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4∕T 2777-2023 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山西省).pdf

    • 资源ID:284463       资源大小:304.06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14∕T 2777-2023 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山西省).pdf

    1、ICS65.020.40CCS B 64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 14/T 27772023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2023-06-21 发布2023-09-21 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14/T 2777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原则.35绿化类型.36不同绿化类型的植被修复.3附录 A(资料性)不同气候立地类型区适宜草种.11附录 B(资料性)不同类型草原(草地)优势草种.12附录 C(规范性)盐碱地分级.13DB 14/T 2777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2、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常建国、史雅楠、张寄英、郑峰、顾思思、陈春、王庆云、高龙、郭晓东、郭翠萍、刘智慧、程宣境、赵俊伟。DB 14/T 277720231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防护林营造、草地修复和建植、湿地缓冲带植被修复、乡村绿化美化、公路绿化、盐碱地植被修复中植树造林种草的原则、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及相近立地类型区的植被修复和重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

    3、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19377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4、GB/T 21141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GB/T 26903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标准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7072 美丽乡村建设评价GB/T 37067 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GB/T 50885 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1097 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CJJT 283 园林绿化工程盐碱地改良技术标准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 1000 容器育苗技术LY/T 1766 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程LY/T 1898 天然次生低产低效林改培技术规程LY/T 2616 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护技术规程LY/T 2623 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规程LY/T

    5、2639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LY/T 2645 乡村绿化技术规程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LY/T 3179 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NY/T 1176 休牧和禁牧技术规程DB 14/T 277720232NY/T 1233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 1237 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NY/T 1342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NY/T 1343 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NY/T 1579 天然草原等级评定技术规范NY/T 2701 人工草地杂草防除技术规范建标196 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标准DB14T1206 乡村景观绿化技术规范DB14/T 1412 灌木林改培技术规

    6、程DB14/T 1415 盐碱地造林技术规程DB14/T 1683 疏林地改造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退化草地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草地生产力降低、草种品质变劣、生物多样性减少,群落出现逆向演替,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甚至丧失的草地。3.2湿地缓冲带为保护和优化湿地生态系统,在水陆交错区等地段划定的带状缓冲区。3.3等高植物篱技术沿山地等高线,按一定间隔密植灌草,构建植物篱笆,防治水土流失的技术。3.4乡村小微公园为乡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等服务的小型绿地。3.5线路内绿化公路规划用地边界线以内的绿化。3.6线路外绿化公路规划用地边界线以外的绿化。3.7盐碱地分布

    7、盐土、碱土及各类盐化和碱化土的土地。其中,盐土是土壤表层(0 cm-30 cm)氯化物含量超过0.6%,硫酸盐超过2.0%,氯化物-硫酸盐超过1.0%或硫酸盐-氯化物超过1.0%的土壤;碱土是土壤表层含盐量不超过0.5%,碱化度20%以上,pH值9.0以上的土壤。3.8地下水临界深度蒸发最强季节,不造成树木栽植穴土壤盐渍化的地下水位高度。DB 14/T 2777202334原则4.1生态优先,多目标兼顾。生态优先,多目标兼顾。因害设防,因需植绿,生态效益优先,兼顾景观效果、社会和经济效益,构建生态功能突出,景观效果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可行的生态系统。4.2保护优先,多措并举保护优先,多措并举。

    8、突出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理念,保护绿化用地现有植被和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人工促进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提高近自然修复水平。4.3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密则密,宜疏则疏,构建水量供需平衡、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4.4因类施策,重点突破。因类施策,重点突破。充分把握不同绿化类型的特点和修复重点,因类施策,提高修复效率和成效。4.5林草协同,集成创新林草协同,集成创新。集成新技术、新方法和优良林草植物材料,创新修复模式,提高修复质量。5绿化类型绿化类型包括防护林营造、草地修复和建植、湿地缓冲带植被修复、乡村绿化美化、

    9、公路绿化和盐碱地植被修复。6不同绿化类型的植被修复6.1防护林6.1.1绿化用地绿化用地包括疏林地、采伐和火烧迹地、一般灌木林地、退化林地、造林失败地和政府规划的绿化土地。6.1.2修复方式6.1.2.1封山育林封育的对象、条件、方法和要求应符合GB/T 15163的规定。6.1.2.2改造改培6.1.2.2.1补植改造难以封育成林的疏林地、采伐和火烧迹地,退化林地及造林失败地,选择优良适生树种,按照DB14/T1683和LY/T 3179确定的方法,以补植改造的方式培育防护林。6.1.2.2.2灌木林改培降水量400 mm以上,土层厚度30 cm以上的灌木林,按照DB14/T 1412确定的

