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 资源ID:303814       资源大小:8.50MB        全文页数:16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9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9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雁**】。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雁**】,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

    1、目录200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外文化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外文化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外文化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7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6中外文化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6新闻业务考研真题2007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1新闻业务考研真题200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1新闻业务考研真题200

    2、9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4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47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46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46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34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及详解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32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7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32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200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外文化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

    3、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外文化综合知识考研真题 200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外文化综合知识考研真题 200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7综合知识考研真题2005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6中外文化综合知识考研真题 200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6新闻业务考研真题2007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1新闻业务考研真题200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61新闻业务考研真题2009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40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参考答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新闻实务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4、,共30分)1三度重复答:美国将消息的倒叙结构,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称为新闻(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意思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从标题至导语,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2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中华人民

    5、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经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予以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三十八条,分为五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公开的范围;第三章,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第四章,监督和保障;第五章,附则。3简光洲答: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也是第一个点名“三鹿”奶粉的记者,被誉为“媒体人的良心”。当选新周刊2008“中国娇子新锐榜”2008年度新锐人物。主要作品:四川地震系列报道,“接抗战老兵回上海”,“南通智障女子宫被切”等。4支票簿新闻答:为采访而向消息来源付费的做法被称为“支票簿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通过付费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消息来源依靠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得到经济和

    6、物质上的回报。在媒体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支票簿新闻”的产生有其合理性。但是“支票簿新闻”有可能“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败坏信息的品质”;有可能对传媒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造成相当大的破坏;有可能损害公民的知情权;有可能导致行贿罪的发生。为此,我国当前应该出台一些操作性的办法,依靠法律法规使媒体市场走向规范化和合理化。5隐性拍摄答:隐性拍摄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拍摄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拍摄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拍摄方式。明知或者估计当事人不会同意,因而拍摄者故意隐瞒甚至伪装身份、意图,偷偷进行的拍摄、录音。这种做法比较复杂,有合法的,也有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就可以确定是非法的,

    7、即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对此,社会各界颇有争议,认为隐性拍摄实际上就是“偷拍”,触犯了法律和道德底线,应该予以禁止。但也有人认为为了获取真相或揭露黑暗,是有必要和需要进行隐性拍摄的。6新闻专访节目答:新闻专访节目是记者或主持人就一定的事件、观念、人物的相关信息与特定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交流活动的新闻报道节目。新闻专访具有内容集中、目的性强、交流充分等特点。所谓内容集中,是指话题单一、谈论的内容具体详实;目的性强是指通过专访,可以有针对地了解专门、具体的事实,采访、传播目的明确,较好地满足观众的欲知心理;交流充分,明确了专访不是简单的答问式的采访,而是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因此,综合

    8、上述特点可知,新闻专访也应属于深度报道的范畴。二、简答题(第1题17分,第2题18分,第3题15分,共50分)1简述做好灾难新闻报道的几点要求。(17分)答:记者在灾难新闻采访中应当强调和注意的事项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灾难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因报道就存在、就多发生,也不因不报道就不存在、少发生。报道灾难与丑化、损害国家形象也无必然关系。历史告诉我们,新闻报道排斥灾难新闻,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因此,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改变观念,勇敢、迅速地向人民告知灾难的真相,让人民直面灾难的悲剧性质,激发起危机感和责任心,呼吁本国人民及国际社会的援助,

    9、与党和国家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同努力弥补灾难造成的损失。(2)热情讴歌,正确导向不回避灾情,直面灾难的悲剧性质,但又不是被动、消极地被灾难牵着鼻子跑,而是主动积极地采集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抗灾救灾的事实,热情讴歌抗灾救灾的壮举、义举,在灾难新闻中融入科学和理性,给人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力量和希望,这是灾难新闻所必须高扬的时代主旋律。记者在采访中必须围绕这一主旋律挖掘材料。这是因为,大面积的灾难肆虐,事关国计民生、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大局,记者千万不可凭一时的感情冲动,不分主次地乱采乱写一气,一定要坚持主旋律。1998年的特大洪灾报道,既按新闻规律办事,真实客观地报道了灾

