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及治理路径_韩振秋.pdf

    • 资源ID:287485       资源大小:1.80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及治理路径_韩振秋.pdf

    1、66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收稿日期 2023-02-12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23)02-0066-10基金项目:202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村互助性养老实践困境及化解策略研究”(21YJA840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新时代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创新发展的动力要素及保障机制研究”(JBKYZD2023-7)的阶段性成果。摘要:当前,在数字中国推进中,由于老年人真实的数字生活需求被误读,影响了其有关能力的实现和知识、财富的获取,产生了数字鸿沟。老年人数字鸿沟有现代社会转型的“数字移

    2、民”,适应数字化时代节奏相对较弱,网络空间表达渠道受阻的鲜明特征。老年人数字鸿沟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存在接入、知识、使用、观念、开放五大障碍。数字鸿沟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人生活品质甚至生命安全、代际和谐、社会和谐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治理路径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及相关标准建设,化解技术障碍;加强老年人数字化融入氛围营造,突破知识障碍;加强科技向善及政策创新发展,消除使用障碍;加强老年人自信心提振,破除观念障碍;加强国际国内经验借鉴,打通开放障碍。关键词: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作者简介:韩振秋(1968-),男,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教授。老年

    3、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及治理路径韩振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 102600)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讲话,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在数字化发展这一进程中,老年群体面临的影响及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已达 2.64 亿,占总人口的18.7%1。

    4、从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看,截至 2022 年 6 月,我国网67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及治理路径民已达 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4.4%2。从过去五年增长的近 3 亿网民构成来看,老年群体成为增长的重要部分。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 60 岁以上网民 1.19 亿,占比为11.5%3。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有 4 亿左右的非网民,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人近 1.5 亿人,在非网民中占比四成左右,明显高于老年人占总人口 18.7%的比重(相关变化具体见图

    5、 1、图 2)。图 1近五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比重情况(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数据整理)图 2近五年我国网民人数及老年网民比重变化情况(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相关统计报告整理)以上数据说明,我国既是老龄化社会,也是数字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老年人成为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群体。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68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数字生活的聚焦,还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的 4 个原则、20 项重点任务,都十分明确地对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共享新型数字生活提出了

    6、目标和要求。这说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老年人数字生活,化解老年人智能技术难题已成为重大关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信息化社会,老年人面临哪些数字鸿沟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实现数字鸿沟的有效治理或跨越?这是迫切需要厘清和应答的社会现实问题。一、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内涵及特点(一)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基本内涵数字鸿沟最初是指数字接入鸿沟,但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已经逐渐演进。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最早出现在 1989 年英国时代教育专刊的一篇名为 Digital Divide的文章4。随后,美国学者托夫勒在其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提到了数字鸿沟。2000 年世界经济论坛的专题报告中再次提及相关概念。自此,随着信息

    7、革命的进程,“数字鸿沟”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无法逃避的问题5。也有学者认为,数字鸿沟由 Markle 基金会名誉总裁 Lioyd Morrisett 最早提出,被喻为一种在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所存在的差距6。后来,数字鸿沟的概念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定义为:处于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之间在获得信息通信技术的机会上,以及在互联网的使用上所存在的差距7。数字鸿沟问题由“接入端”进入“使用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一些新的数字不平等现象被催生,数字鸿沟问题由此更加关注接入、使用之外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使得数字鸿沟的突出表现不再是简单的连接和访问的差别,而是表现为

    8、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差异6。国内学界对这个概念也有不同的解读:王博认为,数字鸿沟是由于技术、经济、信息素养等差距引发信息传递和接收等出现不均衡和失效的现象,导致不同主体之间对信息的掌握产生差距8;刘丽群、成升认为,数字鸿沟是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巨大社会风险9;靳安然等认为,数字鸿沟是社会各阶层之间在利用互联网(有线和移动)上的差别10。总的来看,数字鸿沟是经济、知识、技术、能力中某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带来的问题,究其本质来看,不仅是信息时代全球性问题,也是社会公平公正问题。老年人数字鸿沟,是指由于数字化时代有关产品及服务多以年轻人为主导,造成老年人真实的数字生活需求被误读,影响了其有关能

