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代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pdf

    • 资源ID:1524425       资源大小:1.23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古代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pdf

    1、方剂纵横古代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张金朋1,2,潘祥宾2,潘立民2,李虹霖2,宋行行1,李保龙2,李宏玉2,张倩1,郑红杰1,王亚楠1,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要 古代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小柴胡汤衍变而来,此方主治少阳枢机不利,气郁津凝,热邪扰神,为和解少阳之邪、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剂。文章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和大量文献,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来源追溯、历史发展、变化进程以及临床应用均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定位、新药研发转化研究提供有效性和安

    2、全性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与临床实践,临床应用不断丰富,凡属于“少阳枢机不利”出现的病证均可采用本方随证加减,主治疾病包括神经类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疾病、妇科病、男科病、儿科病、皮肤病、消化系疾病、肿瘤、综合征、肺病、肾病、骨病及传染病等。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典名方;临床应用;历史沿革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23)08-0084-07DOI:10.19664/ki.1002-2392.230176收稿日期:2023-03-25 修回日期:2023-06-22基金项目: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

    3、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36 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改革实践研究课题(22XX0414);黑龙江省中医药经典普及化专项课题(ZYW2022-022,ZYW2022-028,ZYW2022-029);孙申田青年人才基金(2021KY-10)作者简介:张金朋(1987-),男,博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整合康复防治神经系统疾病。通讯作者:王亚楠(1989-),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经典名方是历代医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古籍中所记载的经典方剂,是久经历史检验的治病利器,因此对于古代经典名方的现代研发既是对中医

    4、药的传承发展,又是对中医药作为现代医疗手段的守正创新。随着 2018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1的颁布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2143 号)2的提出,挖掘、阐释古代医籍名方等中医药文化经典元素,将对中医药经典普及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将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并掀起经典名方现代研究的热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107 条,作为古代经典名方虽未纳入首批经典名方目录,但其临床应用极其广泛,深受古今中外各代医家的关注。文献查阅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目前的报道集中在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对其系统及综合性的梳理较少,本文溯本求原,

    5、尊重史实,以时间线为导引,从经方的溯源、历史发展、变化进程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综合性的系统考证,以期本方制剂的研发转化并能安全有效地服务于临床。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历史沿革伤寒论第 107 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由于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原版已无法搜寻,现今流传下来的伤寒论主要分为北宋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3和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伤寒论两个版本。因而该方组成和应用略有不同。本文尊重史实,将其组成呈现如下:半夏(二合,赵本有半字,洗)、大枣(六枚,赵本有“擘”字)、柴胡(四两)、生姜(一两半,赵本有“切”字)、人参(一两半,赵本

    6、有黄芩一两)、龙骨(一两半)、铅丹(一两半)、桂枝(一两半,去皮)、茯苓(一两半)、大黄(二两)、牡48中 医 药 学 报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23 年 8 月第 51 卷第 8 期Vol.51,No.8,Aug.2023蛎(一两半,煅,赵本并作“熬”字)。上十一(赵本作“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赵本作“两”)沸,去滓,温服一升。赵本句下有“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十字。故而现今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研究存疑之处主要集中在该方的药物组成和其是否为仲景原方上,对此古今中外的研究学者各有评说。1.1 中医

    7、学家对本方的认识1.1.1 后汉至两宋时期该时期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早期形成与应用时期,自后汉张仲景首创该方后,现存最早记录该方的为晋王叔和所编脉经,脉经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4。据医史文献学家考证,仲景之伤寒论成书不久便已佚失,后经王叔和编辑整理于脉经,此后于隋唐时期再次从脉经中独立出来成书。唐孙思邈撰千金翼方 载:“伤寒八九日去滓,温服一升”5,后又加“柴胡汤,今加龙骨等”八字,故而可看出在唐代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众多医学大家也都认为该方乃仲景柴胡汤的变方。唐王焘在其所撰的外台秘要中也收录了柴胡加

