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SPOC%2B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改革设计构建.pdf

    • 资源ID:307886       资源大小:1.65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基于“SPOC%2B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改革设计构建.pdf

    1、 包 装 工 程 第 44 卷 S1 期 630 PACKAGING ENGINEERING 2023 年 4 月 收稿日期:20221209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19ZC32);西南民族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数字化产品设计”(2020YLKC04);西南民族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交互设计”(2022KCSZ039)作者简介:伍稷偲(1991),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互设计、产品设计。通信作者:周鑫海(1984),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基于“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改革设计构建 伍稷偲,周鑫海,范寅寅(西南民族大学,成都 61

    2、0225)摘要:目的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数字化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新时代下行业人才的新要求与现行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方法方法 以“数字化产品 UI 交互设计”课程为例,结合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开放课程(SPOC)、对分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构建了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温习拓展(Expand)互动讨论(Discussion)实践应用(Practice)的

    3、线上线下混合 PAEDP 模式,通过独学阶段的讲授与内化吸收,群学与互学阶段的温习拓展、互动讨论和实践应用,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用闭环。结果结果 采用 PAEDP 模式下的课程作业平均成绩与成绩分布均有所提升,学生对该模式下的课堂满意度也比传统课堂高。结论结论 PAEDP 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不仅解决了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互动讨论效果不佳、讨论与讲授课时难以平衡分配、实践应用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键词:SPOC;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PAEDP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

    4、2023)S1-0630-06 DOI:10.19554/ki.1001-3563.2023.S1.095 随着“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战略决策的提出,市场对数字化产品设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重视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而且更加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2019 年教育部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1。由此,面对新时代下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教学改革迎来了新契机,培养目标不仅限于知识传授与应用,还需要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与专业价值引领。教学改革需针对现有问题和

    5、学情,优化教学模式,推进课程的“两性一度”建设,全面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由于“数字化产品 UI交互设计”课程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信息设计、计算机科学等多个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代表性,因此以该门课程为例,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1 课程现状与困境“数字化产品 UI 交互设计”课程作为我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共 96 个课时,课程内容包含了数字化产品概述、交互与界面设计原理与方法、用户研究与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5 大章节。现行的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实践教学则以传统的讨论法为主。根据该课程近年的教学运行情况,

    6、发现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讲授式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讲授式课堂以教师“教”为主导,学生通过听课被动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思考,课程参与度不高;讲授的内容与方式需具有持续吸引力,对教师的讲授能力挑战度较大;讲授过程通常占据课堂较长时间,学生很难持续保持专注状态,听课效率低。2)课堂互动讨论效果不佳。讨论式课堂是以学生“学”为主导,此方法虽然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教学效果会因学生内化差异产生较大的波动,通常积极参与讨论的多为理论讲授后内化率高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参与率低。3)讨论与讲授课时难以平衡分配。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平衡讨论与讲授的课时分配,若讲授课时不第 44 卷 S1 期 伍稷偲,等:基于“

    7、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改革设计构建 631 足,学生的认知负荷提升,若讨论课时不足,课堂目标达成度低。4)实践应用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课程理论内容充实且跨度大,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安排,理论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实践检验,造成应用实践环节知识点遗忘率高;学生在课后应用实践环节遇到疑点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即使有笔记可回顾,也无法全面回顾课程讲授全过程,造成应用实践阶段理论知识的转化率低。2“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综合对比分析了多种教学模式后,结合当下学情和课程特点提出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开放课程(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将讲授

    8、法和讨论法有效结合,与“数字化产品 UI 交互设计”课程长期采用的教学方式匹配度高,且该模式是针对此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构建和改革,因此又具有一定的独创性。由于此课程的特点与其他课程具有共通性和普适性,笔者希望采用“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期能推进课程教学的“两性一度”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1 SPOC、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概述 SPOC 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一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2,其将慕课(MOOC)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理念和技术平台等进行改进,让慕课(MOOC)课程能够适用于不同学习群体的 1 种解决方案3-4。相较于慕课(MO

    9、OC)课堂,SPOC 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采用定制化的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课堂翻转。SPOC 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5,可达到让教师回归课堂和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目标达成度与课堂教学质量。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提出 1 种交互式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是 1 种以“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学生内化(Assimilation)+师生讨论(Discussion)”为基本模型的 PAD 教学模式6-8,该模式强调将课堂时间对半分配,一半时间由教师讲授,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主张先教后学再讨论

    10、,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对分课堂的核心也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过程中的成长9,既保留了讲授式教学的优势,又有效规避了学生自学的问题,打造了良性的互动教学氛围。该模式不仅可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动态平衡了教师与学生 2 个主体,达到教与学的平衡。混合式教学是将学习由共性的标准化知识习得转变为个性化知识自主建构与创造性知识生成的教学模式10-11,利用教师线上线下混合的交互式教学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连贯式学习构成的“五位一体”教学新范式12-13。混合式教学并非简单的教学资源混合,而是将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资源等进行综

