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1_T 1248-2015 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北京市).pdf

    • 资源ID:204915       资源大小:2.09M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11_T 1248-2015 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北京市).pdf

    1、UG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编号DB111T1248-2015 备案号Jx-201x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of public buildings 2015-09-23发布2016-01-01实施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

    2、rgy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of public buildings 编号DB111T1248-2015 备案号Jx-201x 主编部门: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批准部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2016年01月01日2015北京前言本规程为推荐性标准。本规程是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3)136号),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生活给

    3、水系统5、生活热水、生活用蒸汽系统6、太阳能热水系统7、循环水系统8、水景、绿化水系统9、非传统水源系统10、污废水排放系统11、运行监测计量、节能运行指标测算:附录A附录D,其中附录A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住房及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归口井组织实施,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属首次编制,为了提高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的编制质量和水平,请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莲路l号:邮

    4、编100055;邮箱27656123(a)Q电话63973690)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恒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凯胜上景(北京)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刘慧敏鲁丽浑匡杰张森栋尹强吴余刘新生秦君李炜曹百张晋童陈雷王胜张幼丹康增全刘星满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赵世明郑克自田桂洁窦京然杨健朱志强张涛目次l总则.2术语.23基本规定.43.1资料管理.43.2管理制度与检测仪器配置.43.3运行管理.54生活给水系统.74.1供水压力控制.74.2供水设备.74.3管材阀门、用水器

    5、具与五金配件的选用.74.4饮水供应.74.5给水计量.85生活热水、生活用蒸汽系统.95.1热水温度控制与冷热水压力平衡.95.2生活用蒸汽压力控制.95.3换热、储热设备.95.4燃气、燃油锅炉.10 5.5热水水质管理.116太阳能热水系统.126.1集热系统.12 6.2储热设备.12 6.3热水系统控制.12 7循环水系统.147.1游泳池循环水.Contens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4 3.1 Documents arrange.4 3.2 Management system and testing

    6、apparatus.4 3.3 Operation management.5 4 Water supp1y.7 4.1 Water pressure control.7 4.2 Water supp1y equipments.7 4.3 Se1ection of pipe materia1,p1umbing fixtures and fittings.7 4.4 Drinking water supp1y.7 4.5 Water supp1y metering.8 5 Hot water and steam supply.9 5.1 Hot water temperature contr叫an

    7、dkeep pressure balance.9 5.2 Steam pressure control.9 5.3 Heat exchanger and storage.9 5.4 Gas boi1er and oi1 boi1er.10 5.5 Management for hot water qua1ity.11 6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12 6.1 Solar Co11ector.12 6.2 Hea TT 1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实现节能、节水、减排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

    8、目标,制订本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公共建筑中生活给水系统、生活热水、生活用蒸汽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水景、绿化水系统、非传统水源系统、污废水排放系统的节能与运行管理。1.0.3 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坚向分区verticaldivision zone 建筑给水系统中,在垂直向分成若干供水区。2.0.2 空气间隙airgap 在给水系统中,管道出水口或水嘴口的最低点与用水设备溢流水位间的垂直空间距离;在排水系统中,间接排水的设备或容器的排出管口最低点与受水器溢流水位间的垂直空间距离。2.

    9、0.3 自己水点pointsofdistribution 给水系统中的用水点。2.0.4 倒流防止器backflowpreventer 一种采用止回部件组成的可防止给水管道水流倒流的装置。2.0.5 管道直饮水系统pipeportable water system 原水经深度净化处理,通过管道输送,供直接饮用的供水系统。2.0.6 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2.0.7 市政再生水urbanrenewable water source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豆豆城市污水为水源,经过再生处理,可作

    10、为杂用水等用途的市政b队-J/2.0.8 建筑中水reclaimedwater system for building 以生活排水、杂排水、优质杂排水为水源,经过处理,可作为杂用水等用途的中水。2.0.9 叠压供水pressuresuperposed water supply 利用室外给水管网余压直接抽水再增压的二次供水方式。2.0.10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domestic water saving devices 满足相同的饮用、厨用、洁厕、洗浴、洗衣等用水功能,较同类常规产品能减少用水量的器件、用具。包括节水型水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淋浴器、节水型洗衣机等。2.0.11 导流三通diver

