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pdf

    • 资源ID:322369       资源大小:1.73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pdf

    1、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作品文化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邓 芳【提 要】元春省亲一回中元春和众姊妹及宝玉都作了诗参与写诗者八人共写诗十一首 其中元、迎、探、惜四人作七绝宝钗和李纨作七律黛玉作五律宝玉作了由元春命题并限定诗体的五律四首 宝钗以七律应制是她守礼守分的表现水平上刻意藏拙也符合她的老练世故 想大展奇才的黛玉学习王维五律的以山水诗之法应制看似胡乱应景实则是才高者的举重若轻 宝玉被元春寄予科举厚望因而被要求作四首应试五律其中宝玉自作的三首均符合应试诗规范刻画殆尽却不是好诗只有黛玉代作的一首因跳出了应试诗的限制遂成佳篇 这些诗作的内容和诗体选择不仅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性格有力地塑造了人物也反映

    2、出应制诗和应试诗的诗学背景【关键词】元春省亲 应制诗 应试诗红楼梦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元春省亲游幸大观园后作诗一首也命众姊妹和宝玉都作了诗 本次参与写诗者八人写诗十一首 关于元春省亲诗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多散见于红楼梦诗词注释及解读、宝黛元春等相关人物研究、小说情节及探佚研究等少见专题讨论 笔者认为关于这些诗仍存在不少有待探究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都是奉元春之命作诗但众人诗部分脂本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并未分开为方便起见后文将元春省亲众人作诗之内容统一称为第十八回 本文所引原文均据清曹雪芹著清无名氏续清程伟元、清高鹗整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

    3、版社 年版该本以庚辰本为底本 所引脂批均出自法陈庆浩辑校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年版 因引文较多后文不再一一标注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 体各异?为什么李纨和三春的诗体不同而与宝钗相同?黛玉和宝钗的诗都受到了元春的称赞谁的更好?元春对众姊妹没有限定诗体为什么单独要求宝玉作五言律?黛玉代宝玉作的诗为什么比宝玉自作的三首更受元春喜爱?本文拟从应制诗和应试诗的角度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点浅见也希望对元春省亲诗的研究能成为我们理解红楼梦人物与情节的一个参考一 明清时期的“七律以应制”和宝钗诗关于元春省亲诗有学者指出“宝玉和众姊妹奉元春之命为大观园诸景赋诗也可以看作是写清代臣僚们奉

    4、皇帝之命而作应制诗的情景的一种假托”其实不仅清代有应制诗君臣唱和甚至可以追溯到尚书中舜与皋陶的唱和而魏晋以来便已有应制诗一体在初盛唐臻于完备至清代经久不衰 应制诗是指奉帝王及后妃、太子、王侯等之命或为了附和皇帝及皇室的需要而作的赞颂型诗歌它可以是对帝王诗作的奉和也可以是奉君王后妃之命而作的诗歌还包括与帝妃王侯和朝堂活动相关的诗在元春省亲诗中元春先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三春也各作一首七绝李纨和宝钗作七律黛玉作五律宝玉则是元春指定的五律四首 除去宝玉指定诗体的情况不同之外其余七首都是典型的应制奉和诗 但是在诗体上三春与元春的相同而李纨、宝钗和黛玉则与元春不同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这与明清人对“应制正宗”的

    5、理解有关 在拙文论红楼梦第十八回探春和李纨诗的归属中笔者结合初盛唐七律的形成过程和写作情况以及明代到清代前期诗论家对七律“正体”和“变体”的理解指出在曹雪芹的时代论诗者最为推崇的七律典范多为初盛唐应制诗“七律以应制”是当时人的一个共识 因此元春省亲诗中一个看似不合理的现象便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众人眼里“不善作”、也常常自称“不会作诗”的李纨竟写出一首难度较高的七律而“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探春却写了一首浅俗如大白话的七绝 程乙本大概觉得这两首诗不符合人物设定将原文改为探春写七律李纨勉强凑成一绝 这一修改也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 但笔者以为守礼的李纨作七律以应制可谓“得体”也符合其家学教养和克己复礼的性