    10、情,又坚持主旋律,高奏正气歌,上上下下、国际国内反映很好,给新时期的灾难报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3)融入情感,弘扬人性灾难新闻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其视角应集中指向人民。这是因为,一场灾难过后,人们感到痛苦、悲伤,灾区人民对重建家园表现了极大的渴望,广大受众对灾区人民也表现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因此,灾难报道的人情因素格外突出。再则,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抗灾赈灾的主体,灾难新闻责无旁贷地应当热情沤歌人民群众抗灾救灾的英雄业绩。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融人满腔的热情,从而才能推出极富人情味、感染力、感召力的佳作。在灾难新闻的采访中,记者应特别注意抓取灾难新闻的组成因素,具体有:(1)死伤情况灾难不论

    11、大小,一都人畜伤亡,这是构成灾难新闻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死伤数目、脱险或获救数目、受伤情况、伤者的照料、死者的处理、死伤及脱险人员中有无知名人士等。(2)财产损失情况在某些人口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时财产损失的重要程度和引起人们关注的程度,要超出人员的死伤这一因素,一笔巨大财的损失或一座古迹的被毁等,可能更会引起人们的关注。(3)原因灾难的原因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即使一场天灾,仍然可以找出人力所应尽而未尽到的责任,如气象台、地震局、防汛指挥部等机构未及时预报或通知有误等。当然,在确定灾难新闻的原因时,记者一定要谨慎,在未获确凿材料和证据前,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尽可能找到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及其他

    12、有关方面人员(消防队、救护队、交通警察等)的证言。找到灾难的原因。有助于人们吸取教训。提高警觉,从而预防类似灾难的发生或即使发生也可减少损失。(4)救护、救济情况受众对这一类情况的关切程度,几乎与灾难本身相等,不管是出于人类的同情心还是出于社会安全的考虑,救护和救济情况的及时报道,是最能给受众以满足的。(5)灾区灾后情况对灾区灾后的景象,人们也是十分关心和急于知道的。再则,一场灾难的严重性,除了死伤人数、财产损失等报道外,灾区景象的描述是最能直观表现灾难严重程度以及获取人们同情的。当然,这一类情况的报道要适度,一般不应过于渲染。2浅谈传媒市场的“碎片化”理论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及启示。(18分)答

    13、:随着传媒产业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传统媒介逐渐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党的喉舌”向市场经济下自主经营转变,传媒市场变得越来越开放,媒体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了。在传统媒介对广告利润吞噬的同时,近年来受新技术、新科技的影响,中国传媒业又涌现出了众多以广告经营为主的传媒公司,他们也占据巨大的广告空间。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贫富二极分化加大,城市中产阶层(月收入300010000元)迅速形成和崛起,财富阶层(月收入10000元以上)正迅速扩大化和年轻化。这些人讲究品味,追求时尚,由于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他们正与电视等传统媒介渐行渐远,对传媒介接触率比普通人少得多。美国结构主义理论家彼特.布

    14、劳的结构变迁理认认为:社会分化就是指社会结构系统不断分解成新的社会要素,各种社会关系分割重组,最终形成新的结构及功能专门化的过程。此理论在媒体上的表现就是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喻国明等提出的所谓中国媒介“碎片化”,“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这个社会便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而这个转型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一一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

    15、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分割。黄升民在谈到新旧媒体间竞争时提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受众之争,在受众眼里没有新旧之分,只要是更方便的送达,更好的覆盖,他就成为他的用户,这是胜负的关键。媒介“碎片化”主要表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量表现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呈几何级增长;质则表现在媒介环境的剧变,目前媒体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是从大众化走向分众、从高空走向终端、从单向走向互动。“碎片化”在我国一些传播学者的研究课题中,较为集中的是在对于媒介现状与经营战略的分析当中。我国学者黄升民从精神消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代媒介的“碎片化”趋势。他认为,面对消费阶层“碎片化”,消费者的品牌选择正在发生变化,大众消

