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101_T 33.1-2022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家拳 第1部分:罗汉拳-(高清正版).pdf

    • 资源ID:350499       资源大小:4.05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4101_T 33.1-2022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家拳 第1部分:罗汉拳-(高清正版).pdf

    1、I ICS 01.040.97 CCS A 20 4101 郑州市地方标准 DB4101/T 33.1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家拳 第 1 部分:罗汉拳 2022-09-23 发布 2022-12-23 实施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武德要求.1 5 风格特点.1 6 武技要求.2 7 基本手型、步型.2 8 身型.4 9 套路.5 10 演练要求.55 参考文献.56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

    2、DB4101/T 33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家拳的第1部分。DB4101/T 3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罗汉拳。本文件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本文件由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0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郑州市苌乃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荥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苌红军、刘义明、王水利、杨俊伟、陈万里、苌红佑、苌毅军、苌红涛、苌丙军、苌名甲、苌仕昌、赵瑞聪、张鹏宇、王洪伟、崔昕、陈苗苗、王倩妮。III 引言 苌家拳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拳种,体用兼备,具有极高的技击和养生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典籍遗失,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整

    3、理。制定DB4101/T 33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家拳,有利于解决其传承中的统一性、规范性问题,可以引导更多人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中国传统武术。DB4101/T 33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家拳拟由三部分构成:第1部分:罗汉拳。目的在于规范苌家拳中罗汉拳的套路与动作。第2部分:猿猴棒。目的在于规范苌家拳中器械猿猴棒的套路与动作。第3部分:二十四气。目的在于规范苌家拳中内功功法二十四气的套路与动作。1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家拳 第 1 部分:罗汉拳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苌家拳中罗汉拳的风格特点、套路规范、表演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苌家拳中罗汉拳的传承与演练。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苌家拳 以“中气论”为拳学立论,注重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形气合练。强调以中医经络、脏象学说为依托,紧密结合拳势运作,研究经络气机与拳势转换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而形成的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的武术拳种。4 武德要求 以德行为先,凡事恭敬谦虚,不与人争。4.1 以涵养为本,举动间要心平气和,善气迎人。4.2 人品端方,缄默寡言,以豪杰自命,以圣贤为法。4.3 郑重其事,不可儿戏。4.4 心领神会,博文广见。4.5 专心致志,殚心竭力,方能日进一日。4.6 做正大事情,不可恃艺而非。4.7 不拘

    5、老弱,不怕暗昧;只要尽得心,舍得力,不成不休。4.8 5 风格特点 三尖照 5.1 头、手、脚三尖相对,使三尖上下贯穿。三尖到 5.2 眼、手、脚一齐到。阴阳入扶 5.3 2 背为阳、腹为阴;伸为阳、收为阴;高为阳、低为阴;仰为阳、俯为阴;入者为去,扶者为回,相互扶助,不失平衡。动作形态 5.4 头如蜻蜓点水,拳似山羊抵头,腰如鸡鸣卷尾,脚似紫燕穿林。6 武技要求 整顿身法,讲究步眼。6.1 先以用功为主,一身血气周流,方能浑元一气。6.2 停顿处宜沉着加力,转关处宜活泼随机。6.3 明其理,传其神,顾其名,思其形,方能精妙入细。6.4 一势精灵,约得千遍,方能练熟。若不熟练,还是千遍。6.5

    6、 要用尽平生之力,方能强壮。6.6 力要用得出,气要留得住。6.7 脚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心合,心与神合,神与气合,气与身合,六者相合,捷妙灵活。6.8 7 基本手型、步型 拳型 7.1 四指卷紧,拇指尖掐食指第三节横纹处,四指并排卷紧。见图1。图1 掌型 7.2 7.2.1 掩手 掌心向下,五指并拢,拇指微屈贴于食指指根。见图2。图2 3 7.2.2 竖敌手 五指竖起指尖向上,小指向外,拇指与四指分开,拇指向掌心内收与中指相照,掌心微凹。见图3。图3 7.2.3 平阳手 掌心向上,四指并拢微屈,掌心微凹。拇指向掌心内收与中指相照,指尖向前。见图4。图4 7.2.4 平阴手 掌心向下,掌形与

