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东宁县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研究_赵明明.pdf

    • 资源ID:234085       资源大小:1.10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东宁县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研究_赵明明.pdf

    1、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学 报第 35 卷doi:10.3969/j.issn.1002-2090.2023.01.003第 35 卷第 1 期2023 年2 月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35(1):1217Feb.2023收稿日期:2021-11-17基金项目:大庆市蚊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与推广。作者简介:赵明明(1999-),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 级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孙强,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东宁县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

    2、步研究赵明明1,孙强1,王希明2,林志伟1,张海燕1,姚淑娟1,周孟琦1,武洋1(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 163319;2.黑龙江省东宁县植检植保站)摘要:稻水象甲是水稻上一种检疫性害虫,黑龙江省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已有多年,为了进一步探明东宁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分别选取两处调查地点,对其稻田、田埂、沟渠、邻近山坡或林带等生境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调查。研究表明,稻田边林带、山坡是稻水象甲成虫越冬的主要生境,其次是沟渠,田埂及稻田间无分布;土质疏松的土层,并且 05 cm 土层中相对湿度在 10%30%适宜稻水象甲成虫越冬。关键词:东宁县;稻水象甲;成虫;越冬

    3、场所中图分类号:S435.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90(2023)01-0012-06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verwintering Sites of LissorhoptrusOrgzophilus in Dongning CountyZhao Mingming1,Sun Qiang1,Wang Ximing2,Lin Zhiwei1,Zhang Haiyan1,Yao Shujuan1,Zhou Mengqi1,Wu Yang1(1.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

    4、ersity,Daqing 163319;2.Dongning County Plant Inspection and Protection St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Abstract: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was a quarantine pest on rice.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had occurred in Dongning county,Heilongjiang province for many years.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over

    5、wintering distribution of 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adults inDongning county,two investigation sites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overwintering adults of rice water weevil in rice fields,ridges,ditches,adjacent hillsides or forest belts by random sampl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overwin

    6、tering habitats of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adults were the edge forest and hillside of rice field,followed by ditches,and there was no distributionbetween ridges and rice fields.The soil layer was loose,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 05 cm soil layer was 10%30%,which wassuitable for the overwintering

    7、 of 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adults.Keywords:Dongning county;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adult;overwintering site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Kuschel)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稻水象属(Lissorhoptrus),又名稻水象、稻根象等1,是中国进境植物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更是水稻上的一种毁灭性的检疫性害虫3-4。稻水象甲始发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经过传播后,扩散到

    8、了日本、朝鲜、韩国、意大利,1988年 5 月在我国河北省的唐海县被初次发现5-6,2007 年6 月稻水象甲在黑龙江省的东宁市东宁县被发现7。如今,稻水象甲在我国扩散范围达到了 23 个省 463个县8-10,有零星扩散和快速扩散两种方式。稻水象甲的繁殖能力强,有两种生殖方式,分别为两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在我国的稻水象甲生殖方式主要为孤雌生殖11-12。稻水象甲的寄主范围广,除水稻为主要寄主植物外,还有其他 100 余种寄主13-14,其中包括水生植物以及旱生植物,但主要为害禾本科以及莎草科这两大科系的植物15。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广,既可随气流飞行传播,又可随水流传播16-17,也可以在播

    9、种时随水稻秧苗进行远距离传播,卵、幼虫以及成虫在水稻收获时也可跟随稻草进第 1 期行远距离传播。稻水象甲成虫则可随稻种、稻秧、谷壳、其他寄主植物、收割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稻水象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较耐低温。稻水象甲作为半水生昆虫,既存在于水稻等寄主植物的叶片上,也可在水中生活。稻水象甲成虫喜食稻叶,幼虫喜食稻根18。成虫多在水稻植株的叶尖、叶缘或者是沿水稻植株叶脉方向取食幼嫩叶片的叶肉,取食后留下水稻叶片的下表皮,取食后形成宽约0.1 mm 的“I”型透明长条痕,其两端钝圆,斑痕呈现规则状态,长短不等,一般不超过 4 cm,长条不破裂,线条多为笔直状19-20。稻水象甲幼虫多为害在水稻的

    10、根系,被危害过后的水稻植株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输导组织遭到破坏,根系出现断根、变黑、易造成倒伏,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小,植株叶片发褐、发黄,甚至整株死亡,造成水稻田减产 20%30%,重发生区甚至造成减产 50%以上以及颗粒无收21-23。稻水象甲共有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生育期。稻水象甲在黑龙江省的发生为一年一代,因其它时期较难发现,又因越冬代成虫对水稻植株的为害大于其他发育期,因此成虫期为其防治的关键时期。稻水象甲每年发生两次大规模迁移,第一次是越冬代成虫由邻近稻田的越冬场所向稻田进行迁移,第二次是一代成虫由稻田向邻近越冬场所进行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迁移是循序渐进的,当气温达到 1

