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T 4281-2022 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安徽省).pdf

    • 资源ID:155542       资源大小:1.51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34∕T 4281-2022 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安徽省).pdf

    1、 ICS 91.080.01 CCS P 30/39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2812022 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passive ultra-low energy civil buildings 2022 - 08 - 31 发布 2022 - 09 - 30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42812022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3 5 室内环境参数 . 4 6 能效指标 . 4 7 技术参数 . 5 围护结构 .

    2、5 能源设备和系统 . 5 8 技术措施 . 6 设计 . 6 施工质量控制 . 16 运行与管理 . 18 9 评价 . 19 一般规定 . 19 评价方法 . 19 附录 A(规范性) 能效指标计算方法 . 21 A.1 一般规定 . 21 A.2 建筑处理后楼面面积计算 . 25 A.3 公共建筑 . 26 附录 B(规范性) 围护结构保温及构造做法 . 28 附录 C(规范性) 外门窗设计选型及热工性能 . 31 附录 D(规范性) 建筑气密性测试方法 . 33 D.1 检测方法 . 33 D.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 33 附录 E(规范性) 新风热回收装置热回收效率现场测试方法

    3、. 35 E.1 检测方法 . 35 E.2 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 35 DB34/T 4281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合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元正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卧牛山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荣盛家居有限公司、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汇能宜居

    4、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安徽伍梦缘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瓦木被动房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心、安徽省城乡规划院、安徽建筑大学、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建适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晓敏、李明跃、司大雄、何伟、余忠杰、郑爱芬、徐红胜、李骥、乔镖、彭梦月、杨润芳、徐慧、刘月、耿功喜、赵及建、于泽、张录占、马国栋、崔国游、华建兵、陈家骐、胡浩威、徐俊、胡晓军、刘伟、李长花、陈长冰、张锋超、郭帅、王亚峰、李君妮、贠清华、戴亮、晃岳鹏、孙兵、柯德、胡明明、聂士锦、许欣婕

    5、、郭恒、李宏燕、钟文娟、于洋、张鹏、许涤非。 DB34/T 42812022 1 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的基本规定、 室内环境参数、 能效指标、 技术参数、技术措施、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202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5824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

    6、/T 7106-2019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21087 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GB/T 30591-2014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8-20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7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详解 JGJ 13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T 177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 289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JGJ/T 346 建筑节

    7、能气象参数标准 DB34/T 3468 民用建筑楼面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ultra low energy buildings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 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 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本文件规定的建筑。 本文件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指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 并进一步分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以及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 DB34/T 42812022 2 基准建筑 reference buildin

    8、g 计算建筑本体节能率时用于计算符合 GB 50189 和 JGJ 134 相关规定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建筑。 性能化设计方法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以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为性能目标,利用建筑模拟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逐步优化,最终达到预定性能目标要求的设计过程。 建筑本体节能率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rate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设计建筑不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建筑能耗综合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供暖年耗热量 annual heating demand 满足本文

    9、件的室内参数要求时,单位面积供暖需求由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供冷年耗冷量 annual cooling demand 满足本文件的室内参数要求时,单位面积供冷需求由供冷设备供给的冷量。 供暖负荷 heating load 满足本文件的室内参数要求时, 在冬季最不利日, 按照日均气象条件计算的单位面积由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一次能源消耗量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消耗量指单位面积年供暖、空调、照明终端能耗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产能量,利用一次能

    10、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一次能源指标。单位为 kWh/ (m2a)。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通过计算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年一次能源产能量占建筑供暖、供冷、通风、照明、电梯系统的年一次能源消耗量的比例。 建筑气密性 building air tightness 建筑物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漏的能力。可表征建筑物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通常采用压差实验检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 N50,即室内外 50 pa 压差下换气次数来表征建筑气密性。 防水隔汽材料 anti-water and air tightness materia

    11、l 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缝隙进行密封、 阻挡空气与水汽渗透的膜状气密性材料, 包括自粘型和非自粘型。 防水透汽材料 anti-water and breathe freely material 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缝隙进行密封并兼具防水及允许水蒸气透出功能的材料,包括自粘型和非自粘型。 DB34/T 42812022 3 显热交换效率 sensibl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显热回收装置在对应风量下,新风进、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排风进口温差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全热交换效率 total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全热回收装置在对应风量下,新风

