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_苟清平.pdf

    • 资源ID:387484       资源大小:899.0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_苟清平.pdf

    1、 收稿日期:2022-04-19 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17702)资助。作者简介:苟清平,博士研究生。E-mail:*通信作者:朱清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50(3):490-496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OI 10.13610/ki.1672-352x.20230625.013 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6 16:43:49 URL https:/ 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 苟清平1,朱清科1,2*,梅雪梅3,王雪峰1,吕东

    2、唯1(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2.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3.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郑州 450001)摘 要: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深层土壤碳库的影响,选取退耕还林第一县陕北吴起县金佛坪流域 5 种植被恢复类型(山杏林(Armeniaca sibrica),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小叶杨林(Populus simonii)和以自然恢复为主的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 01 00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3、并计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和差异。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土壤有机碳在 060 cm 出现快速下降,601 000 cm 出现不明显的波动变化,其中 40260 cm 土层,小叶杨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最高。不同植被恢复都具有固碳效益,且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小叶杨(18 年)(301.51 t hm-2)刺槐(19 年)(249.86 t hm-2)沙棘(18 年)(242.14 t hm-2)山杏(8 年)(226.08 t hm-2)油松(5 年)(182.91 t hm-2)荒草地(160.45 t hm-2)

    4、,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树龄和植被类型导致的结果。深层(1001 0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占 01 000 cm 剖面有机碳储量的 73%84%。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颇丰,在今后碳汇评估中不容忽视。关键词:陕北黄土区;深层土壤有机碳;深层碳储量;植被恢复;固碳 中图分类号:S7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52X(2023)03-0490-07 Study o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in loess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Chi

    5、na GOU Qingping1,ZHU Qingke1,2,MEI Xuemei3,WANG Xuefeng1,LYU Dongwei1(1.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hoo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2.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3.School of Ecolo

    6、gy and Environ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deep soil carbon pools in the Loess Plateau,five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ypes(Armeniaca sibirica,Pinus tabuliformis,Robinia pseudoacacia,Populus simo-nii and Hippophae r

    7、hamnoides)and natural restoration-based barren grassland were selected from Jinfoping water-shed of Wuqi county,Northern Shaanxi.The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c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profile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ypes were analyzed by investigating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

    8、nt in 0-1 000 cm soil layer and calculating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general,soil organic carbon de-creased rapidly in 0-60 cm and an insignificant fluctuating change from 60-1 000 cm,with the highest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evident in 40-260 cm soil layer,in P.

    9、simonii forestland.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P R.pseudoacacia(19 years)(249.86 t hm-2)H.rhamnoides(18 years)(242.14 t hm-2)A.sibirica(8 years)(226.08 t hm-2)P.tabuliformis(5 years)(182.91 t hm-2)Grassland(160.45 t hm-2),w

    10、hich may be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tree ages and vegetation types.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of deep layer(100-1 000 cm)accounted for 73%-84%of organic carbon storage of 0-1 000 cm profile.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deep soil is abundant,wh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future carbon sink

    11、 assessment.50 卷 3 期 苟清平等: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 491 Key words:in loess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deep soil organic carbon;deep soil organic stor-age;vegetation restoration;carbon sequestration 土壤有机碳是指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遗体、排泄物以及部分泌物和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复合化合物1。据估算,全球 100 cm 深度土壤中储存的土壤碳约为 1 500 Pg2-3,是陆地植被碳库的 23倍

    12、。土壤碳库中碳的增加对大气中 CO2浓度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2,4。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引起土壤碳库发生改变2-3,5。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是植被、土壤和人为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10。林枫等基于文献整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固存对植被恢复的动态响应及其碳汇价值,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 61.60%的碳固存,退耕乔、灌、草分别增加 88.50%,55.15%和43.18%11。孟国欣等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可以解释 66.10%土壤有机碳的变异12。Jackson等指出土地利用变化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和周

