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良性迭...专业课程思政的终身成才教育_杨春婧.pdf

    • 资源ID:235960       资源大小:2.66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良性迭...专业课程思政的终身成才教育_杨春婧.pdf

    1、2023 年 6 期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良性迭代机制辅导员协同专业课程思政的终身成才教育杨春婧,邸立明*(燕山大学 车辆与能源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018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1。思想政治教育是贯通我国各人才培养体系的主旋律,应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

    2、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是衡量一所大学优劣的根本标准之一,高校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成才导向,长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高校非思政类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四个自信”等思政德育元素,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不仅能体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程教育的重要特征,还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实现的必然选择。因此,实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建设的良性迭代,是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3、义民族复兴与国家强盛的关键一环。一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是基础(一)课程思政是达成课程教育目标的催化剂2017 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倡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进而推进育人为本的课程教育模式。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利用普通课程的各环节、各方面,润物无声地开展立德树人教育4,以充分挖掘专业课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基金项目:河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良性迭代机制研究”(YJG2023030);河北省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智能车辆项目教学平台”(2019GJJG07

    4、1);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研究”(20200602032);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融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研究”(GXDJ2021B068);燕山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20ZXKC01);燕山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SZJG201917)第一作者简介:杨春婧(1981-),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通信作者:邸立明(1981-),男,汉族,河北保定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迭代机制。摘要

    5、:将思想政治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持续建设与迭代,已成为我国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终极培养目标的关键一环。辅导员作为高校公认的育人先锋和学生终身的良师益友,具有对学生实现校内全阶段思政培育和校外职业生涯发展调研反馈的优势。研究辅导员协同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性迭代机制,将促使专业课育人过程加速趋近人才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三全育人”等教育理念确实落地探索崭新途径。关键词:课程思政;终身成才教育;专业课;迭代机制;辅导员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3)06-0180-06Abstract:Integrating the elements of

    6、ideological,polit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and iteration ofspecialized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key lin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training goal of building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As a recognized education pioneer in college

    7、s and universities and a lifelong mentor for students,counselors have the advantage of giving feedback to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ltivation in the whole stage and careerdevelopment outside the school.Studying the benign iterative mechanism of counselors assist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ca

    8、rry ou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will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specialized curriculum education towards the law oftalent growth and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explore new way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ssuch as three-wide education.

    9、Keyword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ecialized curriculum;lifelong talent education;specialized curriculum;iterative mechanism;counselorsDOI:10.19980/j.CN23-1593/G4.2023.06.045180-2023 年 6 期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美德也是一种知识,知识与美德教育应同时进行。我国目前实现教育目标的

    10、主要途径,仍是以课程教学为主,使高校专业课程兼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教育功能,是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路径与“四个自信”等思政育人内容相结合,从历史、发展、实践和价值等不同维度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科学性、优越性和传承性,解读其辩证发展观适用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客观内在统一性规律,进而实现二者相互促进的教育目的。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应兼具科学性和中国特色德育元素,无形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大无畏精神、国家建设先进事迹,讲好中华儿女伟大人物、优秀作品和宏伟工程等故事,隐性激发大学生的历史担当与责任感。高校专业课程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案

    11、例资源,只要善于提炼并突出德育元素与红色资源等思政素材,便能巧妙介入传统学习认知过程。如借助开展系列专题案例讨论,便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可注重挖掘专业课程试验、实习和实践中的德育元素并实现有机融入,探索“三全育人”的教育实践,积极拓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外延化,变被动理论学习为主动实践体悟,将极大改观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无疑是教育目标达成的强效催化剂。(二)信息化教学为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教育的本质在于信息传递及其转化利用5。虽然课堂教学长期占据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但一般分别开展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且传统思政教学一般针对

    12、跨行政班、跨专业的大班进行集体上课,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介入,教学中多存在“教师设计性激情教学”与“学生失聪性被动听课”现象。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可互动性,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当社会发生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改变6。习近平总书记已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目前,超星学习通等多端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已具备作为一种创新教学工具来提升思政教学多样性的潜力。传统教学应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利用智慧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途径,基于如视频录制、动画制作、数

