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清正版)DB1331T025.6—2022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_ 生态环境工程 .pdf

    • 资源ID:390973       资源大小:1.95M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高清正版)DB1331T025.6—2022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_ 生态环境工程 .pdf

    1、ICS 13.020.20Z 04DB1331雄安新区地方标准DB1331/T 025.62022雄安新区工程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建设关键质量质量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工程Project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Of Xiongan NewAreaEcological Environment2022-06-27 发布2022-07-01 实施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发 布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 通通 告告 2022 年第 5 号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 关于发

    2、布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建筑工程等八项雄安新区地方标准的通告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会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于 6 月 27 日联合发布了 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建筑工程等八项雄安新区地方标准,现予以通告(详细目录见附件)。本通告可通过中国雄安官网()“政务信息”中进行查询,标准文本可从标准图书馆网站(http:/www.bzsb.info)中下载。附件:批准发布的雄安新区地方标准目录。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 2022 年 6 月 27 日 前前言言根据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雄安“政”字20

    3、2125 号)的要求,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参考有关标准和国内外文献,深入调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工程类相关项目和建设需求,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在研究、分析和总结工程实践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公园绿地;5、风景游憩绿地;6、防护绿地;7、生态保育绿地;8、市容。本标准由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如有补充或修改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至中国城市建设研究有限公司(邮编:100120;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 36

    4、 号)以供修订时参考。标准主编单位: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参编单位:中鼎华创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刘雅琪 刘玉轩 徐瑞峰 吕颖越 冯亚琦 高敏 郭清平畅 胡承江 钱成裕正 刘茹飞文郭润 王相钦 阳津杰 李劲遐 简艳 刘源 翟力新 白旭光 史波芬 吕德彬 高冰丽闫爱平 陈强 杨晶博 李主要起草人员:苏红玉 杨冰 刘峰 吴王生坤 叶烨致主要审查人员:蔡成军 刘志成 陈北京商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目目次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3.0 设计布局.43.1 建设施工.53.2 运行维护.64.公园

    5、绿地.114.0 城市公园分类.114.1 综合公园.114.2 社区公园.134.3 专类公园.134.4 游园.145.风景游憩绿地.155.0 郊野公园.155.1 森林公园.155.2 湿地公园.156.防护绿地.206.0 道路绿化.206.1 其他防护绿地.217.生态保育绿地.238.市容.248.0 清扫保洁.248.1 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268.2 景观照明设施.288.3 其他标准条文.30本标准用词说明.32引用标准名录.3311.总则总则1.0.11.0.1为贯彻落实“雄安质量”工程标准体系要求,指导雄安新区(以下简称“新区”)生态环境工程高质量建设和运行管理,特制定

    6、本标准。1.0.21.0.2本导则适应于雄安新区的与园林、环卫(市容)相关的工程建设。1.0.31.0.3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工程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雄安新区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采用适宜的技术,提升环境品质。1 1.0.4.0.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应遵循下列原则: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2以人为本,公平共享;3弘扬文化,传承创新;4因地制宜,经济适用;5统筹兼顾,协调发展。1 1.0.5.0.5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雄安新区现行相关标准和导则的规定。22.术语术语2.0.12.0.1 园林绿化工程园林绿化工程landscape archi

    7、tecture engineering通过地形水系营造、植物栽植乔护、园路与场地铺设、建(构)筑物和设施建造安装等,实现城巾绿地功能,形成工程实体的建设活动。2.0.22.0.2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城市中以植被覆盖为主体,并对生态、游憩、景观、防护具有积极作用的各类型绿地的总称。2.0.32.0.3 城市公园绿地城市公园绿地park green space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科普宣教及防灾避险等作用的绿地类型。2.0.42.0.4 防护绿地防护绿地buffer green space城市中在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防护或隔离功能,游人

