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正名”以“立言”——先秦政治哲学论证分析_陈建洪.pdf

    • 资源ID:243814       资源大小:1.55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正名”以“立言”——先秦政治哲学论证分析_陈建洪.pdf

    1、Feb.,2023Vol.31 No.2河南社会科学HENAN SOCIAL SCIENCES2023年2月第31卷 第2期收稿日期:2022-12-20作者简介:陈建洪,男,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宗教学研究;曾宪坤,男,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博士研究生。“正名”以“立言”先秦政治哲学论证分析陈建洪,曾宪坤(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珠海519082)摘要:从已有资料看,西晋鲁胜 墨辩注 叙 可算是第一篇先秦名学史的论文。文中准确地概括了先秦名学的特征,即名学有“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四大特征。“别同异”“明是非”是从名学内容来说的

    2、,即正名;后二是讲名学的作用,即通过“正名”以“立言”。先秦诸子“别同异”各有偏向,“明是非”是他们说辩的目标,呈现先秦名学“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的双重作用,即先秦名学既是先秦诸子政治哲学论证的工具,又是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的内容。关键词:先秦名学;正名;论证;政治哲学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23)02-0093-06关于先秦名学思想,西晋鲁胜 墨辩注 叙 有一非常简洁的概括,此“叙”分为三部分,即名学史、名学内容和 墨辩 四经之史料说明。名学史讲名学的特征以及基于此特征哪些先秦人物可以纳入其中,如其言:“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也。

    3、孔子曰 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惠施、公孙龙祖述其学,以正形名显于世。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荀卿、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也。”名学的内容:“名必有形,察形莫如别色,故有坚白之辩。名必有分,明分明莫如有无,故有无序之辩。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辩同异。至同无不同,至异无不异,是谓辩同辩异,同异生是非,是非生吉凶,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污隆,名之至也。”1此中涉及坚白、有无、两可、同异、是非之辩,辩的方式是通过具体之物之辩推及天下之兴衰。由此我们得出先秦名学是通过“别同异,明是非”达到其政治哲学论证的目的,即通过“正名”

    4、以“立言”。这样看来,名学是“道义之门,政教之准绳”的一门学问。一、“立言”与“别同异”虞愚的 中国名学 将先秦名学分为“无名”“正名”“立名”“形名”四派,又将“立名”归于“正名”派,惠施一系“形名”派归于“无名”派,公孙龙一系归于“正名”派,“惠施历物十事无一非道家思想孔子正名分之名(纯粹伦理),荀子正贵贱兼同异之名(伦理论理参半),墨子正同异之名(纯粹论理)耳。至公孙龙重物指之辩,究白马之非,定坚白之义,在审其名实,慎其所谓,另立形名一派固可,谓之正名学派一大旁流,亦无不可也”。中国名学总特征为93“注重人事之问题”“家数之繁多”“传统势力之发达”“无抗辩之风尚”2。虞愚是从伦理学与论理

    5、学二学科区分先秦诸子名学的差异,即先秦名学分属于两个学科,这种分类是以名所对应的实而确立的,如孔子正名之实指名分,属于伦理学;墨子正名之实在同异,属于逻辑学(论理学)。这是基于学科分类寻求先秦诸子归属的先秦名学研究的一种策略。以熊十力的理解,中国名学始于 周易 和 春秋,战国诸子留下来的仅为残篇,名学的内容是“论辩物正辞”之学,所谓“辩物正辞”。用他的话说:“实测以坚其据,实测者,即由感觉亲感摄实物,而得测知其物。荀子 正名 篇所谓五官簿之云云亦此义。此与辩证唯物论之反映说亦相通。推理以尽其用。若无实测可据而逞臆推演,鲜不堕于虚妄。此学者所宜谨也。”“荀子正名、墨氏 墨辨、公孙龙 残帙、及 庄

