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清正版)DB32_T3800-2020智能手环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pdf

    • 资源ID:367367       资源大小:627.1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高清正版)DB32_T3800-2020智能手环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pdf

    1、 ICS 35.240.80 L 09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3800-2020 智能手环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 Smart bracelet-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2020-05-25 发布 2020-06-25 实施 发 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32/T 3800-2020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安全与性能要求.2 5 试验方法.6 6 检验规则.15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计步试验方法.17 参考文献

    2、.21 DB32/T 3800-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信息网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易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舜天全圣特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宏恩、夏炎、张超、冯亮、刘维嘉、卞云峰、张书、段雄、周健、任涛、陈自宝、李峰。DB32/T 3800-2020 1 智能手环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手环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

    3、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本标准适用于非医用智能手环的设计、生产和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08-2008/IEC 60529:2001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943.1-201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T 8897.1-2013原电池 第1部分:总则 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18-2015 信息技术设备 抗扰度限制和测量方法 GB/Z

    4、 28828-2012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GB/T 30426-2013 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便携式锂蓄电池和蓄电池组 GB 31241-2014 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 GB/T 32638-2016 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 SJ/T11363-2006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QB/T 4775-2014 表壳体及其附件 人工汗耐腐蚀性能试验方法 IEC 60601-2-47:2012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7部分:动态心电图系统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专用要求(Medical

    5、electrical equipment-Part 2-47: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of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ic systems)IEC 80601-2-59 医用电气设备 第2-59部分:基本安全和人类发热体温筛查温度计的基本性能的特殊要求(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Part 2-59.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

    6、ormance of screening thermographs for human febrile temperature screening)IEC 62368-1:2018 音频/视频、信息和通信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Audio/video,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Part 1:Safety requirements)IEEE Std 1708-2014 IEEE可穿戴无袖带血压测量仪标准(IEEE Standard for Wearable Cuffless Blood Pressure Measurin

    7、g Devices)YDC 079-2009 移动用户终端无线局域网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YD/T 1644.2-2011 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 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 第2部分:靠近身体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比吸收率(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MHz6GHz)(IEC 62209-2:2010)3 术语和定义 DB32/T 3800-2020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智能手环 smart bracelet 一种环状的佩戴于手腕的穿戴式智能设备,可以实现记录时间、步次、心率、定位等一种或多种参数,一般具有久坐提醒、睡眠监测、同步显示到其他终端等功能。4

    8、 安全与性能要求 4.1 安全性 4.1.1 通用要求 智能手环应符合GB4943.1-2011的要求。4.1.2 电池 根据智能手环供电方式的不同,电池应符合以下要求:使用原电池的产品应符合 GB/T 8897.1-2013 中第 4 章的规定;使用锂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产品应符合 GB/T 30426 和 GB 31241 的规定;使用其他电池的产品应符合相应的标准或规范。4.1.3 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 按照GB/T 32638的规定执行。4.1.4 电磁兼容 智能手环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GB/T 9254中B级要求。智能手环的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 17618的要求。4.1.5

    9、比吸收率(SAR 值)智能手环的SAR值应符合 YD/T 1644.2-2011的要求。4.1.6 无线传输 如果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应符合YDC 079-2009的要求。4.1.7 有毒有害物质 应符合SJ/T 11363的要求。4.1.8 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身份认证、密码保护、其他信息数据安全保护应符合GB/Z 28828-2012的要求。4.2 智能性 4.2.1 性能参数要求 4.2.1.1 时间 DB32/T 3800-2020 3 具有计时功能的智能手环,在非互联状态下手表连续运走3 d,智能手环的平均瞬时日差m或平均实走日差M应在 10.0 s/d。4.2.1.2 计步 智能手

