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pdf

    • 资源ID:362478       资源大小:2.74M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pdf

    1、U D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履PJ G J/T1 9 3一2 0 0 9备案号J 9 5 7一2 0 0 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S tandardforinspectionandassessmentofconcretedurability2 0 0 9一1 1一0 9发布2 0 1 0一0 7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 国住 房和城 乡建 设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S tandardforinspectionandassessmentofconcretedurabilityJ G J/T1 9 3一2 0 0 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施行日期:201 0年7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9北京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S tandardforinspectionandassessmentofconcretedurabilityJ C J/T1 9 3一2 0 0 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j 匕京市兴顺印刷厂印刷开本:85 0 X 1 1 6 8毫米1/3 2印张:1字数:3 2千字2 0 1 0年2月第一版2 0 1 0年2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 0.0 0元统一书号:1 5 1 1 21 7 7 7 8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

    3、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ttp:/wwwcabpcomcn网上书店:http:/www.chin,building。om。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 3 0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T 1 9 3一2 0 0 9,自2 0 1。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0 9年1 1月9日前、曰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 0 0 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

    4、2 0 0 584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研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4检验;5评定。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标准编制组(地址:北京市北三 环东路3 0号,邮编:1 0 0 0 1 3;电子邮件:cabrconcrete vip.1 6 3.C om)。本 标准 主 编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5、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武汉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深圳大学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耐恒检测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安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冷发光张仁瑜丁威周永祥谢永江田冠飞王元郝挺宇杜雷陈永根傅国君张燕迟刘数华李听成李章建王林枫王新祥杨再富王志刚李景芳王玲邢锋王植槐黄素平何更新纪宪坤王晶韦庆东鲍克蒙田凯赵铁军石云兴陈改新闻德荣

    6、朋改非惠云玲赵顺增蔡亚宁张国志王军封孝信目次1总则 12基本规定 ,23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 34检验 ,54.1检验批及试验组数 “54.2取样 ,543试件制作与养护 ,64.4检验结果 65评定 ,7本标准用词说明 ,.8引用标准名录 .9附:条文说明 ,nC ontents1G eneralP rovisions ,12B asicR equirements ,23P erformanceG radingandT estM ethods 34I nsP ection 54.1B atchforI nspectionandE xperimontalG roupN umber 54.2S

    7、 amnling ,一54.3S pecimensP reparationandC uring ,64.4R esuhsofI nspection 65A ssessment ,7E xplanationofW ordinginT hisS tandard 8N ormativeS tandards 9E xplanationof P rovisions 1 171总则1.0.1为规范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检验评定方法,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与市政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与评定。1.0.3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标准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

    8、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1.0.4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基 本 规定2.0.1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的项目可包括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早期抗裂性能。当混凝土需要进行耐久性检验评定时,检验评定的项 目及其等级或限值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2.0.2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 B5 0 2 0 4的规定。2.0.3对于需要进行耐久性检验评定的混凝土,其强度应满足设

    9、计要求,且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 B J1 0 7的规定。2.0,4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 5 5中关于耐久性的规定。2.0.5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016 4的规定。3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3.0.1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的规定。表3.0.1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抗冻等级(,决冻法,抗冻标号(慢冻法)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F 5 0O尸39曰FD 5 04PK s3。F I O On口OnjF

    10、D I0 0只UPK s6。F l 5 00尸O自OFD l 5 0Q UPK sg。F Z O O八Un月仕FD Z O OO1 1PK s,2。OOF 4卜)D 2 0 O口1 1P1K S,5 0 P 1 21K S,5。3.0.2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 C M法)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3.0.2一1的规定,且混凝土测试龄期应为84 d。表3.0.2一1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R C M法)等级R C M一工R C M 一1 1R C M1 1 1R C M一lVR C 人 牛V氯离子迁移系数D R cM(