    16、费者向分众消费者转换,这直接导致了品牌传播的碎片化,品牌“碎片化”是社会阶层“碎片化”在消费领域的集中反映。消费者和品牌的“碎片化”使得大众传媒也呈现出“碎片化”的发展趋势。他认为,精神消费领域的“碎片化”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媒介接触上。电视频道日益增多,广播媒体开始复兴,报纸片面无限扩张,专业杂志层出不穷,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等都是大众传媒“碎片化”的表征,碎片化的结果是单一媒体垄断转化为多种媒体并存的现状。在这种“碎片化”时代,“权威”的坍塌与自我意识的崛起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而“大众媒体”地位衰落、“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地位提升也是现代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碎片化”是世界传媒业的一个发展趋

    17、势,美国西北大学媒体管理中心负责人约翰拉文曾说,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平台最重要的趋势。”在国际上依靠单一主报的报纸媒体已无法持续发展,包括一些百年大报在内的报纸媒体往往采取了多品种的组合发展战略,比如纽约时报就把电视资产和网站添加为自己的核心产品,从而向平面媒体与广播媒体领域全面拓展。各媒体战略性调整的加剧,也使得碎片化状态下的媒介经营管理成了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未来十年中,中国中心城市都市报应对“碎片化”的方式只能是一种横向的碎片化整合,纵向碎片化在国际上是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然而在我国却没有发展的成熟条件。在都市报的横向碎片化整合战略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区域的碎片化,即指都市报在经营范

    18、围上要向区域次中心城市及一般地市拓展;二是产品本身定位的碎片化,则指报纸内容产品的碎片化,要在内容提供上采取组合途径,从而重新集结受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我国传媒业的一个基本现实是,产业经营的“碎片化”一个个“小而全”的彼此割裂、互不链接的经营实体,在一个初级层次的经营水平上高成本、低效率地运作着。其“去碎片化”:传媒经营的新趋势一文,从整个传媒业的经营现状、竞争环境、发展前景出发考虑问题,对未来我国传媒产业整体发展战略做了设想。他说:“克服传媒经营的碎片化状况,推动我国传媒业合竞时代的到来,便是我们苦于对影响我国传媒业发展变化的关键性因素的调查与研究,所做出的中国传媒产业现

    19、实发展的基本趋势的一个预测和分析。”“合竞”是以传媒产业价值链理论为核心,以彼此间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的合作来共同做大市场,参与更大规模的竞争。3浅析电视新闻采访群体性合作的特点。(15分)答:对于电视来说,它所独具的特点就是以采访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也就是说,电视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记者协作,而不是一个记者单兵作战。在电视采访小组当中,一般要有采访记者、摄像记者、录音师,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还可以有灯光师、技术人员、主持人、编辑、编导、制作,等等。这就要求采访组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注重分工协作,不但要做好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同时又要与其他的同事很好地协同工作

    20、,共同完成好报道任务。在合作的工作方式下,信息的有效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采访记者与摄像记者不能够很好沟通,摄像记者不了解采访记者的意图,或二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配合不够默契,都会给采访工作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到采访和传播的效果。三、分析题(每题35分,共70分)1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世瞩目。不过,在中国当代史上,与汶川大地震破坏程度相同的大地震有数起,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其救援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不亚于汶川,但这些大灾难都没能像汶川大地震这样引起巨大震撼,请进行比较分析,谈一谈其中的原因。(35分)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更加开放,思想文化领域日趋活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高透明度,成

    21、为传媒工作的基本原则,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大大提高。“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媒体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准确地向全世界传递了灾区的实际情况,不仅激发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发了全世界华人华侨的爱国热情,而且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更加真实、更加开放的国家形象。相较于三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时的报道,更公开、更透明、更开放,已经成为我国传媒业的一大亮点。人们已经注意到,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媒体同经济一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呈现出一系列前