    7、平阳手相同。见图5。图5 4 步型 7.3 7.3.1 丁字步 前脚尖微内扣,后脚横步,两膝微屈呈弓步。两脚大趾内扣,全脚踏实。见图6。图6 7.3.2 八字步 两脚横开一步,下蹲呈弓步,两脚尖外展45。见图7。图7 8 身型 头部要求 8.1 应势领气,气入力出。头之俯、栽、仰、掀、侧、歪皆由拳势之入扶而定。沉肘塌肩 8.2 两肩松活,两肘内连向下,不可外圈。束肋背展,含胸拔背。胯部要求 8.3 松胯,动作转换灵活、敏捷。5 撮谷圆裆 8.4 会阴上提,前开后合,中间圆,两腿外开,两膝内扣,身法端正。步法要求 8.5 步法轻盈,虚实相济,全实则动移不利,全虚则轻浮不稳。身法要求 8.6 体应

    8、端正,身应放松,心气下落,下气上凝,意守丹田。9 套路 动作名称 9.1 动作名称见表1。表1 动作名称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预备式 15 二龙戏珠(左)29 歇步闪手 2 浑元一气 16 二龙戏珠(右)30 裹鞭炮(右)3 蟠桃献寿 17 刷手连三 31 摇身掤 4 仙人捧盘 18 踢裆式 32 裹鞭炮(左)5 猿猴养性 19 单鞭救主 33 劈手 6 仙人指路 20 反背三锤 34 望面一点 7 流星赶月 21 当头炮 35 凤凰坐巢 8 冲天炮 22 二郎劈山 36 侧身指路 9 金鸡独立 23 闪法 37 劈手 10 金刚捣碓 24 掩手 38 朝天一柱 11 玉女

    9、捧盘 25 栽锤 39 浑元一气 12 阴阳转结 26 朝天一柱 40 收势 13 冲天炮 27 搭手-14 火焰钻心 28 斜行-动作图解说明 9.2 9.2.1 动作方向转变以人体为准表明前后左右。9.2.2 图上的线条是表明这一动作到下一动作运行的路线和到达的位置。左手、左脚为虚线,右手、右脚为实线。动作图解 9.3 9.3.1 预备式 并步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目视前方。见图8。要点:足心空含,十趾抓地,头端面正,立颈悬顶,含胸拔背,自然而然。6 图8 9.3.2 浑元一气 接上势,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同时双掌沿体侧缓慢上托至头顶上方相合,随后左掌在内,右掌在外,

    10、掌心向下,经体前缓慢向下按至小腹,膝微屈,目视前下方。见图9、图10。要点:双掌上托时,头微仰,吸气,上顶至百会;双掌下按时,头微俯,呼气,下沉至丹田。静心正意,两腿小幅度蹲起与和动作协调配合。图9 7 图10 9.3.3 蟠桃献寿 接上势,双掌向内交叉,向上托掤至头顶上方,随后向两体侧划弧下摆至两腰后变拳,两拳阳手经腰间上抄拳于胸腹。同时,左腿支撑,右腿提膝,抬至水平落地后半蹲,左脚随即向前上步成左虚步,上体微前伏,目视两膝。见图11、图12。要点:动作连贯不停,呼吸顺畅,身体展起拉长,两肘夹肋,头俯身弓,阳开阴合,起落自然,步法、手法协调一致,五法团聚。注:五法是指手法、步法、身法、眼法、