    11、sionoftee-union 引导接入循环回水管中的回水同向流动的TY型或内带导流片的顺水三通。2.0.12 年节水用水量waterconsumption for water saving ofyear 公共建筑按节水用水量定额计算的年用水量。2.0.13 节水用水量比totalofyear to water consumption for water saving ratio 公共建筑年实际总用水量与年节水用水量的百分比O2.0.14 加压生活给水耗电量powerconsumption for pressure water supply 加压生活给水耗电量等于加压供水设备年耗电量与年供水量

    12、的比值。2.0.15 生活热水燃料消耗量gasor oil consumption for hot water supply 2 生活热水燃料(燃气、燃油)消耗量等于年加热生活热水的燃料消耗量与年生活热水供水量的比值。2.0.16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utilizationratio of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非传统水源年供水量与年总用水量的百分比O2.0.17 太阳能利用率utilizationratio of solar for hot water 年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的热量与生活热水系统年总耗热量的百分比。3 3基本规定3.1资料管理3.1.1 给水排水系

    13、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设备材料、运行、维修、节能改造、节能测评等技术资料应建立文件档案,并应妥善保存。3.1.2 设计文件应包括施工竣工图纸和设计计算书。应按竣工图纸,参照附录A.l填写给水排水系统概况表。3.1.3 施工验收文件应包括施工运行图纸、施工安装过程中的主要设计变更、水压试验报告、系统试运转及调试报告等。3.1.4 设备材料资料应包括加压供水设备、加热设备、辅助设备、自动控制阀门仪表的验收核查记录、出厂合格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测量和控制仪表的校准报告:管道材料的复验报告:保温材料的复验报告:锅炉及辅机系统设备的年度检验记录、监测监察记录等。设备建档资料可参照附录A.2o3.1.5

    14、运行记录应包括市政进水、非传统水源进水总表及各分表用水量记录,加压供水设备、加热设备及辅助设备的能源消耗量记录:水质检测等运行参数的监测计量记录。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B填写。3.1.6 维修维护记录应包括定期维修维护保养记录、事故分析及其处理报告、设备及零部件更换记录等。3.1.7 节能改造文件应包括节能、节水改造方案的论证资料、节能、节水改造的施工图纸、计算书、更换的设备及各种部件的出厂合格证明文件、使用说明书及改造施工验收文件等。3.1.8 节能测评文件应包括给水排水系统的年度自检报告、检测评估报告等。自检报告中的节水量和能耗测算应符合本规程第11章的要求,并参照附录C填写。3.1.9 本节

    15、所提到的技术资料,除运行记录可保存23年外,其他技术资料应永久性保存。竣工图、运行记录除纸质资料外,应有电子归档资料,其他技术资料直有电子归档资料。3.2管理制度与检测仪器配置3.2.1 运行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制定给水排水设备、热源设备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应定期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运行管理部门应根据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配备运行管理人员,并组建运行班组。3.2.2 给水排水设备机房应配备给水排水系统的流程图,宜参照附录A.3标注设备、阀门的代号、主要技术参数及计量仪表的设置位置、用户的相关数据等。设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时,宜配备相

    16、应的电子模拟图,自动显示各受控设备的工作状态。3.2.3 运行管理部门应对运行人员进行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节水、设备操作使用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运行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培训和考核档案,运行人员所参加的基本技术知识培训|、节能、节水法规学习及考核成绩等应有记录,可参照附4 录A.4填写。运行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熟悉给水排水系统流程图,了解所操作设备的技术参数,掌握操作程序和要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填写运行记录表格,及时分析系统运行用水量、能耗情况和节能、节水潜力,根据节能、节水测评结果提出整改建议,提高运行管理水平。设有计算机监控系统时,应自动记录各种数据,并进行

    17、节能、节水分析:3应对使用者进行节能、节水宣传,督促检查落实各项节能、节水措施的实施情况。3.2.4 运行管理部门宜配备便携式超声波流量测量仪、便携式超声波热量表、管道检漏仪表等,并应根据给水排水系统的需要,配备必要的水质化验、检测设备。3.3运行管理3.3.1 给水排水系统投入运行之前,运行管理部门应按竣工图纸对给水排水系统设备、管路系统、水表及主要控制阀门仪表配置情况进行核对,卫生洁具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3.3.2 给水排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房主要设备应有明确标识,各种管道应用颜色区分,并标有介质流向箭头,调节阀门应有开度显示:2设备应定期检查和

