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继承探究_郭群弟.pdf

    • 资源ID:283273       资源大小:2.81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继承探究_郭群弟.pdf

    1、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13期民俗文化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布依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布依族人民酷爱唱歌的性格,其民俗习惯、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思想观念等都是以传唱的方式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布依族古歌中就蕴含了许着布依族的家庭教育思想,在言行举止等方面均有体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讲道:“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继承探究郭群弟,龙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摘要:布依族古歌源于古代的布依族神话传说,它被称为布依族人民口头的“百科全书”。布依族古歌中蕴含着布

    2、依族人民的思想,以“歌”的形式体现父母或者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告诫和劝导,因此,布依族古歌在传递布依文化和维护布依族家庭和谐等方面有很大作用。然而,在大数据的冲击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下,民族文化逐渐泛化,布依族古歌也面临着消亡的危险。现代研究者急需对布依族古歌进行收集、整理和保护,充分挖掘布依族古歌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分析整理出其中可被当代家庭教育所借鉴学习的地方,对其先进思想进行继承,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交融,焕发出新的生机。关键词:布依族;布依族古歌;家庭教育思想;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教育;探究目的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5(a)-0

    3、103-05Exploration of the Modern Inheritance of Family EducationThought in the Ancient Songs of the Bouyei Ethnic GroupGUO Qundi,LONG Huan(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Minzu Normal University of Xingyi,Xingyi Guizhou,562400,China)Abstract:The Bouyei ancient song originates from the ancient Bouyei

    4、myths and legends.It is called the oral en-cyclopedia of the Bouyei people.The Bouyei ancient songs contain thoughts of the Bouyei people,and in the form of songs,parents or elders admonish and advise thei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Therefore,the Bouyei ancient songsplay a great role in transmittin

    5、g the Bouyei culture and maintaining the harmony of the Bouyei family.However,underthe impact of big data and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new media,thecul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widespread,and the Bouyei ancient songs are also facing the danger of extinction.Modern researchers urgently need tocolle

    6、ct,sort out and protect the Bouyei ancient songs,fully excavate the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s in the Bouyei ancientsongs,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places that can be learned by contemporary family education,inherit their advancedideas,and organically combine with modern education,so that they can ble

    7、nd with each other and glow with new vitality.Key words:Bouyei;Bouyei ancient songs;Family education thought;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Mod-ern education;Exploration purpose基金项目:2022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布依族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探究以布依族古歌为例”(项目编号:202210666057)。作者简介:郭群弟(1998-),女,苗族,贵州铜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通信作者:

    8、龙欢(1982-),女,彝族,贵州兴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教育,教师教育,教育管理,通信邮箱:。103ethnic groupethnic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民俗文化第13期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一生中接受其他教育的基础,“整齐门内,提撕子孙”2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家庭的延续,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所以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布依族古歌中所蕴含的值得借鉴的家庭教育思想不应遗忘,应将其中蕴含的育人因子与现代教育相融合,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1布依

    9、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探索1.1重视教育启蒙,崇尚聪明古老的布依族先民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和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让布依族儿童在家里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在布依族传统的民间建筑里有专门供孩子们读书学习的书房,母亲在书房中教孩子们唱古歌、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和社交的基本礼仪。女孩子则教导她们织布、绣花等,男孩子则教导他们读书学习。布依族人们在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时,也寄托了对布依族儿童将来的期望,正如背带歌中唱道:“女孩她心灵手巧。男孩他知书懂礼。”女孩主要是教导她们操持教务、心灵手巧、孝敬老人、相夫教子;而男孩子主要训练他们身强体魄,知书达礼,通晓礼节。黄德林在

    10、 文化生态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生存价值研究中谈道:“布依族除夕当晚,首先,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先,然后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天亮。正月初一天刚亮,布依族姑娘们拿着煮熟的粽子、三炷香、三张纸钱、两个杯子,打着火把或灯笼,挑着水桶争先恐后地到井边挑第一担新年水回家,这个水又叫聪明水。姑娘们边舀水边唱“卖丑、卖愚、卖聋、卖哑,换得聪明,唱完后,放鞭炮,烧纸钱。教育人们要崇尚聪明”3。如此看重家庭教育,这也是布依族人们勤奋努力,历时历代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1.2积极向上的家庭伦理观布依族古歌中蕴含着独特的家庭伦理观,有助于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种家庭关系。布依族古歌布依族嘱咐经以训诫、嘱咐的形式记录了去世的母亲对儿

    11、子、女儿、媳妇、女婿的教导。比如,其中借由死者的口吻对女儿叮嘱,嘱咐未出阁的女儿到了适婚的年龄就要成家,成了家不要往娘家跑。与家里的长辈在一起生活时,要注意礼节和言行,这才会有好媳妇名声。“母亲宝贝女,该成家就成家,该恋爱就恋爱,成家就在家,谈恋爱不要谈到黑,遇到坏男人。家里有长辈,家里有亲戚,不要站对面,家里有伯母,家里有叔娘,不要高声笑,边捂嘴边笑,好名声传外”4;对媳妇的劝诫和嘱咐,叮嘱年轻的媳妇,要勤劳操持家务,要节俭,吃饭的时 候不要坐在 家里的“上席”等。1.3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