    12、进、出口焓差与新风进口、排风进口焓差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 solar heat gain coefficient 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也称太阳能总透射比,是指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结构性热桥 structural thermal bridge 由于梁、柱、板等结构构件穿入保温层而造成保温层减薄或不连续所形成的热桥。这种热桥能量损失较大,易造成结露、发霉现象。 断热桥锚栓 thermally broken fixer 通过特殊的构造设计,能有效减少或阻断锚钉热桥效

    13、应的锚栓。 气密层 air tightness layer 由气密性材料和部位、抹灰层等形成的防止空气渗透的连续构造层。 4 基本规定 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建筑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设计减低建筑用能需求,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的能效,达到被动式超低能耗标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最终实现零能耗建筑。 应以室内环境参数、能耗指标和气密性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围护结构、能源设备和系统等性能参数应为推荐性指标。 建筑能效指标计算应符合本文件附录 A 的规定。 室内装修应简洁,不应损坏围护结构气密层和影响气流组织,并应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或节能认证)的建材和构件。 被动式超低能耗

    14、民用建筑的能耗指标设计和评价应采用相同软件进行。建筑能耗的评价依据是能耗模拟计算软件计算的最终结果。 性能化设计流程,宜按下列步骤: a) 设定室内环境参数和技术指标; b) 确定初步设计方案; c) 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进行初步设计方案的定量分析及优化。定量分析及优化应进行建筑和设备的关键参数对建筑负荷及能耗的敏感性分析, 并在敏感性分析基础上, 结合建筑全寿命期的经济效益分析,进行技术措施和性能参数的优化选择; d) 分析优化结果并进行达标判定。 当技术指标不符合所确定的目标要求时, 应重新修改设计方案并进行定量分析及优化; e) 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f) 编制性能化设计报告。 DB

    15、34/T 42812022 4 5 室内环境参数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计算参数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 室内热湿环境参数 冬季 夏季 温度() 20 26 相对湿度() 30 60 60 注: 冬季室内湿度不参与设备选型和能耗指标的计算。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温差不宜低于 4.2,且室内热桥处不可产生结露、发霉现象。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新风量不应小于 30 m3/(h 人),建筑整体新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 0.3h-1,排风房间需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宜大于 1000 ppm。被动式超低

    16、能耗公共建筑的新风量应符合 GB 50376 的规定。 室内空气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可吸入颗粒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 GB/T 18883 的规定。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昼间不应大于 40 dB(A),夜间不应大于 30 dB(A)。酒店类建筑的室内噪声级应符合 GB 50118-2010 中室内允许噪声级一级的要求;其他建筑类型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 GB 50118 的规定;建筑楼面隔声性能应符合 DB34/T 3468 的规定。 6 能效指标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绝对能耗指标及气密性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2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指标及气密性指标

    17、 能耗指标 供暖年耗热量(kWh/ m2a) 15 供暖负荷(W/m2) 10 供冷年耗冷量(kWh/m2a) 3.5+2.0WDH20+2.2DDH28 建筑综合一次能源消耗量(kWh/m2a) 65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55 近零能耗建筑 0 零能耗建筑 气密性指标 换气次数 N50 0.6 注1:表中m2为处理后楼面面积,具体计算方法参考附录A; 注2:供暖年耗热量同供暖负荷指标达到一个即可; 注3:WDH20(Wet-bulb degree hours 20)为一年中室外湿球温度高于20时刻的湿球温度与20差值的逐时累计值(单位:kKh,千度小时); 注4:DDH28(Dry-bull

    18、b degree hours 28)为一年中室外干球温度高于 28时刻的干球温度与 28差值的逐时累计值(单位;kKh,千度小时); 注5:建筑综合一次能源包含供暖、制冷、通风、照明、生活热水和电梯能耗; 注6: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DB34/T 42812022 5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可采用相对节能率进行判定,采用该指标进行判定时,采用 GB 50189 的限值作为基准建筑。 表3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能耗指标及气密性指标 能耗指标 建筑本体节能率() 50 气密性指标 换气次数 N50 0.6 分级指标可再生能源指标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0 被动式超低能耗 10近零能耗

