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丹参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_王苗.pdf

    • 资源ID:232120       资源大小:2.93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丹参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_王苗.pdf

    1、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综述丹参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王苗1,2,乔利3,绪扩2,李卉2,付先军1,2,4,5(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海洋中药研究中心 青岛 266000;3.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 济南 250355;4.山东省中医药组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济南 25035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355)摘

    2、要:疼痛是现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疼痛的主要方式之一。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在治疗疼痛时常伴有许多副作用,镇痛效果仍不太理想。丹参是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中国药典 记载其具有“通经止痛”的功效。通过文献挖掘发现,丹参具有悠久的治疗疼痛的历史。现代药理学对丹参的镇痛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丹参具有良好的镇痛药理活性,且其镇痛具有多靶点、多机制、副作用小的特点。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和挖掘丹参镇痛研究文献,综述丹参镇痛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和相关成分,发现丹参镇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分别为调节外周神经元和脊髓中与疼痛相关的因子、受体及信号通路,丹参镇痛的成分主要有

    3、丹参酮A、隐丹参酮、丹酚酸B、丹酚酸C和丹酚酸A,两种丹参酮化合物都含有邻醌型结构母核,三种酚酸类成分则都含有多个酚羟基。论文为丹参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镇痛方案的提出以及相关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关键词:丹参 通经止痛 活性成分 镇痛机制doi:10.11842/wst.20211006001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虽然疼痛能够作为机体防御外界刺激的警告,但持续性的疼痛是有害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疼痛仍然是十分令人头痛的难题。据统计,2020年全球疼痛的患病率约为 38%,美国和欧洲地区

    4、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 12%-25%,中低收入国家的慢性疼痛发生率高达34%-41%,在我国,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35.9%,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增长2。目前国内外疼痛的治疗方案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基因疗法等3-5。虽然治疗疼痛的方法很多,但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应用最多的当属阿片类药物。然而,阿片类药物在治疗疼痛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在治疗某些类型的疼痛,如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阿片类药物的药效就不十分理想,此外,其镇痛还具有成瘾性、副作用多、治疗范围窄等特征6-8。因此,寻找疗效好、副作用低的治疗疼痛方案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难题。中药有着治疗

    5、疼痛悠久的历史,并且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等优势9。丹参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10。大量文献记载表明丹参具有多种镇痛作用,证类本草 中记载丹参“能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百邪鬼魅,腹痛”;本草纲目 记载丹参可“排脓止痛,治疝痛”;本草易读 记载丹参能“止肠鸣腹痛”,本草从新 记载丹参可治“骨节痛又治目赤疝痛”11-14。历年不同版本 中国药典 也都有记载了丹参的镇痛作用:1963年版 中国药典 记载丹参:“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癥瘕、积聚、骨节疼痛”15,1977 至

    6、 收稿日期:2021-10-06 修回日期:2022-02-21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2703):丹参核心功效与生物学机制研究,负责人:付先军。通讯作者:付先军,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性效评价及其机制研究。4167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第二十四卷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2020版 中国药典 也描述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等功效 10,1

    7、6-23。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可治疗多种类型的疼痛,如可治疗神经性疼痛等临床较为难治的疼痛,且具有药效显著、副作用低的特点24-28。虽然有大量研究发现丹参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目前尚未发现学者对丹参镇痛作用做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本文通过检索并筛选了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了丹参镇痛作用的物质基础、靶点及作用机制,归纳丹参镇痛作用的特点与规律,以期为丹参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临床镇痛药物的开发以及镇痛方案的提出提供参考。1 丹参镇痛作用的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 文献报道显示,丹参、丹参成分及其制剂均表现出较好的镇痛效果29

