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建构与共享: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中华文化符号探赜_吕志敏.pdf

    • 资源ID:370036       资源大小:214.4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建构与共享: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中华文化符号探赜_吕志敏.pdf

    1、收稿日期:20220418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原创儿童绘本的文化认同及其教育传承研究”(HB22JY04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吕志敏(1978),女,吉林长春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民族文学研究;通讯作者 代洪宝(1979),吉林舒兰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祁超(1986),河北省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22 年第 6 期(总第 191 期)民族问题研究建构与共享: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中华文化符号探赜吕志敏a,代洪宝 b,祁超a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a 教师教育学院;b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摘要:文化符号是传递信息、凸出主题、达成共识的重要介质和载体。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从传统文化节日中汲取资源,运用绘本特有的文学叙事功能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国节日题材绘本在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运用中华文化符号突出“有形”之美、呈现中华文化符号力图“有感”于美,令读者在阅读中实现“有效”共享中华文化符号价值,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有效”载体。关 键 词: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民族节日;绘本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

    3、04-4922(2022)06-0035-06文化符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传递信息、凸出主题、达成共识的重要媒介。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独具中华意蕴的文化符号,展现出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华民族形象。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符号可谓是灿若星辰,例如,被誉为人类财富的中国茶、被视为文化地标的布达拉宫、反映劳动智慧的二十四节气、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都江堰等等。根本而言,“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烙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是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练表达。”1 96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

    4、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后,学术界围绕这一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成果。青觉、徐欣顺从中华文化符号的概念、要素及其边界,提出在运用中华文化符号的过程中要从标识范畴向度、对内标识向度和对外标识标度来加以把握2 105。曾明、龚婷对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概念内涵、划定原则及标准、主要类型及根本特点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中华文化符号划定的具体原则及标准3 1。孟凡东、王占斌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论述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论证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标识4。此外,还有学者从文化地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政治学的学

    5、科交叉视角分析了中华民族日常生活的民族形象与文化符号,以及中华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心理结构等。整体而言,学术界多是聚焦于中华文化符号概念、内容和分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中华文化符号的具体运用的实践研究并不多见。笔者力图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选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民族节日风俗绘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 等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为研究对象,从实践维度分析中国节日题材绘本53DOI:10.16415/ki.23-1021/c.2022.06.009对于中华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与呈现,及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的价

    6、值功用。一、“有形”之美: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中华文化符号运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需要运用好互联网、图书、电视节目等载体生动地呈现中华文化符号。其中,图书创作出版可以运用中华文化符号进行“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因为人们可以在书本的阅读中细细品味中华文化符号的意象与意蕴,自觉地将中华文化符号作为情感投射和价值指向的文化标识。中国节日题材绘本深度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将绘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同中华文化符号有机结合,在节日故事叙事中突出了中华文化符号的“有形”之美。(一)中华文化符号的符号学意义符号是“一种可以通过某种不言而喻的或约定俗成的传统,或通过某种语言

    7、的法则去标示某种与它不同的另外的事物的事物”5。德国符号哲学家卡西尔认为,所有文化形式都可以视为符号,具有文化属性的人乃是符号学意义上的动物,即“人是符号动物”6。广泛意义上的符号可谓无处不在,例如,日常生活与世俗风景都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符号。但是,不论何种类型的符号,只有被人所了解才能获得意义的属性,才能真正归于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具有社会属性的共同体成员而言,文化积淀而成的一些符号因其固有的内涵,在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系统性地组成文化图谱。因此,有人类学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共同体本身就是通过符号建构的,人们获得文化、成为社会人的地方就是共同体7。任何民族都是在长期的共同体生活中建构文化符号和

    8、积淀文化记忆,通过文化符号来识别、确认自我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属性。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盘古开天、炎黄始祖、嫦娥奔月、诗经、楚辞、二十四节气等等。这些中华文化符号往往能够将历史文化与现实情境自然地勾连起来,进而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中激发各族人民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象征着中华民族智慧与中华传统文化结晶的“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国家体育场成功地展示出中华文化符号之美妙和中华民族形象之美好,深深地打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各民族而言,中华文化符号所标示的是浩荡历史进程中,共有的深层次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因而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指向。因此说,“中华文

    9、化符号是指对中华民族整体存续复兴怀以意义自觉的对象化表达和意象化呈现的显著标识”2 107。结合学术界关于中华文化符号的学术研究成果,可以将中华文化符号划分为地理类文化符号、物质类文化符号、精神类文化符号、文化艺术类文化符号等3 56。这些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吸引力的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艺术类符号因其形象性、情感性而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团结人心和凝聚共识。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充分运用文学艺术手段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形象地再现中华民族的共有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使之成为各族人民的情感归依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1 98,形成中华民族共