    19、 100零能耗 注: 节能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7 技术参数 围护结构 7.1.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表 4 选取。 表4 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部位 传热系数 K(W/K) 屋面 0.1-0.35 外墙 0.15-0.4 外门 1.4-1.8 采暖与非采暖区隔墙 0.6 采暖与非采暖区楼板 0.6 地面及外挑楼板 0.6 注: 建筑参数可超出限值选取,最终以性能化设计计算结果为准。 7.1.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性能不宜低于 GB/T 7106-2019 规定的最高级。 7.1.3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包括透光幕

    20、墙)热工性能可按表 5 选取。 表5 建筑用外窗(包括透光幕墙)传热系数(K)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 窗墙比 0.2 0.2-0.3 0.3-0.4 0.4-0.5 0.5 传热系数 KW/(m2K) 1.8 1.7 1.6 1.5 1.4 太阳得热系数 SHGC 0.4 0.4 0.4 0.4 0.4 注: 建筑参数可超出限值选取,最终以性能化设计计算结果为准。 7.1.4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用门窗洞口尺寸应符合 GB/T 5824 的规定,并应优先选用 GB/T 30591-2014 规定的常用标准规格的门、窗洞口尺寸。洞口分格宜按照最大玻璃占比的原则进行,兼顾经济性和安全性。 7.1

    21、.5 外窗性能和遮阳装置性能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夏季遮阳、冬季得热以及自然采光的需求。 能源设备和系统 7.2.1 应选择一级能效的供暖或供冷系统。 DB34/T 42812022 6 7.2.2 热回收装置换热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显热回收装置的显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 75; b) 全热回收装置的全热交换效率不应低于 70。 7.2.3 居住建筑新风单位风量耗功率应小于 0.45 W/(m3/h),公共建筑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关要求。 7.2.4 新风热回收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对大于或等于0.5 m 细颗粒物的一次通过计数效率宜高于 80,且不应低于 60。 8 技术措

    22、施 设计 8.1.1 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 8.1.1.1 城市及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微气候。应通过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利用景观、生态绿化等措施,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冬季增加日照,避免冷风对建筑的影响。建筑的主朝向宜为南北朝向,主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8.1.1.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功能和环境资源条件,以气候环境适应性为原则,以降低建筑供暖年耗热量和供冷年耗冷量为目标,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等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段,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8.1.1.3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宜采用简洁的造型、适宜的体形系数和窗墙比

    23、、较小的屋顶透光面积比例,相关指标应符合标准相关规定。 8.1.1.4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采用高性能的建筑保温隔热系统及门窗系统,相关要求和选型宜符合本文件附录 B 和附录 C。 8.1.1.5 遮阳设计应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窗口朝向及建筑安全性综合考虑。可采用可调或固定等遮阳措施,也可采用可调节太阳得热系数(SHGC)的调光玻璃进行遮阳。南向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可调节中置遮阳或水平固定外遮阳的方式。东向和西向外窗宜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或可调中置遮阳设施。 8.1.1.6 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地下空间宜采用设置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广场(庭院)、光导管等措施提供天然采光,降低照明能耗。 8.

    24、1.1.7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对热桥处理、气密性处理、新风热回收及通风、供冷供热除湿系统以及噪声控制、气流组织进行专项设计。 8.1.1.8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宜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使用光伏一体化时需考虑实际运行效率,选择高效光伏组件。 8.1.2 性能化设计 8.1.2.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性能化设计应采用协同设计的组织形式。 8.1.2.2 性能化设计应根据本文件规定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要求,并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优化确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方案。 8.1.2.3 性能化设计流程,宜符合下列要求: a) 设定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 b) 制定设

    25、计方案; c) 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进行设计方案的定量分析及优化; d) 分析优化结果并进行达标判定。 当能效指标不能满足所确定的目标要求时, 修改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定量分析及优化直至满足所确定的目标要求; DB34/T 42812022 7 e) 确定优选设计方案; f) 编制性能化设计报告。 8.1.2.4 性能化设计应以定量分析及优化为核心,应进行建筑和设备的关键参数对建筑负荷及能耗的敏感性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建筑全寿命期的经济效益分析, 进行技术措施和性能参数的优化选取。 8.1.3 热桥处理 8.1.3.1 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 应进行削弱或消除热桥的专项设计, 围护结构

