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T 3455-2019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安徽省).pdf

    • 资源ID:180909       资源大小:1.37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34∕T 3455-2019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安徽省).pdf

    1、TCS 93.160 P 57 DB34 安徽省由巳ET目,方标准DB 34/T 3455-2019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procedures for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pr叼ects2019 -11 -04发布2019 -12 -04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834/T 3455-2019 目次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l 范围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1 监测区域性.2 4. 2 监测时效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2 4. 3 项目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4 监测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5、 5 监测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监测范围、分区和时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1 监测范围和分区.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2 监测时段.4 6 重点对象监测.4 6.1 弃土(石、渣)场.4 6. 2 抛泥区.4 6. 3 取土(石、料)场.4 6. 4 大型开挖(填筑)区.5 6. 5 施工道路.5 6. 6 临时堆土(石、渣)场.5 7 监测内容和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2 水土流失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6 7. 3 水土流失危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4 水土保持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5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6 8 监测方法和频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8.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监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8. 2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 3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10 8. 4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8. 5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1 9 监测成果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9.1 原始数据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D834/T 3455-20

    12、19 9. 2 监测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安徽省地貌类型区划范围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水土流失

    13、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附录o(资料性附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提纲.四附录E(资料性附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20 附录F(资料性附录)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指标计算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附录G(资料性附录)监测数据计量单位和取用精度34 附录H(资料性附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附录I(资料性附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年度报告提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附录J(资料性附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40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47 II 目IJ1=1 本标准按照GB!T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D834/T 3455-2019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继鹏、凤海明、徐建平、任明伟、顾娜、杨保达、师冬宏、曹百会、高小强、吴月芳、邹瑞、许诺。III D834/T 3455-2019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监测范围和分区及时段、重点对象监测、监测内容和指标、监测方法和频次、监测成果管理。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

    16、保持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号|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住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3522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风向和风速GB!T 5124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SL 21 阵水量观测规范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277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 342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 59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主义适用于本文件O3. 1 水土流失控制度Degree of so i

    17、I eros ion control 在监测时段内,水土流失监测量与水土流失预测量的比值。3. 2 全坡面小区Whole slope runoff plot 在生产建设项目开挖边坡或堆垫边坡,自坡顶到坡脚一个坡面上人工设立的水土保持观测小区。3.3 水土保持敏感区Soi I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ensitive areas 扰动地表或破坏植被后,所引发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程度较大,土壤侵蚀危险程度高,将会对动植物、土壤、水体等生态环境因子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重点进行预防、保护和治理的地理区域。D834/T 3455-2019 4 一般规定4.1 监测区域性4. 1. 1

    18、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依据我省地形地貌,结合降雨、土壤、植被、水土流失等特点,区分皖南山地丘陵区、皖江平原区、自完西大别山区、1工淮丘陵区、自完北平原区五个监测区域(参见附录的。按照不同监测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水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域(参见附录B)、重点对象和水土保持敏感区,各区域应开展不同的监测重点内容。4.1.2 国家级、省级水士流失重点防治区(参见附录。和其他水土保持敏感区内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增加遥感监测。4.1.3 黄泛平原风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应增加风力侵蚀监测。4. 2 监测时效性4. 2. 1 生产建设项目水士保持监测工作应从施工准

    19、备期开始。4. 2. 2 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实施前可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监测实施方案(参见附录0),必要时可开展专家咨询论证o4. 2. 3 滞后性监测应对监测工作开展之前的工程建设扰动情况进行遥感对比监测,并开展水土流失调查。4. 3 项目分类4. 3. 1 按项目建设类型分为建设类项目、建设生产类项目。4.3.2 技项目的空间布局分为点型生产建设项目和线型生产建设项目。4.4 监测方法4.4.1 按照SL277的规定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调查监测、遥感监测等。a) 地面观测包括径流小区(全坡面小区)、控制站、测轩、沉沙池、侵蚀沟等观测方法。b) 调查监测包括