    22、所未有的新特点。(1)媒体的形式多样化。传统的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类。当然,传统与现代是变化的。记得“文化大革命”前,传统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是新兴媒体,电视普及面很小,是更新的新兴媒体。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传播、广泛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也成为传统媒体。与此相联系,还衍生出电子杂志、户外电子广告牌等各种各样的新媒体。这几年,移动网络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悄然兴起,大有发展前途。多种多样媒体同时并存,同时传播信息,这种情况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2)媒体的覆盖广泛化。尽管出现了媒体多样化发展和新兴媒体迅速崛起的势头,传统媒体受到了许多冲击

    23、,发行量明显减少,但是整个媒体的覆盖面却大大扩大。这不仅体现在拥有新媒体的人数在急剧增加,而且表现在传统媒体的品种在大幅度地增加。各种各样媒体已经覆盖了广大国土,覆盖了10多亿人口。事实上,不仅城市、乡村,甚至一些边远地区,都已经为各种媒体所覆盖。凡是由我们的媒体覆盖的地方,党的声音就能进入千家万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进入人们的头脑。(3)媒体的功能全面化。在中国,媒体最初的功能主要是报道政府的政令和政治活动情况,后来扩充到报道社会新闻。对于我们党来说,创办媒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主张,以动员群众参加革命。长期以来,党对媒体的定位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对于“喉舌”的理

    24、解,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理解为宣传党的主张。改革开放以来,先是认识到党的主张尽管与人民群众的主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不能只宣传党的主张,应该发挥“党的喉舌”与“人民的喉舌”双重功能;后来又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人民的喉舌”,媒体不仅要承担宣传报道的职能,而且应该承担舆论监督的任务,这又是双重功能。媒体功能日趋全面化,已经成为改革开放过程中媒体发展的一个亮点。(4)媒体传播的信息呈现出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同时并存的情况。过去,我们的媒体数量少,主要是党报党刊,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现在的情况大不一样,有的媒体,比如传播商品信息、健康知识、烹饪技术等内容的媒体,显然并不具有意识形态

    25、的色彩。随着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的媒体或者说传播这样信息的媒体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许多媒体不断发展的娱乐化倾向,也使这个问题显性化了。所以,今天再把新闻工作或传媒工作看作是意识形态工作,就显得简单化了。(5)媒体传播出现了非真实性信息与真实性信息鱼目混珠的情况。过去我们对党报党刊都比较信任,认为它代表的是中央的声音,都是可信的。当然,媒体传播的信息历来都有一个真实性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经常有一些假新闻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扁平传递的特点所致,同时也与媒体的商业化运作有关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媒体,发生如此重大的多方面变

    26、化,对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其中,哪些是积极的影响?哪些是消极的影响?这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决不能掉以轻心。2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的变革与转型。(35分)答:从社会实践层面来看,报纸角色转型经历了从总体性阶段,到分化、断裂、博弈以及整合等不同的转型逻辑过程。所谓总体性报纸角色,指的是中国社会转型前的1949年至1978年间,报纸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角色样态。总体性的报纸角色从功能上看,是社会组织动员的工具。在那个时代,“凭借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绝对权威力量,新政府和权力精英通过强制手段实现了公有化。”国家垄断主要的社会资源,包括媒介资源。这样的社会场域中,生成了充当社会动

    27、员与整合工具的特定报纸角色。这一角色大体上延伸了从延安时代确立的党政组织动员工具的先赋角色。在报纸与政府的关系上,报纸主要充当政府的代言人;在报纸与民众的关系上,报纸是国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工具;在报纸与过去党报的关系上,报纸放大了20世纪40年代生成的党报模式,强化了延安时代形成的党报的宣传与动员功能;而在报纸与领袖的关系上,则凸现了政治家办报的传统,党的最高领袖直接干预、引领报纸的宣传。因此,报纸成为社会纵向传播系统的一部分,成为组织传播的社会动员与整合工具,即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样的角色定位,使报纸站在似乎无所不能的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控制、社会宣传、社会灌输、社会斗争的高地上。因此