    8、-37。实验研究发现,丹参提取物、丹参酮类成分、酚酸类成分均可提高尿酸单钠(MSU)致痛模型29、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炎性疼痛模型34,38、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型损伤模型(CCI)39-45以及链 脲 佐 菌 素(STZ)诱 导 的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痛(PDN)46-48等实验模型大鼠的机械疼痛或热疼痛阈值(见表1)。近10年的临床试验发现,丹参制剂或含丹参方剂在各种疼痛的治疗上均表现出较高的有效率。例如,在治疗心绞痛时,丹参制剂(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等)在临床试验中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率可达 90%左右(临床用于治疗心绞痛的

    9、西药有效率多在 75%左右)49-57。此外,丹参饮有较好的治疗胃痛的效果,临床有效率可达90%左右;丹参注射液配合硬膜外阻滞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总有效率可达 80%左右;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消化道癌痛,有效率亦可达 80%58-62。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发现,丹参具有镇痛作用,且镇痛效果较好,这说明,无论是丹参药材,还是丹参和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于镇痛,都是很好的选择。2 丹参镇痛机制的研究 根据刺激对神经系统不同区域效应器的影响,可将疼痛的发生机制分为:外周机制,刺激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及初级感觉神经元活动的变化;中枢机制,脊髓及以上中枢效应器传递疼痛信息66-67。丹参及其成分可通过外周机制和中枢机

    10、制发挥镇痛作用。丹参镇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则分别为调节外周神经元和脊髓中与疼痛相关的因子、受体及信号通路。虽然丹参镇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所调控效应器的位置以及作用的具体靶点有所不同,但是,丹参的外周和中枢镇痛作用都与调节炎症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丹参的镇痛作用可能和其抗炎作用有一定的联系27,31,34,38,而具体的作用机制则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见图1)。2.1丹参镇痛的外周机制研究发现,丹参化合物发挥镇痛药理活性的外周机制包括调控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离子通道的活动;下调炎症因子、炎症相关受体的表达,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调节外周大麻素受

    11、体的表达30,38,46-47。表1丹参及成分镇痛作用研究丹参提取物及成分丹参乙醇提取物丹参酮A、隐丹参酮丹参酮A丹参酮A、丹酚酸A丹参酮A丹参酮A隐丹参酮丹酚酸C、丹参酮A丹参酮A丹参酮A丹参酮A、丹酚酸B疼痛模型尿酸单钠(MSU)致痛模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CCI)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炎性疼痛模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模型(PDN)长春新碱诱导神经病理痛模型(CINP)脊神经结扎模型(SNL)热板试验、甩尾试验骨癌痛模型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慢性胰腺炎痛模型蜂毒(BV)试验、福尔马林试验、醋酸致痛模型坐骨神经结扎模型镇痛机制提高MSU小鼠的机械疼痛

    12、阈提高CCI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提高CFA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提高PDN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提高CINP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提高SNL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痛觉反应延迟提高骨癌痛小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降低TNBS诱发的机械触痛抑制BV大鼠持续性自发缩爪反应,缓解BV大鼠的机械性和热痛敏;减少福尔马林试验大鼠的缩爪次数;减少醋酸扭体试验中大鼠的扭体次数提高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缩爪阈值参考文献2939-4534,3846-4831,6324-25,643026,33272832,45,654168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13、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综述CX3CR1NF-BTNF-IL-1IL-6TNF-IL-1IL-6PI3KAktNR2B microgliaastrocytesGFAPIL-10Bcl-2BaxCaspase-3CHOPHMGB1TLR4p38MAPKP-JNKMCP-1C-fiberA.B.dorsalhornneuroP-ERKp-p38P-JNKP-ERKp-p38TNF-IL-1IL-6brainspinal cordnoxious stimuliSalvia milti