    8、龙骨牡蛎汤方,并对于其煎服之法有与仲景原书不同的记载,书云:“煮取二升,去滓,温分再服,忌羊肉饧生葱酢物”6。这是该方煎服之法首次与仲景有不同的记载,但后世学者大多认为此方后煎煮之法为王焘杜撰,实乃其结合唐时经验发挥所记。至唐末五代,由于连年战祸,伤寒论再度散乱,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记叙又众说纷纭,为保仲景之学传承有序,北宋政府于治平二年(公元1065 年)组织林亿等人完成对伤寒论的校订并出版刊行。后至公元 1144 年金人成无己著成注解伤寒论7,为现今世人所公认的伤寒论最早版本,书中载有此方。同时期宋人朱肱撰类证活人书,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有相关记载,其中组成与成无己和林亿所校订之书略有不

    9、同,载:“柴胡、黄芩、龙骨(各一两),铅丹、人参、桂枝、半夏(半合汤洗)、牡蛎(一分半煅),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生姜四片,枣子一枚,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去滓温服”8。后世因有林亿官方校订的伤寒论9流传,故而对朱肱所著之书中的该方可信度较低,并且今世看来朱肱所著类证活人书并非是伤寒论原著呈现,乃其发挥,故而书中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记载的史料考证价值相对较低。1.1.2 元明清至近代时期两宋之后,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研究基本上是按照林亿与成无己的版本进行。元倪维德撰原机启微载:“塞病用通药,而导通除塞者必寒。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类也”10,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塞病通

    10、用之方,说明在元代医学家们已经对该方深入研究到方剂配伍上。至明清,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研究进入了鼎盛时期,各大医家对该方的研究百家争鸣,争奇斗艳。明代大型方书普济方卷一百二十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六载该方曰:“伤寒八九日与柴胡汤方加桂枝以行阳气,而解身重。”11由上可见,在明代就有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非独立成方,乃柴胡汤之变方的争论,此后之争论于各家可见。无独有偶,明张璐著伤寒缵论 对该方有方解,云:“此系少阳之里证主 以 小 柴 胡。加 龙 骨 牡 蛎。以 镇 肝 胆 之惊”12,由上文可知张璐对于此方也认为其不可独立成方,为柴胡汤的加减变化。明方有执撰伤寒论条辨载此方云:“胸满者,下后

    11、里虚而于是汤也,总三阳以和之之治可征也。”13方氏从六经辨证的角度解读该方,认为该方可治“三阳”之病,并对其治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明刘纯撰伤寒治例中载方解曰:“伤寒八九日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解错杂之邪”14,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与之独立成方并非柴胡汤之加味,认为本方证已非柴胡证而变。明许宏在撰金镜内台方议中也支持该观点,载:“用柴胡为君以此十一味之剂,共救伤寒坏逆之法也”15,认为此方就是以柴胡为君药的独立方剂。清钱潢伤寒溯源集凡例中考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所治之证当为柴胡汤之变证,曰:“小柴胡主之一条为主病皆小柴胡汤之变法也,悉隶于后,而成一篇”16。通过对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芒

    12、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柴胡汤之变方的考证,钱氏拿出充足的论据认为此方为柴胡汤之变方。清莫枚士所撰经方例释云:“柴胡汤其依据为该方为小柴胡汤诸药量减半内加龙骨、牡蛎、黄丹、桂、茯苓、大黄而成。”17由上方诸家可见,明清两代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归属问题探讨甚多,认为其为仲景柴胡汤之变方者支持较多,但其归属问题尚今莫衷一是。民国汪莲石伤寒论汇注精华载方解曰:“用小柴胡达伤寒之邪生气升而少阳之枢续矣”18,对此方的临床适应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民国张宗祥所编本草简要方载:“柴胡龙骨(熬)生姜人参茯苓铅丹(水飞)黄芩牡蛎(熬)桂枝各一两五钱水八升。582023 年 8 月第 51 卷第 8 期Vol.