    6、子 偶存惠施义。韩非有综覆名实之谈,此其较著也。诸家名学思想皆宗主 春秋,大要以为正辞必先辨物。春秋正辞之学,归本辨物。后来荀卿乃至墨翟等家皆演春秋 之绪,以切近于群理治道,实事求是为归。从诸家孤篇参帙中考之,其宗趣犹可见也。孤篇如荀子正名,残帙如 墨辨 等。宗趣犹云主旨。名学倡于中国最早,诸家坠绪犹有可寻。”3如果依据鲁胜关于名学特征的概括,熊十力对先秦名学特征的总结只显示名以“别同异”方面,这是把自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归于“物”,“辩物正辞”,即正名以立言。按照鲁胜的思路,先秦诸子的名学特征在“别同异”方面如墨家的“辩经”与惠施、公孙龙、孟子、荀子、庄子有相同的一面,即先秦诸子正名以

    7、“别同异”是处理名实的关系,这是立言的基础,正名就是正实。只是围绕着名实关系,不同学派关注点不同而已。墨家关注的实,范围最广,包含整个世界,是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是实践知识的总结,墨家正名就是正这样的世界之实,即 小取讲的“以名举实”4415,用名来反映实。所以,在 墨经 六篇里,从现在的知识分类看,所正之名,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的概念。而儒家重在从社会规范角度关注名正的问题,尽管儒家不排斥非社会规范之名,但儒家只关注服务于儒家政治建设之名所对应的实,如君臣父子等社会规范的要求。道家侧重经验世界之外的道名之“实”,如老子讲的“道”“善”“德”等。为了正名,道

    8、家虚构一些名所反映的对象及对象世界,如 逍遥游 齐物论 等。而公孙龙只讲经过“正位”后的实(即名的本质,名之实),如 名实论 指物论 讲的“物”“指”“实”“位”“名”等。这里所举呈现出的是正名以别同异方面。别同异通过立言而确立,立言是一种论证,即先秦诸子所讨论的说辩,在说辩中仍是关注正名的问题,而正名包括别同异内容。如 公孙龙子 中的“白马非马”“二无一”“羊合牛非马”“青以白非黄”“坚白石二”547-90等论证,邓析的“两可”6论证,惠施的“历物之意”十事,“天下之辩者”二十一事71102-1106,小取 中的“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等论证4417-

    9、421,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7947-964等立言方式,荀子虽然破三惑(“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用名以乱实”8420-421),如鲁胜言:“不能易其论。”之所以如此,这部分内容,如按照现在的哲学学科分类,在先秦诸子思想里属于工具性质的“逻辑学”内容,后期墨家总结为辩学,其结构如 大取 言:“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也者。”其论证途径,如 小取 言:“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其论证规则,如 小取 言:“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其论式,如 小取 言:“或”“假”“效”“辟”“侔”“援”“推”等。其作用,如 小取 言:“摹略万物之然。”4415荀

    10、子不仅没有“易其论”,而且多有吸收,如 荀子 正名 言:“实不喻,然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辩。故期、命、辩、说也者,用之大文也。名闻而实喻,名之用也。累而成文,名之丽也。用、丽俱得,谓之知名。名也者,所以期累实也。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辩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8422-423如同伍非百的总结,荀子 正名“是把从邓析、孔子以来发展的由正名而析辞而立说而明辩的过程,明白清楚地指出为 名、辞、说、辩四级,使我们从学术思想上,知道由孔子的 正名,发展到墨子 辩经,及再由墨家之 辩,回到荀子之 正名”9。这是对应鲁胜讲的墨子立的“名本”,惠施、公孙龙的正形

    11、名,孟子的辩言正辞与墨同,荀卿、庄周不能易其论的“别同异”的“名”,等同于94今天所讲的先秦逻辑或先秦名辩学或先秦名学等称谓。二、“立言”与“明是非”作为“明是非”之名学,此中的“是非”不是西方逻辑的“真假”,带有先秦诸子的不同价值观念、政治主张的色彩,尤为儒家所关注。如 公孙龙子 名实论 讲正名实落脚于“至矣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581。如墨子讲“言有三表”,“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

    12、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4266。小取 讲“辩”的第二作用就是“论求群言之比”,在 墨经 六篇里时有表明墨家政治主张之“名”。庄子 齐物论 也有“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783的说明,所谓六合指天、地、东、南、西、北,即世界,世界之外“存而不论”,世界之内,可以“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可“议”,此中庄子虽区分了“论”“议”“辩”之别,但仍有“议”以明是非的需要。所以 天下 篇针对“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的情况,专“议”他论之缺点,如墨翟、禽

