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pdf

    • 资源ID:304412       资源大小:1,007.38K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9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9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雁**】。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雁**】,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pdf

    1、目录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

    2、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古代汉语部分(50分)一、举例说明如何辨别通假字以及要注意的问题。(6分)二、将下列小篆字形转为楷书,如果是形声字,分析其义符表意作用;如果是会意字,分析它们是如何会意的(12分)。三、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并说明它的基本特征(5分)。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四、关雎“参差荇菜,左右

    3、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宵部的“芼”和沃部的“乐”押韵;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中,脂部的“晞”和微部的“湄”押韵。请运用音韵学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8分)。五、分析下列短语,然后回答问题(14分)。【为】之箪食与肉人不【难】以死免其君城郭沟池【以】为固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1)各短语中括号部分和划线部分是否有直接结构关系?为什么?(2)如果短语中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指出,并说明其活用的类型。六、对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和用法进行归类说明。(5分)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子于归,宜室其家。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也。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

    4、倾也。父母唯其疾【之】忧。我【之】怀矣,自诒伊戚。【之】二虫又何知?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晏子出,遭【之】涂。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语言学理论部分(100分)一、综合填空(20分)1“跑材料”、“跑警报”、“跑商场”、“跑马”都是 关系,但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是 、。2“他只吃了一个苹果”这句话,有歧义,因为“只”可以指向 、。3/i u y/这三个元音音位可以用 、两个特征区别开来。4“买、卖”属于 语义场。5“老头儿”中的“儿”是附加在 上的,而不是附加在 上的。6在汉语的词汇借用现象中,“麦克风”是 词,“话筒”是 词,“维他命”是 词。7“木耳”的“耳”指“形状像耳朵的东西”

    5、,这是通过 的引申方式产生的新义项;“绝笔”中的“笔”是指“用笔写的作品”,这个义项是通过 的引申方式产生的。8“小王的妹妹今天没来”意味着“小王有妹妹”,这是语义的 ;而“他是中国青年”意味着“它是中国人”,这是语义的。二、下列两组英语词中,A组里的词可加“able”词缀变为形容词,B组则不行,据此回答:(1)AB两组词的语法特征有什么区别?(2)A组词加了词缀后语义上有什么变化?(3)为何A组能加后缀变成形容词而B组不能?三、根据下列祖鲁语、英语、汉语、河北藁城话的部分词语对应表,回答问题:(1)分析祖鲁语和英语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异同。(2)分析汉语普通话与河北藁城话表示复数的差别。(

    6、3)普通话中的“们”是否与英语、祖鲁语一样是一种表示复数的语法手段?为什么?(4)“们”在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差异反映了语言演变的什么特性?四、根据荷兰语材料,比较p和b、t和d在荷兰语中是否是一个音位。五、结合现代汉语实例与下面古代汉语材料进行对比,指出汉语表达事物数量的方式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会导致汉语语法格局产生怎样的变动。(1)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2)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庄子应帝王)(3)牛一、豚一。(书诏告)(4)丧车五百。(左传哀公十五年)(5)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6)买狗四枚。(居延汉简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

    7、解视频讲解古汉部分(50分)一、举例说明如何辨别通假字以及要注意的问题。(6分)答:(1)通假字是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因声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人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称为“通假字”。(2)通假字的辨别要首先以声音为线索,如“畔”和“叛”,在上古时期“畔”是并母元部,“叛”同样是并母元部,两者双声叠韵通假。(3)其次还要寻找文献证据,如“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本义是女子出嫁,无法解释通,则根据句意,大致推断出与“归”音近的表示赠送食物的“馈”音近,且意义也能讲通,初步判定二者为通假关系,然后再查找例证,发现“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归”同样是“馈”的借字,因此

    8、可以认为“归”是“馈”的借字。(4)在辨识通假字时需要注意,通假字间的音同音近是指古音,在判定假借时不可用今音来判断。同时还应当配合充分的文献证据,不可只依靠音同音近就直接判定通假。二、将下列小篆字形转为楷书,如果是形声字,分析其义符表意作用;如果是会意字,分析它们是如何会意的(12分)。00:00/00:00答:陟,会意字。从阜从步,左边的“阜”代表山坡,右边的“步”代表脚,意为从地处向高处走。赖,形声字,从贝,剌声。意为盈利、得利。修,形声字,从彡,攸声。意为修饰,装饰。旅,会意字,从方从从,会多人站在旗下之意。古代军队500士兵为一旅。00:00/00:00寒,会意字,从宀从人从艸从仌,

