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老年人驾车出行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陈龙.pdf

    • 资源ID:287410       资源大小:533.2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老年人驾车出行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陈龙.pdf

    1、第 42 卷第 3 期重 庆 交 通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Vol 42No32023 年 3 月JOU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SITY(NATUAL SCIENCE)Mar 2023DOI:103969/jissn1674-069620230317老年人驾车出行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陈龙1,杨澄璐1,景鹏1,查奇芬2(1 江苏大学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 江苏大学 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摘要: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安部于 2020 年发布取消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 70 周岁上限,老年人群的驾车出行行为

    2、备受关注。提出结构方程模型与贝叶斯网络的综合分析方法:以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老年人转向驾车出行意向的社会认知理论因素,结合机器学习领域的贝叶斯网络计算输出关键决定因素并量化因素间的关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约 16%的老年人有高水平的驾车出行转移意向;态度、主观规范与自我效能感对驾车出行转移意向产生的影响力最大;当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态度由低状态变为高状态时,转移意向的高状态发生概率呈现约 185%和265%的增长幅度。这有助于了解老年人的驾车心理需求,为预测未来高龄驾驶群体规模提供思路。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驾考政策;老年人;转移意向;社会认知理论;贝叶斯网络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

    3、编号:1674-0696(2023)03-119-09Influencing Factors of Elderly Adults Driving Switching BehaviorCHEN Long1,YANG Chenglu1,JING Peng1,ZHA Qifen2(1 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03,Jiangsu,China;2 School of Finance Economics,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03

    4、,Jiangsu,China)Abstract:The aging process in China is accelerating In 2020,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has announced the abolitionof the upper limit of 70 years of age for small car drivers license applications The driving behavior of elderly people hasattracted much more attention A comprehensi

    5、ve analysis method combin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Bayesiannetwork was propose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used to verify the social cognitive theoretical factors of elderlypeoples switching intention toward driving,Bayesian networks in the field of machine learning was combined t

    6、o calculateand output key determina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strength among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lso quantified The research resultsshow that about 16%of the elderly have high-level switching intention toward driving,and attitude,subjective norms,andself-efficacy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swit

    7、ching intention toward driving When self-efficacy and attitude of the elderlypeople change from a low state to a high state,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 high state of switching intention increasesby approximately 185%and 265%,which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elderly driv

    8、ers and providesideas for predicting the size of the elderly driving group in the futureKey words: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driving test policy;elderly people;switching intention;social cognitivetheory;Bayesian network0引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 402 万人,占总人口的 18 70%。与2010 年相比,比例提高了

    9、 544%。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议题。出行作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刚需,对促进健康收稿日期:2021-11-09;修订日期:2022-03-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87110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1601304)第一作者:陈龙(1958),男,江苏靖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车辆动态性能模拟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方面的研究。E-mail:chenlongujseducn通信作者:景鹏(1978),男,江苏镇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交通管理、出行行为分析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E-mail:jingpengu

    10、jseducn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小汽车以其出行自由度高、实现高频率的社会参与等特点能够帮助老年人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超过 80%的老年人日常选择自驾出行1,而 JFENG2 的一项关于 2016 年南京市老年人出行调查数据显示,仅有 3%的老年人开车出行。在新规出台之前,国内对老年人群的驾驶转移意向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已有研究大多将驾驶作为模式选择之一来分析老年人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3,无法形成针对性的研究来解释老年人驾驶意愿背后的影响机制。国外老年人驾车现象普遍,更多从提高老年驾驶员的出行机动性出发,研究包括驾驶能力自我评估与调节以及停止驾驶4 等热点话题。随着与

    11、年龄相关的身体素质、认知和执行能力的下降,老年人试图评估自己的驾驶能力,决定是否继续、减少或停止驾驶行为,因此汽车依赖型社会专注于研究老年人从驾驶转向减少甚至停止驾驶变化过程中的态度和认知。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可能并不适用于我国老年人。从理论背景来看,现有涉及小汽车出行模式的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研究大多强调性别、年龄、家庭收入等社会人口特征和健康状况4 对老年人驾车出行选择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行为理论模型分析老年人心理因素影响驾车出行行为决策的研究较为缺乏。从研究方法来看,开放式访谈、主题分析法等定性研究常被用来研究老年人的驾驶行为改变意图,难以用明确的数据标准加以