    9、力的实现和知识、财富的获取11。从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老年人数字鸿沟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外来看,T.N.Friemel 指出了数字鸿沟带来的现实问题,即老年数字鸿沟反映了老年群体因面临诸多障碍而逐渐与数字社会脱节的现实12;F.Ochillo 提出数字鸿沟的转型及其原因13。国内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如:聂紫燕在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数码区隔现象14;鲁乙己认为,许多老年人因不能使用互联网服务,无法融入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15;周煜借鉴美国老年数字鸿沟的情况及实践,69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

    10、STITUTE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及治理路径提出弥合数字鸿沟的手段包括数字包容、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的实现16;刘峣指出,如何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是走进数字时代过程中的必答题17;苗政军强调,为数字时代的老年群体赋能,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8。以上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探索,为本文提供了一些启发和借鉴。但不同的是,本文将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特点进行系统归纳、提炼,并从多视角探究成因,深度探索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及其治理路径。(二)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特点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数字鸿沟有着明显的差别,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更容易形成,而且更难以愈合。

    11、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1.被动转型的现代社会“数字移民”随着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成为十分典型的新时期“数字移民”。当代老年人大多是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群体,他们中很多人是到中年、甚至进入老年后才开始接触互联网,属于典型的随着数字化、智能型迁移而来的“数字移民”。他们在互联网使用能力、需求及适应性等方面与年轻人相比明显存在差距,是被动转型的群体,是数字时代明显的“弱势群体”。2.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节奏老年人群体因其年龄、身体状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不仅在适应信息化时代节奏方面相对较弱,而且在对待互联网的需求、

    12、态度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群体,不利于老年人快速适应数字化社会。反过来,数字化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现代社会适老化政策的不完备等都制约着老年人快速融入现代社会的可能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老年人能动性、自主性的选择空间以及互联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3.网络空间表达渠道受限互联网时代为年轻一代在网络空间发声、利益诉求表达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渠道和机会。相比较而言,老年人群体在新媒体技术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在接入、使用、技能素养等方面的障碍导致其利益诉求表达不畅。这就使老年人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处境变得越发困难,从而不得不向年轻一代学习,依赖子代、朋辈亲属等来实现其某些诉求。二、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

    13、分析(一)接入障碍:老年人没有条件或条件不足由于受到国家经济实力、政府决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影响19,不同群体在接入层面会产生差距接入沟。接入沟反映了物质条件层面接入的不平等,加上技术与媒体对老年人的不包容,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接入障碍的直接来源。我国老年人网民普及率 38.1%,远不及年轻网民普及率(90.4%)的一半(根据2019 年末我国人口总量和构成进行估算)20。此外,老年人家庭的网络设备配置不够,互联网的可获得性不足且昂贵,这些都会造成老年人不能轻松自如地融入信息化时代。70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这种接入障碍通常出现在一些互联网普及和互

    14、联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的地区,技术层面上较差的条件使得老年人无法融入数字化社会。(二)知识障碍:老年人知识获取方面的差异老年人在农业生产、传统工艺制造、生活阅历等方面都拥有相对丰富的经验,这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宝贵财富。然而,在信息化时代,由于知识信息的滞后和匮乏,老年人很容易感到不适应。就信息技术方面来看,老年人因年龄、体力、精力的影响,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不足,易导致被排斥和不平等。简言之,当前我国多数老年人因数字素养相对较低,因而,即使在相同的技术接入条件下,他们更难充分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信息技术设备,甚至很容易受到数字诈骗和谣言等网络侵害。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老年人不得