    14、orrhizaperipheralcentral外周机制中枢机制离子通道Nav1.3炎症细胞因子其他通路IL-1IL-6TNF-ERKNF-BCB2脊髓胶质细胞炎症细胞因子内源性阿片受体其他通路GFAPCX3CR1HMGB1TLR4IL-1IL-6TNF-IL-10阿片受体阿片受体阿片受体Bcl-2BaxCaspase-3NR2BCHOPJNKPI3K丹参Akt疼痛TRPV1Nav1.7Nav1.9Kv1.4Kv3.4CB1图1丹参镇痛的作用机制注:抑制表达;:促进表达;图A为丹参通过抑制外周伤害感受神经元辣椒素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TRPV1的表达,逆转p-ERK、NF-B的激活,减少IL-1、

    15、IL-6、TNF-的表达等外周机制以及调节脊髓背角与脊髓背根神经节胶质细胞的活化、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等中枢机制发挥镇痛作用。图B为丹参镇痛作用的外周和中枢通路、靶点以及丹参发挥镇痛作用调节相关靶点通路的方式。4169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第二十四卷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2.1.1调节背根神经节电压门控钠、钾离子通道的活动DRG是痛觉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在疼痛的产生与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8。DRG神经元中

    16、有多种疼痛相关的离子通道表达,如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等69-70。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s,NaV)和 电 压 门 控 钾 离 子 通 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PCs)均为DRG中疼痛相关的离子通道。其中,VGSCs可分为河豚毒素敏感性(TTX-S)和河豚毒素不敏感性(TTX-R)两种分型,分别由表达于DRG神经元的不同亚型的Nav蛋白调节69。VGPCs 主要分为慢失活延迟电流(Slowly inactivating delayed currents,IK)和快失活瞬时A型电流(

    17、Rapidly inactivating transient A-type currents,IA)两大类,这两类电流分别在疼痛发生时痛觉神经元产生异常放电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71。实验研究发现,丹参酮IIA可调节DRG痛觉感受神经元因疼痛引起的VGSCs和VGPCs的异常变化,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46-47。此外,丹参酮 IIA 通过下调TTX-S型的Nav1.3、Nav1.7蛋白和TTX-R型的Nav1.9蛋白的表达,上调IA型Kv1.4、Kv3.4蛋白的表达,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痛(PDN)模型大鼠异常兴奋的神经细胞部分恢复正常,从而发挥镇痛作用47。2.1.2下调炎症因子、炎症相关受体的表达,

    18、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 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是一种表达于中小型伤害感受神经元上的一种受体,对热刺激敏感,可被炎症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激活而在疼痛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2。有研究发现,丹参酮IIA可通过下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表达,抑制DRG神经元(主要是小神经元)中TRPV1受体的表达,及抑制CFA诱导的炎性痛模型DRG 神经元细胞外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9、ERK)、核因子-B(Nuclear factor-B,NF-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CFA引起的炎症。此研究也发现丹参酮IIA可减轻CFA引起的机械和热痛敏,因此研究者推断,丹参酮IIA的抗伤害作用可能与阻断ERK-NF-B通路的激活及影响TRPV1受体的产生有关38。2.1.3调节外周大麻素受体的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麻素受体在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3-74。大麻素受体主要有CB1和CB2两种亚型,在外周和脊髓均有表达。在炎性痛等多种疼痛模型中,大麻素受体均行使着调节疼痛的功能。de Caro等30研究发现,隐丹参酮具有镇痛作用,其可提高由于热刺激而降低的热痛阈值,而此抗伤害作用可被选

    20、择性大麻素 CB1和CB2受体抑制剂扭转。故作者推测,隐丹参酮可能通过激活外周大麻素受体CB1、CB2的机制发挥镇痛作用。2.2丹参镇痛的中枢机制疼痛的中枢机制是指脊髓及以上中枢神经系统(脑)对疼痛信息的放大过程67。脊髓背角对伤害性信息的处理过程是疼痛发生的重要的中枢机制,其作用方式是当炎症或损伤引起外周伤害害感受器发生一系列变化,伤害感受器将伤害性信息传至脊髓背角,脊髓背角对疼痛的处理使痛感增强的过程,即中枢敏化75。实验研究发现,丹参镇痛的中枢机制包括抑制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下调脊髓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脊髓氧化和凋亡等信号通路、降低脊髓谷氨酸受体的表达26-27,42。2.2.1抑制

