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BD 420006-2015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pdf

    • 资源ID:368308       资源大小:582.73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BD 420006-2015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pdf

    1、 BD 4200062015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BeiDou/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GNSS)timing unit 2015-11-01 实施实施2015-10-19 发布 发布 BD 4200062015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1 3.1 术语和定义.1 3.2 缩略语.3 4 要求.4 4.1 总则.4 4.2 组成.4 4.3 功能.4 4

    2、.4 性能.5 4.5 接口.8 4.6 环境条件.11 5 测试方法.12 5.1 测试环境条件.12 5.2 测试信号.12 5.3 测试设备.12 5.4 测试场地.12 5.5 功能测试.12 5.6 性能测试.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IRIG-B 码码元定义及波形.22 参考文献.27 BD 4200062015 III 前 言 为适应我国卫星导航发展对标准的需要,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北斗专项标准,推荐有关方面参考采用。本标准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卫星导航工程

    3、中心、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永辉、吴海玲、武建锋、张向波、宋 成、王如龙、何在民、吴华兵、杨玉清、王 康、王维嘉、吕宏春。BD 4200062015 1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以下简称“定时单元”)的研制、生产、检测和应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4、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107 使用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 GB/T 11014 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 SJ/T 11423 GPS授时型接收设备通用规范 SJ 20726 GPS定时接收设备通用规范 BD 110001-2015 北斗卫星导航术语 BD 410004-2015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 ANSI/TUA/EIA 485-A-1998 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使用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电气特性(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5、of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for Use in Balanced Digital Multipoint Systems)RFC 1305 网络时间协议V3版(Network Time Protocol(Version 3)Specification,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RFC 2030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V4版(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SNTP),Version 4 for IPv4,IPv6 and OSI)IEEE Std 1588-2008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IEEE

    6、 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BD 110001-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北斗时 BeiDou Time,BDT BD 4200062015 2 BDS 建立和保持的时间基准,采用国际单位制秒的无闰秒连续时间。北斗时的起始历元是 UTC 2006 年 1 月 1 日的 00:00:00,通过 UTC(NTSC)与 UTC 建立联系。北斗时使用周

    7、计数和周内秒表示。3.1.2 GNSS 定时单元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timing unit 接收 GNSS 卫星信号,输出标准时间信号和时码信息的单元。3.1.3 频率准确度 frequency accuracy 频率源实际输出的频率值与其频率标称值的相对变化量。注 1:频率准确度也称为频率偏移(frequency bias),一般称为偏差;注 2:以上定义参考 GB/T 19391-2003 和 SJ 20726 中的术语“频率准确度”确定。3.1.4 频率稳定度 frequency stability 频率源输出频率的随机起伏程度。时域

    8、表征量为在某一时间间隔(采样时间)内平均频率的双取样方差(阿伦方差)平方根值。注:以上定义参考 SJ/T 11423 中的术语“频率稳定度”确定。3.1.5 共视比对 time comparison using common view methods 两地设备同时测量本地时钟相对于同一颗卫星同一时刻的时差,经交换数据,计算得到两地时钟钟差的一种高精度时间比对方法。注:以上定义参考 GB/T 19391-2003 中的术语“共视比对”确定。3.1.6 时间报文 time message 包含时间信息和报头、报尾等标志的信息串。3.1.7 秒脉冲 1 Pulse Per Second,1PPS 一

    9、种时间基准信号,每秒一个脉冲。3.1.8 分脉冲 1 Pulse Per Minute,lPPM 一种时间基准信号,每分钟一个脉冲。3.1.9 时脉冲 1 Pulse Per Hour,lPPH 一种时间基准信号,每小时一个脉冲。3.1.10 BD 4200062015 3 IRIG-B 码 Inter-range instrumentation group-B,IRIG-B 串行时间交换码的一种,分为 IRIG-B(AC)交流码和 IRIG-B(DC)直流码。3.1.11 位置保持模式 position-hold mode 通过设置 GNSS 接收机天线的精确坐标,获得定时信息的模式。3.1