    9、表示人在屋内用草垫覆盖在身子下以抵御寒冷。徒,形声字,从辵,土声。表示步行的意思。三、指出下面一段话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并说明它的基本特征。答:(1)本题中的表达方式为互文。互文也称“互问见义”,指的是相对的两句话或并列的两个词组相应位置上的两个词参互言之、文意相备的情况。(2)互文的两句话或两个词组意义互相补充,互相发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月光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洲、明月照耀秦朝关隘的景色。有时也互相发明和补充相反的意义,如“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即“君子约言”暗含“小人多言”,“小人先言”暗含“君子后言”。采用互问这种表现手法,主要是为了行文的简洁和句式的灵活。四、关雎“参差荇菜,

    10、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宵部的“芼”和沃部的“乐”押韵;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中,脂部的“晞”和微部的“湄”押韵。请运用音韵学知识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00:00/00:00答:(1)宵部的“芼”和沃部的“乐”押韵,是上古韵部的对转现象。沃部的“乐”属于阳声韵,其脱落韵尾-k后变为阴声韵,从而与宵部字押韵。(2)脂部的“晞”和微部的“湄”押韵,是上古韵部的旁转现象。脂部和微部都是以-i为韵尾的阴声韵,脂部的“晞”字主元音e高于微部“湄”字主元音,前者舌位降低与“湄”变为同一个阴声韵,从而两者押韵。五、分析下列短语,然后回答问题(14分)。【为】之箪食与肉人不【难

    11、】以死免其君城郭沟池【以】为固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1)各短语中括号部分和划线部分是否有直接结构关系?为什么?(2)如果短语中有词类活用现象请指出,并说明其活用的类型。00:00/00:00答:(1)句中没有直接结构关系。“为”在这里是动词,表示“替、给”,“之”是“为”的直接宾语,“箪食与肉”是间接宾语,所以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结构关系。句中没有直接结构关系。“难”是“畏惧”的意思,“免”是“逃离”的意思,整句话表示“人们不畏惧依靠死亡来逃离他们的君主”,“以”作为介词引介出“死亡”,与动词“难”之间没有直接的结构关系。句中有直接的结构关系。“以为”是“作为”的意思,句子意思是“城

    12、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句中没有直接结构关系。“耻功名不显于天下”是说“对功名不能显达于天下而感到羞耻”,“耻”的宾语是“功名不显于天下”,而“功名”只是宾语部分的主语,两者不在一个语法层级上。(2)箪:名词做状语,用箪盛。羞、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六、对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和用法进行归类说明。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子于归,宜室其家。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也。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倾也。00:00/00:00父母唯其疾【之】忧。我【之】怀矣,自诒伊戚。【之】二虫又何知?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晏子出,遭【之】涂。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答:(1)对各句

    13、子中“之”的含义:之,动词,往到去。之,指示代词,这。之,结构助词,的,用在定中词组中。之,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结构能够单独成句的能力。不译。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之,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结构能够单独成句的能力。不译。之,指示代词,这。之,人称代词,他们,指楚国人。00:00/00:00之,人称代词,他。之,动词,到,达到。(2)对各句子中“之”的词性和用法进行归类:动词,达到,到去。【句】指示代词,这。【句】人称代词,他,他们。【句】结构助词,的。【句】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结构能够单独成句的能力。【句】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语言学部分一、填空(1)跑材料、跑商场、跑马都是

    14、关系,但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是 、。【答案】动宾;目的、处所、工具【解析】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受事宾00:00/00:00语、施事宾语和中性宾语。中性宾语又可以用来表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别、存在等。(2)“他只吃了一个苹果”这句话,有歧义,因为“只”可以指向 、。【答案】吃、一个、苹果【解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原句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只”的语义指向不同:指向“他”,表示“是他而不是别人吃了一个苹果”;指向“一个”,表示“他吃了一个而不是几个苹果”;指向“苹果”,表示“他吃的是苹果而不

