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2011).pdf

    • 资源ID:379198       资源大小:3.36MB        全文页数:13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2011).pdf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JGJJ JGJ/T 97-2011 备案号J1159一2011工程抗震术语标准Standard for terminology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1-01-28 发布2011-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w w w.w e b o o s.c o m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程抗震术语标准Standard for tenninology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GJ/T 97-2011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1 年8 月1 日中

    2、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北京w w w.w e b o o s.c o m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97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工程抗震术语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工程抗震术语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97一2011,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 97-95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1月28日3 w w w.w e b o o s.c o m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J102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

    3、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综合性术语3.强震动观测和工程地震术语4.场地和地基抗震术语5.工程抗震理论和计算术语6.工程抗震设计术语7.抗震鉴定和加固术语;8.工程抗震试验术语9.抗震减灾和抗震防灾规划术语。本次修订中,对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 97-95(以下简称原标准)中以下主要内容进行了修订1.原标准第二章一般术语只保留了综合术语,将其中的工程地震术语合并到了第三章中,将其中的结构动力学术语并到了第五章中2.将原标准第三章第二节的抗震试验术语单独列一章,为第八章3.将原标准

    4、第三章改为强震动观测和工程地震术语4.增加了第五章抗震理论和计算术语5.原标准第五章为现在的第六章;6.增加了第七章抗震鉴定和加固术语7.将原标准第六章地震危害和减灾术语改为抗震减灾和抗震防灾规划术语,为现标准的第九章。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术语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 w w w.w e b o o s.c o m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建华新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5、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江静贝符圣聪李小军翁大根尹保江倪永军常兆中李海涛盛平马楠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锡元刘志刚顾宝和贾抒王承春周炳章蒋溥王元丰丁彦慧5 w w w.w e b o o s.c o m目次1 总则-2 综合性术语.2 3 强震动观测和工程地震术语.8 3.1 强震动观测术语.8 3.2 工程地震术语.10 4 场地和地基抗震术语.165 工程抗震理论和计算术语.20 5.1 结构动力学术语.20 5.2 工程抗震计算术语.226 工程抗震设计术语.27 6.1 工程抗震概念设计术语.27 6.2 工程抗震构造措施术语.29 6.3 工程减隔震设计术语.30 7 抗震

    6、鉴定和加固术语.36 7.1 抗震鉴定术语.36 7.2 抗震加固术语.37 8 工程抗震试验术语.43 8.1 一般术语.43 8.2 拟静力试验术语.448.3 拟动力试验术语.45 8.4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术语.46 8.5 原型结构动力试验术语.46 8.6 土工动力试验术语.47 9 抗震减灾和抗震防灾规划术语.49 9.1 地震危害术语.49 6 w w w.w e b o o s.c o m9.2 抗震减灾术语.51 9.3 抗震防灾规划术语.53 附录A汉语拼音术语索引.55 附录B英文术语索引.75本标准用词说明.102 附:条文说明.103 7 w w w.w e b o

    7、 o s.c o m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Comprehensive Terms.2 3 Terms for Strong Ground Motion Observation and Engineering Earthquake.8 3.1 Terms for Strong Ground Motion Observation 8 3.2 Terms for Engineering Seismology 10 4 Terms for Engineering Site and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16

    8、 5 Terms of Theory and Calcul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 5.1 Structural Dynamics Terms.20 5.2 Theory Terms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2 6 Design Terms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27 6.1 Conceptual Design Terms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7 6.2 Constructional Measures Terms for Earthquake Eng

    9、ineering.29 6.3 Terms of Earthquake Alleviation and Isol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30 7 Terms of Seismic Evaluation and Retrofit.36 7.1 Seismic Evaluation Terms.36 7.2 Seismic Retrofit Terms.37 8 Experiment Terms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43 8.1 General Terms.43 8.2 Pseudo-Static Experiment T

    10、erms.44 8.3 Pseudo-Dynamic Experiment Terms.45 8 w w w.w e b o o s.c o m8.4 Terms of Vibration Table Experiment with Earthquake Simulation 46 8.5 Terms of Dynamic Experiment for Prototype Structure46 8.6 Soil Dynamic Experiment Terms.47 9 Terms of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11、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49 9.1 Earthquake Risk Ten丑S.49 9.2 Disaster Mitigation Terms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51 9.3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Terms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53 Appendix A Index in Chinese.55 Appendix B Index in English.7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102 Addit

