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肌电刺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以德国相关研究视角为基础_杨清颖.pdf

    • 资源ID:277342       资源大小:1.43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肌电刺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以德国相关研究视角为基础_杨清颖.pdf

    1、运动人体科学2023年(第13卷)第10期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肌电刺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前景展望以德国相关研究视角为基础杨清颖 杨炉飞(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摘 要:目的:总结德国肌电刺激(EMS)用于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为我国体育领域的肌电刺激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通过对Google Scholar、SpringerLink、PubMed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检索,从运动训练和运动干预两方面,对肌电刺激在德国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做了梳理与分析。结果:运动训练方

    2、面,将肌电刺激与其他训练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较为多见,并且近年来多选取全身肌电刺激方法(WB-EMS);运动干预方面,肌电刺激对慢性病患者的肌肉活动受限等问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近几年的研究开始将肌电刺激作为肿瘤及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结论:肌电刺激可以加快训练进程,在提升肌力方面的作用也已被证实与肯定,未来可以探索肌电刺激在运动损伤预防、运动疲劳恢复、运动心理干预以及日常运动辅助和保健等方面的作用与应用的可能性。关键词:肌电刺激 体育领域 运动训练 运动干预 德国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10-0029-08Research and Pr

    3、ospect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yostimulation in Sports Field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t Researches in GermanyYANG Qingying YANG Lufei(Normal School,Jinhua Polytechnic,Jinhua,Zhejiang Province,321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MS in sport

    4、s field in Germany,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dea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MS in the field of sports in China.Methods: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earch of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in Google Scholar,SpringerLink,PubMed and ScienceDirect databases,the research of t

    5、he application of EMS in sports field in German is combed and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sports training and sports intervention.Results:In terms of sports training,there are many studies that combine EMS with other training methods and WB-EMS is mostly used in recent years,and in terms of sports

    6、intervention,EMS has a good treatment effect on problems such as limited muscle activit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and studies have begun to use EMS as an adjuvan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tumor and cancer in recent years.Conclusion:EMS is able to enhance the training process,its role in im

    7、proving muscle strength has been confirmed and affirmed,and the rol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EMS in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sports fatigue recovery,sport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nd daily sports assistance and health care can be explored in the future.Key Words:Electromyostimu

    8、lation;Sports field;Sports training;Sports intervention;Germany肌电刺激(EMS)是通过电刺激将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脉冲信号传递给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的一种方法。近年来,肌电刺激慢慢走进了大众的生活,不论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型家用电疗仪,还是科学研DOI:10.16655/ki.2095-2813.2302-1579-8328作者简介:杨清颖(199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杨炉飞(1992),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29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2

    9、023年(第13卷)第10期运动人体科学究领域的体育训练方法、运动干预手段及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在体育领域对肌电刺激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德国在体育领域肌电刺激应用的研究起步较早,一直处在世界领先水平。该文基于肌电刺激在体育领域的发展,从运动训练和运动干预两方面,总结德国肌电刺激用于体育领域的应用与前沿研究,为我国体育领域的肌电刺激研究发展提供参考。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该文对EMS在德国体育领域方面的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其中包括运动训练和运动干预两方面的研究,搜索时采用全部文献分类,以主题为搜索项。德文搜索词为“Elektromyostimulation,Spo

    10、rt,Training,Prvention”,英文搜索词为“Electromyostimu-lation,Sports,Training,Prevention,Germany”。英文和德文文献搜索的数据库采用 Google Scholar(1989 年至2022年8月),共96篇;SpringerLink(1994年至2022年8月),共 48 篇;PubMed(1988 年至 2022 年 8 月),共 41篇;ScienceDirect(2001年至2022年8月),共26篇;数目统计,不同的文献资料库有收录相同的文章或会议摘要的可能。1.2 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2.1 纳入标准(1

    11、)研究方法合理;(2)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干预和对照措施明确;(3)分组后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对比有意义。1.2.2 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过的文献;(2)设计存在缺陷,数据不完整;(3)统计方法错误。2 研究结果 2.1 肌电刺激的发展历程早在1世纪就有用电治疗的相关记载,古罗马医生Sribonius Largus 药物组合物(Compositiones Medicae)中写道,患有痛风或头痛的患者应该触摸电鳐(能放高压电的一种鱼类),因为他猜测强烈的电击可以治疗疼痛。物理学的研究发展促进了电疗技术的发展。1741年,Kratzenstein首次把由摩擦带电机产生的电用于治