    20、查阅资料、询问调查、抽样调查、实地量测等监测方法。c) 遥感监测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含无人机)、激光扫描以及摄像等监测方法。4.4.2 不同类型的生产建设项目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 点型项目以普查为主,结合抽样调查和地面观测等方法:点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00hm2以F的采用实地量测、地面观测和查阅资料等方法,100 hm2以上(含)的应增加遥感监测方法。b) 线型项目应采用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地面观测等方法;线型项目山区(丘陵区)长度5km 以下、平原区长度20km以下的采用实地量测、地面观测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山区(丘陵区)长度5km以上(含)、平原区长度20km以上(含)的应增

    21、加遥感监测方法。4.5 监测点4.5.1 监测点分类和要求4.5. 1. 1 按监测点的作用及监测设施配置,可分为观测样点、调查样点和临时样点。按监测对象及主要指标,可分为工程措施监测点、植物措施监测点、水土流失量监测点和综合监测点。4.5.1.2 观测样点应布设在固定位置,设有标志,根据监测指标配置相关设施设备,按设计监测频次观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等,注重水土流失量及措施消长观测。2 D834/T 3455-2019 4.5.1.3 调查样点位置和面积应固定,设立标志,可不建设设施和安装观测设备,定期进行水土流失及其相关因子调查。4.5.1.4 在监测过程中,可选择临

    22、时样点,采集相关数据,可不设立标志,记录特殊或典型现象。4.5.1.5 工程措施监测点应有明确的位置,并设立标志,可不建设设施和安装观测设备,用于测定工程措施的数量、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等。4.5.1.6 植物措施监测点应有明确的位置和面积,并设立标志,可不建设设施和安装观测设备,用于观测植物措施的类型、数量、生长状况等。4.5.1.7 水土流失量监测点应设置在选定的位置,布设观测设施设备,定期采集泥沙数据。监测设施建设应按照SL342的规定执行。4.5.1.8 综合监测点应有明确的位置和面积,并设立标志,可不建设设施和安装观测设备,用于观测地表扰功、地貌变化等。4.5.1.9 各类监测点应统一

    23、编号,明确相对位置、经纬度坐标,并拍照留存。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置表参见附录E.1o4.5.2 监测点布局4.5.2.1 监测点的分布应充分反映项目所在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4.5.2.2 监测点应与项目构成和工程施工特性相适应。4.5.2.3 应按监测分区,根据监测内容和区域监测重点布设各类监测点,同时兼顾项目所涉及的行政区。4.5.2.4 观测样点、调查样点应相对稳定,满足持续监测要求。4.5.3 监测点数量4.5.3.1 监测点数量应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评价的要求。4.5.3.2 监测点的数量应能涵盖不同措施类型。4.5.3.3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水土流失量监测点数量应按照

    24、GB!T51240的规定执行。4.5.3.4 综合监测点每个监测分区和县级行政区划至少布设1个。5 监测范围、分区和时段5. 1 监测范围和分区5. 1. 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应按照GB!T51240的规定执行,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以及项目建设与生产过程中扰功与危害的其他区域。5.1.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应以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基础,结合生产建设项目功能单元空间布局及水土流失防治重点进行分区般划分为主体工程施工区、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或抛泥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和集中排水区周边等。5.1.3 跨度大、影响范围

    25、广的大型项目,分区时应遵循下列原则:a) 一级监测分区。一一应以主要侵蚀外营力为依据,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一级类型区;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单独划分类型区。b) 二级监测分区。以地质、地貌和土壤为依据,将水力侵蚀类型区划分为北方士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二级类型区:3 D834/T 3455-2019 一一将风力侵蚀类型区划分为黄泛平原风沙区二级类型区Oc) 三级监测分区。一一以生产建设项目功能单元空间布局为依据,在二级类型区的基础上细分。d) 必要时,可在三级监测分区的基础上,根据水土流失特点以及防治重点区域(区段)进一步划分亚区。5. 2 监测时段5.2.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对项

    26、目的地表扰功状况、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效果等开展全过程监测。5. 2. 2 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监测时段可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试运行期。5.2.3 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至运行期末结束:监测时段可分为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两个阶段,其中建设期可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试运行期。6 重点对象监测6. 1 弃土(石、渣)场6. 1. 1 弃土(石、渣)场重点监测扰动面积、表土剥离保护和利用、弃渣量和来源、弃渣流失量以及拦挡、排水措施。6.1.2 大型弃士(石、渣)场的弃渣量监测以实测为主。弃渣前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待弃渣完毕,再