    10、方法和要求,补植乔木树种,培育乔灌混交林。6.1.2.3人工造林6.1.2.3.1适用条件难以通过封山育林和改造改培培育防护林的绿化土地。DB 14/T 2777202346.1.2.3.2原生植被保育造林中,尽量避免破坏原生植被;对造林地已有的幼苗幼树,选择有培育前途的计入造林密度,并加以保育,促进生长。6.1.2.3.3造林树种及苗木晋北、晋西北防沙治沙区按照GB/T 21141,太行山水源涵养林区按照LY/T 1766和LY/T 2623,吕梁山水土保持林区按照GB/T 15776的规定选择造林树种。造林苗木应选用良种壮苗,苗木质量应符合GB 6000的规定;除必须截干栽植的山桃、山杏和

    11、刺槐等萌芽力强的树种外,其他树种使用全冠苗。6.1.2.3.4整地整地方法应采用局部整地,具体方法根据造林树种特性、水土保持要求、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综合确定。平地及缓坡以穴径为0.4 m0.5 m,深度0.4 m左右的穴状整地为宜;坡度15以上,以长0.5 m 0.6 m,宽0.4 m 0.5 m,深0.4 m左右的鱼鳞坑整地为宜,鱼鳞坑建造应就地取材,禁止使用鱼鳞板、水泥等材料。6.1.2.3.5混交方法防护林应造混交林。混交造林可以小班为单元,用2个3个以上树种进行带状或块状混交,立地条件较好小班采用乔木树种混交,较差小班用乔灌或灌木树种混交;也可采用微立地多树种混交方法。6.1.2

    12、.3.6造林密度不同树种造林密度应符合水量平衡要求;一般以GB/T 15776规定的造林密度为基础,结合当地降水量和树木耗水特征等确定。6.1.2.3.7节水、集水和保水栽植穴覆盖应就地取材(如石块、秸秆等)或选用可降解、无污染的材料,其他节水、集水和保水要求应符合GB/T 15776和LY/T 2623的规定。6.1.2.3.8未成林抚育松土除草限定在栽植穴内,干扰幼苗幼树生长的灌木采用折灌处理,其他措施应符合GB/T 15776的规定。6.1.2.3.9其他要求营造防护林应配置防火林带,防火林带应造在山脊、沟谷和坡脚等利于防火的地段,结构以疏透型纯林为宜;山脊选用灌木树种,沟谷和坡脚选用阔

    13、叶乔木,具体树种和营造要求应符合LY/T 2623的规定;防火林带也可通过改造现有林分建设,方法和标准应符合LY/T 2616的规定。除防火林带外,为阻断火灾蔓延和便于灭火、救援,应在森林之间、农林交界处、森林与居民区间、森林与学校间等区域留置或开辟空旷地带作为防火隔离带,带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6.2草地修复和建植6.2.1草地修复6.2.1.1退化程度诊断和分级DB 14/T 277720235按照GB 19377确定的指标和方法进行退化诊断和分级。6.2.1.2人工促进自然修复人工促进自然修复采用以下方法:封育。适用于各类退化草地,封育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和退化程度确定,一般

    14、为 1 a3 a。采用围栏封育的,围栏的设计、材料、规格、架设方法应符合 NY/T 1237 的规定。禁牧、轮牧和休牧。对轻、中度退化草地,根据 NY/T 1343 确定的方法,采用划区或分季轮牧,促进草地修复。对中、重度退化草地,实施 1a 以上的禁牧和 45 d/a 以上的休牧,禁牧解除时间、休牧起始和结束时间等应符合 NY/T 1176 的规定。其他措施。各类退化草地的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措施还包括松耙、划破草皮、浅耕翻、补播、施肥、鼠虫害防治等,不同措施适用条件和具体要求应符合 GB/T 37067 的规定。6.2.1.3人工修复对严重退化的草地和退化形成的裸地,采用施肥、草块移植、优良乡

    15、土草种(附录A和附录B)混播等方法进行修复。混播中,豆科牧草的比例视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而定,条件较好的,比例为50%以上,较差的为50%以下;播种量一般为7.5 kg/hm215.0 kg/hm2,播后禁牧1 a2 a。6.2.1.4综合修复人工和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等2种(含)以上措施相结合进行草地修复。6.2.2草地建植6.2.2.1生态草地建植6.2.2.1.1建植地点不宜营造乔灌木的生态脆弱区、严重沙化和污染的退耕地。6.2.2.1.2植物材料应选用根系发达,耐旱、耐贫瘠、抗风沙的植物,不同气候立地类型区适宜草种见附录A、不同类型草原(草地)的优势草种见附录B。6.2.2.1.3建植方法根