    11、5 以上时,成虫开始出土取食,周围杂草是其迁移的过渡地带。当气温达到 20 以上时,成虫开始进行选择性迁飞。对于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来说,水稻的种植占有重要地位24,为减少稻水象甲为害水稻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不良影响,保证水稻的产量,探究稻水象甲成虫在黑龙江省越冬场所的分布规律,对稻田、田埂(沟渠边田埂及稻田间田埂)、沟渠、坡地以及林带等生境进行了调查,以便为稻水象甲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1研究方法1.1 调查时间与地点及工具调查时间为 2021 年 4 月 22 日至 5 月 3 日。调查地点在黑龙江省东宁县一街村(131922N、44246E)和东绥村(1311118N、4426E)。1.2

    12、 试验方法1.2.1 不同越冬场所调查在两个调查地点选取稻田边林带、坡地、渠道、田埂及田间等 5 个不同场所,采用随机取样方法,每个场所取样点 5 个,每个样点调查面积为 0.25 m2,设两个深度 05 cm 和 510 cm 及地表三个处理,将挖取的落叶、杂草、稻茬以及土壤过筛(先过 60 目筛,再过 32 目筛),记录筛出成虫数量及相关信息(时间、地点、深度等)。将各调查场所生长的植被采集后一并带回实验室,根据带回植被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后记录。1.2.2 越冬成虫死亡率将两个调查地点各样点采集到的成虫分别装入集虫盒并覆盖 5 cm 厚度样点土带回实验室,放置(型号为 PRX-450B)人

    13、工气候箱(宁波赛福-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中饲养,饲养条件设置为:271、70%RH、光照黑暗=16 h8 h,每天将出土活动成虫取出,记录 30 d,统计成虫的死亡率。1.2.3 土壤质地的鉴别参照蒋玉衡等、王龙等25-27以及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在两处调查地点中,各场所采取五点取样法,对采样点土壤质地进行鉴别、记录。表 1不同类别土壤质地鉴别标准表Table 1Table of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texture质地名称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土壤干燥状态散碎疏松稍紧,但易压碎紧实、用力可以压碎更加

    14、紧实,用手压后不碎紧密,不易敲碎干土(用手捻磨时的感觉)有砂性感,没有黏性砂粒占优势,但有少量粉粒容易捏碎,但粗糙感也很明显粉末为粗细不一,稍微有粗糙感粉末为粗细不一,细的多,略微有粗糙感无粗糙感,柔和有滑感湿土(手指搓捏时的成形性)不能搓成条可呈不稳定的小球,搓成短条可搓成 3 mm 的小土条,但提起易断容易成团,或揉成 3 mm 的小土条,在压扁后出现许多裂纹可将其搓成 12 mm 的小土条,弯成直径为2 cm 的环后没有裂纹,将其压扁时有裂纹极易成球或搓成 12 mm 的小细条,能弯曲成圆圈,边缘出现小软纹,压扁成饼赵明明等:东宁县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研究13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15、 大 学 学 报第 35 卷1.2.4 pH 值及土壤相对湿度测定采用 pHS3C 型(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 计和顺科达 TR-6 型(东莞市东来达电子有限公司)土壤温湿度计测定。在两处调查地点中,各场所采取五点取样法,对采样点进行测量、记录。1.2.5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24 软件以及 Excel 2 016 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采用 Duncans新复极差法。成虫的虫口密度、越冬死亡率计算公式:虫口密度(%)=各场所调查虫数总调查虫数100%越冬死亡率(%)=各场所调查死虫数越冬场所调查总虫数100%2结果与分析2.1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生境从

    16、稻水象甲的越冬场所调查中可以看出(图 1),一街村和东绥村林带中的越冬虫量最大,平均每平方米分别为 152.66 头和 246.69 头,分别占各自越冬虫量的 58.72%和 73.12%;其次是山坡的越冬虫量,分别为 52.00 头和 48.00 头,占各自越冬总虫量的16.67%和 14.23%;再次是沟渠和沟渠边田埂的越冬虫口虫量分别为每平方米 44 头、29.36 头和 32.8 头、13.32 头;在稻田间则极少发现越冬成虫。这表明黑龙江省东宁市的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主要集中在稻田周围的林带、山坡及周围渠道和渠道边田埂中越冬,在田间及靠近田间的田埂上没有发现其越冬。在两处调查地点的林带中