    21、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两种神经细胞。除神经元外,胶质细胞在疼痛的发生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伤害性刺激发生时,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会被活化,激活多种疼痛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维持疼痛的发展76-77。实验研究发现,丹参的单体化合物可抑制影响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小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丹酚酸C可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产生影响,其作用方式为,抑制骨癌痛模型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 IL-6、IL-1、TNF-的释放33。丹参酮IIA也可以抑制星形胶

    22、质细胞的激活,其作用方式包括抑制化疗诱导的神经痛、炎性痛、脊神经结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GFAP及炎症因子IL-6、IL-1、TNF-的表达,抑制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相关的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如NF-B信号通路、c-Jun 氨 基 末 端 激 酶 信 号 通 路(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等25,31,33,38。除此之外,丹参酮A还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表面趋化因子1受体(CX3CR1)的4170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

    23、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综述表达及抑制小胶质细胞ERK、JNK、p38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24,40,42。2.2.2下调脊髓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炎症因子在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8-79。有研究发现,丹参酮A的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有一定的联系。在多种疼痛模型,如骨癌痛、坐骨神经结扎等,丹参酮A均表现出抗伤害活性,且相关研究发现,丹参酮A可抑制模型大鼠脊髓中炎症因子 TNF-、IL-1、IL-6的表达31,33。在脊神经结扎模型中,丹参酮A还可促进该模型大鼠脊髓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64。2.2.3调控脊髓氧化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凋亡和氧化在

    24、疼痛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刺激引起神经损伤后,氧化应激及神经细胞的凋亡均会参与痛觉过敏机制80。有学者发现,丹参酮A磺酸钠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途径镇痛。在神经痛模型中,丹参酮A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脊髓神经元的凋亡。此外,丹参酮A还可降低 CCI 大鼠脊髓背角促凋亡蛋白的表达,包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ax 蛋白、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升高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32,43,45。2.2.4降低脊髓谷氨酸受体

    25、的表达NMDA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81,其亚基NR2B和疼痛密切相关。脊髓NR2B的过表达会引起痛阈值的降低,是疼痛产生的重要机制82。有研究发现39,丹参酮A可升高CCI大鼠的机械阈和热痛阈值,且用药丹参酮A后该模型大鼠的脊髓背角2B亚基(NR2B)表达明显降低。因此研究者推断,丹参酮A对CCI模型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NR2B的表达有关。3 丹参镇痛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丹参镇痛的成分可分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两大类。研究发现有镇痛药理作用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A和隐丹参酮,丹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有丹酚酸B、丹酚酸C和丹酚酸A。从

    26、骨架结构方面来看,有镇痛作用的两种丹参酮化合物都含有邻醌型结构母核,三种酚酸类成分则都含有多个酚羟基(见图2)。观察药理作用发现,目前发现的具有镇痛作用的丹参酮和丹酚酸类化合物的镇痛作用可能和这两类化合物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有某种联系。然而,丹参酮类化合物属于二萜醌类化合物,而丹酚酸则为多酚酸类化合物,这两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等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丹参酮和丹酚酸类化合物的镇痛作用,两类化合物镇痛、抗炎、抗氧化作用的联系,以及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3.1丹参酮类成分丹参酮属于松香烷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邻醌型和对醌型两种结构母核,并以丹参酮A和隐丹参酮为代表化合