    26、应保证保温层的连续性。 8.1.3.2 外墙无热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结构性悬挑、延伸等宜采用与主体结构部分断开的方式; b) 外墙保温为单层保温时,应采用锁扣方式连接;采用双层保温时,应采用错缝粘结方式,避免保温材料间出现通缝; c) 墙角处宜采用成型保温构件; d) 保温层采用锚栓时,应采用断热桥锚栓固定,采用保温材料断热处理可参考图 1; e) 应避免在外墙上固定导轨、龙骨、支架等可能导致热桥的部件;必需固定时,应在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 并宜采用减少接触面积、 增加隔热间层及使用非金属材料等措施降低传热损失,空调板安装可参考图 2; f) 穿墙管预留孔洞直径应大于管径 10

    27、0 mm 以上。墙体结构或套管与管道之间应填充厚度不小于 50 mm 的保温材料,穿墙套管做法可参考图 3。 图1 断热锚栓安装做法 图2 空调支架安装方法 DB34/T 42812022 8 图3 穿墙套管做法 8.1.3.3 外门窗及其遮阳设施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外门窗安装方式应根据墙体的保温形式进行优化设计。 当墙体采用外保温系统时, 外门窗宜采用整体外挂式安装,门窗框内表面与基层墙体外表面齐平,门窗位于外墙外保温层内。装配式夹心保温外墙, 外门窗宜采用内嵌式安装方式。 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应采用阻断热桥的处理措施。 b) 外门窗外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宜采用防水透汽材料

    28、粘贴,门窗内表面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处宜采用气密性材料密封。 c) 窗户外遮阳设计应与主体建筑结构可靠连接,连接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采取隔断热桥的处理措施,活动外遮阳的安装方法,可参考图 4 和图 5。 图4 活动外遮阳安装做法 DB34/T 42812022 9 图5 活动外遮阳侧口安装做法 8.1.3.4 屋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屋面保温层应与外墙的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当采用分层保温材料时,应分层错缝铺贴,各层之间应有粘结。 b) 屋面保温层靠近室外一侧应设置防水层, 防水层应延续到女儿墙顶部盖板内; 屋面结构层上,保温层下应设置隔汽层;屋面隔汽层设计及排气构造设计应符合

    29、 GB 50345 的规定。 c) 女儿墙等突出屋面的结构体,其保温层应与屋面、墙面保温层连续,不得出现结构性热桥。女儿墙、土建风道出风口等薄弱环节,宜设置金属盖板,以提高其耐久性,金属盖板与结构连接部位,应采取避免热桥的措施。女儿墙做法可参考图 6。 d) 穿屋面管道的预留洞口应大于管道外径 100 mm 以上。 伸出屋面外的管道应设置套管进行保护,套管与管道间应填充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厚度不小于 50 mm。排气管做法可参考图 7。 e) 落水管的预留洞口应大于管道外径 100 mm 以上,落水管与女儿墙之间的空隙使用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落水管做法可参考图 8。 f) 设备安装时应在保温外侧

    30、做基础平台,设备安装在基础平台上。 DB34/T 42812022 10 图6 突出屋面女儿墙及盖板保温构造做法 DB34/T 42812022 11 图7 出屋面管道保温构造做法 图8 落水管处做法 8.1.3.5 地下室和地面热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DB34/T 42812022 12 a) 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与地上部分保温层连续, 并应采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 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应延伸到地下冻土层以下, 或完全包裹住地下结构部分; 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层内部和外部宜分别设置一道防水层, 防水层应延伸至室外地面以上适当距离。 地下室保温做法可参考图 9-图 12。 b) 无地下室时,

    31、地面保温与外墙保温应连续、无热桥;如无法做到连续外墙保温应向下延伸 50 cm 以上,并进行热桥计算和防结露验算。 图9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保温构造做法 1 图10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保温构造做法 2 DB34/T 42812022 13 图11 非采暖地下室顶板保温构造做法 3 图12 覆土采暖地下室顶板保温构造做法 8.1.4 建筑气密性 8.1.4.1 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建筑设计施工图中应明确标注气密层的位置。当建筑采用钢结构以及木结构时,应进行气密性专项设计。建筑围护结构气密层应连续并包围整个外围护结构如图 13 所示。 DB34/T 42812022 14 图