    10、环的计步数量误差应不大于 10%。4.2.1.3 心率 静态模式下,心率示值误差应不大于 10或 5 次/分(取较大者)。4.2.1.4 GPS 定位 误差应不大于GPS接收机出厂的标称值。4.2.1.5 其他参数 除以下参数之外的参数,如生物识别、呼吸频率、环境监测、睡眠质量等生命体征和环境数据,厂商应对其声称的准确度负责。4.2.1.5.1 心电 心电参数应符合IEC 60601-2-47:2012的要求。4.2.1.5.2 血氧饱和度 在 70100测量范围内,重复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 4。4.2.1.5.3 血压 应符合IEEE Std 1708-2014的要求。4.2.1.5.4

    11、 温度 温度参数应符合IEC 60601-2-56的要求。4.2.2 信息输出方式 应有以下一种或几种信息输出方式:a)视觉回馈:各类显示屏幕的信息显示、LED 灯的信号指示;b)触觉回馈:震动提示;c)听觉回馈:音乐提示、蜂鸣提示、语音提示。4.3 可穿戴性 4.3.1 结构组成 4.3.1.1 按键 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各操作开关和按键应灵活、可靠、方便,锁紧装置不得自行释放。4.3.1.2 显示屏 DB32/T 3800-2020 4 表面液晶或OLED显示正常,说明功能的文字、符号、标志应清晰、端正、牢固。4.3.1.3 其他部件 其他部件应符合以下要求:表面不可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

    12、缝、变形等现象;表面涂覆层应均匀、不起泡、龟裂和脱落;金属部件不可锈蚀和损伤,没有肉眼明显可见的尘点附着物;无刺激性气味。4.3.2 环境适应性 4.3.2.1 防水等级试验 依据GB4208-2008/IEC 60529:2001设置实验条件,测试结果应与产品手册与说明书标注相符,并满足防水等级大于等于1。注:防水等级包括生活防水、运动防水、压力防水。4.3.2.2 人工汗环境试验 宜在产品的功能试验、机械试验和电气试验都通过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汗环境试验的准备要求应符合QB/T 4775-2014 中6.1.1、6.1.2和6.1.3的规定。经过5.4.2.2所述试验后,手环整体不应有显著变

    13、化,其功能应能保持正常。4.3.2.3 物理机械测试 物理机械测试要求如下:振动试验按照GB/T 2423.10“试验Fc”设置实验条件(表1),冲击试验按照GB/T 4857.5设置实验条件(表2),碰撞试验按照GB/T 2423.6“试验Eb”设置实验条件(表3),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按照GB/T 2423.2设置实验条件(表4),自由跌落试验按照GB/T 2423.2和GB/T 2423.8设置实验条件(表5)。表1 振动试验条件 项目 指标 初始和最后振动 响应检查 频率范围/Hz 10 55 扫频速度/(oct/min)1 位移幅值或加速度 0.15 mm 20 m/s2 定频耐久性试

    14、验 位移幅值或加速度 75 mm(10 Hz25 Hz)0.15 mm(25 Hz58 Hz)20 m/s2 持续时间/min 30 1 扫频耐久试验 频率范围/Hz 105510 驱动振幅或加速度 0.15 mm 20 m/s2 扫频速度/(oct/min)1 循环次数 5 注:表中位移幅值为峰值。DB32/T 3800-2020 5 表2 冲击试验条件 峰值加速度 m/s2 脉冲持续时间 ms 冲击波形 150 11 半正弦波形 表3 碰撞试验条件 峰值加速度 m/s2 脉冲持续时间 ms 碰撞次数 100 16 1000 表4 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条件 包装件质量 kg 跌落高度 mm 1

    15、5 1000 1530 800 3040 600 4045 500 4550 400 50 300 表5 自由跌落试验条件 试验样品 g 跌落高度 mm 300 1000 300500 800 5001500 500 1500 300 4.3.2.4 极端环境下的耐受测试 极端环境下的耐受测试要求如下:高寒条件温度下限试验按照GB/T 2423.1“试验Ab”设置实验条件,潮热条件温度上限试验按照GB/T 2423.2“试验Bb”设置实验条件,恒定湿热试验按GB/T 2423.3“试验Cab”设置实验条件,气候环境试验条件如表6。表6 气候环境试验条件 温度 工作 0 C 40 储存运输-20