    12、验证研究结论且具备主观性。回归分析是常被用来探索影响老年人对驾车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因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例如,DMIFSUD 等4 用二元回归模型预测马耳他的老年人是否有开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意愿。但回归模型只能处理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在处理多层次的变量影响关系上不具优势。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笔者侧重于分析老年人由非驾驶到开始驾驶的行为改变,从老年人心理因素出发,开展 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转向驾车出行意向的实证研究。以解释个人行为改变的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为基础,深入分析影响老年人转向驾车出行意向的重要因素。使用能够处理多层级变量关系

    13、的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老年人在转向驾车出行意向上的环境因素与个人因素的动态相互关系。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贝叶斯网络(bayesiannetwork,BN)的机器学习方法从概率计算的角度量化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并识别关键性决定因素,为揭示老年人转向驾车出行行为提供决策支持,并为未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老年驾驶人上路管理规范提供有效对策。1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SCT 是解释个人行为改变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了人类行为主要受 2 种因素的影响:环境和个人。环境因素涉及家庭朋友以及社会经济等宏微观环境。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是个人感知

    14、到成功执行某行为的信念,是行为的重要驱动因素。DLFULLE 等5 将社会认知理论运用到主动交通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个人因素正向影响步行往返校园行为。社会认知理论能够为我们有效评估取消驾考年龄限制新规下老年人的驾车出行行为改变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一方面,取消驾考年龄限制的政策调整这一社会环境会增强老年人对政策的认同和信任感,从而提高转向驾车出行行为的期望,彰显身份及独立的生活追求;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中国老年人依赖非驾驶模式,转向驾车出行对他们来说可能意味着一个重大的生活转变,他们在面对典型的出行行为变化时会引起个体内部的心理变化,包括提升出行便利性舒适性和晚年生活幸福感的积极情绪以及对事故

    15、风险担忧的消极情绪。上述由环境和个体引发的老年人心理因素对转向驾车出行行为决策的影响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解释。笔者综合考虑驾考政策环境因素与老年人内部心理变化形成社会认知理论模型来分析影响老年人由非驾驶模式转向驾驶的重要因素,理论框架如图 1。图 1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Fig 1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hypotheses11环境因素111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指公民对政府治理资格和管理绩021重 庆 交 通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第 42 卷效的认可和信任程度,在文中指的是民众对驾考年龄整改新规的信任和满意度(例如,我相信政府

    16、部门取消考驾照的年龄限制是正确的决定,它保障了我的驾驶权益)。在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中,信任被认为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信任可以提高慈善捐赠认知的自我效能感,信任还能够形成积极的网上购物态度,最终对网上购物意向产生直接影响6。在出行行为领域中,PJING 等7 将政府公信力定义为对用户对网约车安全整改措施的信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公信力显著影响其他重要因素,最终对继续使用网约车出行行为意图产生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假设:老年人对驾考新规的政策执行行为产生的信任感将会诱发对考取驾照的自我肯定、对开车上路后的美好期望以及改变出行方式的心理倾向,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自身的驾车权利被合法化,并且拥护政府对老年驾驶人员

    17、的关怀,由此可能萌发驾车出行的意图。因此,提出以下 4 条假设:H1为政府公信力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H2为政府公信力对结果预期有显著正向影响;H3为政府公信力对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H4 为政府公信力对转移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112主观规范主观规范在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指个人在执行或不执行某种行为时所感知社会压力的程度,它一般是通过直接要求参与者表述“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可能会赞成或不赞成他们实现某种行为来衡量。主观规范能够正向显著影响个人态度,从而产生积极的体育活动参与意向。主观规范在文中指的是老年人感受到来自亲人好友对自身驾车出行行为的赞同倾向(例如,家人和亲属

    18、的支持对我驾驶私家车出行的决策影响很大)。在一项针对老年安全驾驶行为的研究中,代表社会性压力的主观规范被证实能够影响老年驾驶员改变驾驶行为的意图。笔者认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在考虑做出驾车出行行为改变时更容易受到来自身边家人好友的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假设:H5 为主观规范对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H6 为主观规范对转移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113面子意识面子意识是指个人在接触社会生活时,想要提升、维护和避免失去自我形象的欲望。面子意识表现为驾车出行在老年人的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彰显身份和地位的行为(例如,我认为老年人自己驾驶私家车出行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在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中,HZHA