    12、疗1。1888年,Hertz通过实验检测出电磁波,之后由于技术的进步,电磁波的某一频率范围可用于电疗。功能性电刺激(FES)的发展始于1961年2,它使用低频电流来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可以恢复肌肉运动功能,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领域。此外,电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现代微电子技术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EMS方面的进步,小型的口袋式刺激仪也被生产出来1,方便携带。电疗技术(包括EMS)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只用作疾病治疗的手段,直到20世纪60年代,EMS才首次应用于体育领域。Koc在1971年就曾建议使用EMS作为训练肌肉力量的方法3,许多科学研究也已经证实,

    13、通过EMS可以显著增加肌肉力量。EMS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在近几十年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干预方面,相关学者一直在积极探索EMS在训练效果方面的作用或作为某些疾病治疗辅助手段的可能性。2.2 肌电刺激在德国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与研究正如上文中已经提到,肌电刺激(EMS)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应用于体育领域,众多实验已经证实EMS可以显著增加肌肉力量,相关研究也继续围绕EMS在运动中的其他作用以及这种训练方法适用的运动项目来展开。近年来,德国在研究EMS应用于运动训练方面颇有成效。赛艇作为德国传统的优势项目,以其为对象的EMS应用研究不占少数。早在1985年,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的Er

    14、asmus发表了EMS对赛艇项目的研究结果,即在短期训练课程中,EMS对速度力量的提升有特别积极的影响,而且在中级训练课程中,对划桨时最大力量的增加也有很大作用4。但在拜罗伊特大学的Hohmann和Fehr的实验中显示,额外的EMS刺激加力量训练与单纯的力量训练相比,对赛艇项目的整体速度而言并没有显著差别5。Hohmann和Fehr在2008年到2009年借助EMS对力量耐力性运动项目中优化等速肌力训练展开研究,他们以赛艇这项运动为例子,经过初步测试后,选择30名男性志愿者(24.6岁3.1岁)并分成2个研究组:研究组一,只接受普通训练,研究组二,在接受普通训练的同时,在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和

    15、肱二头肌的运动阶段中加入额外的EMS刺激。每组必须经历2个阶段的训练,研究组二中加入的EMS刺激在2个训练阶段也有不同安排,训练阶段一中的EMS刺激添加在拉动阶段的6个间隔中,持续时间分别为4min,但在训练阶段二中,仅在5个间隔的前三个间隔中添加EMS刺激。根据500m划船时间的测试结果显示,与研究组一相比,研究组二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此外,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医学物理研究所的Kemmler和几位研究者在2014年7月2015年4月间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比较全身肌电刺激(WB-EMS)和高强度训练这两种方式对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的影响6。46名年龄在3050岁之间且没有训练经验的男30当代体育科

    16、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运动人体科学2023年(第13卷)第10期性被随机分为2组,即全身肌电刺激组(WB-EMS)和高强度训练组(HIT),两组需要分别参加为期16周的训练项目。WB-EMS组参与全身肌电刺激训练项目,使用WB-EMS仪器(46s休息;85Hz,350ms),每2周3次,每次持续 20min。HIT 组在强度变换刺激下进行30min的高强度训练,每周2次。通过16周的训练,2组的总瘦体重(LBM)、四肢骨骼肌质量(ASMM)、大腿伸肌的最大动态力量和背部伸肌的等长收缩力量均显著增加,并且两组的变化非常相似。实验表明,在同样提高身体成分

    17、和增加肌肉力量的前提下,与HIT训练相比,WB-EMS 是一种更加节省时间但更昂贵的训练方法。科隆体育学院的Wirtz等人7也专注研究全身肌电刺激(WB-EMS)方法。在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Wirtz研究团队总结了5次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果,并做了Meta分析,目的是评估与常规力量训练相比,WB-EMS训练方法是否对受过中等训练的年轻人在力量、冲刺和跳跃能力上存在潜在的有利影响。实验选取了受过中等训练(每周至少训练2次并拥有2年以上的力量训练经验)的11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58)和对照组(n=54),实验组进行每周2次的WB-EMS(85Hz,350s)并叠加力量训练

    18、,对照组只接受相同的力量训练。研究显示,WB-EMS训练方法对肌肉力量参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对冲刺和跳跃能力似乎有少许的正向作用。EMS在德国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和研究还涉及许多不同的方面,表1中给出了近年来的部分研究作为例子。在研究内容方面,有EMS训练方法对某一运动项目的研究,也有EMS训练方法与其他训练方法,如HIT或力量训练,进行不同训练方式间的比较,或将训练方法组合应用来探究其训练效果。在这些研究中,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选择EMS用于某些特定肌肉群或选用全身肌电刺激(WB-EMS)方法来进行研究。全身肌电刺激(WB-EMS)是近年来德国在肌电刺激方面的研究热点,其研究领域在运动训练方