    18、保养,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并做好记录。设备的预防性保养,应按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进行;3应定期清扫锅炉的炉膛烟管、烟道、除尘器等,以保持高效换热状态;4机房内的各种转动设备的基础应稳固,隔振设施应保持有效,轴承密封冷却良好、无过热现象,发现设备转动有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并做好记录:5应经常检查机电设备的润滑系统,机电设备的温升不应超过允许值:6设置生活给水管道区域严禁存储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物质O室外地下生活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应设置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室内生活水池仰的的上层房间不应用于厕所、浴室、厨房、垃圾堆放、污水处理等用途。3.3.3

    19、 给水排水系统水表、各种阀门仪表、部件及卫生洁具等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包括:1保持给水排水系统中水表、各种阀门、仪表、部件与管道、设备接口处密封良好,无任何跑、冒、滴、漏现象。一旦出现以上现象,应及时维修:2给水排水设备、压力容器及辅助设备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水位计等安全保护装置应齐全,定期校验,保持其正常工作:3自动排气阀、止回阀和储水箱中的浮球阀等,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4各种子动或自动控制阀门应经常检修,保持良好的正常工作状态:5应定期检验、标定水表、各类控制阀门及各种计量仪表,如热量表、电能表、燃料消耗计量表等,保持正常工作状态:5 6应定期对系统中的水过滤器、除污器、减压阀等设

    20、备及部件进行全面检查和清洗。运行中应经常检查除污器两侧的压力值,及时清理除污器内的杂物;7应设专人定期维护二次供水系统配套设置的消毒设备,保证二次供水的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应定期检查生活水池(箱)的人孔、通气孔、溢流管的防虫网;8给水排水设备管道上的水表、阀门、仪表、及各种计量装置不得拆改,不应被遮挡、影响检测、维修:9应经常检查卫生洁具、感应水龙头、地漏水封状况等:10应保持给水排水管道的防冻保温层、防结露保冷层结构完整,应定期检查电伴热管道的温度传感器、温控器,保持正常工作状态。3.3.4 机房内的换热储热设备、热力管道的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规定值。换热储热设备、生活热水系统管道、各

    21、种部件的防腐保温层应保持良好状态。保温层、防潮层、保护层不得有破损和脱落现象,发现后应进行修补。3.3.5 应定期对二次供水、直饮水、生活热水、游泳池循环水、空调冷却水、再生水、锅炉热水、污水等水质进行化验,水质标准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锅炉短期停炉宜采用温法保养,较长时间停炉宜采用干法保养。热水系统不宜泄水,应充水保养,并保持水质符合要求C3.3.6 给水排水系统的电源、各种设备、压力容器等的安全保护、安全防护装置、事故报警、连锁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应安全可靠:电源接线牢固、电缆绝缘良好、保护装置动作灵敏、无过载运转现象,并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

    22、收规范)GB 50339的要求。各种设备的接地及等电位装置连接良好,安全可靠,并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的要求。3.3.7 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修,按照实际运行工况调整控制模式和设定参数。传感器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运行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或增设。6 4生活给水系统4.1供水压力控制4.1.1 给水系统管网的运行状态应设专人监测,定期记录市政给水管网和二次加压供水管网的水压等用水数据,可参照附录B.1.1填写。4.1.2 给水系统的实际供水压力值与设计供水压力值应进行比对,发现偏离应及时调整水泵或减压阀等设备。4.1.3 配水点水压应进行监控。除有特

    23、殊使用要求外,各配水点处的供水压力不宜大于O.15Mpa,且不得大于O.20MPao超出规定值应及时调节减压设备。4.2供水设备4.2.1 二次供水系统配套设置的消毒设备应设专人维护,定期补充耗材,清理污垢,发现故障及时修复。4.2.2 加压水泵应定期记录各项运行参数,发现水泵长期处于高效区以外工作时,应及时调整运行工况。水泵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B工l填写C4.2.3 生活水池(箱)应定期检查进水控制阀或水位控制信号,发现水位控制阀损坏或有溢流报警信号时,应及时修复、更换。4.2.4 变频供水泵组宜配备设备监控系统或智能控制系统,监测井记录泵组运行时间、流量、水压、转速、功率等运行参数,根据运行