    15、是其他水果”。(3)i u y这三个元音可以用 、两个特征区别开来。【答案】唇形的圆展、舌位的前后00:00/00:0000:00/00:00【解析】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通过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别i和uy,通过舌位的前后可以区别u和y。(4)“买、卖”属于 语义场。【答案】反义【解析】语言学基础理论将语义场分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和联想义场,其中联想义场又分为分类联想、部分联想和描绘联想。(5)“老头儿”中的“儿”是附加在 上的,而不是附加在 上的。【答案】老头;头【解析】“儿”的添加并未形成一个新词,所以它是一个构形词缀,构形0

    16、0:00/00:0000:00/00:00词缀需要附加在词根上。如果认为“儿”是先加在“头”上,一方面“头”无法代表“老头”的含义,不是词根,另一方面这样一来“老”也就会被看作词缀,但“老”在这里是有“年老”这一实义的,显然不是词缀。因此“儿”是附加在“老头”上,而不是“头”上的。(6)在汉语词汇借用现象中,“麦克风”是 词,“话筒”是 词,“维他命”是 词。【答案】音译词(借词);意译词;音译兼意译词【解析】词汇借用包括“借词”和“意译词”两种情况,前者是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方言的词,而后者是指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形成的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在汉语里,借音现象少,意译词

    17、多。“麦克风”是“microphone”的音译,属于借词;“话筒”是用汉语构词规则为“microphone”重新构造的词,属于意译词;“维他命”既包含音译,也包含“维持生命”的意思,所以是一种音译兼意译词。(7)“木耳”的“耳”指“形状像耳朵的东西”,这是通过 的引申方式产生的新义项;“绝笔”中的“笔”是指“用笔写的作品”,这个义项是通过 的引申方式产生的。00:00/00:00【答案】隐喻;转喻【解析】从认知模式的角度看,词义的转移、新义项的产生,都是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方式引申而来的。“隐喻”着眼于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转喻着眼于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8)“小王的妹妹今

    18、天没来”意味着“小王有妹妹”,这是语义的 ;而“他是中国青年”意味着“它是中国人”,这是语义的 。【答案】预设;蕴含【解析】“蕴含”是指如果句子A为真,B就一定为真;如果B为假,A就一定为假;如果A为假,B可真可假。“预设”是指如果句子A为真,B就一定为真;如果B为假,A就一定为假;如果A为假,B仍然为真。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动词的施受同现句与受事单现句之间同样是蕴含关系,如“李明批00:00/00:0000:00/00:00评了张三”和“张三挨批评了”。二、下列两组词中,A组里的词可加“able”词缀变为形容词,B组则不行,据此回答:(1)AB两组词的语法特征有什么区别?(2)A组词加了词缀后

    19、语义上有什么变化?(3)为何A组能加后缀变成形容词而B组不能?答:(1)A组是及物动词,B组是不及物动词。(2)加词缀后都变成了形容词。(3)因为增加后缀-able之后,其语义发生了被动变化,如:The bookis readable意义上等同于The book can be read.A组词为及物动词,可以发生被动变化;而B组为不及物动词,无法表达被动的意义,所以不能加后缀变为形容词。三、根据下列祖鲁语、英语、汉语、河北藁城话的部分词语对应表,回答问题:00:00/00:00(1)分析祖鲁语和英语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异同。(2)分析汉语普通话与河北藁城话表示复数的差别。(3)普通话中的“们

    20、”是否与英语、祖鲁语一样是一种表示复数的语法手段?为什么?(4)“们”在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差异反映了语言演变的什么特性?答:(1)祖鲁语和英语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异同:00:00/00:00相同点: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手段的相同点是它们都可以通过屈折的方式。不同点:祖鲁语词语单数变复数采用内部屈折的方式,且复数名词前不能加数词;英语词语单数变复数采用外部屈折的方式,且复数名词前可以加数词。(2)汉语普通话中“们”只用在表示人的名词之后,而河北藁城方言的“们”既可以放在表示人的名词后,也可放在表示物的名词后。(3)不是。英语、祖鲁语表达复数主要是通过增加表示复数语法意义的词缀来完成的,如英语-s,祖