    16、据气候和立地条件,选用深根型与浅根型草种、豆科与禾本科草种、耐旱与喜湿品种或(和)一年生与多年生草种等组合进行生态草地建植,其他要求应符合NY/T 1342的规定。6.2.2.2牧草地建植按照NY/T 1342 规定的建设地点、植物材料及方法建植,质量至少应达到优质中产以上水平(NY/T1579)。6.2.3杂毒草防除和鼠害、虫害防治按照NY/T 2701确定的方法进行杂草防除;采用生物、物理方法进行鼠害和虫害防治。6.3湿地缓冲带植被修复DB 14/T 2777202366.3.1缓冲带宽度不同功能缓冲带的适宜宽度为:护岸、吸收、沉淀径流中的营养物质,宽度20 m。降解、净化径流中农药、杀虫

    17、剂、溶解性污染物,宽度为 40 m 左右。保护群落生物多样性,宽度120 m。6.3.2缓冲带结构缓冲带一般包括A、B、C三区,A区为紧邻湿地的区域,B区为中间区,C区为缓冲带最外侧区域;A、B、C区的宽度比例以1:3:1为宜。6.3.3植被修复方法立地条件较好的岸带,各区植被修复方法为:A 区采用鱼鳞坑或穴状整地;选择 2 种(含)以上树体高大、根系发达、寿命较长、相对耐湿的乡土乔木树种;以行间或带状混交;造林密度为 1650 株/hm2左右,其中阔叶树种比例不得低于 60%;林分结构以乔木郁闭度 0.60.8、灌木盖度 0.40.6、草本盖度 0.60.8 为宜。B 区采用鱼鳞坑或穴状整地

    18、;选择 2 种(含)以上生长速度较快、美观的阔叶树种,以行间或带状混交;造林密度为 800 株/hm21650 株/hm2;林分结构以乔木郁闭度为 0.60.7、灌木盖度 0.40.6、草本盖度 0.8 以上为宜。C 区按照 LY/T 2639 规定的滞留沉积带进行整地;选择根系发达,耐污染、生物量高的多年生牧草和生态草种进行混播建绿。立地条件差的岸带,A区以工程措施为主护岸,B区和C区采用等高植物篱技术分别密植灌木和草本。缓冲带植被修复不宜选用固氮树种,各区适宜植物见LY/T 2639。6.3.4其他修复内容、方法和(或)要求本文件规定外的缓冲带植被修复内容、方法和要求应符合建标196、LY

    19、/T 2639、GB/T 26903、GB/T50885和GB/T 51097的规定。6.4乡村绿化美化6.4.1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其中,对古树名木应采取挂牌围封、布设支架,修除枯枝、施肥浇水等措施进行保育。6.4.2乡村小微公园6.4.2.1建设地点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和拆违地等建设小微公园。6.4.2.2植物材料和配置根据LY/T 2645和DB14T 1206推荐的树种,优选美观、环保、易于养护的乡土乔、灌、藤用于绿化;每个公园中,乔木应5种,灌木3种,藤本2种。植物配置应以乔木树种为骨架和主体,间植灌木和藤本的方式进行增绿造景。6.

    20、4.2.3绿化率DB 14/T 277720237绿化面积至少占公园总面积的60%以上。6.4.2.4管护措施定期对园内栽植的植物进行护理和病虫害防治,并清除杂草。6.4.3房前屋后及庭院绿化美化6.4.3.1植物材料根据DB14T 1206和LY/T 2645推荐的植物材料,优选美观、环保、安全、符合民俗的经济林树种、花灌木、花卉和藤本植物用于绿化美化。6.4.3.2绿化美化模式房前屋后,伐除根蘖型树种、枯木、生长不良及无培育价值的树木,对生长良好的树木进行整形修剪和保育;在此基础上,在利于优化树木整体结构的位置补植补栽景观植物和经济林树种;其他绿化美化方法和要求应符合LY/T 2645和D

    21、B14T 1206的规定。每个庭院,见缝插绿,栽植3株5株经济林树种;采用花池栽植观赏花卉;搭设棚架,栽植葡萄等藤本植物。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立体绿化美化,具体措施是乔、灌、花、藤相结合,对庭院、围墙、屋面、房顶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形成错落有致、绿量丰富,色彩多样的景观。6.4.4乡村道路绿化美化6.4.4.1绿化带改造升级现有村道绿化美化存在如下问题的,采取相应措施改造升级:树木生长不良或枯死。伐除枯死树木,补植适宜树种;复壮或更新生长不良树木;缺株断带。补植补造适宜树种,恢复林带完整性,提升林带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绿量不足。带内间植枝叶繁茂树种,增加绿量;景观不佳。补充彩化树种,优化配置模式,