    8、不宜进入的绿地类型。主要句括卫生隔离防护绿地、道路及铁路防护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公用设施防护绿地等。2.0.52.0.5 综合公园综合公园comprehensive park内容丰富,适合各类人群开展多种户外活动,具有完善的游憩和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的公园。2.0.62.0.6 社区公园社区公园neighborhood park服务周边居民开展日常游憩活动,具有基本的游憩和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的公园。2.0.72.0.7 游园游园amenity park规模较小、设施简单,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2.0.82.0.8 专类公园专类公园specialized park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相应的游憩

    9、和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的公园。2.0.92.0.9 郊野公园郊野公园country style park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具有一定的自然生态基础,用于保护自然或文化遗存,可开展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等活动,具备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公园。2.0.102.0.10 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具有一定规模,且自然风景优美的森林地域,可供人们进行游憩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绿地。32.0.112.0.11 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以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具有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休闲等多功能、具备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2.0.12.0.12 2 防护绿地防护绿地因环境、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限制而

    10、确定的,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不包括组团隔离林带。(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的防护绿地)2.0.12.0.13 3 生态保育生态保育ecological conservation为促进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稳定存续、自然资源保护培育而采取的工程建设管理行为。2.0.12.0.14 4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对生态系统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区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4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 3.0 0 设计布局设计布局3 3.0 0.1.1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要求。3 3.0 0.2.2城市

    11、应建构与城市规模、布局结构和景观风貌特征相适应的绿地系统,确定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态保护绿地规模和布局。3 3.0 0.3.3城市应分级分类配置各类公园,构建公园体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建城区内公园应均衡布局,老旧城区应结合城市更新增加公园数量和面积,优化布局;2应分级配置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应因地制宜配置游园;3应合理配置植物园、动物园、体育健身公园等专类公园;4应充分利用绿化隔离带、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的区域建设郊野型公园。3 3.0 0.4.4高标准营造新区绿地公园系统,各级公园应整体达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 100%。城市组团内人均专类公园面积不应小于 1.5 平方米/人。3

    12、 3.0 0.5.5项目用地应保持项目用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区域生态系统的连贯性;项目用地应采取措施,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开展生态补偿和修复工作;项目用地场地设计应与原来地形、地貌相适应,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设计布局与现状保留树木有机结合。3 3.0 0.6.6项目用地应保护湿地和地表水系,严禁破坏区域水系,保持地表水的水量和水质;项目场地设计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计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雨水下渗设施,营造良好的水纹生态,下凹式绿地率不低于50%;室外活动场地、道路铺装的选择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选择透水性材料和透水铺装构造,透水铺装率不应小于70%。3.0.3.0

    13、.7 7承担蓄滞洪功能并与水体相邻用地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不应在行洪通道内设置妨碍行洪的建(构)筑物和设施。3.0.3.0.8 8项目场地设计应合理确定屋顶绿化率,公共建筑屋顶可绿化面积不应小于50%。3.0.3.0.9 9应合理设置植林地比例,公共绿地植林地比例30%;防护绿地植林地比例65%;其他建设用地植林地比例大于等于45%53.0.3.0.1010植物选择应适地适树,应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和引种驯化后在当地适生的植物,并应结合场地环境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应合理选择乡土植被,本地的植物指数大于等于70%。3.0.3.0.1111城市建设应保护场地内的古树、名木、大树不受影响,维护现有绿化建设

    14、成果。(不得大 拆大建)应保护绿地的自然土壤结构,减少对自然土层不必要的破坏。3.0.3.0.1212项目场地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不应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土壤质量不良时,应进行土壤改良或更换种植土。园林绿化工程种植土和肥料不得污染水源。3 3.1 1 建设施工建设施工3.1.3.1.1 1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合同约定,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施工和管理。3.1.3.1.2 2种植土壤的厚度应满足所种植植物的生长需求,种植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 3.1.2 种植植物类型及种植土壤的厚度(cm)项次项次项目项目园林植物类型园林植物类型土层厚度土层厚度1一、二年生