    10、.12 自主定位模式 autonomous positioning mode 通过接收卫星导航信号,自主解算获得定位和定时信息的模式。3.1.13 冷启动首次定时时间 cold start time to first timing 用户接收设备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未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首次输出正确的时间信号和信息所需的时间。3.1.14 热启动首次定时时间 hot start time to first timing 用户接收设备在星历、历书、概略时间和概略位置已知的状态下,从开机到首次输出正确的时间信号和信息所需的时间。3.1.15 重捕获时间 reacquisition tim

    11、e 用户设备在接收的导航信号短时失锁后,从信号恢复到重新捕获导航信号所需的时间。3.1.16 捕获灵敏度 acquisition sensitivity 用户设备在冷启动条件下,捕获导航信号并正常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3.1.17 重捕获灵敏度 reacquisition sensitivity 用户设备在接收的导航信号短时失锁后,重新捕获导航信号并正常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3.1.18 跟踪灵敏度 tracking sensitivity 用户设备在正常定位后,能够继续保持对导航信号的跟踪和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3.1.19 系统时间 system time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建立和保

    12、持的时间,如 GPS 系统时间(GPST)、北斗时(BDT)等。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 4200062015 4 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HDOPHorizontal Dilution of Precision,水平精度因子;NTP

    13、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PDOPPositional Dilution of Precision,位置精度因子;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精密时间协议;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简单网络时间协议;TWSTFT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UTC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协调世界时。4 要求 4.1 总则 本标准中的定时单元通过天线接收GNSS公开服务信号,其中BDS为必选信号,进行捕

    14、获、跟踪、解扩、解调与解算处理,实现定时功能,根据默认设置或交互指令输出标准时间信号、时码信息、数据信息、状态信息。4.2 组成 GNSS定时单元应至少包括GNSS接收天线和GNSS定时处理单元,定时单元所需时钟可在外部频标和内部晶振之间切换,如图1所示。图 1 定时单元组成 4.3 功能 4.3.1 定时模式 定时单元包括位置保持和自主定位两种定时模式。4.3.2 参数设置 包括天线坐标输入、定时模式选择、输出时间系统选择、时间自主完好性检测门限设置、初始时间设定、通信参数设定等参数。BD 4200062015 5 4.3.3 GNSS 定时 定时单元通过接收GNSS信号,解算出导航电文及相

    15、关信息,由定时单元自主计算钟差,并修正本地时间,使本地时间与UTC或系统时间同步。4.3.4 时间系统选择 定时单元具备时间系统选择功能,即可以通过设置选择输出UTC或系统时间。4.3.5 天线开路、短路保护 定时单元具备天线开路、短路保护功能,并给出报警信息。4.3.6 输出信息 定时单元输出信息应包括:定时信息、定位信息、状态信息以及可视卫星的仰角、方位角、信号载噪比、PDOP值等信息。输出信息格式应符合BD 410004-2015对数据格式的要求。4.4 性能 4.4.1 灵敏度 4.4.1.1 捕获灵敏度 捕获灵敏度应优于-130dBm。定时单元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未知的状

    16、态下开机,各颗卫星的单通道导航信号载波电平不高于-130dBm时,应能在300s内以1Hz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4.4.1.2 重捕获灵敏度 重捕获灵敏度应优于-135dBm。定时单元在正常定位状态下,GNSS卫星信号短时中断30s后恢复,各颗卫星的单通道导航信号载波电平不高于-135dBm时,应能在300s内以1Hz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4.4.1.3 跟踪灵敏度 跟踪灵敏度应优于-140dBm。定时单元正常定位后,各颗卫星的单通道导航信号载波电平降低到-140dBm时,应能在300s内以1Hz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