    17、,越冬成虫种群数量无显著差异,从两处调查点各方面因素进行总体分析,一街村调查点的林带处于背阴处,东绥村则处于向阳处,稻水象甲成虫不论在背阴处林带还是向阳处林带都是主要越冬生境。其他生境调查地点均在向阳面,且两处调查结果的数据均无显著差异。2.2 稻水象甲成虫越冬场所的主要植被种类及分布特点在成虫各越冬场所调查中,成虫数量在杂草生长茂盛且落叶较多的地方数量最多,特别是在杨树林带中,地表覆盖大量的杨树落叶及茂密植被,越冬成虫种群密度最高;山坡及沟渠边田埂覆盖少量的杨树落叶及矮小植被,越冬成虫数量明显低于林带;沟渠虽有较高大植被且植被较多,但土壤湿度较大,越冬虫量较少(见表 2)。图 1不同生境中稻

    18、水象甲越冬成虫数量的分布Fig.1Distribution of Lissorhoptrus ory zophilusin different habitats conditions注:图中数据后小写字母为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表 2稻水象甲成虫越冬的不同场所主要植被分布Table 2Main vegetation species and defoliation of 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adults in overwintering sites调查生境林带山坡沟渠沟渠边田埂稻田间田埂一街村菖蒲、老鹳草、问荆、稗草、天葵、艾草菖蒲、老鹳草、问荆、马

    19、唐草、蒲公英稗草、芦苇、黑麦草菖蒲、老鹳草、稗草、黑麦草、问荆、莎草稗草东绥村老鹳草、蒲公英、稗草、车前草、问荆菖蒲、老鹳草、问荆、车前草、蒲公英、看麦娘稗草、芦苇老鹳草、蒲公英、稗草、蓟、问荆、车前草稗草一街村大量杨树落叶少量杨树落叶极少量杨树落叶无无东绥村大量杨树落叶极少量杨树落叶少量杨树落叶无无植被种类落叶情况2.3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死亡率调查从表 3 中可以看出,沟渠边田埂上越冬成虫死亡率最高,达到了 80%以上;其次为在林带间的越冬成虫,死亡率分别为 68.55%和 60.54%,都达到了60%以上;再次是沟渠上的越冬成虫,死亡率分别为34.55%、40.91%;最后为山坡的越冬成虫

    20、,死亡率分别为 29.23%、27.78%,死亡率也达到了 20%以上。结果表明,不同越冬场所成虫的越冬死亡率不14第 1 期同。两处调查地中沟渠边田埂土壤表面杂草较少,裸露程度高,湿度大,成虫在此处越冬死亡率可达 80%以上。而山坡、林带的土壤表面有较厚的杂草以及残叶,土壤是具有一定湿度的潮土,通气性好,保温性相对较好,越冬死亡率较低。沟渠的土壤表面也有较厚的杂草以及残叶,越冬死亡率相对较低。表 3不同生境条件下稻水象甲越冬成虫死亡率Table 3Overwintering adult mortality of 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under differen

    21、t habitat conditions调查生境林带沟渠山坡沟渠边田埂稻田间田埂稻田一街村14.404.32 a7.202.60 b3.801.02 c1.200.73 bc0 c0 c东绥村24.3311.10 a8.677.69 a4.332.96 b0.670.33 b0 b0 b一街村31.4012.79 a3.801.11 b9.003.70 b7.000.63 b0 b0 b东绥村37.3316.60 a3.330.88 b3.001.00 b2.670.33 b0 b0 b一街村68.55 b34.55 c29.23 d85.37 a-东绥村60.54 b40.91 c27.78

    22、 d80.00 a-活虫数(头)死虫数(头)死亡率%2.4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在地表及不同土层中的数量分布对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在地表、土壤深度 05 cm、510 cm 的分布数量调查,结果表明:一街村在 05 cm的范围内越冬虫量最多(见图 2),为 145.73 头 m-2,占越冬总虫量的 51.92%;其次为植被、落叶下,为119.20 头 m-2,占总虫量的 42.47%;在 510 cm 土层中的成虫最少,每平方米为 16.53 头,占越冬总虫量的 5.89%。东绥村在地表范围内的越冬成虫数量较多,平均每平方米为 202.68 头,占越冬总虫量的60.08%。在 05 cm 范围内,成虫