    21、鲁语aba-,少部分用内部屈折的方法表示复数意义,如英语中man-men的变化。它们表示数范畴的手段具有普适性和强制性,即只要需要表达数的概念,词本身都会按照上述规律发生变化,只有少部分零形式是例外,单复数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这些词缀的意义主要是语法性的,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词汇意义。而汉语普通话中的“们”只能用在指人的名词后,动物、物品名词后面不能加,使用范围有限。汉语表达数量主要使用“数词+量词+名词”的办法,如“一本书”、“三个人”等,名词本身没有形态变化,也没有“*三个学生们”这种表达方式。另外,带“们”的形式和不带“们”的形式不能构成对立,如“老师都在教室里”和“老师们都在教室里”意

    22、思是相同的,这也证明了普通话中的“们”在词汇意义上具备复数的含义,但在语法意义上并不能被视为表达复数的语法手段。(4)体现了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四、根据荷兰语材料,比较p和b、t和d在荷兰语中是否是一个音位。答:根据题目中所给材料,p和b、t和d都分别是不同的音位。对于同一种语言来说,对立原则、互补原则、音感差异和经济原则是归纳音位的四个重要标准。(1)对立原则两个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独立承担区别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或称“区别意义”)的作用,则两个音素就处于对立关系中。而在同一语言中处于对立关系中的音素,就需要归纳为不同的音位。这是音位归纳的首要原则。(2)互补原则一类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言环

    23、境中出现,这种现象叫互补分布。呈互补分布的音素可以考虑归并为同一个音位。(3)音感差异原则归纳音位时除了要遵循互补原则外,还要注意音素的音感类型。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4)经济原则在音位归纳中还要遵循经济原则,即在正确描写语言现象及满足交际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控制音位的数量。00:00/00:00根据题目中所给材料,Pondpt和Bondbt除了/p/与/b/之外其他均相同,属于最小对立对。由于两者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够区别意义,所以它们之间是对立关系,故/p/与/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Pondenpdn和pontenptn除了/d

    24、/与/t/之外其他均相同,是最小对立对,两者同样能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区别意义,所以它们也是对立关系,故/d/与/t/是两个不同的音位。五、结合现代汉语实例与下面古代汉语材料进行对比,指出汉语表达事物数量的方式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会导致汉语语法格局产生怎样的变动。答:(1)从组合关系中看,由于数量名结构的形成,现代汉语在表达数量时词序发生了变化,“数词+量词+名词”的顺序固定下来,除非特殊强调名词,一般数量结构不发生后置。(2)从聚合关系中看,现代汉语中增加了量词这一词类,数词和名词结合需要量词这一中介,否则结构不能成立。如“一言”在现代汉语中要表达成“一句话”,缺少量词“句”则句子不能成立。

    25、另外,现代汉语中许多名词有固定的量词与之搭配,如“狗”一般说“一条狗”或“一只狗”,不再像古代汉语中有“买狗四枚”的表达。00:00/00:00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古代汉语部分(50分)一、指出“节”字的含义,并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10分)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6节器用。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9今臣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10而擅离职一节。二、什么是分化字?什么是母字?说出分化字

    26、与母字的表义分化情况。(12分)三、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贾谊论)2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晋灵公不君)3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鞌之战)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5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四、翻译下列文章(18分)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27、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语言学理论部分(100分)一、填空1“捆绳子、跑了小偷、存定期”从语义上看,其名词性短语分别是(1)_(2)_(3)_,说明这些语义角色可直接充当(4)_。2“桌子、椅子、床”属于(5)_语义场,“春、夏、秋、冬”属于(6)_语义场,“大小、生、死”属于(7)_语义场。其中(8)_组能充当谓语

    28、。3汉语吞噬满语属于语言的(9)_,旧上海的洋泾浜是(10)_和(11)_混合,如果洋泾浜被某一代人作为母语,并且词汇和语法手段不断丰富,就成了(12)_语。4“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13)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14)_。5普通话dA(等啊)在口语中读作dA,这体现了(15)_。二、阅读墨西哥托乔拉巴尔语的语料回答,t和t是不同的音位还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并借此谈谈你对音位划分和归并的看法。(20分)三、举例说明造成汉语句子歧义的原因。(20分)四、根据下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方言和英语语料回答问题:季公富于周公。他比我富有。我勇汝。He is richer than me.(一