    22、提升景观效果。道路全面硬化。使用移动式花坛或可拆卸的种植槽进行绿化美化。6.4.4.2新建绿化带6.4.4.2.1绿化带宽度线路内绿化宽度根据实际确定,线路外绿化不应占用农地。6.4.4.2.2树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环保性高、景观效果好、易养护,生长速度中等的乔灌木用于绿化美化,乔木以阔叶树种为主,灌木以观赏植物为主。6.4.4.2.3整地采用穴状整地。6.4.4.2.4配置村道两侧一般各植1行或2行树木。DB 14/T 277720238单行时,树种组成以2种3种以上生长速度相近的乔木为宜,株距为3 m5 m;各树种栽植的路段和株数等根据道路防护和美化等目标综合确定。2行时,采用灌前乔后、行

    23、间混交的方式配置,行距为1.5 m2.0 m;其中,乔木行的树种组成、株距和栽植方式与上述单行的相同;灌木行树种组成以3个以上树种为宜,株距为1.5 m2.0 m,各树种栽植的路段和株数等根据道路防护和美化等目标综合确定。6.4.5环村林(带)6.4.5.1改造升级对村庄周边缺株断带、林相残破、生长不良、防护功能低下的林带林网进行补植修护;对退化林分进行间伐、补植补造和封育,促进林分正向演替,方法和要求应符合LY/T 3179的规定;对人工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利用林间空地补植乡土珍贵树种,优化林分结构和质量,方法应符合GB/T 15781的规定;对天然林进行树种组成、年龄结构和林木空间结构调整

    24、,促进其向复层异龄混交结构转变,方法应符合LY/T 1898的规定;对价值不高的灌木林,采用补植乔木等措施,促进其向乔灌混交,以乔为主的结构演变。6.4.5.2新建林(带)应符合LY/T 2645和DB14T 1206的规定。6.5公路绿化6.5.1公路分级及绿化范围按照JTG B01确定的公路等级,高速和一级公路的绿化范围为线路内两侧、线路外两侧、中央隔离带和边坡;二级四级公路为线路内两侧、线路外两侧和边坡。各级公路的线路内绿化宽度根据实际确定,线路外绿化不应占用农地,单侧绿化宽度不应超过5 m。6.5.2植物材料选择根据LY/T 2647推荐的树(草)种,优选抗逆性强、环保性高以及美化效果

    25、好的树(草)种用于绿化,禁止采用大树移植进行绿化。6.5.3植物材料配置及栽植密度速生、中生和慢生树种结合,速生树种不应超过40%,不同树种栽植密度应符合LY/T 2647的规定。6.5.4绿化带内草本植被管护6.5.4.1禁止铲草禁止铲除绿化带内种植或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6.5.4.2适时适度割草绿化带内草被生长较高,影响通道绿化效果或有明显火灾隐患时,可进行刈割,留茬高度为10 cm 15cm,防止地面裸露和水土流失。6.5.4.3适度规模除草绿化带内草被生长旺盛,严重影响苗木成活和生长时,仅在树木栽植穴内锄草。DB 14/T 2777202396.6盐碱地植被修复6.6.1调查评估调查盐

    26、碱地的自然概况、改良现状、土壤理化性质及地下水特征;评估不同盐碱地的盐碱程度和植被修复的重点和难点。6.6.2盐碱地分级见附录C。6.6.3改良与整地6.6.3.1时间造林前13a。6.6.3.2方法6.6.3.2.1轻度盐碱地在雨水或灌溉洗盐后进行穴状整地,穴径和穴深均为1.0 m左右。将穴内土壤挖出晾晒熟化,按照CJJT 283确定的物理、化学方法改良土壤理化性质。6.6.3.2.2中、重度盐碱地6.6.3.2.2.1挖沟筑台按照DB14/T 1415确定的方法和规格挖沟筑台。6.6.3.2.2.2修建排灌系统结合挖沟筑台,修建沟渠,机井或暗管等排灌系统,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壤土

    27、的临界深度为1.8 m左右,粘土和砂土为0.5 m左右;其中,沟渠间距为50.0 m100.0 m,机井、暗管的布局和规格应符合CJJT 283和DB14/T 1415的规定;有条件地方可修建喷灌和滴灌设施。6.6.3.2.2.3土壤改良与整地在高台上进行穴状整地,穴径和穴深均为1.0 m左右,对穴内土壤进行改良,改良方法见CJJT 283的规定。6.6.4植物材料选择及栽植6.6.4.1植物材料选择按照DB14/T 1415确定的树(草)种。6.6.4.2铺设隔离层栽植前,在栽植穴底部铺设10 cm20 cm厚的鹅卵石、矸石或(和)炉渣等,沿穴壁铺设10 cm厚的秸秆等作为隔盐层。6.6.4

