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踝关节融合术的进展的讨论学习.ppt

    • 资源ID:1507616       资源大小:13.22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踝关节融合术的进展的讨论学习.ppt

    1、病例病例l患者朱某,男,46岁,主诉因“左踝关节肿胀近一年、加重伴破溃一月余”入院。患者2013年5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踝关节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就诊,反复挂水保守治疗无效,拟以“1、左踝关节结核?2、左小腿感染”收治入科。患者糖尿病史十余年,血糖控制不平稳。l查体:神清,精神差,。左小腿及踝关节肿胀,远端可见黄豆大小破溃区,局部肿胀明显,踝关节僵直。右下肢活动及皮肤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左下肢稍肿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l辅助检查:左侧踝关节正侧位片提示:左侧踝关节关节破坏,局部融合,符合骨感染征象。(以影像学报告为准)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踝关节融合术的最新进展展*的

    2、讨论学习的讨论学习(*作者:杨坤芳,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研究方向:足踝外科;此文是发表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年第16卷第24期的一篇综述)孙致远孙致远概述概述l踝关节融合术1879年1首次报道,这种方法伴随着高并发症,比如骨折不愈合,伤口愈合问题,血管神经问题和感染。Ahlberg等2经过平均12.3年的随访发现,2/3的病人情况好转,但问题仍然存在,2/3的患者有距下关节疼痛,3/4的患者需穿特殊鞋具。但是对于踝关节发生疼痛性关节炎和严重畸形的病人,踝关节融合术仍为外科医生最理想的选择方法。本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踝关节融合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补充补充l“关节融

    3、合”(arthrodesis)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奥地利医师Eduard Alber在1878年对1例严重下肢瘫痪的14岁儿童同时融合膝踝关节的时候。l关节融合术是指在为患病关节提供骨性强直而设计的一种手术。目前,大多数踝关节融合术的融合率可达80%90%。融合后大多数患者对疼痛缓解较满意,但在不平路面行走较困难,极少获得奔跑能力。如果踝部僵直又必须使用后跟垫(SACH),那么穿一双前后方向可摇摆的弓形鞋子可以改善关节融合后的步态。1 手术适应证手术适应证l 手术的主要指征为:l(1)由于关节外伤、炎症、退行性变等原因发生对应关节面不相称,引起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或顽固的关节疼痛;l(2)结核性或

    4、化脓性关节炎后期遗留严重关节疼痛者;l(3)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而致肌肉瘫痪,引起关节严重不稳;l(4)先天或后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脊柱侧凸、腰椎滑脱等);(X)l(5)严重类风湿或骨关节炎病人;l(6)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失败。*手术适应证手术适应证 总之:l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l感染、肿瘤清(切)除;l神经肌肉性疾病和全踝关节置换术后的补救。2 手术禁忌证手术禁忌证l 手术的主要禁忌证为:l(1)邻近关节己强直者;l(2)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容易损伤骨骺,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儿童在肢体发育阶段和肌肉的持续作用下,融合了的关节可以再发生变形。*补充补充l两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中,一侧已

    5、有强直者,对侧不宜施行关节融合术。3 关节融合位置关节融合位置l踝关节融合应维持于功能位,为直角中立位即90位,同时融合角度应据性别、职业而定3,农村妇女以固定于跖屈010位,城市女性跖屈1015位;男性以05位为宜。Dimitris等4认为背屈5、中立位至5外翻、外旋015、中立位或者轻微后移效果最好,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同意应避免内翻畸形。*最佳位置最佳位置l踝关节融合的最佳位置是屈曲0,外翻010,外旋510及距骨轻度向后移位。*手术入路手术入路l前侧入路 前侧入路经常经胫前肌腱鞘,可以显露整个踝关节,但内踝及外踝显露受限。前外侧入路 在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间,切除或不切除腓骨远端的前外侧入