    10、同体成员关于中华民族的深层集体记忆。(二)中华文化符号的文学叙事表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作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表达优势。中国文学作品需要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创新提炼各民族人民建构和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借助文学叙事的表达功能突出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文学作品运用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就能够传神地呈现出人所共知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人心所向的中华民族形象。如此一来,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华文化符号就必然生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因为中国文学作品始终反映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和理想追求,“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民间文艺总能以其独特的共同注

    11、意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各民族团结在一起,成为照亮各族人民心灵的灯塔,成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依托,也成为各民族情感交流的纽带”8。回望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各民族建构、共享的文化符号在中华文化的万花筒中交相辉映,表征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图景,形成了中华民族最深远的历史记忆。63近年来,我国各民族文艺工作者正是以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作为创作遵循,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记忆,创作出大量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求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广受社会好评的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佼佼者,中国节日题材绘本因其内含丰富的中华文化符号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

    12、共同意识教育的重要读物,成为一些地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有效载体。例如,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 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精选了傣族、黎族、白族、汉族等 20 个中国民族节日故事;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节日风俗绘本 精选了 12 个中国民族节日故事。除此之外,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中信出版社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吉林美术出版社的 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中国传统节日,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 保冬妮中国节日绘本,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绘本壮族传统节 等等。这些中国节日题材绘本巧妙地将民族节日来历、节日传说、节日风俗等文化元素融入至节日故事,将中

    13、华文化符号嵌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使读者形象而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符号之美,唤起读者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文化记忆。二、“有感”于美: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中华文化符号呈现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以民族节日文化为表现内容,在“节日故事”中凸显出各族人民建构、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读者正是通过品读中国气象、中华风采的节日文化符号获得文化认同,从而“有感”于中华文化符号之美,产生共同的情感归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民族风格中华文化符号根植于中华民族“原生性”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之中。任何文化符号都是人的抽象意识的具体化显现,亦是发端于社会成员共同生活的经验喻化。换而言之,文化符号是各族人民

    14、在长期往来互动中建构、共享的精神产物,因而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长久以来,我国各民族交错杂居,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各民族在文化心理、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不同的民族文学作品中反映为不同的意象,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记忆。因此,一些文学作品以不同的文化符号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历史记忆。例如,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 指向回族、阿来尘埃落定 叙述康巴藏族、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描述鄂温克族由此观之,中国文学作品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找准创作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才能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从而在文学意象构造中自然地流淌出

    15、和合共生的中华文化特质和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直观地呈现出民族节日及其文化意蕴,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符号丰富的民族性。这些绘本精心选取各民族的节日来源、节日传说、节日习俗作为内容素材,借助合理的逻辑结构和明晰的叙事线索凸显节日文化符号,使中华文化之美在图文中得以生动展示。在文字叙述上,中国节日题材绘本通过溯源每个民族的节日来历、节日风情习俗展现节日文化符号,例如,布依族的牛王节、傣族的泼水节、土家族的六月六、黎族的三月三等。读者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到民族节庆习俗,切实感受到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在图画展示上,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以极强的画面感呈现出各民族的生活文化符号,例

    16、如,旗袍、筒裙、藏袍、竹楼、吊脚楼。而且,这些绘本突出了中国艺术文化符号,例如,国画、年画、门神等,以及傣族孔雀舞、白族霸王鞭、苗族芦笙舞、瑶族长鼓舞等民族音乐符号。由此,读者在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方寸之间领略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美美与共”的魅力。(二)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文化之美中国节日题材绘本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符号,体现着特有的中华文化之美。读者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绘本阅读中,既可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又能够体味民族文化之美。打开中国节日题材绘本,读者走近节日、走近传统,走进包罗万象的中华文化世界,体会中华文化之美:“各美其美”的中华文化符号、“美美与共”的中华之美、自强不息

    17、的中华民族精神穿梭于图画和文字构筑的文化时空,读者形成对中华文化符号73和中华民族形象的认知,进而萌生出共同的中华民族意识。在此意义上,中国节日题材绘本是读者走进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一扇窗子。读者正是通过“有感”于传统节日、民间传说、民族风情的中华文化符号,最终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中取得中华民族的“精神身份”,体认到中华文化的内在之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同的精神财富,各族人民都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因此,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个体成员而言,多民族文化汇聚而成的中华文化集约为最深沉的情感趋向和最鲜明的价值指向。任何民族个体成员的思想观念、精神情趣和生活方式无不寓于中华民族集体记