    27、次测绘地形图,与原地形图比较,由此计算弃渣量。6.1.3 弃土(石、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监测以调查监测为主,监测先拦后弃以及弃渣设计堆放工艺落实情况:重要渣场应设立观测点,进行定位观测。6.1.4 弃渣流失量监测直采用沉沙池、控制站等方法进行观测。6.1.5 监测堆渣体拦挡措施的拦渣效果时,应观测从拦渣墙(或拦渣坝)中溢出的渣量,计算拦渣率。6.1.6 堆渣完毕,主要监测土地整治、土地利用恢复情况。6. 2 抛泥区6.2.1 抛泥区重点监测扰动面积、排泥量、围堪边坡流失量以及拦挡、排水和表士剥离措施。6. 2. 2 大型抛泥区的抛泥量监测以实测为主。抛泥前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待抛泥完毕,沉淀

    28、排水结束后再次测绘地形图,与原地形图比较,由此计算抛泥量。6. 2. 3 固堪边坡流失量监测宜采用定位观测。6.2.4 抛泥完毕,主要监测土地整治、土地利用恢复情况。6. 3 取土(石、料)场6.3.1 取土(石、料)场重点监测扰动面积、表土剥离保护和利用、边坡防护及终期恢复情况。6.3.2 施工前,现场调查水系、植被、土壤等情况:大型取士(石、料)场应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6.3.3 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现场调查,记录开采进度、取士(石、料)方量及去向、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扰动面积及坡度。6.3.4 取土(石、料)场水土流失量监测,应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合理选择监测方法,一般可利用排水设施或修

    29、建沉沙油进行监测;对于面积较大,由不同坡面构成的取土(石、料)场,可在集水区出口设置控制站进行观测。4 D834/T 3455-2019 6.3.5 取土(石、料)结束,调查开挖总方量及利用情况;大型取土(石、料)场,可再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评价开挖对微地貌的改变情况。6. 3. 6 取土(石、料)完毕,重点对边坡防护、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恢复等措施进行监测。6.4 大型开挖(填筑区6.4.1 大型开挖(填筑)区的水士保持监测应做好基础调查工作。在施工前,现场调查开挖(填筑)区的水系、植被、土壤等情况,可现场测绘地形图。6.4.2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现场调查,记录开挖(填筑)进度、水土保持措

    30、施实施情况,以及开挖(填筑)面的面积、坡度,并监测水土流失量。6.4.3 施工结束,可再次测绘地形图,与原地形图比较,测算开挖(填筑)总方量,评价开挖(填筑)对微地貌的改变情况,并定位观测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情况。6.5 施工道路6.5.1 应做好基础调查工作。在施工前,现场调查施工道路建设区的植被、土壤等情况。6.5.2 施工过程中,以调查监测为主,主要掌握施工道路建设过程中地表扰动、弃渣、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及水土流失危害等情况。重点是临时措施,包括拦挡、排水、沉沙等。6.5.3 施工结束后,重点监测扰动区域恢复情况及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情况。6. 6 临时堆土(石、渣)场6.6.1 临时

    31、堆土(石、渣)场重点监测临时堆土(石、渣)数量、采取的|临时防护措施。6. 6. 2 在堆土(石、渣)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调查,结合监理及施工记录,确定堆放位置、面积及方量。6. 6. 3 在堆土(石、渣)过程中定期监测临时防护措施,做好影像记录,掌握措施类型、数量及运行情况o6.6.4 堆土(石、渣)使用完毕,调查土(石、渣)方去向以及场地恢复情况。7 监测内容和指标7. 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7. 1. 1 自然因素。降水量、风向风速、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利用类型按照GB/T21010中土地利用类型一级类的规定执行。7.1.2 地表扰动情况。扰动范围、面积、

    32、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情况等。7.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征地、占地、使用和管辖的土地面积及防治责任范围变化情况。7.1.4 弃土(石、渣)。弃土(石、渣)场(包括临时堆存)的数量、面积、弃渣量,运行期的弃肝石、尾矿量。7.1.5 抛泥。抛泥区的数量、面积、抛泥量。7.1.6 取土(石、料)。取土(石、料)场的数量、扰动地表面积、取土(石、料)量。7.1.7 表土。工程区内可剥离表士数量,实际表土剥离的厚度、数量、堆存地数量和占地面积,保护和利用的表土数量。7.1.8 土石方平衡和流向O工程区开挖、回填、内部调运、外借、余(弃)方的平衡和流向。7.1.9 滞后性监测主要对己开工建设扰动