    19、面主要集中在有训练经验的群体,探索通过WB-EMS训练方法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2.3 肌电刺激在德国运动干预中的应用与研究肌电刺激(EMS)训练不仅可以用在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中,也可以作为运动干预方式来帮助疾病人群,特别是有肌肉疾病或肌肉损伤的患者。EMS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从而避免肌肉或骨骼受进一步的伤害,通过EMS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成分,提高健康水平。如何在EMS的帮助下改善人体的身体机能是德国运动干预领域一个较为关注的话题。2014年,波鸿鲁尔大学医学院的Buuren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关于EMS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影响的研究14。31名中年患者被分为exEMS组(含11名

    20、男性,7名女性,年龄为59.813.8岁)和limEMS组(含10名男性,3名女性,年龄为63.69.3岁)。2组均进行了为期10周以上,每周2次,每次20min的训练项目,exEMS组的EMS训练针对手臂部、背部、胸部、腹部、臀部和大腿部肌肉群,而limEMS 组的EMS 训练仅针对臀部和大腿部肌肉群。这些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的超声心动图和反映生活质量的数据在参与治疗的前后均被收集和统计。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后2组的摄氧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增加,但exEMS组增加得更为显著,这意味着EMS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左心室功能有正向影响。2019年,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Weis

    21、senfels与其团队针对慢性下背疼痛患者,探究WB-EMS训练方法对其治疗的效果15。实验选取了110名4070岁的慢性下背部疼痛患者,将他们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接受为期12周的训练计划,实验组接受每周1次,每次20min的WB-EMS训练;对照组接受每周1次,每次40min的公认有效的背部力量训练。实验结束后,2组人员经测试,背部平均疼痛程度均显著降低,背部力量均显著增加,但2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该实验说明WB-EMS训练方法与已有公认有效的背部力量训练相比,可以达到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可以缩短治疗的时长,这可以为时间有限或接受传统力量训练治疗方式存在困难的慢性下背部疼痛患者

    22、提供新的选择。运动可以增加最大摄氧量水平,提高心肺耐力并维持健康,但对于脊髓损伤(SCI)患者或下肢损伤患者来说,正常参与运动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只能依靠手臂做运动,但研究发现,手臂运动没有腿部运动在增加摄氧量方面有效果16。2022年,科隆体育学院的Rappelt及其团队探究手轮车(专为坐轮椅的人群设计的一种自行车)叠加下肢低频肌电刺激是否能增加运动负荷,进而提高摄氧量水平。实验选取了26名健康成年人(含13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为23.44.5岁),他们需要完成4个状态下的摄氧量测试,分别是安静坐位、安静坐位同时叠加双腿低频EMS、骑行手轮车、骑行手轮车同时叠加双腿低频EMS。研究显

    23、示,在安静坐位和骑行手轮车状态下,叠加下肢低频EMS均可以显著增加摄氧量17。实验证实了EMS可以作为辅助训练手段来帮助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或下肢损伤患者的有氧能力,有助于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31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2023年(第13卷)第10期运动人体科学此外,将EMS应用在前十字韧带的术后康复中是曾经一个热门的话题。早在19901991年期间,哥廷根大学医学院的Buhmann等人就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36名(1847岁)进行了十字韧带断裂手术后的患者(用髌韧带置换十字韧带)。在该研究中,EMS和等速训练作为辅助治疗

    24、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有额外EMS的治疗组在最大力量和肌肉活动方面具有显著改善,相比之下,额外的等速训练没有显著影响,所以强烈建议在十字韧带置换术后,使用 EMS 进行辅助治疗18。然而,另一项研究并不认同这一结论。1998年,由埃尔福特赫利俄斯诊所的Staub主持的EMS对前交叉韧带移植术后早期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中,92 名1754岁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两组之间的差异仅存在于是否加入EMS作为额外的治疗手段,但在该研究中未证实额外的EMS对其康复有明显影响19。目前,EMS对十字韧带重建术后恢复是否有影响还存在争议,大约只有一半的研究显示了EMS对此有治疗效果,近几年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减少。表2