    17、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4.4.2 首次定位时间 4.4.2.1 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在输入卫星导航信号功率电平为-130dBm时,定时单元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未知的状态下开机,到首次能够在其后10s连续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所需时间应不超过60s。BD 4200062015 6 4.4.2.2 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在输入卫星导航信号功率电平为-130dBm时,定时单元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已知的状态下开机,到首次能够在其后10s连续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所需时间应不超过5s。4.4.3 首次定时时间 4.4.3.1 冷启动首次定时时

    18、间 在输入卫星导航信号功率电平为-130dBm时,定时单元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未知的状态下开机,到首次能够在其后10s连续输出定时误差小于300ns的定时信号和信息,所需时间应不超过100s。4.4.3.2 热启动首次定时时间 在输入卫星导航信号功率电平为-130dBm时,定时单元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已知的状态下开机,到首次能够在其后10s连续输出定时误差小于300ns的定时信号和信息,所需时间应不超过15s。4.4.4 重捕获时间 定时单元在输入GNSS卫星信号功率电平为-130dBm且正常定时状态下,GNSS卫星信号短时中断30s,从信号恢复到首次能够在其后10s连

    19、续输出定时误差小于300ns的定时信号和信息,所需时间应不超过5s。4.4.5 定位精度 在HDOP4或PDOP6时,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m(95%),垂直定位精度优于15m(95%)。注:本标准中定位精度仅指静态定位精度。4.4.6 定时精度 4.4.6.1 相对于 UTC 定时精度 相对于 UTC 定时精度应满足:a)位置保持模式:150ns;b)自主定位模式:250ns。4.4.6.2 相对于系统时间定时精度 相对于系统时间定时精度应满足:a)位置保持模式:50ns;b)自主定位模式:150ns。4.4.7 秒、分、时脉冲 秒、分、时脉冲应满足:a)上升沿:10ns;b)脉冲宽度:20s

    20、200ns;c)抖动:2ns。BD 4200062015 7 4.4.8 频率信号输出 4.4.8.1 幅度 输出频率信号为10MHz的方波,TTL/LVTTL电平;或输出正弦波,3.5V峰峰值5V。4.4.8.2 频率准确度 输出频率准确度应优于110-9,取样时间为24h。4.4.8.3 频率稳定度 频率稳定度应满足如下要求:a)1s 稳定度优于 510-9;b)10s 稳定度优于 110-9;c)100s 稳定度优于 510-10;d)10000s 稳定度优于 510-12;e)1d 稳定度优于 110-12。4.5 接口 4.5.1 输入输出接口 4.5.1.1 外接频率参考 外接频率

    21、为 10MHz 正弦波,峰峰值范围为 3.5V5V。4.5.1.2 交互接口 交互接口为串口 RS-232C/RS-422/RS-485 或者网口 RJ45。4.5.1.3 脉冲信号输出 脉冲信号输出应满足如下要求:a)脉冲信号包括 lPPS、lPPM、lPPH 或可编程脉冲信号等;b)阻抗:50;c)接口电平:TTL/LVTTL 电平。4.5.1.4 10MHz 频率输出 10MHz 频率输出为方波或正弦波,应满足如下要求:a)方波,TTL/LVTTL 电平;b)正弦波,3.5V峰峰值5V。4.5.2 串行时间报文 4.5.2.1 串行口参数 串行口参数要求如下:a)波特率:4800、960

    22、0、19200、38400、57600、115200 Baud 可选,缺省设置应为 9600Baud;b)数据格式:起始位 1 位、数据位 8 位、停止位 1 位、无校验。4.5.2.2 串行口时间报文格式 串行口输出的报文宜采用ASCII码格式。BD 4200062015 8 报文发送时刻,每秒输出1帧。帧头为,与秒脉冲(1PPS)的前沿对齐,偏差小于5ms;串行口时间报文标准格式见表1,波形如图2所示。表 1 串行口标准时间报文格式 字节序号 含义 内容 取值范围 1 帧头#2 状态标志 1 用下列 4 个 bit 合成的 16 进制数对应的 ASCII 码值:Bit 3:保留=0;09