    15、草本花卉、草坪、草本地被30小灌木、宿根花卉、小藤本45大、中灌木、大藤本90竹类中、小径50大径80浅根性乔木80深根性乔木100大树1202屋顶及地下架空平台绿地一、二年生草本花卉、草坪、草本地被30灌木、宿根花卉、藤本45乔木1003水生植物挺水、浮叶植物50沉水植物底泥303.1.3.1.3 3种植土壤应疏松、无异味、无明显染色且无石块、建筑垃圾、垃圾等可视杂物,种植土壤质量应符合DBJ/T50-044 的规定,否则在绿化种植前须进行客土或改良。63.1.3.1.4 4景观水体补水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人体非全身性接触的娱乐性景观用水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类标准,人体非直接接触的观赏

    16、性景观用水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类标准,与游人接触的喷泉水质不得对人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18921-2002的要求。3.1.3.1.5 5依山或傍水存在安全隐患的园路和活动场地应设置安全防护护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护栏高度应大于 1.05m;当园路和活动场地的临空高度大于 24m 时,护栏高度应大于 1.10m。2 护栏的构造应防止儿童攀爬;当采用垂直杆件作栏杆时,其杆间净距应小于 0.llm。3.1.3.1.6 6树木根颈中心至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 3.2.6的规定。表 3.1.6 树木根颈中心至构筑物和市政

    17、设施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m)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名称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名称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距乔木根颈中心距离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距灌木根颈中心距离低于2m的围墙1.00.75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2.00.50通信管道1.51.00给水管道(管线)1.51.00雨水管道(管线)1.51.00污水管道(管线)1.51.003.1.3.1.7 7防滑地面工程对于保证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光亮、光滑的地面,因雨雪天气造成的室外湿滑地面极易导致伤害事故,需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 331 的规定。3 3.2 2运行维护运行维护3.2.3.2.1 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竣工后,养护管理期不应少于

    18、2 年。3.2.3.2.2 2绿化养护技术措施方案制定完善,实施得当,达到黄土不露天。植物生长健壮,保存率达98%。新建绿地各种植物两年内达到正常设计形态。新补植树同原有树种、规格、定干高度一致,有保护措施,成活率达98%以上。73.2.3.2.3 3园林植物应定期养护,植物病虫害防治不得污染水源,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水生植物病虫害防治不得使用农药。3.2.3.2.4 4工程质量验收乔灌木的成活率应达到 95%以上,珍贵树种和行道树成活率应达到 98%以上,花卉种植成活率应达到 95%以上,草坪覆盖率应达到 98%。3.2.3.2.5 5树木养护质量等级表 3.2.5 树木养护质量等级序号

    19、序号项目项目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1整体效果(1)树林、树丛群落结构合理,植株疏密得当,层次分明,林冠线和林缘线清晰饱满;(2)孤植树树形完美,树冠饱满;(3)行道树树冠完整,规格整齐、一致,分枝点高度一致,缺株3%,树干挺直;(4)绿篱无缺株,修剪面平整饱满,直线处平直,曲线处弧度圆润。(1)树林、树丛群落结构合理,植株疏密得当,层次分明,林冠线和林缘线基本完整;(2)孤植树树形基本完美,树冠基本饱满;(3)行道树树冠基本完整,规格基本整齐,无死树,缺株5%,树干基本挺直;(4)绿篱基本无缺株,修剪面平整饱满,直线处平直,曲线处弧度圆润。(1)树林、树丛群落具有基本完整的外

    20、貌,有一定的群落结构;(2)孤植树树形基本完美,树冠基本饱满;(3)行道树无死树,缺株8%,树干基本挺直;(4)绿篱基本无缺株,修剪面平整饱满,直线处平直,曲线处弧度圆润。2生长势枝叶生长茂盛,观花、观果树种正常开花结果,彩色树种季相特征明显,无枯枝。枝叶生长正常。花、观果树种正常开花结果,无明显枯枝。植株生长量和色泽基本正常,观花、观果树种基本正常开花结果,无大型枯枝。3排灌(1)暴雨后0.5d 内无积水;(2)植株未出现失水萎蔫和沥涝现象(1)暴雨后0.5d 内无积水;(2)植株基本无失水萎蔫和沥涝现象(1)暴雨后1d内无积水;(2)植株失水或积水现象1d2d内消除4病虫害情况(1)基本无