    6、格 而三春为元春的自家姐妹四春一体探春和迎春惜春一样跟着元春亦步亦趋作七绝也合情合理且探春刻意作坏诗为元春陪衬正是她身为元春的庶出妹妹的乖觉精明的表现 这看蔡义江:大观园与宣南文化红楼梦学刊 年第 辑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似与人物设定不合的诗作背后实则有诗歌发展史和明清诗学理论的背景更是曹雪芹通过写诗对李纨和探春进行的高明刻画本文还想对前文做一点补充 一般来说在君臣唱和的应制中唱和的臣僚应该与帝后王公的原诗保持诗体相同 作为应制正宗的初盛唐大量君臣唱和诗就是如此武后石淙是七律体臣僚的十六首便均以七律唱和中宗立春日游苑迎春用七律奉和之作七首也都是七律中宗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为五律奉和的二十余首也

    7、为五律 不过这只是在君主先唱、臣僚“奉和”的情况下 对于非唱和型也就是那些奉命而作或者自发而作的赞颂诗则没有诗体上的限制五律、七律、七绝等各体在初盛唐兼而有之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种非唱和型的应制诗往往较多采用七律一体 例如明初著名诗人、被明清诗论家视为唐音典范的林鸿其一生诗作颇丰兼工各体但在他“三十为礼官制作多述因”的在京为礼官时期写了许多为后世称道的应制诗其主要体裁就是七律如春日游东苑应制春日陪车驾幸蒋山应制四首早朝等被众多诗论家赞为“唐音鸣盛”他也有甘露应制等长篇五排应制诗但数量少于七律 其他诗体如五律、七绝等则完全不用于应制 不难看出身为礼官的林鸿对应制诗体有严格的选择标准七律为首选长篇

    8、五排次之其他诗体则不选那七绝呢?从明清应制诗的整体上看七律一体最多七绝在数量上逊于七律但并非不能用于应制 然而粗观明清的应制七绝以组诗的形式出现的情况比较多例如台阁体代表人物杨士奇在两千余首诗中七绝多达八百余首其中也有不少应制诗但不少都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如侍从海子飞放应制五首侍游西苑应制九首扈从巡边至宣府往还杂诗十首等 据笔者检索在明代以“应制”为题的八十首七言绝句中有近九成是组诗形式 这大概是因为应制诗以雍容典重、雅正庄严为美学追求而绝句篇幅短小要在四句中完成起承转合也容易跳跃和急促且不太能用工稳的对句达成整丽的效果缺乏七律在篇幅、结构、声律、对仗上天然具备的和缓从容、雅正工整的优势 明清诗人

    9、以多篇七绝合为组诗来应制确实能一定程度弥补绝句短小的不足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相反单独一首七绝用于应制则难免显出单薄仓促 其详见拙文论红楼梦第十八回探春和李纨诗的归属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明林鸿:送黄玄之入京见鸣盛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由于学界对明清应制诗的研究极少也比较难统计明清应制诗的整体数量和诗体分布情况笔者仅以“应制”为条件检索明诗诗题结果为七律 首五律 首、五排 首和七绝 首还有少数古体 当然诗题中有“应制”的仅仅是应制诗中的一小部分不过明代应制诗各诗体的数量差异也大致可窥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 实初盛唐的李峤、宋之问、沈佺期和张说等也用七绝写过应制诗但数量较少更缺乏名篇所以在明清时期七

    10、绝未能像七律那样成为应制之正体也是有道理的回看元春省亲诗元春本人作的是一首七绝要求诸姐妹“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就是让众姊妹不必非要遵照自己的诗体 对三春来说元春虽是贵妃毕竟是自家姐妹以“唱和”来应之并无不妥 且她们或是真的才浅或是小心藏拙七绝短小比起七律更容易凑成所以三春跟着元春作七绝合情合理而李纨和宝钗与元春的关系比三春要远又都是极为恪守礼制之人她们的理解是奉贵妃圣谕作诗便以应制之正体的七律来“奉命应制”对她们来说正是得“体”的表现李纨诗笔者另文已有论述本文想讨论一下宝钗诗 宝钗与李纨一样是恪守礼制之人 刘姥姥进大观园说了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11、众人都笑得失了态 没笑的除了捉弄刘姥姥的凤姐鸳鸯就只有李纨和宝钗了这很耐人寻味 究其缘由恐怕她们二人一方面觉得刘姥姥的话粗鄙属于“非礼勿听”的范畴一方面可能也觉得大庭广众中大笑是失仪、失礼的 众人笑得越是纵情就越见出这二人的“克己复礼”而对礼制的恪守宝钗比李纨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和湘云商讨诗题她要劝“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黛玉酒令上说了两句西厢记牡丹亭的词她要劝“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琴新编怀古诗大家都称奇道妙她却说“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就是嫌后两首关涉西厢牡丹 可见宝钗的守礼确实到了“胶柱鼓瑟矫揉造作”的程度就连李纨都不赞同表示宝琴那两首诗“无妨只管留