    19、O 等8 发现社会面子意识能够影响个人参与腐败行为的意图。对于大多数经历过集体主义生活的中国老年人,面子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与周围大多使用公交车或电动车出行的同龄人相比,老年人认为驾驶小汽车出行能够在朋友圈里找寻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可能源自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独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因此提出假设:H7 为面子意识对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H8 为面子意识对转移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12个人因素12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的是行动主体对自我是否能够达到目标的推测与判断。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感是行为意向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T PDONG 等9 学者发现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影响用户对知识

    20、共享行为的结果预期与使用意图。笔者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老年人对自我驾驶能力的主观评估(例如,我认为我身体素质较好,有能力驾驶私家车)。自我效能感通常被用作检验老年人驾驶能力自我评估的重要预测变量。当那些严重依赖私家车出行的老年司机停止驾驶后,他们在交通出行上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降低,并表现出些许抑郁和焦虑。拥有合格的身体素质与驾驶技术将很大程度决定能否成功考取驾照并顺利开车上路,对驾驶能力的自我评价越高,越有可能选择驾驶作为日常出行模式,因此提出假设:H9 为自我效能感对结果预期有显著正向影响;H10 为自我效能感对转移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122结果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人在实施特定行为后,对可能发生结

    21、果的期待或期望。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结果预期被认为是与自我效能感同等重要的个人因素。结果预期对社会创业态度和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10。SMWHITE 等11 发现结果预期是影响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关键激励因素。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对身体和社会结果的期望会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这是因为当一个人进入晚年时会有一定的社会独立需要。老年人更高的社会结果预期与更多的社会参与相关12。本研究将结果预期定义为老年人期望驾车出行能给自身带来更方便、更舒适、更快捷的出行体验,这些优势是其他出行方式无法提供的,社会结果期望越突出,老年人对驾驶产生的行为需121第 3 期陈龙,等:老年人驾车出行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求则

    22、越强烈,因此提出假设:H11 为结果预期对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H12 为结果预期对转移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123态度态度是一种反映个人喜欢或不喜欢的心理状态。在文中指的是老年人对转向驾车出行的好感度(例如,政府取消了对考驾照的年龄限制,这让我觉得以后驾驶私家车出行是一个不错的决定)。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一个人对行为的态度可以准确地预测他们从事这一行为的意向。一项针对个体步行行为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对步行的态度与步行偏好显著相关,对步行持积极态度的老年人会更偏向选择步行出行13。老年人对驾考新规持有的态度将反映他们对驾车出行这一模式的心理状态,对驾车出行的好感度将促使他们改变现有的出行方式转而选择

    23、小汽车出行,因此提出假设:H13 为态度对转移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13感知风险感知风险指的是主观风险评估,包括评估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判断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个人参与道路交通事故的感知风险正向影响他们从私家车转向公共交通和步行的意向。大多数老年司机由于视力和听力问题会产生较高的道路交通事故风险14。即使有许多中国老年人有强烈的驾驶欲望,他们也会为缺乏驾驶经验而发生交通事故感到担忧。感知风险在文中被定义为老年人对自身驾车可能引发的事故主观评估,包括速度失控、交通信号反应迟缓、面对突发状况无法做出及时反应等风险,这些担忧将阻碍他们选择驾车出行。因此提出假设:H14 为感知风险对转移意向有显著正向影

    24、响。2数据调查与分析21问卷设计笔者于 2021 年 1 月 14 日1 月 17 日对江苏镇江地区 60 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在正式调查之前,选取镇江市 25 名 60 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开展预调查,以便对问卷进行问题发现与修改。经修改后形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一共包含3 部分。第 1 部分是受访者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第 2 部分旨在了解老年人最常用的出行方式,考虑到小汽车出行对其它出行方式的潜在替代性,笔者重点调查目前习惯于公交车、出租车等机动化出行方式的老年人群,那些选择将驾车作为目前最常使用的出行方式的群体将会被排除在本次调查之外。第 3 部分测量社会认知理论模型中涉及的

    25、心理因素。所有的心理变量都采用李克特 7 级量表评分(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本次调查总共分发 500 份问卷,排除 56 名最常选择驾车出行的老年人群,以及 84 份答案不完整、前后不合逻辑的无效问卷,最终获得问卷 360 份,有效率为 72%。200 份样本容量被广泛认为能够为结构方程模型提供足够的分析能力。另一经验准则指出结构方程模型使用的最小样本量应不小于观测变量总数的 10 倍。依据这一法则,本研究使用的最小样本数应不小于 270 份。贝叶斯网络模型被证明即使小数据集中也能产生良好的预测精度15,对于包含 5 个节点的小型网络来说,无论结构复杂程度如何,几乎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