    23、AF Bit 2:保留=0;Bit 1:闰秒预告(LSP):在闰秒来临前 59 s 置 1,在闰秒到来后的 00 s 置 0;Bit 0:闰秒标志(LS):0:正闰秒,1:负闰秒 注:将 Bit3Bit0 这 4 位二进制数表示的 16 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ASCII 码,例如:二进制数 0010,对应 16 进制数为 0 x2,转化为对应的 ASCII 码值为 50,ASCII 码为2。3 状态标志 2 用下列 4 个 bit 合成的 16 进制数对应的 ASCII 码值:Bit 3:夏令时预告(DSP):在夏令时切换前 59 s 置 1;Bit 2:夏令时标志(DST):在夏令时期间置 1;

    24、Bit 1:半小时时区偏移:0:不增加,1:时间偏移值额外增加 0.5 hr;Bit 0:时区偏移值符号位:0:,1:09 AF 4 状态标志 3 用下列 4 个 bit 合成的 16 进制数对应的 ASCII 码值:Bits 3-0:时区偏移值(hr):串口报文时间与 UTC 时间的差值,报文时间减时间偏移(带符号)等于 UTC 时间(时间偏移在夏时制期间会发生变化)09 AF 5 状态标志 4 用下列 4 个 bit 合成的 16 进制数对应的 ASCII 码值:Bits 03-00:时间质量:0 x0:正常工作状态,时钟同步正常 0 x1: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 1 ns 0 x2

    25、: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优于 10 ns 0 x3: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00 ns 0 x4: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us 0 x5: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0us 0 x6: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00us 0 x7: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 ms 0 x8: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0 ms 0 x9: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00 ms 0 xA: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 s 0 xB:时钟同步异常,时间准确度 优于 10 s 0 xF:时钟严重故障,时间信号不可信 09 AF 6 年千位 ASCII 码值

    26、 2 7 年百位 ASCII 码值 0 8 年十位 ASCII 码值 09 9 年个位 ASCII 码值 09 BD 4200062015 9 表 1 串行口标准时间报文格式(续)字节序号 含义 内容 取值范围 10 月十位 ASCII 码值 01 11 月个位 ASCII 码值 09 12 日十位 ASCII 码值 03 13 日个位 ASCII 码值 09 14 时十位 ASCII 码值 02 15 时个位 ASCII 码值 09 16 分十位 ASCII 码值 05 17 分个位 ASCII 码值 09 18 秒十位 ASCII 码值 06 19 秒个位 ASCII 码值 09 20 校

    27、验字节高位 从“状态标志 1”直到“秒个位”逐字节异或的结果(即:异或校验),将校验字节的十六进制数高位和低位分别使用 ASCII 码值表示 09 AF 21 校验字节低位 22 结束标志 CR 0DH 23 结束标志 LF 0AH 图 2 串行通信报文发送波形 4.5.2.3 接口定义 4.5.2.3.1 接口类型 接口类型包括网口RJ45,串口RS-232C、RS-422和RS-485,其中RS-422和RS-485为差分传输模式。4.5.2.3.2 网口 网口协议遵从TCP/IP,报文格式为TCP或UDP,连接器为RJ45。4.5.2.3.3 RS-232C 串口RS-232C电气特性应

    28、符合GB/T 6107的规定,连接器为9针D型小型阳插座,9针插座针的编号和定义见表2。表 2 9 针 D 型阳插座 9 针编号和定义 针编号 RS-232C 信号 1 空 2 接收数据 RXD 3 发送数据 TXD 4 空 5 信号地 GND 69 空 BD 4200062015 10 4.5.2.3.4 RS-422 RS-422接口应符合GB/T 11014的规定。连接器为9针D型小型阳插座,9针插座针的编号和定义见表3。表 3 9 针 D 型阳插座 9 针编号和定义 针编号 RS-422 信号 1 空 2 发送数据 TXD-3 接收数据 RXD-46 空 7 接收数据 RXD+8 发送

