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医学心理学--.ppt

    • 资源ID:1738675       资源大小:3.23M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1587****927】。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医学心理学--.ppt

    1、v人的心理 心理或心理现象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心理现象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加以认识。学习医学心理学,首先要掌握与心理现象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目 的 要 求目的目的:学习心理与脑和客观现实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理现象的基本特点及规律 掌握掌握:大脑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和协同性;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及人的社会化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的概念;知觉的特性、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影响记忆的因素、思维的过程及创造性思维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意志的概念及特点 个性的概念、个性心理结构 动机的概念与功能,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气质类型及其生理基础 性格的定义与特征熟悉熟

    2、悉:脑的三个基本机能系统 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观察的概念及其条件解决问题的思维想象的概念及种类情绪和情感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类别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了解了解:脑的进化与心理功能 大脑皮层的三级功能区 心理学的神经科学研究现状 记忆的生理学基础、问题解决与人工智能、思维与医学临床 情绪脑机制的有关理论以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意志的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性格分类的对立型模式和多元型模式 主要 内 容 第一节 心理的脑基础心理是脑的功能

    3、 人脑及其心理功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人类的脑化指数远远大于其它动物,新皮层的高级联合区在人类得到高度发展。在个体发展中,大脑皮层的成熟是各种心理活动形成和完善的必要前提。皮质一级区负责特定的感觉功能或直接参与运动的发起和执行,皮质二级区只与特定的感知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皮质三级区已失去通道特异性,而具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对行为的计划组织功能。脑的基本机能系统与不对称性 大脑的基本机能系统包括调节张力和维持觉醒水平的系统、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存储的系统、运动的计划、调节和控制的系统。所有心理过程都是由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协同完成的。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不对称的,在某些心理功能上一侧大脑半球有一定优势,左半

    4、球机能具有分析的、抽象的、继时的、理性的和主题的特性,右半球机能具有全息的、具体的、同时的、直观的和同格的特征。第二节 心理的社会学基础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还能积极能动地改造客观现实。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人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从一个自然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不断接受社会教化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心理发展过程。第三节认知过程概念 感知觉 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或说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5、。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与人脑对刺激的解释、分析和整合。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它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也称为思维的知觉。记忆 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再认和回忆。识记是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再认与再现是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再认是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再现也称回忆,是人们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按信息论观点,记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三个阶段。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即为遗忘。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

    6、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思维过程是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思维根据思维方式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按思维的独立程度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定势、动机、迁移、功能固着和个性等。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心理过程并在其中起指向作用的心理活动。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7、。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的功能。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注意的品质: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第四节 情感过程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伴随的心身变化。情绪和情感在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情绪的产生与生理性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有关;而情感多与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绪具有明显的情境性,一般由情境所引起,具有不稳定性;而情感一般不受情境所左右,具有稳定性、深刻性。情绪比情感强烈,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内容 包括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表情)两部分,情绪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人的情绪和情

    8、感体验按照对立的性质形成两极状态。具体表现为肯定与否定、强与弱、积极与消极和紧张与轻松。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身体外部变化称为表情,可分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在情绪活动中所发生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是与神经系统多种水平的机能联系着的。与情绪有关的生理反应是由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所控制。情绪和情感类别 人们根据与需要的关系,往往把快乐、悲哀、愤怒、恐惧作为最基本的情绪形式或原始情绪,把爱、憎等看成是与社会因素有关的基本情绪。情绪状态是指特定时间内,情绪活动在强度、紧张水平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基本情绪状态。社会性情感起因于社会文化因

    9、素,为人类所独有。社会性情感调节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情绪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认为由环境激起的内脏活动导致了我们所说的情绪。兰格认为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尤其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坎农-巴德理论:坎农认为情绪过程是大脑皮层对丘脑的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人的情绪体验与生理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巴德扩展了坎农的丘脑情绪理论。情绪的认知理论:诸多认知理论均认为认知活动在情绪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绪脑机制的有关理论:林斯利提出了以网状结构为核心的情绪激活学说。帕佩兹和麦克林提出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认为边缘系统与情绪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和情绪体验关系密切。帕佩兹