    16、 C 55 相对湿度 工作 40%90%储存运输 20%93%(40 )大气压 86 kPa106 kPa 4.3.3 内置电池 DB32/T 3800-2020 6 以下几项测试结果应与产品手册与说明书标注相符:多种复合工作条件下的续航能力;充电性能;充放电状态下的设备温度;额定充放电循环后的续航能力。5 试验方法 5.1 通用试验条件 5.1.1 电源 如果设备需要与交流电网电源直接连接或通过充电器间接连接,额定电压的容差为 10%或制造商规定值,两者取较大者。5.1.2 温度 应在 540范围内进行试验。若制造商为设备规定了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则应在制造商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试验。5.1.3

    17、 湿度 应在15%RH90RH范围内(无冷凝,但不要求水蒸气分压大于5kPa)进行试验。若制造商为设备规定了较宽的工作湿度范围,则应在制造商规定的湿度范围内试验。5.1.4 大气压 应在 70kPa106kPa 的大气压力范围内试验。若制造商为设备规定了较宽的大气压力范围,则应在制造商规定的大气压力范围内试验。5.2 安全性 5.2.1 通用要求 按照GB4943.1-2011中的有关规定进行。通过检查证明文件或进行相关测试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5.2.2 电池 使用原电池的产品按照 GB/T 8897.1-2013 中第 4 章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锂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 产品按照 GB/T 30

    18、426 和 GB 31241 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其他电池的产品按照相应的标准或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5.2.3 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 按照GB/T 32638的有关规定进行。5.2.4 电磁兼容 无线电骚扰限值按照GB/T 9254中B级的有关规定进行。抗扰度限值按照GB/T 17618的的有关规定进行。5.2.5 比吸收率(SAR 值)DB32/T 3800-2020 7 按照YD/T 1644.2-2011的有关规定进行。5.2.6 无线传输 5.2.6.1 移动网络连接性能 将具有移动网络连接功能的智能手环,调节处于手动状态或自动状态,检查手环收发信息的性能。5.2.6.2 蓝牙性能

    19、 能按蓝牙协议的规定执行。5.2.6.3 无线局域网(WiFi)2.4 GHz频段的工作信道按YDC 079-2009的6.2.2.1的方法试验;5.8 GHz频段的工作信道按YDC 079-2009的6.2.3.1的方法试验。2.4 GHz频段的发射功率按YDC 079-2009的6.2.2.2的方法试验;5.8 GHz频段的发射功率按YDC 079-2009的6.2.3.2的方法试验。5.2.7 有毒有害物质 智能手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详细检测方法参照SJ/T 11365 执行或检查进行ROHS认证证明文件。5.2.8 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参照GB/Z 28828的要求进行检查。5.3 智能性

    20、 5.3.1 性能参数要求 5.3.1.1 时间 具有计时功能的智能手环,在非互联状态下,平均瞬时日差m,将手表静置5 min后,按GB/T 6044的方法测试,平均实走日差M按GB/T 6044的方法测试。5.3.1.2 计步 试验方法见附录A。5.3.1.3 心率 5.3.1.3.1 静态心率 通过将被测设备的心率显示值与参考值之间比较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参考值可以通过模拟人体血流的心率模拟器或光学(透射式/反射式)心率模拟器获得,这些装置输出心率信号的误差应不超过 1次/min,也可以采用除模拟器之外的其它方法获得参考值,此时,需要详细公布测试方法、过程和结果。若采用心率模拟器来获得参考

    21、值,则按下面的方法进行试验:a)将被测设备的传感器与心率模拟器相连,开机且处于测试状态;b)如心率模拟器具有血氧饱和度功能,则将其设为95。在规定的心率测量范围内,测量点不得少于5点,并且均匀分布在全范围内,测量不少于100次或10分钟连续测量,90%以上准确度为合格产品;c)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DB32/T 3800-2020 8 100%=oobbbb或 obbb=式中:%b静态心率相对误差,;b静态心率绝对误差,次/min;b被测设备显示的心率值,次/min;ob模拟器输出的心率值,次/min。5.3.1.3.2 动态心率 通过采用实际测量的方式来测试智能手环的动态心率准确度,比对的标准