    25、中列出了德国近年来EMS在运动干预方面的一些其他研究。EMS训练或WB-EMS训练均可用作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疾病类型以慢性病为主,由于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不符合运动条件或患者行动受限,自主参与运动的效果不明显,通过电刺激训练的方式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运动效果,对疾病的治疗也有帮助。已证实EMS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中风后的恢复有积极影响,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没有显著影响20。表1 近年来德国在运动训练方面EMS应用的部分研究作者Kemmle等人8Kemmler等人9Wirtz等人10Mathes等人11Ludwig等人12Verch等人13发表时间2010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20

    26、年2021年研究对象实验组15名有3年运动经验的绝经后女性26名没有WB-EMS训练经验的健康青年10名运动员11名没有特殊运动训练经验的男性18名1517岁的男性足球运动员11名3070岁活动量适中的健康男性对照组同实验组同实验组10名没有特殊运动训练经验的男性12名1517岁的男性足球运动员干预措施实验组每10 d 2次,每次20min的WB-EMS训练全身肌电刺激训练(WB-EMS)EMS+力量训练EMS+自行车运动(14次中等强度)在原有的训练计划上,取消每周1次,每次20 min的传统力量训练。但在训练空闲时间添加针对性的力量训练+WB-EMS训练所有受试者需要完成四个测试项目,项目

    27、的先后顺序随机排列项目一:传统步行项目二:WB-EMS+传统步行项目三:北欧式健走项目四:WB-EMS+北欧式健走对照组每周2次,每次60min的普通训练力量训练自行车运动(14次中等强度)在原有的训练计划上,取消每周1次,每次20 min的传统力量训练。但在训练空闲时间添加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实验时长14周10周6周4周10周每个测试项目之间间隔1周评价指标皮褶厚度、腰围、躯干伸肌和腿伸肌的等长肌力肌酸激酶、血液参数(血清)冲刺和跳跃测试、肌肉力量参数最大功率输出、平均功率输出、最大摄氧量、乳酸阈、肌肉力量参数躯干和膝关节的屈肌力量和伸肌力量、髋关节外展肌力量和内收肌力量、肌酸激酶水平绝对摄氧量

    28、、相对摄氧量、乳酸水平、主观体力感觉等级32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运动人体科学2023年(第13卷)第10期3 分析与讨论 3.1 肌电刺激在德国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范围广泛德国将肌电刺激应用在体育领域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干预方面都有不少相关研究。在运动训练方面,研究对象的人群选择范围很广,有未受过训练的普通人,也有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年龄范围的跨度也很大,从青年人、中年人到老年人,也有特殊人群如绝经期女性,可见EMS在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中都有广泛应用。从研究目的来看,除了有提高运动员专业运动能力的研究外,也有大部分研究围绕着提高普

    29、通人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此外,研究方法也较丰富,选择肌电刺激(EMS)或选用全身肌电刺激(WB-EMS)方法,或将肌电刺激方法与其他训练方法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实验表明,肌电刺激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但与其他的训练方法相比,训练效果最终并没有显著差异。在运动干预方面,德国近年来多选用WB-EMS方法,研究对象大多为慢性病患者,如患有下背疼痛、骨质疏松、中风、肥胖等,针对患病后肌肉活动受限等问题,帮助他们提高肌肉含量以及骨密度等身体成分,改善生活质量。近几年的研究也拓展到肿瘤及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上,目的是改善病患的身体状况,提高其健康水平与自我满意度。对于无法正常参与运动的人群

    30、来说,肌电刺激为他们提供了被动运动的可能,使他们也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达到改善健康状况的效果。全身肌电刺激(WB-EMS)近年来在德国的应用十分普遍,对于这项新兴的肌电刺激技术,目前并没有充足的实验数据可以证明其有足够的安全性,虽然没有明确WB-EMS的禁忌证,但有研究表明,有横纹肌溶解病史的患者不适宜接受WB-EMS这种方式的训练或治疗26。尽管其可能存在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但根据已有研究来看,对于不愿意接受普通常规训练的人群来说,WB-EMS训练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替代选择27。WB-EMS与普通的EMS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可以改善肌肉质量和脂肪质量等相关参数,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

    31、要大小肌群的协同发展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目的与效果,这也许是近年来各种研究逐步采用全身肌电刺激的原因,至于WB-EMS在其他表2 近年来德国在运动干预方面EMS应用的部分研究作者Kemmler等人21Kemmler等人22Kemmler等人23Schink等人24Holzer等人25发表时间2010年2013年2018年2020年2021年研究对象实验组14名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男性患者38名活动量少、消瘦、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a组:33名患有肌少症性肥胖的70岁以上的男性b组:同a组58名晚期癌症患者6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同实验组同实验组34名患有肌少症性肥胖的70岁以上的男性22名晚期癌症患者干