    15、不与信息时代拉开距离,被排斥在数字社会外沦落为“数字遗民”19,进而导致老年人信息获取能力和结果上的不平等,产生信息“贫富分化”。由此带来的不平等使很多老年人在面对信息化时感到焦虑、紧张和不安。(三)使用障碍: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和熟练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数字技能较弱,在 APP 安装、在线支付等方面明显不如年轻人。有研究发现,老年人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为 4.4%,老年人使用微信的比例为 26.2%21。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科技产品服务并不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很多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使用的大多不是智能手机,少数老年人用的是子女淘汰的、不好用的旧智能手机。即使使用的是智能手机,老

    16、年人也并不会或不能熟练使用各种功能,而有些子女又没有耐心、认真、全面地教老年人使用这些功能,致使出现智能手机不能实现智能功能的现象,由此带来了使用上的障碍。此外,智能手机上功能繁多的 APP 与老年人的记忆力不相适应,增加了其在使用时的困难。(四)观念障碍:老年人对自我和信息化技术的观念偏差有的老年人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不需要学习和使用一些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有的老年人觉得自己学不会智能设备的使用,从而不愿意接触互联网等;还有些老年人维持自我守旧的观念意识,认为传统现金购物、实体店买东西、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才放心、安全;也有些老年人即使有智能手机,觉得操作起来麻烦、怕出错,丧失了对数字社会

    17、融入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上种种观念导致很多老年人形成了对信息技术的偏见,进而对传统生活方式、生活节奏过度依赖。(五)开放障碍:社会层面原因以及老年人的自我封闭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进数字化建设时,只是被动完成“指标和任务”,机械借鉴或模仿一些地方的经验,或者完全“想当然”、基于“保密”原因相对封闭地开发建设信息技术平台;有的企业在开发老年智慧产品时没能充分融入时代的前沿,没有充分借鉴国际国内经验,而政府层面又疏于跟进督导,致使老年人很难融入数字化社会。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一些老年人自我封闭,不愿意学习与交流,或者不善于学习和交流,导致自我对数字化社会的不适应、不理解。由于思想禁锢,不

    18、能以开放的心态71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及治理路径和做法去面对信息化时代,造成老年人不方便或不能融入数字化社会。三、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的交织、叠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障碍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障碍使老年人群体深受影响,进而不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一)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老龄化理论的三大支柱是“健康、参与、保障”。能否实现老年人的各种参与,不仅是老年人晚年是否幸福快乐的重要指标,也是考验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是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试金石。由于数字

    19、鸿沟,很多老年人“寸步难行”,无法正常参与社会。例如:不能或不方便接受健康码查验,不方便出入小区或公共场所;不会或不能约车,不会或不能网上订票,不会或不能点餐,不会或不能看病挂号,等等。这样的障碍很容易使很多老年人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出行或活动计划,必然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二)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甚至生命安全由于不会或不能网上购物、理财,不会或不能在线支付结账,不会在线存取款、购气、买电等,致使很多老年人不得不去实体店购物,去银行排长队交费、购买理财产品和存取款。这不仅耽误了老年人的时间,而且浪费了老年人的精力,影响老年人的作息规律和身心健康。数字鸿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会

    20、使老年人感到压抑、焦虑,甚至恐惧,进而排斥信息技术,导致有些老年人变得更加保守。同时,由于不会预约挂号、查询电子病历等,还会影响老年人的就诊治疗。有的老年人不会使用紧急呼叫设备,不会或不能处理、提供有关信息,很多时候只能等待,因此延误了一些疾病的诊断,影响了必需的应急救助或救治,很容易导致安全事件发生,进而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三)影响代际和谐、社会和谐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老年人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自如地享受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方便,老年人很容易自卑自责。另一方面,年轻人觉得教长辈学习这么简单的操作怎么这么麻烦,甚至认为老年人应该自学就可以会,不需要别人教。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存在无法适应信息社