    11、R C M法)(X 1 0一1 2 m2/S)D R cM)4.53.5(马记 M4.52.5(D R cM3.51.5砚D R(人仗2.5场cM1.52当采用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3.0.2一2的规定,且混凝土测试龄期宜为2 8d。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 0时,测试龄期可为5 6 d。表3.0.2一2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电通量法)等级I Q-Q一flQ一mQ一I VQ一V电通量 Q、(C)!Q s)4 0 0 02 0 0 0廷Q s4 0 0 01 0 0 0毛Q s2 0 0 05 0 0毛Q s1 0 0 0Q

    12、S5 0 03.0.3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等级划分等级T-1子flT-班子I VT一V碳化深度d(rnI T I)d妻3 02 0镇d 3 01 0成d 2 00.1成d 1 0d 0.13.0.4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4的规定。表3.0.4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的等级划分等级L-IL-llL-班L-I V卜V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mmZ/mZ)c)1 0 0 07 0 0(c1 0 0 04 0 0镇c7 0 01 0 0成c4 0 0c1 0 03.0.5混凝土耐久性检验项目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

    13、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的规定。4检验4.1检验批及试验组数4.1.1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龄期、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应相同。4。1.2一个。4。1。3对于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检验批不应少于对于同一检验批,设计要求的各个检验项 目应至少完成一组试验。4.2取样4.2.1取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争5 0 0 80的规定。4.2.2取样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应随机从同一车(盘)中取样,并不宜在首车(盘)混凝土中取样。从车中取样时,应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应在卸料量的1/4?3/4之间取样。4.2.3取样数量应至少为

    14、计算试验用量的1.5倍。计算试验用量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的规定计算。4.2.4每次取样应进行记录,取样记录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1耐久性检验项 目;2取样日期、时间和取样人;3取样地点(实验室名称或工程名称、结构部位等);4混凝土强度等级;5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6取样方法;7试样编号;8试样数量;9环境温度及取样的混凝土温度(现场取样还应记录取样时的天气状况);1 0取样后的样品保存方法、运输方法以及从取样到制作成型的时间。4.3试件制作与养护4.3.1试件制作应在现场取样后3 0 min内进行。4.3.2试件制作和养护应符合现行国

    15、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J胜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的有关规定。4.4检 验 结果4.4.1对于同一检验批只进行一组试验的检验项目,应将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对于抗冻试验、抗水渗透试验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当同一检验批进行一组以上试验时,应取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检验结果。当检验结果介于本标准表3.0.1中所列的相邻两个等级之间时,应取等级较低者作为检验结果。4.4.2对于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碳化试验、早期抗裂试验,当同一检验批进行一组以上试验时,应取所有组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值作为检验结果。5评定5.0.1混凝土的

    16、耐久性应根据混凝土的各耐久性检验项 目的检验结果,分项进行评定。符合设计规定的检验项 目,可评定为合格。5.0.2同一检验批全部耐久性项 目检验合格者,该检验批混凝土耐久性可评定为合格。5.0.3对于某一检验批被评定为不合格的耐久性检验项 目,应进行专项评审并对该检验批的混凝土提出处理意见。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

    17、”,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 选择,在一定条 件 下 可以这样做 的 采 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 B J1 0 7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14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0 1 6 4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 0 2 0 4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 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 G

    18、 J/T1 9 3一2 0 0 9条文说 明制订 说 明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 G J/T1 9 3一2 0 0 9,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0 9年1 1月9日以第4 3 0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的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

    19、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在使用中如果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标准编制组。目次1总则 1 42基本规定 ,1 53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 1 64检验 2 34.1检验批及试验组数 2 34.2取样 ,2 34.3试件制作与养护 ,2 34.4检验结果 2 35评定 2 51 31总则1.0.1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提出了若干混凝土耐久性的标准试验方法,但不包括对试验结果等级的评定,更不包括对工程混凝土耐