    32、预措施实验组每5天30min的耐力力量训练(WB-EMS)每2周3次,每次20min的WB-EMS训练a组:WB-EMS+乳清蛋白补充剂b组:乳清蛋白补充剂个体营养护理+每周2次,每次20min的WB-EMS训练所有受试者在早餐后以随机顺序参加了3轮2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全身肌电刺激的抗阻运动、无肌电刺激的抗阻运动和自行车耐力运动对照组全身振动训练每周1次,每次60min的轻微运动训练无任何干预措施个体营养护理实验时长14周54周16周12周评价指标全身脂肪量、腰围、附肢骨骼肌质量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总脂肪量、躯干脂肪量、腰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甘油三酯步态分析、握力测试、

    33、EORTC QLQ-C30生命质量测试量表、身体成分、血液分析血糖水平、葡萄糖曲线下面积33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2023年(第13卷)第10期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正向作用,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撑。3.2 肌电刺激在中国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近几十年,中国在肌电刺激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发展非常迅速,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将EMS与体育训练结合研究以来,以中国优势项目(如举重28和体操)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29和散打30)为对象的研究,数量都较多,也有对其他运动项目(如田径项目)的训练研究,但数量并不是很多。研究主要围绕EMS方法

    34、在运动训练中对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疲劳程度等的影响,受试者多选取运动员或年轻人。此外,中国也有部分研究以动物实验为基础,以探索EMS训练方法在生理学领域的应用。在运动干预方面,中国目前大多研究以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电疗技术中运动干预的主要方法,EMS在运动干预的应用研究不是很多,EMS训练大多也是针对病患进行运动能力或肌肉功能能力的提升,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1、脑梗死患者、颈肩腰腿疼痛患者及脑卒中患者32等。中国与德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相似,只是中国未尝试采用全身肌电刺激方法。此外,EMS与运动想象训练结合33以及与中国传统治疗方法针刺34或中医穴位理论结合的方式,在对提升肢体运

    35、动能力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探索中。3.3 肌电刺激在其他国家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西班牙的研究学者在对健康久坐的成年人的研究中发现,12周的运动训练(包括肌电刺激)可以促进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并且与年龄、性别和运动方式无关35;但在对缺乏体力活动的中年人的研究中发现,虽然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的类固醇激素水平,但与是否有WB-EMS的加入无关36。韩国研究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等长运动结合 WB-EMS可最大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减轻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的疼痛和症状,并且观察到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降低37。在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韩国学者发现高频的肌电刺激有助于提升健

    36、康年轻男性对形象、体型和自尊的评价度,也有助于身体成分的改善38。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单次30min的EMS干预会引起老年人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但股外侧肌细胞内脂质的含量(IMCL)没有变化,无法达到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39,EMS 对糖尿病的相关作用还有待探究。3.4 研究局限该研究的局限有以下几点。(1)主要着重于德国体育领域的肌电刺激应用和研究进展,数量与内容有限,对其他国家的相关研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2)肌电刺激在运动训练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肌肉力量,在心肺耐力、疲劳程度、运动心理等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可以增加数据库的检索内容,扩大研究的搜索范围。(3)在运动干预

    37、领域,大部分研究将肌电刺激作为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干预手段,可以按照疾病类型或病征进行分类与总结,通过探究相似案例中肌电刺激的应用方法并结合干预结果,或可为某些疾病或病征找到较优的肌电刺激运动干预方案。4 结语 近年来肌电刺激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干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众多研究已表明肌电刺激可以加快训练进程,在提升肌力方面的作用也已被证实,虽然其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撑,大多实验也还未证实肌电刺激在训练效果方面优于其他训练方法,但作为身体活动受限人群的训练方法与运动干预手段,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肌电刺激作为运动损伤的预防手段或运动后疲劳的恢复手段,探索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38、的可能性。此外,可以探究肌电刺激训练是否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另外,可以尝试在更多的疾病领域,特别是对于身体活动受限的疾病患者,通过肌电刺激提高他们的身体活动能力。最后,肌电刺激可以更贴近大众的生活,建议开发可以保证安全的便携式家用肌电设备,用于运动辅助和日常保健,提高人们的运动体验感和生活幸福感。参考文献1 Bossert F P,Jenrich W,Vogedes K.Leitfaden Elektro-therapie.Mit Anwendungen bei ber 130 Krankheits-bildern(1.Auflage)M.Mnchen:Elsevier G