    13、滑厘、彭蒙、田骈、慎到、惠施、桓团、公孙龙;扬己论,如关尹、老聃、庄子。今以儒家为例详言之。论语 里多处有“正名”的论述,如 子路上:“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0885-893程树德在 论语集释 中引用诸多注释,如其言:“全祖望 鲒埼亭集 正名论 曰:孔子以世子称蒯聩,则其当为灵公所立无疑矣。观 左传 累称为太子,固有明文矣

    14、。不特此也,其出亡之后,灵公虽怒,而未尝废之也。灵公欲立公子郢,而郢辞,则灵公有废之意而不果,又有明文矣。惟蒯聩未尝为灵公所废,特以得罪而出亡,则闻丧而奔赴,卫人所不可拒也。蒯聩之归有名,而卫人之拒无名也。况诸侯之子,得罪于父而仍归者,亦不一矣。晋之乱也,夷吾奔屈,重耳奔蒲。及奚齐、卓子之死,夷吾兄弟相继而归,不闻以得罪而晋人拒之也。然则于蒯聩何尤焉?故孔子之正名也,但正其世子之名而已。既为世之,则卫人所不可巨也。”得出“是时出公不父其父而祢其祖,名实紊矣,故孔子以正名为先”10886。这是正父子之名。还如 颜渊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

    15、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同样的集释方式,程树德言:“论语后录:夫子以昭公之二十五年至齐,当景公三十年。是时陈僖子乞专政,行阴德于民,景公弗能禁,是不能君君臣臣也。”“论语述何:时景公宠少子舍而逐阳生,后阳生因陈乞弑舍而立,大乱数世,国移陈氏,是不能父父子子,以致臣得篡国也。夫子早见及此,故其对深切如此。”“集注:齐景公名杵臼,鲁昭公末年,孔子适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10987-988引文中充分表明孔子

    16、名学的“明是非”性质。孟子的“知言”“好辩”也有“明是非”的意义。在 公孙丑上 二章 里,孟子讲:“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11209-213焦循 孟子正义 释为:“生于其心,譬若人君有好残贼严酷心,必妨害仁政,不得行之也。发于其政者,若出令欲以非时田猎,筑作宫室,必妨害民之农事,使百姓有饥寒之患也。吾见其端,欲妨而止之。如使圣人复兴,必从吾言也。”11212“诐淫邪杨墨兼而有之:杨为我、墨兼爱为诐辞,此二浸淫失其本,为淫辞,无父无君,邪辞,张仪、苏秦之诈饰为遁辞。”11213在 滕文

    17、公下 九章 里,孟子讲好辩的理由:“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95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18、。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11446-461如前所述,荀子既讲了名、辞、说、辩概念本身,显名学的“别同异”特征,又将名学的作用即“别同异”的目的落脚于“明是非”。以荀子看来,“今圣王没,天下乱,奸言起,君子无势以临之,无刑以禁之,故辨说也”。“辨说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正名而期,质请而喻,辨异而不过,推类而不悖。听则合文,辨则尽故。以正道而辨奸,犹引绳以持曲直。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8422-423非十二子 解蔽 等诸篇就是专门“明是非”的,批“非”明“是”,如 非十二子:“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奸事,劳知而不律先王

    19、,谓之奸心;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此三奸者,圣王之所禁也。”898将奸说纳入三奸之中,而明“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897。荀子专门就言、辩进行分类,言分为“君子之言”与“奸言”,辩分为圣人之辩、君子之辩与小人之辩,如 非相 讲“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883。“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

    20、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888-89如此论述在 荀子 其他篇里也有论述,所以侯外庐等学者直接概括说:“荀子是以逻辑从属于儒家道德的体系的。”12559三、名学:“道义之门”与“政教之准绳”在中国哲学史界,张岱年将中国哲学方法论分为“一般方法论”和“名和辩”。他认为,“一般方法论,是关于探索真知的途径之理论;名与辩的讨论,则是关于表达思想、论证真知的思维规律之理论。亦可以说,一般方法论是讲求知之道,名与辩则是论立说之方”13。与此类似的如劳思光将先秦名学分为两支:“论 名