    20、久性检验结果的评定,而本标准则对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作出规定。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中的“混凝土”指“普通混凝土”,即干表观密度为 Z 0 0 0 kg/m3一2 8ookg/m,的水泥混凝土,定义见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5 5。1.0.4本标准的有关内容还应与相应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相协调,并避免与相关标准有不必要的重复。2基 本 规定2.0.1用于不同工程的混凝土所需要的耐久性能不同,根据实际情况或设计要求来确定哪些混凝土耐久性项 目需要进行检验评定。同时,即使同一检验批的混凝土,不同检验项 目的等级或限值可能处于不同的级别,例如某混凝土样品,其抗氯离子渗透

    21、性处于 班级,而其早期抗裂性可能处于W级。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评定的混凝土耐久性项目,是当今工程中最主要的混凝土耐久性项 目,可 以满足工程对混凝土耐久性控制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些与耐久性相关的特殊项目,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2.0.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环节,与原材料有关的现行标准有:通用硅酸盐水泥G B1 7 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 B/T1 5 9 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 B/T1 80 4 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 G J 5 2、混凝土用水标准J G J 6 3、混凝土外加剂G B8 0 7 6以及聚按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 G

    22、/T2 2 3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 0 2 0 4一2 0 0 2第7.2节对原材料的“主控项 目”和“一般项 目”进行了规定。2,0.3混凝土的耐久性检验评定应与强度检验评定结合,强度符合要求是耐久性检验评定的前提条件。2.0.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环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 5 5中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相关技术规定有: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等。2.0.5混凝土生产与施工是保证结构中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环节。为了最大限度保证按本标准进行的耐久性检验评定与实际结构中混凝土的耐久性相当,除了对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等提出要求外,还必须加强混凝

    23、土生产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3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3.0.1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快冻法)、抗冻标号(慢冻法)、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的试验方法已包含等级划分,同时,这些耐久性指标多数在国内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并已体现在相关的标准中,因此,本标准将它们单独列出,以便符合目前的工程设计习惯,且能与相关标准相协调。1)抗冻等级的划分美国混凝土快速冻融试 验方法标准(S tandardT estM ethodforR esistanceof C oncretetoR apidF reezingand T ha-wing)A S T MC6 6 6确定的快速冻融法以耐久性指数D F来表征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

    24、。D F的计算以预设的总循环次数(最大为3 0 0次)为基础,实质上体现了混凝土试件耐受冻融循环 的次数。我国普通混凝土长期性 能和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 准G B/T5 0 0 82以抗冻等级综合反映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D L/T5 0 82一1 9 9 8将按快冻法测试的抗冻等级分为F 4 0 0、F 3 0 0、F Z oo、F 1 5 o、F loo、F so六级。水运 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 T J2 6 9一9 6对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进行了规定,针对海水环境、淡水环境分别采用的混凝土抗冻等级有F loo、F 1 5 o、F Z oo、F 2 5 o、

    25、F 3 0 0、F 3 5 0六个等级。抗冻等级的适用范围可参考该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选用。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 T J2 6 9一9 6对水位变动区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进行了规定,见表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 T GD 6 2一2 0 0 4对水位变动区混凝土抗冻等级的要求与表1一致。表l水位变动区混凝土抗冻等级选定标准建筑所在地 区海水环境淡水环境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严重受冻地 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一8)F 3 5 0F 3 0 OF 2 5 OF Z O O受冻地 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8一一4之间)F 3 0 0F

    26、 Z5 0F Z O OF l 5 0微冻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4一。之间)F Z5 0F Z0 0F 1 5 OF I O O注:1试验过程中试件所接触的介质应与建筑物实际接触的介质相近;2开敞式码头和防波堤等建筑物混凝土应选用 比同一地 区高一级的抗冻等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对冻融环境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作用等级,规定设计使用年限分别为1 0 0年、6 0年和3 0年的混凝土抗冻等级(5 6 d龄期)分别为)F 3 0。、)F 2 5。和)F 2 0 0。对于有抗冻要求的结构,应根据气候分区、环境条件、结构构件的重要性以及用途等情况提出相应的抗冻等级要