    21、有害生物危害状;(2)整体枝叶受害率 8%,树干受害率 5%(1)无明显的有害生物危害状;(2)整体枝叶受害率 10%,树干受害率 8%(1)无严重有害生物危害状;(2)整体枝叶受害率15%,树干受害率 10%5补植完成时间3d7d%20d83.2.3.2.6 6花卉养护质量等级表 3.2.6 花卉养护质量等级序序号号项目项目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1整体效果(1)缺株倒伏的花苗3%;(2)基本无枯叶、残花(1)缺株倒伏的花苗7%;(2)枯叶、残花量 5%(1)缺株倒伏的花苗10%;(2)枯叶、残花量 8%2生长势(1)植株生长健壮;(2)茎干粗壮,基 部分枝强健,蓬径饱满;(

    22、3)花型美观,花 色鲜艳,株高一致(1)植株生长基本健壮;(2)茎干粗壮,基 部分枝强健,蓬径基本饱满;(3)株高一致(1)植株生长基本健壮:(2)茎干粗壮,基 部分枝强健,蓬径基本饱满;(3)株高基本一致3排灌(1)暴雨后0.5d 内无积水;(2)植株未出现失水萎蔫现象(1)暴雨后0.5d 内无积水;(2)植株基本无失水萎蔫现象(1)暴雨后0.5d内无积水:(2)植株无明显失水萎蔫现象4病虫害情况(1)基本无有害生物危害状;(2)植株受害率5%(1)无明显有害生物危害状;(2)植株受害率8%(1)无严重有害生物危害状;(2)植株受害率 10%5杂草覆盖率2%5%10%6补植完成时间3d7d1

    23、0d3.2.3.2.7 7地被养护质量等级表 3.2.7 地被养护质量等级序序号号项目项目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1整体效果(1)植株规格一致;(2)无死株,群体景观效果好(1)植株规格基本一致;(2)基本无死株,群体景观效果较好群体景观效果较好2生长势生长茂盛生长良好生长基本正常3排灌(1)木本地被暴雨后0.5d内无积水;草本地被雨后1h无积水;(2)植株无失水萎蔫现象(1)木本地被暴雨后0.5d 内无积水;草本地被雨后4h无积水;(2)植株基本无失水萎蔫现象(1)木本地被暴雨后1d内无积水;草本地被雨后6h无积水;(2)植株无明显失水萎蔫现象94病虫害情况(1)基本无有害生

    24、物危害状;(2)受害率 10%(3)无影响景观杂草(1)无有害生物危害状;(2)受害率 15%(3)基本无影响景观杂草(1)无严重有害生物危害状;(2)受害率 20%(3)无明显影响景观杂草5覆盖率95%90%85%6补植完成时间3d7d%20d3.2.3.2.8 8草坪养护质量等级表 3.2.8 草坪养护质量等级序序号号项目项目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1整体效果(1)成坪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一级标准的要求;(2)修剪后无残留草屑,剪口无焦枯、撕裂现象(1)成坪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

    25、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二级标准的要求;(2)修剪后基本无残留草屑,剪口基本无焦枯、撕裂现象(1)成坪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三级标准的要求;(2)修剪后无明显残留草屑,剪口无明显焦枯、撕裂现象2生长势生长茂盛生长良好生长基本正常3排灌(1)暴雨后0.5d 内无积水;(2)植株无失水萎蔫和现象(1)暴雨后0.5d 内无积水;(2)植株基本无失水萎蔫现象(1)暴雨后1d内无积水;(2)植株失水萎蔫现象1d2d内消除4病虫害情况(1)草坪草受害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

    26、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一级标准的要求;(2)杂草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一级标准的要求;(1)草坪草受害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二级标准的要求;(2)杂草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二级标准的要求;(1)草坪草受害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三级标准的要求;(2)杂草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三