    22、为动态心率ECG检测器(应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标准认证,用做比对的标准器其输出心率信号的误差应不超过(1读数+1)次/分,应可计算每分钟的平均心率、每分钟的心率标准差、每分钟的最大心率以及每分钟的最低心率等数值),动态心率测试时使用的跑步机应可以调整速度,并符合GB 17498.6-2008 固定式健身器材 第6部分 跑步机 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要求,按下面的方法进行试验:a)测试前先确保智能手环与动态心率ECG检测器已经正确安装在测试者身上,并开启动态心率检测功能模式;表7 跑步机测试模式

    23、设定 时间(时)1-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时速(km/h)3 6 9 7 9 7 10 8 10 6 4 b)在跑步机上依表7设定调整速度,测试时间总长度为15分钟,分别记录智能手环与动态心率ECG检测器每分钟平均心率、心率标准差、最大心率、最低心率等数值;c)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100%=oobbbb或 obbb=式中:%b动态心率相对误差,;b动态心率绝对误差,次/min;b被测设备每分钟显示心率平均值,次/min;ob动态心率ECG检测器每分钟输出心率平均值,次/min。DB32/T 3800-2020 9 5.3.1.4 GPS 定位 按照生产

    24、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测试。5.3.1.5 其他参数 除以下参数之外的参数,如生物识别、呼吸频率、环境监测、睡眠质量等生命体征和环境数据应按照相应的标准或规范进行测试。5.3.1.5.1 心电 具有心电测量功能的智能手环,心电参数的测试按照IEC 60601-2-47:2012的要求执行。5.3.1.5.2 血氧饱和度 血氧模拟器设定心率为75次/分,设定血氧饱和度测量点分别为80%、85%、90%、95%和100%。上述每点至少进行6次测量,按下式计算血氧饱和度示值重复性,应符合本标准4.2.1.3的要求。注:通常情况下,任何一款脉搏血氧传感器探头对应有一条脉搏血氧参数的经验定标曲线,即R曲线。

    25、因此,在测试智能手环的血氧探头饱和度时,需要首先从血氧饱和度模拟仪中预存的R曲线数据库里选择相对应的R曲线再开始血氧饱和度重复性测试。()112=nsni0iss 式中:s血氧饱和度示值重复性,%;iS第i次血氧饱和度测得值,%;oS血氧饱和度模拟仪输出值,%;n测量次数。5.3.1.5.3 血压 血压测试应符合以下要求:a)观测员要求 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时需要2名训练有素的观测员。所选择的观测员一般为具有水银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技能的护理人员,能够按照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对设备进行熟练的操作,且必须通过欧洲高血压学会(ESH)相关测试要求。b)受试者要求 表8给出了成年受试者的详细要求。设备性能评

    26、估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20人,第二阶段25人。孕妇、儿童、老年人或心律异常患者不被列作测试对象。DB32/T 3800-2020 10 表8 受试者选择要求 受试者数量:45(第1阶段20人;第二阶段25人)血压范围:血压级别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第 1 阶段受试者 第 2 阶段受试者 正常 120 和 80 5 6 高血压前期 120139 或 8089 5 6 1 级高血压 140160 或 90100 5 6 2 级高血压 160 或 100 5 6 性别:至少22名男性和22名女性 年龄:所有受试者应在1865周岁之间 注:1 mmHg=133.32 Pa c)测试

    27、流程 测试流程包括:从设备库里随机选取 2 台可穿戴无袖带血压测量设备;测试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校准,然后对每名受试者进行静态测试、血压变化测试和长间隔测试三组血压测试;由两名观测员在同一台水银汞柱式血压仪上通过 Y 型管子同步读取,若两者读数差异不超过 4 mmHg,则取其均值作为血压参考值;否则,应重新读取。注:血压参考值测量优先考虑左手臂,测试过程包括两类血压值,一类是基于水银汞柱式血压仪的血压参考值,另一类是测试设备的血压测量值。表9 血压变化要求 项目 血压参考值与校准血压之差 收缩压(mmHg)-30-15-150 015 1530 舒张压(mmHg)-20-10-100 010