    39、mbH,2006:2.2 Vogelmann T.Elektromyographische Muskelstimulation/Muskelaktivierung(EMS/EMA)im Leistungs-/Bre-itensport.Trainingseffekte im Vergleich zu konventio-nellem Training(1.Auflage)M.Hamburg:Diplomica Verlag GmbH,2013:5.3 Kanzler I.Muskelphysi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zum Einsatz der Elektromyo

    40、stimulation im LeistungssportD.Leipzig:Karl-Marx-Universitt Leipzig,1989:5.4 Erasmus J.Biomechanisch-leistungsdiagnostische Untersuchungen vor und whrend Elektromyostimulation beim sportartspezifischen Belastungstest an ausgewhlten Leistungssportlern der Sportart RudernD.Greifswald:Ernst-Moritz-Arnd

    41、t-Universitt Greifswald,1985.5 Hohmann A,Fehr U.Optimierung des isokinetischen Krafttrainings in Kraftausdauersportarten mittels Elektromyostimulation am Beispiel RudernDB/OL.BISp-Jahrbuch-Forschungsfrderung,2008/09:151-156.34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运动人体科学2023年(第13卷)第10期6 Kemmler W,Tes

    42、chler M,Weissenfels A,et al.Ganz-krper-Elektromyostimulation versus HIT-Krafttraining-Einfluss auf Krperzusammensetzung und MuskelkraftJ.Deutsche Zeitschrift fr Sportmedizin,2015,66(12):321-327.7 Wirtz N,Drmann U,Micke F,et al.Effects of Whole-Body Electromyostimulation on Strength-,Sprint-,and Jump

    43、 Performance in Moderately Trained Young Adults:A Mini-Meta-Analysis of Five Homogenous RCTs of Our Work GroupJ.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19(10):1336-1336.8 Kemmler W,Schliffka R,Mayhew J L,et al.Effects of whole-body electromyostimulation on resting metabolic rate,body composition,and maximum stren

    44、gth in postmenopausal women:the training and electrostimu-lation trialJ.The Journal of Strength&Conditioning Research,2010,24(7):1880-1887.9 Kemmler W,Teschler M,Bebenek M,et al.Hohe Kreatinkinase-Werte nach exzessiver Ganzkrper-Elektromyostimulation:gesundheitliche Relevanz und Entwicklung im Train

    45、ingsverlaufJ.Wiener Medizinische Wochenschrift,2015,165(21-22):427-435.10 Wirtz N,Zinner C,Doermann U,et al.Effects of Loaded Squat Exercise with and without Application of Su-perimposed EMS on Physic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Medicine,2016,15(1):26-33.11 Mathes S,Lehnen N,Link T,et a

    46、l.Chronic effects of superimposed electromyostimulation during cycling on aerobic and anaerobic capacityJ.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17,117(5):881-892.12 Ludwig O,Berger J,Schuh T,et al.Can A Superimposed Whole-Body Electromyostimulation Intervention Enhance the Effects of a 10-Week At

    47、hletic Strength Training in Youth Elite Soccer Player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Medicine,2020,19(3):535-546.13 Verch R,Stoll J,Hadzic M,et al.Whole-Body EMS Superimposed Walking and Nordic Walking on a Treadmill-Determination of Exercise Intensity to Conventional ExerciseJ.Frontiers in physiology,

    48、2021,12:715417.14 VanBuuren F,Mellwig K P,Frnd A,et al.Elektro-myostimulation:Verbesserung von Lebensqualitat,Sauerstoffaufnahme und linksventrikularer Funktion bei chronischer HerzinsuffizienzJ.Rehabilitation,2014,53(5):321-326.15 Weissenfels A,Wirtz N,Drmann U,et al.Comparison of Whole-Body Electr

    49、omyostimulation versus Recog-nized Back-Strengthening Exercise Training on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9:5745409.16 Franklin B A.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s for the upper body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9

    50、89,21(5):141-148.17 Rappelt L,Held S,Donath L.Handcycling with concurrent lower body low-frequency electromyostimul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acute oxygen uptake: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and preventionJ.PeerJ,2022,18(10):e13333.18 Buhmann H W,Schleicher W,Urbach D,et al.Elektromyostimulati


    注意事项

    本文(肌电刺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以德国相关研究视角为基础_杨清颖.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