    12、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03 9 w w w.w e b o o s.c o m1总则1.0.1 为了统一工程抗震的术语及其含义,制定本标准。1.O.2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抗震和抗震防灾、减灾的科研、设计、教学、施工、勘察及其管理。1.O.3 工程抗震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w w w.w e b o o s.c o m2 综合性术语2.0.1 地震earthquake 由于地球内部运动累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地壳中空穴顶板塌陷,使岩体剧烈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播而引起的地面颠簸和摇晃。1 地震震级earthquake magnit

    13、ude 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2震中earthquakeepicenter 震源断错始发点或震源最大能量释放区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分为仪器震中和宏观震中。3 震中距epicentral distance 某一指定点至震中的距离。4震游、earthquake focus 地球内部发生破裂引起震动的部位。5 震源深度focal depth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1)浅源地震shallow-focus earthquake 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的地震。2)深源地震deep-focus earthquake 震源深度超过300km的地震。2.O.2 地震波selsmlc wave 地震发生

    14、时所产生的地震动的传播形式。典型的地震波包括P波(纵波)、S波(横波)和面波,后者包括乐夫(Love)波、瑞利CRayleigh)波等。2.0.3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2 w w w.w e b o o s.c o m2.0.4工程地震学engineering seismology 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震学。包括强震观测、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等。2.0.5 工程抗震earthquake engineering 以减轻地震灾害为目的的工程理论和实践。2.0.6抗震设防seismic precau

    15、tion 各类工程结构按照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针对可能遭遇的地震危害性所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的防御措施。1 抗震设防要求seismic precautionary requirement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3 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

    16、别确定。4 抗震设防水准seismic design level 为达到不同抗震设防目标而确定的设计地震动超越概率。5 超越概率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在一定时期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烈度值或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6抗震设防区seismic precautionary zone 可能发生地震灾害,按规定需要采取抗震措施的地区。7 抗震设防区划seismic precautionary zoning 根据地震小区划、城市或工矿企业的规模及其相应的重要性所制定的供抗震设防用的地震分区规划图。其内容包括地震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土地利用分区和地震地质灾害分布等

    17、。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seismic precautionary category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3 w w w.w e b o o s.c o m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作的设防类别划分。1)特殊设防类particular precautionary category 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2)重点设防类major precautionary categ

    18、ory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3)标准设防类standard precautionary category 除1)、2)、4)项以外的大量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4)适度设防类appropriate precautionary category 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设防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2.0.7 抗震防灾规划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planning 为减轻地震灾害所制定的规划。1 城市抗震防

    19、灾规划urban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planning 为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所制定的抗震防灾规划,根据城市的规模,其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2 厂矿企业抗震防灾规划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planning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 针对厂矿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的抗震防灾规划。其内容应与本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及所在城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相衔接。2.O.8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 4 w w w.w e b o o s.c o m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

    20、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2.0.9 综合抗震能力compound seismic capability 整个工程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2.0.10设计地震动design ground motion 在抗震设计、结构反应分析和结构振动试验中所采用的地震动物理量。1 多遇地震frequently occurred earthquake,low-level earthquake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作用。2设防地震precautionary earthquake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

    21、(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作用。当用地震烈度表示地震作用时,称为基本烈度。3 罕遇地震seldomly occurred earthquake,high-level earthquake 在50年期限内,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重现期为16412475年)的地震作用。4运行安全地震动operational safety ground mo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年超越概率为2%。的地震动,其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075g。通常为核电厂能正常运行的地震动,用SL-1表示。5 极限安全地震动ultimate safety ground mo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年超越概率为0.1%。的地震动

    22、,其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15g。通常为核电厂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动,用SL-2表示。2.0.11 设计地震动参数design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5 w w w.w e b o o s.c o m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1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 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2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seismic effect coefficient curve 抗震设计用的加速度反应谱,以加速度反应谱和重力加

    23、速度的比值表示。3 设计特征周期design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ground motlOn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2.0.12 抗震对策earthquake 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 针对某一地震灾害制定的减灾策略或措施。2.0.13 抗震设计seismic design 对地震区的工程结构进行的一种专业设计,一般包括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等方面。1 抗震等级anti-seismic grade 根据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和场地类别将结构划