    13、字建模等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效率。此外,辅助微信、QQ、网络会议等线上即时交流沟通工具,教师不仅可以完成常规课内的教学任务设计、课外交流答疑等工作7,还为开展因材施教带来巨大便利和私密性,能极大提升教育的个体精准性。因此,网络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程思政的形式创新与师生沟通效率8,这既是大学生知识获取方式在信息化时代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效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崭新途径。二辅导员在课程思政中多方融入是关键(一)专业课是塑造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1945 年哈佛大学发表的 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 报告提出,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纯粹的理

    14、性和思维探索是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9,无论传统知识课程还是现代知识理论均应传承并发展这一理念。到20 世纪 70 年代,哈佛大学 Henry Rosovsky 提倡建立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培养的“核心课程”,使学校指导和个人兴趣有机结合,以兼顾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这种“核心课程模式”被公认是迄今为止开展高校通识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的最好模式之一10。而“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则是上述育人模式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强调高校课程不仅应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应注重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意识形态的养成教育2。“课程思政”教育观既反映出对现行课程体质的反思,又体现了对新时代课程教

    15、育目标的定位,必定成为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自 21 世纪初,中国高校进入以综合性课程体系为载体的专业课教育阶段,其不仅与高等教育质量密切相关,而且决定着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近些年多数高校课程面临多元价值选择困境,出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定位不清问题,因过渡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格养成,导致社会重新对高校育人终极目标的思考与定位。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指导方针,为我国课程教育的定位与改革明确了方向9。在高校专业课程体系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思想理论,突出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11,是我国专业课教育迅速发展与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达成立

    16、德树人终极教育目标的高效方法途径。(二)辅导员在专业课程思政中扮演重要角色高校辅导员思想旗帜鲜明、育人职责明确、德育知识丰富,并且始终扎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面对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改革需求,辅导员能胜任辅助教师明确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三全育人”意识,发现与完善思政要素教育问题,并将其有机181-2023 年 6 期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此外,利用辅导员的职业优势,可联系并组织专业课教师定期观摩思政类课堂教学,帮助其掌握思政教育的课堂技巧与方法。辅导员还可通过参与教学大纲修订、量化考核体系、

    17、教学竞赛评比、一流课程打造等课程建设环节,将专业课程思政向“全面、纵深、精细”的育人实效方向稳步推进。从课程教育角度引导解决时代发展中学生成长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使命之一。课程思政蕴含的意识形态,能否让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知行合一,将关乎我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未来大计,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使命,十分适合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充分挖掘高校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元素,应发挥所有教师、课程和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形成“三全育人”的教学体系,而在此过程中,也只有辅导员具备在更多时空维度上持续关注与引导学生的天然优势。辅导员介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并与之形成紧密

    18、配合,能很好督促学生努力汲取所学课程知识,坚定读书报国的理想信念,逐渐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并保持自强不息的昂扬斗志,从而能有效保障专业课程思政这一新教学模式和载体的有效推进,而这些方面是普通教师所不擅长和无法替代的。燕山大学通过举办红色教育系列专题、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教学技能工作坊、午餐反馈交流会等活动,持续推进“全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为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配合,让辅导员全方位配合专业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并不断共同提升政治素养与政治站位。同时,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德高为范”的人格魅力示范性。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选题、教学设计、方法改

    19、进方面,实现专业教师、辅导员、思政类教师协同备课,使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不仅站位准、起点高,更是有效保障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快速认同。三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必要性(一)国家战略规划的稳步实施需要课程思政育人来保障“五位一体”的国家总体规划、“四个全面”的国家战略布局等的顺利实施,均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与专业案例的学习体悟中,能帮助学生更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提升对“四个自信”的领悟水平,进而为我国稳步实施长期战略规划培养思想坚定的建设人才。课程思政能将意识形态无形渗透到课程的知识体系

    20、中,促使课程内含价值观与国家意识形态产生同频共振,创新将思政教育形式逐渐从传统“核心城市”理论,向以“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为主导的战略战术转变。尽管我国目前已明确了高校课程育人为本的思想定位,但长期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思政”、专业课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教育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纵观教育价值取向转变史,历次课程改革均需要漫长时间来获得认同,最终逐渐实践探索出由知识走向道德的育人路径。持续开展并完善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建设工作,是稳步实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保障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稳步实施的基础前提之一。(二)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实推进课