    32、13 气密层标注示意图 8.1.4.2 围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气密性专项设计,围护结构宜采用简洁的造型和节点设计,减少或避免出现气密性难以处理的节点。 8.1.4.3 建筑设计应选用气密性等级高的外门窗,外门窗与门窗洞口之间的缝隙应做气密性处理。 8.1.4.4 气密层应依托密闭的围护结构层,并选择适用的气密性材料。 8.1.4.5 围护结构洞口、电线盒、管线贯穿处等易发生气密性问题的部位应进行节点设计,并应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穿透汽密层的电力管线等宜采用预埋穿线管等方式,不应采用桥架敷设方式。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在外墙布置接线盒和插座。电线盒气密性处理可参考图 14。 图14 电线盒气密性

    33、处理示意图 8.1.4.6 不同围护结构的交界处以及排风等设备与围护结构交界处应进行密封节点设计,并对气密性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DB34/T 42812022 15 8.1.5 供热供冷系统 8.1.5.1 供热供冷系统冷热源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因素进行性能参数优化和方案比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采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或多联机系统,宜采用如磁悬浮机组等更高能效的供冷系统; b) 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一次能源的使用。 8.1.5.2 供热供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优先选用高能效等级的产品,并应提高系统能效; b) 应有利于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自然冷热源; c) 应考虑

    34、多能互补集成优化; d) 应根据建筑负荷灵活调节; e) 应兼顾生活热水需求,居住建筑应利用太阳能供应热水。 8.1.5.3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采用的循环水泵、 通风机等用能设备应采用变频调速等变负荷调节方式。 8.1.5.4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根据其冷热负荷特征,优化确定新风再热方式或采取适宜的除湿技术措施。 8.1.6 新风热回收及通风系统 8.1.6.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设置新风热回收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设计应考虑全年运行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8.1.6.2 新风热回收装置类型应结合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综合考虑确定。设计时应采用高效热回收装置,且做好送风房间和排风房间的合理规划,尽可能

    35、减少管道的长度。 8.1.6.3 新风热回收系统宜设置低阻高效的空气净化装置。 8.1.6.4 新风热回收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 8.1.6.5 居住建筑新风系统宜分户独立设置,并应按用户需求供应新风量。 8.1.6.6 居住建筑厨房宜设置独立补风系统,可选择开启窗户形式进行补风,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补风宜从室外直接引入,补风管道应保温,并应在入口处设保温密闭型电动风阀,且电动风阀应与排油烟机联动; b) 补风口应尽可能设置在灶台附近; c) 采用开启窗户方式进行补风时需在用户手册中体现。 8.1.7 照明、电梯与计量 8.1.7.1 应选择高效节能光源和灯具,宜选择 LED 光源,且其色

    36、容差、色度等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8.1.7.2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8.1.7.3 电梯系统应采用节能的控制及拖动系统:当设有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具备群控功能;电梯无外部召唤,且电梯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设指令时,应自动关闭轿厢照明及风扇;宜采用变频调速拖动方式,高层建筑电梯系统可采用能量回馈装置。 8.1.7.4 超低能公共耗建筑应对能耗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公共建筑应对冷、热、电等不同能源形式进行分类计量,并对照明、电梯、风机、水泵等设备用电进行分项计量。 8.1.8 监测与控制 8.1.8.1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设置能源管理平台,对建筑室内外环

    37、境和建筑各项能耗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DB34/T 42812022 16 a) 应监测建筑室内环境、人员数量和使用方式以及室外环境参数等信息; b) 应监测电、自来水、蒸汽、热水、热/冷量、燃气、油或其他燃料等的消耗量; c) 当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应对其单独进行监测; d) 应对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制冷机房、换热机房和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实行重点监测; e) 用于计费结算的电、水、热/冷、蒸汽、燃气等表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f) 制备生活热水消耗的热量和燃料量应单独监测。 8.1.8.2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楼宇自控系统应以供需平衡为目的,根据末端房间需求实时

