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T 2572-2019 干旱河谷造林技术规程(四川省).pdf

    • 资源ID:142770       资源大小:303.95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51∕T 2572-2019 干旱河谷造林技术规程(四川省).pdf

    1、DB51/T 25722019 1 ICS 65.020.40 B 6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DB51/T 25722019干旱河谷造林技术规程 2019-04-16 发布 2019-05-01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25722019 I 目 次 目 次 I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干旱河谷分区 2 5 土壤退化程度 3 6 造林原则和技术要点 3 7 树(草)种选择 4 8 技术措施 5 9 造林成效评价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推荐(但不限于)的造林树种和草本植物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造林节水灌溉技

    2、术 14 DB51/T 2572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 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昌楷、刘凯、李守剑、王守强、蔡凡隆、朱子政、陈家德、胡开波、张军、王博、何龙。 DB51/T 25722019 1 干旱河谷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干旱河谷地区造林分区、土壤退化程度、造林原则和技术要点、树(草)种选择、封山育林

    3、和人工造林技术措施、抚育和管护措施、造林成效评价、造林节水灌溉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横断山区四川省境内干燥度在 1.5 以上的区域,包括横断山东部四川省境内的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白龙江、大渡河、岷江等干流及支流等河谷区域的造林技术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GB/T 18337

    4、.1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5572000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NY/T 1342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DB51/T 705 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51/T 706 四川省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DB51/T 1891 小型太阳能提灌系统技术规范 DB51/T 1906 干热河谷地区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DB51/T 25722019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干旱河谷 dry valley 亚热带横断山脉深切河谷所形成的特殊地貌和气候类型,青藏高原的一类

    5、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属于局部的干旱生境。分为干热、干暖和干温 3 种亚类型。四川省境内主要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中下游,安宁河流域,大渡河中游,岷江上游、白龙江流域等河谷区。 4 干旱河谷分区 4.1 干热河谷区 海拔在 1700m 以下,最冷月平均气温12,最热月平均气温 2428,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350 天,土壤以燥红土为主,主要植被类型为稀树灌木草丛、中生小叶灌丛群落的区域。 四川省境内主要分布在西昌市以南的金沙江支流、 雅砻江河谷和安宁河谷, 以及金沙江河谷,包括凉山州的西昌市、布拖县、德昌县、盐源县、会东县、会理县、金阳县、雷波县、美姑县、宁南县、喜德县与攀枝花市的东区、西区、仁和

    6、区和米易县、盐边县等。 4.2 干暖河谷区 海拔在 1700m2800m,最冷月平均气温 512,最热月平均气温 22(20)24,日均温10的天数 251 天350 天,土壤主要为褐红土,主要植被类型为稀树灌木草丛、小叶落叶灌丛群落的区域。 四川省境内主要分布在干热河谷向北至北纬 30左右的河谷地带,包括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白龙江的河谷。涉及甘孜州的巴塘县、丹巴县、得荣县、九龙县、康定县、泸定县、乡城县、雅江县;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县;阿坝州九寨沟县、理县、汶川县、小金县;凉山州的冕宁县、木里县、甘洛县、盐源县、西昌市。 4.3 干温河谷区 海拔在 2800m3800m,最冷月平均气温 05

    7、,最热月平均气温 1622,日均温10的天数 151 天250 天,土壤主要为山地褐土、山地棕壤,主要植被类型为小叶落叶灌丛的区域。 DB51/T 25722019 3 四川省境内主要分布在干暖河谷再向北的河谷地带,包括金沙江上游、雅砻江上游、岷江和大渡河流域等。涉及甘孜州白玉县、德格县;阿坝州金川县、马尔康县、茂县、黑水县、松潘县等。 5 土壤退化程度 5.1 极强度退化 坡度35,土壤厚度5cm,土壤有机质5g/kg,土壤剧烈侵蚀,母质层部分被侵蚀,植被盖度10%。 5.2 强度退化 坡度 2635,土壤厚度 5cm10cm,土壤有机质 5g/kg15g/kg,土壤强度侵蚀,活土层全部被侵

    8、蚀,植被盖度 10.1%30%。 5.3 中度退化 坡度 1625,土壤厚度 10.1cm15cm,土壤有机质 15.1g/kg25g/kg,土壤中度侵蚀,活土层厚度 50%以上被侵蚀,植被盖度 30.1%50%。 5.4 轻度退化 坡度 715,土壤厚度 15.1cm25cm,土壤有机质 25.1g/kg33g/kg,土壤轻度侵蚀,活土层小部分被侵蚀,植被盖度 50.1%80%。 5.5 无明显退化 坡度7,土壤厚度25cm,土壤有机质33g/kg,土壤无明显侵蚀,活土层完整,植被盖度80%。 6 造林原则和技术要点 6.1 造林原则 干旱河谷造林应遵循以下原则: a) 保护优先,充分保护好