    11、合的混合,既包括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教学理念的混合,也包括教为中心和学为中心的混合,还包括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与方法的混合4。2.2 PAEDP 模式构建 结合 SPOC 课程,对分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特点,创新建立了“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即 PAEDP 模式。相较于原始的对分课堂 PAD 环节,PAEDP 模式增加了温习拓展(Expand)与实践应用(Practice)环节,形成了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温习拓展(Expand)互动讨论(Discussion)实践应用(Practice)的 5大环节。教师首先在课前发布 S

    12、POC 课程进行线上讲授(P),学生进行线上自学后利用习题测试完成理论的内化吸收(A),然后教师在课中利用线下课堂对自学部分的疑点、易错点、重点和难点进行温习拓展(R),并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应用的互动讨论(D),最后学生在课后完成理论的实践应用(P)。PAEDP模式模型见图 1。图 1 PAEDP 模式模型 632 包 装 工 程 2023 年 4 月 该模式利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效贯穿,通过自学内化回顾讨论实践形成教、学、用的闭环,使教与学达到动态平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了综合能力的训练,而且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目标达成度。教、学、用的闭环关系见图 2。图 2

    13、 教、学、用的闭环关系 3 PAEDP 模式在“数字化产品 UI 交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 3.1 课前线上 SPOC 独学阶段 课前独学阶段分为讲授与内化吸收 2 个环节。学生通过教师推送的 SPOC 课程完成线上自学,与传统对分课堂拒绝预习的理念不同,PAEDP 模式强调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能帮助学生明确课程目标,建立学习的目标导向意识。学生完成线上自学后,进行习题测试的内化吸收,通过练习既可加深巩固内化的知识点,又可检测自学阶段的学习成效。独学阶段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确保线上独学的教学质量,制定了如下教学安排。1)明确课程目标,优化线上教学内容。教师推送的 SP

    14、OC 内容需明确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学生有目标性地学习能有效提升其主观能动性。讲授环节的SPOC 内容应具有前沿性与时代性,本课程内容整合了清华大学一流课程“界面设计导论”、西南交通大学的在线慕课(MOOC)课程“交互设计”和自建视频资源,并构建了由浅入深的线上线下的理论结构体系,其中线上自学内容仅涉及基础理论,而较难的知识点则通过线下讲授完成,避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差异;在课时上,严控每 1 节 SPOC 课程的时间,降低长时间线上学习造成的倦怠感,提升学习效率;内化吸收环节的测试需设置多元化的习题类型,并限制答题时间,避免学生出现抄袭和查资料等现象,确保习题测试的真实性。2)利用智慧

    15、教学工具,把控独学过程与结果。在讲授环节,教师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可跟踪学生的自学过程,及时发现“人机分离”与“拖进度条”的刷课现象并对学生进行提醒;在内化吸收环节,学生利用雨课堂可及时查看习题测试的成绩和错题原因,教师也可通过雨课堂统计独学阶段的疑点和易错点,为温习拓展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准备。3.2 课中线下对分课堂群学与互学阶段 课中群学与互学阶段分为温习拓展和互动讨论 2个环节。线下的温习拓展,教师首先针对独学阶段的疑点与易错点进行答疑,然后对 SPOC 课程中涉及的重点、难点进行拓展讲授,以完善理论的系统性,最后通过方案点评、案例分析为互动讨论环节做好铺垫。温习拓展环节为师生

    16、的群学阶段,通过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进行集中群学,实现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系统性构建,降低了理论内化的差异,为互动讨论做好理论铺垫。完成群学后,进入分组互动讨论的互学阶段。教师首先发布选题,学生根据抽签确定分组选题方向,然后学生自行组织生生互动讨论和师生互动讨论的开展,讨论拟定实践应用环节的设计方案,最后教师辅助各组学生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和方向。该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开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探究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性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提升了课程的创新性和高阶性。为确保课中群学与互学的教学质量,制定了如下教学安排。1)利用智慧教学工具,提升线下课堂效率

    17、。线下课堂采用集中授课方式,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可解决集中授课的诸多问题,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利用扫码签到工具可实现课堂考勤的高效管理,教师在课前随机生成课程二维码并通过投影仪播放,学生利用微信扫码完成签到进入课堂,不仅节约了点名时间,又避免了代签现象;在温习拓展环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同步开启直播录制,全程记录课程讲授内容,有效解决学生课后仅能通过有限的笔记进行知识点回顾的问题;在课中利用弹幕和互动讨论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教师在温习拓展环节全程开第 44 卷 S1 期 伍稷偲,等:基于“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改革设计构建 633 启弹幕,不仅能促进互动问答的开展,还能高效反馈

