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对现代性的特殊阐释与反思——浅谈20世纪80年代马原小说文本的意义.pdf

    • 资源ID:307843       资源大小:1.11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对现代性的特殊阐释与反思——浅谈20世纪80年代马原小说文本的意义.pdf

    1、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马原先后发表了拉萨河女神 冈底斯的诱惑 虚构等作品,对小说的文体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实验。随后,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作家在创作中也进行了类似的文体实验,从而形成了先锋小说创作流派。马原由此成为先锋小说创作的重要开拓者。这一时期,马原在小说创作中对叙述形式和技巧所进行的探索与实验,是受到国外意识流小说、“新小说”的代表作家阿兰 罗布-格里耶及黑色幽默、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小说的叙述理论及其作品的影响。他寻求小说创作“向内转”的有效路径,表现出很强的文体自觉。在这里,小说创作“向内变成了一种全面拓展”1。马原的这些创作为当时的文

    2、坛吹入了新鲜的气息。“元叙事”的叙述方法及“马原的叙述圈套”2,迅速成为批评界关注的焦点;而学界对其叙述内容则关注较少,并且认为叙述形式本身成为马原小说创作的目的。这一时期,马原的小说创作的确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他确实非常关心叙述形式,关心如何处理自己的叙述。因此,也有人认为马原的小说丧失了传统小说所具有的意义内涵。虽然形式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马原小说创作的一种目的,但绝不是唯一的目的,也并没有为此而抽空文本的意义内涵。在其作品中,叙述形式本身,与叙述内容一样,也肩负着生成小说文本意义内涵的重任。正如法国作家阿兰 罗布-格里耶所说:“我们提供的是这样的希望:只有人创造的形式才可能赋予

    3、世界以意义。”3马原将叙述形式与叙述内容进行了独特而复杂的关联,使小说文本的有限空间能够容载更加丰富的意义内涵。因此,对于 20 世纪 80 年代马原小说文本的意义,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一、叙述形式:阐释现代性的方式马泰 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一书中说道:“没有哪一种先锋派的特性,就其任何历史变化形态而言,不是暗含甚或是预见于现代性概念的较广泛的范围内的。”4马原小说独特的叙述形式本身正是对现代性内涵所进行的深刻阐释,他在利用这种具有先锋性特质的叙述形式对现代性进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在 冈底斯的诱惑 中,作家叙述了四个毫无关联的故事:一是一位老作家夜里在野外遇见的奇异景观,二是

    4、猎人穷布猎熊遇见野人的故事,三是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四是顿珠和顿月兄弟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不是完整叙述的,而是无序地穿插,并且每个故事之间也没有逻辑联系,只有陆高和姚亮是贯穿作品的两个人物。因此,小说文本结构散乱、破碎,呈现出来的是碎片状态,而非逻辑完整的艺术世界。作品第十五部分写道:“故事到这里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但是显然会有读者提出一些技术以及技巧方面收稿日期:2022-10-15作者简介:王保华(1983),女,文学硕士,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对现代性的特殊阐释与反思浅谈 20 世纪 80 年代马原小说文本的意义王保华隋华臣(安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安阳 455

    5、000)摘要:20 世纪 80 年代,马原的小说创作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流派。自从他登上文坛以后,学界更多地从技术层面讨论其小说文本的叙述形式创新。其实,马原小说创作不仅仅是叙述形式表层的探索与创新,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内涵,那就是利用独特的小说叙述形式对现代性的内涵进行阐释;同时,他的小说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西方后现代性同质性成分中进行的。叙述形式与叙述内容之间的巨大张力生成了马原小说文本的深层意义内涵。关键词:马原;小说创作;叙述形式;叙述内容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54(2023)02-0086-04渤海大学

    6、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086086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二期渤海大学的问题。”5这就是在小说文本中直接进行理论阐述,将理论文本插进了艺术文本中,使整个文本碎裂,打碎了小说所建构的世界的完整性。其后,叙述者提出,顿月参军之后为何没有再跟恋人尼姆联系,却经常汇钱给母亲?其中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充满了不确定性。最后,叙述者直接指出顿月入伍后不久就去世了,是连长以其名义给母亲汇钱。技术问题似乎解决了,但这种叙述形式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读者也并未获得阅读的完整性。作家实际上以此打破读者对叙述者的迷信,使文本充满更大的不确定性。这种叙述形式本身便已呈现出现代性的意义内涵。现代性特质是瞬间性、偶