    6、路可以很好的暴露踝关节,还可以向远端延长切口以暴露距下关节,但内踝显露欠佳,需要在内侧增加一个小切口。*手术入路手术入路l经踝入路(经腓骨入路)与前两种入路显露相似,对踝关节后部的显露较好,如果外观或畸形矫正、清除病灶需要,可以去除内外踝。ollier入路 适用于三关节融合术,通过一个较小切口,且不需过分牵拉即可显露三关节,同时由于近端皮瓣行全层剥离,在术中皮缘受到保护,因此切口愈合较好。l踝关节后侧入路 主要治疗下胫腓分离,主要应用于踝前皮肤很难耐受手术的患者。*其他其他*融合融合*其他其他l三关节融合l距下关节融合l胫跟关节融合4 关节融合固定的方法关节融合固定的方法l4.1 外固定支架固

    7、定 4.1.1 Ilizarov器械固定 4.1.2 环形外固定支架l4.2 髓内钉固定l4.3 骨螺钉固定l4.4 关节镜下微创融合技术l4.5 钢板固定*通用原则通用原则l尽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组织很难用大的松质骨螺钉获得将强固定;l尽管正在使用皮质醇激素和抗代谢药使用外固定支架有增加钉道感染的可能;l尽管骨质疏松,可能影响关节融合部位加压效果;l但,只要能达到足够的固定和加压力量,选择什么样的固定物并不是最重要的。*通用原则通用原则l尽量做出面积大且平整的松质骨面,并且使其接触以便融合。l关节融合的位置应该用坚强的内固定来维持,如需要可以结合使用外固定,对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患者较难使用

    8、。l后足应该与小腿、前足应该与后足对线一致,重建跖行足。*固定方法固定方法l外固定器加压固定l大的松质骨螺钉固定l髓内固定l张力钢板固定4.1.1 Ilizarov器械固定器械固定l1951年Chuniard、Peterson首先报道了Hoffman外固定器,经过改良,Dimitris等在2005年报道了使用Ilizarov器械治疗21例踝关节畸形愈合和不愈合患者,平均40岁,11例为畸形愈合,8例为无菌性骨不连,2例骨髓炎,经过Ilizarov技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稳定的关节,15例功能良好,3例良,2例一般,1例较差。18位接受步态分析的患者已可以活动行走,还有12位能以正常步速行走。Ili

    9、zarov器械的优势在于它能通过调整器械的位置来修正前足和后足的位置,前足和后足的位置与融合效果密切相关。Paley等5认为踝关节融合失败、感染、肢体短缩和畸形愈合时可使用Ilizarov器械获得稳固融合。对于内翻外翻畸形合并马蹄足者可以先施行踝上截骨术,再用Ilizarov器械固定。虽然它可能引起穿针部位感染和历时较长,但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4.1.2 环形外固定支架环形外固定支架l外固定支架在踝关节畸形愈合病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ugene等6研究了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后的采用圆形金属环进行外固定的作用,经过平均27个月的随访,43例患者中有33例获得了牢固关节融合或者稳定的假关节。

    10、外固定支架平均应用了96.1 d。但51.2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3例最终采取膝下截肢术(16.3),7例不稳定性关节不愈合(7.3),以及2例胫骨应力骨折(4.7)。这些并发症在糖尿病吸烟者中的发病率更高。它可以作为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一种补救方法,但是很难评价它的远期疗效。对2例经历Boyds截肢术的患者,Agarwala A等7应用动态外固定器施行了胫距关节融合,加固了融合部位。4.1 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l 由此可见,无论是llizarov器械还是环形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踝关节存在一定畸形愈合的病人都显示了其优越性。对于急性骨关节炎和关节感染的病人,外固定也是一大选择8。*外固

    11、定外固定(环形支架)术环形支架)术lHoffmann 、llizarov架lCalandruccio 加压固定架 4.2 髓内钉固定髓内钉固定l 对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并且全关节假体置换失败的患者,Thomas Anderson等9采用逆行性髓内钉进行胫距跟骨的融合的方法。在19962002年间,16位这样的病人施行了这样的手术,并进行了AOFAS评分。16位中的13位在影像学上显示已愈合,平均的疼痛评分和总分分别为40、58;2位病人存在深部感染,在使用抗生素后进行了关节融合。这种方法可作为除外固定以外的又一选择。当内外踝必须切除的时候,需用互锁螺钉抗扭转不稳。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与病人的一般

