞线截面35 mm2。金属屋面

    22、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易爆物品时:厚度0.5 mm;金属板下面有易燃易爆物品时:铁板厚度4 mm;铜板厚度5 mm;铝板厚度7 mm。钢管、钢罐 2.5 mm;处于储换热区域内的钢管、钢罐壁厚4 mm。防腐状况 镀锌、涂漆、涂沥青、不锈钢、铜材、暗敷、锈蚀。搭接长度与形式 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不少于 3 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其它材料焊接时搭接长度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4.1.2 的规定。保护范围 按 GB 50057-2010 规范滚球法计算,且符合 GB 50057-2010 表 3.2.1 要求。安全距离

    23、 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相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按 GB 50057-2010 计算,3 m。DB63/T 17492019 11 表 B.2 引下线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名称 技术要求 材料规格 独立烟囱:圆钢12 mm;扁钢截面积100 mm2,厚度4 mm;暗敷:圆钢10 mm;扁钢截面积80 mm2;其它材料规格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5.2.1 的规定选取。平均间距 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一类12 m,金属屋面引下线应在 18 m-24 m;二类18 m;三类25 m。防腐状况 镀锌、涂漆、涂沥青、不锈钢、铜

    24、材、暗敷。搭接长度与形式 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不少于 3 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其它材料焊接时搭接长度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4.1.2 的规定。安全距离 独立接闪杆的引下线与被保护物之间的距离按 GB 50057-2010 计算,3 m。表 B.3 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名称 技术要求 人工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间距宜为 5 m;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 2.5 m,间距宜为 5 m;埋设深度:0.5 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距建筑物的出入口或人行道3 m。材料规格要求按照 GB 50057

    25、-2010 表 5.4.1 的规定选取。自然接地体 材料规格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5.4.1 的规定选取。搭接长度与形式 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不少于 3 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其它材料焊接时搭接长度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4.1.2 的规定。安全距离 独立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之间的距离按 GB 50057-2010 计算,3 m。DB63/T 17492019 12 表 B.4 防侧击雷及雷击电磁脉冲装置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名称 技术要求 防侧击雷装置 防侧击的措施 防侧击措施见

    26、 GB 50057-2010 第 4 章。材料 规格 材料规格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5.2.1 的规定。连接 状况 外墙内、外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作等电位连接。搭接长度与形式 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 2 倍,不少于 3 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或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 6 倍,双面施焊;其它材料焊接时搭接长度要求按照 GB 50057-2010 表 4.1.2 的规定。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装置 等电位 连接 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或各等电位连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铜截面积16 mm2,铝截面积25 mm2,铁截面积50 mm2。从屋内金属

    27、装置至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导体:铜截面积6 mm2,铝截面积10 mm2,铁截面积16 mm2.屏蔽及 埋地 入户低压配电线路埋地引入长度见 GB 50057-2010 的 4.2.3 的要求,且不应小于 15 m。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网管连接至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设备、设施金属管道接地状况 进出建筑物界面的各类金属管线应与防雷装置连接。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和金属线槽与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和金属线槽连接处应作跨接处理。架空金属管道和电缆桥架应每隔 25 m 接地一次。电涌 保护器 配电线路、信号线路上

    28、安装电涌保护器。线路上安装多级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生产厂实验数据采用。如无实验数据时,电压开关型装电涌保护器与限压型装电涌保护器之间的线长度不宜小于 10 m,限压型装电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 5 m,长度达不到要求应加装退耦元件。电涌保护器两端连接导线应短直,连接长度不宜大于 0.5 m。级数 类型 连接相线铜导线/mm2 接地端连接铜导线/mm2 第一级 开关型或限压型 6 10 第二级 限压型 4 6 第三级 限压型 2.5 4 第四级 限压型 2.5 4 DB63/T 17492019 13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 C.

    29、1 接地阻抗的测试 C.1.1 一般原则 接地阻抗的测试见GB/T 17949.1,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检测。接地阻抗的测试方法一般采用“直线法”、“30夹角法”和“远离夹角法”。由于工频电流测试电阻容易带来干扰,影响读数准确性,一般采用异频法,调节测试电流输出的频率不等于50 Hz,选用46个频率进行测试。C.1.2 注意事项 接地阻抗测试中应注意如下事项:布置测试极时,应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地质条件相近的区域,现场条件允许时,测试极应尽量取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 5 倍。测试接地阻抗时,应将所有与接地装置连接的导体断开。无法断开时,测试极应远离此类导体,并进行分流向量测试,计算分流系数,从而