    29、数据 TXD+9 空 4.5.2.3.5 RS-485 RS-485接口应符合ANSI/TUA/EIA 485-A-1998的规定。连接器为9 针D型小型阳插座,9针插座针的编号和定义见表4。表 4 9 针 D 型阳插座 9 针编号和定义 针编号 RS-485 信号 12 空 3 接收数据 RXD-4 接收数据 RXD+5 发送数据 TXD+6 空 7 发送数据 TXD-89 空 4.5.3 IRIG-B 码(可选)4.5.3.1 IRIG-B(DC)码 IRIG-B(DC)码应满足如下要求:a)每秒 1 帧,包含 100 个码元,每个码元 10ms;b)脉冲上升时间:20ns;c)抖动时间:

    30、100ns;d)秒准时沿的时间准确度:优于 1s;e)接口类型:TTL 电平或 RS-422 或 RS-485;f)采用 IRIG-B000 格式。4.5.3.2 IRIG-B(AC)码 IRIG-B(AC)码应满足如下要求:a)载波频率:1 kHz;b)频率抖动:载波频率的 1;BD 4200062015 11 c)信号幅值(峰峰值):高幅值为 3 V12 V 可调,典型值为 10 V;低幅值符合 3:16:1 调制比要求,典型调制比为 3:1;d)输出阻抗:600,变压器隔离输出;e)秒准时点的时间准确度:优于 10s;f)采用 IRIG-B120 格式。4.5.4 网络时间接口(可选)4

    31、.5.4.1 NTP 接口 NTP接口应满足如下要求:a)工作模式:客户端/服务器端;b)同步精度:时钟处于跟踪锁定状态时,其同步精度应满足表 5 要求;c)网络接口:RJ45;d)支持的协议:RFC 1305(NTP)和 RFC 2030(SNTP)。表 5 工作在客户端模式下同步精度要求 局域网 优于 10ms 广域网 优于 500ms 4.5.4.2 PTP 接口 PTP接口应满足如下要求:a)工作模式:主钟/从钟;b)同步精度:时钟处于跟踪锁定状态时,在局域网内同步精度优于 1s;c)网络接口:RJ45;d)支持的协议:IEEE Std 1588-2008(PTPv2)。4.6 环境适

    32、应性 4.6.1 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定时单元工作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见表6,根据实际应用场合选择。表 6 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级别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使用场所 范围 最大变化率 h 相对湿度%C0 545 20 2085 室内 C1 2070 20 5100 遮蔽场所 C2 4085 20 5100 室外 4.6.2 贮存、运输环境 贮存、运输环境温度为-55+125,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的条件下,设备应不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正常后,设备的性能应仍符合本标准中的有关要求。BD 4200062015 12 5 测试方法 5.1 测试环境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验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a

    33、)温度:1535;b)相对湿度:20%80%。如果实际测试不能满足上述环境条件要求,测试结果中应标明测试时真实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5.2 测试信号 在测试中根据需要使用实际的卫星导航信号和模拟测试信号。模拟器产生的信号必须具有与卫星信号相同的特性,在正常动态星座下,能产生几何位置良好(HDOP4或PDOP6)的卫星信号。5.3 测试设备 现场主要测试仪器和设备包括:时间参考源、频率参考源、信号模拟源、标准测试接收机、示波器、时间间隔计数器、比相仪、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等。所有测试用仪器、设备应有足够的测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和稳定度,其性能应满足被测性能指标的要求;测试所用仪器设备应经过计量部门

    34、检定或校准,符合性能指标要求,并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5.4 测试场地 测试场地应没有强电磁干扰源,如雷达、电火花等,测试场地的电磁干扰强度应不影响定时单元的性能测试。5.5 功能测试 5.5.1 测试项目 本标准规定的功能测试项目及对应的要求、测试方法见表7。表 7 功能测试项目一览表 序号 测试项目 功能要求 测试方法 1 定时模式 位置保持 4.3.1 5.5.2.1 自主定位 4.3.1 5.5.2.2 2 参数设置 4.3.2 5.5.3 3 GNSS 定时 4.3.3 5.5.4 4 时间系统选择 4.3.4 5.5.5 5 天线开路、短路保护 4.3.5 5.5.6 6 输出信息