    13、51,No.8,Aug.2023 中 医 药 学 报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煎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治伤寒八九日胸满烦惊谵语不能转侧。”19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组成、炮制及主治进行相应的考究,留下了珍贵的考据资料。1.2 日本汉医学家对本方的认识现今,史学界公认为伤寒论传入日本的时间为公元 13 世纪左右,目前日本国内汉医学家研究主要伤寒论版本为宋版伤寒论3。在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后,日本汉医学界对伤寒论的研究也产生了诸多大家,医学无国界,现对数位日籍汉医学伤寒大家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以期补充国内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研究的不足,推动此经典名方

    14、走向世界。首先,日本山田正珍在其所著伤寒考中认为该方条文有所缺失,并进行了多方考证,拟补出以下条文,其依据与原文附于下:“下条云此条盖柴胡证故以柴胡治本证为阳明内实病,外下剂”。山田氏依据素问玉机真藏论并结合该方上下条文推断出此方条文定有缺失,其补文虽未得众人认可,但其求真之态度实值后辈学习。日本刘栋在伤寒论刘氏传中曰:“此方有疑惑者二。伤寒八九日此其异而已”,刘氏对该方中的存异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进行相关的考究,为后世此方在日本的运用提供了依据。日本吉益为则所撰的类聚方20中由金匮玉函经21考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文为:伤寒八九日下之中无黄芩一药,且无“切如棋子”四字。这一结论与我国古代诸多医家相

    15、合。日本川越正淑在其所著伤寒脉证式中考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当为柴胡汤的变方并非仲景之原方,认为其乃后世杜撰,曰:“按此方,态度不备矣。盖后人偷窃之于他书则当从小柴胡汤之法耳。”日本山田宗俊在伤寒论集成22对此方方解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宜于小柴胡汤方中加二物也,不则加字失义外台此方引千金翼,而不引伤寒论,亦可以证矣。”可见日籍汉医学家对该方极其重视,也从侧面说明了经方的巨大魅力,不仅跨越了时间,更超越了国度。日本平井源贞赖编著古方分量考对柴胡龙骨牡蛎汤成分与用法进行考证,载:“柴胡(八分)、半夏(五分)、大黄(四分)、大枣、生姜、人参、桂枝、茯苓、铅丹、龙骨、牡蛎(各三分)上十一味。以水二盏

    16、四分,煮减半,去滓。内大黄,再煎取六分。”其考证与成本伤寒论所载该方论述相一致。值得一提的是,日籍汉学医家对于该方方解和实际应用方面的见解。日本著名汉医家丹波元坚立足方剂的配伍与组成,从方剂学“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制方原则上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其撰的药治通义卷三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人参大黄黄芩姜桂,补泻寒热之并用者”23,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补泻寒热之法并用的经典名方。另外丹波元坚在该方的煎煮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药治通义卷十二中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煎药成,而后纳大黄,其煎之多寡。或煎水减半,或十分煎去二三分。或止煎一二十沸”23。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传统临床应

    17、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为古之名方,自后汉创制以来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与临床实践,其临床应用不断丰富。依仲景伤寒原条文,此方为治伤寒病八九日后少阳枢机不利,兼热扰心神之证。但后世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已将其广泛地应用于情志病、脾胃病、心血管病、妇科病、男科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宋庞安时撰伤寒总病论24中明确记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治火邪之病。宋郭雍所著仲景伤寒补亡论九十五条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用法进行补充,载:“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被下后。小便不利。有烦惊证者,可用也”25。可见在宋时医家们就已明确该方对惊狂等情志病的治疗作用。明代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七之伤寒门中记载:“其人亡阳烦躁,卧起不安,

    1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更加证实了其对失眠、狂躁等神志病的疗效。明楼英编医学纲目26对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用法有新的增设,提出该方对于少阳病之胸满的治疗。清高学山所撰高注金匮要略中提到该方可以治疗“痓病、寒热往来之泻利厥逆。”27清吴谦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28中提到此方可治胃中有热。清王琥著伤寒论辩证广注曰:“此条乃太阳病并于少阳。兼入胃府之证。”29清徐灵胎在伤寒类方30中认为该方可治肝胆之惊痰所致的癫痫之疾。日本吉益东洞所撰方机中载:“小柴胡汤证而胸腹有动者,失精者,胸满烦惊者。可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31,表明该方可以用于男科疾病失精等疾的治疗。儿科通论载该方可治疗小儿佝偻病、夜惊症、脑膜