    27、级标准的要求;105覆盖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一级标准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二级标准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7部分:草坪GB/T18247.7中开放型绿地草坪三级标准的要求5补植完成时间3d7d10d3.2.93.2.9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养护质量等级养护质量等级表 3.2.9 水生植物养护质量等级序序号号项目项目质量要求质量要求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1整体效果景观效果美观,无残花败叶漂浮景观效果明显,基本无残花败叶漂浮景观效果明显2生长势植株

    28、生长健壮;叶色正常;观花、观植物种正常开花结果;枯死植株 5%植株生长良好;叶色正常;观花、观植物种正常开花结果;(3)枯死植株 10%植株生长基本正常;观花、观植物种正常开花结果;(3)枯死植株 15%3排灌暴雨后1d 内恢复常水位暴雨后1d 内恢复常水位暴雨后2d 内恢复常水位4病虫害情况基本无有害生物危害状,无杂草无明显有害生物危害状,无杂草无明显有害生物危害状5覆盖率95%90%85%6补植完成时间3d7d%10d3.2.3.2.1010 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利用,不应随意丢弃、焚烧废弃物。宜采用“落叶化土、还肥于林”的生态循环方式,对废弃物处理后循环利用。114.公园绿地公园绿

    29、地4 4.0.0 城市公园分城市公园分类类4 4.0.1.0.1城市公园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游园四类。公园分级设置规定见表 4.0.1。表 4.0.1 公园分级设置规定类型类型主要服务对主要服务对象象服务人口规服务人口规模(万人)模(万人)适宜规模适宜规模备注备注综合公园城市居民5050不含50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20-5020-50不含20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10-2010-20不含10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专类公园动物公园城市居民-20hm2不含20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植物园-不含40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历史公园-规划范围不应小于城市规划确定的历史名园或文物遗址的保护范围儿童公

    30、园-2 hm2不含2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其他专类公园-园内绿地率应大于65%社区公园居住区人民5-105-10不含5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1.5-2.51-5不含1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游园居住区人民0.5-1.20.1-1不含0.1公顷以下公园绿地指标4 4.0.2.0.2公园绿地内公共厕所、直饮水点和洗涮水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250 米,应结合公园中游人分布特点确定布局位置,沿公园绿地内部道路应每隔 150 米设置标识系统,应按游人容量 20%-30%设置休息座椅,并结合游人分布特点进行布局。公园绿地内的垃圾箱设置应与游人分布相切合,垃圾箱的设置间距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在 50-100 米,并应

    31、采用明确标识的分类垃圾箱。结合北方夏季气候特点,游憩活动地夏季庇荫面积宜大于游憩活动的 50%。4 4.1.1 综合公园综合公园4.1.4.1.1 1综合公园应具有休闲游憩、运动康体、文化科普和儿童游戏等功能,并应设置相应的功能分区。综合公园布局应至少设置两个及以上出入口,方便出入。4.1.4.1.2 2公园绿地面积应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应大于10.0m2/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应大于 100%。124.1.4.1.3 3构筑地形应同时考虑园林景观和地表水排放,各类地表水排水坡度宜符合下表 4.1.3 的规定。表 4.1.3 各类地表排水坡度(%)地表类型地表类型最小坡度

    32、最小坡度草地1.0运动草地0.5栽植地表0.5铺装场地0.3注:游憩绿地适宜坡度宜为 5.0%20.0%。4.1.4.1.4 4公园地形应按照自然安息角设计坡度,当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时,应采取护坡、固土或防冲刷的措施。4.1.4.1.5 5公园用地比例应以公园陆地面积为基数进行计算,并应符合表 4.1.5 的规定。表 4.1.5 公园用地比例陆地面积A1(公顷)用地类型公园类型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动物园植物园其他专类公园A165656565管理建筑-1.01.00.5-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7.05.02.51.0园路及铺装场地-15251525153015302A1657065656

    33、5管理建筑-2.02.01.00.50.5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12.07.05.02.51.0园路及铺装场地-102010201025153015305A1656570657070管理建筑1.51.01.01.50.50.3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5.514.05.04.02.01.3园路及铺装场地10251020102010251025102510A17065757070-管理建筑1.51.01.00.50.5-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4.514.04.03.570657575-13A150管理建筑1.01.50.50.5-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4.012.53.52.5-园路及铺装场地1022102010