    28、,总体性报纸角色必定会伴随着总体性社会危机的爆发而陷入传播危机之中。报纸角色转型的第一阶段是报纸角色的分化。所谓报纸角色的分化,是指1978年至1992年间报纸从组织传播媒介转向大众传播媒介的过程中,报纸角色从一元的国家组织动员工具分化为多元的大众传播媒介角色的样态。改革开放战略的启动,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开始。从报纸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对媒介的放权和资源释放不仅提供了报纸角色转型的重要动力,而且赋予传媒组织一定的自主权,使之开始向“半自主”媒介场转型。在报纸与受众的关系上,社会自由资源和流动空间的释放,促进受众新闻信息需要的解放与释放,成为推动报纸实现大众化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报纸自身生

    29、态因子的嬗变上,伴随着新闻体制改革的进程,新闻本位、媒介企业化经营、广告刊登等现代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生态演进因子,在新时期得到复活。在报纸与执政党的关系上,尽管“喉舌论”依旧是报业制度的基础和新闻传播运作的底线,但随着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转移,以及党内生活规范化、民主化程度的提升,党对“喉舌”的控制也由过去的绝对控制转向相对控制。在报纸与领袖的关系上,党的领袖不再直接介入报纸运行,而是委托一批党报职业传播者按照宣传纪律和新闻规律的双重标准指导报纸运行。因此,社会、报纸、受众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开始形成,报纸开始了自身的大众化历程。报纸的大众化发展,不仅促进了数量的剧增,而

    30、且使种群演进沿着三条路径发生分蘖:一是地方报纸的增长数量,呈现市县高于省级、省级高于中央的态势;二是行业、专业报纸数量显著上升;三是社会组织兴办报纸形成热潮。在报纸种群分化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机关报开始式微,以晚报为代表的通过新闻产品和媒介产品的销售获取利润维持发展的商业报纸种群兴盛起来。晚报种群的勃兴与党报种群的衰落,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报业”,从“报纸行业”转向“报纸产业”,也标志着报纸角色建构的分化。报纸角色的分化趋势是从一元角色走向多元角色。所谓报纸角色的断裂,是指分化性时期形成的报纸角色丛在1992年以后得到了倾斜性重建,与市场经济运行相关和契合的报纸角色功能进一步延伸强化,与传统党报角

    31、色契合的部分功能得到了超市场的固化和形式化,以致报纸不同角色的矛盾与冲突显化。在报纸与读者的关系上,分化性社会实现了传播活动的重心转移之后,读者成为推进报纸发展的基本支点,但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报纸着力开发了“作为市场的读者”,而忽视了“作为权利主体的读者”。报纸角色的断裂直接导致报纸种群的断裂,导致党报种群的持续衰退与晚报、都市报种群先后成为社会主导性报纸种群这一趋势的呈现。90年代前期,晚报种群的数量和发行总量持续上升,至少在都市报还没有问世以前,晚报依旧是最能聚集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报纸种群。它促进了报纸的地域化,把注意力资源和广告资源分割在地方各大城市,导致中央级报纸的发行量和影响力持续下

    32、跌。当然,都市报的完全市场经济模式,使它作为典型的阶层媒介对于社会断裂的加剧,也起到了加速器和切割器的作用。都市报自身的报纸角色,也是断裂的。这表现在,报纸的目标受众开始倾向社会中间阶层;党报集团或准集团通过都市类报纸的经营成为利益主体;报纸的市场构成完全化,它不仅具有新闻产品和广告市场,也开始开拓资本市场和新闻来源市场。报纸种群的断裂,加剧和推进了了中国报纸媒介的阶层化。所谓报纸角色的博弈,是指报纸的公民代言与阶层代言、市场化报纸与非市场化报纸的博弈的样态。2001年11月10日“多哈”谈判结束,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世界经济博弈空间,标志着中国社会整体转型进入博弈阶段。博弈阶段的社会政治、