    33、的区域,利用不同建设阶段时期的遥感影像动态监测地表扰动情况、水士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情况、取士(石、料)场数量和面积、弃土(石、渣)场数量和面积、抛泥区数量和面积。5 D834/T 3455-2019 7. 2 水土流失状况7.2.1 水土流失类型和面积。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内水土流失类型、形式及面积、分布情况。7. 2. 2 土壤侵蚀强度。各监测分区的土壤侵蚀模数。7. 2. 3 水土流失量。各监测分区典型地段或重点部位的土壤侵蚀量、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量,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量。7. 3 水土流失危害7.3.1 危害公用设施。对交通、航运、通信、库坝等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居民点造成危害的数量和程度等

    34、。7. 3. 2 危害主体工程。对主体工程造成危害的数量和程度等。7. 3. 3 危害水土保持设施。对农田和植被的占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损毁及其他有利于蓄水保士的农田基本设施危害的类型、数量和程度。7.3.4 泥沙淤积危害。进入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范围、数量,以及由于水土流失号|起的洪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数量和导致的损失。7.3.5 危害水土保持敏感区。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内和其他生态红线内的水库群、水源地、湿地、森林、梯田集中地等设施危害的类型、数量和程度。7. 3. 6 滞后性监测主要对己开工建设扰动的区域,利用不同建设阶段时期的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说明工程建设对公用设施、主体工

    35、程、水土保持设施、江河湖库、水土保持敏感区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情况。7.4 水土保持措施7.4.1 工程措施。工程的类型、数量、面积、完好程度及效果。7.4.2 植物措施。植物的种类、面积、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状况以及林草覆盖度(郁闭度和盖度)。7.4.3 临时措施。措施的类型、数量及效果。7.4.4 施工进度。主体工程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展情况。7.4.5 滞后性监测主要对己开工建设扰动的区域,利用不同建设阶段时期的遥感影像、施工监理资料和现场调查,监测各监测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7.5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7.5.1 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保持措施达标面积、水土流失面积。7.5.2 土壤流

    36、失控制比。容许土壤流失量、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7.5.3 渣土防护率。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渣量和临时堆存量、工程弃渣量和临时堆存量。7.5.4 表土保护率。保护的表土数量、可剥离表土数量。7.5.5 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植被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7.5.6 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7.5.7 水土流失控制度。各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控制度和防治责任范围的水土流失控制度。8 监测方法和频次8. 1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监测8. 1. 1 降水和风向风速。收集附近气象站、水文站的资料,必要时可设置专门设施设备进行观测:在水蚀区,降水量观测按照SL21的规定执行;在风蚀区,风向风

    37、速观测按照GB/T35227的规定执行:6 D834/T 3455-2019 每月统计1次,大雨大风按日统计:次降雨大于50mm,增加监测频次和统计。降雨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208. 1.2 地形地貌。采用实地勘测、路线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地形、地貌的变化进行监测。施工前后各1次。8.1.3 土壤。士壤类型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确定:土壤质地可采用于测法测定;士壤容重采用环刀法测定;士层厚度采用剖面法测定。施工前后各1次。8.1.4 植被。在综合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调查确定植物种类、优势种。林地郁闭度、灌草盖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方实测,重复35个样方,求算平均值作为植被盖度

    38、(郁闭度)。乔木林样方面积分为片林10mX 10 m20 mX 20 m、带状林长度不小于20m,灌木林样方面积为2mX2 m5 m X5 m,草地样方面积为1mX1 m2 mX2 m,混交结构林草样方面积为10mX 10 mo小面积或带状小于20m的可以按照全样方实测。植被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30a) 林地郁闭度。常用样线法测定。选择适直时间,每季度测定1次。b) 灌草盖度。可采用针刺法、网格法、照相法测定。1) 点型项目以实测为主。每年不少于2次。2) 线型项目采用典型调查法。每年不少于1次。8.1.5 土地利用类型。采用实地调绘和现场复核,对现状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监测。施工前后各1