    12、着”如果说李纨的恪守礼制是家学影响以及被寡居身份所拘那么宝钗则比李纨更多了一种“守分从时”的自觉 她常吃的冷香丸用到春夏秋冬应时的四时之花与节气完全同步的雨露霜雪便是一切从时守矩、遵循章法的象征为的是克服胎里带来的热毒即章法规范之外的一切感性和热情她在元春省亲时作七律应制不仅体现了她的“守礼”还体现了她的“守分”: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有人指出此诗受明代“台阁体”的影响笔者以为不妨再向前溯源此诗明显有向初盛唐七律应制学习的痕迹 首先语言上“帝城”“华日”“祥云”“柳”“莺”“文风”周寅宾:论黛玉宝钗的

    13、诗学观点与明清诗歌流派的关系红楼梦学刊 年第 辑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宸游”“孝化”“隆”“睿”“仙”“彩笔”等用语在唐代应制诗中便已常见 其次章法上第一二句“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这如同天眼一般俯瞰的视点正是对初盛唐应制诗开篇之法的学习 如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马怀素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日宇千门平旦开天容万象列昭回”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灵池月满直城限黻帐天临御路开”等初盛唐七律应制诗的开头就常用这种想象中的居高视点例子不胜枚举 其三结构上七律应制的“三段式”是初盛唐以来奠定的基本形式 具体来说就是首联点题说明时间地点中间或两联都

    14、写景或一联写景、一联写场面或人物活动和景物描写相间尾联表明颂圣、赞美和自谦 以明清论家评为应制第一的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为例:“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方东树评“起二句先以山川将长安宫阙大势定其方位此亦擒题之命脉法也 三四贴题中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五六贴春望、贴雨中收奉和圣制字”就指出了它是典型的擒题、阐释、收结的“三段式”结构 宝钗的应制诗也是非常典型的三段:开篇擒题写明大观园的位置颔联颈联具体描述再以奉和应制之旨及颂圣自谦收尾 也就是说以明清人奉为典范的初盛唐七律应制诗为

    15、标准宝钗的这首诗无论语言、章法还是结构都称得上十分规范不过由于应制诗的内容和结构都很固定很容易写得千人一面初盛唐的一些优秀的应制诗作往往在“三段式”中“阐释”部分即第二、三联的写景、场面和人物活动的部分里彰显个人才华 仍以上引王维诗为例颔联“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在皇家威仪中透露出春的繁荣颈联“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更写出了高耸的帝城如凌空出云人间万家列于雨中春树之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盛世气象被诗人的大手笔描绘得淋漓尽致 当然我们不能以王维的水平来苛求宝钗的诗但是能写出“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等好句的宝钗其真实水平应该是在“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

    16、孝化应隆归省时”这种套语之上的这四句完全符合应制规范:一联写景一联写人物活动 但问题在于其写景非常概念朱栋:唐代应制诗语言特点探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清方东树著汪绍楹点校:昭昧詹言 卷一六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 化例如同样写“柳”王维“銮舆迥出千门柳”写出了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的画面皇家威严中透露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而宝钗的“高柳喜迁莺出谷”就形不成一个生动的现实画面只有象征意义至于颈联写人物活动就更为抽象“文风”与“孝化”只是颂圣套语不是具体活动 我们读了这四句诗也无法想象出大观园的景色或者元春夜宴的活动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真实的场面描写和生