    35、 4.3.6 5.5.7 5.5.2 定时模式测试 5.5.2.1 位置保持模式 用实际卫星信号进行测试。设置被测定时单元接收天线的精确坐标,然后查看定时单元是否能正确输出定时信息。BD 4200062015 13 5.5.2.2 自主定位模式 用实际卫星信号进行测试。被测定时单元接收不少于4颗卫星导航的信号,自主定位后查看定时单元是否能正确输出定位和定时信息。5.5.3 参数设置测试 查看定时单元是否具备天线坐标、定时模式、时间系统选择、时间自主完好性检测门限、初始时间、通信参数等参数设置功能。5.5.4 GNSS 定时测试 用实际卫星信号进行测试。通过计算机串口测试软件查看定时单元是否能正

    36、确输出定时信息。5.5.5 时间系统选择测试 用实际卫星信号进行测试。通过计算机串口测试软件查看定时单元是否具备此功能。5.5.6 天线开路、短路保护测试 在定时单元开机正常工作后,分别使定时单元接收天线为开路和短路状态,查看定时单元是否给出报警信息。5.5.7 输出信息测试 在定时单元开机正常工作后,通过计算机串口测试软件查看定时单元是否具备此功能。5.6 性能测试 5.6.1 测试项目 本标准规定的性能测试项目及对应的要求测试方法见表8。表 8 性能测试项目一览表 序号 测试项目 性能要求 测试方法 1 灵敏度 捕获灵敏度 4.4.1.1 5.6.2.1 重捕获灵敏度 4.4.1.2 5.

    37、6.2.2 跟踪灵敏度 4.4.1.3 5.6.2.3 2 首次定位时间 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4.4.2.1 5.6.3.1 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 4.4.2.2 5.6.3.2 3 首次定时时间 冷启动首次定时时间 4.4.3.1 5.6.4.1 热启动首次定时时间 4.4.3.2 5.6.4.2 4 重捕获时间 4.4.4 5.6.5 5 定位精度 4.4.5 5.6.6 6 定时精度 相对于 UTC 定时精度 4.4.6.1 5.6.7.1 相对于系统时间定时精度 4.4.6.2 5.6.7.2 7 秒、分、时脉冲 4.4.7 5.6.8 8 频率信号输出 幅度 4.4.8.1 5.6.9

    38、.1 频率准确度 4.4.8.2 5.6.9.2 频率稳定度 4.4.8.3 5.6.9.3 BD 4200062015 14 5.6.2 灵敏度测试 5.6.2.1 捕获灵敏度测试 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模拟器仿真用户直线运动,速度不高于2m/s,每次设置模拟器输出的各颗卫星的每一通道信号电平从定时单元不能捕获的信号功率电平开始,以1dB步进增加,若被测定时单元的技术文件中声明了捕获灵敏度量值,则从低于该量值2dB的电平值开始。在模拟器输出信号的每个电平值下,被测定时单元在冷启动状态下开机,若其能够在300s内捕获导航信号,并以1Hz的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

    39、记录该电平值,应符合4.4.1.1的要求。5.6.2.2 重捕获灵敏度测试 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模拟器仿真用户直线运动,速度不高于2m/s,每次设置模拟器输出的各颗卫星的每一通道信号电平从定时单元不能捕获的信号功率电平开始,以1dB步进增加,若被测定时单元的技术文件中声明了重捕获灵敏度量值,则从低于该量值2dB的电平值开始。在模拟器输出信号的每个设置电平值下,被测定时单元正常定位(此时为使导航能够正常定位,可先输出较高的可定位电平)后,控制模拟器中断卫星信号30s再恢复到该设置电平值,若定时单元能够在信号恢复后300s内捕获导航信号,并以1Hz的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