    27、物。研究发现,这两种丹参酮类化合物的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关联31,44,64,而炎症的发生和氧化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83-84。丹参酮类化合物的萜类结构母核具有异戊二烯骨架,含有丰富的烯键,易发生加成反应,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和氧化剂发生反应,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85。此外,醌类结构易被还原产生半醌自由基86。半醌自由基比较稳定,可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85,使丹参酮化合物能够清除氧自由基87,发挥抗氧化作用。丹参酮A的呋喃环、隐丹参酮的二氢呋喃环氧原子的电荷通过共轭分散OOOOROOOOOOOOOOOO丹参酮A隐丹参酮HOHOHOHOOHOHOHOHOHOHOHOHOHOHOHOH丹酚酸C

    28、丹酚酸BR=HR=丹酚酸A图2丹参镇痛成分的化学结构4171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第二十四卷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在三环体系中,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种结构可能与这两种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有一定的联系88-89。因此,丹参酮类成分的镇痛作用可能和邻醌型结构母核有着某种联系,但具体的构效关系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3.2丹酚酸类成分根据生源合成途径,丹酚酸是由系列咖啡酸结构片段缩合而成的多酚酸类

    29、化合物。该类结构芳环上的酚羟基是其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酚羟基易给出氢原子或电子,和活性氧自由基R作用,使氧自由基变成无害的RH或者R-90,能较好地抑制活性氧,从而发挥抗氧化的作用91-94。此外,酚羟基还可通过脱氢反应形成较稳定的苯氧自由基/酚氧自由基,终止氧自由基的链式反应,从而清除氧自由基85。有研究发现丹酚酸A、B、C有抗伤害、镇痛作用33,48,65。这三种丹酚酸化合物结构中都含有邻酚羟基。羟基是供电子基团,其位于邻位时,共振效应会使酚氧自由基更加稳定,从而增强抗氧化作用85。前期研究发现,丹酚酸C的镇痛作用可能和炎症反应有关33,但丹酚酸A和B镇痛机制以及丹酚酸类化合物镇

    30、痛构效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4 丹参与常见镇痛药物镇痛作用的比较 广义的镇痛药包括作用于阿片受体的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和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主要通过与中枢或外周疼痛相关靶点相互作用发挥镇痛作用。例如,阿片类药物吗啡、可待因等结构中都含有一个平坦的芳环、一个碱性中心、一个哌啶或类似于哌啶的结构,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发挥镇痛作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主要通过与外周环氧合酶结合,抑制其活性,进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花生四烯酸的转化,降低伤害感受器的兴奋性,从而发挥镇痛作用95。从结构上看,丹参中的丹参酮类成分的结构和阿片类药物具有一定的相

    31、似性,例如,该类化合物结构中也含有平坦的芳环和类似于哌啶的立体结构。有学者通过计算发现隐丹参酮可以和阿片受体一定的方式结合26,然而目前尚未有实验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是否通过激动中枢镇痛相关受体发挥镇痛作用。丹酚酸是一类多酚酸类化合物,从前文所述的镇痛机制可知,该类化合物的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的联系可能比较密切。然而,该类化合物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之间的关系,该类化合物和常用的镇痛抗炎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方式是否有一定的联系,仍需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中药活性成分也可通过与中枢或外周疼痛相关靶点相互作用发挥镇痛活性,例如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可通过和中枢D2多巴胺受体相互作用发挥镇痛作用96

    32、-97,苦参中的苦参碱可通过影响中枢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98,姜黄中的姜黄素、芍药根的芍药苷等可通过作用于外周炎症相关靶点发挥镇痛抗炎作用99-100。丹参酮属于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从镇痛机制上看,丹参酮和大多松香烷型二萜类中药活性成分一样,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炎镇痛活性101。然而目前尚未发现这些成分镇痛抗炎作用的构效关系以及各成分的镇痛抗炎作用是否具有一定联系。丹酚酸是由具有镇痛抗炎作用的咖啡酸片段102构成的化合物,该类成分主要含有多酚类结构基团。研究发现,具有多酚结构的黄酮类成分也有抗炎镇痛作用103,但是这两类成分镇痛作用及机制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详见表2)。表2丹参及其成分镇