    21、之说,在先秦有两大支:一支始于孔子,终于韩非,其特色在于 实践旨趣;另一支始于老子,转为名家辩者之言,终于墨辩,其特色在于其 理论旨趣。”14这是将先秦的“逻辑”独立于中国哲学的学科理解。与此不同的是也有一些学者直接从“逻辑”出发,分为先秦诸子不同的逻辑,侯外庐等学者将先秦名辩思潮分为两个路向,“一方面是向上的发展,发端于墨子,而完成于 墨经 作者及荀子、韩非。另一方面是向下的堕落,滥觞于曾子,放大于思、孟,溃决于庄、惠,而枯竭于公孙龙、邹衍。前者之所以称为 发展,是因其将名辩的方法净化而成了形式逻辑的科学。后者之所以称为 堕落,则其因丧失了名辩思潮的积极内容,而蜕变成概念游戏的 诡辩”124

    22、19。汪奠基将孔子等儒家逻辑的主流归于社会政治的逻辑,名家逻辑称为名辩逻辑,墨家逻辑归于普通逻辑,老子的无名论逻辑归属于辩证逻辑,其著作 老子朴素辩证的逻辑思想无名论 侧重道家辩证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第一辑)侧重于名墨论辩逻辑和纵横家诡辩逻辑研究(有似“西方逻辑”部分),中国逻辑思想史 侧重儒家正名逻辑及其后续发展研究。张立文主编的 中国学术通史 先秦卷 亦采此策略,认为荀子的正名论与孔子正名的目的一致,其用意在政治与伦理。“墨家辩学”突显逻辑概念、命题、推理理论,又有墨家思想论证的作用。“形名之学”是介绍名家思想的,作者认为,以正名为要旨,儒家是正宗,名家或形名家是支流,墨家地

    23、位在儒家之上,道家破解形名之学的迷思,开出“不言之辩,不道之道”的辩学境界,惠施、公孙龙集形名之学的大成。“言谈之术”即游说之术、政治论辩术、权谋之术,介绍了荀子、韩非和纵横之士的言谈之术15。由上选取部分学者之所述,将名学割裂成先秦逻辑和先秦哲学方法论两部分内容,从当下学科分类看,这种二分法有其学科归属性。其实,从哲学96的内容看,将名学融于先秦诸子哲学里更适合整体性哲学史研究,鲁胜就是这样做的。在鲁胜的观念里先秦名学是“别同异,明是非”之学,“别同异”显名学的“道义之门”性质,“明是非”显名学的“政教之准绳”作用,通俗地讲,“道义之门”即进入道义的门,显“名”之工具性,即“立言”的结构及其

    24、规则;“政教之准绳”表明通过正名,以明确各自的政治主张、价值选择。由鲁胜对“名”的理解,先秦哲学与先秦名学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基于当下的学科分类,先秦名学既是先秦哲学的内容,又是先秦哲学论证的工具。如同佛教哲学与因明的关系一样,明代王肯堂在 因明入正理论 集解 自序里有讲:“余与董玄宰,侍紫柏大师于金陵之摄山中,日相与纵谈无生,且谓枯坐默照为邪禅,非深泛教海不可。一日于素庵法师阁上,得一小梵册,有喜色,授予二人曰:若欲深泛教海,则此其舟航维楫乎。观之则 因明入正理论 也。”16因明是内明的“舟航维楫”,回应了印度陈那 因明正理门论 里所讲的“三支论式”的特征:“为开智人慧毒药,启斯妙义正理门,

    25、诸有外量所迷者,令越邪途契真义。”17因明既为正理门,又构成佛教的内容,如同法尊法师在 释量论略解“序一”里综述了印度佛家因明之汉传,突出因明的自身特征和破邪显正性,有如“别同异”和“明是非”之先秦名学:“佛家因明自弥勒、无著等菩萨之瑜伽宗兴,渐成专门之学。与内明并立,相辅相成,辨析日精。其时约始西元四、五世纪之交,前此汉土无闻焉。世亲菩萨继踵前修而作 论轨、论式;西藏译有 解释道理论,汉土译有 如实论 反质难品,并题为世亲作;与元魏所译传为龙树菩萨之 方便心论(西元四七二年出),同属因明古学。虽桢干已立,而枝叶尚疏,当诸家兢立之秋,异学争长之际,尚不足以适应无穷,从容中道也。迨乎陈那,匡正颓