    27、求,具体要求可参见相关标准。2)抗冻标号的等级划分根据 目前结构混凝土慢冻法的研究结果,D 2 5的混凝土抗冻性能很差,一般不能满足有抗冻要求的工程需要,因此本标准将D S。作为抗冻标号的最低等级。考虑到慢冻法试验周期较长的实际情况,且D 2 0 0也足以反映混凝土在慢冻条件下 良好的耐久性能,D 2 0 O以上不再进行更详细的划分。3)抗渗等级的划分采用逐级加压法测得的抗水渗透等级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 0 16 4一9 2将混凝土抗渗等级划分为5 4、5 6、5 8、5 1 0、5 1 2五个等级各个标准中抗(水)渗等级的表示符号不同,应注意区分,有关标准中的S、

    28、W与本标准中的P含义相同。普通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规程J G J 5 5-2 0 0 0将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concrete)定义为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 6级的混凝土。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 B5006 9一200 2根据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板厚度之比值赫来设计抗渗等级:瑞小于1 0时,抗渗等级为S 4;艺w大于3 0时,抗渗等级为S 8;介于二者之间的抗渗等级为S 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 L/T5 0 5 7一1 9 9 6将混凝土抗渗等级分为W Z、W 4、W 6、W S、W lo、W 1 2六级。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 T J2 6 8一1 9 9 6

    29、以及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 T J2 6 9一9 6按照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对抗(水)渗等级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见表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 T GD 6 2一2 0 0 4对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的要求与表2一致。表2混凝土抗渗等级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壁厚之比2 0抗渗等级W 4W 6W 8W 1 0W 1 2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结构,应根据所承受的水头、水力梯度、水质条件和渗透水的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确定,具体要求可参见相关标准。4)抗硫酸盐等级划分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评定指标为抗硫酸盐等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规定:

    30、当抗压强度耐蚀系数低于7 5%,或者达到规定的干湿循环次数即可停止试验,此时记录的干湿循环次数即为抗硫酸盐等级。抗硫酸盐侵蚀试验一般只有当工程环境中有较强的硫酸盐侵蚀时才进行该试验,因此,为保证 此类工程具有足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将下限值设为K S 3 O。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能够经历1 5 0次以上抗硫酸盐干湿循环的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故将K S 1 5 0定为分级的上限值。3.0.2按照氯离子迁移系数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 用R C M一工、R C M一1 1、R C M一m、R C M一W 和R C M-V来表示。从工级到V级,表示混凝土抗氯离子渗

    31、透性能越来越高。与I一V级对应的混凝土耐久性水平推荐意见见表3,该表定性地描述了等级代号所代表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高低。同样,用Q 工一qV来代表按电通量划分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用T一工一T一V代表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等级,用L-l一卜V代表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等级。从 I 级到V级的代号含义,均可参照表3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定性评价仅对混凝土材料本身而言,至于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则需要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确定。表3等级代号与混凝土耐久性水平推荐意见等级代号1llI I IWV混凝土耐久性水平推荐意见差较差较好好很好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32、82规定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R C M法)的试验龄期可 以为2 8d、5 6 d或84 d,这是为了照顾到所有的混凝土种类,并尽可能缩短试验周期。但是,测试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往往是针对海洋等氯离子侵蚀环境,而此类工程的混凝土中一般都需要掺人较多的矿物掺合料,若以 2 8d龄期作为测试时间,则不够合理,而在84 d龄期测试相对比较合理。因此,84 d龄期的测试指标多为跨海桥梁等工程设计所采用,例如我国杭州湾大桥,以84 d龄期的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作为控制要求,不同结构部位的控制闽值分别为:1.5火1 0一,2 m2/s、2.5只1 0一”mZ/s、3.0 又1 0一2 m2/s和3.5只1

    33、0一“耐S。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也 以84 d龄期抗氯离子迁移系数作为设计指标。试验研究表明,如果84 d龄期的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小于2,sxlo一2 m2/S,则表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因此,本标准以84 d龄期的试验值进行评定。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规定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电通量法)的试验龄期可以为2 8d或5 6 d。为缩短试验周期,对于 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的混凝土,一般试验龄期为2 8d。但是对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2 8d的试验结果可能不能准确反映混凝土真实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故允许采用5 6 d的测试值进