    33、痛作用机制与常见镇痛药的比较药物类别西药中药来源镇痛成分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延胡索乙素苦参碱马钱子碱辣椒碱乌头碱青藤碱姜黄素、芍药苷人参皂苷Rb1镇痛机制与中枢阿片受体作用抑制外周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拮抗中枢多巴胺D2受体、和外周大麻素受体作用与中枢阿片受体相互作用调节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VGPCs)与辣椒素受体1(TRPV1)受体相互作用阻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s)阻断外周钠离子通道、降低谷氨酸水平、激活-氨基丁酸(GABAA)受体调节炎症相关因子抑制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与丹参镇痛成分比较隐丹参酮可与阿片受体结合未见报道隐丹参酮可和外周大麻素受体作用隐丹参酮可与阿片受体

    34、结合丹参酮IIA可调节VGPCs丹参酮IIA可影响TRPV1丹参酮IIA可调节VGSCs丹参酮 IIA 可调节 VGSCs、降低谷氨酸受体的表达丹参酮和丹酚酸均可调节炎症因子丹参酮IIA、丹酚酸C可抑制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参考文献30,959530,96-9730,9846-47,10438,10546-47,10639,46-47,10733,38,99-10033,40-42,1084172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世界科学技术-

    35、中医药现代化综述5 结语 丹参是一种用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目前关于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在心脑血管、抗肿瘤等方面,而镇痛方面则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系统地整理了近年来丹参的药理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发现,丹参提取物、丹参酮类成分、丹参酚酸类成分在多种疼痛模型中均表现出较好的镇痛活性。与临床常用的镇痛西药(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相比,丹参、丹参提取物、丹参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及丹参方剂/制剂在治疗各类疼痛时(如心绞痛、胃脘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不但有效率高,而且有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与具有镇痛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如延胡索乙素、辣椒碱等相比,丹参的镇痛作用除了有不良反应低的特点外

    36、,还有多机制、多靶点的特点35,96-97,109-111。由此说明,对丹参镇痛作用相关研究进行研究并总结出相关规律是十分有意义和有必要的。在镇痛机制方面,常用的镇痛药多通过抗炎、抗氧化、与外周及中枢受体相互作用等机制发挥镇痛作用112-114。总结丹参镇痛作用的机制发现,丹参也可通过调控炎症、氧化相关因子、靶点、信号通路发挥镇痛作用26,33,38-39,43,45,这表明,丹参与临床镇痛西药的镇痛机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综合治疗疼痛的类型、范围、副作用高低等因素发现,与西药相比,丹参在镇痛方面更具有优势。此外,对丹参酮和丹酚酸类化合物镇痛构效关系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丹参的镇痛作用可能与这

    37、两类化合物的二萜醌、多酚酸结构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相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这也为新型镇痛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目前国内外关于镇痛药物更多的是基因、靶点以及降低原有药物副作用方面的研究。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无论是在药效、治疗疼痛的类型还是副作用方面,都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构效关系的研究表明,药物的结构和镇痛作用密切相关。我们还发现,丹参中还有许多与目前发现有镇痛作用的成分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否也具有镇痛作用,是否可以通过结构修饰等手段研究出镇痛效果更佳的药物,这也可以是镇痛药物研究的一个思路。此外,临床研究发现,丹参制剂、方剂在镇痛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5

    38、0-52,因此,在镇痛方案的选择方面,我们也可以考虑药物配伍镇痛,包括单体药物的配伍以及药材的配伍等,研究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更深入地研究药物配伍镇痛的作用机制,这将有利于提出合理的镇痛方案,使丹参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疼痛的治疗。参考文献 2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WHO releases new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 11).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18-06-2018-who-releases-new-internat