    23、越冬虫量为 126.68 头 m-2,占总虫量的 35.77%;在 510 cm 分布层中有少量越冬成虫,平均每平方米为8.01 头,占越冬总虫量的2.37%。两处调查地调查结果虫量分布有所不同,虽然两处地表均覆盖较厚的杂草以及残叶,但东绥村调查点处于向阳处,地表的温度高于 05 cm 范围内土层的温度,地表覆盖植被及落叶下的虫量多于 05 cm范围内的虫量,而一街村处于背阴向,地表温度不如05 cm 范围内土层的温度,地表覆盖植被及落叶下的虫量少于 05 cm 范围内的虫量,但两处调查地的越冬成虫都分布在地表和 05 cm 土层的范围内。2.5 稻水象甲成虫越冬场所的土壤质地在不同越冬场所中

    24、,除了越冬生境对越冬成虫种群密度影响较大外,土壤的质地的不同对地下越图 2不同土层深度越冬成虫数量Fig.2Number of adults under different soil depths表 4不同土壤质地中稻水象甲成虫的分布数量Table 4Distribution and quantity of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adults in different soil textures调查生境林带沟渠山坡沟渠边田埂稻田间田埂稻田一街村中壤土轻壤土黏土黏土黏土黏土东绥村轻壤土中壤土黏土壤土黏土黏土一街村152.66 a52.00 b44.00 c32.80

    25、 d0.00 e0.00 e东绥村246.69 a48.00 b29.36 c13.32 d0.00 e0.00 e土壤质地种群密度/头 m-2赵明明等:东宁县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研究15黑 龙 江 八 一 农 垦 大 学 学 报第 35 卷冬的昆虫也有很大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在土壤质地疏松的情况下,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分布数量较多,而在土壤粘度较大的土壤中越冬成虫的分布数量则较少(见表 4)。2.6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分布与土壤相对湿度的关系经过调查结果得到:在 05 cm 的土层范围内,相对湿度为 10%30%的条件下,更适宜稻水象甲成虫越冬(见表 5)。表 5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与土壤相对湿

    26、度的关系Table 5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wintering adults of Lissorhoptrus ory zophilus and soil relative humidity调查生境林带沟渠山坡沟渠边田埂稻田间田埂稻田一街村29.5 a18.5 e25.4 d25.4 d27.6 b26.9 c东绥村23.3 e24.4 d26.3 c11.1 f29.7 a28.9 b一街村28.9 e24.2 f30.4 c29.1 d30.8 b31.1 a东绥村24.4 e28.6 d31.4 b15.2 f32.1 a31.1 c土深 05 cm 相对湿度

    27、(%)土深 510 cm 相对湿度(%)2.7 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与土壤 pH 关系经调查后发现:调查两处的土壤偏碱性(见表6),土壤 pH 在 6.87.2 的范围内。土壤 pH 值对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虫口密度的影响不大。表 6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与土壤 pH 值的关系Table 6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wintering adults of Lissorhoptrus ory zophilus and soil pH value调查生境林带沟渠山坡沟渠边田埂稻田间田埂稻田一街村6.87 c7.10 a7.10 a7.10 a7.10 a6.90 b东绥村6.90 b6.

    28、90 b6.90 b7.00 a6.80 c6.90 b一街村7.00 c7.20 a6.90 d7.10 b6.80 e6.90 d东绥村7.20 a7.10 b7.10 b6.90 d7.10 b7.00 c土壤 pH 值(05 cm)土壤 pH 值(510 cm)3结论与讨论东宁市稻水象甲发生区,成虫越冬场所大多为杂草繁茂、落叶满地、土质疏松,各生境相对湿度在10%30%的范围内。成虫主要是在稻田附近林带、山坡的地表和 05 cm 土层内越冬,其次是沟渠,再次是沟渠边的田埂,而稻田间的田埂和稻田则没有发现。这与曲辉28在辽宁的研究结果相同,但与峗薇等29-30在贵州的研究结果和杨春林等人

    29、调查的四川乐山稻区的沟渠无虫是有区别的。辽宁和黑龙江的越冬场所林带、山坡的土壤质地疏松、通气性好,土壤表面有较厚的杂草、残枝落叶,保暖性能好,利于成虫越冬。经过调查,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存活率低,但是否是由于调查时人为因素破坏了越冬成虫的正常休眠从而导致其存活率低,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经过调查发现,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密度高的场所,均是在稻水象甲严重发生区附近,越冬成虫对越冬场所具有就近选择性。有研究表明,选择就近距离的沟渠、田埂等作为越冬生境的越冬成虫,是由于其在幼虫期取食的幼嫩食料不够,致使其飞行肌发育不完全,不能进行远距离飞行,因而就近选择越冬场所31。黑龙江省东宁市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分布是否也受