    29、)比较句有哪些要素?(5分)(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方言和英语比较句有哪些不 同?(10分)(三)这种不同反映了语言发展的什么特点?(5分)五、认真阅读以下语料并回答问题(英语和汉语注释不影响答题):1Agta语:(1)Agta语中“变成X”的语素是什么?(2分)(2)Agta语中“变成X”用的是什么语法手段?(4分)(3)Agta语中表示“变成X”的语素是什么性质的语素?出现在什么位置?(4分)2Guam语:(1)Guam语表示“-able”(可的)所采用的是什么语法手段?(2分)(2)Guam语表示“-able”(可的)的词缀有几种形式?是什么?(4分)(3)几种词缀形式出现的环境是什么

    30、?(4分)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视频讲解古代汉语部分一、指出“节”字的含义,并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10分)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6节器用。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9今臣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10而擅离职一节。【解析】本题考查多义词词义的引申,难点在于根据材料对“节”字的多00:00/00:00个意义进行系联。在进行意义的系联时应当首先从字形入手,找到其本义;然后再从本义所标示

    31、的事物特点出发,寻找各个引申义同本义之间的联系,将具有相似性联系的引申义归为一组,即可大致得出某词词义的引申义列。对于不太好看出来与本义有何种联系的引申义可以暂时放下,待通过其他引申义大致归纳出引申义列之后再对其进行意义分组即可。“节”字的引申义列是书上举的例子,所以大家务必要将书上举出的例子搞懂、吃透。【答案】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竹节)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关节)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季节)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礼节)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节制,控制)6节器用。(节约)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节奏)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符节)9今臣

    32、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气节)10而擅离职一节。(一段时间)二、什么是分化字?什么是母字?说出分化字与母字的表义分化情况。【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化字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古代汉语教材对分化字有着非常详细的介绍,只要能够准确理解这部分内容,本题就可拿到满分。同时提醒大家关注其他两种古代汉语中汉字使用的情况:异体字和通假字。【答案】原来记录数个义项或意义比较宽泛的字,到了后来,分化成两个或数个字,分别承担不同的义项或广义的不同方面,这些职能分化的字,称作分化字。原来职能未分的字称为母字或原字。如“共”分化为“恭”“供”等字,“共”为母字,“恭”“供”为分化字。分化字与母字的表义分化情况包

    33、括以下几个方面;母字表引申义,分化字表本义。例如“益”与“溢”。益字本义是水漫溢,引申则又有增益、利益、更加等义。后来加水旁新造“溢”字专表本义,“益”则只表引申义了。古书先后在记录“漫溢”这个词时,“益”和“溢”构成了古今字。母字表假借义,分化字表本义。例如“莫”与“暮”。莫字的古字形象日落草莽之中,本义为昏暮,因时常借用为“莫须有”的莫,后来便又加日旁新造“暮”字专表本义,“莫”与“暮”构成古今字。母字表本义和部分引申义,分化字专表某一引申义。例如“解”与“懈”。解字从角从牛从刀会意,本义为解剖,引申又有懈怠、松懈的意思,后来加心旁新造懈字,用以专表解字的这一引申义,而本义和其他引申义(如

    34、放开、解脱等)仍由“解”字承担。00:00/00:00母字表本义,分化字表假借义。例如“辟”与“避”“譬”“僻”。“辟”字本是会意字,本义为法,在上古又经常假借为“躲避”、“譬如”、“乖僻”等字,后来增加形旁,分别为这些假借义新造专字。古书先后在记录这些词时,“辟”字在不同词义上分别与“避”、“譬”、“僻”构成古今字。母字和分化字表示广义的两个方面。例如“受”与“授”。古代“名动相因”,行为动作与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每用同一个来表示,故兽在上古兼有“禽兽”和“狩猎”两个方面的意思,后世新造“狩”字专表“狩猎(动词)”,而“兽”字则专表“禽兽(名词)”了。三、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古之人,有高世

    35、之才,必有遗俗之累。(贾谊论)2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晋灵公不君)3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鞌之战)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5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解析】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含义,避免曲解原文内容;“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首先字字落实,力求准确,其次适当变换语序或增删词语,