    26、纲,广造八论,揭橥 量(pramana)义,以为宗极。其 集量论 则荟萃群说,斥邪显正;理门论 则广明立破,宣畅真宗;微言纷论,精义络绎,佛家因明,赖以确立,诚一代绝作也。理门论玄奘法师译之,辅以天主 入正理论,及门诸贤敷陈发挥,蔚为专科。集量论 则义净三藏译之,然译本旋佚,后世无传焉。”18由此得出本文结论,从先秦哲学学科看,“名”之“道义之门”(即“别同异”)显示名学方法论作用,“名”之“政教之准绳”(即“明是非”)呈现“名”之本体论意义。所以,开展先秦哲学研究或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理应把正名理论纳入其中,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内容加以考量。中国古代哲学正是通过“正名”以“立言”,“正名”

    27、的核心是名实关系的处理,而“实”的内容落脚于学派主张,“立言”依赖于“正名”,先秦诸子通过“立言”来构建自己的学派,形成儒道墨诸家。从先秦逻辑学科看,“名”之“道义之门”是先秦逻辑理论本身,但在研究先秦逻辑理论时,必须关注“政教之准绳”之“名”的这一内容,而这恰恰是有别于其他文化逻辑的个性,即“名”就是“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隆污”。“取辩于一物”是具体的名实关系的厘定,“原极天下之隆污”构成先秦政治哲学的内容。参考文献:1房玄龄,等.晋书:卷94M.北京:中华书局,1974:2433-2434.2虞愚.中国名学M/刘培育.虞愚文集:第1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433-543.3熊

    28、十力.原儒M/熊十力全集:第6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316-317.4孙诒让.新编诸子集成:墨子间诂M.孙启治,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5王启湘.公孙龙子校诠M/周秦名家三子校诠.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6许维遹.新编诸子集成:吕氏春秋集释M.梁运华,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7:487.7郭庆藩.新编诸子集成:庄子集释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1.8王先谦.新编诸子集成:荀子集解M.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9伍非百.中国古名家言 总序M/中国古名家言.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4.10程树德.新编诸子集成:论语集释M.

    29、程俊英,蒋见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11焦循.新编诸子集成:孟子正义M.沈文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12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97版社,1982:560.14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第1卷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5:297.15张立文.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0-238.16卍新纂大日本续藏经:53卷M.东京:株式会社国书刊行会,1975-1989:917.17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2卷M.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

    30、90:6.18法尊.释量论略解M/杨德能,胡继欧.法尊法师全集:第3卷.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7:210.编辑陈曲Argue through Rectifying NamesArguments in Pre-Qin ThinkersPolitical PhilosophiesChen Jianhong,ZengXiankunAbstract:MobianzhuXu,written by Lusheng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265-316),is the first essayon the development of Mingxue in pre-Qin

    31、 period.In Lu Sheng s analysis,the studies of Mingxue in pre-Qinperiod have four characteristics:focusing on drawing distinctions,aiming for distinguishing right and wrong,helping to cultivate morality and justice,and offering the criterion for politics and education.Among them,thefirst two characte

    32、ristics are about the contents of Mingxue,while the other two are about the function ofMingxue,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how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positions are argued through the rectification ofnames.The pre-Qin thinkers take different ways to make their distinctions,and develop their own theorie

    33、s on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and then these theories are serving as the basis for defending their moral andpolitical positions.From this it can be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pre-Qin thinkersMingxue studies are not onlypart of their own political philosophies,but also their fundamental methodology for philosophical arguments.Key words:Mingxue in Pre-Qin Period;the Rectification of Names;Philosophical Arguments;PoliticalPhilosophy98


    注意事项

    本文(“正名”以“立言”——先秦政治哲学论证分析_陈建洪.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