    11、呼吸。8 图11 图12 9.3.4 仙人捧盘 接上势,左脚收回,两脚相距约15 cm站立。同时双拳变掌向两侧立圆上托至与肩同高后,向前合击劈插、挑掌,掌指向前,掌心相对。同时右腿向前上步成丁字步,目视前方。见图13、图14。要点:三尖照、身中正,上步迅速,劈插抖肩发力,力达指尖。双挑掌短促有力。手、眼、身配合9 密切。刚柔相济。图13 图14 9.3.5 猿猴养性 10 上势不停,双掌向下、经两侧、向上立圆托、撩至头顶上方,两掌右后左前呈十字交叉后下按至腹前,随即向两体侧分掌,掌心向下。同时左脚上半步,右脚随即退半步,两脚距约10 cm站立,眼随手转。见图15、图16、图17。要点:双掌上托

    12、时,头微仰,吸气;下按时,头微俯,呼气,意守丹田。手法、步法、呼吸配合协调,动作自然流畅。图15 图16 11 图17 9.3.6 仙人指路 接上势不停,右腿上提随即下落,身体左转约90,左脚随体左转落步成丁字步。同时,右掌随右脚向右盖抓置于右胯后侧,掌心向后,左掌随左脚上步向左推掌,高与眼平,目视左掌。见图18、图19、图20。要点:步法连贯,手法自然,眼随手转,刚柔相济,步、手、眼三尖到。图18 12 图19 图20 9.3.7 流星赶月 接上势,上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脚上步与左脚并立。同时,右掌上撩,与肩同高,掌心向下,左掌下落至体侧,掌心向后,目视前方。13 上势不停,上体右转,右掌向

    13、上、向后抡臂,收于腰间,掌心斜上,同时左脚上步,呈丁字步。左掌向前上搂掌,指尖斜上,目视前方。见图21、图22。要点:眼随手转,画弧立圆。动静分明,呼吸自然。动作协调,三尖照。图21 图22 14 9.3.8 冲天炮 接上势不停,右掌自腰间至右胸前,逆时针缠腕刁拿后握拳,拳心向内,拳面向上贴胸向前上方钻冲,略高于头,同时,左掌随右拳向下按、插至左胯侧,掌心朝后,目视右拳。见图23。要点:缓疾相济,起伏开合,左搂右冲,身法协调,钻冲仰身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图23 9.3.9 金鸡独立 接上势,身体右转90,左脚向右脚并拢下蹲成蹲步。同时右拳变掌随体转向上、向右、向下立圆拍撩至腹前,左掌随体转先向

    14、上,再向下撩按至腹前,目视脚尖。上势不停,左腿挺立,右腿提膝成独立。同时,右掌旋臂向上插掌,掌心向后,左掌向下插掌至裆前,掌心向后,目视前方。见图24、图25、图26。要点:手法、步法、身法上下协调一致,动静分明,重心稳固,三尖照、三尖到。15 图24 图25 16 图26 9.3.10 金刚捣碓 接上势不停,右脚落下,左脚弹起,两脚震脚并步半蹲。同时,右掌变拳,震脚时下砸,拳心向上,左掌上提迎抱右拳面成砸拳,目视前下方。见图27。要点:并步砸拳震脚同时完成,震脚有力、砸拳势大力沉。图27 17 9.3.11 玉女捧盘 接上势,左脚向左上步,身体右转90成右高点步,右脚向前弹踢成右虚步。同时右

    15、拳变掌转身向后、向上、向内立圆屈肘下按,左掌与右掌掌心相对,捧抱于胸前,上身向右侧下摆压,左肩高于右肩,目视左下方。图28、图29、图30。要点:动作连贯协调,身法与手法配合密切。劲力特点突出。节奏分明,刚柔相济。图28 图29 18 图30 9.3.12 阴阳转结 接上势,右脚向右上步成马步。同时,右掌向右划弧推按,右掌向下、向左挑摆成马步单鞭。上势不停,身体左转90成左弓步。同时,右掌下摆画弧,左掌以肘为轴向内经左肩前向下插按。上势不停,身体快速右转90,右脚向右垫步成丁字步。同时,右掌向上、向右、向下立圆立掌抡劈,高与膝平,力达掌沿,左掌上架于头前上方,目视前方。见图31、图32、图33