    19、炎(表证去而烦惊大小便不利者)。内科通论载该方可治疗神经衰弱症者之耳鸣、不眠、狂痫、谵语,亦可治肺气肿、胃酸过多症,以及糖尿病性昏睡、甲状腺机能亢进、脑溢血等疾病。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现代临床应用近代以来,中医虽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和西方医学的冲击,但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研究仍在继续,可见经典名方对时代而言总是历久弥新。随着本方的深入研究探讨,现代医家古方新用,使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扩展到多脏腑疾病,其中包括神志68中 医 药 学 报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23 年 8 月第 51 卷第 8 期Vol.51,No.8,Aug

    20、.2023类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妇科病、男科病、皮肤科病、儿科病、消化系疾病、综合征、骨关节疾病、肺病及传染病等,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特点。3.1 神志类疾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精神疾病的经典名方,本方和解少阳、重镇安神,临床常用于治疗抑郁、失眠、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神志类疾病。黄煌教授更是赞誉本方为中医精神神经的镇静剂32,形神共调,是治疗情志病的常用方。刘渡舟教授33认为本方乃伤寒误下后邪扰少阳,引起表里三焦俱病的证治,多应用于小儿惊风及情志病。陈琪等34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文献综述得出,本方对治疗慢性应激性抑郁、卒中后抑郁、艾滋病抑郁、焦虑失眠、心血管

    21、疾病、代谢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等均有较好疗效。许异川等35研究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及多脏腑相关性抑郁,如戒断性抑郁、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合并抑郁等。王欣波等36通过总结周亚滨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经验,证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独特疗效。伤寒学家胡希恕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37。张可兴等38对近 10 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其在治疗失眠及伴随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较少。张燕等39通过临床应用认识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应用于焦虑症、抑郁症等效果显著,为

    22、情志病患者带来满意疗效。颜涛等40对 40 例精神分裂症在对照组利培酮片口服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8 周并随访 1 年,结论证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更佳,依从性更好且复发率低。3.2 心血管疾病张懿等41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各组分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该方治疗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等心悸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表明本方能有效治疗心悸病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朱明建等42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证实本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确切,在精神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史金玉等43采用 Meta分析得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西

    23、医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赵永法等44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心系疾病中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发现本方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冠心病、抑郁等均有显著疗效。3.3 脑血管疾病王朋倩等45基于“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临证模式,从方证特征、药理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机、病理环节等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个案研究证实,本方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方剂。王鑫等46在对照组电子生物反馈技术基础上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干预 57 例癫痫患者,结果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降低癫痫患者神经细胞因子,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涂燕芬47

    24、整理了王致道主任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的经验,证实本方可治疗以枢机不利、气血失调为病机的脑病,如帕金森病、惊恐障碍、癫痫等。3.4 妇科疾病任存霞等48总结了米子良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经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既可调肝理脾又可调和阴阳,不仅治疗绝经期前后诸证有效,治疗生殖系统疾病还可获良效。陆阳49通过对 35 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在对照组雌二醇屈螺酮片激素替代治疗基础上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结果证实本方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相关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张鑫等50通过对秦淑芳主任相关验案举隅,结果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伴高血压具有较好疗效。3.5 男科疾病王淼51采用柴胡

    25、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男性早泄患者 40 例,与西药常规治疗相比,本方能够显著提高房事满意率,改善焦虑状态,临床疗效确切。孙大林等52通过整理文献研究发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早泄、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低下、功能性不射精、遗精、慢性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均有较好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孙志兴等53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胆热型早泄患者 56 例,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连续治疗 6 周,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本方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3.6 皮肤科疾病侯志庄54通过多年皮肤病诊治经验及近年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抓住少阳枢机不利的病机及伴随情志异常主症的皮肤病如慢性荨麻疹、斑秃、痤疮、皮肌炎、慢

    26、性湿疹、白癜风、结节性痒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黄褐斑等,应用本方均有良效。章敬芳等55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40 例,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口服比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疗效更佳。3.7 其他疾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现代临床应用极为广泛,除以782023 年 8 月第 51 卷第 8 期Vol.51,No.8,Aug.2023 中 医 药 学 报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上疾病以外,还对其他脏腑系统疾病治疗有良效。例如,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56、美尼尔综合征及尿道综合征57、代谢综合征58、纤维肌痛综合征59、胆心综合征