    21、程思政,应具备顶层设计严密、教育理念科学、思维方式创新、教师队伍精干、教学实践扎实的系统工程开展特性12。首先,立足于国家战略高度定位培养目标,基于原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延伸拓展出价值目标,并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开展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其次,挖掘并提炼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将专业课程进阶为价值传递与知识学习的共同载体,才能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过程。此外,还需建立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考核机制,不仅实现对课程教学过程与考核结果的客观评价,还应对学生校内、校外及职业生涯的思政表现,构建起多层面长效信息反馈渠道,以验证、评价和指导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

    22、建设实效性与影响力13。如开展学生在各阶段对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内容和价值目标的认可度、课程规划与专业发展的结合度,以及就业单位对学生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满意度等的持续跟进分析,才是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最佳检验与客观评价。专业课程思政无疑是集教育理念、思维方式、教学实践等多因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无论在理论层面设计分析其内涵,还是从实践层面探索拓展其外延,都必将经历一个长期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三)课程思政建设与完善需与时俱进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在校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意愿显著增强,而且信息获取习惯越来越碎片化,很多大学生已不仅仅会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还会在课外用手机或笔记本观看相关课程的网

    23、络 MOOC等教学资源,以辅助学习14。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网络教学已俨然成为世界各国维持教育系统正常运转的唯一安全选择,这不仅在短时间内极大促进了网络新媒体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182-2023 年 6 期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还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特殊时期开展网络化教学的独特优势和必要性,常规课程的“网络化伴生教学”常态化趋势显著。因此,不仅传统线下课堂要必须面对开展网络化教学的现实需求,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也应与时俱进,及时探索与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高效开展方式。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应主动利用优质在线资源,根据具体形势适度选择混合式教学

    24、方式,利于加强师生课内外互动、分享感悟、交流学习经验,这将为基于专业课程的价值塑造带来巨大的时空裕度和便利形式。即课程思政面对类似网络教学变革等社会发展因素,只有开展与时俱进的持续建设,才能保证良好完成预定教学目标。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宽松,各行各业均对高素质人才表现出极其旺盛的需求,所以加速拓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是时代发展之必然15。2017 年底 OECD 经合组织确立的“全球胜任力”教育理念,与我国目前推进的“三全育人”内在统一,对探索实施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具有促进意义,应将其作为重要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之中,以便于培养具有全球化竞争力的中国特

    25、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终身成才导向的课程思政迭代建设机制(一)教学效果的课堂外多渠道反馈,是课程思政改革快速迭代的基础课程思政并不局限于课堂思政,也不仅指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甚至校园内、外共同协作,而是一种价值目标明确的全方位育人形式。如可充分利用校友和社会资源,切实做好利于学生终身成才的相关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实践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高校全课程思政改革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单依靠专业课教师来完成课程思政并不现实,不仅应借助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先进技术优势,还应依靠包括辅导员在内广大教务部门和相关机构人员的共同协作,充分发挥教学合作与业务督导作用,以实现高效达成专业课程思政的教

    26、学目标。在教学协助方面,辅导员可帮助教师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功能,并完善教学设计,协助评价教师教学动态与学生学习效果。在具体落实上,专业课教师可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点评、单元总结等环节,有机嵌入与辅导员共同制定的原创性思政内容,从而增强教案的个性魅力,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形式的接受度。如在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既要客观向学生呈现西方汽车车身、关键零部件的发展特点,又要回顾并对比中国本土汽车的相对发展特色,并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中西方汽车技术与汽车文化的发展规律,在无形中增强民族自信和发展道路认同感。辅导员要及时掌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动态并分析学生的反馈数据,

    27、保持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并给出合理建议。如燕山大学辅导员基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下、线上等多渠道随访反馈机制,能及时搜集并解决师生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疑难困惑,并针对自身能力之外的困难或共性问题,也能及时向上级反馈并实现跟踪解决。(二)学业与职业生涯跟踪分析,是课程思政建设良性迭代的关键途径教学过程的“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要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同时更应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基于学生的学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分析筛选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杰出的已毕业校友作为榜样,融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环节,不仅能为学生树立起心中的良好典范,相比于传统的言传身教更具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学生到企业集体实