    17、动的细节描写更缺乏“诗传画意”的艺术追求好的应制诗固然应当形式精工缜密辞藻雍容典雅 这些宝钗诗都做到了但如果没有中间二联写景的鲜明和写人物活动的生动就会是千篇一律、平庸无奇的初盛唐应制佳作无不在中间二联出彩如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等等明清诗话里不乏对这些诗中间二联的赏析和赞誉 博学的宝钗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但她却只写下了工整但平庸的两联句句紧扣对元春的赞美却无生动具体的描绘拘谨于绝不会出错但也绝不出彩的套语颂圣有余而诗情画意不足应制诗限于题材和体式确实不好作但也不妨猜测宝钗是有意写了一首平庸的诗 因为有元春作诗在前从

    18、那首诗看得出元春说自己“不长于吟咏”不全是谦词 元春也怕大家顾虑还特意叮嘱“不可为我微才所缚”但宝钗一贯通晓人情过生日贾母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都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有着和年龄不符的老成世故且她对元春心思的体察还有两处佐证:一是本回宝玉写“绿玉春犹卷”宝钗便提醒宝玉“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仅从元春改动灯匾就能揣测到其好恶二是第二十二回宝钗看到元春所制灯谜“并无甚新奇”可是她“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这样的宝钗在元春面前作诗刻意降低水准是不足为怪的 这大概就是宝钗在“守礼”之外更有“守分”的表现 做属于自己本分、符合自己身份的事 只有后来在大观园诗社中在放松的

    19、环境和亲密的关系里宝钗才肯在作诗时显露一点真正的实力 脂批说宝钗此诗“不过颂圣应酬耳犹未见长以后渐知”确实如此 当然即使是刻意放低了水平的应制诗宝钗人情练达的聪明仍然显而易见:她赞美元春的“文风”即对文的提倡更以“睿藻仙才盈彩笔”称颂元春的才华应该都十分投元春之所好 要知道红楼梦里这第一次诗会是元春首倡的大观园里的第一首诗也是由元春写成后来元春让众姊妹和宝玉搬入大观园中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乾隆三十二年()尚堂刻本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居住更是“韵人行韵事”元春纵然贵为皇妃仍是一个有诗心、有文学追求的女子而宝钗不仅看到了这一点还在颂圣应制中特意强调了出来二 黛玉:“胡乱应景”的五律宝钗写诗藏拙

    20、黛玉呢?“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这份“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的心思虽未实现但自负逞才、不通世故之处与宝钗形成了鲜明对照黛玉给人的印象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这一印象大概主要源于她的恃才傲物其实黛玉初来贾府也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落座时也会反复“度其位次”贾母问她念何书时她答“只刚念了四书”已是谦辞但听到贾母说三春“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后当宝玉又问她“可曾读书”时她马上改口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妹妹也深知低调为人 只是一旦作诗一旦和诗有关她

    21、的自负、自傲就超越了一切对人情世故的揣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展其抱负”此次奉元春之命作诗黛玉虽然“不好违谕多作”但“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的选择还是透露出了“将众人压倒”之心 她本可以像三春那样跟随元春作七绝也可以像宝钗和李纨那样选最宜应制的七律但是她却另辟蹊径独选了五律五律并非不能用于应制实际上追溯应制诗的历史在初唐的君臣唱和与宫廷应酬诗中五律是多于七律的 不过虽然五律比七律更早在应制诗中发展成熟却又更早脱离了应制限制由应制逐渐转向写山水景物之美且因其在写景造境上独具优势成为描画山水、吟咏情性、赋物写景、唱酬投赠的最常用诗体 明清时期“七律以应制”是论诗者共识而五律却不限于应制 正如胡应麟说

    22、:“五言律体极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陈、杜、沈、宋典丽精工王、孟、储、韦清空闲远 此其概也”也就是说唐代五律大概分为初唐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典丽精工的应制一路和盛唐到中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等的山水诗清空闲远一路 明清人对五律并不独尊初唐应制一体在五律诸家中黛玉尤其推崇王维 她教香菱作诗要香菱先把王维五律“细心揣摩透熟了”再读杜甫七律和李白绝句再是汉魏六朝古诗 她借给香菱的“王右丞的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 五言律”里“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可见时常圈点揣摩 王维的五律偏古有“以古诗为律诗”的特色 和七律初出就律化程度很高的