    33、经济场域和读者、传播科技的变化,使报纸的角色进入宣传媒介、公共报纸与阶层媒介的博弈状态。在报业与政府的关系上,尽管严格的宣传纪律和内容规制政策依旧钳制着报纸的传播活动和采编运行制度,但与此同时,政府正逐步放宽对包括报刊在内的媒介产业的管制。在报业与经济的关系上,报纸的集团化走向进一步得到发展,报业不仅吸纳着广阔的市场经济资源,而且多数报纸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盈利企业;报业的跨地区、跨媒介经营获得突破,报业竞争从产品的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在报纸与读者的关系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趋势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资源流动方式和社会传播工具,直接引导着报纸对目标消费群体的选择,进一步导致报业的分层化。在报纸与科技

    34、的关系上,方兴未艾、如日中天的数字媒介,既是报纸的克星,又是报纸的救星;报纸在与数字媒介的博弈过程中逐步走向媒介整合,形成数字报纸。博弈的结果,势必导致社会对主流报纸勃兴的期待。特别是由于存在高度的同质化与自身以规模发展作为市场诉求点、脱离社会精英和主流人群信息中心需要等缺陷,都市报的发展已陷入困境;社会结构的变迁必定呼唤着主流报纸的崛起。2010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47新闻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参考答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新闻实务考试时间:2010年1月10日下午招生专业:新闻学研究方向: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国际新闻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

    35、分)1声画对位答:“声画对位”又称声画对列,是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同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不一致,刚好相反。最早在理论上提出这种见解的是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年发表关于有声电影宣言,主张“把声音当作脱离了视觉形象的独立因素”使用。电视新闻也可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对于形象活动有特点,能明白传达的信息,而观众疑问又是画面无法表达的新闻,以及记者没赶上现场拍摄有关画面,但又非得报道的重大新闻可采用声画对位。1992河南第一位落企博士后刘佑全因是非事件性新闻,在报道时采用声画对位即画面与解说对列。2“布坎南式导语”答:“布坎南式导语”是曾为迈阿密先驱报的刑侦记者

    36、埃德娜布坎南提出的一种新闻导语写作方式。他说:“对我而言,感觉最好的一天就是我能写出这样导语的一天:我的导语让读者喷出了早餐咖啡,抓住胸口嚷首天啊!马莎,你看这个了吗?”。具体来讲,新闻导语的写作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做到第二条,则需要记者掌握一定的导语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和方法也许会让你写出“感觉最好”的新闻导语。3北京世界媒体峰会答:世界媒体峰会为非官方、非盈利性高端会议,定期由世界主要媒体轮流主办。北京世界媒体峰会于2009年10月8日至10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峰会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构建21

    37、世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伙伴关系,促进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间的“发展”。通过“合作”和“发展”,创造各媒体的“共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中进行了重要讲话。4报网互动答:报网互动是2000年以来出现的、具有中国新闻特色的新概念,指传统报纸和所属的新闻网站为了扩大影响力而采取的种种营销活动,如在报纸上开设网络版、在每条新闻后面附加“详情查阅某某网”,在网站开设电子版报纸、开设记者信箱等。2004年以来被中国大陆很多家媒体采用,已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流动作。此概念于2007年被正式提出,关于此的首届高峰论坛在此期间举行。报网互动,传统认为是一个关乎报纸的冬天是否来临的话题

    38、,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已上升为报纸营销手段、报纸理念等新的层次。是媒体的友谊交互手段,关键在于通过互动,最终在报纸版面或收益中有所体现。5社会性媒介答:就定义而言,“社会性媒体”还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维基百科对其解释为“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内容形式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媒介形式包括Blog、Wiki、BBS、Podcast等”。该定义简单明了,揭示出了社会性媒体的基本轮廓。从技术视角看,社会性媒体是一种完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媒体,它依赖于各种社会性软件而存在。社会性媒体内存在两类群体,一类是平台运营商,他们提供各种数字信息的生产、发布、存储、传播