    40、定位数据,记录该设置电平值,应符合4.4.1.2的要求。5.6.2.3 跟踪灵敏度测试 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模拟器仿真用户直线运动,速度不高于2m/s。在被测定时单元正常定位的情况下,设置模拟器输出的各颗卫星的各通道信号电平以1dB步进降低。在模拟器输出信号的各电平值下,测试定时单元能否在300s内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找出能够使定时单元满足该定位要求的最低电平值,应符合4.4.1.3的要求。5.6.3 首次定位时间测试 5.6.3.1 冷启动首次定位时间测试 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模拟器仿真用户直线运动,速度不高于2m/s。使被测定时单元在下述任意一种冷启动状态

    41、下开机:a)为被测定时单元初始化一个距实际测试位置不少于 1000km 但不超过 10000km 的伪位置,或删除当前历书数据;b)7 天以上不加电。以1Hz的位置更新率连续记录输出的定位数据,找出首次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的时刻,计算从开机到上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应符合4.4.2.1的要求。5.6.3.2 热启动首次定位时间测试 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模拟器仿真用户直线运动,速度不高于2m/s。BD 4200062015 15 在被测定时单元正常定位状态下,短时断电60s后,被测定时单元重新开机,以1Hz的位置更新率连续记录输出的定位数据,找出

    42、首次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的时刻,计算从开机到上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应符合4.4.2.2的要求。5.6.4 首次定时时间测试 5.6.4.1 冷启动首次定时时间测试 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模拟器仿真用户直线运动,速度不高于2m/s。按照5.6.3.1中使被测定时单元冷启动,然后以1Hz的更新率连续记录输出的定时信息,找出首次连续10次输出定时误差不超过300ns的定时信号和信息的时刻,计算从开机到上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应符合4.4.3.1的要求。5.6.4.2 热启动首次定时时间测试 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模拟器仿真用户直线运

    43、动,速度不高于2m/s。在被测定时单元正常定位状态下,短时断电60s后,被测定时单元重新开机,以1Hz的更新率连续记录输出的定时信息,找出首次连续10次输出定时误差不超过300ns的定时信号和信息的时刻,计算从开机到上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应符合4.4.3.2的要求。5.6.5 重捕获时间测试 用模拟器进行测试,设置模拟器仿真用户直线运动,速度不高于2m/s。在被测定时单元正常定位状态下,短时中断卫星信号30s后,恢复卫星信号,以1Hz的位置更新率连续记录输出的定位数据,找出自卫星信号恢复后,首次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的时刻,计算从卫星信号恢复到上

    44、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应符合4.4.4的要求。5.6.6 定位精度测试 将被测定时单元的天线固定在一个位置已知的基准点上,连续测试时间24h以上,将获取的定位数据与基准点坐标进行比较,数据处理中应剔除HDOP4或PDOP6的定位数据,计算定位误差及其分布,应符合4.4.5的要求。5.6.7 定时精度测试 5.6.7.1 相对于 UTC 的定时精度测试 5.6.7.1.1 概述 相对于UTC的定时精度测试可分为直接获取UTC信号的测试、间接获取UTC信号的测试和比较法测试三种方法。5.6.7.1.2 可直接获取 UTC 信号的测试 当测试现场可直接获取UTC信号时,测试采用时刻

    45、比对分析法,设备连接如图3所示,该方法主要以均值和标准偏差为测量依据。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3 所示连接设备;BD 4200062015 16 b)按要求预热被测定时单元;c)按要求设置被测定时单元的工作模式,输入其内部时延,对工作在位置保持模式下的定时单元,还应输入其天线坐标,天线坐标的误差不大于 0.1m;d)测量标准时间频率源输出的秒脉冲与被测定时单元输出的秒脉冲之间的时差i,每 1s 测量一次,连续测量 24h,记录测量值。天 线被测定时单元时间间隔计数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121PPS10MHz10MHz关门信号开门信号UTC/标准时间频率源3UTC/标准时间频率源 1PPS 图 3