    24、数据可人工或自动调整工况。4.2.5 超出正常使用期的水泵等供水设备,应增加监测频率,发现故障应及时修复或更换。4.3管材阀门、用水器具与五金配件的选用4.3.1 供水管路应定期维护,应检查管道、阀门及其连接处有无渗漏和锈蚀,工作状态是否正常,重点检查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和控制阀门等部位。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新,管材应与原系统匹配且应优先选用内壁光滑、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产品,阀门应优先选用低阻力的节能产品O4.3.2 用水器具及其配件应定期检查,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用水器具及其配件。更换的产品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的规定。4.3.3 定期检查便器自闭冲洗阅或感应冲洗阀的工

    25、作状态,根据水压调整冲洗时间为3s10s,满足大使冲洗用产品一次冲水量小于6L和小便冲洗用产品一次冲水量小于4L的节水要求。4.4饮水供应4.4.1 电开水器应定期除垢清洗水箱,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节假日或夜间无人使用的情况下,可采用自动或人工方式控制关闭电开水器。定期记录电开水器的运行数据,掌握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及时维修。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B.2.9填写。4.4.2 管道直饮水系统应设专人负责,应定期检查过滤膜、加压水泵等设备,机房、管网的日常维护应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应进行日常水质检验并符合附录B.3.1-2的要求。7 4.5给水计量4丘1公共建筑给水计量水表宜分级设置,公共建筑的给

    26、水引入管上设置总水表,同时在每个给水支路上设置分水表。符合水表分级设置的公共建筑应定期记录用水量数据,可参照附录B.1.l制作总用水量与各分支路用水量的关系表格。4丘2按本规程中第4.5.1条的规定分级设置水表的公共建筑,宜根据记录的用水量数据,绘制分级用水量差值比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8 5生活热水、生活用蒸汽系统5.1热水温度控制与冷热水压力平衡5.1.1 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温度直控制在55C60C。医院热水供水温度不宜小于60C0配水点热水温度不宜小于450C。5.1.2 应保持生活热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压力平衡,阀后压力应调整为接近设计值。当采用减压阀分区时,应保证各分区热水系统有效循环,

    27、咸压阀安装方式应正确,前后压力表应正常显示,保持减压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5.1.3 应控制生活热水系统各支路管道的回水温度。管道设有限流调节阀、温控阀等调节性阀门及导流三通时,应保持阀门、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5.1.4 应控制生活热水配水点的流量,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直大于0.45Mpa,经减压后用水点的供水压力不应大于O.2MPa;用水点冷、热水压力差不宜大于O.02MPa,热水系统中用水点的混合器、混合阀、淋浴器脚踏、于动启闭开关、感应式自动控制装置等节水器具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有效控制用水点的热水流量。5.1.5 生活热水用水点处的热水温度及冷、热水压力记录可参照附录

    28、B工8填写。5.2生活用蒸汽压力控制5.2.1 蒸汽压力应符合用汽设备的要求,用汽设备处的减压阀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5.2.2 用汽设备处的自动调节阀门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蒸汽用量应可自动调节。5.2.3 用汽设备处的凝结水应集中回收利用,不得就地排放,凝结水管道的疏水器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疏水器后的凝结水温度应不大于50C。5.2.4 生活用汽点处的蒸汽流量、压力及凝结水的温度记录可参照附录B工8填写。5.3换热、储热设备5.3.1 运行中应监测换热器热媒的供回水温度、压力、蒸汽温度、蒸汽压力、凝结水温度、供热量、生活热水的供回水温度、压力及用水量等,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B工2、B.2.4填写