    16、。要点:动作连贯,抡劈有力。手法、步法、身法三法协调,三尖照、三尖到。图31 19 图32 图33 9.3.13 冲天炮 接上势,重心向上,右脚回收随即向前上步,左脚跟带成丁字步。同时,右掌变拳以肘为轴旋臂向内、向上经右肩,向前立拳弹冲,高与眼平,左掌同时向前、向下按至左大腿内侧,掌心向左,目视右拳。见图34、图35。20 要点:缓疾相随,刚柔相济,步法沉稳,手法清晰。三尖照、三尖到。弹冲拳迅猛有力,眼随手转。图34 图35 9.3.14 火焰钻心 接上势,身体右转90。左脚向右脚并立。同时右拳变掌向上至头右侧后,下按至右肋处,左掌掌心向下上提至胸部后,向前下方穿插。21 上势不停,重心下移,

    17、两腿屈膝下蹲接近水平时,身体左转90,右脚向右上步成丁字步。同时,右掌变拳从腰间立拳冲击,高与肩平,左掌向上架于头顶上方,目视右拳。见图36、图37。要点:起落顺便,身法自然,上步快速,冲拳迅猛,动作协调一致,步到、身到、拳到。图36 图37 9.3.15 二龙戏珠(左)22 接上势,右脚向左脚并步。同时右拳变掌,双掌逆时针立圆摆至头顶,两臂自然弯曲向下按至右胸处。上势不停,重心下移,身体微左转,左脚向左上步成丁字步。同时,两掌变拳阴拳向左前冲击,左拳在前,右拳在后附于左小臂内侧,拳心向下,目视双拳。见图38、图39。要点:起落自然,步法、身法、手法协调连贯,双冲拳应抖弹发力,力达拳面,三尖到

    18、。图38 图39 23 9.3.16 二龙戏珠(右)接上势,左脚向右脚并步。同时,两拳变掌顺时针立圆摆至头顶,两臂自然弯曲向下按至左胸处。上势不停,重心下移后,身体微右转,右脚向右上步成丁字步。同时,两掌变拳阴拳向右前冲击,右拳在前,左拳在后附于右小臂内侧,拳心向下,目视双拳。见图40、图41。要点:起落自然,步法、身法、手法协调连贯,双冲拳应抖弹发力,力达拳面,三尖到。图40 图41 24 9.3.17 刷手连三 接上势,身体左转90俯身。左拳随转身向下抡砸,高与膝平时变掌,拳心向上,目视右拳。上势不停,右拳劈盖至左膝上方变掌成抓。同时,重心上移,右腿挺立,左脚尖虚点地面成高点步。同时,左掌

    19、掌心向内,掌指向上,屈肘呈90经胸前向上插掌,身体向上挺拔,右掌顺势下按至胯侧,目视左掌。见图42、图43、图44。要点:两肩应柔顺松活,式势相连,一气呵成,俯仰开合,呼吸自然。图42 图43 25 图44 9.3.18 踢裆式 接上势,重心下移成左虚步。两臂同时顺时针立圆抡拍。同时,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脚向前弹踢。右掌落于裆前,左掌随弹踢向前、向下盖拍,置于右掌上方,目视右脚。见图45、图46、图47。要点:弹腿应快,抡拍和弹踢协调配合,节奏分明。步到、手到、眼到。图45 26 图46 图47 9.3.19 单鞭救主 接上势不停,右脚回收成高点步,重心上移。左臂抬举向上,右掌贴身向后至胯后,身

