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J∕T 13-118-2014(备案号J 11537-2014)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 资源ID:170086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17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li****ok】。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li****ok】,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J∕T 13-118-2014(备案号J 11537-2014)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 13-118-2014 住房和城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建设部备案号:J11537-2014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of Fujian 2014-09-22 发布发布 2014-10-30 实施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of Fujian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

    2、118-201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573-2014 主编单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组织部门: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 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4 年 10 月 30 日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通知准的通知 闽建科闽建科201429 号号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 、规划局、房管局、公用局、园林局、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规划局: 由厦门

    3、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经审查, 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 DBJ/T13-118-2014,自 2014 年 10 月 30 日起执行。原标准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3-118-2010 同时废止。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 该标准由省厅负责管理。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 年年 9 月月 22 日日 关于同意福建省水泥净浆材料配合比设计关于同意福建省水泥净浆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规程等三项地方标准备案的函与试验规程

    4、等三项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建标标备建标标备2014206 号号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你厅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的函(闽建科函201491 号) ,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闽建科函201492 号) , 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闽建科函201493 号) ,收悉。经研究,同意该三项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 水泥净浆材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规程 J12821-2014 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J12822-2014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J11573-2014 该三项标准的备案号,将刊登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

    5、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2014 年年 10 月月 20 日日 前前 言言 本标准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 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 (闽建科201251号)的要求,由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组织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在总结我省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省气候、经济等区域特点,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协调、修改和专家审查后编制而成。 本标准主要

    6、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节地与室外环境、5 节能与能源利用、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 室内环境质量、9 施工管理、10 运营管理、11 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2.调整评价方法。对各类评价指标评分,并在每类评价指标评分项满足最低得分要求的前提下,以总得分确定绿色建筑等级。 相应地将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 13-118-2010中的一般项和优选项合并改为评分项。 3.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高和创新。 4.明确

    7、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 5.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并对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赋以评价分值。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处 (地址: 福州市北大路 242 号,邮编: 350001) 和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 62 号,邮编:36100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组织单位: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 本标准主编单位: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合道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福

    8、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天润匠心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公司 福建成信绿集成有限公司 上海飞熠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所 厦门市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泉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军芝 王建飞 卓晋勉 张向军 李益勤 郑灵飞 张 明 卢文英 胡达明 卜范光 许一洁 黄成根 曾一虹 龚一强 赵一夏 夏世林 洪友白 范静龙 张志昆 王云新 李天德 王亚平 何庆丰 张一杰 何汉峰 胡建勤 林一静 林雪增 陈加才 一一一 本标

    9、准主要审查人:林海燕 李丛笑 施锦华 林其昌 程宏伟 陈天铭 徐一炜 晏一音 陈一亮 刘忠群 目目 录录 1 总则总则 . 1 2 术语术语 . 2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 3 3.1 基本要求 . 3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 3 4 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与室外环境 .6 4.1 控制项 .6 4.2 评分项 .6 5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 . 12 5.1 控制项 . 12 5.2 评分项 . 12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18 6.1 控制项 . 18 6.2 评分项 . 18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23 7.1 控制项 . 23 7.

    10、2 评分项 . 23 8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 . 27 8.1 控制项 . 27 8.2 评分项 . 27 9 施工管理施工管理 . 32 9.1 控制项 . 32 9.2 评分项 . 32 10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 . 36 10.1 控制项 . 36 10.2 评分项 . 36 11 提高与创新提高与创新 . 40 11.1 一般规定 . 40 11.2 加分项 . 40 附录附录 A 评价条款简表评价条款简表. 42 附:条文说明附:条文说明 . 4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11、 . 3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 3.2 Assessment and Rating . 3 4 Land Saving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 6 4.1 Prerequisite Items . 6 4.2 Scoring Items . 6 5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Utilization . 12 5.1 Prerequisite Items . 12 5.2 Scoring Items . 12 6 Water Saving and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 18

    12、 6.1 Prerequisite Items . 18 6.2 Scoring Items . 18 7 Material Saving and Material Resource Utilization . 23 7.1 Prerequisite Items . 23 7.2 Scoring Items . 23 8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 27 8.1 Prerequisite Items . 27 8.2 Scoring Items . 27 9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32 9.1 Prerequisite Items .