    10、提出了有关情绪的环路模型,与情绪有关的下丘脑、乳头体、前丘脑和扣带回皮质,这些相互连接的结构合起来被称为帕佩兹环。麦克林提出的模型强调边缘系统在情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还说明了许多高等动物中情绪反应所包含的共同的脑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和它们的功能在物种演化中的发展过程。情绪的意义和健康 情绪、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行为、社会交往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些作用主要通过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调节、对行为效率的影响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方面来实现的。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直接关系到心身健康,同时所有心理活动又都是在一定的情绪基础上进行的,因而人们将其看成是心身联系的桥梁和纽

    11、带。第五节 意志过程 概念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特征 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这三个基本特征互相关联。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包括两个部分: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意志品质 是指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明确的、稳定的意志特点。评价意志品质的优劣,根本的一条是要看其意志活动的社会价值;判断一个人的意志力强弱,则看其意志表现程度。在人的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

    12、自制性。第六节 个性个性概述 个性或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特征包括稳定性与可变性、独立性与共同性、整体性、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构成。人的个性是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实践活动、自我教育。人的个性发展是一个从初级到成熟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既有连续性,又表现出阶段性。个性形成的标志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的完善。需要 反映有机体内外环境的要求,其根本特征是动力性。马斯洛将人的主要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安全的需要、归

    13、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动机与挫折 动机是使人满足需要、达到目的的内部动力。需要和外部刺激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人的行动是由主导动机决定的。动机冲突的基本表现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挫折是动机受阻导致需要无法满足的情绪状态,后果有利有弊,影响因素主要是抱负水平、容忍力和外部因素。能力 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常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气质 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气质体现了个性的生物学内涵,无好坏之分。性 格 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其特征

    14、包括:对待事物态度方面的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重 点 难 点对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理解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人的所有心理活动的源泉,个体脱离客观现实便无法具备正常的心理;从生理产生的条件看,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即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性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对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受能力。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大小来衡量。感觉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15、绝对感受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阈限越低,说明较小的刺激量也能引起感觉,其感受性就越高。差别感受阈限就是在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区别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觉阈限越高,说明两个差别较大的同类刺激才能引起差别感觉,其差别感受性越低。事物在人脑中的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人脑对事物的记忆即事物在人脑中的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一般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从量的方面讲,保持的数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从质的方面讲,有的内容会变得更简要,细节减少,有的相似内容相混淆,有的内容消失了,有的变得更丰富充实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关系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瞬

    16、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过程的三个阶段。外界信息被感知后首先形成瞬时记忆,此时以事物的物理属性进行编码,处于前注意状态。这些信息被注意到后就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以语音编码为主,处于注意状态。短时记忆的材料被复述后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为主,可以对记忆材料进行归类,长时记忆的内容可经回忆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里进行各种信息加工。概念形成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具有抽象性与普遍性的理性认识形式。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概念的内涵即指它的含义,也就是它所反映的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概念的外延即指它所指对象的范围,也就是它所反映的那些事物的总和。概

    17、念和词语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给词语一定意义和内容。但是概念是精神现象、心理活动。词语是概念的物质标志。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及特点 创造性活动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活动,并得出具有社会意义产物的活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是其核心成分。创造性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由发散思维所显现于外的创造性行为,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具备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对情绪脑机制理论的理解 总结各家之说,认为丘脑、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是情绪活动中枢。通过帕佩兹环路模型了解到大脑的边缘系统与情绪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和情

    18、绪体验关系密切,也有人称其为“情绪脑”。海马结构、丘脑、下丘脑等结构在情绪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反馈到大脑皮层,引起一种意识性的情绪反应和体验。杏仁核与下丘脑、丘脑、海马和新皮质有双向神经联系,使各种感觉系统的信息会聚至杏仁核,它对情绪状态的作用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前苏联学者Simonov提出的情绪中枢理论,认为额叶新皮质、杏仁核、海马和下丘脑四个结构之间的功能关系决定着人类情绪的特点。其他脑组织对于情感活动来说,都属于信息的传入或情感表达的输出通道。正确理解个性的特征 人的个性是由许多稳定的心理特征组成的,其中有些是个人独自具有的,有些是和别人相似或