    24、分为不同的等级进行抗震设计,以体现在同样烈度下不同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不同场地条件有不同的抗震要求。2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seismic concept design of buildings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3 抗震措施selsmlc measures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4 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0.14结构抗震性能earthquake re

    25、sistant behavior of struc-6 w w w.w e b o o s.c o mture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刚度及破坏形态的变化和发展。2.0.15 抗震鉴定seismic appraisal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2.0.16 抗震加固seismic retrofit for engineering;seismic strengthening for engineering 使现有建筑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和施工。2.0.17 抗震试验earthquak

    26、e resistant test,seismic test 用各种加载设备模拟实际动力作用施加于结构、构件或其模型上,并测定结构抗震能力的试验。2.0.18 生命线工程lifeline engineering 维系城市与区域的经济、社会功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与系统,主要包括电力、交通、通信、给排水、燃气热力、供油等系统。2.0.19 环境振动ambient vibration;microtremor 振幅很小(只有几微米)的环境地面运动。系由天然的或人为的原因所造成,例如风、海浪、交通干扰或机械振动等。常用于确定场地和工程结构动态特性。1 卓越周期predominant period 随机振动过

    27、程中出现概率最多的周期。常用以描述地震动或场地特性。7 w w w.w e b o o s.c o m3 强震动观测和工程地震术语3.1 强震动观测术语3.1.1 强震动观测strong motion instrumentation 获取强地面运动和工程结构震动记录的地震观测。3.1.2 强震动观测台站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station 用于开展强震动观测的站点,包括观测室(罩)、仪器墩、强震仪及辅助设备等。1 固定台站permanent station 进行长期观测的强震动观测台站。2 流动台站mobile Station 在短临预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区,或强地

    28、震发生后,短期内临时布设的强震动观测台站。3.1.3 观测台阵observation array 多个台站或测点组成的观测系统。3.1.4 专用台阵special array 针对特定研究和应用目的而专门设计布设的观测台阵。包括地震动衰减观测台阵、场地影响观测台阵、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等。1 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structural response observation array 观测强地震作用下工程结构反应而专门设计布设的强震动观测台阵。3.1.5 强震动观测台网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 若干强震动观测台站、台阵和管理中心等组成的强震动观测系统

    29、。3.1.6 地震预警台网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network 8 w w w.w e b o o s.c o m为利用实时强震台网获取的地震动信息,争取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的短暂时间,对预警目标区进行破坏性地震预警而专门设计布设的强震动观测台网。3.1.7 地震烈度速报台网seismic intensity rapid reporting network 为对破坏性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地震烈度)分布的快速评估和速报而专门设计布设的强震动观测台网。3.1.8强震动仪strong motion instrument 记录强震引起的地震动过程的仪器,主要由拾振系统、记录

    30、系统、控制系统、触发启动系统、计时系统和电源系统等组成。1 三分量地震计(仪)three-component seismometer 记录地震动三个正交分量的地震计,通常为两个正交水平分量和一个垂直分量。2 加速度仪accelerograph 强震动仪的一种主要类型,记录的物理量是加速度。3.1.9 触发阔值triggering threshold value 启动强震动仪开始储存强震动记录(包括触发前一定时段的记录)的设定加速度水平。3.1.10 加速度仪放大倍数magnification of accelerograph 加速度仪记录幅值与实际地震动幅值之比。3.1.11 功能测试func

    31、tional test 利用记录器自身的脉冲信号,进行加速度计自振频率和阻尼特性的标定试验。3.1.12 强震动记录strong motion record 强震仪记录的地震动时程。3.1.13 数据处理da ta processing 对原始强震动记录进行的必要处理,包括记录时程的基线校正、积分、微分及谱分析等。1 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ion 强震动记录的基线(零线)偏移的修正。9 w w w.w e b o o s.c o m3.2 工程地震术语3.2.1 破坏性地震destructive earthquake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3.2.2 严重破坏性地震s

    32、everely destructive earthquake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国家采取相应行动的地震。3.2.3 人工诱发地震artificially induced earthquake 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爆破、核爆破、地下抽液、注液、采矿、水库蓄水等诱发的地震。1 爆破诱发地震explosion induced earthquake 由于爆破,如采矿爆破和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2 水库诱发地震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 由于水库蓄水或大量泄水引起库区及附近发生的地震。3 矿山陷落地震mine depress