    34、201020-50A175708075-管理建筑1.01.50.50.5-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3.011.52.51.5-园路及铺装场地818515515818-100A180708075-管理建筑0.51.00.50.5-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2.010.02.580758080-管理建筑0.51.00.50.5-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1.09.02.01.0-园路及铺装场地515515515515-4 4.1.6.1.6公园内绿化用地比例应大于陆地面积的 65%,广场内绿化用地比例应大于 35%。4 4.2.2 社区公园社区公园4 4.2.1.2.1社区公园宜与养老院、小学、幼儿园等临近设置,应避免

    35、设置于高速公路或快速干道旁,避免车行交通带来的噪音、空气污染以及交通安全隐患。4 4.2.2.2.2社区公园应设置儿童游戏设施、老年人游憩活动设施。园内绿化面积不得少于总面积的 70%(含水面),应有 1/3 的绿地面积能常年受到直接日照。4 4.2.3.2.3社区公园和游园的单个出入口宽度应大于 1.8 米。4 4.3.3 专类公园专类公园4 4.3.1.3.1植物园应创建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应注重收集和展示本植物区系内乡土植物资源、迁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经济植物,并应满足物种多样性的要求。4 4.3.2.3.2植物园的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应符合表 3.3.1 的规定。表 4

    36、.3.1 植物园的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陆地面积 A1(hm2)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建筑用地比例(%)5A11010206.01410A12010205.020A15010204.050A11005153.0A11005152.5注:展览科普建筑面积应大于总建筑面积的 1/3。4 4.3 3.3 3动物园设计应符合功能性原则,满足饲养繁育、动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观赏、安全卫生、环境优美的要求。4 4.4 4 游园游园4 4.4 4.1.1游园用地最小宽度应天于 12m;游园的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应符合表 4.4.1 的规定。表 4.4.1 游园的建筑、园路与铺装

    37、场地用地比例陆地面积 A1(hm2)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比例(%)建筑用地比例(%)A1210301.02A1510308580管理建筑-0.50.5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18580管理建筑-0.30.3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0.59085管理建筑-0.10.1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0.39085管理建筑-0.10.1游憩建筑和服务建筑-0.285%80%5.2.5.2.7 7岸带地形改造a)岸带坡度小于 15时,可沿岸带水平方向平整地形,水陆交界面宜具有一定弯曲度和高低起伏,在垂直水体方向上,可形成浅滩、浅水区、深水区、急流带和滞水带等不同类型的地形。b)岸带坡度大于 15时,可沿岸带垂直方向进行岸

    38、带地形改造,对较陡的岸坡进行削平处理,削低高地、平整岸坡,营造多样、渐变的湿地生境类型。5.2.5.2.8 8岸带保护:岸带坡度不超过 15时可采用植物护坡,大于 15时宜采用多种护坡技术结合。5.2.5.2.9 9护坡a)植物护坡:带状种植槽的间隔为 50cm100 cm,深度约 30 cm,种植穴的间隔约 100 cm,规格可为 30 cm30 cm25 cm 或 40 cm40 cm30 cm。b)木桩护坡:木桩材料宜选择耐水淹的树种,可采用活木桩,木桩直径应18大于 5 cm,长度应大于 1m,依据坡度、面积等实际情况,可采用单排或多排木桩进行护坡;木桩应垂直于水面紧密成排打入地下,地

    39、上部分露出 10cm40cm。5.2.5.2.1010浅滩营建a)具有面积 1hm2以上开阔水体的湿地,应营造浅滩,满足水鸟栖息需求。b)浅滩坡度宜在 14之间,宽度不宜小于 5m,常水位下淹水深度宜为 10cm30cm。5.2.5.2.1111生境岛营建a)具有面积 8hm2以上开阔水体的湿地,宜在开阔水体中营造生境岛。b)生境岛出露水面高度宜为 0.5m1.5m,岸带坡度宜小于 15,针对水鸟栖息的生境岛地形宜平坦、低矮,也可建成浅滩。c)生境岛总面积占开阔水体面积不宜超过 10%。5.2.5.2.1212深水区营建a)具有面积 8 hm2以上开阔水体的湿地,宜营造深水区。b)深水区水深宜