    34、行评定。本标准明确了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指: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 0%,其中,胶凝材料用量包括水泥用量与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对氯盐环境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作用等级,规定了混凝土的电通量(5 6 d)等级(见表4)。另外,该标准还规定氯盐环境和化学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一般不超过1 5 0 0 C,有的则需要小于soO C或l0 0 0 C。表4混凝土的电通量设计使用年限级别一(1 0 0年)二(6 0年)、三(3 0年)电通量(C)(5 6 d)C 3 O2 0 0 02 5 0 0C 3 O?C 4

    35、 51 5 0 02 0 0 0)C 5 01 0 0 04 0 0 0 2 0 0 0?4 0 0 0 1 0 0 0?2 0 0 0 1 0 0?1 0 0 01 0 0氯离子渗透性评价高中等低很低可忽略3.0.3系统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快速碳化试验中,碳化深度小于Z O mm的混凝土,其抗碳化性能较好,一般认为可满足大气环境下5 0年的耐久性要求。在工程实际中,碳化的发展规律也基本与此相近。在其他腐蚀介质的共同侵蚀下,混凝土的碳化会发展得更快。一般公认的是,碳化深度小于1 0 mm的混凝土,其抗碳化性能良好。许多强度等级高、密实性好的混凝土,在碳化试验中会出现测不出碳化的情况。目前,轻骨料

    36、混凝土技术规程J G J5 1一2 0 0 2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对砂轻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进行了规定(表6)。在抗碳化性能方面,有些种类的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近,有些种类则比普通混凝土略差一些。表6砂轻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等级使用条件碳化深度(?)l正常湿度,室内蕊4 02正常湿度,室外(3 53潮湿,室外镇3 04干湿交替(2 5注:1正常湿度系指相对湿度为5 5%?6 5%;2潮湿系指相对湿度为6 5一80%;3碳化深度值相当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即C O Z的体积浓度为0.0 3、温度为2 0士3环境条件下,自然碳化5 0年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3.0.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采用刀口法试验对混

    37、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抗裂性能好的混凝土,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很小,通常在1 0 0 m时时 以内;当单位2 1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超过I 0 0 0 mmZ耐时,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较差;而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在7 0 O mmZ耐左右时,混凝土抗裂性能也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据此,将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进行了等级划分。3.0.5本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均出自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4检验4.1检验批及试验组数4.1.1本条为检验批的划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4.1.2本条 规定 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 范G B502 0

    38、 4协调。4.1.3混凝土耐久性检验项 目的确定见本标准第3.0.1条的规定。例如,某一检验批按照设计要求需要对抗碳化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检验评定时,需要各做不少于一组的抗碳化试验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4.2取样4.2.2从同一盘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以保证试件制作的匀质性。由于搅拌设备、运输设备首次启用可能造成混凝土的组分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不宜在首盘或首车混凝土中取样。4.2.4取样记 录包含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结果的因素,有时对解释检验结果有用。因此,取样记录包含了多种信息。4.3试件制作与养护4.3.1本条规定了取样与试件制作的时间要求。4.3.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

    39、/T5 0 0 81规定了一般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4.4检 验 结果4.4.1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2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为试验结果。如果检验批只进行了一组试验,试验结果即为检验结果。对于一组以上的试验结果,取偏于安全者作为检验结果,如:快冻法试验进行了2组,其试验结果分别为F 1 2 5和F 1 5 0,取最小值F 1 2 5,但F 1 2 5介于本标准表3.0.1所规定的F 1 0 O和F 1 5 0之间,此时取F 1 0 O作为检验结果。4.4.2本条规定取偏于安全的试验结果作为检验结果。5评定5.0.1本条规定了对混凝土耐久性先进行分项评定。5.0.2在分项评定的基础上,对检验批的耐久性进行总体评定。5.0.3对于存在不合格检验项 目的检验批,由专家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理意见为妥。备


    注意事项

    本文(《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