    21、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的现象,难以应付层出不穷的技术要求和“障碍”。而老年人一旦因为数字鸿沟出现某方面的延误或损失,有些年轻人就可能抱怨长辈,由此带来代际关系的紧张,长此以往会影响家庭代际和谐、社区和谐,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四)影响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站在国家治理的视角思考和决策是实现治理绩效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提高新时代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提升公共服务、社会72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社会结构的复杂多元,以及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现状,

    22、容易影响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这是因为,数字鸿沟的存在无法实现老年群体的数据互通共享,会影响社会治理方式和社会秩序,不利于国家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进而影响社会公平和治理水平。四、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治理路径老龄化社会的治理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以及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多个层面,单从任何一方面将难以有效治理老年人数字鸿沟,更难以剖析数字鸿沟治理背后的逻辑。在数字时代,如何以温情化、人本化、精准化社会治理让老年人方便、安全、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识。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急需社会各层面加强治理,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实现数字社会的共享。具体来说,老年人数字鸿沟

    23、的治理路径如下:(一)化解技术障碍:加强基础设施及相关标准建设政府部门要把数字公平和包容意识以及老年友好理念融入政策设计中。采取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化指导服务,打通信息顺畅的“最后一公里”。老年人数字鸿沟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年人无法实现“触网”。因为无网,或即便有网却缺少一些硬件、软件,缺乏一些方便老年人的信息化技术设备或平台,老年人无法融入网络数字化时代。这就需要政府加强针对性研究,做好适老网络规划设计,加强相关建设。同时,需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适老评价体系和标准22,将适老互联网研发纳入老龄事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循序渐进地化解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技术障碍。此外,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数

    24、字鸿沟的根源在技术,实现跨越的根本路径在于技术赋权,要在基础设施及相关标准建设中推进新技术开发和使用,逐步化解技术障碍。(二)突破知识障碍:加强老年人数字化融入氛围营造老年人数字化融入的程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中,有没有适合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的环境和氛围至关重要。消除“数字鸿沟”,需要全社会改变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倡导全社会善待并耐心帮助老年人。政府、社会、家庭对于创造有利于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的社会氛围都责无旁贷。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监管,确保网络安全,让老年人安全“触网”。同时,要大力宣传“智慧助老”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社会营造智慧助老的浓厚氛围。在社会层面,社会组织、社区及相关志愿者要组

    25、织和开展老年人信息化专题培训,积极承担基层为老服务。要发挥各级社会组织社区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优势,实施“数字反哺”,促进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激发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观念,逐步缩小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数字差距。倡导老年人互帮互学,为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提供帮助。子女和亲属要对老年人“触网”“用网”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志愿者要发挥助老应有作用。各方主体要多关心老年人的信息化需求,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老年人的兴趣和生活质量,突破老年人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障碍,让老年人有73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

    26、及治理路径条件自如地融入信息化时代。(三)消除使用障碍:加强科技向善及政策创新发展当前,造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科技不够亲老、适老,政策不够灵活。社会应尊重老年人的主体性及其话语权,鼓励企业推动技术向善,在每个环节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产品研发、产品运用及后续服务要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游离于老龄化社会的实际。老龄化社会需要的技术,是能合理运用的技术,不能让技术控制老年人。数字化产品的生产方、销售方,从产品设计源头上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可能给老年人带来的障碍,有必要在测试阶段甚至创意设计阶段就让老年人参与其中,或者先让老年人体验运用后再推向市场,同时加强

    27、数字化产品的售后服务。鼓励企业提供一些亲老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等功能23,多一些对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时情感诉求和担忧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闭门造车。相关研发企业要对老年人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困难给予定制版的服务。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更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重视数字技术、数字化与老龄社会的协调、协同发展,注重政策的创新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老年人的差异性,考虑条件或设备掌握运用的可能性,建立一些绿色通道或特事特办的预案、机制,确保老年人出行方便、生活便利,让老年人对线上和传统线下服务的自主选择需求得到应有的满足,实现政策的主导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8、。(四)破除观念障碍:加强老年人自信心提振治理老年人数字鸿沟,不可忽视的是老年人的自信心与老年人对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及智慧产品的认识和看法。实践表明,即使在技术、知识、使用等方面无障碍的情况下,依然有不少老年人觉得数字化产品不可靠、不必用、不想用、不敢用。究其本源还是在于老年人对数字化社会的认识不够,观念上没有与时俱进。为此,需要加强老年人自信心提振。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为老年人搭建相关使用平台、学习培训平台等,让老年人感受到运用智慧产品的快乐、便捷和安全,增强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的自信心。其次,社区、家庭层面不仅要帮助老年人了解网络、喜欢网络、使用网络,也要为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学习教育、经验