    12、状态、骨缺失的量和是否存在感染有关。4.2 髓内钉固定髓内钉固定lMarc Merian等10认为髓内钉的优势在于它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这种逆行性髓内钉使踝关节融合更加稳定,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损伤,避免伤口不愈合问题。Levent Eralp等11同时应用髓内钉和外固定的方法,减少外固定持续的时间,提高了病人的耐受力,同时减小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踝关节脆性骨折的患者,Amirfeyz R等认为应使用髓内钉固定12。Paola LD等13报道了髓内钉治疗Charcot关节病的患者,有效安全。由于髓内钉固定需要牺牲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活动度,由于髓内钉固定需要牺牲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活动度

    13、,因此,对于距下关节正常的病人一般不要首先选择。而对因此,对于距下关节正常的病人一般不要首先选择。而对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脆性骨折和于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踝关节脆性骨折和Charcot关节关节病的患者,髓内钉固定是较理想的选择。病的患者,髓内钉固定是较理想的选择。4.2 髓内钉固定 4.3 骨螺钉固定骨螺钉固定l George E.Fadel等14进行踝关节前路手术,在冠状平面使用2个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以“八”字形或者斜行在融合部位进行加压固定。在19952002年他们对23例踝关节进行了踝关节融合术,最终21例获得成功融合(91%),2例骨不连接。第1例是48岁的糖尿病患者,金黄色

    14、葡萄球菌深部感染以后发生了创伤性关节炎;第2例是28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双踝关节均进行了关节融合。关节融合后病人均不需要取出金属物。4.3 骨螺钉固定骨螺钉固定l可见,螺钉固定具有切口小、稳定性高、保留踝关节的正常形状以及维持肢体正常长度等特点,是踝关节融合术的首选方法,日后如果出现中跗关节骨性关节炎时,也可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术前应仔细评估病人的损伤程度,之后决定螺钉放置的位置和使用量18。而对于严重内翻或外翻畸形的患者,则不适用于用螺钉固定。4.3 骨螺钉固定骨螺钉固定l作者认为该方法的优点有:l(1)小的前入路手术避免了软组织过度剥离;l(2)交叉的螺丝钉构造提高矢状面的稳定性和增

    15、加抗扭转强度;l(3)允许早期负重;l(4)稳定的固定能够减少创口不愈合问题,包括感染或者关节畸形。4.3 骨螺钉固定骨螺钉固定lKarlHeinz Kristen等8提出前侧入路手术具有无需进行腓骨截骨、稳定性高和切口小的优势,在与胫骨长轴各成30的方向由前侧向融合部位交叉打入2个螺钉,第3个螺钉由后侧打入,提高矢状面的稳定性。AlonsoVazquez A等15也提出用3个骨螺钉固定更加稳定。Anderson等16所提出的用螺钉加压内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比外固定更加有效,但技术要求更加高,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而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加压螺钉内固定并没有显示其优越性,髓内系统则更加

    16、稳定17。4.4 关节镜下微创融合技术关节镜下微创融合技术l 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能够减少关节病残,缩短住院时间,适于无骨质缺损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踝关节病损,在修正畸形方面取得良好效果19。l Paul H.Cooke等20提出,对于那些患有出血性疾病、血管损伤、患有皮肤病或皮瓣移植的病人,此手术是惟一的方法。对于一些患有严重固定畸形和较大骨缺损的病例则不适用于行关节镜下融合术。有学者认为,明显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超过510)则不适用于施行关节镜下手术,尽管Winson等人为一些22外翻至28内翻畸形的患者成功施行了关节镜下手术。l Rippstein P等21在19982003年之间施行