    30、对接地阻抗进行修正。测试时应避开地下的金属管道、通信线路等。如对地下情况不了解,可多换几个地点测试,进行比较后得出较准确的数据。直线法测试接地阻抗,测试极电流线和电压线同方向布设时,应保持两线足够远的间距,以减小互感耦合的影响。C.1.3 测试方法 C.1.3.1 直线法 电流线和电压线同方向(同路径)放设的方法。直线法测试接地阻抗见图C.1。电流极长度DEC通常为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电压极长度DEP通常为(0.50.6)DEC。当远距离放线有困难时,在土壤电阻率均匀地区DEC可取2D,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区DEC可取3D。检测时电压极P在被测接地装置E与电流极C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

    31、的距离为DEC的5%左右,三次检测结果误差在5%以内即可。图 C.1 直线法测试示意图 说明:D地网最大对角线长度;G地网;E接地网边缘测试点;P电压极;DB63/T 17492019 14 C电流极;DEP电压极到接地网边缘测试点之间的距离;DEC电流极到接地网边缘测试点之间的距离。C.1.3.2 30夹角法 如果土壤电阻率均匀,可采用电流极DEC和电压极DEP长度相等,电流线和电压线采用等腰三角形约呈 30夹角布线,DEC=DEP2D。C.1.3.3 远离夹角法 通常情况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测试宜采用电流和电位线夹角布置的方式,夹角通常为45以上,一般不宜小于30,电流极DEC和电压极DE

    32、P长度相近,为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45倍。C.1.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断 异频法测得的接地阻抗值求平均值,与设计要求的接地阻抗最大允许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接地阻抗不应大于设计要求值,无设计要求时,不应大于0.5。C.2 分流测试 C.2.1 一般原则 对于有架空避雷线和金属屏蔽两端接地的电缆出线的变电站,线路杆塔接地装置和远方地网对试验电流I 进行了分流,对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测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应进行架空避雷线和电缆金属屏蔽的分流测试。C.2.2 测试方法 分流测试应是相量测试,即测试分流的幅值和其相对于试验电流的相角,并将所有的分流进行相量运算,得到地网分流系数K,以修正接地阻抗。即分流

    33、的相量和,地网实际散流的相量,地地网分流系数K 按公式C.1计算:(C.1)一般采用具有相量测试功能的柔性罗氏线圈对与避雷线相连的金属构架基脚以及出线电缆的电缆簇进行分流相量测试。变电站分流测试示意见图 C.2。DB63/T 17492019 15 图 C.2 变电站分流测试示意图 C.2.3 数据有效性判断 分流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应根据以下原则现场判断:某一处的分流大小应与仪器输出的测试电流大小成正比,相位不随电流大小变化;测试电流大小不变,在相邻的测试频率下(如 47 Hz、48 Hz),某一处的分流大小及相角应接近;将罗氏线圈正向及反向缠绕构架,观察两次相位是否相差 180。C.3 接触电

    34、位差和跨步电位差的测试 C.3.1 一般原则 接触电位差以站区设备为检测对象,跨步电位差以站区设备周围及工作人员经常出入通道为检测对象,使用专用设备检测,地网注入异频检测电流。C.3.2 测试方法 如图C.3所示方法布线,V1处万用表显示电压值即为该设备的接触电位差的测试值,V2处万用表显示电压值即为被测场区地面两点之间的跨步电位差的测试值。其中,V1、V2显示值应取:以该待测设备或测试点为圆心,在半径1.0 m的圆弧上,选取34个不同方向测试,找出最大值,分别作为该待测设备或测试点的接触电位差检测值或跨步电位差测试值。图 C.3 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测试示意图 DB63/T 1749201

    35、9 16 说明:G接地网;S设备构架;P模拟人体金属铁脚;C电流极;Rm等效人体电阻;dGC电流极到接地网之间的距离;I检测电流。C.3.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断 实际的接触电位差UT按公式 C.2 换算,跨步电位差US按公式 C.3 换算:(C.2)(C.3)式中:UT 接触电位差实际值;US跨步电位差实际值;UT接触电位差检测值;US跨步电位差检测值;Im注入地网中的检测电流;Is被测接地装置内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实际的接触电位差不应超过公式 C.4 确定的最大允许值,跨步电位差不应超过公式 C.5 确定的最大允许值:(C.4)(C.5)式中:UT接触电位差最大允许

    36、值(V);US跨步电位差最大允许值(V);f人站立处地表面的土壤电阻率(m);t 接地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s)。C.4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的测试 C.4.1 一般原则 DB63/T 17492019 17 将被测试场区合理划分,场区电位分布用若干条曲线表述,曲线根据设备数量、重要性等因素布置,一般情况下曲线的间距不大于 30 m。C.4.2 测试方法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的检测示意图见图 C.4,V 处万用表显示电压值即为该处地表与参考点之间的电位,从而可换算出场区地表电位梯度。P电位极;d 测试间距。图 C.4 地表电位梯度检测示意图 C.4.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判断 根据现场实测值绘制场区地表电位