    13、转,是土壤有机碳变化的重要驱动力13。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恢复会增加土壤有机碳,从而影响土壤的碳汇。但是这些研究都集中在土壤的表层(0100 cm),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和分布研究较少。黄土高原自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植被恢复取得显著成效,对土壤碳库产生重要影响14。毛娜等分析了六道沟地形序列土壤碳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00200 cm 土层总碳密度占 0200 cm 土体总碳密度的 35%15;黄艳章等16 研究 0400 cm 土层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碳的剖面分布,结果表明深层(1004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天然次生林、人工生态林和人工经济林分别占 0400 cm

    14、 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的 46.76%、58.89%和58.62%;在亚马逊东部,储存在 100600 cm 的土壤有机碳占 0600 cm 土层的 50%以上17。这些结果说明深层土壤具有巨大碳汇潜力,加强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分布的研究,对于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调查了陕北黄土区吴起县金佛坪流域 5种植被恢复类型(山杏、油松、沙棘、刺槐和小叶杨)和以自然恢复为主的荒草地 01 000 cm 土壤剖面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有机碳分布和储量的差异,旨在为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碳储量合理估算和今后提升碳汇功能提供指导。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

    15、概况 研究区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金佛坪流域,位 于 1073857 1083249 E,363333 372427 N 之间。地形地貌类型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介于 1 233 1 809 m 之间,多年平均气温 7.8,年平均降水量为 478.3 mm,降水季节常常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雨季主要集中在 79 月,多年平均年陆面实际蒸发量为 400450 mm。土壤为地带性黑垆土剥蚀后广泛发育在黄土母质上的黄绵土。金佛坪流域由于气候、地质地貌和土壤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该流域天然植被已经破坏殆尽,现存植被主要为自 1998 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形

    16、成的人工林地以及通过自然恢复形成的荒草地,主要的造林树种为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山杏(Armeniaca sibric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榆(Ulmus pumil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主要灌木有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以及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草本以菊科、豆科、禾本科为主,草本类型以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茭蒿(Artemisia giraldii)、长芒草(Stipa bun

    17、geana)、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e davurica)、狗娃花(Heteropappus his-pidus)、冷 蒿(Artemisia frigida)、白 羊 草(Bothriochloa ischcemum)、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赖草(Leymus secalinus)为主。本研究以金佛坪流域内 5 种常见的的人工林地(山杏,油松,沙棘,小叶杨和刺槐)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以荒草地(natur

    18、al grassland)为对照组。其中山杏是 8 年人工林地,油松是 5 年人工林地,沙棘和小叶杨是 18 年人工林地,刺槐是 19 年人工林地,荒草地是自 1999 年退耕还林之后形成的自然草地。严格意义上讲,为了研究的可比性,应该选择树龄基本一致的人工林地进行对比研究。在研究区吴起县境内,退耕还林最开始种植沙棘较多,沙棘具有改良土壤的生态功能,但是沙棘慢慢退化,492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23 年 后来种植了油松和山杏,而本研究中的沙棘、小叶杨以及刺槐都是在开始退耕的时候早期种植,保存下来的,密度较为一致的成片状分布的森林。山杏和油松在吴起县分布范围广,也有成林,但是目前

    19、现存的都是一些稀疏的零星分布的比较多,成片的,具有一定林型的山杏成林很少;油松林也是金佛坪流域沙棘退化之后,人工造林补植,形成的成片状分布的森林。为了便于分析金佛坪流域现存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因此选择了 8 年山杏林和 5 年油松林。1.2 研究方法 1.2.1 样地选择 该研究选取山杏、油松、沙棘、刺槐、小叶杨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的可比性,地形条件(坡向、坡度和海拔)基本相似。乔木林地采用 20 m20 m 样方,灌木采用 10 m10 m 的样方,荒草地采用 1 m1 m 的样方调查不同研究样地的植被情况。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基本情况见表 1。表 1 不同林地和荒草地的基本情况 Ta