    39、和交流平台,这些软件平台和网站可以方便的登录和使用。另外一类群体是普通大众,他们既是社会性媒体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还是最终的消费者,因而他们是社会性媒体的主体角色。从内容特征看,社会性媒体内流动的内容主要是个人意见、专业见解、工作经验等感性认知,这与传统媒体以硬性新闻和事实报道为主的风格有较大差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社会性媒体在社会传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对传统的主流媒体的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分流。6新闻专访节目答:新闻专访是记者或主持人就一定的事件、观念、人物的相关信息与特定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交流活动的新闻报道。新闻专访具有内容集中、目的性强、交流充分等特点。所谓内容集中,是指话题

    40、单一、谈论的内容具体详实;目的性强是指通过专访,可以有针对地了解专门、具体的事实,采访、传播目的明确,较好地满足观众的欲知心理;交流充分,明确了专访不是简单的答问式的采访,而是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因此,综合上述特点可知,新闻专访也应属于深度报道的范畴。二、简答题(共50分)1请对传媒“解释权竞争”的提法进行内容概括和个人评述。(17分)答:(1)从世界范围看,电视媒体在不同层面激烈竞争,竞争的焦点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报道资格、制作节目的资格,而是真正意义的报道能力,是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影响与走向进行分析、判断中所体现出的见识和解释能力,是节目制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持续创新能力。这种见识与解释能力不

    41、断得到有力体现,在受众心目中就赋予了这个传媒解释权,这个传媒的品牌就有了坚实的内涵。竞争解释权,对中国传媒而言,既是时代使命,也是一种战略选择。以竞争解释权为战略选择与资源投入重点是一种时代要求。在新传播时代,传播模式正在发生核心性变化,是推动新的传播时代、终端工具、竞争格局变化的基础性力量。至少包括移动需求正成长为第一需求,提供选择结果成为第一选择、提供内容并提供体验成为主流,解释权竞争成为竞争的焦点。(2)增强舆论的引导力,不仅在于报道权竞争,更在于解释权竞争:传媒的竞争表现在对事件的判断和见解,其核心竞争是解释权的竞争。这就要求传媒更善于把握宏观与本地的关系,关注政策效应中的本地机会,关

    42、注个体、群体的利益要求。财经报道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而要求相应的报道量、报道深度与宽度,要求解读数据与事件,解读新闻中的变化信号与背后的新闻。阅读时间更成为衡量报纸质量的标尺和增强竞争力的工具。报纸需要提供更多可以让读者“深阅读”的东西。更快、更精是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传媒要更努力通过再选择提高自己内容产品的选择水平。传媒的深层影响更来源于分析、解释和见识,而不是一般的报道与描述。深阅读与浅阅读提供者或提供定位的分野更加明显,要求报纸进一步转向,寻求与新媒体竞争的新支撑点。区域媒体需要更寻求对本区域的关照深度与宽广视野的结合。以技术变革和移动需求为代表的信息消费行为、消费心理的变

    43、化,驱使产品形态、传媒形态、媒体业态以及传播模式发生更迅速变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为目标的内容生产方式的丰富,将成为报纸的创新重点和与新媒体竞争的工具。传统媒体运作模式会更多地转向基于数据库平台运行,在价值链多环节获取收益,对技术提供商提出新的要求。2请对电视应该如何迎接新媒体的挑战发表个人见解。(18分)答:目前,除了上百个中央台频道、省级上星频道和非上星频道外,我国666个城市里还有2000多个城市频道。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各家电视媒体稍有懈怠,便会失去受众,失去广告。(1)竞争示范的表现电视内部竞争的失范表现在电视台之间、频道之间、栏目之间的竞争无序和混乱上,总体来说,这

    44、种状态呈现“低水平高竞争”的特点。其表现主要有:同质化现象严重;节目策划制作的粗糙新闻的娱乐化倾向;节目审美情趣的低俗化甚至假新闻的作崇(2)如何迎接新媒体的挑战在电视媒体处于收视份额竞争的时代,电视媒体间竞争的实质就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无序的竞争最终结果不会是双赢,也不会是胜负各执一方,而是两败俱伤。而良性的竞争则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然,能否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差异化有差异就有特色,有特色方可更具竞争力。份额竞争时代电视媒体间竞争表现为资源战之惨烈,如何在掌握同样资源的情况下做好栏目,就需要走差异化的路子。专业化几年前,在湖南卫视坐收频道专业化带来的丰厚回报

