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魏晋南北朝艺术史.ppt

    • 资源ID:1483558       资源大小:4.13MB        全文页数:8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魏晋南北朝艺术史.ppt

    1、(公元(公元220220年年公元公元581581年)年)1-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建统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时代。此时社会的大社会的大变变革、大革、大变动变动,使思想,使思想文化南北交融、文化南北交融、东东西并西并汇汇,促,促进进了了艺术艺术的的转变转变和和发发展,展,为为唐代美唐代美术术的繁荣奠定的繁荣奠定了基了基础础。2-壁画:佛教壁画 墓室壁画卷轴画: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 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 录、画山水序、叙画 等雕塑:陵墓雕塑 佛教雕塑3-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

    2、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佛教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传神,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山水画也在此时逐渐向独立画科发展;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专业画家在画史上不仅有了较详细的记载,而且画家论风的风气渐盛,出现了顾恺之等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和一些绘画理论著作。4-佛教壁画-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墓室壁画-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魏晋南北朝时期

    3、壁画主要有:5-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6-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最多,最为精彩。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存有壁画的石窟主要有:7-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现有洞窟236个,其中有70余窟壁画保存完好。石窟壁画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风格具有鲜明的西域特色。新疆克孜尔石窟8-新新疆疆克克孜孜

    4、尔尔石石窟窟壁壁画画9-新新疆疆克克孜孜尔尔石石窟窟壁壁画画10-新新疆疆克克孜孜尔尔石石窟窟壁壁画画11-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12-13-14-麦麦积积山山石石窟窟壁壁画画15-16-17-18-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

    5、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敦敦煌煌莫莫高高窟窟20-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

    6、的菩萨、飞天、伎乐天、夜叉等形象。21-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等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代表作品:西方净土变22-敦煌257窟的鹿王本生图故事情节分别从左右两边向中间发展,以连续画幅的形式安排在长带形构图中,构思十分巧妙。画面以土红色涂地,分别将蓝、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具有浓丽、淳厚、热烈、质朴之美。23-鹿鹿王王本本生生图图24-敦敦煌煌莫莫高高窟窟壁壁画画25-墓室壁画出土较多,最重要的见于吉林集安发现的高句丽古墓、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

    7、国墓等。砖画有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嵌砌在墓室墙壁上的画砖,画像砖以河南邓县南朝彩色画像砖墓为代表,拼镶砖画有南京西善桥、江苏丹阳建山和胡桥南朝墓多处。26-墓室壁画的内容一是画墓主人升仙的图象,或是墓主人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二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他所拥有的财富;三是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27-中国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武平元年(570)入葬。壁画共71幅,无榜题,总面积200.55平方米。内容分为:墓道、天井、甬

    8、道及墓室四壁下层,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甬道、墓门及墓室中、上栏,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28-29-30-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壁画,是目前已知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北朝壁画墓。该墓墓道两侧、甬道及墓室内有保存完好的庞大壁画群,总面积约330平方米。墓葬壁画彩绘了各类人物、马匹、牛车、神兽,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饰物和诸多装饰图案。画面线条流畅,神态形象逼真,人物大小与现实相当,栩栩如生,色彩艳丽辉煌,是中国美术史上北齐绘画的精品。31-徐显秀墓壁画生动展现了北齐达官显贵丰富豪华的生活场景,准确地反映了各色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北齐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极为难得的视觉形象史资料,具有

    9、特殊的研究价值和解析空间。32-33-34-司马金龙墓位于山西大同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墓主人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墓葬规模较大,除出土大批陶俑、石雕柱础、石棺床及生活器具外,尤以制作精美的木板漆画著名,被视作珍贵的古代绘画实物。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35-司司马马金金龙龙墓墓中出土的漆屏画现存5幅较完整,每幅约长80厘米,宽20厘米,两面绘制分上下4层

    10、。漆屏风主色调为红色,上有彩绘,用黄、白、青、绿、橙等颜色绘有很多历史人物故事,比如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等,屏风的工艺制作采用榫铆联结,继承战国、汉代漆画传统的技法,设色富丽、边框装饰精巧。人物描绘运用铁线描法,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动逼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36-37-38-拼镶砖画是一种从画像砖演变而来的、有江南地域特色的艺术品种。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宫山北簏发掘的一座巨幅拼镶砖画。两壁对称,各绘出四个人物,各有榜题姓名,每两像之间用树木分隔,一侧为嵇康、阮籍、山涛和王戎,另一侧为阮咸、刘伶、向秀