    29、。5.3.2 生活热水的供回水温差宜为50C100C0 水水换热器热媒侧供水温度与生活热水供水温度的温差不直小于10C0一次侧热水锅炉的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C;市政热水的供回水温差根据热源确定,一般不小于20C。汽水换热器热媒侧蒸汽压力,由主要蒸汽负荷综合确定。5.3.3 运行中各换热器热媒侧的热水流量或蒸汽流量分配应与各换热器生活热水负荷侧匹配,达到平衡。换热器生活热水负荷发生较大变化、影响热媒侧的流量分配时,应进行调节。5.3.4 全日供生活热水的系统,循环泵应根据回水温度自动控制运行:定时供生活热水的系统,循环泵应提前投入运行。应保持生活热水循环泵在高效区运行。5.3.5 全日热水供应

    30、系统应保持干管、立管的有效循环,无循环的热水支营长度不宜大于8m 9 5.3.6 换热、储热设备的温控装置、安全装置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生活热水系统的膨胀罐、安全阀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压力表应正常显示,安全阀的动作压力应与系统的工作压力相匹配。安全阀的动作压力设定值不合理时应及时调整。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B工7填写。5.3.7 生活热水循环管路最高点设置的自动放气阀应保持有效动作,自动放气。管路最低点设置的排污阀应定期打开,泄水、排污。5.3.8 应定期清洗换热器,保持换热面清洁。容积式换热器生活热水侧的阻力不宜大于O.OlMPa。可根据换热器热媒、生活热水的温度、压力值的变化,判断换热面的污垢

    31、程度,可按本规程中11.2.3-4a式核算换热器的换热性能。5.3.9 热水用量较大、热水用水比较集中且为定时供应热水的公共浴室、洗衣房、厨房、医院消毒问等应有独立控制运行的措施O5.3.10 应根据热源情况、生活热水的使用规律及自控设备的完善程度合理确定储热水量。医院不得采用有滞水区的容积式换热器。5.3.11 生活热水储水箱应有保温盖,水箱应保温,水箱的溢流水不应直接排入下水道,应设法利用C5.4燃气、燃油锅炉5.4.1 燃气(油)热水锅炉供生活热水时,直采用间接加热方式。运行中锅炉热水循环流量和供回水温度应符合锅炉产品的限定要求,非冷i疑锅炉回水温度应高于58C。5.4.2 锅炉运行期间

    32、,应监测每台锅炉的燃料消耗量、耗电量、供热量、f共汽量、供回水温度、排烟温度及锅炉的热效率等,运行记录可参照B工5、B工6填写。5.4.3 运行中应监测热水锅炉的循环水量,多台锅炉并联运行时,应保证每台锅炉的最小限定循环水量,并保持各台锅炉之间的循环水量分配均衡。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B工2填写。5.4.4 蒸汽锅炉供生活用汽时,;共汽压力应符合蒸汽负荷最高压力的要求,蒸汽分配器各支路减压阀后的压力应符合各支路的使用要求:各支路的凝结水管道应回到锅炉给水箱。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B.2.7填写。5.4.5 锅炉运行期间,直根据运行记录,画出全年、季节、一日内负荷分析图,确定负荷峰值、谷值发生的时间和持

    33、续时间,并根据负荷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运行调节策略。配备多台锅炉时,应在不同时段合理投入运行锅炉的台数,保持每台锅炉在较高的效率下运行。应减少锅炉的启、停次数和待机时间。5.4.6 锅炉运行时,应随生活热水负荷变化、生活用汽负荷变化,由比例式燃烧机自动调节燃气(油)流量。同时,随锅炉天然气流量的变化,自动调节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排烟温度应符合本规程中表11工33的规定。5.4.7 多台热水锅炉设有群控装置时,应对锅炉、循环水泵等及参数进行监测,并应具备以下功能:1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投入运行的锅炉台数,自动关闭不运行的锅炉水系统;ov l 2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循环水流量及燃烧机分档调节,或

    34、比例调节燃料输入量:3控制锅炉的进水温度不低于烟气露点温度:4控制锅炉的循环水量不低于锅炉额定流量的80%;5实现超压、低压、超温、低水位、停电等报警功能及系统定压补水功能。5.4.8 燃气锅炉的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应经调试后投入运行。运行时,应保持烟道无积灰、冷水管道无结垢现象。可通过烟气进出口温度的变化、冷水进出口温度、压差,判断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的运行状态。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8.2.5、B工6填写。烟气冷i疑热回收装置每年应随同锅炉检修一次,亭运期间应保持烟道通风干燥,循环水管道应充水保养。5.4.9 锅炉房运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确保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锅炉暂时停止运行期间,应保持