    27、60、脑震荡后综合征61等;消化系疾病: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2、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63、慢性胃炎64等;肿瘤相关性抑郁65、儿科神经系统疾病66、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67、间质性肺病68、绝经女性膝骨性关节炎69、慢性肾脏病70、原发性高血压71、不宁腿综合征72、慢性布病73、登革热脑病74等疾病同样具有良效。4 结语综上,通过文献考证发现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辨证主要包括少阳枢机不利证,精神情志症状,水液代谢不利,水饮上冲证及热结胃肠证等。临床中,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基本原则,也促进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临床多种疾病中的应用。现今,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医药

    28、行业掀起了对古代经典名方的发掘和研究热潮。经典名方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传统中医药的精神文化,体现了中医药的传统特色。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为中医药经典名方之一,其临床疗效突出,历史应用悠长,本文采众家之所长,融古今之考据,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例,基于古代文献与现代临床应用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较全面总结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历代中医典籍记载及临床主治病证等信息。但本文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未对组方配伍、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工艺与质量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因此未能结合药物剂量、现代药理药效及病证三者之间的量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在后期研究中,应针对主治病证与量效之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为

    29、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相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药文化已经走向国际舞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众多古代经方会随着传统的中医药一起造福于世界人民。参考文献: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EB/OL.(2018-04-16)2023-03-13.http:/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EB/OL.(2019-10-26)2023-03-13.https:/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1-3.4 王叔和.脉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63.5 孙思邈.千金翼方M.北京:人民卫生

    30、出版社,1955:45.6 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69.7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1-4.8 朱肱.类证活人书M.唐迎雪,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5.9 张仲景.伤寒论M.杨金萍,罗良,何永,校注.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116.10 倪维德.原机启微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21.11 朱橚.普济方(第 10 册针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87.12 张璐.伤寒缵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16.13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

    31、版社,2009:93.14 刘纯.伤寒治例一卷M.济南:齐鲁书社,1995:75.15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9.16 钱潢.伤寒溯源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102.17 莫枚士.经方例释M.张印生,韩学杰,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23.18 汪莲石.伤寒论汇注精华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93.19 张宗祥.本草简要方下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101.20 吉益为则.类聚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98.21 张仲景.金匮玉函经M.李顺保,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104.22 山田宗俊

    32、.伤寒论集成(10 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06.23 丹波元坚.药治通义(12 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52.24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M.邹德琛,刘华生,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91.25 郭雍.仲景伤寒补亡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78.26 楼英.医学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05.27 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78.28 吴谦.御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2.29 汪琥.伤寒论辩证广注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97.30

    33、徐灵胎.伤寒类方M.李铁君,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78.31 吉益东洞.方机M.乾省守业,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01.32 陈建芳,黄煌.黄煌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12):899-901.33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34 陈琪,杨德爽,李诗梦,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17):3441-3444.35 许异川,林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10):104-108.36 王欣波,朴勇洙,刘庆南,

    34、等.周亚滨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经验总结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9):1002-1005.37 冯世纶.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1.38 张可兴,张博,朱姗姗,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的研究进88中 医 药 学 报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23 年 8 月第 51 卷第 8 期Vol.51,No.8,Aug.2023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21,30(3):161-166.39 张燕,过伟峰,杜琳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J.中医学报,2021,36(8):

    35、1616-1618.40 颜涛,王军伟,李金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67-69.41 张懿,张良洁,卞雷斯,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22,17(1):136-139.42 朱明建,庄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9):1515-1517.43 史金玉,孙怿泽,唐卓然,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 Meta 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1,16(16):2427-2434.44 赵永法,杨建飞.柴胡加龙

    36、骨牡蛎汤在心系疾病中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081-1083.45 王朋倩,吴茵,张淼,等.基于“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临证模式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思路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2):2448-2453.46 王鑫,张小倩,阎丽媚,等.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癫痫患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肽 Y 及 S100B 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1-5.47 涂燕芬.王致道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病经验J.江西中医药,2022,53(9):26-28.48 任存霞,麻春杰.米子良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经