    36、使文通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特别是古代汉语中省略现象较多,被省略的部分应当在翻译中表现出来。对于一些难以直译或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可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意译。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考研中的翻译题多来自于教材例句或文选,难度不大。1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贾谊论)【解析】遗俗:抛弃流俗,超脱世俗;累:拖累,妨碍。【答案】古时的人,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就一定会存在因超脱世俗而招致困境的情况。2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晋灵公不君)【解析】胹:烹煮;诸:兼词,之于。【答案】厨师烹煮熊掌没有熟,(灵公)就杀死了他,把(他的)尸体装在畚斗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从朝堂中穿过。

    37、3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鞌之战)00:00/00:0000:00/00:00【解析】翦灭:消灭;介马:给马披上铠甲。【答案】齐侯说:“我姑且消灭晋军了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解析】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爱:吝啬;恶:古同“乌”,疑问词,哪,何。答:大王不要对百姓以为您吝啬感到惊异。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5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00:00/00:0000:00/00:00【解析】节:节制,制约。征:征验,验证。答:善于谈论古代事物的人一定有

    38、制约现实的愿望,善于谈论天的一定要从人这里得到验证。四、翻译下列文章(18分)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尹士闻之,曰:“

    39、士诚小人也。”00:00/00:0000:00/00:00【解析】文段翻译是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考研题的必考内容。文段翻译同单句翻译一样,都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同时应当注意前后句、上下文的连贯性。孟子去齐。【解析】去,离开。【翻译】孟子离开了齐国。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解析】干,求也;泽,禄也。濡滞:停留、延迟。【翻译】尹士对别人说:“不晓得齐王不能够做商汤、周武,那便是孟子的糊涂;晓得他不行,然而还要来,那便是孟子的贪求富贵。老远地跑来,得不到赏识所以又走了,在昼县

    40、歇了三夜才离开,是何等的想长期滞留在齐国?我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不高兴。”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解析】庶几:或许可以;虽然:即使这样,但;足用:足以;徒:仅仅,只;悻悻然:形容怨恨失落的样子。【翻译】孟子说:“那尹士哪能了解我呢?老远地来和齐王相见,这是我的希望的事

    41、情;不得赏识而离开,难道也是我所希望的吗?只是我不得已罢了。我在昼县歇宿了三夜再离开,在我心里还以为太快了,我这么想:王也许会改变态度的。王假若改变态度,那一定会把我召回。我离开昼县,王还没有追回我,我才无所留恋地有回乡的念头。纵是这样,我难道肯抛弃齐王吗?齐王虽然不能做商汤、周武,也还可以好好地干一番;齐王假若用我,何止齐国的百姓得到太平,天下的百姓都可以得到太平。王也许会改变态度的!我天天盼望着呀!我难道像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向国君进劝谏之言,王不接受,便大发脾气,满脸不高兴;一旦离开,非得走到精疲力竭才肯休息吗?”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解析】诚:实在,的确。【翻译】尹士听了

    42、这话以后,说:“我真是个小人啊!”语言学理论部分一、填空1“捆绳子、跑了小偷、存定期”从语义上看,其名词性短语分别是(1)_(2)_(3)_,说明这些语义角色可直接充当(4)_。【答案】工具 施事 方式 宾语【解析】本题考查动词和其所支配的宾语间的语义关系,即动词和名词间的“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工具、处所、时间、方位、方式等。语义角色是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理论部分每年必考的内容,基本上都以填空等小题的形式出现。2“桌子、椅子、床”属于(5)_语义场,“春、夏、秋、冬”属于(6)_语义场,“大小、生、死”属于(7)_语义场。其中(8)_组能充当谓语。00:00/00:00【答案

    43、】类属义场(或分类联想义场)顺序义场(或部分联想义场)反义义场“大、小、生、死”【解析】本体考查语义场的分类。语义场在不同的教材中有不同的分类,语言学基础理论分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和联想义场,其中联想义场又分为分类联想、部分联想和描绘联想;北师大版现代汉语将语义场分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两种分类方法均可以接受,但根据往年的出题情况看,将语义场分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同义义场和反义义场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理想。第(8)空考查词类同句子成分间的关系,形容词更容易充当谓语,因此“大、小、生、死”这一组更能充当谓语。3汉语吞噬满语属于语言的(9)_,旧上海的洋泾浜是(10)_