    19、相同的。这些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集中在不同人身上,构成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其规律性表现:个性的独特特性,即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不同时间、不同的情境的表现具有一致性。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评述 几点启发: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一般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提出了在每一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人类需要的分类比较全面、细致。缺点与错误:理论基础可能是错误的,否定了人的社会存在对人的成长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其宣扬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出自利

    20、己的本能是明显错误的。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提出了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趋势;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把这种需要层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关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导致动机斗争。关于个性特质论和类型论的特点和一致性 区别:类型论认为人的个性差别有质的不同,而特质论者则认为对人的个性差别,应从量的方面考虑。类型论强调精神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把个体划入一定的类型,强调个人的个性类型是可观察到的,并可用特定的术语描述特定类型;特质论则认为,个性是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的,特质是个人的内部所具有,只有通过测验才能找到

    21、。一致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探索个性的实质和特点。使用相同的术语记述特质和类型,如艾森克所用内向和外向标志特质,其实与荣格用内向和外向表达的类型具有一致性。自 测 习 题名词解释 1.脑化指数2.人的社会化3.感觉4.感觉阈限5.感觉的适应6.知觉7.知觉的恒常性8.观察9.记忆10.识记11.再认12.短时记忆13.遗忘14.注意15.思维16.定势17.想象18.注意的分配19.创造思维20.情绪和情感21.心境22.道德感23.理智感24.意志25.个性26.需要27.动机28.挫折29.能力30.智力31.智力商数32.气质33.性格34.特质35.根源特质36.自我意识 简答题1.简述

    22、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基本机能系统和它们的相互关系。2.简述影响人社会化的主要因素。3.简述知觉的特性。4.简述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过程的认识。5.简述注意的种类及品质。6.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7.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8.简述情绪的认知理论9.简述意志的品质10.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1.举例说明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12.简述能力的种类13.简述性格的特征14.说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15.简述自我意识的特性论述题 1.试述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与协同。2顺利观察必须具备的条件,如何培养人的观察力?3改善记忆的方法有哪些?4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5试述情绪的意义。6如

    23、何正确地认识个性的特征?7举例说明影响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8论述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课 外 阅 读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 of anxiety The first orienting st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utomatic pro-cessing,whose purpose is to identify stimuli and determine the relative allocation of system resources to processing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ti

    24、muli.The second stage involves the activation of the primal mode described by Beck and Clark as“a cluster of interrelat-ed schemas embodying more primitive and immediate cogni-tive/affective/behavioural/physiological patterns aimed at meeting evolutionary derived objectives”.The third and final stag

    25、e of this model is that of second-ary elaboration,in which other schemas emerge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individual.This stage is mostly characterized by controlled processing,although the activation of the primal mode results in continued involuntary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threat.Consideration of

    26、 Beck and Clarks(1997)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emphasizes the point that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of panic disorder mus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关 键 词 汇脑化指数初级区 单通道联合区 多通道联合区 社会化 认知过程 知觉 感觉剥夺 encephalization factor primary area unimodal association area multi-modal association area soc

    27、ialization cognitive process perception sensory deprivation 记忆 识记 保持 再认再现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反馈 memory memorization retention recognition reproduction sensorymemory short-term memory long-term memory feedback 背诵 过度学习 思维 表征 情绪 情感 表情 心境 激情 recitation overlearning thinking representation emotion feeling em

    28、otional expression mood affective impulse 应激 帕佩兹环 意志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动机stress Papez circuit will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inclinati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need motivation能力 智力 智力商数 气质 性格 场独立型 特质 自我意识 ability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IQ temperament character field-independent,FI trait self-consciousness


    注意事项

    本文(医学心理学--.ppt)为本站上传会员【1587****927】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