    13、 32 9.2 Scoring Items . 32 10 Operation Management . 36 10.1 Prerequisite Items . 36 10.2 Scoring Items . 36 11 Promotion and Innovation . 40 11.1 General Requirements . 40 11.2 Bonus Items . 40 Appendix A . 42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 1 总则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福建省绿色建

    14、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一、二星级绿色民用建筑评价;三星级绿色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执行。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福建省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做到科学、经济、适用,并鼓励技术创新。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福建省的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语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

    15、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 雨水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 滞蓄、 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

    16、claimed water 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 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 下凹式绿地 depressed green 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2.0.8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直接进行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9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材料

    17、。 3 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档。 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

    18、的报告、文档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考察。 3.2 评评价与等级划分价与等级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行管理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为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升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设计评价时,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文。运营评价应包括七类指标。 3.2.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均为分值。 4 3.2.3 绿色建筑评价按总得分确定等级。 3.

    19、2.4 评价指标体系每类指标的总分均为100分。七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按参评建筑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 3.2.5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8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规定确定。 3.2.6 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式3.2.6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七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7按表3.2.6取值。 Qw1Q1w2Q2w3Q3w4Q4w5Q5w6Q6w7Q7Q8 (3.2.6) 5 表表3.2.6 绿色建筑分项指标权重绿色建筑分项指标权重 节地与室外环境 w1 节能与能源利用 w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w3 节材与

    20、材料资源利用 w4 室内环 境质量 w5 施工 管理 w6 运行 管理 w7 设计 评价 居住 建筑 0.21 0.24 0.20 0.17 0.18 - - 公共 建筑 0.16 0.28 0.18 0.19 0.19 - - 运行 评价 居住 建筑 0.17 0.19 0.16 0.14 0.14 0.10 0.10 公共 建筑 0.13 0.23 0.14 0.15 0.15 0.10 0.10 注:1.表中“-”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 2.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 各类评价指标权重 取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所对应权重的平均值。 3.2.7 福建省一星

    21、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的总得分应分别达到50分、60分。 3.2.8 对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并按本标准的规定确定建筑整体的等级。 6 4 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与室外环境 4.1 控制项控制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污染源。 4.1.4 建筑

    22、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4.2 评分项评分项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34 分)分)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分。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4.2.1-1的评分规则; 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按表4.2.1-2的规则评分。 表表4.2.1-1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A(m2) 得分 3 层及以下 46 层 712 层 1318 层 19 层及以上 41A45 26A29 24A26 22A24 13A15 8 35A41 23A26 22A24 20A22 11A1

    23、3 15 A35 A23 A22 A20 A11 19 7 表表4.2.1-2 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 容积率 R 得分 0.5R0.8 5 0.8R1.5 10 1.5R3.5 15 R3.5 19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分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建项目达到25%,得2分; 2)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表4.2.2-1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表表4.2.2-1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评分规则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 得分 新区建设

    24、 旧区改建 1.0m2Ag1.3m2 0.7m2Ag0.9m2 3 1.3m2Ag1.5m2 0.9m2Ag1.0m2 5 Ag1.5m2 Ag1.0m2 7 2 公共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绿地率:按表4.2.2-2的规则评分,最高得7分; 表表4.2.2-2 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公共建筑绿地率评分规则 绿地率Rg 得分 30%Rg35% 2 35%Rg40% 5 Rg40% 7 8 2) 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表4.2.3的规则评分。 表表4.2.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分规则 建筑类型 地

    25、下空间开发利用指标 得分 居住建筑 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之比Rr 0.05Rr0.15 2 0.15Rr0.25 4 Rr0.25 6 公共建筑 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2 Rp10.5 3 Rp10.7且Rp20.7 6 室外环境室外环境(18 分)分) 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4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2分; 2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得2分。 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

    26、标准GB 3096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4分。 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1分; 2 过渡季、 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场地内人活动区 9 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3分; 3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 冬季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超过5Pa,得1分。 4 过渡季、 夏季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1分。 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4分,评分规则如下: 1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

    27、乔木、 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15%,得2分;达到25%,得3分; 2 超过70%的道路路面、 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得1分。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24 分)分)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分值为9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3分; 2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或2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得3分; 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3分。 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28、。评价分值3分。 4.2.1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 1 自行车和摩托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 方便出入, 且有遮阳防雨和安全防盗措施,得3分; 2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得3分: 1) 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10 2) 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3)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停车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至少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 1) 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29、300m; 2) 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3) 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4) 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 5) 场地内有可供住户共同交流的公共活动场所或社交空间; 6) 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 2 公共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3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6分: 1) 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 2) 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 3)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4)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24

    30、分)分)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3分。 4.2.13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价分值为9分,按下列 11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下凹式绿地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得3分; 2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 道路雨水进入生态设施, 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3分; 3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得3分。 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