    23、情形不同五律源于汉魏五言古体与古体渊源更深 黛玉要香菱读完王维五律以后还要再读汉魏古诗就有溯源之意她和香菱论诗也谈到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是由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化来的 这正说明王维五律里有一部分并没有直接继承初唐沈宋一路的应制五律而是承袭了魏晋五古的一路 胡应麟说王维五律“工丽闲澹自有二派”沈德潜也说王维诗“一种以清远胜一种以雄浑胜”都是说明王维在部分继承沈宋应制五律的用语精雅、对仗工丽、高华雄浑之外另有“闲澹”“清远”、源自汉魏和东晋陶渊明的偏古、偏自然的一脉 王维也写五律应制诗也用五律歌颂盛明揄扬风雅 但在写景造境上明显不同于初唐的典重密实之风如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兴阑

    24、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同崔员外秋宵寓直“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等都重在写清新秀雅之景造空灵之境现自然之美将山水诗的写作方式融入应制体中元春省亲时黛玉摒弃了雍容典正的七律应制体自选五律且没有写成精严整密的初唐沈宋一路的应制五律而是以王维创造的清新秀丽兼有山水田园诗的写景造境之法和偏古体的五律来应制正符合她不愿受礼法拘束、不爱雍容正大而追求古朴天真之美的性情和渴望表现个人才性、才情的心思: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或正因为是胡乱应景黛玉此诗反有一种信手拈来的举重若轻 尤其颔联“

    25、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脂批赞云“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阿颦自是一种心思”蔡义江说这两句“上句说诗歌从山川中借得秀丽下句说盛世使园林增添新景物”认为上下句主语分别是“诗歌”和“盛世”笔者对此有不同理解 其实黛玉很爱用“借得”这个表现她咏白海棠也用过“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众人都赞她“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这让笔者联想到水浒传中宋江也有“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句可见“借得”一语很能显出作诗者的巧思和巧劲容易形成“四两拨千清丁福保辑: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第 页清沈德潜选注:唐诗别裁集第 页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 曹雪芹研究 年第

    26、期斤”的效果“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应该和上述两例一样上下句主语相同即借来山川之秀添上园中新景 其主语似是大观园也可以是造化之神工或是造园借景的设计匠心等都可以说得通 山川景物仿佛都可以轻松地腾挪转移可借可添这看似毫不费力的轻巧中包含了一种充满慧心的借力和巧劲轻盈从容恰和全诗举重若轻的感觉十分吻合从句式上看五律因为限于“二一二”或“二二一”的结构主要承担写景造境功能的中间两联在句式上通常是两个意象加上一个实词 实词多是动词和形容词如香菱论诗时列举的王维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如此 黛玉的“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每句却只有一个意象且把“借得”与“添来”这两个动词直接

    27、放在句首这在五律中并不多见应该说黛玉这两句最接近的还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它们一样以动词开头一句诗中只有一个名词意象意象的省净让动作得以突出 又都以“流水对”将上下句贯穿一气使两个动作串成连续的画面如同“动”画:王维诗里有风起云涌黛玉诗中则有山川秀色的挪移 所以同样写筑园元春写“多少工夫始筑成”黛玉这两句表达的意思其实也一样但筑园花费的无数人力和工夫就在“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造化神工的腾挪添借中轻松完成可谓对元春老实空洞的感叹句的化实为虚、化腐朽为神奇 而且诗句本身又是毫不费力地脱口而出一般就像真是“胡乱”应景的颈联“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句式上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

    28、同构思更与杜甫的“碧知湖外草晴见海东云”类似即第二个字的动词使前后两个名词形成因果、参照、比拟等相互关系 句中的香是元春省亲时殿内用的焚香花是瓶中的插花第十八回原文云“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颈联正是照应此景而写 可见黛玉写诗善用眼前景室内生春“淡而现成”有注释本将“香”译为“芳草香气”笔者觉得不当不符合晚上殿内之景 此时元春在室酒筵已开则百合之焚香与酒香相融娇花与贵妃相映主语宾语相互成就“金谷”是西晋石崇金谷园之典南北朝时期何逊、沈约、庾信、江总等人就常在应制诗中使用唐代也常用 李白名篇春夜宴桃李园序有“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更将“金谷酒”与作诗、赛诗的诗会相连 黛玉诗里