    28、习的机会,安排在校大学生多见识已毕业校友在工作岗位的杰出风采,多切身体悟一线工作岗位的付出与收获,并从校友的言传身教中,提升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在学院和所在母校的归属感,并真正理解和烙印校训基因。燕山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曾邀请在市广播电台做主播的已毕业学长来校开展主题报告,使在校生深刻体会到就读专业在未来就业与发展方面的广阔空间。借助燕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通过组织在校生与众多杰出校友交流互动,使在校生对该如何充实大学时光、制定学习目标、规划职业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用好榜样的力量,能良好助推专业教师达成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6。

    29、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采用何种教育方式,只要能使大学生品德优良,知识扎实、服务国家信念坚定,就是好的教学模式且具有良好育人成效。课程思政对于学生的培育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应更注重教学的过程和学生长期发展轨迹17。要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效落实在高校办学治校的育人实践中,不仅应注重立德树人的校内环节培养,还应对毕业生校外的职业生涯发展开展关联分析,通过回访调研建立长效迭代机制。只有将课程思政小课堂与社会思政大课堂相互衔接,并积极构建“知行合一”的终身思政学习平台,才能落实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质育人目标,最183-2023

    30、 年 6 期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终让大学生感悟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并主动立志为祖国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崛起全力以赴。因此,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开展隐性思政教育的成效,可通过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来量化评价。不同阶段课程教育的职能并不相同,教育从业者除了通过理论研究以谋求课程教育的正向进化之路外,还可以逆向反馈获得课程改革的进化方向。逆向反馈的重要获取途径为对历届毕业生完整职业生涯调研反馈数据的客观收集、整理、分析与评价,可以此作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进而保证其教改迭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已毕业

    31、大学生进行长期追踪访查,制定指标化评价方案对其定期回访测评,最终依据每轮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开展量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不断迭代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模式与评价体系。最终实现教育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自身修养相结合,始终能保持清醒与自信,并不断淬炼精神意志和磨炼过硬本领,在创新创造方面敢为人先,勇于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责任和时代重担。(三)课程思政教学成效需要配套完善的师生考评机制高校一般对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环节的师生评价办法较具体完善,而往往在价值引领等思政教育评价方面,表现出严重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如主要注重知识技能的考试或考核分数对在校生开展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缺少对学生思

    32、想品德方面的评价内容和依据,价值引领方面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明确反馈和客观评价。由于长期“重知识传授”而“轻价值引领”评价机制的惯性,导致广大师生均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价值观的塑造,这对全课程思政改革环境下的学生健康成长与教师职业良性发展十分不利。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十分注重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持续认同与践行,并在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上具备一致的内在诉求和行为表现。以专业课程思政为教学载体拓宽传统思政教育渠道,加强引导大学生个人价值向国家核心价值靠拢,不仅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也是其未来能良性融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军的迫切需要12。应建立以长效信息反馈为课程

    33、思政改革导向的良性迭代机制,这对创建“终身成才”教育成效的高校课程建设体系、师生考评机制十分关键。随着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必须同时改革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方式,由传统育才评价为主转向偏重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效评价18。通过将实效育人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绩效工资、职称评定、晋级、荣誉奖励评审等密切挂钩,并对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激励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投入更多精力的积极性。同时,应淡化论文数量、项目数量、到款金额的科研绩效考核办法,将愿意投身课程思政育人事业的教师,从“论文、项目为王道”的深渊中解放出来,才能让教师全身心“知行合一”的投入立德树人高

    34、校教育事业。五结束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需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深入体悟并以身示范,才能将其真正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才能真正“学而习之,学而用之”。要健全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效保障机制,必须通过建立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和毕业离校后全职业生涯追踪反馈机制,动态客观评价和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和教学环节。让辅导员介入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工作,利于开展基于校内学习生活与校外职业生涯相结合的育人成效跟踪与评价。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成效逆向反馈机制,能帮助持续完善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教师的评价方法,是构建和完善学生终身成才导向的专业课程思政良性迭代机制关键一环,也是促进“思政”与“专业”的两大课程