    26、用 100 1 000个数据量预测精确的网络。并且 320 个样本数是标准机器学习方法所需的数量16。因此,笔者使用的 360 最终样本数量能够满足结构方程模型与贝叶斯网络研究需要。22描述性统计表 1 展示了受访者的人口社会经济属性。样本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1111)。大部分处于 6070周岁年龄段,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超过八成的老年人处于退休状态,超过一半的老年人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下。大多数老年人与配偶同住,其次是和子女或第 3 代居住。在问到最常用的出行方式中,6750%的受访者主要乘坐公交车出行,近 13%的老年人拥有驾照,并且大多数家中拥有小汽车。表 1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Ta

    27、ble 1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pondents属性类型说明数量/人百分比/%性别男1895250女1714750年龄/岁6070227630670 及以上1333694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223389初中1062944高中(中专)862389大学(大专)及以上461278退休状况已退休3208889未退休401111221重 庆 交 通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第 42 卷(续表 1)属性类型说明数量/人百分比/%月收入或退休金/元3 000 以下19855003 000600012735286 00035972居住状况(多选)单独

    28、居住26722和配偶居住2356528和子女或第三代居住2145944和朋友或其他人居住5139拥有驾照情况有471306没有3138694家中小汽车数量/辆01133139115944172882444最常使用的出行方式公交车2436750出租车/网约车3833电动车421167其他72200023信度与效度检验通过对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评估问卷质量。表2 列出了相关指标结果,克朗巴哈系数(Cronhacha)能够反映问卷项目的内部一致性,文中的克朗巴哈系数高于普遍接受的最小值 07,说明数据内部一致性水平可以接受。所有测量项目的因子负荷都高于推荐的基准值 060。提取的平均方差值(ave

    29、rage varianceextracted,AVE)在 0660926 之间,高于 050 的基准值,组合信度值(composite reliability,C)超过 07,这说明数据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与收敛效度。从分析结果看,问卷数据质量良好。表 2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Table 2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results变量问题项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AVECronbachs 系数C转移意向SI10757SI20778SI30771SI40765090109730852主观规范SN10879SN20912SN30905089109600927态度ATT10829

    30、ATT20834ATT30823092609740868(续表 2)变量问题项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AVECronbachs 系数C结果预期OE10845OE20885OE30892085509450907自我效能感SE10834SE20825SE30774SE40789084409550881政府公信力GC10826GC20850GC30885066908530890面子意识FC10825FC20935FC30906FC40912079209360942感知风险P10850P20916P308810801092109143模型构建31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

    31、n model,SEM)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包含可直接测量的观测变量和无法直接测量的潜变量。模型分为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指的是观测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指的是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测量模型的基本形式为:x=x+(1)y=y+(2)式中:x、y 分别为外生观测变量与内生观测变量;、分别为外生潜变量与内生潜变量;和 分别为 x和 y 的测量误差。结构模型的基本形式为:=B+(3)式中:B 为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即路径系数;为内生潜变量 在方程中没能被解释的部分,即残差项。图 2 显示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检验结果。除 H

    32、4(政府公信力正向影响转移意向)不成立外,其余假设均成立。以该模型为基础,使用贝叶斯网络进一321第 3 期陈龙,等:老年人驾车出行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步预测和量化影响程度。注:*代表 p005,代表 p001,代表 p0001图 2路径检验结果Fig 2The results of path test32贝叶斯网络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分析各变量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却无法解释自变量的重要性优先级以及预测某一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贝叶斯网络能够根据概率分布数字化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并自动计算与输出某一自变量变化带来的目标变量的变化概率。贝叶斯网络适用于基于理

    33、论和经验验证后的结构方程模型上更新开发,从而实现更准确的解释和预测。笔者首先使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验证的结构方程模型对老年人转向驾车出行意向的影响因素间的假设关系进行定量评估,路径显著则认为理论构建是有效的。然后在相同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预测和诊断各变量对转移意向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关键决定因素,旨在为某些优先因素与老年人转向驾车出行意向之间的关系提供推断因果关系与预测能力。贝叶斯网络由定量和定性 2 个部分组成。定性部分是由节点和有向边组成的有向无环图(directacyclic graph,DAG)。在本研究中,节点表示可能影响老年人转向驾车出行意向的潜变量,有向边