    31、施外排总量控制。评价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场地设计控制雨量不低于10mm, 但低于18mm, 得3分; 2 场地设计控制雨量不低于18mm, 但低于32mm, 得6分。 4.2.15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价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3分; 2 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得3分; 3 公共建筑采用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方式: 满足下列要求中任意一项,得3分; 1) 屋面绿化面积占屋面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40%; 2) 垂直绿

    32、化种植面积不少于2%的屋面面积。 12 5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 5.1 控制项控制项 5.1.1 建筑设计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的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5.1.2 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5.1.3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5.1.4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 5.2 评分项评分项 建筑与围护结构(建筑与围护结构(37 分)分) 5.2.1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

    33、行优化设计。评价分值为8分。 5.2.2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评价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得4分;达到10%,得8分。 2 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得4分;达到 35%,得8分。 3 设玻璃幕墙和外窗的建筑,对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和外窗分别按本条第1款和第2款进行评价,得分取两项得分的平均值。 5.2.3 采取建筑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评价分值 13 为9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建筑东、西外窗(包括建筑幕墙)、天窗和透光屋顶采用固定外遮阳设施

    34、, 且居住、 公共建筑外遮阳系数分别符合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得3分; 2 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达到25%的面积有可调遮阳调节措施,得6分; 3 外窗和幕墙透明部分达到50%的面积有可调遮阳调节措施,得9分。 5.2.4 围护结构合理采用适宜本地区气候特点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可采用以下节能技术和产品,评价总分值为4分。 1 外墙采用自保温技术体系,得1分; 2 屋面和外墙采用浅色饰面材料或热反射型涂料, 得1分。 3 坡屋顶设置可通风的阁楼层,得1分; 4 屋面设置遮阳装置,要求遮阳面积占屋面面积的25%,得1分。 5.2.5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行业

    35、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价分值为8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比国家、 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高5%,得2分;高10%,得8分; 2 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夏热冬冷地区达到5%,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0%,得2分;夏热冬冷地区达到10%,夏热冬暖地区达到15%,得8分。 通风与空调(通风与空调(28 分)分) 5.2.6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对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 14 泵)机组,直燃型和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

    36、屋顶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其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值的提高或降低幅度满足表5.2.6的要求;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评价分值为4分。 表表5.2.6 冷、 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冷、 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提高或降低幅度的提高或降低幅度 机组类型 能效指标 提高或降低幅度 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 (热泵)机组 制冷性能系数(COP) 提高 6%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直燃型 制冷、供

    37、热性能系数(COP) 提高 6% 蒸汽型 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 降低 6%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 能效比(EER) 提高 6%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提高 8% 锅炉 燃煤 热效率 提高 3 个百分点 燃油燃气 热效率 提高 2 个百分点 5.2.7 空调室外机位置和风口等设施布置合理,冷凝水单独有组织排放;室内气流组织设计合理。评价分值为3分。 5.2.8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得2分。同时,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

    38、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规定值的20%,再得2分。评价分值4分。 15 5.2.9 合理选择和优化通风与空调系统。评价分值为8分,评分规则如下: 1 通风和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不小于5%,但小于10%,得2分; 2 通风和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不小于10%,但小于15%,得4分; 3 通风和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不小于15%,得8分。 5.2.10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通风、空调与供暖系统能耗。评价分值为3分。 5.2.11 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使用下的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区分房间的朝向, 细分空调区域, 对空调系统进行分区控制,得2分;

    39、 2 合理选配空调冷、 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 设置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得2分; 3 利用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水系统或风系统变流量运行,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得2分。 照明与电气(照明与电气(17 分)分) 5.2.12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4分。 5.2.13 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规定的目标值。 评价分值为6分, 评分规则如下:

    40、 1 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规定的目标值,得3分; 16 2 所有区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均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规定的目标值,得6分。 5.2.14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评价分值为2分。 5.2.15 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 评价分值为5分, 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的节能评价值要求,得3分; 2 水泵、 风机等设备, 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

    41、求,得2分。 能量综合利用(能量综合利用(18 分)分) 5.2.16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评价分值为3分。 5.2.17 合理采用蓄冷或蓄热系统。评价分值为2分。 5.2.18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提供建筑所需的蒸汽或生活热水等。评价分值为1分。 5.2.19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评价分值为12分,按表5.2.19的规则评分。 表表5.2.19 可再生能源利用评分规则可再生能源利用评分规则 可再生能源利用类型和指标 得分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热水比例 Rhw 20%Rhw30% 6 30%Rhw40% 7 40%Rhw50% 8 50%Rhw60%