    29、“金谷酒”不仅用“金谷”写酒宴华美也兼用李白“金谷酒”之典照应奉命赋诗、众人赛诗的场景十分贴切“玉堂”也在初盛唐应制诗启功等注评:红楼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 中使用频繁如王维“仙伎来金殿都人绕玉堂”“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等 它在唐代应制诗中就指宫殿似不必限定为“妃嫔所居之处”这一颈联可谓用典得体对仗工切而用语华丽 但有一个问题宝钗从元春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就揣测元春不喜“香”“玉”黛玉这两句却又有“香”又有“玉”显然她的心思丝毫没用在对人情世故的揣摩上和宝钗形成鲜明对照 而且作为应制诗尾联的颂圣自谦也比较敷衍也和宝钗形成鲜明对照整体上看黛玉虽

    30、是胡乱应景但其诗才足以显现 不过全诗用巧劲和巧思的地方多过于流畅轻盈作为应制诗似乎典重不足而略伤纤巧 正如脂批云:“余谓宝林此作未见长何也?盖后文别有惊人之句也 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对宝钗来说作诗“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写应制诗也是为了守礼和守分 黛玉则在“一匾一咏”的限制下略为刻意地以举重若轻的姿态来逞才 应该说作为应制诗尽管元春赞“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但黛玉诗纤巧有余在典重雍容和赞美颂圣上弱于宝钗诗宝钗诗中规中矩在诗思上逊于黛玉诗 总的来说钗黛此诗都不算是她二人的佳作但仍是各自本色:宝钗稳重藏拙黛玉恃才傲物三 宝玉:应试之体元春要求众姊妹“各

    31、题一匾一诗”后又说:“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 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 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元春对姊妹们都未限定诗体为何独对宝玉要求“赋五言律”呢?细观原文和脂批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宝钗笑宝玉忘了典故时说“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黛玉代宝玉作诗“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庚辰眉批曰:“纸条送迭(递)系应童生秘诀黛卿自何处学得?”甲辰夹批曰:“姐姐做试官尚用枪手难怪世间之代倩多耳”这三处文字都涉及科举已向读者透露了一个信息:如果说姊妹们奉命作诗是应制之体那么宝玉的“命题作文”则不是应制而是科举应试之诗科

    32、举制度自隋始唐初的科举最初只试策文约自中宗神龙前后开始基本规定诗也成为考试内容 唐代应试诗一般要求五言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也有为数较少的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 页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四韵或八韵 中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是应试诗中少见的佳作就是标准的五言六韵十二句 清代科举考试虽主要为八股但乾隆年间加入了“试帖诗”仿效唐代科举“试律”使得五律在科举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熟悉的唐诗三百首就是为应对科举试帖诗而编选的是“制举家之圭臬”即应试的参考书 其中收录五律数量最多五律在清代应试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尽管“五言八韵”的长篇五排是清代应试诗的基本形式长于一般五律但写好五律是写好五排的基础如果日常善写

    33、五律那么写试帖诗的五排就不是难事 清人管世铭说“吾见能为试帖而终身无与于诗者矣安有能为诗而顾不能为试帖者哉”就是说只会写试帖的不一定是诗人但是“能为诗”的人就一定“能为试帖”所以元春让宝玉“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正是在乾隆时期起科举试帖与八股并举这个大背景下元春对宝玉寄予仕进之重望的表现 她让宝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题目限定的四首五律看过宝玉的诗作后又喜之不禁说“果然进益了”这正是对宝玉应试能力的肯定是对宝玉前程和家族未来的殷殷期待应试诗虽然形式上是五律但有区别于一般诗歌的独特标准 宋人葛立方云:“省题诗自成一家非他诗比也 首韵拘于见题则易于牵合中联缚于法律则易于骈