    7、然性、不确定性、碎片化。正如汪民安在 现代性 一书中所阐释的,“现代生活被瞬间性所主宰,分裂成偶然的碎片”,而“现代性就托付在这些新奇的碎片之中”6。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与自然界的变化节奏相一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形成了稳定的生存状态。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们这种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界的节奏再无法支配以电气化和信息化为主的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在线性的时间流中所发生的一个个现实事件并非都是具有逻辑意义的因果联系,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均是偶然的、不确定的。因而,现实生活失去整体感,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并给予作家相应的生命体验。马

    8、原在小说文本中通过叙述形式本身对现代性内涵进行了阐释。这种阐释方式在作品 虚构 中也表现得比较突出。作家通过独特的叙述形式对“虚构”与“现实”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演绎,从而揭示出“虚构”的本质,并由此传达了作家某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哲学。作品开篇便以引用的形式写出了一段话,并标注这段话出自佛陀法乘外经。这段话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与小说文本内容相关联的题记,而是为了诠释“虚构”本质所做的叙述形式安排。这种安排意在重点表明小说这种文体该如何写,与作品叙述形式本身形成一种互文。另外,佛陀法乘外经 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这种“虚构”可能会唤醒读者的某些生命体验。实际上,在历史上有太多的经典文献是假托某些名

    9、人或神祇虚构出来的,而感受到这些经典的真实往往出于人们主观上的迷信。对小说故事内容的真实感受也是出于读者对作者的迷信。马原通过这样的叙述形式是想打破这种迷信状态,使人们获得对客观世界独立判断和认知能力,进而获得属于主体自我的真实体验。进入作品正文叙述之后,作者便说:“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7这部作品有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以作者介入文本的方式进行叙述,从而打破了叙述的完整性,使文本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在作品中,作者一方面一再告诫读者他喜欢天马行空,让读者千万不要上当;另一方面又极力营造叙述的真实性感觉。作者用这种叙述方式在不断地混淆

    10、虚构与现实的界限,使作品中的世界呈现出不确定性。作者利用叙述形式揭示出人们体验到的现实世界大都是由“虚构”赋予的,而非“真实”;更重要的是“虚构”和“真实”并非泾渭分明,它们交融在一起,是现实世界的一体两面。这些不确定性、瞬间性都是作家利用叙述形式本身对现代性内涵的阐释。在马原的作品中,人物塑造失去了传统小说所追求的个性鲜明,使人物趋于物化、符号化也是他的叙述技巧之一。在马原的小说中,人物失去意义,仅仅是失去了传统小说中所塑造的有丰满而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象意义;在失去这种意义的同时,符号化人物又生成了一种新的意义内涵,即对现代性的阐释作用。在现代社会里,人际关系不再是由稳定的传统伦理关系所支配

    11、,而是变得陌生化。人与人之间大都在某种瞬间的、不确定的因素支配下发生了联系。对于作为主体的人来说,这种联系的发生往往是身不由己的,是自身无法掌控的。作品 拉萨河女神 在这方面表现得最直接,其中的人物直接用 1 至 13 的数字代替。这说明了现代性对人的异化和非人格化。在马原的多部作品中,均出现过姚亮、陆高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相同人物出现在不同作品中,还是作家对不同人物命名的重复?甚至有时在同一部作品里,也会让读者产生这种不确定的感觉。“姚亮并不一定确有其人”(冈底斯的诱惑),在 西海的无帆船 中姚亮又指控陆高就是作者本人,这也表现出人物的不确定。其实,这两个人物究竟是谁已不重要了,他们是叙述形式

    12、本身的一部分,其意义正是对现代性的阐释。将多部作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大文本,这两个人物所呈现的碎片化和不确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二期渤海大学087087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定性,更增加了其神秘性、不确定性、无逻辑性的特点,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对现代性的阐释。与传统社会稳固的生存状态相比,现代性的瞬间性与不确定性,使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动不居之中。它无法像传统社会那样能够形成可以被长久固定下来的整体性经验,瞬间性和不确定性使人们的经验也处于流动之中。记忆是零散的,缺少整体性,因而人们对现实生活就产生了一种碎片化的感觉。现代性特质给予人们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马原小说文本的叙述形式正是这种