    42、 9 60%Rhw70% 10 70%Rhw80% 11 Rhw80% 12 17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比例 Rch 20%Rch30% 6 30%Rch40% 7 40%Rch50% 8 50%Rch60% 9 60%Rch70% 10 70%Rch80% 11 Rch80% 12 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比例 Re 1.0%Re1.5% 6 1.5%Re2.0% 7 2.0%Re2.5% 8 2.5%Re3.0% 9 3.0%Re3.5% 10 3.5%Re4.0% 11 Re4.0% 12 18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1 控制项控制项 6.1.1 制定水资

    43、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6.1.2 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6.1.3 采用节水器具。 6.2 评分项评分项 节水系统(节水系统(35 分)分) 6.2.1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50555中的节水用水定额的要求。 评价分值为10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节水用水定额上限值的要求, 得4分; 2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节水用水定额上限值与下限值平均值的要求,得7分; 3 建筑平均日用水量达到节水用水定额的下限值要求, 得10分。 6.2.2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评价分值为7分,评分规则如下: 1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

    44、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同时管材连接应可靠,得1分; 2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得1分; 3 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运行阶段,提供用水量计量情况和管网漏损检测、整改的报告,得5分。 19 6.2.3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评价分值为8分,评分规则如下: 1 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30MPa但大于0.20MPa,得3分; 2 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得8分。 6.2.4 设置用水计量装置。评价分值为6分,评分规则如下: 1 按照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

    45、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得3分; 2 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 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统计用水量,得3分。 6.2.5 公共浴室采取有效节水措施,评价分值为4分,评分规则如下: 1 采用带恒温控制与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得2分; 2 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得2分。 节水器具与设备(节水器具与设备(35 分)分) 6.2.6 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评价分值为10分,评分规则如下: 1 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三级,得5分; 2 用水效率等级达到二级,得10分。 6.2.7 绿化灌溉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评价分值为10分,评分规则如下: 1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得7分;在此

    46、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自动化控制措施,再得3分; 2 种植耐旱节水植物,得10分。 20 6.2.8 集中空调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技术。评价分值为10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 采取加大集水盘、 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 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得6分; 2 运行时, 冷却塔的蒸发耗水量占冷却水补水量的比例不低于80%,得10分。 3 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得10分; 6.2.9 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其他用水中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的用水量比例达到5

    47、0%,得3分; 2 其他用水中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的用水量比例达到80%,得5分。 非传统水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30 分)分) 6.2.10 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 评价分值为15分, 评分规则如下: 1 住宅、旅馆、办公、商场类建筑 1) 按公式6.2.10-1、6.2.10-2计算的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表6.2.10的要求; u100%utWRW (6.2.10-1) WuWRWr+WsWo (6.2.10-2) 式中,Ru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Wu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使用量(运行阶段),m3/a; WR再生水设计利用量 (设计阶段) 或实际利用量 (运行阶段),m

    48、3/a; 21 Wr雨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3/a; Ws海水设计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3/a; Wo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量(设计阶段)或实际利用量(运行阶段),m3/a Wt设计用水总量(设计阶段)或实际用水总量(运行阶段),m3/a。 式中设计使用量为年用水量,由平均日用水量和用水时间计算得出。实际使用量应通过统计全年水表计量的情况计算得出。 式中用水量计算不包含冷却用水量和室外景观水体补水量。 2) 或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满足表6.2.10的要求。 表表6.2.10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要求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要求 建筑类型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非

    49、传统水源利用措施 得分 有市政再生水供应 无市政再生水供应 室内冲厕 室外绿化灌溉 道路浇洒 住宅 8.0% 4.0% - 5 - 8.0% - 10 30.0% 30.0% 15 办公 10.0% - - 5 - 8.0% - - 10 50.0% 10.0% 15 商场 3.0% - - 2 - 2.5% - - 10 50.0% 3.0% 15 旅馆 2.0% - - 2 - 1.0% - - 10 12.0% 2.0% 15 注:“”为有市政再生水供应时的要求;“”为无市政再生水供应时的 22 要求。 2 其他类型建筑 1) 绿化灌溉、道路冲洗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

    50、低于80%,得7分; 2) 冲厕采用非传统水源的用水量占其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50%,得8分。 6.2.11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评价分值为8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10%,得4分; 2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30%,得6分; 3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的量占其总用水量的比例不低于50%,得8分。 6.2.12 结合非传统水源利用设施进行景观水体设计,且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保障水体水质。评价分值为7分,评分规则如下: 1 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得1分; 2 用于景观水体补水的雨水储存量大


    注意事项

    本文(DBJ∕T 13-118-2014(备案号J 11537-2014)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为本站上传会员【li****ok】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