    20、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different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植被类型 海拔/m 坡向 坡度/平均株高/m 平均胸径/cm 郁闭度/%林龄/a 栽植密度/株行距 山杏 1 410 东 23 3.1 2.60 40 8 2 m3 m 小叶杨 1 434 东 24 8.9 8.60 85 18 2 m3 m 油松 1 420 东 25 3.2 2.20 60 5 2 m3 m 刺槐 1 410 东北 20 10.9 8.60 80 19 2 m3 m 沙棘 1 425 东南 25 2.5 1.80 90 18 1 m1 m 荒草地 1 43

    21、1 东南 18 1.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各个样方随机选取 3 个样点,采用人工打土钻的方式取土壤样品,在 01 m 间隔 10 cm 取样,110 m间隔 20 cm 取样,取好的土壤样平分成 3 份,分别用于测定土壤水分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粒径。同时在每个样方开挖 1 m 土壤剖面,每隔 10 cm 用环刀(直径 5 cm,体积 100 cm3)每层取 3 个重复的原状土样,测定土壤容重。土壤样品采用时间为 2018 年 5 月。把取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土壤容重立即采用烘干法(105,24 h)测定18;其余土壤样品放到纸上,待自然风干后,挑出杂

    22、物(枝叶,根系等)备用,以测定土壤有机碳,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19。1.2.3 土壤有机碳密度 计算公式如下:()12mm1%10iiiiiSOCDSOCBDH-=-(1)式(1)中:SOCDi表示土层 i 土壤有机碳密度(t hm-2),SOCi表示土层i土壤有机碳含量(g kg-1),Hi表示土层 i 的土层厚度(cm),BDi表示土层 i 土壤容重(g cm-3),i 2 mm表示土层 i 粒径大于等于2 mm 的砾石体积分数,在黄土区砾石含量极低,可忽略不计。表 2 不同植被类型 0100 cm 土壤剖面土壤容重 Table 2 Bulk density of different

    23、types of vegetation in 0-100 cm soil layer (g cm-3)土层深度/cm 山杏 小叶杨 沙棘 油松 荒草地 刺槐 010 1.198 0.011 1.244 0.054 1.242 0.007 1.084 0.065 1.208 0.012 1.084 0.065 1020 1.210 0.058 1.251 0.033 1.262 0.018 1.151 0.023 1.243 0.035 1.270 0.071 2030 1.172 0.042 1.222 0.024 1.232 0.007 1.202 0.005 1.260 0.005 1.2

    24、02 0.005 3040 1.160 0.028 1.278 0.019 1.215 0.051 1.192 0.014 1.283 0.016 1.210 0.077 4050 1.272 0.003 1.259 0.010 1.225 0.005 1.225 0.015 1.280 0.000 1.225 0.015 5060 1.295 0.025 1.248 0.017 1.233 0.028 1.243 0.019 1.287 0.032 1.251 0.005 6070 1.318 0.007 1.218 0.107 1.238 0.013 1.274 0.010 1.276 0

    25、.006 1.274 0.010 7080 1.322 0.034 1.196 0.016 1.236 0.001 1.285 0.017 1.304 0.006 1.293 0.065 8090 1.325 0.024 1.325 0.012 1.301 0.004 1.295 0.012 1.304 0.005 1.298 0.018 90100 1.318 0.008 1.301 0.035 1.302 0.010 1.304 0.034 1.301 0.012 1.307 0.061 若某一土体由 n 层组成,则该土体单位面积内土壤有机碳储量(SOCD)计算公式为:SOCD=niiSO

    26、CD1 (2)不同林地土壤容重见表 2。在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时,0100 cm 土层土壤容重采用测量值,由于深层原状土壤样品取样困50 卷 3 期 苟清平等: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 493 难20,并且越到深层土壤容重含量变化也不大21。因此,1001 000 cm 土层土壤容重取 90100 cm测量值。1.2.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有机碳的差异,并采用最小显著差异多重比较(LSD)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差异。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见图 1。由图 1 可知,小叶