    37、验举隅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2):263-264,280.49 陆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100-101.50 张鑫,秦淑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伴随血压升高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164-165.51 王淼.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95,201.52 孙大林,金保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4960-4963.53 孙志兴,樊千,王庆,等.柴胡加龙

    38、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早泄 56 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51-52.54 侯志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皮肤疾病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2020,37(12):1408-1411.55 章敬芳,罗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40 例J.河南中医,2016,36(4):576-577.56 祁元刚,宋守江,窦志强,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J.中国针灸,2017,37(11):1187-1190.57 刘扬,赵丽娜,武萌萌,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5):740-742.58 孙靖亮,徐铁岩.基于脑肠轴

    39、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心身同治法”治疗代谢综合征J.河北中医,2021,43(6):1025-1028.59 陈爱萍,邵培培,顾文,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 60 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0,39(10):1067-1070.60 巩子汉,段永强,虎峻瑞,等.王道坤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胆心综合征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8):1453-1455.61 邱锋,夏振威,蔡佩浩,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脑震荡后综合征临床疗效评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4(3):22-25.62 潘婧,窦欣,杜梦斐,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结合耳穴

    40、贴压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1):8-11.63 李大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兰索拉唑联用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4):60-61.64 康宜兵.柴胡类方治疗慢性胃炎临床应用浅析J.河南中医,2015,35(6):1226-1227.65 覃凤飞,郭东霖,邱汉波,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症的 Meta 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2,17(3):385-391.66 田雨灵,张喜莲.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儿科神经系统疾病验案 3 则J.江苏中医药,2021,53(12):59-61.

    41、67 王楠,周长江,浮慧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治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11):1962-1964.68 伍照楚,张立山,孙放,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间质性肺病的临证运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7):3953-3956.69 张秦,陈爱萍,邵培培,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治疗绝经女性膝骨关节炎 111 例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5):1057-1060,1064.70 张晓倩,刘秀萍.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伴情志异常理论探讨J.北京中医药,2021,40(8):870-871.71 王菲,蔡峥.柴胡加龙骨

    42、牡蛎汤加减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对患者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和血压水平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9):1261-1264.72 刘伟,李经纶,曹付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吡贝地尔治疗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J.中医学报,2019,34(12):2652-2655.73 张静,德恩金,梁秀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慢性布病之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11):71-72.74 卢鸿基,王立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登革热脑病临床探讨J.四川中医,2016,34(8):32-34.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43、the Ancient Classic FormulaBupleurum Decoction Plus Dragon Bone and Oyster ShellZHANG Jinpeng1,2,PAN Xiangbin2,PAN Limin2,LI Honglin2,SONG Hanghang1,LI Baolong2,LI Hongyu2,ZHANG Qian1,ZHENG Hongjie1,WANG Yanan1,2(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

    44、ed Hospital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01,China)Abstract The ancient classic formula bupleurum decoction plus dragon bone and oyster shell(BDDBOS)comes from982023 年 8 月第 51 卷第 8 期Vol.51,No.8,Aug.2023 中 医 药 学 报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Treatise on Cold Damage

    45、,and is derived from minor bupleurum decoction.This formula i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disturbance of pivot mechanism in lesser yang,qi depression and fluid congelation,and heat pathogen disturbing spirit.It is for harmonizing lesser yang and releasing pathogen,unblocking yang and discharging heat,

    46、and calming mind.Byconsulting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l books and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source,historical development,change proces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DDBO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clinical positionin

    47、g,new drug research,development,and transformation for themedicine.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BDDBOS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lored and clinically practiced bygenerations of doctors,making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continuously enriched.Any disease and syndrome that belongs todisturbance of pivot

    48、 mechanism in lesser yang can be treated with this formula or its modification.This formula can beemployed to treat neurological,cardiovascular,cerebrovascular,gynecological,andrological,pediatric,skin,spleenand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tumors,syndromes,lung,kidney,bo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s.Key wordsBupleurum decoction plus dragon bone and oyster shell;Famous classic formula;Clinical application;Historical evolution09中 医 药 学 报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023 年 8 月第 51 卷第 8 期Vol.51,No.8,Aug.2023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经典名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