    28、1020 样本数百分比(%)13.6 34.1 34.1 13.6 d)准确性评估准则 基于上述测试所获取的实验数据来分析确定设备准确度等级。计算平均绝对差(MAD)和平均绝对百分比差(MAPD),即()nypMADniii/1=()()n/yypMAPDniiii/1001=其中,ip为测试设备的测量值,iy为前后两次血压参考值的平均值,n是值的个数。表10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表10 MAD 精度水平与 ANSI/AAMI SP10 和 BHS 评价系统的比较 MAD(mmHg)ANSI/AAMI SP10 BHS 建议等级 4 通过 等级 A A 45 通过 大部分等级 A,少部分等级

    29、B 大部分等级 B,少部分等级 A A DB32/T 3800-2020 11 表 10(续)MAD(mmHg)ANSI/AAMI SP10 BHS 建议等级 56 通过或失败 极少部分等级 C 和等级 D B 67 大部分失败,少数通过 大部分等级 C,少部分等级 B 和等级 D C 7 失败 比等级 C 稍差 D 注:基于MAD分析测试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异,若第一阶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误差值均在7 mmHg内,可进入第二阶段测试。第二阶段测量完成后,以相同方法分析所有测量数据,并依据表9给出相应精度等级。5.3.1.5.4 温度 具有测温功能的智能手环,温度参数按照IEC 60601-2-

    30、56的要求执行。5.3.2 信息输出方式 5.3.2.1 视觉回馈 主要针对各类显示屏幕的信息显示、LED灯的信号指示进行分析评价,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测试。5.3.2.2 触觉回馈 主要针对震动提示进行分析评价,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测试。5.3.2.3 听觉回馈 主要针对音乐提示、蜂鸣提示、语音提示进行分析评价,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测试。5.4 可穿戴性 5.4.1 结构组成 5.4.1.1 按键 用目测法检查按键排列是否正确。用手检验按键按动是否灵活和无卡住现象,接触是否可靠。5.4.1.2 OLED 显示屏 采用OLED显示屏的产品应按照GB/T 20871.61、IE

    31、C 62341-6-2和IEC 62341-6-3的规定进行。5.4.1.3 其他显示部件 应按照相应的标准或规范进行。5.4.2 环境适应性 5.4.2.1 防水等级试验 根据智能手环厂商声称的防水等级,参照GB4208-2008/IEC 60529:2001执行。5.4.2.2 人工汗环境试验 5.4.2.2.1 人工汗耐腐蚀 DB32/T 3800-2020 12 试验步骤:a)在室温下,将试样放进脱脂溶液中,简单擦拭或用流动水清洗设备清洗15 min,然后用温度不高于40的去离子水将式样冲洗干净,干燥后待用;b)在容器底铺一层脱脂棉,用人工汗液浸泡后的无尘布均匀擦拭试样表面,然后将试样

    32、正面向上放在脱脂棉上,倒入人工汗液直到式样一半位置被浸泡;c)将容器密封后,放入恒温箱中,并分别在表8规定条件下放置,23、40温度下,放置3h、6h、12h、24h、48h,试验持续进行规定时间后,将试样将试样从恒温箱中取出,为减少腐蚀产物的脱落,试样在清洗前放在室温环境下自然干燥0.5 h1 h,然后用温度不高于40 的清洁流动水冲洗以除去试样表面残留的人工汗液,接着在距离试样约为300 mm处用气压不超过200 kPa的空气立即吹干,吹干后检查并记录试样表面状况;d)每次试验前应更换人工汗液。5.4.2.2.2 人工汗功能稳定性 试验步骤:a)在室温下,将试样放进脱脂溶液中,简单擦拭或用