    33、ion earthquake 矿山采空区由于空穴顶板陷落引起的地震o3.2.4 古地震paleo-earthquake 没有文字记载、采用地质学方法确定的地震。3.2.5 活动断层active fault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3.2.6 地表破裂surface fracture 断裂运动引起地表或接近地表处产生的错动。3.2.7 能动断层capable fault 可能引起地表或近地表明显错动的断层。3.2.8 烈度分布intensity distribution 10 一次强地震后,地震烈度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1 烈度异常abnormal intensity 某一烈度区内局部出现偏高烈

    34、度或偏低烈度的异常现象。2 烈度异常区intensity abnormal region 许多烈度异常点密集在一起的地区。高于所在烈度区的称为w w w.w e b o o s.c o m高烈度异常区;低于所在烈度区的称为低烈度异常区。3.2.9 等震线isoseismal;isoseism 同一地震中,地震烈度等值线。1 等震线图isoseismal map 同一地震中,不同等震线构成的图形。2极震区meizoseismal area 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3 有感面积felt area 多数人能感觉到地震的地域面积。常作为等震线图的最远边界。3.2.10(宏观)震中烈度(macro

    35、)epicentral intensity 极震区的地震烈度。3.2.11 地震烈度表seismic intensity scale 按照地震时人的感觉、地震所造成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工程结构的破坏程度进行地震烈度评定的标准。3.2.12 仪器地震烈度instrumental seismic intensity 利用仪器观测的地震动记录,计算得到的等效地震烈度。3.2.13仪器震中(微观震中)instrumental epicenter(micro epicenter)仪器测定的震源断错始发点在地表的垂直技影点。3.2.14宏观震中macro-epicenter 震源最大能量择放区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36、点,一般基于宏观震害调查确定的极震区的几何中心。3.2.15 震源距hypocentral distance 某一指定点至震源的距离。3.2.16 断层距fault distance 某一指定点至地震断层地表破裂迹线或断层面延伸至地表位置的最短距离。3.2.17 地震预报earthquake prediction 根据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规律判断,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地11 w w w.w e b o o s.c o m震,包括震中位置、时间和震级。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四种。3.2.18 地震危险性seismic hazard 某一区域或场址可能遭遇的地震作用的潜势。3.2.19 地震带

    37、seismic bel t 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3.2.20 地震构造区seismic tectonic zone 具有同样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的地理区域。3.2.21 潜在震源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影响或危及工程结构安全的震源,分为点源、线源或面源。1 点源point source 地震能量从一点集中释放的潜在震源。2线源linear source 地震能量沿着断裂线释放的潜在震源。3 面源areal source 地震能量在一定面积内释放的震源。3.2.22 地震发生概率earthquake occurrence p

    38、robability 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不同震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3.2.23 地震活动性seismicity 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3.2.24 地震重现期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 在同一地区内某一震级地震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3.2.25 年平均发生率average annual occurrence rate 某一区域内发生震级大于等于给定下限值地震的总数与统计年数的比值。3.2.26 地震烈度衰减seismic intensity attenuation 地震烈度随震源距或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规律。3.2.27 地震动衰减ground moti

    39、on attenuation 地震动强度随震源距或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规律。12 w w w.w e b o o s.c o m3.2.28 强震动strong motion 地震和爆破等引起的场地或工程结构的强烈震动。3.2.29 自由场地地震动free-field ground motion 不受周围环境,包括场地地形、工程结构等因素影响的空旷场地上的地面运动。3.2.30 地震动参数ground motion parameter 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地震动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1 地震动强度ground motion intensity 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强烈程度。通

    40、常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等物理量表示。1)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地震动加速度时间过程的绝对最大值。2)峰值速度peak ground velocity 地震动速度时间过程的绝对最大值。3)峰值位移peak ground displacement 地震动位移时间过程的绝对最大值。2 反应谱response spectrum 在同一地震动输入下,具有相同阻尼比的一系列单自由度体系反应(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绝对最大值与单自由度体系自振周期或频率的关系,以表征地震动的频谱特性。1)加速度反应谱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41、 反应谱的幅值为加速度量。2)速度反应谱velocity response spectrum 反应谱的幅值为速度量。3)位移反应谱displacement response spectrum 反应谱的幅值为位移量。4)规准加速度反应谱normalized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以最大加速度归一的加速度反应谱。13 w w w.w e b o o s.c o m3 持续时间duration 地震动时程中,超过某一幅值(绝对或相对值)的地震动时间段长度。4 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response spec-trum