    40、大于 2m。5.2.5.2.1313防渗层建设:防渗层建设宜采用黏土,使其均匀覆盖地表,黏土层厚5cm10cm,机械夯实后透水浸泡一次至晒干,黏土标准按照 GB/T 50145 的规定执行。可以铺设多层黏土,以满足防渗需求。5.2.5.2.1414植物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植被覆盖度宜在 10%30%,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植被覆盖度宜不小于 60%。5.2.5.2.1515应按照湿地功能分区选择湿地植物群落种类,满足水体净化、生态防护和生境修复的需要,且乡土植物不低于 80%,防范外来入侵物种。5.2.5.2.1616湿地水质净化能力与湿地植物种类、生长期、植物长势状态、管护及收割情

    41、况以及湿地运行年限等关系密切,宜通过试验确定,工程设计阶段在无试验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可参照表 5.2.16 估算。表 5.2.16 不同类型植物水质净化能力 单位:kg/(hm2a)植物类型植物类型植物水质净化能力植物水质净化能力TNTP挺水植物1000200030150浮水植物50015002012019沉水植物20050020805.2.5.2.1717绿化区地形坡度宜控制在 5%20%。应结合土质及植被情况,在坡度大于土壤自然安息角的区域设置生态挡土墙等防护措施,防止滑坡及水土流失。5.2.5.2.1818水域绿化应在整体绿化分区的基础上分带种植,依水深梯度或水分梯度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

    42、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a)分带种植时,宜混合种植多种水生植物;b)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植被覆盖度宜控制在水面面积的 10%25%;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植被覆盖度宜控制在水面面积的 40%以内;c)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宜按照随机方式成丛种植,不宜按行间距均匀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可按照随机方式撒播种植。5.2.5.2.1919滩地绿化宜按照水陆交界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景观观赏等绿化功能作用,采用分带种植方式,物种间应生态位互补:a)滩地宽度 B50m,宜种植草本植物,可零星状点植灌木;b)滩地宽度 5Om150m,乔、灌、草可分区栽植,采用顺河流方向布置,以利于行洪和植物的通风透光,草本植物

    43、的带幅宽度不小于总宽度的 60%,且乔灌木树冠应高于设计行洪水位线。5.2.5.2.2020护堤林栽植应符合下列规定:a)护堤林带距离堤防外坡脚的距离不宜小于 5.Om,以免植物根系影响堤防;b)护堤林可优先选栽树干挺直的防汛用材,护堤林宽度较大时,宜每5Om100m 预留 5m10m 宽与堤防垂直的防汛取土通道;c)宜保留和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特别是古树名木和体形较好的孤植树。206.防护绿地防护绿地6 6.0 0 道路绿化道路绿化6.0.6.0.1 1道路绿化应与城市道路的功能等级相适应,并应符合道路交通组织、设施布局、景观风貌、环境保护等要求。6.0.6.0.2 2铁路防护绿地分为

    44、城市组团外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和城市组团内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城市组团外铁路两侧防护绿地的规划控制宽度应从外侧轨道中心线向外不小于 100 米;城市组团内铁路两侧防护绿地的规划控制宽度应从外侧轨道中心线向外不小于 60 米,其中复合型廊道宽度应按照铁路相关要求进行管控。铁路防护绿地从外侧轨道中心线向外 30 米为铁路运输安全保护区,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为主;其他区域为一般防护区。6.0.6.0.3 3绿地率指标:a)规划红线宽度大于 50 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b)规划红线宽度 40 m50 m 的送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5%;c)规划红线宽度小于 40 m 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d