    35、燃烧器挡风板关闭严密,防止冷空气进入锅炉炉膛。5.5热水水质管理5丘1应根据生活热水用法、原水水质、水量、水温等,采取阻垢缓蚀处理措施,生活热水的水质应符合使用要求。5丘2应定时对生活热水质进行监测,并按附录B.3.2记录生活热水的水质。5丘3锅炉的水处理设备应保持有效运行,宜定时投加防腐阻垢剂,锅炉的水质应符合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的要求,参见附录D.4.1。5丘4应走时对锅炉的循环水及补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并按附录B.3.6记录锅炉的水质。11 6太阳能热水系统6.1集热系统6.1.1 应定期冲洗集热器表面的积尘,保持集热器表面清洁、透明、不被杂物遮挡。6.1.2 太阳能集热器应保

    36、持满水运行,不得空晒。应经常检查集热工质流动情况,避免管道堵塞引起闷晒。当出现空日西、闷晒等异常情况时,应查找原因。6.1.3 冬季停止运行时,集热系统不宜泄空,宜充满防冻液,进行充水保养。6.1.4 应定期检查集热器的破损及密封情况。漏水时应在适宜的温度及时更换密封部件。6.1.5 应定期洁理集热系统循环泵入口处过滤器积聚的污物。集热器的放气阀、泄水阀、安全阀应保持有效动作。6.1.6 应定期清除集热器内的水垢。6.1.7 设置在屋面的集热器及Ifl同支架、金属水箱应处于建筑物避雷系统的保护中,并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67的规定。集热器的钢支架、金属水箱应与建筑物接地系统可靠

    37、连接,井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的规定。每年进入雨季前应由专业检测部门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接地情况进行防雷检测。6.1.8 应定期检查屋面集热器支架的牢固性。6.2储热设备6.2.1 储热水箱的补水口应有防止生活给水水质污染的措施。补水应设水表计量。6.2.2 储热水箱或补水应定期投加防腐阻垢药剂。补水总硬度(以CaC03计)大于300mg/L 时,应进行水质软化或阻垢缓蚀处理,处理后的总硬度(以Caco3十)宜为75mg/L150 mg/L 6.2.3 水箱内积聚的水垢、污物应定期清除。6.2.4 储热水箱保温层的密封性应进行定期检查,破损时应修复。6.2

    38、.5 承压储热水罐的压力表及安全间应正常工作。6.2.6 运行时应监测储热水箱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应核查生活热水负荷的情况、核算储热水箱容积等。6.3热水系统控制6.3.1 集中供热水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控制温差的强制循环,根据集热器出口与储热水箱底部温度的差值控制集热系统循环泵的运行。当温度的差值大于50C80C时,循环泵启动运行:当温度的差值小于20C40C时,循环泵停止运行。6.3.2 供热水箱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1oC50C时,辅助热源投入运行,达到设定温度或集热系统循环泵启动时,辅助热源应停止运行。6.3.3 应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提供的热量,当太阳能集热系统循环泵运行时

    39、,辅助热源不应投入运行。6.3.4 冬季运行时,集热器底部进口温度低于设定的防冻温度时,应启动集热系统循环泵,进行防冻循环。防冻温度可设为1oC10oC。集热器底部进口温度高于等于设定的防冻温度时,12 循环泵停止运行。6.3.5 应根据储热水箱的设定温度、液位设定程序,控制太阳能系统补水电磁阀自动补水。6.3.6 应监测辅助热源的启、停情况,辅助热源运行时间较长时,应检查辅助热源运行的控制模式、核算太阳能集热器配置面积等。6.3.7 应按附录B工10记录太阳能集热储热系统以下参数:集热器进出水温度、压力;储热水箱温度、水位:供热水箱温度、水位:补水量、供热量等。辅助热源应按附录B工2、附录B