    30、这个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降低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的基数,是防治稻水象甲的关键性环节。针对稻水象甲重点发生区可采取对稻田附近的林带、山坡、灌溉沟渠等周围草被、残枝落叶进行集中铲除并销毁、浅翻耕,以降低成虫越冬基数32-33;在 5 月上旬,越冬成虫从越冬场所向稻田迁移时,根据稻水象甲分布密度的大小,对越冬场所进行化学防治。在 6 月中下旬及 7 月中上旬,根16第 1 期据本田的情况适时进行晒田,进行浅水或无水栽培,使稻田里泥浆硬化,从而抑制幼虫生长发育。也可在稻水象甲发生区水稻收割后将稻草进行就地销毁、深翻灭茬、稻谷在储存或销售前进行熏蒸,从源头控制,稻田养蛙或保护捕食性天敌也可以使稻水

    31、象甲的危害明显下降。参考文献: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图鉴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 朱家佩,唐小兵,郭亚林,等.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J.湖北植保,2016(2):43-44.3 郭文超,李晶,魏振兴,等.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70-74.4 赵晓明,张增福,陆占军,等.稻水象甲传播扩散调查与实例分析 J.宁夏农林科技,2017,58(1):41-43.5 邓根生,张先平,孙敏,等.国内外稻水象甲研究现状 J.陕西农业科学,2005(2):55-56.6 余守武,杨长登,李西明.我

    32、国稻水象甲的发生及其研究进展 J.中国稻米,2006(6):10-12.7 赵星民,程彩霞,王希明.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J.植物医生,2010,23(5):41-42.8 何江,王小武,郭文超,等.我国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J.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260-2269.9 齐国君,高燕,黄德超,等.基于 MAXENT 的稻水象甲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分析 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2):129-136.10 龚伟荣,杜予州,戴霖,等.稻水象在中国适生性分布的研究 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1):79-82.11

    33、 田春晖,赵文生,孙富余,等.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辽宁农业科学,1997(3):3-10.12 林云彪,商晗武,吕劳富,等.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植物保护,1997,23(6):8-11.13 朱赞江.湖南省双峰县稻区稻水象甲发生为害调查及防控对策 D.南宁:广西大学,2014.14 丁新华,王小武,吐尔逊 阿合买提,等.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危害损失及防治阈值研究 J.生物安全学报,2017,26(1):63-67.15 李燕芳,刘志华,李宏周,等.水稻送嫁药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评价 J.现代农业科技,2021(12):106-107

    34、.16 张富满,王越人,王宝春.稻水象甲的扩散原因及治理对策 J.吉林农业科学,2006(5):42-44.17 刘雪芹,张力,朴宏玮,等.稻水象甲生态防控技术研究 J.吉林农业,2013(6):16.18 石扬娟,汪永安,刘玉坤,等.六安市稻水象甲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J.现代农业科技,2021(12):130-132.19 王小武,丁新华,吐尔逊 阿合买提,等.不同生物药剂对稻水象甲的毒力、拒食活性及防效分析 J.生物安全学报,2017,26(1):68-74.20 冯春刚,李永祥,黄治华.稻水象甲和稻象甲成虫形态及为害状的主要鉴别特征 J.植物医生,2014,27(3):4-5.21 蔡明

    35、,邢岩,赵铁成,等.2000 年稻水象甲大发生原因及控制对策 J.辽宁农业科学,2000(5):36-37.22 林宝和,刘建业.水稻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J.农业科技通讯,2008(7):147-148.23 王术文,王四龙.水稻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J.吉林农业,2010(2):68-69.24 贾玉川,杨辉,陈鑫洁,等.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21,33(3):133-136.25 蒋玉衡.土壤质地野外鉴别法 J.新农业,1980(13):32.26 王龙,庄南俊.沉降、比重计测定用卡钦斯基制对土壤质地的判定 J.山东化工,2019,48(10)

    36、:94.2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T 7714-2015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4.28 曲辉,李腾友,傅波,等.辽宁省稻水象甲成虫越冬死亡原因初步分析 J.辽宁农业科学,1998(3):39-40.29 峗薇,杨大星,彭炳富,等.贵州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6):90-93.30 杨春林,李洪浩,牟成君,等.稻水象甲在四川乐山稻区种群动态及危害规律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31):92-96.31 金素娟,孙伟,马庆祥.鞍山地区稻水象甲越冬场所及死亡规律的调查研究 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8,18(5):35-36.32 刘年喜,黄志农,周社文,等.湖南稻水象甲成虫越冬规律研究 J.湖南农业科学,2007(1):69-71.33 武清彪,郑卫锋,武宇鹏,等.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调查及防治对策 J.植物检疫,2005(5):314-315.赵明明等:东宁县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研究17


    注意事项

    本文(东宁县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研究_赵明明.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