    18、忆之中。中国节日题材绘本正是以此为情感切入点,提炼中国节日文化中的民族元素和艺术元素,呈现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节日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的表达主体,是因为节日是一个个共同体的情感记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信念和价值观念。节日是人类记录和把握生生不息的变化世界的方式,赋予平凡日子不平凡的生活感受和文化记忆。节日由此获得存在的生命力,在有趣的传说、故事和习俗中被代代流传。在节日欢庆的时空场景中,关于节日的故事、传说、习俗以“在场”的方式回响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和历史记忆。例如,满族的“颁金节”和锡伯族的“西迁节”,二者皆源于纪念特定的历史事件而形成的节日;彝族的“火把节”和鄂伦春族的“古

    19、伦木沓节”,二者皆源于对火的崇拜而形成的节日;西北地区藏族、东乡族的“花儿会”和广西壮族的“三月三”,皆是以歌舞传情为内容的节日。中国节日题材绘本撷取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中所建构、共享的文化符号,符号化的故事讲述中为读者带来多重阅读感受。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中的文化符号具有代表性、共同性和引领性,突出了中华文化符号的整体性和传承性,表达出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例如,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 以 20 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为素材,生动地刻画出各民族的节日来源、节日故事和节日风俗,传神地将节日文化符号呈现在读者面前:彝族“火把节”的赛马、摔跤、斗牛、斗羊、斗鸡、篝火;水族“端节”的赛马、铜鼓、木鼓演奏、对

    20、歌。读者在绘本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民族节日故事,还看到了民族服饰、建筑家居、音乐舞蹈文化符号构筑的中华文化大观园。这些节日故事中斑斓多彩的服饰文化符号有傣族的短衣筒裙、藏族的长袖大襟、满足的旗装、彝族的百褶裙等;这些节日故事中风情各异的建筑文化符号有土家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黎族的船形屋、藏族的雕房、瑶族的木楼等。除此之外,这些节日故事中还有魅力十足的艺术文化符号,例如,傣族的孔雀舞、白族的霸王鞭、布依族的铜鼓、苗族的芦笙舞、瑶族的长鼓舞等。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这些文化符号为读者呈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记忆,使读者在绘本阅读中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形象的魅力,共享中华文化的不朽价值。三、“有效”

    21、共享: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中华文化符号价值中国节日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关于节日的文化记忆,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情感归依和文化认同。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中的文化符号是烙刻在民族记忆中的精神基因,走进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就要解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因为这些中华文化符号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整体性感知、同一性认知和连续性想象,有效地为中华各民族儿女提供了共享价值。(一)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中文化符号的情感共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处理好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厘清二者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我们需要把握好各民族文化符号

    22、同中华文化符号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从“多元”的视角看到各民族文化符号内在的同一性,又要从“一体”的视角感受中华文化符号构成的多样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各美其美”的文化张力中体认中华文化特质,才能在“美美与共”的情感共振中,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价值,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社会意识层面的构建,其根本指向是“价值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现代性建83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文明性和历史性的发展成果,是历史性和现代性的辩证统一”9。对此,学者们从“情感与认知”的视角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内涵,将其视为情感的心理过程或

    23、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客观实体的主观印象,或者是对“中华民族”身份或国家(集体)认同10,抑或是“多元一体”的民族观11。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根本在于强化社会成员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这显然离不开“有形有感有效”的中华文化浸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 润物细无声 的事情。”12 中国节日题材绘本在图文间创设出象征性、共享性的节日仪式场景,通过展现节日文化符号为读者带来情感共鸣。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各美其美”的各民族文化符号经由建构、共享与发展,最终融合为“美美与共”的极具包容性的中华文化。翻阅中国节日题

    24、材绘本,不论看到的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文化符号,都能令人在交织一体的文化符号系统中体味到共有的中华文化记忆。虽然绘本中服饰文化符号、建筑文化符号和舞蹈艺术文化符号风情各异,但却牵引着相同的中华文化记忆,凝聚着共有的中华民族情感。因为文化记忆之所以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这种知识储存中,获得关于存在的整体性和独特性的意识,或者说是一种肯定(我们是谁)或者否定(我们不是谁)意义上的认同决断。因此说,中国节日题材绘本通过创设共享节日仪式的场景与节日文化符号的空间场域,有效地传递出“整体性和独特性”的认同意识和情感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中文化符号的价值共享中华文化符