    45、)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40%。6.0.6.0.4 4道路交叉口及弯道内侧种植应符合车辆安全视距要求。行道树不得遮蔽交通信号灯、道路标识物等设施。新栽行道树存活率应达到98%,行道树保存率应为100%,无死株,无缺株,无残株。6.0.6.0.5 5分车绿化带、行道树绿化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6.0.6.0.6 6主干道路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2.5 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1.5m。6.0.6.0.7 7种植结构:a)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彩叶树种与一般树种合理搭配。

    46、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之比宜为 1:4,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之比宜为 1:3;b)绿地面积在 5000 以上可适当设计小品,绿化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地总面积的 70%;c)1000 以上绿地每百平方米绿地乔木数不少于 3 株;一般景观路段每21万平方米植物种类不少于20种;重要景观路段每万平方米植物种类不少于30种;d)宽度在 20m 以上的绿带可设计适当的片林。6.0.6.0.8 8道路分车带宽度小于 1.5 m 时,宜采用绿篱、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配植,高度一般控制在 90 cm 以下;道路分车带宽度 1.5 m3 m 时,可种植乔木,乔木株距一般不小于 8 m;道路分车带宽度 3 m5 m 时,可

    47、增加灌木和乔木的数量和规格;道路分车带宽度大于 5 m 时,可进行复层式配置。6.0.6.0.9 9道路交通岛绿化面积在 300 以下的,且宽度或直径小于 10 m 的,应选择低矮地被植物,整体高度应低于 90cm。面积在 300 以上,且宽度大于 10 m的交通岛绿化,可进行复层配置。道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6.0.6.0.1010行道树的规格及种植条件应符合以下规定:a)道路两侧应同时绿化,形成对称;b)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同一路段行道树树种应相同,不同路段的绿化树种及形式宜有所变化;c)主干道种植行道树胸径要求:速生树不宜小于 15 cm;慢生树不

    48、宜小于10 cm;次干道种植行道树胸径要求:速生树不宜小于10 cm:慢生树不宜小于8 cm;d)机动车行驶道路行道树分枝点高应在 3 m 以上;e)行道树株距不应小于 4 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 m;f)行道树种植后,树穴宜铺设透气材料、加树篦;g)种植穴(槽)要求:树池尺寸不小于 1.5 m1.5 m,种植槽宽度不小于1.2 m。具备条件的,行道树种植应采用种植带形式;h)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植。6.0.6.0.1111道路绿化必需的最低种植土层厚度:草本花卉为 30 cm,草坪地被 30 cm,小灌木 40 cm,大灌木 60

    49、 cm,浅根乔木 90 cm。深根乔木 150 cm.6.0.6.0.1212城镇道路人行道应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 70%;非机动车道可优先采用透水铺装。6 6.1 1 其他防护绿地其他防护绿地6.1.6.1.1 1石油、天然气管道两侧必须设置防护绿带,单侧宽度不应小于 10 米。22特殊医疗(如传染病院)、殡葬设施等用地周围必须设置防护绿带,宽度不应小于 50 米。垃圾处理设施周围必须设置规划控制距离,宽度不应小于 300 米。生活垃圾转运站与相邻住宅建筑、公共设施建筑之间的防护距离见表 6.1.1,并宜设置绿化隔离。表 6.1.1 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转运量转运量(t/d)(

    50、t/d)用地面积(用地面积(m2m2)与相邻建筑距离(与相邻建筑距离(m m)绿化隔离带宽度(绿化隔离带宽度(m m)45080003015150-4502500-1000015850-150800-300010550200-1000836.1.6.1.2 2城市河流、湖泊等水体沿岸不具有游憩功能的区域,应设置防护绿地,并应根据河道截面竖向、河道宽度、周边用地条件确定防护绿地的宽度,从蓝线向外计算单侧宜大于 30 米,并应符合国家关于防洪、航运的要求。237.生态保育绿地生态保育绿地7.0.7.0.1 1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应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修复受损的山体、水体、废弃地,实


    注意事项

    本文((高清正版)DB1331T025.6—2022雄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质量指标体系_ 生态环境工程 .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