    39、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11),18,2018.2裴菊红,韩春彦,赵存,等.正念疗法在慢性疼痛病人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4):291-296.3Marvaldi L,Panayotis N,Alber S,et al.Importin 3 regulates chronic pain pathways in peripheral sensory neurons.Science,2020,369(6505):842-846.4Peng C G,Li L L,Zhang M D,et al.miR-183 clust

    40、er scales mechanical pain sensitivity by regulating basal and neuropathic pain genes.Science,2017,356(6343):1168-1171.5Pollard K J,Bowser D A,Anderson W A,et al.Morphine-sensitive synaptic transmission emerges in embryonic rat microphysiological model of lower afferent nociceptive signaling.Sci Adv,

    41、2021,7(35):eabj2899.6Hu X M,Yang W,Zhang M T,et al.Glial IL-33 signaling through an ST2-to-CXCL12 pathway in the spinal cord contributes to morphine-induced hyperalgesia and tolerance.Sci Signal,2021,14(699):eabe3773.7Nguyen E,Lim G,Ding H P,et al.Morphine acts on spinal dynorphin neurons to cause i

    42、tch through disinhibition.Sci Transl Med,2021,13(579):eabc3774.8Duron D I,Lei W,Barker N K,et al.Inhibition of Hsp90 in the spinal cord enhances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morphine by activating an ERK-RSK pathway.Sci Signal,2020,13(630):eaaz1854.9郑东森,季晖,胡庆华.中药止痛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17,26(7):782-786

    43、.1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80.11 唐慎微.证类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00.12 李时珍.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影印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531.13 汪讱庵.本草易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31.14 吴仪洛.本草从新.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1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部1963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51.4173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

    44、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第二十四卷 第十一期 Vol.24 No.11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1部1977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114.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1985:58.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药典注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6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

    45、部.广东科技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63.2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8.2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3.2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1.2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7.24 Cao F L,Xu M,Wang Y,et al.Tanshinone A attenuates neuropathic pain via inhi

    46、biting glial activation and immune response.Pharmacol Biochem Behav,2015,128:1-7.25 Tang J,Zhu C,Li Z H,et al.Inhibition of the spinal astrocytic JNK/MCP-1 pathway activation correlates with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tanshinone A sulfonate in neuropathic pain.J Neuroinflammation,2015,12:57.26 任炳旭.脊髓水

    47、平mGluR3和mGluR5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0-35.27 Wang Y S,Li Y Y,Wang L H,et al.Tanshinone A attenuates chronic pancreatitis-induced pain in rats via downregulation of HMGB1 and TRL4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Pain Physician,2015,18(4):E615-E628.28 Cao F L,Su X J,Wang

    48、Y,et al.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systemic tanshinone IIA on visceral and somatic persistent nociception and pain hypersensitivity in rats.Pharmacol Biochem Behav,2014,124:74-80.29 Feng J H,Set Byeol K,Jung L H,et al.Effe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extract and its single components on monosodi

    49、um urate-induced pain in vivo and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ion in vitro.Tradit Chin Med,2021,41(2):219-226.30 de Caro C,Raucci F,Saviano A,et al.Pharmacological and molecular docking assessment of cryptotanshinone as natural-derived analgesic compound.Biomed Pharmacother,2020,126:110042.3

    50、1 付宝军,姜静静,黄玉琼,等.丹参酮A对长春新碱诱导神经病理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机制.河北医学,2020,26(7):1057-1062.32 游明灿,申采薇,徐玉英,等.丹参酮A对神经性痛大鼠脊髓背角Bcl-2 和 Bax 表达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4):479-482.33 刘坤,谢广伦.丹酚酸C对大鼠骨癌痛的镇痛效应: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炎症反应在其中的作用.中华麻醉学杂志,2019,39(12):1476-1479.34 陈磊,成宪江,郝建磊,等.丹参酮A通过抑制脊髓HMGB1表达缓解炎性痛大鼠痛觉过敏的研究.神经解剖学杂志,2019,35(3):245-2


    注意事项

    本文(丹参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_王苗.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