    13、思维方式特征的呈现,现代性内涵融化在叙述形式中,使叙述形式本身获得了意义,也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对现代性的体验。二、叙述内容:现代性阐释中带有的反思马原小说文本的叙述内容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失去的仅仅是传统小说所追求的意义,同时又获得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意义内涵。在 小说和我们的时代 中,马原说道:“在我们的时代里面,我们熟悉的小说家里面,他们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不自觉都着力把小说向文学性方面突进,同时希望在关照了这文学性之后又都努力向文学以外的一些领域、一些范畴拓展。”1(169-170)马原就是按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他在实现了叙述形式的创新之后,又开始思考小说的叙述对象。马原把先锋的叙述形式根植

    14、于中国本土特色,从而在所叙述的内容上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在上面的论述中,有一个遗留问题,那就是20 世纪 80 年代马原的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后现代特点。实际上,后现代性并不是与现代性完全断裂的,它虽然也表示一个时代、一种风格、一种生存状态、一种思维方式,但这些都是与现代性相伴而生的。现代性的内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后现代性是现代性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现代性对自身的反思,它是“现代性的一副新面孔”4(284)。所以,马原小说文本所呈现的后现代性既是对现代性阐释的深化,同时也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反思。马原小说的后现代性不是由叙述形式或叙述内容单独完成的,而是由先锋的叙述形式与本土特色的叙述

    15、内容共同完成的。这样,才能完成对现代性的反思。马原把先锋的叙述形式外衣或是套在了充满神秘色彩和原始气息的西藏土地上,或是套在了富有浓郁地域风情的东北大地上,这本身就使文本呈现出一种后现代性,充满反思意味。马原通过叙述形式把不确定性、碎片化等特点放在充满神秘的、稳定的、原始的西藏土地上本身就显示了现代性的危机。因为“在一个由稳定甚至是静止支配、经济文化上处于静态的社会中,这类想法是自然而然的这样的社会害怕变化”4(25)。这就表现了现代性入侵的一种危机。马原小说的叙述内容只有在先锋的叙述形式下才能表现这种独特的意义。马原小说的叙述内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土壤中寻找与后现代性的同质契合点,呼吁回

    16、归自然、回归原始。马原小说毕竟是属于中国的,所以,马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寻找的后现代性因子,是古代先贤对世界观察后的经验总结,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原始性状态中,这些在传统的道家哲学中都能找到依据和来源。在 冈底斯的诱惑 中,作家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原始的自然图景,表现了自然的魅力,这是冈底斯山的真正诱惑。这美丽的图景却始终受到碎片化的叙述形式的挑战。作品结尾有两首诗,一首是姚亮所作的 牧歌走向牧歌,另一首是陆高所作的 野鸽子。在作品中,这两首诗歌产生的背景是,“当有人问及姚亮,问他为什么要到这块号称第三极的不毛之地来,姚亮完全以一个大诗人的气势和气度答复这问话。也有陆高的”5(105)。显然,这是针

    17、对他们着意远离现代文明而亲近自然所做的解释。从内容层面看,这两首诗歌都体现出反思现代性的思想意蕴。牧歌走向牧歌 表现了诗人不愿意走出这自然的愿望,因为他“是一个喜欢牧歌的诗人”5(106-109)。“牧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往往象征着没有被现代文明所浸染的朴素、静谧、自然、纯美。题目中前一个“牧歌”是诗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后一个“牧歌”代表现实境界。因此,在诗歌的第一节中,诗人强调“我们是听了你的话来的?/我们都记得你。”这里的“你”并非指向具体人物,而是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被现代文明所覆盖了的向善向美、向往自然的精神需求。诗人又通过思考人的纯真本性与自然的关系对现代文明进行了反