    34、对非若游戏于烟云月露之形可以纵横在我者也 王昌龄、钱起、孟浩然、李商隐辈皆有诗名至于作省题诗则疏矣 王昌龄四时调玉烛诗云:祥光长赫矣佳号得温其钱起巨鱼纵大壑诗云: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孟浩然骐骥长鸣诗云: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李商隐桃李无言诗云:夭桃花正发秾李蕊方繁此等句与儿童无异以此知省题诗自成一家也”即使是大诗人如王昌龄、钱起、孟浩然、李商隐者写的应试诗也“与儿童无异”何故?细看上文引用的诗题和诗句不难发现所有诗句描写都非常囿于诗题无不是紧紧围绕题目中给出的物象去想方设法地摹写面面俱到但仅仅是为了咏物而咏物没有感悟兴寄 而且应试诗在形式上也有严格规定首联要“见题”中联要“骈对”绝不可有“纵横在

    35、我”的自由发挥和个人情志的表现 所以这类诗让诗人摒除兴寄只顾摹写行文板滞拘泥如儿童亦步亦趋练宋巧燕:论清代科举加试试帖诗的影响三峡论坛(三峡文学 理论版)年第 期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 册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 习对对子也就在所难免宝玉的三首诗也是如此 从宝玉写下“臣贾宝玉谨题”开始读者就能感觉到宝玉被拘束住了 他不断拭汗常用的典故也忘得一干二净正是考试怯场之状 回想宝玉“试才题对额”时面对严父尚可旁征博引、才思敏捷在亲姐姐面前却如此紧张胆怯大概是宝玉也意识到了

    36、元春试诗有模拟科场试律的用心 且宝玉诗都没有表达应制的颂圣而全是咏物也说明了宝玉对这场考试的理解 相反黛玉代宝玉作的杏帘在望却还是以颂圣之旨作的应制诗和宝玉的三首诗风格迥异 这恐怕是黛玉身为深闺少女不曾接触科场诗未理解元春对宝玉的试帖之意也可能是理解了但不愿意为之而宝玉受过应试教育从贾政让李贵转告学堂要熟读四书的情节就可看出宝玉上学堂主要是学习应试的内容 所以宝玉能理解元春用心以应试诗的写法来应对以怡红快绿一首为例: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此诗紧紧围绕“海棠”和“芭蕉”进行描写首联带出二者中间二联非常平均地分配笔墨一句芭蕉一句海棠再一

    37、句海棠一句芭蕉尾联再并收二者 己卯本夹批云:“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离妩媚”确实此诗一首咏双物分配平均咏物工整比拟也恰当 然咏物周到却无个人情志这正是应试诗的局限 不仅这首怡红快绿如此宝玉作的有凤来仪全是咏竹蘅芷清芬全是咏薜荔藤萝每一句诗都受制于所咏之物不越雷池一步中间两联对句则严格求工赋形写物刻画穷尽诗人自己的感情兴寄丝毫不见 试想如果杏帘在望不是黛玉代笔按宝玉应试诗的写法恐怕也会写成一首拘泥于咏稻的诗句句都局限在“稻”这一物象上进行反反复复、面面俱到的描摹 对照清代毛奇龄的唐人试律和纪昀的唐人试律说对应试诗写作规范的描述宝玉奉元春命作的这三首诗都可以说非常符合要求:有起句破题颔比承题

    38、四句完题的结构也做到了“刻画殆尽”它们是规范的“试帖”却很难说是好诗其实后来在大观园宝玉还写过几次咏物诗他咏白海棠“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何等风流写种菊“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又何等深情 可见同为咏物只要能“游戏于烟云月露之形可以纵横在我”宝玉也是善写的 在试才题对额时宝玉一个人几乎承担了所有匾额对联行酒令时一曲红豆曲出口成章如此有捷才的宝玉却被元春命题的四首五律难得不断拭汗就是因为应试诗与宝玉的性情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不符 宝玉称读书上进之人为“禄蠹”厌恶功名作应试诗之苦可想而知黛玉“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脂批说“写黛卿之情思待宝玉却又

    39、如此”宝钗替宝玉想着人情世故而改“绿玉”黛玉以自己的才华所长替宝玉代作分忧 写钗黛不同还是人物本色黛玉的代作如下: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黛玉自己作诗胡乱应景但代宝玉作的却是真功夫 这首诗仍是以山水田园诗的形式作的应制之体不仅学习王维也师承杜甫 首二句分题“杏帘”和“在望”己卯本夹批云:“分题作一气呵成格调熟练自是阿颦口气”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全用名词选用水乡农家最典型的六个景物暗合杜甫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鹅儿水”“燕子梁”虽是名词组合却有动词效果让人想到鹅儿嬉戏水中、燕子翻飞梁间的轻盈活泼的动态 值得一提的是“荇”