    11、及荣启期。他们纵酒放达、超然洒脱的生活,是当时弥漫于社会的“清谈玄学”之风和新的人生观的形象反映。拼镶砖画由于尺幅巨大,用多砖拼成,按事先勾勒的粉本,分割安排,制成多块印模,再印到砖上。砖画上人物形象与顾恺之的几件传世作品相当接近,线条虽然比卷轴画笨拙,但也能体现出“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风韵,甚至树的造型也与洛神赋图中的同类树种如出一辙。39-40-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绘画题材种类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分科发展。人物画开始取材于文学作品;肖像画在这一时期非常发达,出色的画家并不满足于表面相似,还注重精神内的表现,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

    12、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状态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在玄学和道家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最早的山水画。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将传统的绘画经验加以总结,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独立画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民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41-在中国绘画史上,从三国两晋时开始,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这个时期有姓名、事迹、画艺记载可考的著名画家主要有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等。42-曹不曹不曹不曹不兴兴兴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顾恺顾恺顾恺顾恺之:之:之:之: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画迹(摹本)传

    13、世的伟大人物画家和理论家。陆陆陆陆探微:探微:探微: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形成气“一笔画”的笔法,张张张张僧繇:僧繇:僧繇: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画龙点睛”主人公。曹仲达:曹仲达:曹仲达: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43-顾恺之(约346407)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画迹(摹本)传世的伟大人物画家和理论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在理论上,他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传神”的重要性。认为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神”是人物画的根本要求,而“形”的描绘则是表现“神

    14、”的手段”这就是“以形写神”。顾恺之作品的古代摹本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和洛神赋图。44-南朝刘宋时代的画家中成就最高,江苏人,善画人物肖像,也兼作一些风俗画和宗教画。他创造的人物造型被称为“秀骨清像”,给人以生动传神之感,反映了南朝士大夫特有的审美趣味。45-张僧繇僧繇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为“六朝三杰”,是梁代成就最高的画家。以善画佛道著称,同时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等。其艺术手法简练、富于变化,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表现方法,成为当时绘画疏体的代表。张僧繇画佛像人物用工深厚,创造出的形象独具风格,人称“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佛像式样之一。46-来自西域曹国的

    15、北齐画家曹仲达曹仲达,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为“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对佛教绘画与雕塑都有重大影响。47-女史箴图卷绢本设色、纵24.8cm、横348.2cm。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现存作品为唐代摹本。女史箴图画卷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人物造型动态自然,表情变化微妙,春蚕吐丝般的线描富有韵律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48-49-女史箴图卷在艺术上有几个突出特征:一,几乎没有背景,全力投入人物描写。二,注重人物之间动态与神情的呼应。三,空间处理较为

    16、成熟,人物有前后远近之别,有的地方还强调了近大远小。四,人物身材大小的处理原则是主要人物、尊贵人物大而次要人物、卑微人物小,这是早期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特征。50-女史箴女史箴图图卷(局部)卷(局部)顾恺之(东晋)绢本设色纵24.8cm、横348.2cm 51-洛神赋图卷(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洛神赋图卷是作者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曹植的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洛神赋图用长卷形式,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

    17、自然山川的环境中。52-洛洛神神赋赋图图卷卷 5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系统的绘画理论著作接连问世,以顾恺之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为代表的著述,是我国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著作。宗炳画山水序与王微叙画是反映这一时期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54-一、顾恺之的画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迁想妙得;“传神”二、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 三、宗炳画山水序为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著作四、王微叙画 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 55-魏晋胜流画赞“以形写神”论画“迁想妙得”画云台山记 顾恺顾恺之之对对中国中国绘绘画的画的发发展有着极其深展有

    18、着极其深远远的影响,他是中国的影响,他是中国最早的最早的绘绘画理画理论论家,其著作家,其著作魏晋魏晋胜流画流画赞、论画、画、画云台山画云台山记是中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存最早的绘画理画理论及史料及史料专著,具著,具有极其重要的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特。特别是魏晋是魏晋胜流画流画赞中提出的中提出的“以以形写神形写神”、论画中提出的画中提出的“迁想妙得迁想妙得”等,影响都比等,影响都比较深深远。56-谢赫生活在南齐时代,是著名的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保留了汉末以来的若干珍贵史料。文章首先强调了绘画的功能,指出绘画为封建统治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