    12、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道德规范的教育也是布依族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通过言传身教、谚语、民间故事、传说、家训等形式灌输传统的道德观念。例如:布依族家庭在教育幼儿要孝顺父母老人时,经常说不孝顺父母的人是要挨雷劈的!这种说法源于布依族自古流传的民间传说。1.4文明礼貌教育“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5,文明礼貌值得重视。在布依族家庭中,母亲偏重教育女儿,父亲偏重教育儿子,特别是教育儿子对女孩子说话要客气,要互相尊重,不准讲不文明的话,对后代的教育可分为故事教、婚教、丧教等。故事教即通过一些尊老爱幼、尊兄爱弟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如神仙岩治恶人狗犁田的

    13、故事张李与张笑都是讲孩子孝敬父母、哥哥照顾弟弟的好处,以及苛刻父母、虐待兄弟的恶果。婚教指父母对子女就婚后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指导和教育。丧教指通过逝者葬礼过程中的一些仪式、唱词,对小辈进行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教育。此外,布依族家庭在进餐时也有一定的讲究。吃饭时,总是让老人先上座,还要给老人拈好菜,老人吃得好,晚辈们才开心。给老人敬酒敬茶时,要先奉长者,用双手捧送到他们面前。给老人盛的饭不能太满,斟的酒不能过多,否则就是失礼。如果骑马或坐车遇到长辈迎面走来,要下马或下车,并点头致104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13期民俗文化意,让其先行,这种习俗,称为“下马礼”。这种文明礼貌的教育扎根于布依族人们的思

    14、想中。1.5布依族中的勤、俭教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力维艰。”6布依族人也是非常注重勤俭的教育,他们崇尚劳动、鄙视懒惰,热爱劳动、勤劳勇敢的人会受到尊敬,而懒惰、好逸恶劳的人则会遭到唾弃。小孩从懂事起,布依族家长就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民间谚语让他们热爱劳动,如“勤人抢天晴,懒人雨天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7等。而且布依族男孩从小要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种庄稼、放牧等;女孩则要学会绣花、纺织、做家务、干农活等。布依族还有一个“吃新节”的节日,是布依族节日中唯一不带荤的素食祭祖节日。“吃新节”体现了布依族人们在生活中崇尚节俭、勤劳持家的节约理念,它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而且

    15、是一次以家庭为单位的“忆苦思甜”再教育的节日。在“吃新”饭后,一家人坐下来听老人讲种子的来历、讲孤儿苦难的故事、讲耕种的方法和经验等。老人不但教育子女要懂得“成由节俭,败由奢”8的道理,从小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还特别教育女子要热爱劳动,要不怕苦,不怕累,要做到“插秧不怕天下雨,打谷不怕大太阳”,这是布依族吃苦耐劳、忠诚朴实、勤俭节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2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继承布依族古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旧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2.1以孝为先,尊老爱幼的淳厚家风2.1.1尊敬老人“百善之首孝为先,尊老爱幼家教严”9,尊老爱幼是我国传

    16、统古训。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的,且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优先传承的优良家风。布依族的古歌强调孝道思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天上雷公大,天下父母大”“饮酒先敬父,吃肉先敬兄”“山大长杂草,人大养父母”等布依族古歌在民间流传甚广。布依族古歌内容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具体而且细致的行为规范,从行为到言语均有细则。子女、晚辈若有不敬长者的言语行为,就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即使家境贫穷,也要尽心赡养老人,不得怠慢。2.1.2爱护小辈布依族古歌中对“爱幼”的思想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孔融让梨”10的故事教育着我们不仅要尊敬孝顺老人,还要做到爱护年幼的孩子,要在每个家庭甚至

    17、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家风、民风。布依族人认为:“家教不严,祸害子孙。”布依族家庭,从孩子出生、成长到能够独立生活,无处不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体贴。每年新年到来时,无论家境有多困难,都要给孩子制备一套新衣。在宴席上,好吃的东西,如扣肉、鸡腿等通常要专门留给孩子。春节期间,布依族有打糍粑过节的习俗。普通的糍粑有碗口那么大,但每家每户都要打几个特大号的糍粑,留到开春打第一声响雷时再吃。吃之前,先将糍粑拿到小孩的头顶绕几圈,边绕边小声念叨着一段话,大意是老天保佑孩子,做错了什么别责怪他;希望雷公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一切平安。布依族中的优良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8、人们应当严格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为孩子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2.2赞美劳动,倡导勤奋的品质“改天换地英雄汉,双手就是万宝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劳动最光荣”中国人自古以来勤劳奋进,从不懈怠。勤奋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们在劳动中获得满足感,也享受劳动带来的丰厚成果,在劳动中不断寻找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劳动创造幸福,勤奋开创未来,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劳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布依族古歌记录了布依族先民无数的劳动情景,歌颂了布依族先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光辉事迹,赞美了布依族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布依族先民酷爱唱歌,歌声伴随着布依族先民的生产、劳动等活动,古歌不