    37、梯度 U-x 曲线,绘制的曲线应比较平坦,没有明显起伏和突变,两端略有抬高,说明接地装置状况良好;反之,接地装置状况不良。C.5 接地装置的电气完整性的测试 C.5.1 一般原则及测试方法 首先选定一个很可能与主地网连接良好的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为参考点,再测试周围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与参考点之间的直流电阻。如果开始即有很多设备测试结果不良,宜考虑更换参考点。当测试中发现测试值在 50 m 以上时,应反复测试验证。C.5.2 结果判断 接地装置的电气完整性状况应根据导通电阻按以下标准进行判断:状况良好的设备检测值应在 50 m 以下;50 m200 m 的设备状况尚可,宜在以后例行检测中重点关注其变化

    38、,重要的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200 m1 的设备状况不佳,对重要的设备应尽快检查处理,其他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1 以上的设备与主地网未连接,应尽快检查处理;独立接闪杆与主地网的测试值应在 500 m 以上。DB63/T 17492019 18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检测技术报告样式 报告编号:太阳能热发电站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报告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委托单位:委托单位:检测单位:检测单位:检测时间: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检测地点:完成时间:完成时间:DB63/T 17492019 19 表 D.1 基本信息表 检测日期:天气状况:温度:湿度:受检单位信息项目名称单位名称地址邮编项目

    39、地址前次报告编 号经 纬 度E:N:前次检测单 位联 系 人联系电话检测单位信息单位名称地址邮编法定代表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资质等级联系人联系电话检测说明受检场所防雷类别集热场:发电区:升压变电站(开关站):其它建(构)筑物:受检单位所在地 气候特征及环境条件 接地装置构成概况 电流极和电压极 放线情况 其他特殊说明 检测仪器设备及编号 检测人员(签名)记录人(签 名)复核人(签 名)技术负责人(签 名)综合 评定 结论 年 月 日DB63/T 17492019 20 表 D.2 防雷装置检测记录表 检测场所: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1 接闪器(一)类型 杆 带 网 金属形式 架设高度 保护范

    40、围 材料规格 搭接形式及长度 锈蚀状况 与引下线过渡电阻()接闪器(二)类型 杆 带 网 金属形式 架设高度 保护范围 材料规格 搭接形式及长度 锈蚀状况 与引下线过渡电阻()2 引下线 敷设方式 明设 暗敷 锈蚀状况 根数 平均间距 材料规格 搭接形式及长度 接地电阻()3 接地装置 水平接地体材料规格 长度、埋设深度 垂直接地体材料规格 间距、埋设深度 搭接形式及长度 防腐状况 和相邻接地体之间的防反击距离(m)4 等电位连接 材料规格 接地电阻()5 电涌保护器 级数 产品型号 安装位置 数量 UC标称值 In检查电流 UP检查值 Iie测试值 U1mA测试值 接地引线长度 接地连线截面

    41、(mm2)接地电阻()6 电磁屏蔽 屏蔽措施 有无 过渡电阻()7 防静电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DB63/T 17492019 21 表 D.3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记录表 检测项目 序号 检测结果 接地阻抗 (一)频率(Hz)47 48 49 51 52 53 电流(A)电压(V)接地阻抗()阻抗平均值()(二)频率(Hz)47 48 49 51 52 53 电流(A)电压(V)接地阻抗()阻抗平均值()(三)频率(Hz)47 48 49 51 52 53 电流(A)电压(V)接地阻抗()阻抗平均值()分流 注入电流大小 注入电流相位 分流点 分流大小/mA分流相角/分流点 分流大小/mA 分流

    42、相角/检测 结论 DB63/T 17492019 22 表 D.3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记录表(续)检测项目 序号 检测点 检测频率(Hz)检测电流(A)检测值(mV)换算值(V)接 触 电 位 差 跨 步 电 位 差 检测 结论 DB63/T 17492019 23 表 D.3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记录表(续)检测项目 序号 检测结果 场区地表电位梯度 (一)检测间距(m)2 4 6 8 10 参考点12 14 16 18 20 电位(mV)(二)检测间距(m)2 4 6 8 10 参考点12 14 16 18 20 电位(mV)(三)检测间距(m)2 4 6 8 10 参考点12 14 16 18

    43、 20 电位(mV)(四)检测间距(m)2 4 6 8 10 参考点12 14 16 18 20 电位(mV)电位 梯度 曲线图 检测 结论 表 D.3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记录表(续)检测项目 序号 检测点 阻值(m)电 气 完 整 性 -检测 结论 DB63/T 17492019 24 参 考 文 献 1 刘鉴民著.2012.太阳能热动力发电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 王志峰等著.2012.太阳能热发电站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4 GB/T 329372016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5 GB/T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6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7 GB/T 513072018 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 8 DL/T 4752017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 9 QX/T 862007 运行中电涌保护器检测技术规范 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T 1749-2019太阳能热发电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高清版).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