    33、流动水清洗设备清洗15 min,然后用温度不高于40的去离子水将试样冲洗干净,干燥后待用;b)在容器底铺一层脱脂棉,用人工汗液浸泡后的无尘布均匀擦拭试样表面,然后将试样正面向上放在脱脂棉上,倒入人工汗液直到试样一半位置被浸泡;c)将容器密封后,放入恒温箱中,并分别在表11规定条件下放置,23、40温度下,放置3h、6h、12h、24h、48h,试验持续进行规定时间后,将试样从恒温箱中取出,在手腕涂抹一层人工汗,并将试样佩戴在手腕上进行功能测试;表11 人工汗半浸试验组别表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23 23 23 23 40 40 40 40 40 40 时间(

    34、h)3 6 12 24 48 3 6 12 24 48 d)每次试验前应更换人工汗液。5.4.2.3 物理机械测试 5.4.2.3.1 振动试验 按GB/T 2423.10“试验Fc”进行。受试样品按工作位置固定在振动台上,进行初始检测。受试样品在不工作状态下,按表1规定值,分别在3个互相垂直方向进行振动。a)初始振动响应检查 试验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在一个扫频循环上完成。试验过程中记录危险频率,包括机械共振频率和导致故障及影响性能的频率(后者仅在工作条件下产生)。b)定频耐久试验 用初始振动响应检查中记录的危险频率进行定频试验,如果两种危险频率同时存在,则不得只选其中一种。在试验规定频率范围内

    35、如无明显共振频率或无影响性能的频率,或危险频率超过4个则不做定频耐久试验,仅做扫频耐久试验。c)扫频耐久试验 DB32/T 3800-2020 13 按表1给定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作为一次循环。按表1规定的循环次数进行,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样品不再做扫频耐久试验。d)最后振动响应检查 此项试验在不工作条件下进行,对于已做过定频耐久试验的受试样品须做此项试验。对于做扫频耐久试验的样品,可将最后一次扫频试验作为最后振动响应检查6本试验须将记录的共振频率与初始振动响应。检查记录的共振频率相比较,若有明显变化,应对受试样品修整,重新进行该项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最后检测。5.4.2.3.2

    36、冲击试验 按GB/T 2423.5“试验Ea”进行。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安装时要注意重力影响,按表2规定值,在不工作条件下,分别对3个互相垂直轴线方向进行冲击,冲击次数各为三次,试验后进行最后检测。5.4.2.3.3 碰撞试验 按GB/T 2423.6“试验Eb”进行。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安装时要注意重力影响,按表3规定值,在不工作条件下,分别对3个互相垂直轴线方向进行碰撞。试验后进行最后检测。5.4.2.3.4 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 对受试样品进行初始检测,将运输包装件处于准备运输状态,按GB/T 4857.2进行预处理4 h。将运输包装件按GB/T 4857.5和本文件表4的规定值进

    37、行跌落,任选四面,每面跌落一次。试验后检查包装件的损坏情况,并对受试样品进行最后检测。5.4.2.3.5 自由跌落试验 对受试样品进行初始检测,按GB/T 4857.2进行预处理4 h。将受试样品按GB/T 2423.8和本文件表5的规定值进行跌落,任选四面,每面跌落两次。试验后检查受试样品的损坏情况,并对受试样品进行最后检测。5.4.2.4 极端环境下的耐受测试 5.4.2.4.1 一般要求 环境试验方法的总则、名词术语应符合GB/T 2421.1、GB/T 2422 的有关规定。以下各项试验中,规定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统一按 5.4.1 进行结构组成的检查,并运行检查程序一遍,受试样品工

    38、作应正常。当结构一体化产品中装入的某些设备,对其试验方法有特殊要求时,产品标准中应予以说明。5.4.2.4.2 温度下限试验 a)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 2423.1“试验Ab”进行。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严酷程度取表6规定的工作温度下限值,运行检查程序2 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恢复时间为2 h。b)储存运输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 2423.1“试验Ab”进行。严酷程度取表6规定的储存运输温度下限值,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 h。恢复时间为2 h,并进行最后检测。5.4.2.4.3 温度上限试验 DB32/T 3800-2020 14 a)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 242