    34、是变量间的假设关系,定量部分代表各个变量间的条件概率分布。在贝叶斯重要概率理论中,先验概率是指通过统计和经验得出的原因产生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原因产生概率的情况下目标结果发生的概率;联合概率是指多个原因变量同时成立的概率。设 Xi为随机变量,共有 n 个变量,Pa(Xi)为 Xi的父节点集,P Xi|Pa(Xi)为每个观测变量在其父节点条件下的条件概率,P(Xi)为 Xi的先验概率,其联合概率分布的基本形式为:P(X1,Xn)=ni=1p Xi|Pa(Xi)(4)321先验概率估计去除 H4 假设路径后形成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模型被作为贝叶斯网络基本结构。笔者通过因子载荷加权计算获得各个潜变量得

    35、分作为原始数据,使用 K-means 聚类方法将各个潜变量分为低、中、高3 种状态,最终通过计算状态频率获得网络节点的先验概率,由于网络模型涉及无法进行直接观测的潜变量,因此采用最大期望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自动更新网络模型实现条件概率的分布计算,更新后的网络模型如图 3。图 3更新后的贝叶斯网络模型Fig 3Updated Bayesian network model为评估网络结构的预测准确性,随机抽取样本量为 36 的数据集作为测试集。在随机选择的 36 个样本中,所构建的贝叶斯网络能够在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的转移意向状态下分别正确预测9167%、

    36、625%和 50%的样本数,整体错误率达到 1944%,模型预测效果可接受。322推理与诊断贝叶斯网络通过推理和诊断工作实现影响因素的量化及预测功能,其主要思路是根据各变量的状态概率变化进行结果变量的概率估计。图 4 反映影响老年人群驾驶转移意向的推理结果,横坐标表示各个心理因素分别处于低、中、高水平的 3 种状态,421重 庆 交 通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第 42 卷纵坐标表示随着心理因素不同状态的切换导致转移意向的概率变化。在所有影响因素中,自我效能感和态度对转移意向发挥的作用最大,当自我效能感由低中高发生变化时,处于高状态的转移意向实现从 11%到 314%的较大幅度上升

    37、变化,而当态度处于高水平时,老年人对转向驾车出行的意向较所有变量的影响中上升最高至 391%。图 4影响转移意向的贝叶斯推理Fig 4Bayesian reasoning influencing the switching intention表 3 给出了转移意向处于高状态时的贝叶斯诊断结果,最左侧的低、中、高表示 6 个影响因素分别处于低、中以及高水平的概率分布。表 3转移意向在高状态下的贝叶斯诊断Table 3Bayesian inference at the high state of switching intention高转移意向自我效能感PCPNCP结果预期PCPNCP态度PCPN

    38、CP低057203910228023105050336中027203050375030503690359高015603040397046401250305高转移意向感知风险PCPNCP主观规范PCPNCP面子意识PCPNCP低015602410489037104780329中044403940372037403360328高040003650139025501860343注:PCP 为诊断前的先验条件概率,NCP 为诊断后的新的条件概率。贝叶斯诊断结果表明:如果老年人的驾车出行转移意向呈现高水平状态,个人因素相比环境因素对意向产生的直接作用较大。其中,态度和自我效能感对转移意向发挥的作用效应最

    39、大。态度与自我效能感的高水平概率分别由 125%与 156%提高至305%和 304%,相对于诊断前增长幅度最大(增长幅度分别为 144%和 95%)。最后,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表 4 中的变量互信息值表示 2 个变量间共享的信息量,互信息值越大,说明 2 个变量的依赖性越强。结果表明,态度、主观规范和自我效能感对老年人转向驾车出行的意向影响最大,政府公信力和结果预期发挥的作用较小。521第 3 期陈龙,等:老年人驾车出行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表 4转移意向的敏感性分析Table 4Sensitivity analysis of switching intention变量互信