    17、了28例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其中23例术后6周在影像学上获得稳固融合(82),病人允许负重,93的病例在术后1年获得完全融合;2例未融合的病人均为吸烟者,其中1位无临床症状,另1位最终行开放融合。Ferkel RD等22在19992002年之间对35例关节炎末期的患者施行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术后使用Mazur、Morgan评分,最终愈合率为97,平均愈合时间11.8周,无感染或神经血管病变。他提出关节镜下关节融合术的适应证为保守治疗失败、冠状面上轻度可修正的畸形和无活动性感染者。l Collman DR等在19942003年之间研究了34例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的病例,提出预后与关节炎的发病原因

    18、,关节畸形情况等有关;骨质质量较差和先天踝部畸形是第2大危险因素;所有吸烟、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均获得关节融合,而肥胖病人则有不愈合趋势;合成的异体移植物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没有增加愈合率,因此掌握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很重要23。l 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允许早期负重等特点,是目前的发展趋势。对于无骨质缺损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踝关节病损、无活动性感染、患有出血性疾病、血管损伤、患有皮肤病或皮瓣移植和非肥胖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这种微创技术。4.5 钢板固定钢板固定l Ahmad J等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行踝关节融合术,能够固定融合角度,并进行多平面固定,提供了良好的前景24。l Ta

    19、rkin IS等25提出在3个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增加前侧钢板固定可以增加融合部位的稳定性。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比较无钢板和有钢板的负重状态,发现前侧附加钢板固定可以显著增加融合的坚固程度和减少关节融合处的微动干扰。Kakarala G等26也提出螺钉固定加上前侧波状外形的钢板是一种简单的、可再生的关节融合技术,能够提供稳固融合,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l 然而,钢板固定比起螺钉固定需要剔除更多的软组织。为了克服这一点,Steinlauf等27使用小型的2孔钢板,他们获得82的融合率,认为此方法适用于畸形程度小的患者。l 钢板固定虽然存在软组织剥离多等缺点,但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可用于踝关节骨缺损和严重

    20、畸形的修复和重建,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位置。目前使用较多的锁定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是踝关节融合术较为理想的选择。4.6 其他其他lPculpan等28用髂骨自体移植物来恢复踝关节、踝部和距下关节的正常高度。踝关节置换失败的病人发生关节退变的比率非常高,所以上述方法非常有价值。对于Charcot关节病的患者,可移植的骨生长刺激因子联合坚固内固定是较好的治疗方法29。*骨移植骨移植5 结结 语语l踝关节融合术是一种疗效确切、技术成熟的手术。对于严重的踝关节病损,长期以来其一直作为治疗的标准方法,即“金标准”。虽然踝关节融合术式很多,但参照患者具体病情、治疗器械和医生技术情况,应选择最适合的手

    21、术方法,以期取得最优的疗效。目前微创手术是发展趋势,但应严格掌握它的适应证。*关节融合主要是能达到足够的固定和加压力量。在复杂情况下,尤其在错位、感染或软组织覆盖不足时,llizarov外固定架是有效的选择。【参考文献参考文献】l1 Albert E.Zur resecktin des kniegelenkesJ.Wien Med Pree,1879,20:705-708.l2 Ahlberg A,Henricson AS.Late results of ankle fusionJ.Acta Orthop Scand,1981,1:103-105.l3 朱通伯,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

    22、出版社,2003,611-619l4 Dimitris K,Anil B.Treatment of malunion and nonunion at the site of an ankle fusion with the Ilizarov apparatus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5,87:302-304.l5 Paley D,Lamm BM,Katsenis D,et al.Treatment of malunion and nonunion at the site of an ankle fusion with the Ili

    23、zarov apparatus.Surgical techniqueJ.J Bone Joint Surg(Am),2006,1:119-134.l6 Eugene Zarutsky DPM.The use of circular wire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alvage ankle arthrodesisJ.The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5,44:22-31.l7 Agarwala A,Perry CR.The use of 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to