    19、论,即气韵生气韵生动动、骨、骨法用笔、法用笔、应应物象形、随物象形、随类赋类赋彩、彩、经营经营位置、位置、传传移模写移模写。57-一、气韵生动;表表现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现出出对对象的象的精神精神 状状态态与性格特征与性格特征为为目的目的二、骨法用笔;指作指作为为表表现现手段的手段的“笔墨笔墨”的效果,例如的效果,例如线线条的运条的运动动感、感、节节奏感和装奏感和装饰饰性等性等三、应物象形;绘绘画画艺术艺术的造型基的造型基础础:形:形四、随类赋彩;绘绘画画艺术艺术的造型基的造型基础础:色:色五、经营位置;绘绘画画艺术艺术的造型基的造型基础础:构:构图图六、传移模写:

    20、学学习绘习绘画画艺术艺术的方法的方法临临摹摹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58-“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准则,实际上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强调作品不仅要表现出人物外在形色,更要注重表现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性恪特征,画面才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骨法用笔”与“气韵生动”强调通过用笔来提取人物的骨相法则(刻画容貌),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这是对顾恺之“形神”关系具体生动的解释。后面几法谈的是绘画的观察认识、施色、构图及学习方法。59-早期山水画文献论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提出了

    21、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认为山水画的作用在于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论及了有关山水画的透视及具体表现技法60-魏晋南北朝: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钟繇,被奉为“正书之祖”,由隶入楷 61-62-陵墓雕塑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主要有:63-自秦汉时代以来,帝王贵族在陵墓周围修建了大片的陵园建筑,设置了大型的仪卫性陵墓雕塑。这样做,在主观上是为了显示死者的丰功伟绩,在客观上也就必然促使了带有纪念性的建筑物和带有仪卫性的大型雕塑的发展。64-魏晋南北朝雕塑魏晋南北朝雕塑石麒麟石麒麟石麒麟石麒麟南朝南朝齐齐武帝武帝陵墓石雕,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齐

    22、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位于现江苏省丹阳市境内。65-佛教自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迅速地传播开来,到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产生了无数辉煌的佛教雕塑和绘画作品,能够比较集中地保存下来的是古代石窟寺中的石刻或泥塑作品。66-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有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敦煌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 67-云冈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开开凿凿于北魏中期,现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

    23、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68-69-第一阶段:昙曜五窟开凿时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第二阶段:第7、第8双窟开凿时期第三阶段:第5、第6双窟开凿时期第四阶段:开凿第1113窟外檐上方各龛等末期窟龛的时期70-开凿时间为460470年,由昙曜主持开凿,故称为昙曜五窟,即现编号的第1620窟,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昙曜五窟特征十分明显,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仿印度草庐形式,一门一窗,外壁满雕千佛,从北魏佛教源流特点来说,主要来源于凉州佛教。造像题材以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为主要题材。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鼻高,眉眼细长,主像释迦

    24、牟尼蓄八字胡须,这是印度造像的特点。双肩齐挺,身体粗壮,所著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袒右肩,一种是通肩衣。71-第20窟露天大佛露天大佛: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72-第20窟露天大佛露天大佛73-云冈第7、8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第7、8窟都有前室后室两部分,它们都是四壁成直线的横长方形平面。这种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完全中国化的洞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发展迅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丽,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

    25、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74-第第8窟窟后后室室门拱拱东侧摩摩醯醯首首罗天天 75-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

    26、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76-第6窟中心塔柱南壁下层 77-在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就停止了大规模的工程,而只有第41窟43窟等较小的项目,以及在早期若干大窟中添凿的佛龛,这说明档北方的政治中心南移以后佛教艺术的重心也随之转移。78-第第12窟前室内景窟前室内景79-第第11窟窟西西壁壁立立佛佛 80-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

    27、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龙门龙门石窟石窟宾宾阳中洞造像阳中洞造像 主佛主佛82-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创建于东魏(公元534550年),隋代继续开凿,唐代达到高峰。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83-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真,生活气息浓郁。84-织绣工艺:出现了三大高级织物中心(江南的广陵、北方的定州、四川的成都);西北地区传统的毛织物、丝织品的制作、印染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漆器工艺和金属工艺:制作技术有所改进,夹纻造像的兴起、绿沉色漆的出现,金玉镶嵌漆器的发展,是这个时期髹漆工艺的新贡献。陶瓷工艺:青瓷制作成熟,代表作有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85-北朝河北省景县封氏幕群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86-结结束束87-


    注意事项

    本文(-魏晋南北朝艺术史.ppt)为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