    20、体缓慢伸展。27 上势不停,右脚向前上步,左脚向右脚并步屈膝下蹲随即挺立。同时,右掌手背向上,向前撩提至肩平后屈肘后拉,前臂和手掌呈水平,掌指朝前,置于肋侧上方,左掌随上步下按至右肘内侧随并步挺立向前插掌,高与肩平。上势不停,重心下沉,两腿屈膝身体左转90,右脚向右上步成马步。同时,右掌下按至腰间,左掌回收经面前按压至右腰间,两掌变拳同时向两侧平冲拳,成马步双冲拳,目视前方。见图48、图49、图50、图51、图52。要点:动作连绵不断,刚柔相济,动静分明,身法缓疾自然,以意领法。手、眼、身法配合密切,眼随手转。图48 28 图49 图50 29 图51 图52 9.3.20 反背三锤 接上势,

    21、重心上移,右脚向左脚并步。同时,两掌交叉与腹前,掌心向内。身体右转,右脚向右上步成右弓步。随即两掌变拳,右拳向上、向前、向下抡砸,左拳后摆置于左胯侧后方,拳眼向下,目视右拳。30 上势不停,右拳向后立圆抡摆置于右胯后侧,拳眼向下,同时,左拳向上、向前立拳抡劈,高与脐平,目视左拳。上势不停,右拳继续向上、向前抡盖,高与腰平,同时,左拳向下、向后抡摆置于左胯后侧,拳眼向下,目视右拳。上势不停,重心上移,右脚回收,左腿挺立成前点步。同时右拳置于右腿前方,拳眼向上,左拳顺势上举,拳心向后,手臂微曲。左腿弯曲成右虚步,目视前方。见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图58。要点:动作流畅,砸、劈、盖

    22、一气呵成,立圆连贯,眼随手转。图53 31 图54 图55 32 图56 图57 33 图58 9.3.21 当头炮 接上势,身体左转90,左脚挺立,右脚脚尖虚点地面,随步身体右转90,右脚向前上步成右弓步。同时,两拳变掌向左立圆抡劈后变拳至左腹前,随后两掌变拳,左拳前冲,右拳上架成弓步架冲拳,目视左拳。见图59、图60。要点:五法协调,眼随手走,架打迅猛有力。图59 34 图60 9.3.22 二郎劈山 接上势不停,重心后移,左腿挺立,右脚收回,前脚虚点地面成高点步。同时右拳变掌自头顶向前下方劈落,后随起身向上挑至头顶上方,垂直向上,左拳变掌下拉至胯侧,掌指向下,目视前方。上势不停,身体左转

    23、90,右脚向右落步成马步。同时,右掌向右抖肩劈击,高与肩平,左掌附于右肘内侧,目视右掌。见图61、图62。要点:呼吸随势,动静分明,开合自然,协调一致,劈掌有力,眼随手转。图61 35 图62 9.3.23 闪法 接上势,重心上移,右脚微进,左脚虚步,右脚向左脚并步,两腿下蹲成蹲丁步。同时,左掌置于右肘内侧,右掌以肘为轴顺时针立圆缠绕一周后下按,右肘紧靠右肋,右小臂呈水平向右,高与胸平,左掌附于右肘内侧,目视右前方。见图63、图64。要点:闪法应轻灵,虚实应分明,连绵不断,眼随手转,起落自然,呼吸配合。图63 36 图64 9.3.24 掩手 接上势,重心上移,身体展起,右脚向右上步,身体右转

    24、90,左脚向左上步成丁字步。同时两臂右外左内交叉立圆顺时针抡绕一周后变拳收抱于胸前,向两侧发力撑抖,目视左拳。见图65、图66、图67。要点:动作连贯自然,连绵不断,呼吸配合密切,撑抖发力,整个动作应协调一致。图65 37 图66 图67 9.3.25 栽锤 接上势,身体左转90,右脚向前与左脚并步,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拳在胸前相合变掌向下、向后、向两侧立圆抡绕,右掌变拳至右耳上方,左掌置于右胸前,随即右拳向前下方冲拳,拳高至膝上方,目视右拳。见图68、图69。38 要点:手、眼、身、法、步、呼吸应配合协调,刚柔相济,缓疾清晰,下冲拳抖肩发力,力达拳面。图68 图69 9.3.26