    40、工4附录B工7要求记录各项参数。6.3.8 应保持集热器、储热水箱、供热水箱、管道等处的温度传感器接触良好。6.3.9 冬季连续运行时,设在屋面的管道应有保温措施。采用电伴热管道时,电伴热的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根据室外气温有效控制电伴热投入运行。13 7循环水系统7.1游泳池循环水7.1.1 硅藻土过滤设备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硅藻士涂膜厚度不应小于0.5kg/m2,过滤器运行时应注意其压差不得超过0.08MPa;2硅藻士过滤器滤元堵塞时,应检测池水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值,低于650mv时,应调整水处理用药。7.1.2 石英砂过滤设备的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共

    41、游泳池的石英砂过滤器的砂层厚度不得小于700mm;2石英砂过滤器在过滤时,应持续投加絮i疑剂;3石英砂过滤器上或反J中管路上应装有透明视窗,并安装取样管;4石英砂应定期补充,以保证其厚度,每35年应对石英砂进行更换。应根据压差或时间确定石英砂过滤罐的反忡周期。7.1.3 水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附录B.3.3对游泳池水质进行检测记录,游泳池水质应何合附录D.2.1的规定;2应合理调整游泳池水处理运行模式,夜间适当提高池水中氧化消毒剂浓度进行强化冲击处理,晚上闭馆时将余氯直提高到1.0mg/L 1.5 mg/L.至第二天开放前降低至1.0mg/L;3 pH值应在7.27.6之间,氧化还原电

    42、位CORP)值不小于650mv,余氯值0.3mglL 1.0mg几,浑浊度小于0.5NTUo7.1.4 水处理系统管路直径不符合水处理技术要求的应进行改造。7.1.5 循环水泵直配备变频器,根据系统的工作状态调整电机工作频率,并应符合本规程中第4.2节的相关规定。7.1.6 换热器二次侧直设置增压泵。加热部分的循环流量直为25%。7.2空调冷却水循环水7.2.1 多台冷水机组应根据制冷机房冷冻水回水总管道的回水温度和负荷情况,调节制冷机运行台数以及冷机间的冷冻和冷却水流量分配,使流量与负载相匹配。7.2.2 应对冷却水进出水温差进行控制,减少循环水泵用电量。冷却水总供回水运行温差不宜小于30C

    43、o安装变频控制的冷却水总供回水运行温差不直小于40Co空调冷冻水管网各主要分支路水力失i周率不宜超过15%,最大不应超过20%,或各分支路间的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差值不超过lOC。7.2.3 空调冷却水循环水水质处理宜采取下列措施:1过滤:2除垢消毒:3物理清洗,应每年进行一次:4化学清洗:14 5管道、设备防腐:6化学法阻垢杀生消毒。7.2.4 空调冷却水循环水水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附录B.3.4对空调冷却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空调冷却水水质应符合附录D工2的规定:2当采用再生水作为空调冷却水补水时,水质应符合附录D.3.2的规定。15 8水景、绿化水系统8.1水景系统8.1.1 公共建筑

    44、景观环境用水应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及自备井水等饮用水源。8.1.2 运行人员应定期检查喷头及阀门,使各种水形保持设计水形,避免水量损失。8.1.3 71SL 236的有关规定执行。8.2.2 灌溉系统设计日工作时间应根据植物需水及环境限制条件等确定,不应大于16h;园林绿地为8h14h;高尔夫球场为6h8ho运行管理人员可按喷灌系统既有控制系统优化灌溉方案及时段O8.2.3 灌j既工程宜与用水高峰时段错峰作业,应在保证生活生产需求水量水压条件下进行。8.2.4 喷灌与微灌工程应按设计工作压力要求运行,在设计风速范围内作业,风力大于3级时宜停止作业。8.2.5 运行管理人员应经常检

    45、查水源情况,保持水源的清洁。在开启喷灌系统时,应将主阀门缓慢打开。8.2.6 运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对草坪的养护过程中,应避免喷头遭到机械或人为破坏,寒冬季节应注意防冻措施。8.2.7 应根据设计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历年运行经验、绿化植被种植状况、气象预报及水源供水等情况,编制年用水计划。8.2.8 灌水前应根据年用水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和调整作业计划。灌水时应按作业计16 划进行,并做好记录。运行记录可参照附录B工11填写。8.2.9 灌溉季节前,应对管道进行检查、试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灌溉工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清除喷头周围淤积物和杂草,修复损坏部位,保证管道通畅,无漏水现象:2地