    27、杨林地土壤有机碳在 060 cm土层急速下降,然后在60120 cm土层升高,在 120280 cm 土层下降,在 2801 000 cm 变化不大;荒草地在 030 cm 土层急剧下降,在 30600 cm 变化不大,6001 000 cm 出现波动变化;刺槐在 0120 cm 土层急剧下降,在 1201 000 cm出现波动变化;山杏、油松和沙棘在 060 cm 土层急剧下降,在 601 000 cm 出现波动变化。其中,沙棘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其值为 13.69 g kg-1,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为荒草地640660 cm 土层,其值为 0.06 g kg-1,在 40

    28、260 cm 土层,小叶杨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植被类型。总体来说,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浅层含量相对较高,而到了深层含量较低。2.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整个 01 000 cm 土壤剖面存在差异。由表 3 可知,小叶杨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均值为(2.722.51)g kg-1,与刺槐(2.101.69)g kg-1差异不显著,但是显著高于山杏(1.851.20)g kg-1,油松(1.561.13)g kg-1,沙棘(2.072.02)g kg-1和荒草地(1.320.96)g kg-1(P0.05)。其中荒草地最低,表明人工造林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的碳

    29、汇效益高于自然恢复。图 1 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垂直剖面 Figure 1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表 3 不同植被类型 01 00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Table 3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0-1 000 cm soil layer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植被类型 最小值/(g kg-1)最大值/(g kg-1)平均值/(g kg-1)变异系数 山杏 0.81 8.91 1.85 1.

    30、20bc 0.65 油松 0.18 6.98 1.56 1.13bc 0.73 沙棘 0.66 13.69 2.07 2.02b 0.98 小叶杨 0.65 8.71 2.72 2.51a 0.90 刺槐 1.16 13.52 2.10 1.69ab 0.74 荒草地 0.66 6.44 1.32 0.96c 0.73 注: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见表 4。由表 4 可知,在 0300 cm 土层,小叶杨林地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在 300800 cm 土层,刺槐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P0.05);在 8

    31、001 000 cm 土层,沙棘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各植被类型在 010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明显高于9001 000 cm 各个土层,表明土壤有机碳有表聚现象。在 0100 cm 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小叶杨沙棘刺槐山杏油松荒草地。2.3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 不同植被类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见表 5。由表 5 可知,在 0100 cm 土层,山杏、油松、沙棘、小叶杨、刺槐和荒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494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23 年 为 36.43、33.56、49.32、81.95、44.17 和 27.08 t hm-2。不同植被类

    32、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都是 0100 cm 最大。在 01 000 cm 整个土壤剖面,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小叶杨刺槐沙棘山杏油松荒草地。表 4 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 Table 4 Averag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g kg-1)不同土层/cm 不同植被 山杏 油松 沙棘 小叶杨 刺槐 荒草地 0100 2.96 2.48b 2.83 1.97b 3.96 4.11b 6.53 1.14a 3.70 3.62b 2.1

    33、6 1.90b 100200 1.08 0.15c 1.20 0.07bc 1.03 0.16c 6.49 1.30a 1.83 0.10b 1.27 0.18bc 200300 1.33 0.30bc 1.06 0.12c 1.13 0.21bc 2.61 1.27a 1.79 0.14b 1.02 0.08c 300400 1.60 0.15b 1.13 0.06c 0.87 0.20d 1.21 0.12c 2.21 0.08a 1.27 0.07c 400500 1.90 0.20a 1.10 0.17c 1.04 0.11c 1.01 0.13c 1.80 0.12a 1.54 0.