    18、群学中疑点和错点,及时针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升课堂效率,同时在互动讨论环节,教师利用讨论区发布讨论内容,学生完成生生讨论后将结果发布至讨论区,教师根据讨论结果与各组针对性地开展师生讨论,提升互动讨论的效率和质量。2)强化过程监管,建立阶梯式过程管理机制。互学讨论环节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强化过程监管,教师针对各组生生讨论的结果及时进行纠偏与反馈,以确保实践应用环节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同时建立阶梯式过程管理机制,只有完成本阶段任务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对本阶段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考核并在班内公示考核成绩,不仅能让过程评价客观透明,还能提升各组间的竞争意识,为课程成果建立过程保障。3.3 课后线下互学阶段

    19、 课后的互学阶段,各组学生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内容和方向完成方案的实践应用,并在规定时间内线上提交实践作业。为提升课程的挑战度,对实践作业设立了作业作品化的目标。为有效确保课后互学阶段的教学质量,制定了以下教学安排。1)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强化课后作业管理。在实践应用环节中,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可实现课程作业的高效管理。学生在课后遇到疑问,不仅可利用雨课堂的回看工具查阅课程内容讲授进行回顾,还可利用讨论工具向教师进行线上提问,避免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雨课堂的作业管理工具也可实现作业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及时发现作业问题后进行优化调整,提升理论知识在应用实践环节的转化率。2)强化课程作业作品

    20、化,提升实践应用的价值。在实践应用环节设立了课程作业作品化的目标,从作业到作品,不只是要求方案正确和完整,更需要其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可行性,提升课程的挑战度,同时在实践练习的选题上引导学生聚焦社会民生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提升价值引导。例如本课程的结课作业是以数字产品为载体,探索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适老化设计,选题聚焦社会热点适老化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为民生而设计,实践部分由过去的“任务导向”转向为“价值导向”,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综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课程目标。3.4 多维度考核评价 为确保考评方式的客观化与综合化,课程构建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多维度考评体系,学生总成

    21、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分别对应占比总成绩40%和 60%,平时成绩包含线上自学过程与测试、线下课程考勤、线下课堂小测,分别占比总成绩 12%、4%、24%;期末成绩包含线下阶段性过程考核、学生互评、教师与企业评价,分别占比总成绩 30%、6%、24%。课程考评体系见表 1。表 1 课程考评体系 成绩组成 考评环节 占比 考核/评价内容 线上学习(雨课堂)12%包含线上自学、习题作业、线上讨论等 线下学习 4%包含线下课程的考勤、课上讨论、课程互动问答等 平时成绩(40%)课堂小测 24%包含课后作业 1(12%),课后作业 2(12%)过程考核 30%包含选题(3%),用户研究(6%),

    22、交互设计(6%),低保真原型设计(7.5%),高保真原型设计(7.5%)学生互评 6%分小组对方案汇报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 12%多位教师对方案汇报进行评价 期末成绩(60%)企业评价 12%多位企业专家对方案汇报进行评价 1)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强化过程评价能避免了“一考定成绩”的偶然性,将期末成绩考核的压力分散到过程考核中,通过过程激励可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强化过程的监管,可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2)引入校企联合评价机制。通过组建校内专家与企业专家的多人评价团队,既强化了课程结果评价的客观性,又提升了课程评价的挑战度。联合评价机制能从科研、教研、市场等多维视角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反馈,从而及时

    23、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3)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多维度的考评体系能更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能更好地实现课程对知识传授、综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目标,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课程考核评价的客观性。4 课堂应用效果与反馈 将 PAEDP 模式引入“数字化产品 UI 交互设计”课程,通过 1 学期的试点后发现,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互动讨论效果不佳、讨论与讲授课时难以平衡分配、实践应用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更客观评估该模式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进行了教学数据分析、学生问卷和访谈调研。634 包 装 工 程 2023 年 4 月 4.1 教学数据分析 将本次采用PAEDP模式的1

    24、901班与上学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 1801 班进行期末成绩数据对比,发现 PAEDP 模式下的总成绩平均分从过去的 81.8 分上升至 84.7 分。在成绩分布中,两班差异最大分数段为 8089 分段,由 1801 班的 26.67%上升至 1901 班的 66.67%,且 90100 分段由 26.67%上升至 33.33%。整体数据表明,在 PAEDP 模式下,总成绩平均分与成绩分布均有所提升,该模式有助于提升课程成绩和目标达成度。课程成绩分布对比见表 2。表 2 课程成绩分布对比 成绩分布 班级 60 分 60-69 分 70-79 分 80-89 分 90-100 分1801 班传统