    44、和(11)_混合,如 果洋泾浜被某一代人作为母语,并且词汇和语法手段不断丰富,就成了(12)_语。【答案】替换 上海话 英语 混合语00:00/00:0000:00/00:00【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接触带来的语言的变化情况。语言的接触按照层次不同可分为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语言替换和底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层次,洋泾浜和混合语5个类型。语言的接触也是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理论在填空题部分经常考察的内容,同学们应当能够区分清楚几种层次的不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现象判断语言接触的层次。4“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13)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14)_。【

    45、答案】量词,用于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转移【解析】本题考查语义的演变。词义的变化只有三种:扩大、缩小和转移。“个”由一个意义比较实在的名词变为一个意义相对较虚,语法意义较强的量词,说明其词义发生了转移。5普通话d4A(等啊)在口语中读作d4A,这体现了(15)_。00:00/00:00【答案】语音同化【解析】本题考查语流音变相关的内容,语流音变包括同化、异化和弱化三种现象。普通话中dA第二个音节A,由于受到前面音节韵尾的影响,增加了辅音,属于典型的语音同化现象。二、阅读墨西哥托乔拉巴尔语的语料回答,t和t是不同的音位还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并借此谈谈你对音位划分和归并的看法。(20分)【分析】本题

    46、考查音位划分和归并的问题,并且提供了语料,要求结合语料分析。解答这类问题,就要从音位归并的四大原则入手,一一对应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本题所给语料没有最小对立对,仅仅依靠互补原00:00/00:0000:00/00:00则并不足以支撑t和t的划分或归并,需要同学们在语料的基础上,结合音位划分的原则补充一些条件来完成分析,这是本题的难点所在。答:根据题目中所给材料,t和t有可能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对于同一种语言来说,对立原则、互补原则、音感差异和经济原则是归纳音位的四个重要标准。(1)对立原则两个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独立承担区别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或称“区别意义”)的作用,则两个音素就处于对立

    47、关系中。而在同一语言中处于对立关系中的音素,就需要归纳为不同的音位。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最小对立对,证明at组合出现在词末同at组合出现在词末意义不同,则即可将两者划为不同的音位。(2)互补原则一类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这种现象叫互补分布。呈互补分布的音素可以考虑归并为同一个音位。在所给材料中,t和t没有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下出现,则它们呈现互补分布,它们可以考虑被划归为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3)音感差异原则归纳音位时除了要遵循互补原则外,还要注意音素的音感类型。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t和t仅存在送气不送气的差别,音感差异不大,所

    48、以有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可能性。(4)经济原则在音位归纳中还要遵循经济原则,即在正确描写语言现象及满足交际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控制音位的数量。对于两者划归两个音位是否经济,还需要更多的语料进行验证。三、举例说明造成汉语句子歧义的原因。(20分)【解析】歧义问题一直是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考研中的热点。歧义归根到底是形式和意义之间产生了一对多的关系。由于我们经常在具体的短语或句子中分析歧义,教材上也没有对歧义问题有专门的介绍,所以本题还要考查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果从句子本身即语言的角度来看,汉语在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句法)等平面上均有可能引起歧义;如果从句子进入交际即言语角度看,

    49、语境、语用等同样会造成歧义。作答时注意列举具体的实例。答:(1)语音歧义: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的,多见于口语中,与语境和语用关系密切。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我姓zhng”,既可理解为“张”,也可理解为“章”;多音字造成歧义:“这个人好说话”,“好”如果读作上声的话,表明这个人好交流,不刁难人;如果读作去声的话,表明那个人喜欢说话,一直说个不停。重音不同造成的歧义:“最好买一个”,如果重音放在“买”上面,意思是指“要买一个,而不是借或其它的方式”;如果重音放在“一个”上面,则表示“只买一个就行了,无需多买”。(2)词汇歧义: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词语的意义

    50、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00:00/00:00同音异义引起的歧义:“这儿的人多半是大学生”。“多半”既可以理解为“超过一半”,说明数量;又可以理解为“大概、也许”,表示推测。(3)句法歧义:指因语法关系或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层次关系不同引发的歧义:“我和哥哥的同学”,既可理解为“我与哥哥共有的同学”,也可立即为“我和哥哥的同学,这个同学是哥哥的”。结构关系不同引发的歧义:“出租汽车”,既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对汽车进行出租”,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用于出租的汽车”。语义关系不同引发的歧义:“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pdf)为本站上传会员【雁**】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