    25、号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以“有形有感”的方式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使人们在阅读中实现“有效”的价值共享。具体而言,中国节日题材绘本固守传统文化之根本,借助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讲述中国故事,为读者呈现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价值。这些节日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镜像,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自我想象和自我认同的文化之根。符号化的节日故事折射出共有的价值意蕴:屈子沉江、傣女击魔王、土家族覃垕揭竿起义、水族先祖保卫家园;彝族黑体拉巴与天斗、畲族蓝天凤舍身为民一个个民族节日饱含的感人故事是一个个民族的文化印记,这些文化印记标注着中华民族

    26、的共同价值追求。故事中的人物为了保卫家园、为了族人更好地生活,或者是反抗强权统治,或者是勇斗邪恶势力,甚至是反抗高高在上的天神这些无不体现了各族人民对安定富足生活的共同追求,对建设美丽家园的共同渴望。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体现为向善向美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符号内在的价值意蕴。中国节日题材绘本通过中华文化符号的具象化呈现,表达出中华文化符号的价值内涵:通过节庆习俗来怀念、继承先祖先民的优良品质是对美好人格的认同和追求;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建造适合本民族的民居建筑,是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按照生活环境设计舒适美观的服饰,是对美好形象的自我塑造这些反映了中华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追求。翻阅中国节日题材绘本,我们

    27、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家园和生活遭受到危难的时候,每个民族都表现出强烈的抗争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毅果敢的精神气质。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起着耳濡目染、情感熏陶和行为塑造的作用,是中华儿女同源意识的心理基石,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石和价值基点。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包含着判读与价值的内涵。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指出:“当一个字或一个意象所隐含的东西超过明显的和直接的意义时,就具有了象征性。”13 象征性文化符号的产生源自于人的抽象思维活动。例如,悠远的刻符刻木、结绳记事等实物记录,以及岩石雕刻、洞穴壁画的图画记事等。这些事物以象

    28、征方式表达出事物的意义与人们的记忆。法国哲学家诺拉在记忆之场 中指出,纪念碑、历史遗迹、纪念日等文化元素能够构筑唤起记忆的“场”。据此而言,我们可以借助中华文化符号构筑中华民族的“记忆之场”,呼唤各族人民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进93而实现中华文化征召个体、形成集体身份的使命。“事物并没有意义,我们构成了意义,使用的是各种表征系统,即各种概念和符号”14,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一同构建、共享形态多样的中华文化符号,使之成为具有表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提供行动的价值坐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由此将情感与爱融为一体:共同的使命、共同的需要、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血脉。在

    29、此意义上而言,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文学叙事中的中华文化符号,成功地唤起读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使其在阅读中实现有效的价值共享。四、结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在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认同意识。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的历史洗礼中和衷共济,彼此交融汇聚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人们在长期的交往共生、经济互助、文化互鉴中,不断地从差异走向共同,从多元走向一体,形成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没有文化的象征形式和手段,我们寻找独特的人类记忆的努力就会徒劳无功。没有它们,所有记忆和叙事就会消失,而那些记忆和叙事有助于我们生动地构想和传递人类,甚至是某一个人的过去和历史。”15 毫无疑问,中华

    30、文化符号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提供确认实践行为的价值坐标,能够唤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历史记忆。各民族构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时代转换中需要被重新发现、阐释与解码,并以恰当的方式显现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中国节日题材绘本运用中华文化符号讲述中国节日故事,呈现出各民族构建、共享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转换为“在场的存在”,使中华文化符号在图文间呈现出别样的画面: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中涌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有形”的节日文化之美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在的纽带,使读者产生“有感”于中华文化符号之美的情感认同,进而在绘本阅读中“有效”地完成中华文

    31、化符号的价值共享。多元文化激荡交织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有形有感有效”的中国节日题材绘本图书,以此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以此全面推进“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22 2 青觉,徐欣顺 论中华文化符号的概念、要素与边界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3 曾明,龚婷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划定原则及类型特点 J 民族学刊,2021,(7)4 孟凡东,王占斌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

    32、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642 5 美 苏珊朗格 艺术问题 M 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25 6 德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M 甘阳,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45 7 P C Anthony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M New York:outledge,1985:1518 8 王丹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民族民间文艺视角 J 西北民族研究,2021,(1):38 9 孟凡东,田园,孟成全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重属性与科学内涵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22

    33、 10 虎有泽,云中 国家认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 贵州民族研究,2018,(11):16 11 高承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2430 12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N 人民日报,202236(1)13 瑞士 卡尔荣格 人类及其象征 M 张举文,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2 14 英图尔特霍尔 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 M 徐亮,陆兴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5 15 德 阿斯特莉特埃尔,安斯加纽宁 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M 李恭忠,李霞,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279 责任编辑吴瑶04


    注意事项

    本文(建构与共享:中国节日题材绘本的中华文化符号探赜_吕志敏.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