    28、.3造林密度及方法DB 14/T 2777202310采用密植混交的模式造林,轻度盐碱地采用乔木树种混交或乔灌混交;中度盐碱地采用乔灌混交或灌木树种混交;重度盐碱地采用灌草结合的方法进行植被恢复,造林密度1650 株/hm23300 株/hm2以上。高台边坡播种耐盐草本植物护坡,播种量为0.6 kg g/667.0 m21.0 kg/667.0 m2。6.6.4.4穴面覆盖栽植后,在穴面覆盖可降解薄膜、秸秆、沙子或石块等防止蒸发返盐。DB 14/T 2777202311AA附录A(资料性)不同气候立地类型区适宜草种表A.1给出了不同气候立地类型区适宜草种。表 A.1 不同气候立地类型区适宜草种

    29、气候立地类型区适宜草种北部防风固沙区沙生冰草、扁穗冰草、披碱草、紫花苜蓿、草木樨状黄芪、贝加尔针矛、羊草、沙打旺、黄花苜蓿、紫菀、狼尾草、新麦草等西南部黄土丘陵区白羊草、扁穗冰草、红豆草、沙打旺、披碱草、隐子草、草木樨状黄芪、紫花苜蓿、早熟禾、老芒麦、无芒雀麦、胡枝子、紫羊茅、狼尾草等东部土石质山地区白羊草、草木樨状黄芪、披碱草、紫花苜蓿、沙打旺、百脉根、小冠花、苇状羊茅、野牛草、胡枝子、紫菀、黄背草、野古草、狼尾草、尖叶铁扫帚、扁蓿豆、隐子草、新麦草等亚高山草甸区老芒麦、羊茅、早熟禾、洽草、无芒雀麦、披针苔草、青绿薹草、异穗薹草、鹅观草等DB 14/T 2777202312BB附录B(资料性

    30、)不同类型草原(草地)优势草种表B.1给出了不同类型草原(草地)优势草种。表 B.1 不同类型草原(草地)优势草种草原(草地)类型草种山地草原类草地大针茅、克氏针茅、本氏针茅、糙隐子草、冰草、达乌里胡枝子、百里香、羊茅、冷蒿、委陵菜、花苜蓿、直立黄芩等山地草甸类草地披针叶苔草、堇色早熟禾、西伯利亚早熟禾、短颖鹅观草、无芒雀麦、野青茅、狼针草、蓝花棘豆、歪头菜、直立黄芩、花苜蓿苔草、蒿草、马先蒿、龙胆、糙苏、地榆、紫苞风毛菊、山马蔺、珠芽蓼、委陵菜等山地灌丛类草地胡枝子、披碱草、苔草、蒿类等低地草甸类草地小糠草、拂子茅、狼尾草、芦苇、隐花草、三芒草、莎草、红蓼、蒲草、野大豆、碱蓬等喜暖灌草丛类草

    31、地铁扫帚、达乌里胡枝子、白羊草、黄背草、野古草等疏林草地类草地胡枝子、铁扫帚、野青茅、鹅观草、苔草、蓝花棘豆等DB 14/T 2777202313CC附录C(规范性)盐碱地分级表C.1规定了盐碱地的分级标准。表 C.1 盐碱地分级标准盐碱程度分级分级标准轻度盐碱地土壤盐分以氯化物为主的,含盐量为0.1%0.3%,PH值7.18.0;以硫酸盐为主的,含盐量0.1%0.3%,PH值7.18.0;以氯化物-硫酸盐及硫酸盐-氯化物为主的,含盐量0.1%0.5%,PH值7.18.0中度盐碱地土壤盐分以氯化物为主的,含盐量0.3%0.6%,PH值8.09.0;以硫酸盐为主的,含盐量1.0%2.0%,PH值8.09.0;以氯化物-硫酸盐及硫酸盐-氯化物为主的,盐量0.5%1.0%,PH值8.09.0重度盐碱地土壤盐分以氯化物为主的,含盐量0.6%,PH值9.0;以硫酸盐为主的,含盐量2.0%,PH值9.0;以氯化物-硫酸盐及硫酸盐-氯化物为主的,含盐量1.0%,PH值9.0


    注意事项

    本文(DB14∕T 2777-2023 植树造林种草技术规范(山西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