    25、朝天一柱 接上势,身体右转90。同时右拳变掌,随体转贴身斜摆至右胯侧,左掌屈肘架于头前上方。39 上势不停,身体右转90,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挺立。右掌向右、向上托举至头顶上方贴身下插按至腹前方,左掌向左、向下立圆收于左腿下方。同时,两腿屈膝半蹲成蹲步。上势不停,重心上移,两脚并立。同时,左掌掌心向后向上插掌,身手一线,右掌掌心向内下插至裆前,目视前方。见图70、图71、图72。要点:身、法、步、手协调配合,动作连贯,连绵不断,呼吸配合,动静分明。图70 图71 40 图72 9.3.27 搭手 接上势不停,保持原势,重心略下移,抖肩展身领起,先左后右连续上步成右虚步。同时,左掌向后、向下、向

    26、前立圆绕摆至腹前,掌心向下,右掌向后、向上、向下拍按,高与腹平,左掌附于右肘内侧,目视右掌。见图73、图74。要点:动静分明,伸缩自然,呼吸配合。图73 41 图74 9.3.28 斜行 接上势不停,重心上移站立,身体左转90。同时,两掌顺时针向左、向下云拨收于左腰处变拳。随即,身体右转90,右脚向右前方斜上步成丁字步。同时,两拳随体转右拳后鞭撑,左拳前冲成斜行,目视左拳。见图75、图76。要点:动静分明,缓疾清晰,斜行拧腰时抖肩发力。眼随手转。图75 42 图76 9.3.29 歇步闪手 接上势,左脚向右脚后插落,下蹲成右歇步。同时,左拳变掌旋臂直臂下按,高与肩平,右拳变掌,向内、向下按至左

    27、腋前,目视左掌。见图77、图78。要点:身法、步法、手法应协调,重心应稳固。图77 43 图78 9.3.30 裹鞭炮(右)接上势不停,身体向左旋起180,分腿挺立。同时,左掌逆时针缠刁后变拳收抱腰间,右掌阴手前插,掌心向外,略高于肩,目视右掌。见图79、图80。要点:旋起顺稳,插掌时拧腰,抖肩发力,力达指尖。图79 44 图80 9.3.31 摇身掤 接上势,身体右转90,左脚脚跟抬起,脚尖点地,身体左转90,左脚向左落步,右脚向左脚靠拢,成蹲步。同时,左掌贴身上托,经面前,向左旋臂,云至耳旁,掌心向后,右掌向右逆时针立圆云手,向下收至右膝外侧,目视右方。见图81、图82。要点:身随势转,两

    28、手柔绵旋转,身体俯仰与呼吸配合,协调一致。图81 45 图82 9.3.32 裹鞭炮(左)接上势不停,重心上移,右脚向右上步,身体右转180,左脚向左上步跨立。同时两臂左内右外,逆时针掏抡,左掌置于胯后,右掌向前盖抓,高与肩平,刁拿呈阳手回抱肋侧。上势不停,左掌屈肘上提,腕顶顶靠腰间,左脚向前上步,阴手抖肩插击,略高于肩,目视左掌。见图83、图84。要点:刚柔相济,身法、步法、手法协调一致。拧腰、转胯、插掌、抖肩发力,力达指尖,快速迅猛。46 图83 图84 9.3.33 劈手 接上势,左腿抬起收落于右脚内侧,身体左转90,右脚向右上步,成丁字步。同时,左掌向下、向右后、向上立圆抡臂托扶于右肘

    29、下,掌心向上,右掌向后、向上至头上方,屈肘向右劈落,高与肩平,力达掌外沿,目视右掌。见图85、图86、图87。47 要点:动静分明,五法协调,上步快速,劈掌有力。图85 图86 48 图87 9.3.34 望面一点 接上势,重心上移,左腿挺立,右脚回收至左脚,即上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向右掌靠并后,掌心向下,两掌同时回收于腹前,上步向前立掌插击,左掌自然附于右小臂内侧,高与眼平,目视右掌。见图88。要点:三尖照、三尖到,动静分明,上步快速,插掌迅猛,一气呵成。图88 49 9.3.35 凤凰坐巢 接上势,重心上移,左脚向右脚并立,身体直立,身体左转90,右脚向右上步成丁字步。同时,右掌向上托举