    35、“基因”尽快融合的有效手段。专业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育人改革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与时俱进地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长期探索,才能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程体系与育人机制。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党建,2018(10):4-6.2 梁纯雪,眭依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63-70,77.3 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70.4 常丹,李晶,申覃.推动“四个自信”教育

    36、在“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2):90-93.5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6 胡元林.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6):152-156.7 何彦虎,王荣扬.基于“三核心”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施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1(2):185-188.8 马俊峰,刘殷君.信息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1):83-88.9 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

    37、.大学教育科学,2018(5):38-43.(下转188页)184-2023 年 6 期思 政 研 究高 教 学 刊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由疫情防控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引出医用口罩防护服应用的聚丙烯熔喷布和无纺布,提出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聚丙烯是采用什么聚合机理得到的。本节课的主思政元素设在课程引入阶段,使课程引入兼具思政教育和问题提出的双重作用。(五)聚合物化学反应降解聚合物化学反应这一章,以中国载人深潜引入课程,介绍中国载人深潜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十年磨一剑勇往直“潜”的历程,用“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激励学生;接下

    38、来讲解载人深潜在海底带回很多样品和照片,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深海。结合高分子化学课程,提到 2 个新闻:蛟龙号带回的生物样品检测出微塑料,深海勇士号在海底 2 000 米拍到塑料垃圾照片,从而引申出高分子材料的塑料垃圾污染问题;再展示堆积如山的塑料垃圾及其对环境、对海洋生物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触目惊心的图片,从珠穆朗玛峰到马里亚纳海沟,从繁华的都市到人迹罕至的南极,塑料污染无处不在。这些图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认识到塑料垃圾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继而教育学生要进行环境保护,贯彻生态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们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有效避免塑料垃圾的产

    39、生。如环境保护从自我做起,坚决支持国家的限塑令,日常生活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用环保帆布袋等代替塑料袋,外出旅游不产生塑料垃圾。宣传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从绿色骑行、衣物回收、减少餐饮浪费和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多个方面践行低碳生活理念6。科技报国,投身科学研究,通过研发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和塑料的转化利用技术,降低塑料垃圾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伤害。从学生们的讨论中,引入本节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降解。在本节课程的课外拓展环节,请同学们查阅聚合物降解方面的最新文献,总结聚合物设计方案,写一篇小的科技论文,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开拓科研创新能力。此外,针对同学们喜欢叫外卖和打包的用餐习惯

    40、,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限塑生活”,鼓励学生在食堂用餐,用自带可重复使用性餐具代替一次性餐具。主题活动开展后,教室内塑料垃圾明显减少。在本节课程的设计中,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和生态发展观是主要的思政融入点,授课过程中涉及的辩证思维为副融入点。三结束语在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加强品德修养,做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授课中,精心教学设计,深挖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大国工匠精神、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与科技报国等多个思政点有机融入,通过主题活动、科技创新等形式多样的课后实践活动助力思政元素吸收。在高分子化学授课中,坚持教书育人,长期不懈抓

    41、教学质量,将该课程打造成一门经得起考验的“一流课程”。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 郭霖.高分子化学创新教学与一流课程建设J.大学化学,2021,36(12):38-50.3 梁爱辉,王志平,陈意.“双一流”背景下 高分子化学 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高分子通报,2020(7):77-80.4 常静,商闯,魏玉萍.科学防疫与高分子化学J.大学化学,2020,35(12):77-81.5 黄潇楠,常华,刘婧媛,等.师范院校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42、021,42(6):84-88.6 张育新,林殿松,李梅.材料化学论文写作与思政结合的育人导向探索J.大学化学,2021(36):1-5.10 常甜,马早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模式及哲学基础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6):85-91,114.11 李凤.给课程树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43-46.12 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13 刘文.高考改革深化期制度公平的现实样态与未来启示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1(5):42-48,59.14 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9):56-60.15 高宁,张梦.对“课程思政”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课程论”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8(10):59-63.16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17 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75.18 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上接184页)188-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良性迭...专业课程思政的终身成才教育_杨春婧.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