    18、思。他说道:“我这样/郑重剖白只是想向高地/表示一个曾经是孩子的/成年人的崇敬。”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同时又带有一种惆怅的情绪。“孩子”这一意象常常象征着人之本性中纯真纯善的一面,其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088088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二期渤海大学内心还没有被社会文明格式化。这里,诗人通过对“孩子”状态的怀恋,表现出对纯真人性的向往,并表明这种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在被现代文明格式化的过程中逐渐沉睡下去,只有走向牧歌,才能将其唤醒,从而表达了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陆高所作的 野鸽子 正是对姚亮诗作的应和。这首诗中,出现了代表现代文明的意象与牧歌画面的撞击,具有某些后现

    19、代色彩,从而增强了对现代性反思的力度。“野”字蕴含着未被驯化之意,象征着未被现代文明所修改的自然本性。诗中表达了诗人“宁愿掉进冰川的裂口”5(109-110),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这是对“天人合一”状态的追求,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回归自然的人生状态。在 虚构 中,玛曲村虽然住满了麻风病人,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世隔绝,秩序稳定和谐。虽然作品基调有些沉寂,但不失有一种“桃花源”的怡然自得。“我”这个外来者也被这里吸引,不顾感染麻风病的危险与会讲汉话的女人激情过后依然无怨无悔。这里表现了既瞬间享受,又瞬间失去的一种矛盾。“我”离开时恋恋不舍,但“我”毕竟不属于那里,那里只是现

    20、代社会之外的虚构世界,这是虚构的意义。作品结尾让读者产生一种瞬间消逝的感觉。作者说是在五月三日进入玛曲村,经历了七天,然而最后现实的时间却是五月四日。这既是时间的不确定,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梦幻感觉,梦醒时分一切都在瞬间消逝。这里从内容层面上诠释了“虚构”和“真实”的一体两面。正如马原在 虚构之刀 一书中所说:“现实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公众感官所能触摸从而被公众认可的现实。另一种是每个人脑子里的、心里的现实。”8从客观方面看,梦境都是虚幻的,是一种虚构;然而从主观方面来看,梦境往往会给人一种比现实更加真实的生命体验,往往在梦醒时分的那一瞬间,会有现实虚幻的恍惚感,进入“庄周梦蝶”的意境。这些都是作

    21、家在传统文化中找寻的同质契合点,从而完成了对现代性的反思。综上,通过考察 20 世纪 80 年代马原小说文本意义可以看到,马原小说文本的先锋性在表面上是由叙述形式完成的,但更深层面的先锋性是由叙述形式与叙述内容共同完成的。在传统小说创作中,形式是外壳,内容是实质。形式要服务于内容的需要,处于一种工具性地位,与内容保持高度统一。马原小说文本的先锋性打破了传统小说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马原小说文本中,叙述形式不再服从于叙述内容的需要,二者之间存在强烈的冲突,充斥着很大的张力。在这些小说文本里,叙述内容对叙述形式表现出了很强的抵抗,它们之间已经处于一种平等地位,相互服务,也正是二者之间的张力使小说文

    22、本意义得到充分实现。“现代生活碎片化的断裂特征,使得它同传统的整体性的有机生活发生了断裂。”6(18)在马原小说文本中,叙述形式与叙述内容之间的张力正是对这一观点的形象书写。小说文本的叙述内容往往是整体性的原始自然图景,而叙述形式却将这整体性打碎,从而使二者呈现出断裂状态。此外,在马原小说中的陆高、姚亮、老作家、叙述者“马原”等,这些人物都接受过现代文明,他们在文本中往往又充当讲述者或审视者的角色。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去审视原始自然的世界,再次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这种张力所表现的并不是马原对现代文明的拒绝,而是作家更深刻的思考,那便是在通向现代性的路途中,更应该坚守住人性中的健康因子。马原以这种方式

    23、呈现出在获得现代性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使小说文本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内涵。参考文献:1马原.小说和我们的时代M/林建法,徐连源.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 寻找文学的灵魂.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170.2吴亮.马原的叙述圈套J.当代作家评论,1987(3):45.3阿兰 罗布-格里耶.新小说M/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下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263.4马泰 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04.5马原.冈底斯的诱惑M/马原文集:卷一.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104.6汪民安.现代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7马原.虚构M/马原文集:卷一.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1.8马原.虚构之刀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3.(责任编辑温艳华)渤海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二期渤海大学089089


    注意事项

    本文(对现代性的特殊阐释与反思——浅谈20世纪80年代马原小说文本的意义.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