    30、,屈肘下按于肋侧后,随上步变拳向右前方抄击,高与头平,左掌向右腋下逆时针穿掏,向斜前下方45置于体侧,架掌于头前上方,目视右上方。见图89、图90。要点:特色应突出,蓄势发力,势大力沉。图89 图90 50 9.3.36 侧身指路 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右脚向左脚并步,两腿挺立,身体微右转,左脚向左上步成丁字步。同时,两手手心向上置于腹前,右拳变掌。两臂向下、向两侧平举至头顶后交叉,左掌垂直向上,右手腕置于左肘外,两掌分别向左向右撩撑,高与胯平,目视左掌。见图91、图92、图93。要点:俯仰开合,三尖照、三尖到,动作连贯,干净利索。图91 图92 51 图93 9.3.37 劈手 接上势,重心右

    31、移,左腿回收,右腿挺立,以左脚为轴,身体左转180,右脚向右上步成马步。同时,两掌左上、右下立圆抱臂交叉,右掌掏,左掌抡,两臂左右展开,右掌向下劈落,高与肩平,左掌托扶右肘,目视右掌。见图94、图95、图96。要点:动静分明,五法协调,上步快速,劈掌时应展身后仰,开胸合背,蓄力劈击。图94 52 图95 图96 9.3.38 朝天一柱 接上势,左脚为轴,身体右转180,右脚向右落步,左脚向右脚并步,两腿屈膝向下成蹲步。同时,右掌逆时针向上摆举至头顶,向右、向下置于右小腿外侧,左掌向后、向上、向前压按至腹前。53 上势不停,两腿挺立,面部上仰。同时右掌变拳,拳心向内经胸前向上垂直冲击,拳心向后,

    32、左掌下插,置于档前,目视天空。见图97、图98、图99。要点:身体束伸分明,动作连绵不断,呼吸相随,眼随手转,五法对照。图97 图98 54 图99 9.3.39 浑元一气 接上势不停,重心下移,右拳向下至右胯变掌,两掌分置于大腿外侧,掌心向内。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同时双掌缓慢上托,至头顶上方相合,左掌在外,右掌在内,掌心向下,经体前缓慢向下按至小腹。两膝微屈,目视前下方。见图100。要点:动作缓慢,连绵不断,行云流水,呼吸配合。图100 55 9.3.40 收势 接上势,左脚向右脚并立,两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见图101。要点:头端面正,体态自然,心平气和,呼吸自然。图101 10 演练

    33、要求 礼仪 10.1 竞赛、表演、训练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行抱拳礼。服饰 10.2 10.2.1 演练者应着武术表演服;表演服应宽松、透气、美观,突出民族特色、项目特色,表演服领、襟宜采用中式领、对襟或半开襟,袖口宜采用连袖护腕,配软腰巾或硬腰带。10.2.2 演练者应穿武术鞋或运动鞋。场地 10.3 10.3.1 日常演练,场地不限。10.3.2 竞赛可采用中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要求。个人项目:14 m8 m 场地,其周围至少有 2 m 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16 m14 m 场地,其周围至少有 1 m 宽的安全区,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 5 cm 宽白色边线;场地高度空间不少于 8 m;根据实际情况,比赛场地应高出地面 50 cm60 cm。56 参考文献 1 刘义明,王水利,崔良芳.苌氏武学教科新书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2 苌乃周著,陈万里,陈万卿,陈万钢整理苌家拳全集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海燕出版社,2013.3 于志钧.苌氏太极枪桓侯八枪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注意事项

    本文(DB4101_T 33.1-2022非物质文化遗产 苌家拳 第1部分:罗汉拳-(高清正版).pdf)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