    34、17b 500600 1.93 0.21a 1.49 0.06b 1.58 0.24b 1.11 0.17c 1.70 0.22ab 1.69 0.06b 600700 2.01 0.07a 1.71 0.14a 1.76 0.29a 0.97 0.17b 1.88 0.25a 1.00 0.84b 700800 2.00 0.28a 1.82 1.06a 1.69 0.16a 1.44 1.28ab 1.30 0.10ab 0.66 0.19b 800900 1.29 0.08b 0.89 0.95b 2.62 0.24a 0.88 0.18b 1.28 0.10b 1.02 0.56b 9

    35、001 000 1.24 0.07c 1.05 0.63cd 3.10 0.20a 1.15 0.12cd 1.93 0.40b 0.77 0.12d 注:同一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 5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 Table 5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t hm-2)不同土层/cm 不同植被 山杏 油松 沙棘 小叶杨 刺槐 荒草地 0100 36.43 33.56 49.32 81.95 44.17 27.08 100200 14.18 15.61 13.39 84.44 23

    36、.99 16.56 200300 17.54 13.80 14.68 33.94 23.41 13.24 300400 21.08 14.79 11.33 15.75 28.93 16.56 400500 25.01 14.35 13.58 13.19 23.58 20.09 500600 25.48 19.48 20.63 14.43 22.29 21.96 600700 26.53 22.31 22.85 12.57 24.61 13.00 700800 26.40 23.71 22.01 18.78 17.04 8.60 800900 17.05 11.63 34.04 11.48 16

    37、.67 13.29 9001 000 16.38 13.67 40.32 14.98 25.18 10.06 01 000 226.08 182.91 242.14 301.51 249.86 160.45 图 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剖面分配比例 Figure 2 Propor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profile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50 卷 3 期 苟清平等: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 495 不同植被类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例见图 2。由图 2 可知,山

    38、杏、油松、沙棘、小叶杨、刺槐和荒草地 0100 cm 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整个 01 000 cm 土层的比例分别为 16%、18%、20%、27%、18%和 17%;占 0500 cm 土层的比例分别为 32%、36%、48%、36%、31%和 29%;占0200 cm 土层的比例分别为 72%、68%、79%、49%、65%和 62%。由此可见,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潜力巨大。3 讨论 3.1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地表覆盖、表层凋落物、微生物作用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2。在本研究中,不同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具有表聚现象22,即 0100 cm 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明

    39、显高于其他土层,这主要是因为凋落物覆盖、地上生物量较多,以及根系生物量较高,这与 Sommer 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整个土壤剖面(01 000 cm),小叶杨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最高(2.72 2.51)g kg-1,其次为刺槐(2.10 1.69)g kg-1,并显著高于山杏、油松、沙棘和荒草地,这可能是小叶杨林地和刺槐林地树龄较大,乔木林根系发达23以及活性有机碳含量高24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固碳效益最低,这与刘玉林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土壤有机碳在整个土壤剖面,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到了深层变化不大,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6。在整个黄土高原断面上

    40、,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在 1.492.01 g kg-1之间27,表明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极低。可能的原因是凋落物和植物根系为表层土壤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碳源,近年来,黄土高原出现了土壤干层28,半干旱黄土区,深层土壤水分出现了亏缺,根系分布较少,导致了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浅层(0100 cm)土壤有机碳在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差异显著,这主要是受到植被类型的影响,而在深层(1001 000 cm)土壤有机碳差异性较小。说明深层土壤有机碳对不同植被的响应不如浅层土壤碳敏感,这与 Poeplau 等人研究结果一致29。3.2 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重要性 在估算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时,通常采用的数据

    41、都是浅层(0100 cm)土壤的有机碳储量30,并没有考虑深层的土壤有机碳储量,这极大低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李建平等31指出封育30年的草地,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0500 cm 土层的 44.8%,与本研究结果(29%48%)大体一致。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变低32,本研究表明,深层(1001 0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整个剖面(01 000 cm)的比例为73%84%,表明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较高,在今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估算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受土层深度的影响较大,虽然土壤有机碳越到深层含量越低,但是储量大,尤其是在土层较深的地区,土壤有机碳