    24、 obtain tibiocalcaneal fusion after Boyds amputationJ.Am J Orthop,1998,3:213-215.l8 KarlHeinz K,HansJorg T,Fusszentrum W.Ankle arthrodesis with an anterior approachJ.Techniques in Foot&Ankle Surgery,2007,4:243-248.l9 Thomas A,Urban R,Jack B,et al.Tibiotalocalcaneal fusion using retrograde intramedul

    25、lary nails as a salvage procedure for failed total ankle prosthes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report on sixteen casesJ.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5,11:143-147.l10Marc M,Andre L,Beat H.Tibiotalocalcaneal fusion with retrograde lock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J.Techniques in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7,1:6

    26、2-68.l11Levent E,Mehmet K,et al.Distal tibial reconstruction with use of a circular external fixator and an intramedullary nailJ.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Am),2007,89:2218-2224.l12Amirfeyz R,Bacon A,Ling J.Fixation of ankle fragility fractures by tibiotalocalcaneal nailJ.Arch Orthop Trau

    27、ma Surg,2008,4:423-428.l13Paola LD,Volpe A,Varotto D.Use of a retrograde nail for ankle arthrodesis in Charcot neuroarthropathy:a limb salvage procedureJ.Foot Ankle Int,2007,9:967-9770.l14George EF,Manhal N,Benedict A.Ankle arthrodesis using an anterior tension deviceJ.Foot and Ankle Surgery,2006,12

    28、:65-69.l15AlonsoVazquez A,LaugePedersen H,Lidgren L.Initial stability of ankle arthrodesis with threescrew fixation.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04,7:751-75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l16Anderson,John G.Revision ankle fusion using internal compression arthrodesis with screw fixationJ.Foot

    29、 Ankle Int,1997,18:300-309.l17Thomas A,Per M,Urban R.Ankle arthrodesis by compression screw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cta Orthopaedica,2005,6:884-890.l18AlonsoVfizquez A,LaugePedersen H,Lidgren L.The effect of bone quality on the stability of ankle arthrodesis.A finite element studyJ.Foot Ankle Int

    30、,2004,11:840-850.l19Gougoulias NE,Agathangelidis FG,Parsons SW.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J.Foot&Ankle International,2007,6:695-706.l20Paul HC,Loan TJ.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J.Techniques in Foot&Ankle Surgery,2007,4:210-217.l21Rippstein P,Kumar B,Muller M.Ankle arthrodesis using the arthro

    31、scopic techniqueJ.Oper Orthop Traumatol,2005,4-5:442-456.l22Ferkel RD,Hewitt M.Longterm results of 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J.Foot Ankle Int,2005,4:275-280.l23Collman DR,Kaas MH,Schuberth JM.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factors influencing union in 39 consecutive patientsJ.Foot Ankle Int,2006

    32、,12:1079-1085.l24Ahmad J,Pour AE,Raikin SM.The modified use of a proximal humeral locking plate for tibiotalocalcaneal arthrodesisJ.Foot Ankle Int,2007,9:977-983.l25Tarkin IS,Mormino MA,Clare MP.Anterior plat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ankle arthrodesis construct rigidity J.Foot Ankle Int,2007,2:219

    33、-223.l26Kakarala G,Rajan DT.Comparative study of ankle arthrodesis using cross screw fixation versus anterior contoured plate plus cross screw fixationJ.Acta Orthop Belg,2006,6:716-721.l27Steinlauf SD,Heier K,Walling A,et al.Anatomic compression arthrodesis technique(ACAT)of the ankle:results of tre

    34、atmentJ.Tech Foot Ankle Surg,2002,1:24-33.l28Culpan P.Arthrodesis after failed total ankle replacementJ.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2007,9:1178-1183.l29Hockenbury RT,Gruttadauria M,McKinney I.Use of implantable bone growth stimulation in Charcot ankle arthrodesisJ.Foot Ankle Int,2007,9:971-976.


    注意事项

    本文(踝关节融合术的进展的讨论学习.ppt)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