    46、可直接获取 UTC 信号的测试设备连接图 数据处理要求如下:a)按公式(1)计算平均值 11123,()mtsiim=+=.(1)式中:被测定时单元经延时修正后的定时偏差平均值,单位为纳秒(ns);被测定时单元未经延时修正的定时偏差平均值,单位为纳秒(ns);1天线电缆时延,单位为纳秒(ns);2被测定时单元 1pps 输出电缆时延,单位为纳秒(ns);3标准时间频率源 1pps 电缆时延,单位为纳秒(ns);ts标准时间频率源时间与 UTC 时间的偏差,单位为纳秒(ns);m观测次数;i被测定时单元与标准时间频率源时刻 i 的相对偏差,单位为纳秒(ns)。b)按公式(2)计算标准偏差:211

    47、()1miiSm=.(2)式中:S定时标准偏差,单位为纳秒(ns)。BD 4200062015 17 c)按公式(3)计算定时总偏差:2BS=+.(3)式中:B定时总偏差,单位为纳秒(ns)。5.6.7.1.3 间接获取 UTC 信号的测试 当测试现场不能直接获取UTC信号时,由于没有可用的UTC信号和标准时间频率信号,所以需要建立与UTC或国家标准时间的溯源链路,通过溯源和比对确定本地标准时间频率源与UTC或国家标准时间的钟差信息和频差信息,然后按照图4所示连接设备进行测试。溯源系统最好采用已经标校过的溯源系统,并在数据处理中考虑溯源系统不确定度的影响。测试方法同5.6.7.1.2。123

    48、图 4 间接获取 UTC 信号的测试设备连接图 5.6.7.1.4 比较法测试 当测试现场通过直接或间接都无法获取UTC信号时,可采用比较法。比较法测试的条件是需要一台经过测试标定过的定时接收机,其测试设备连接如图5所示。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5 所示连接设备;b)按要求预热被测定时单元;c)测量已经标定过的定时单元的 1PPS 信号与被测定时单元的 1PPS 信号之间的时差i。每1s 测量一次,连续测量 24h,记录测量值。BD 4200062015 18 天 线被测定时单元时间间隔计数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本地标准时间频率源1PPS1PPS10MHz关门信号开门信号10MHz标定过的定时单元

    49、功分器142 图 5 比较法测试设备连接图 数据处理要求如下:a)按公式(4)计算平均值:1111()24,mmitsiiimm=+=(4)式中:4被标定定时单元 1pps 输出电缆时延,单位为纳秒(ns)。b)按公式(2)计算标准偏差:c)按公式(3)计算定时总偏差。5.6.7.2 相对于系统时间的定时精度测试 5.6.7.2.1 可直接获取系统时间信号的测试 当测试现场可直接获取系统时间时,其测试方法、测试步骤和数据处理与相对于UTC定时精度的测试方法、测试步骤和数据处理相同,测试设备连接如图6所示。123 图 6 可直接获取系统时间信号的测试设备连接图 测试步骤如下:BD 4200062

    50、015 19 a)按图 6 所示连接设备;b)按要求预热被测定时单元;c)按要求设置被测定时单元的工作模式,输入其内部时延,对工作在位置保持模式下的定时单元,还应输入其天线坐标,天线坐标的误差不大于 0.1m;d)测量标准时间频率源输出的秒脉冲与被测定时单元输出的秒脉冲之间的时差i。每 1s 测量一次,连续测量 24h,记录测量值。数据处理要求如下:a)按公式(1)计算平均值;b)按公式(2)计算标准偏差;c)按公式(3)计算定时总偏差。5.6.7.2.2 间接获取系统时间信号的测试 在不能直接获取系统时间信号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可用的系统时间信号和标准频率信号,所以需要建立与系统时间的溯源链路


    注意事项

    本文(BD 420006-2015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