    38、调节冷热源的供给,降低设备使用时间及能耗输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最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并节约能源。楼宇自控系统应实现管理、控制及传感执行等功能。 8.1.8.3 暖通空调系统应具备部分负荷条件下的调节措施,其末端设备应根据相应区域人员情况自动启停或调节。 8.1.8.4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以单个房间或室内区域为控制对象,遵循被动手段优先的原则,实现整体集成、优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房间控制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a) 应在一个系统内集成并收集温度、湿度、风速、空气质量、照明、遮阳、人体存在等与室内环境控制相关的物理量; b) 应包含房间的遮阳控制、 照明控制、 供冷、 供热和新风末端设备控制,

    39、 相互之间具有联动关系; c) 应通过策略算法,以满足房间设计的环境参数需求为前提,降低房间综合能耗为目的,自动确定当前房间的模式进行调控,或根据用户指令执行不同的空间场景模式控制方案; d) 在不牺牲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预置的程序自动控制照明、遮阳、暖通空调设备,使房间重新回到舒适与能源效率的平衡状态。 8.1.8.5 当有多种能源供给时,应根据系统能效对比等因素进行优化控制。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时,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供给。 8.1.8.6 新风机组的运行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根据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调整相应的风机转速及新风阀开度; b) 宜提供触摸屏、移动端操作软件等便捷的人机

    40、界面; c)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检测过滤器两侧压差变化; d) 寒冷地区的新风热回收装置应具备防冻保护功能; e) 应根据最小经济温差(焓差)控制新风热回收装置的旁通阀或联动外窗开启自然通风。 施工质量控制 8.2.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施工和质量控制应针对热桥控制、气密性保障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前,应对现场工程师、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先进行样板施工。 8.2.2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工程应实行专业化施工, 应选用配套供应的外保温系统材料,其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外保温系统耐候性检验项目。 8.2.3 围护结构保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围护结构保温施工应预埋

    41、件安装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 保温施工应在基层处理、 结构预埋件安装完成且验收合格后进行。外保温施工前,外门窗应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 b) 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应粘贴平整且无缝隙,固定方式不应产生热桥; c) 围护结构上的悬挑构件、穿透围护结构的管道等热桥部位应进行阻断热桥处理; d) 装配式夹心外墙板竖缝、横缝应做热桥处理。 8.2.4 外门窗(包括天窗)应整窗进场,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外门窗安装前结构工程应已验收合格,门窗结构洞口平整; b) 外门窗与基层墙体的连接件应进行阻断热桥的处理; DB34/T 42812022 17 c) 门窗洞口与窗框连接处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d) 窗底

    42、应安装窗台板散水,窗台板两端及底部之间与外保温的缝隙应先用预压膨胀密封带填塞;门洞窗洞上方应安装滴水线条。 8.2.5 当设计有外遮阳时,应在外窗安装已完成、外保温尚未施工时确定外遮阳的固定位置,并安装连接件。连接件与基层墙体之间应进行阻断热桥的处理。 8.2.6 围护结构气密性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防水隔汽材料的材质应根据粘贴位置基层的材质和是否需要抹灰覆盖防水隔汽材料进行选择; b) 建筑结构缝隙应进行封堵; c) 围护结构不同材料交界处、穿墙和出屋面管线、套管等空气渗漏部位应进行气密性处理; d) 气密性施工应在该节点热桥处理之后进行,气密性施工不应产生热桥。 8.2.7 装配式结

    43、构气密性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对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外墙板内叶板, 竖缝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密封方式, 横缝应采用高强度灌浆料密封; b) 装配式框架结构外墙板内叶板, 竖缝和横缝均宜采用柔性保温材料封堵, 并应在室内侧粘贴防水隔汽膜或涂刷防水隔汽层进行气密性处理; c) 外叶板竖缝和横缝宜先在夹心保温表面涂刷防水透汽层,再从板缝口填充直径略大于缝宽的通长聚乙烯棒,聚乙烯棒表面与排水空腔外边缘齐平。板缝口宜灌注耐候硅酮密封胶,且耐候硅酮密封胶在缝口应呈凹形; d) 装配式夹心外墙板与结构柱、 梁之间的竖缝和横缝应在室内侧设置防水隔汽层, 再进行抹灰等处理。 8.2.8 门窗和空调新风系统安装完成