    42、储量还受到深根系乔木灌木等影响,在黄土高原,自 20 世纪 90年代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以及储量,对准确评估植被恢复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 结论 土壤有机碳总体上在 060 cm 上出现急剧下降,在 601 000 cm 变化基本不大。与自然修复的荒草地相比,不同人工造林的植被恢复模式能显著提高在浅层(010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在整个 01 00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小叶杨(2.72 2.51)g kg-1刺槐(2.10 1.69)g kg-1沙棘(2.07 2.02)g kg-

    43、1山杏(1.85 1.20)g kg-1油松(1.56 1.13)g kg-1荒草地(1.32 0.96)g kg-1。1001 00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整个土层(01 000 cm)的比例为 73%84%,2001 00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整个土层(01 000 cm)的比例为45%72%。因此,在今后评估不同植被恢复的固碳能力的时候,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不可忽略。参考文献:1 周莉,李保国,周广胜.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99-105.2 LAL R.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mpacts o

    44、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J.Science,2004,304(5677):1623-1627.3 POST W M,EMANUEL W R,ZINKE P J,et al.Soil car-bon pools and world life zonesJ.Nature,1982,298(5870):156-159.4 周晓宇,张称意,郭广芬.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有机碳贮藏影响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867-1874.5 李明明,韩凤朋,刘恒博,等.19922010 年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性研究J.干旱

    45、区资源与环境,2014,28(4):134-139.6 杨晓菲,鲁绍伟,饶良懿,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496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23 年 26(3):73-78.7 陈朝,吕昌河,范兰,等.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31(18):5358-5371.8 李如剑,王蕊,李娜娜,等.黄土区果园和刺槐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2015,36(7):2662-2668.9 黎英华,姚云峰,秦富仓,等.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特征J.干旱区研究,2016,33(3):455-

    46、460.10 张晓霞,李占斌,李鹏,等.土地利用对陕北水土流失区土壤有机碳、水分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3):131-134.11 林枫,王丽芳,文琦.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固存对植被恢复的动态响应及其碳汇价值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3):53-58.12 孟国欣,查同刚,张晓霞,等.植被类型和地形对黄土区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7,36(9):2447-2454.13 JACKSON R B,SCHENK H J,JOBBGY E G,et al.Be-lowground consequences of vegetation change

    47、 and their treatment in modelsJ.Ecol Appl,2000,10(2):470-483.14 季志平,苏印泉,贺亮.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6):54-57.15 毛娜,邵明安,黄来明.六道沟小流域地形序列土壤碳剖面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5):222-230.16 黄艳章,信忠保.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对黄土残塬沟壑区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0,40(3):778-788.17 SOMMER R,DENICH M,VLEK P L G.Carbon storage an

    48、d root penetration in deep soils under small-farmer land-use systems in the Eastern Amazon region,BrazilJ.Plant Soil,2000,219(1):231-241.18 YANG L,CHEN L D,WEI W,et al.Comparison of deep soil moisture in two re-vegetation watersheds in semi-arid regionsJ.J Hydrol,2014,513:314-321.19 KALEMBASA S J,JE

    49、NKINSON D 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itrimetric and gravimetric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soilJ.J Sci Food Agric,1973,24(9):1085-1090.20 XIAO L E,XUE S,LIU G B,et al.Soil moisture variabil-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in the Zhifanggou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ChinaJ.

    50、Arid Land Res Manag,2014,28(3):274-290.21 MEI X M,MA L,ZHU Q K,et al.The variability in soil water storage on the loess hillslopes in China and its esti-mationJ.CATENA,2019,172:807-818.22 丁访军,潘忠松,周凤娇,等.黔中喀斯特地区 3 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1):161-164.23 廖洪凯,龙健.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1,


    注意事项

    本文(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_苟清平.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