    39、3.2“试验Bb”进行。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严酷程度取表6规定的工作温度上限值,运行检查程序2 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恢复时间为2 h。b)储存运输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 2423.2“试验Bb”进行。严酷程度取表6规定的储存运输温度上限值,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 h。恢复时间为2 h,并进行最后检测。5.4.2.4.4 恒定湿热试验 a)工作条件下的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 2423.3“试验Cab”进行,严酷程度取表6规定的工作温度、湿度上限值。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试验持续时间为2h。在此期间运行检查程序,工作应正常。恢复时间为2 h,并进行最后检测。b)储存运输条件下

    40、的恒定湿热试验 按GB/T 2423.3“试验Cab”进行。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48 h。恢复时间为2 h,并进行最后检测。5.4.3 内置电池 5.4.3.1 多种复合工作条件下的续航能力 在多种复合工作条件下,将待测试的智能手环充满电后正常开启后在工况温度条件下满负荷使用,测试持续智能手环电量不足自动关机止,记录各个智能手环手表的使用时间。5.4.3.2 充电性能 样品在智能手环电池和充电器配合使用时,充满电或一定负荷比例所需要的时间,安全性,环境温度,电压和电流进行测试。5.4.3.3 充放电状态下的设备温度 样品在智能手环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测试和记录。

    41、5.4.3.4 额定充放电循环后的续航能力 在智能手环额定充放电循环后,将待测试的智能手环再次充满电后正常开启后在工况温度条件下满负荷使用,测试持续智能手环电量不足自动关机止,记录智能手环的使用时间。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智能手环产品在定型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和生产过程中应按本文件和产品标准中的补充规定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这些规定的要求。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a)定型检验;b)交收检验。各类检验项目和顺序分别按表12的规定。若产品标准中有补充的检验项目时,则应将其插入表12的相应位置,并依次排序。DB32/T 3800-2020 15 表12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定

    42、型检验 交收检验 安全性 通用要求 4.1.1 5.2.1 电池 4.1.2 5.2.2 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 4.1.3 5.2.3 电磁兼容 4.1.4 5.2.4 SAR 值 4.1.5 5.2.5 无线传输 4.1.6 5.2.6 有毒有害物质 4.1.7 5.2.7 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4.1.8 5.3.8 智能性 性能参数 4.2.1 5.3.1 信息输出方式 4.2.2 5.3.2 可穿戴性 结构组成 4.3.1 5.4.1 环境适应性 4.3.2 5.4.2 内置电池 4.3.3 5.4.3 注:“”表示应检项目;“一”表示不检项目。6.2 定型检验 定型检验的要求如下:a

    43、)产品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均应通过定型检验。b)定型检验中的可靠性鉴定试验的样品数根据产品批量、试验时间和成本确定,其余检验项目的样品数量为2台。c)定型检验中的各检验项目均按以下规定进行。检验中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应停止试验。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分析报告,重新进行该项试验。若在以后的试验中再次出现故障或某项通不过时,在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提出故障分析报告后,应重新进行定型检验;d)检验后要提交定型检验报告;e)定型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或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或委托的质量检验单位负责进行。6.3 交收检验 交收检验的要求如下:a)批量生产或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全数交收检验,检

    44、验中,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返修后重新进行检验。若再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时,该台产品被判为不合格产品。交收检验中功能检查和外观结构检查两项,允许按GB/T 2828.1进行抽样检验,产品标称中应具体规定抽样方案和拒收后的处理方法。b)交收检验由产品制造单位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要求 产品标志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产品标志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产品技术规格 说明、产品使用说明书、制造厂商信息或销售商信息(针对进口产品)、生产厂信息或产地信息(针DB32/T 3800-2020 16 对进口产品)、产品标准编号、产品认证标志、安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

    45、示说明、生产日期、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包装储运标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说明等内容。包装箱外应标有制造厂商名称,产品型号,并喷刷或贴有“易碎物品”、“怕雨”等运输标志,运输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产品包装的回收标志应符合GB 18455的要求。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的标识应符合SJ/T 11364的规定。7.2 包装箱要求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内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明细表、检验合格证,备附件及有关的随机文件。7.3 运输要求 包装后的产品在长途运输时不得装在敞开的船舱和车厢,中途转运时不得存放在露天仓库中,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和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同车(或其他运输工