    25、教学模式 0%16.67%30%26.67%26.67%1901 班PAEDP 模式0%0%0%66.67%33.33%4.2 学生反馈 课程实施后对该班学生发放了 29 份调查问卷,其中 75.86%的学生更喜 PAEDP 模式。在该模式的课程满意度方面,约有 51.72%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37.93%表示满意,上述 2 组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接受该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与成果表示满意。在独学过程遇到难题时,有 82.96%的学生选择通过网上搜索自查了解,有 86.21%的学生会选择与同学交流讨论来解决,31.03%的学生选择请教老师,上述数据表明在该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

    26、到了提升。同时也抽样了 10 人进行访谈调研,其中有学生表示该模式让课程变得更有挑战性。同时大部分学生表明该模式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在各阶段形成良性竞争,有助于产出更优秀的实践应用方案。然而仍有小部分同学表示未适应该模式中自主学习部分。同时,也有部分同学反馈由于自由分组方式导致各组成员能力差异较大从而造成小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互评中存在部分小组评价结果极端,影响考核成绩等问题,这也可能是 10.34%学生表示一般满意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需根据学情进一步优化自学内容的分配;分组方式需进行调整,缩小各组间的能力差异。在小组互评的分数统计上采用截尾均值进行统计,让评价结果更客观公平。数字化产品

    27、 UI 交互设计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 3。表 3 数字化产品 UI 交互设计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 问题 选项 百分比 线下面对面讲授模式 3.45%线上 MOOC 教学模式 20.69%1.本学期专业课程中你更喜欢什么教学模式?“SPOC+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75.86%很不满意 0%不满意 0%一般满意 10.34%比较满意 37.93%2.本学期数字产品 UI 与交互设计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满意度?非常满意 51.72%放任不管 0%网上搜索自查 82.76%请教老师 31.03%与同学交流讨论 86.21%3.本学期数字产品 UI 与交互设计课程中独学阶段遇到疑问的解决方式为?(多

    28、选)其他 3.45%5 总结与展望 面对当前产业的变革和行业人才的新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深化改革。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行,笔者创新地提出了 PAEDP的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引入“数字化产品 UI 交互设计”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实践结果显示,PAEDP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本门课程的现状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动力与热情,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同时在该模式下独学群学互学的机制可形成教、学、用的闭环,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提升了课程的“两性一度”。在混合式教学将作为未来高等教育的新常态的背景下,PAEDP 模式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

    29、教学改革刚起步,教学实践的数据样本量有限,仍有部分问题需继续推进实践与优化: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系统性的课程思政体系,提升课程的价值引领;优化自学内容的分配,增强 SPOC 线上学习的互动性,提升自学反馈的全面性与及时性;优化分组方式,第 44 卷 S1 期 伍稷偲,等:基于“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改革设计构建 635 全面调动各小组成员的自主性;完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的统计方式,提升结果的客观性。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介绍“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有关情况.EB/OL.(2019-04-29)2022-10-7.http:/ FOX A.From MOO

    30、Cs to SPOC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56(12):38-40.3 徐筱.基于“SPOC+MOOC”的纸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建设与实施J.包装工程,2019(S1):179-183.4 孔祥宇.“后慕课时代”的 SPOC 教学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5):95-104+114+119-120.5 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 MOOC到 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28-34+53.6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7 薛建平.“对

    31、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2):56-60.8 徐梦洁,张学新.基于对分课堂的美育教学新模式及其实践J.南京社会科学,2021,(08):139-145.9 陈志超,陈瑞丰.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13-116.10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11 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 习 理 论 与 教 法 学 基 础 J.中 国 远 程 教 育,2019(2):7-16+92.12 韩佳

    32、伶,徐委政,庞丽艳.在线课程背景下“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186-187.13 钟秉林.“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关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1-8.(上接第 592 页)3 文贵良.新文科理念下中文学科人才培养J.探索与争鸣.2022,(9):33-35.4 伍红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5 中华人民教育部官网.“交叉学科”成第 14 个学科门类EB/OL.(2021-01-14)2022-09-22.http:/ 百度知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什么区

    33、别EB/OL.(2022-07-05)2022-09-22.https:/ 51 高考美术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火?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共 263 所!你知道这些院校排名吗?EB/OL.(2020-08-27)2022-09-22.https:/ 178959.8 金硕.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特征与路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1.9 陈伟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路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1,(9):80-86.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22-09-22.http:/ 钟辰.基于一流学科成长的学科生态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20.12 吴佳欣.“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学科内涵式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13 童芳.新媒体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SPOC%2B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改革设计构建.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