    42、规准化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所对应的周期值。5 场地相关反应谱site-specific response spectrum 与特定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相关的地震动反应谱。3.2.31 地震危险性分析seismic hazard analysis 用确定性方法或概率方法,计算分析确定工程场地或某一区域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值。3.2.32 潜在震源区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e 未来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震中范围。3.2.33 空间分布函数spat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表征地震带各震级档的地震发生在每个潜在震

    43、源区的可能性大小的函数。3.2.34 震级上限upper limit magnitude 在地震带或潜在震源区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发生概率趋于O的地震震级。3.2.35 弥散地震diffusion earthquake 在地震构造区内,与已确认的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潜在地震。3.2.36 本底地震background earthquake 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3.2.37 地震区划seismic zoning 以地震烈度、地震动参数为指标,将全国或地区范围可能遭受地震影响的危险程度划分成若干区域。1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Chinese seismic intensity zonin

    44、g map 中国境内以地震烈度为指标的地震区划图。14 w w w.w e b o o s.c o m2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Chines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mg map 中国境内以地震动参数为指标的地震区划图。3.2.38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evaluation of seismic safety for engineering sites 对工程场地可能遭受的地震作用及其危害进行评估,给出多种概率水平的场地地震动参数及可能出现的地震地质灾害。3.2.39 地震小区划seismic microzoning 对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如城镇、厂矿企业、经

    45、济技术开发区等)地震安全环境进行的划分,预测这一范围内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影响的分布,包括地震动小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1 地震动小区划seismic ground motion microzoning 以地震动参数为指标划分小区o2 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 microzoning 以区划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为指标划分的小区。3.2.40 场地影响site effect 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3.2.41 地震地质灾害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 由地震引起

    46、的地质灾害。15 w w w.w e b o o s.c o m4 场地和地基抗震术语4.0.1 场地条件site condition 场地区域及附近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岩土特性及其他地质条件。1 有利地段favourable area to earthquake resistance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地段。2 一般地段general area 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3 不利地段unfavourable area to earthquake resistance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的突出山咀,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

    47、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的土层(如古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泯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4 危险地段dangerous area to earthquake resistance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4.O.2 场地类别site category 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对建设场地所作的分类。用以反映不同场地条件对基岩地震动的综合放大效应。4.O.3 基底层firm ground 上传地震波给覆盖土层的岩层或剪切波速超过规定值的硬土层。4.0.4 覆盖层厚度thi

    48、ckness of overburden layer 由地面至基底层顶面的距离o16 w w w.w e b o o s.c o m4.0.5 场地土site soil 场地范围内的土类。1 土的类型classification of soil 为便于确定各类土的剪切波速大小范围所作的土的分类。4.0.6 等效剪切波速equivalent shear wave velocity of soil layers 在地面以下20m深范围内或小于20m的覆盖层土层剪切波的传播速度。4.0.7 土体抗震稳定性seismic stability of soil 场地土体抗御地震地质灾害的性能。1 地裂缝g

    49、round crack 地震时地面出现的裂缝。分为构造性地裂缝和非构造性地裂缝。1)构造性地裂缝tectonic ground crack 与发震断裂相关并受其控制的地裂缝。2)非构造性地裂缝non-tectonic ground crack 与重力作用以及土体滑塌有关的地裂缝。2震陷subsidence due to earthquake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土层加密、变形、液化和侧向扩张等导致工程结构或地面产生的下沉。4.0.8 地震地基失效earthquake induced ground failure 由于地震引起的滑坡、不均匀变形、开裂和砂土、粉土液化等使地基丧失承载能力的破坏现

    50、象。4.0.9 液化liquefaction 地震时土体由固态变为流态的现象。1 液化势liquefaction potential 土体发生液化的潜在可能性。2 初始液化initial liquefaction 由于饱和土层受到地震作用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接近或等于有效应力瞬间的状态。此时地震引起的土层剪应力等于饱和土17 w w w.w e b o o s.c o m液化抗剪强度。tlOn 3 超孔隙水压力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s 地震作用在土体中产生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量。4 喷水冒砂sand boil and waterspouts 土液化时,土中水连带砂土颗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J∕T97-2011).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