    29、传授、贴心辅导、温馨服务等提供方便和条件,有序组织开展社区讲座、驻点答疑、线下体验等活动,让老年人在家庭、社区能够方便快捷地学习和使用好数字化产品,增进老年人对智慧产品的热爱和信赖,使其树立“我要学、我要用、我能行”的信念。最后,老年人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要培养“我需要、我能学、我会用”的信心。要主动请教身边的人,主动向年轻人学习,不能抱怨自我、抱怨信息化社会,而是要主动融入并逐步适应智慧社会的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愉悦身心、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当然,老年人也有拒绝数据时代要求的一些例外,关键在于要有让老年人选择其他方式完成相关要求的配套措施或制度安排。(五)打通开放障碍:加强国际国

    30、内经验借鉴在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进程中,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在立法、资金投入、74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项目建设、社会支撑引导服务以及提升老年人综合素养等方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加以推进和实施,提高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水平和效率。就国内来看,我国各地政府及相关行业有一些实践创新,如北京市围绕老年人日常就医、消费、出行等推出 52 项措施,助力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昆明市针对性地推出“智慧助老”行动;支付宝推出针对老年人的暖洋洋客服热线,提升老年人使用安全感24;上海出租车平台推出“一键叫车”功能,老年人可以在家门口“刷脸”打车。各地、各行业在实施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

    31、时需要打开视野,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打通区域、行业等相关壁垒,提升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能力和水平。就国际实践来看,20 世纪末,美国发布填平数字鸿沟政府报告,倡导政府牵头、社会团体参与开展数字鸿沟治理。很多社会团体成为这一行动中的主力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帮扶活动,如实施数字包容性计划,让老年人指导同龄人学习。在化解农村老年人“信息孤岛”方面,推出了乡村宽带接入优先资助项目25。新加坡政府2014年提出“智慧国家”倡议,成立了媒介素养委员会(MLC)、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等多种机构提升涉及青年、老年等公民的媒介素养,打造学习平台,提倡自主学习,调动社会支持和服务,把老年人容纳到互联网

    32、世界中来26。2000 年,日本通过了“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提倡全民参与互联网,依据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设计专业的智能产品等27。总而言之,老年人数字鸿沟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也是数字化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要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要加强数字鸿沟的治理,明确各方责任,维护老年人数字权利,共享数字发展成果。老龄化社会也是智慧社会,老年人数字鸿沟是暂时的、可缩小或消除的。只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老年人家庭及老年人自我积极对待,数字鸿沟的跨越是可以实现的。参考文献:1 中国政府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2021-05-11)2023-01-15.http:

    33、/ 中国政府网.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EB/OL.(2022-09-01)2023-01-15.http:/ 年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22-03-19)2023-01-15.https:/ S.Digital DivideN.Th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1989-11-24(57)5 刘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数字鸿沟研究现状与演进趋势 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1):99-113.6 李梅,陈友华.关于数字鸿沟问题的若干思考 J.人口与社会,2022(1):9-17.7OECD.Unders

    34、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EB/OL.2023-01-15.http:/www.oecd.org/75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及治理路径dataoecd/38/57/1888451.pdf.8 王博.城乡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研究 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9 刘丽群,成升.社会排斥概念下的数字鸿沟治理 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6(00):142-151.10 靳安然,吴菊华,丁邡.数字鸿沟的概念框架 J.中国经贸导刊,2013(32):62-63.11 胡立彪,张岗.跨越“