    39、次。监测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遥感影像(包括航片、无人机)转绘结合现场踏勘校核的方法:一一二是实际测绘的方法。8.1.6 地表扰动情况。实地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技术文件。调查中可采用实测法、绘图法,符合4.4.2规定应采用遥感监测。实测法宜用测绳、测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或其他设备量测:绘图法宜采用实际调查、大比例尺地形图勾绘、室内量算;遥感监测直采用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源(卫片、航片),进行解译、分析与评价,具体方法按照SL592的规定执行。地表扰动情况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4oa) 点型项目以实测为主。每月1次。b) 线型项目采用普查结合典型调查法。全线每季度普查1次,典型地段每月1次。对于施工期

    40、不到1年的项目,要根据施工进度,全线实地调查不少于2次。c) 位于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及皖南山地丘陵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的项目,应增加监测频次。8.1.7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固。按照本标准第8.1.6条规定执行。8.1.8 弃土(石、渣)0查阅生产建设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以实地量测为主,监测建设过程中的弃土(石、渣)量及堆占面积(包括临时堆放)等。弃土(石、渣)场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5、|临时堆土场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60a) 点型项目以实测为主。正在使用的弃土(石、渣)场 ,每10天1次,其他时段每季度1次。1) 弃土(石、渣)堆占面积。可采用实测法、绘图法 ,有条件的可采用遥感监

    41、测。2) 弃土(石、渣)量。根据弃土(石、渣)场面积,结合堆渣体形状测算:或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b) 线型项目抽取典型地段的弃土(石、渣)场,参照点型项目的监测方法进行。其他弃土(石、渣)场每季度1次。c) 位于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及皖南山地丘陵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的项目,正在使用的弃土(石、渣)场,应每10天监测1次:堆渣量在50万mO以上(含)或最大堆渣高度20m 以上(含)或渣场失事后对主体工程或环境造成轻度以上危害的弃土(石、渣)场,应采用监控设备等开展全程实时监测。d) 运行期的弃轩石、尾矿量参照点型项目的监测方法进行,每季度监测1次。7 D834/T 3455-2019 8.

    42、1.9 抛泥区。参阅生产建设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实地调查与量测,监测建设过程中的抛泥量和地表扰动面积:每季度监测1次。抛泥区监测记录表参考附录E.508. 1. 10 取土(石、料)0参阅生产建设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进行实地调查与量测,监测建设过程中的取士(石、料)量和地表扰动面积。点型项目正在使用的取土(石、料)场每10天1次,其他时段每月1次;线型项目抽取典型地段的取土(石、料)场,参照点型项目的监测方法进行,其他取士(石、料)场每季度1欠。取土(石、料)场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70 8. 1. 11 表土。实地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技术文件,监测可剥离表土数量和建设过程中的表土剥离厚度、

    43、数量和堆存地数量、占地面积,表土保护量和利用量。表土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8。a) 点型项目以实测为主:线型项目采用普查结合典型调查法。b) 位于国家级、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及皖南山地丘陵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的项目,应每月监测1次,其他区域每季度监测1次。8. 1. 12 土石方平衡和流向。实地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技术文件,监测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回填、内部调运、外借、余(弃)方的平衡和流向。8.2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8.2.1 水土流失类型和面积。在综合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类型与形式,每年不少于1次:水土流失面积监测方法和频次按照本标准第8.1.6条规定执行。8. 2. 2 土

    44、壤侵蚀强度。通过实测或者调查得出土壤侵蚀量,按照SL190的规定确定各监测分区的土壤侵蚀强度级别。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各1次。8.2.3 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量监测通过定位观测获得典型地段和重点部位不同时段的水土流失量,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推算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和输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水土流失量。8 a) 水蚀量观测。根据监测区域的特点和条件,可选择下列方法根据降雨情况适时观测,雨季应每月监视1次,并统计水土流失量,遇暴雨、大风等应加测。非雨季每季度监测1次。位于国家级、省级水士流失重点防治区及皖南山地丘陵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的项目,应适当增加频次。1) 径流小区法。