    40、息值占比/%态度0094 496760主观规范0049 833570自我效能感0046 333320面子意识0036 252590感知风险0019 631400政府公信力0008 7306254结论笔者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驾考年龄调整政策下影响老年人群转向驾车出行意向的因素关系模型,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与贝叶斯网络量化影响程度、推理与诊断因素间的重要关系。在环境因素中,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政府公信力、主观规范与面子意识均对个人因素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并且主观规范与面子意识对转向开车出行的意向发挥积极作用。贝叶斯推理与诊断发现,当已知节点主观规范与面子意识由低向高水平变化时,高状态的驾车出行

    41、转移意向均呈现上升趋势;反之,当已知节点转移意向处于高状态下,高水平的主观规范与面子意识也分别由先验概率 139%和 186%上升至 255%和 343%。在敏感性分析中,主观规范对转移意向发挥的影响力占据较大比重。这些结论说明,当驾考年龄上限被取消后,老年人群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对驾车出行这一心理倾向产生变化。在个人因素中,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示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与态度都显著直接影响转向开车出行的意向。贝叶斯推理和诊断结果显示随着自我效能感与态度由低到高发生状态变化,高水平的转移意向在所有前致因素变化下呈现最大的上升幅度。敏感性分析里也体现出态度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老年人在考虑做出驾车出

    42、行行为改变时,对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驾驶能力的判断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感知风险能够阻碍老年人选择驾车出行,可见老年人对自身安全驾驶能力表示担忧,害怕自己成为交通事故肇事者以及受害者,从而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出行方式去选择开车。基于上述模型结果讨论,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2020 年取消 70 周岁的驾考年龄新规满足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驾车需求,仅以本研究的实证为例,政策的发布能够促使 16%的老年人群抱有较高的驾车出行意向。无论是已经习惯于驾驶的年轻人、中年人,还是受政策影响准备开车上路的老年人,国内道路上的老年驾驶群体将会不断增长。为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可以通过出台有效政策与管理制度加强保障高龄驾

    43、驶员的权益与安全,提高老年人群在出行方面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但驾考年龄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完全鼓励老年人开车,作为亲人,我们应当理解与尊重他们的驾驶需求与权利,做到因人制宜。2)作为交通参与者的弱势群体,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与认知功能会对他们的驾驶技能产生一定影响。把握好老年人的出行机动性需求与安全驾驶的平衡发展非常关键。建议参考其他国家在针对高龄司机的驾驶安全能力测试方面的经验,对我国老年司机实施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心理评估测试与路考,确保自身具备驾驶能力方可继续开车上路,严格做到为老年人以及其他道路参与者的安全负责。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帮助老年人群清晰识别交通信号和标志,确保他们

    44、的安全驾驶行为。参考文献(eferences):1TUONG L T,SOMENAHALLI S V C Exploring frequency ofpublic transport use among older adults:A study in Adelaide,Australia J Travel Behaviour and Society,2015,2(3):148-155 2FENG J The influence of built environment on travel behavior of theelderly in urban China J Transportatio

    45、n 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2017,52:619-633 3LI X,ZHANG Y,DU M Analysis of travel decision-making for urbanelderly healthcare activities under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straints J Sustainability,2018,10(5):1-15 4MIFSUD D,ATTAD M,ISON S To drive or to use the bus?Anexploratory study of o

    46、lder people in Malta J Journal of TransportGeography,2017,64:23-32 5FULLE D L,GYUCSIK N C,SPINK K S,et al Prospectiveexamination of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in predicting walking for activetransporta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pproach:self-regulatory efficacy 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

    47、gy,2012,42(12):2917-2932 6KASILINGAM D L Understanding the attitude and intention to usesmartphone chatbots for shoppingJ Technology in Society,2020,62:101280 7JING P,CHEN Y,WANG X,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diride-hailing security measures:An integration model J Transportationesearch P

    48、art F: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2021,76:13-166 8ZHAO H,ZHANG H,XU Y How social face consciousness influencescorrupt intention: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honesty-humility and moraldisengagement 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9,159(4):443-458621重 庆 交 通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第 42 卷 9DONG T P,HU

    49、NG C L,CHENG N C Enhancing knowledge sharinginten-tion through the satisfactory context of continual service of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ople,2016,29(4):807-829 10LUC P T Outcome expectations and soci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Integration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socia

    50、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J The Journal of Asian Finance,Economics and Business,2020,7(6):399-407 11WHITE S M,WOJCICKI T,MCAULEY E Social cognitiveinfluences on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J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Social Sciences


    注意事项

    本文(老年人驾车出行转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_陈龙.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