    46、具)装运,不可受雨、雪或液体物质的淋袭与机械损伤。7.4 储存要求 7.4.1 产品储存时应存放在原包装盒(箱)内,仓库内不可有各种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的产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并且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冲击和磁场作用。7.4.2 包装箱应垫离地面至少 10 cm,距墙壁、热源、冷源、窗口或空气入口至少 50 cm。7.4.3 若无其他规定时,储存期一般应为 6 个月。若在生产厂存放超过 6 个月时,则应重新进行逐批检验,合格后方能交付。7.5 DB32/T 3800-2020 17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计步试验方法 A.1 计步设备的准确度 通过检查使用说明书来检验是否符合要求。计步设备

    47、准确性评估应按下面的方法进行:a)受试者的选择 1)以不大于5岁的间隔将计步设备预期使用人群的年龄范围分成若干区间,在每个年龄区间中选取受试者,受试者的数量应不少于2倍的区间长度,例如:18岁23岁这个年龄区间,区间长度为23185,该区间内的受试者人数应不少于2 510人;2)每个年龄区间内同一性别的受试者人数不应小于该年龄区间内受试者总人数的30%。所有受试者中同一性别的受试者人数不应小于受试者总人数的40%;3)受试者应穿着自己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衣物和鞋,不应对受试者的衣物和鞋作统一的要求,允许同一受试者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穿着不同的衣物和鞋。b)计步设备的佩戴 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预期佩

    48、戴位置将计步设备佩戴在受试者身体上的相应部位,如果预期佩戴位置多于一个,则需在每个位置分别进行试验。c)计步设备准确度评估 1)在平路上行走 受试者从起点由静止状态开始行走,行走过程中双侧手臂自然摆动,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200m后,逐渐降低步速直至静止,由运动状态到静止状态的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0m,此时,记录计步设备上所显示的步数。从受试者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整个过程中,两名试验人员分别独立计算受试者所走的步数,如果两名试验人员计算的步数相差小于等于3步,则以两名试验人员计算得到的步数的平均值作为受试者的实际步数,否则,应重新进行本次试验。另外,应记录受试者从开始运动直至静止所用的时间和所走过的

    49、距离,通过计算得到受试者的平均速度。经适当时间的休息后,使受试者以近似相同的速度沿近似相同的路径返回起点,并记录相关数据。根据受试者自身日常行走习惯,以受试者日常行走的正常步速和较快步速分别完成上述试验。试验数据可记录在表A.1中。待所有受试者完成试验后,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计步总体偏差:()24412NxNii=计步总体偏差 式中:计步总体偏差 单位为:步/100m;N 受试者总人数;DB32/T 3800-2020 18 xi 第i个单次偏差,受试者总人数为N,每个受试者试验后可得到4个单次偏差,故单次偏差的总数为4N。表A.1 平路行走试验数据记录表 受试者基本信息:编号:姓名:性别:年龄

    50、:身高:体重 行走快慢 去程/返程 行走距离 行走时间 平均速度 a)计步设备显示步数 试验人员 1 计算的步数 试验人员 2 计算的步数 实际步数 b)单次偏差 c)正常步速 去程 返程 较快步速 去程 返程 注:a)平均速度行走距离/行走时间,单位:km/h;b)实际步数(试验人员1计算的步数试验人员2计算的步数)/2;c)单次偏差计步设备显示步数实际步数。2)在平路上跑步 受试者从起点由静止状态开始跑动,跑动过程中双侧手臂自然摆动,在平坦的地面上跑动200m后,逐渐降低步速直至静止,由运动状态到静止状态的制动距离应不大于20m,此时,记录计步设备上所显示的步数。从受试者开始运动直至静止的


    注意事项

    本文((高清正版)DB32_T3800-2020智能手环通用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