    45、适用于扰动土体、弃渣等形成的稳定坡面的土壤流失量监测,不适用于以弃石为主的堆积物组成的坡面监测。宜采用全坡面小区或简易小区,有条件的可采用标准小区。径流小区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90适时观测集流池中的泥沙厚度,采用式(1)计算土壤流失量:ST=严Shs(1-w). (1) 式中:凡小区侵蚀泥沙量,kg; Y一一侵蚀泥沙容重(密度), kg/m; 5一一集流油底面面积,m; hs一一沉积泥沙的平均厚度m;贼。一一沉积泥沙含水量,%。2) 测轩法。适用于不便于设置径流小区的土状堆积物坡面或开挖面的土壤流失量观测。每次大暴雨之后和汛期终了,观测钉帽!J!EJ也面高度,测轩法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10

    46、,计算土壤侵蚀厚度,采用式(2)计算土壤流失量:ysSL ST =一一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000 式中:D834/T 3455-2019 57一一土壤流失量,kg; ys 侵蚀泥沙容重(密度), kg/m; 5一一简易土壤流失观测场坡面面积m旷L 平均土壤流失厚度,mm凹nm旧1m3剖)1侵曼蚀沟量测法(也称简易坡面量测法)七。适用于暂不扰动的11临|临伍时士质开挖面、土或士石混合及粒径较小的石砾堆垫坡面的土壤流失量测定。在全坡面的上、中、下分设量测断面,

    47、量测每一断面全部侵蚀沟的深度和宽度,算出断面平均冲刷深和宽,再量测侵蚀沟由线长,侵蚀沟量测法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11,计算样方内侵蚀总体积,推算土壤流失量。若等距离布设断面,采用式(3)、式(4)计算土壤流失量:价=汇lz:lbuhIYJIY(3)Sr二Vr rs . (的式中:忆一一侵蚀沟体积cm;blJ 侵蚀沟的平均沟宽cm;hlj一一侵蚀沟的平均深cm;Lj一一断面代表的坡面长度cm;1一一量测断面数:j 各断面内侵蚀沟数量;岛一一土壤流失量,kg; ys 侵蚀泥沙容重(密度), g/cmo 4) 沉沙;也法。适用于径流冲刷物颗粒较大、汇水面积不大、有集中出口的地方。适时观测沉沙池中的

    48、泥沙厚度。通常是在沉沙池的四个角和中心点分别量测泥沙厚度,并测得侵蚀泥沙的容重(密度),采用式(5)计算土壤流失量:Sr = (hHh2+J+h叫)S严(5)式中: 土壤流失量,kg; 九一一沉沙油4个角和中心点的泥沙厚度rn;s 沉沙;也底面面积,m2:ys一一侵蚀泥沙容重(密度), kg/m 0 5) 控制站法。适用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小流域(集水区)范围内的生产建设项目。在山区的采石场、采矿区、工业企业等的沟口处修建控制站,适时观测泥沙量,统计计算土壤流失量,控制站法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E.12。6)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适用于土质开挖面、士或土石混合及粒径较小的石砾堆垫坡

    49、面的土壤流失量测定。采用非接触式高速激光测量方式,获取地形及物体表面的三维数据,通过前后对比,计算流失量。b) 风蚀量观测。常用设备包括测轩、集沙仪等,这些设备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1) 测轩法。适宜的地方可采用地面走位测轩法,观测记录表可参考附录E.10。风季每月统计1次。采用式(6)计算土壤流失强度:9 D834/T 3455-2019 LL=tE;:lLI(6) 式中:D 土壤流失厚度mm丽1mL一一次起沙风风t蚀虫(风积)厚度mm;刀测轩数量。2) 集沙仪法。主要用来观测风沙流强度,每年不少于5次。用式(7)计算风蚀量:GT =10G号.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式中:&一一单次起沙风的风蚀量,kg; 6 集沙仪收集的全部沙粒的沙量g;H一一集沙仪收集高m;L 建设区垂直风向的长度m;5一一集沙仪收集断面面积,cd。c) 重力侵蚀观测。采用调查、遥感等监测方法,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土石方量进行量测。8.3 7.1土流失危害监测8.3.1 水土流失危害面积采用实测法或绘图法,有条件的可采用遥感监测。其他水土流失危害数量用实地量测、询问调查的方法,当危害范围较小时,采用普查法:当危害范围较大时,采用抽样调查法。8.3.2 水土流失危害程度采用实地调查、量


    注意事项

    本文(DB34∕T 3455-2019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安徽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