    35、数字鸿沟”其实没那么难 N.中国质量报,2021-01-25(004).12FRIEMEL T N.The Digital Divide Has Grown Old:Determinants of a Digital Divide among SeniorsJ.New Media Society,2016(2):313-33113OCHILLO F.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and Generational Impact of the Digital DivideR.Report in Harvard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2022

    36、:10-1214 聂紫燕.基于区隔表征的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分析 J.新媒体研究,2017(19):40-41.15 邱晓琴,王一涵.为弥合数字鸿沟共同发力来自 2022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弥合数字鸿沟论坛的声音 N.光明日报,2022-11-10(012).16 周煜.智能化时代美国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与启示 J.国外社会科学,2022(6):100-114+198.17 刘峣.帮“银龄”迈过数字鸿沟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2-22(009).18 苗政军.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之弥合路径 J.长白学刊,2023(1):123-130.19 陆杰华,韦晓丹.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

    37、、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 J.人口研究,2021(3):17-30.20 王娟,张劲松.数字鸿沟:人工智能嵌入社会生活对老年人的影响及其治理 J.湖南社会科学,2021(5):123-130.21 黄晨熹.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 J.人民论坛,2020(10):126-12822 王琛.多方助力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 J.经济研究导刊,2021(17):68-70.23 李强强,高红霞.四川明确 6 项任务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EB/OL.(2020-12-17)2023-01-15.http:/ 跨越老年人“数字鸿沟”多方探索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EB/OL.

    38、(2021-07-27)2023-01-15.http:/ 李成波,闫涵.美国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策略及启示 J.青年记者,2020(6):82-83.26 闫玉荣.新加坡提升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的启示 J.青年记者,2019(4):86-87.27 刘助仁.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信息网络业 J.现代日本经济,2000(4):41-45.责任编辑杨阳118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23.2(总第146 期)economic development by deepening market reforms.In practice,five parts of the united front work relati

    39、ng to the private economy has gradually formed:formulating specific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so as to fundamentally obta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and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rivate entrepreneurs;attract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40、private economy with greater social influence through broadening the channel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delib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ffairs;achieving effective leadership and integra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field of private econom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s in privat

    41、e enterprises;guiding entrepreneurs thinking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achieving healthy and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through cultivat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Key words:new era;private economy;united front work;theoryRe

    42、search Status,Hotspots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Led by Party Building: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WANG Haiyan ZHANG RenfengAbstract:The Party building 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c

    43、urrent academic research.The purpose and essence of the leading role of community Party building is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Based on 218 core journal documents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22,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research hotspots of

    44、the research on the Party building 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by using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makes evaluations and put forward prospects.The results show that research on the Party building 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shou

    45、ld be based on the gap between the current governance statu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ance efficiency,and deeply explor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Party building in activa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vitality of community governance,and build the content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46、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the feasible approach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re proposed.Key words:leading by Party building;community governance;high-quality development;CiteSpace;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capacityCaus

    47、es,Impacts and Governance of the Digital Divide of the ElderlyHAN ZhenqiuAbstract:At present,in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China,the real digital demand of the elderly is misread,which affects their acquisition and possession of knowledge and wealth,thus resulting in digital divide.The digital divide

    48、of the elderly ha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digital migr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society,relatively weak adaptation to the digital age,and blocked channels of expression in cyberspace.119JOURNAL OF CHENGD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英文摘要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igital divide of the elde

    49、rly is the existence of five barriers:access,knowledge,use,concept,and openness.The digital divide affects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their life quality and even the safety of life,inter-generational harmony,social harmon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governance.Governance of the digit

    50、al divide of the elderly can be implemented through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and related standards construction to resolve technical barriers;creating an atmosphere for digital integration of the elderly to break down knowledge barriers;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ol


    注意事项

    本文(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及治理路径_韩振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