    45、时,不少电视台的决策者就跃跃欲试,开始走频道专业化的路子,在随后的时间里,节目专业化、从业人员和队伍的专业化成为不少电视媒体从业者的共识。许多频道正在或者已经陆续实现了专业化的呼号,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频道专业化还存在专业化不专业的现象,也就是越位行为。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可能跟电视台内部专业队伍的缺乏和专业节目制作公司的滞后和制作播出分离市场不规范有关,但是随着电视制作市场逐渐放开,专业化有望给电视业带来发展的春天。本土化提倡本土化就是强调新闻彰显地方特色、包括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等等,本土化的概念不仅仅是要求新闻报道和所制作的其他节目停留在地域行政区划这一表象上,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对这一地方

    46、和区域的主体民众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能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了解,并能予以挖掘。民生特色随着“民生”成为今后社会关注越来越多的话题,对电视媒体而言,谁抓住民生的内涵,谁能担当起民生鼓与呼的大任。谁就有可能走出一条真正的节目民生化的康庄大道。但目前不少民生新闻存在硬伤:许多民生新闻报道停留在了表层意义上,停留在情感纠葛、柴米油盐、市井逸事的肤浅的、简单的人道关怀和人本关怀里。真正的民生新闻更多的应是为百姓提供需求、提供服务,把社会安定、社会公正、社会秩序以及全局观念融进民生新闻中。走电视产业化媒体有很多属性,重要的是 政治 属性和产业性。作为附属经济的电视产业,应该充分发挥产业性的特点,从广

    47、告主的角度出发,寻找符合市场要求的最大利益,为 企业 量身定制栏目。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世间万物都是依据其优势而生存的,而生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竞争,二是合作。竞争因资源稀缺而起,要想赢得竞争就要具备优势;而当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竞争时,合作就产生了,合作的目的是整合,即通过资源、能力特别是优势(能力)的整合构建可以共享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当然,合作是多途径、多方位的。总之,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网络手机等媒体,未来地格局将会在竞争与合作中有消有长,当然,通过竞争,四种媒体的特色将会更加鲜明,特长更加突出。3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15分)答: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专业概念之一。西方国家把客观性

    48、原则作为新闻媒介遵循的重要信条之一,它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一种专业规范,也是主要的新闻专业理念。在我国,客观性原则也被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在理论上有其普遍性和根源性,同时又和我国的现实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把客观报道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恩格斯认为是“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作为最重要的新闻专业概念之一和一种新闻理念,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事实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基本特性,新闻传播者在从事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要如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客观性的目的是“使有理性的读者更便于发现真相”。当然,新闻传播

    49、的客观性不仅仅指向主体对客观事实的符合,还意味着新闻传播主体的理性互动,即超越对事实的单面符合和个体理性能力的片面限制而达到“综合理性”。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在当代新闻学中,也持相似的观点。他说:“的确,要做到客观性是很难的,也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从根本上说来,人们要报道什么事情,这本身就是思想的产物,必然会有报道者智力的介入,因而也就必然包含个人的系数在内。报道者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摆到他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不仅表现在他自己的参与上,尤其表现在他对事实事物的连续性的剪裁上和他所采用的形式上。”可见,所谓的新闻客观性包含着动态地呈现客观事实的理性过程,除了准确、公正、多面地报道之外,还深入事实,

    50、通过理性的解说道出真相。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客观性是新闻报道做到真实、全面、准确的前提条件,只有客观,才能接近事实;只有不断接近并揭示事实,才能得到真实;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和准确才得以存在,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才得以体现。三、分析题(每题35分,共70分)1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世界媒体峰会上的发言中说:“各类媒体要被公众广泛接受、受社会广泛尊重,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就应该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充分反映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热情鼓励发展中国家发展进步。”请根据个人理解,试析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主要内涵、相互关系及形成要素。答:(1)公信力和影响力的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实务》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pdf)为本站上传会员【雁**】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