    19、仅生动地再现了布依族先民生产劳动的场景,向后人传授生产劳动的经验,还向后人展示了布依族先民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勇于利用自然、顺应自然、挑战自然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赞美颂扬了布依族先民的劳动,教导后人要继承布依族先人的勤劳善良、勇敢朴实、热爱劳动与团结互助等优良传统。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各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加105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民俗文化第13期密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三方教育合力,共同协调中小学生教育。教育并非朝夕可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布依族古歌有助于教育与自然、教育与家庭、教育与社会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对培养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使其热爱劳动、热爱

    20、劳动人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3以和为美,依善行事的传统美德在布依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单靠个人的力量想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养成了布依族族群之间、寨邻之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以和为美的传统美德。这样的美德延续至今,加强了布依族人们之间的凝聚力。古歌起屋造房这样唱道:“公公又把火烧旺,寨邻来友围坐塘旁,大阳偏西就谈论,月亮当顶还商量。坎上家伯出主意,对门的舅舅想办法:一个人的力量小,人多能把山推垮。快到四乡八寨请后生,把砍倒的大树抬回家。公公清早就起来,上寨走了到下寨:一石不能把墙砌,一不能把房盖。请众后生多出力,帮忙去把大树抬。众人真齐心,山抬木头,两人抬

    21、根檩,脊背弯得像鱼钩;四人抬根柱,走起路来扭扭。六人抬大梁,走起路来打踉跄,大气呼呼出,汗水股股消。棵条放下院,下院堆得抵满墙;柱头放上院,上院堆得抵屋梁;橡皮处堆,穿枋四处放,好比竹笼装鸡息,又像圈关羊。”11在布依族村寨里,起屋造房是大事。这首歌中传唱的寨邻之间“围坐火塘”从“大阳偏西就谈论,月亮当顶还商量”“四乡八寨的后生”出力,这都在告诫布依族后人在集体当中要紧密团结,要与邻里和谐相处,以集体利益为主,不要为个人的利益起纷争,以和为美。这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邻里互助友好有一定的启迪。2.4尊重、礼仪化的家庭教育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非常注重家庭中的文明礼貌。在中国几

    22、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关于礼貌教育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知文明、懂礼貌。一直以来,布依族人们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体现文明礼貌的教育。布依族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言行举止的修养,尤其是相互间的称呼。人们相互交谈时,通常把“请”“老”“您”等字放在话语的前面,以示谦虚和对对方的尊敬。当相互遇到时,不论认不认识,都要热情、主动地打招呼,尊称对方后,才进行交谈。在跟别人谈话中,对他人用敬辞,对自己则用谦辞,如果在人面前不用尊称而直接谈话,会被视为不懂礼节,布依语称为“港盘”。在与年长者交谈时,都要自称“唯”(即奴之意),不能自称“故”(即我之意),“故

    23、”是对下一辈讲的,平辈则称为“发”(即我的谦称)。男女讲话,晚辈和长辈讲话,都要避讳,不能直呼对方的小名。在长辈和客人面前就座,更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忌跷脚盘腿。在坐姿方面的教育,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告诉人们要懂得尊重别人。而在今天这些礼仪文化好像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已表现得不明显,越来越多的人不注重这些,觉得生活不需要这样的约束,这无疑是错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礼仪文化,任何时候都需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而这种传统的文化礼仪更不应该消失殆尽,人们应该有意识地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熏陶。如何用这些礼仪文化侵染孩子,家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要在家庭中把这些民族礼仪文化一

    24、点一点地告诉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好习惯。3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现代继承的目的3.1增强对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探究布依族古歌中的家庭教育思想,让人们对布依族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去粗取精,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弘扬布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各民族间形成文化交流和借鉴,促进民族价值的认同,体现出民俗价值和精神风貌,加深民族情怀。3.2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将优秀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功用。借鉴布依族古歌中的优秀家庭教育思想,将其融入现代家庭教育中,促进家庭和

    25、谐,为孩子创设一个(下转第198页)106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文化论苑第13期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可将布依族古歌中的教育思想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之中,促进现代学校教育和传统民族教育的共同发展。4结语布依族古歌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体系庞大,内容庞杂繁多,凝聚了很多前人的经验、理念。在今天看来,布依族文化中存在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合时代需求,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贵州省家庭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古老的布依族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扬。参考文献1习近平谈家风建设EB/OL.(2020-07-22)2023-01-12.h

    26、ttp:/ 激扬国防精神N.新华日报,2015-01-13(8).2金乐.构建基于“一体三足”的红色文化思政“金课”以江苏红色文化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38-41.3孙海燕.用立法强化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N.新华日报,2023-01-20(17).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张振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立法的制度化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20(3):150-156.6李子俊.梳理出一百六十五处红色文化资源点,保护利用有法可依N.南京日报,2022-09-21(1).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7.8张长虹.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J.红旗文稿,2015,300(12):23-24.9胡继冬.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百年历程、经验总结和趋势展望J.理论月刊,2021(7):5-12.10龙其林.让革命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城市生活N.光明日报,2023-01-12(2).198


    注意事项

    本文(布依族古歌中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继承探究_郭群弟.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