    40、这一意象虽出于诗经但“菱荇”入诗正源于王维青溪“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此后成为一个固定意象被杜甫、中晚唐诗人及宋、明诗人多次使用 而“鹅儿”一词非常口语化看似不易成为诗语自杜甫舟前小鹅儿“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入诗后被后人沿用为诗词增不少活泼轻快之色 己卯本夹批评这一联云“阿颦之心臆才情原与人别亦不是从读书中得来”其实不然黛玉在意象的选择上是深受前代诗人影响而又化用于无形的 颈联“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中“春韭”因杜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入诗成为宋人爱用的意象如胡寅治园二首“压黄千叶韭竞秀一畦葱”刘子翚园蔬十咏其三韭“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等 黛玉“一畦春韭绿”与它们有相似处但更为简洁鲜明

    41、“稻花香”来自晚唐许浑“柴门临水稻花香”宝玉在“试才题对额”时命名“稻香村”时就引用了许浑此句当时黛玉并不在场 此时黛玉替宝玉作诗将许浑句的“稻花香”三字直接截来与“春韭绿”相对和宝玉不谋而合难怪他们是“知音”这一联也是一句只有一景春韭和稻花是诗人在稻香村的诸多景色中提炼出的典型景物单看朴实平凡但诗句中加入数量词摒除了其他意象就显简净壮观 另外“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构造上和王维“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相同造境上也和王维名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一样以数量词开头形成壮观的效果受王维影响明显 元春本来已把宝玉拟的地名“稻香村”改为“浣葛山庄”了大概被这一联打动复又将地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

    42、名改回了“稻香村”可见所谓元春不喜“香”“玉”并不绝对也绝不固执果有好句元春也能接受并欣赏“香”字总体来看这首诗和黛玉自己的世外仙源风格非常相似简净秀丽轻巧明快平易流畅 但此首中间两联全为写景远近错落动静相映摒除了富丽辞藻而重自然清新在画面感和意境创造上更高于世外仙源自然也远远高于宝玉以拘泥刻画的应试体写的三首诗 难怪元春看后喜之不禁要“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了元春希望宝玉仕进但比起应试诗条条框框的板滞无趣她更欣赏真正的好诗 由此似能窥见元春身上的矛盾:她一方面承担着光宗耀祖的重任要考虑家族前程一方面她又怀有诗心有对诗意的追求和对才华、性情的肯定 元春在命题作诗和评诗上的矛盾不仅与她自己的薄

    43、命命运相连似也可成为她对宝黛爱情态度的一个参考四 结语元春省亲诗是红楼女儿和宝玉的一幅众生相 元春在省亲的繁文缛节中不忘诗意的追求、李纨和宝钗的克己复礼、迎春的怯懦、惜春的孤介都在她们的诗作中有所显现探春和宝钗写诗都有意藏拙然而探春主要是庶出女儿的乖觉谨慎宝钗是克己复礼通晓世故也是一丝不乱林妹妹胡乱应景也出手不凡却把她真正的才华用于了替宝玉代笔宝玉是参与作诗的唯一男子写了三首十分拘谨的科举试帖诗至于诗体则是才浅者或假装才浅者作七绝严守礼制者作七律爱诗者自选五律被寄予科举厚望的被要求作五律试帖各人各体泾渭分明这些诗背后还有应制诗和应试诗的诗史背景 沈德潜云:“唐时五言以试士七言以应制 限以声律而又得失谀美之念先存于中揣摩主司之好尚迎合君上之意旨宜其言之难工也”无论是宝钗的应制七律还是宝玉的应试五律都被“应制”和“应试”所拘难免“其言之难工”不能代表他们真正的诗才 反倒是黛玉代宝玉作的五律跳出了应试限制遂有佳篇一场元春省亲诗会曹雪芹以一人之力写出十一首风格迥异的诗诗歌背后是八个个性分明的红楼人物不能不令人叹服(作者信息: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副教授)清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从应制和应试谈元春省亲诗.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