    46、埋管道的阀门井应工作正常:3量测仪表盘面应清晰,显示正常。8.2.10 灌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进行定期巡视检查,发现严重漏水、渍水,控制闸(阀)、防倒流等安全保护设备失灵等,应及时抢修;2测量仪表显示失准,应及时校正或更换:3每次作业完毕应将喷头清洗干净,及时更换损坏部件。8.2.11 灌溉季节后,维修和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取冲净泥沙,排放余水,封堵进、出水口等措施对管道进行维修、保养:2应按顺序拆卸各零件,检查磨损情况,更换磨损严重或影响正常使用的零件:3应擦净各零件的水迹,除去污j责和锈斑,在转动部位涂上黄油,按顺序重新组装:4应对安全保护设备和量测仪表进行保养:5应对阀门井和检

    47、查井加盖,启闭机构涂油:6地埋营与地面可拆卸部分接口处应加盖或包扎,地面金属管道表面应定期进行防锈处理:7应对微喷头、滴头和滴灌管(带)等进行检查,修复或更换损坏和已被堵塞的灌水器:8应打开滴灌管(带)末端进行冲洗,必要时应进行酸洗。移动式滴灌管(带)宜卷盘收回室内保管:9入冬前应采取泄空冻土层以上管道存水等防冻害措施。8.2.12 喷头运转中应进行巡回监视,发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处理:1进口连接部位和密封部位漏水:2喷头喷射角度错误,喷头不转或转速过快、过曼:3换向失灵:4喷嘴堵塞或脱落:5支架歪斜或倾倒。8.2.13 长时间停歇时,除应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冲洗管道,阀

    48、件,清除泥沙,污物:2应排净水泵及管内的积水:3应清除行走部位的泥土,杂草:4应对易锈蚀部位进行防锈处理。17 9非传统水源系统9.1中水系统9.1.1 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前,应对建筑中水处理站及中水系统进行调试。系统调试过程中应检验整个系统和工艺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形成系统调试记录。9.1.2 建筑中水系统出水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标准的规定,稳定运行后,方可接入中水给水管网,正式向用户供水。9.1.3 应定期对建筑中水、城市再生水设施进行维护管理,设备、阀门、管道应定期维护或保养,无损坏和跑冒滴漏堵现象,表面保持洁净,无明显锈蚀,标识明确清晰。不得随意搭接线路和水源接口。

    49、9.1.4 建筑中水工艺设备应技工艺使用要求定期检查、清理、清洗或消毒,做好维护保养工作,运行管理人员应按时巡视,并做好记录。每年对设备及运行情况进行巡检,井进行维护。9.1.5 建筑中水、城市再生水处理及输送设备应对耗水量、耗电进行单独计量,记录可参照附录B.2.1填写。系统内的计量检测仪表应正常工作,井定期检验、检定和维护,仪表失效或缺失应及时更换或增设。按时进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9.1.6 正常运行的建筑中水处理设施应每天进行水质监测,并按附录B.3.5-1检测水质,水质应符合附录D.3.1附录D.3.4的要求。水质检验不合格应停止供应中水,并进行整改调试。9.1.7 建筑中水

    50、处理站应定期对原水水质与中水供水水质进行同步检测。采用城市再生水的,应定期对管网水质进行检测。9.1.8 向中水水箱或水池补给生活给水的管道应高出最高水位150mm,用空气隔断,并定期对补水口进行清理。9.1.9 中水给水管理道外壁应涂不易脱落的浅绿色标识。中水水池、水箱、阀门、给水栓应有明显的标识,标注非饮用用水或中水O9.1.10 建筑中水、城市再生水给水系统管道不得与生活给水系统等其他供水设施连接。9.2雨水利用9.2.1 雨水利用设施宜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正式投入使用,试运行期间应监测雨水收集水量、外排水量、排水峰f直流量、增渗水量、生活给水书|、水量等数据,以及处理前后雨水的水质,并形


    注意事项

    本文(DB11_T 1248-2015 公共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北京市).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