    44、后,装修开始前宜对热桥及气密性关键性部位进行热工缺陷和气密性检测,查找漏点并及时修补。 8.2.9 机电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机电系统安装应避免产生热桥和破坏围护结构气密层; b) 对风系统所有敞开部位均应做防尘保护; c) 机组安装及管道施工过程中应作消声隔振处理。 8.2.10 进场材料和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保温工程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外门窗(包括天窗)应整窗进场。外门窗、建筑幕墙(含采光顶)及外遮阳设施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外门窗所用防水透汽材料、防水隔汽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

    45、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c) 供暖与供冷系统设备及施工所用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类型、材质、性能、规格及外观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设备系统工程施工所用的保温绝热材料应进行施工现场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厂家的分散式热回收装置应进行现场抽检,送至实验室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 GB/T 21087 的规定,检测结果符合本文件附录 E 的要求。抽检数量为5,但不得少于 2 台; d) 照明设备进场时,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e) 太阳能热利用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备进场时, 应进行施工现场见证取样复验, 复验结果

    46、应符合设计要求。 8.2.11 各道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影像资料,隐蔽工程检查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外墙基层及其表面处理、保温层的敷设方式、厚度和板材缝隙填充情况;锚固件安装与热桥处理;网格布铺设情况;穿墙管线保温密封处理等; DB34/T 42812022 18 b) 屋面、 地面基层及其表面处理、 保温层的敷设方式、 厚度和板材缝隙填充质量; 防水层 (隔汽、透汽)设置;雨水口部位、出屋面管道、穿地面管道的处理等; c) 门窗、遮阳系统安装方式;门窗框与墙体结构缝的保温处理;窗框周边气密性处理,连接件与基层墙体间的断热桥措施等;

    47、 d) 女儿墙、窗框周边、封闭阳台、出挑构件、预埋支架等重点部位的施工做法。 8.2.12 建筑主体施工结束,门窗安装完毕,内外抹灰完成后,精装修施工开始前,应按附录 D 进行建筑气密性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文件气密性指标要求。 8.2.13 设备系统施工完成后, 应进行联合试运转和调试, 并应对供暖通风供冷和照明系统节能性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运行与管理 8.3.1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运行与管理应在保证设备安全和满足室内环境设计参数的前提下,选择最利于建筑节能的运行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立足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建筑构件和设备的功能实施控制调节;

    48、 b) 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做出动态运行策略调整。 8.3.2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在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个年度进行建筑能源系统调适。系统调适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覆盖主要的季节性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 b) 应覆盖中控系统及所有联动工作的用能系统和建筑构件; c) 调适工作宜从正式投入使用开始延续至第三个完整年度结束; d) 当建筑使用过程中发生建筑使用功能的重大改变, 或对用能系统进行了改造时, 应在建筑正式恢复使用的第一个年度再次进行完整的系统调适。 8.3.3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运行参数的记录和数据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除符合本规范对各项能耗数据的记录要求外

    49、, 还应记录建筑同期的人员使用情况、 室外环境参数等建筑运行信息; b) 应每年根据建筑的能耗数据、 建筑的使用情况记录和气象数据, 对建筑的年度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运行策略或使用方式; c) 建筑的年运行数据应与上一年度本建筑的运行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或与相同气候区、 相同功能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运行数据进行横向比对分析; d) 必要时应对建筑用能系统进行再调适; e) 能耗数据宜向社会公布。 8.3.4 被动式超低能耗应针对私人使用空间编制用户使用手册,并对业主及使用者进行宣传贯彻。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应在公共空间设公告牌,将与节能有关的用户注意事项等信息进行明示。 8.3.5 对建筑

    50、气密性有要求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当建筑的门窗洞口或其他气密部位进行了改造或施工时,应确保施工质量,必要时可进行二次检测。 8.3.6 应定期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检验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三年; b) 对于热工性能减退明显的部位应及时进行整改; c) 除定期例行检验外,高强度雨雪冰雹之后应增加有针对性的检验工作。 8.3.7 过渡季宜关闭新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或通过焓差控制新风进行旁通,利用建筑本体进行蓄冷和蓄热降低夏季制冷时间和冬季采暖时间。新风机组的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根据过滤器两侧压差变化及时清理或更换过滤装置; b) 当室外温湿度和空气质量适


    注意事项

    本文(DB34∕T 4281-2022 被动式超低能耗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安徽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