    9、现有自然生境和植被,严禁采用引起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的造林方法和生产行为,以有效遏制人为干扰和破坏,恢复或适度改造原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 b) 自然恢复、人工造林和其他辅助工程措施相结合,分类治理、定向培育,充分利用自然DB51/T 25722019 4 恢复能力。 c) 以乡土树(草)种为主,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先易后难,逐步扩大林草植被。 d) 土壤退化程度中度及以上区域,以防护林为主;中度及以下区域可适度发展经济林、用材林等林种。 e) 量水造林、节水造林,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水资源确定造林力度和规模,积极发展节水林业,适量发展灌溉林业。 6.2 技术要点 6.2.1

    10、 干热河谷区 a) 植被恢复的最终植被类型目标应为干热河谷灌丛和稀树灌木草丛植被。 b) 对无灌溉条件、造林保存率低的区域,可在解决水利设施后再造林。 c) 极强度及强度退化土壤积极营造以覆盖和具有改良土壤作用的草、灌植物,中度及以下退化程度土壤可将生态型和经济型结合,营造经济价值高、效益快的物种。 6.2.2 干暖河谷区 a) 重点造林地带为水源充足的河谷及1700m以上的山中上部半干旱地段。 b) 应选择耐旱的深根性乔灌适生树种,再辅以造林保障技术措施。 c) 优先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降水、自然河流、集水技术、穴土保墒技术等水源和水分保障措施缓解水分限制,适度使用人工修建引水灌溉等基础设施。

    11、6.2.3 干温河谷区 a) 优先保护好现有植被,造林应采用插枝荫蔽,雨季造林等特殊营林方式恢复植被。 b) 优先利用自然水资源,量水造林,测土造林。 c) 在因无水利设施而造林保存率特别低的区域, 要规划水利设施建设, 以提高造林保存率。 7 树(草)种选择 7.1 选择原则 参照GB/T 15776中有关条款,同时考虑以下原则: a) 优先考虑乡土树(草)种,同时根据“气候相似性”原理,积极引进在干热、干暖、干温区造林实践中已有成功经验、值得推广的物种。 b) 耐旱、耐热、耐贫瘠,抗逆性强、适生性广的乔、灌、草物种。 DB51/T 25722019 5 c) 生长速度快、萌芽力及覆盖能力强

    12、,能在短期内起到水土保持作用的乔、灌、草物种。 d) 自我繁殖和更新能力强的乔、灌、草物种。 e) 具有结瘤固氮和改土功能的乔、灌、草物种。 f) 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多用途乔、灌、草物种。 7.2 种苗类型 推荐使用容器苗,土壤轻度及无明显退化区可采用容器苗或裸根苗。 容器苗参照DB51/T 1906和LY/T 1000中有关条款, 裸根苗执行DB51/T 705、DB51/T 706、 GB 6000中的有关条款规定。推荐(但不限于)种苗见附录A。 8 技术措施 8.1 封山育林 8.1.1 封育区域 干旱河谷适宜封育的区域如下: a) 土壤极强度、强度退化,通过封山育林能促进植被

    13、生长的区域。 b) 立地条件较差无法人工造林或暂时无法人工造林的区域。 c) 原有植被人为干扰退化严重难以恢复或通过封育可恢复的林地。 8.1.2 封育途径 土壤极强度退化区,采取自然恢复途径。土壤强度退化区,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一定工程措施的途径。 8.1.3 封育类型 土壤极强度退化区以灌草型为主,土壤强度退化区以灌木型为主。 8.1.4 封育方式 土壤极强度、强度退化类型区采取全封方式,达到封育成效后采取半封或轮封方式,但对林草的利用必须适度、合理、科学,并有严格的控制措施。 8.1.5 封育年限 全封方式封育年限灌木型不低于6年,灌草型不低于4年,且已达到封育成效标准。达到封育成效后半

    14、封或轮封方式应长期进行。 8.1.6 封禁和辅助措施 DB51/T 25722019 6 参考执行GB/T 15163中 10.2 和 10.3 的有关条款,做好火、病、虫、鼠等灾害的防治措施,注意加强对半封、轮封中林草利用的控制,及时做好抗旱、灌溉等措施。 8.1.7 封育成效合格标准 封育成效合格标准如下: a) 灌木型要求灌木覆盖度不低于30%或每公顷灌木900株(丛)以上,且分布均匀。 b) 灌草型要求灌草综合覆盖度不低于50%(其中灌木覆盖度不低于15%),或每公顷灌木750株(丛)以上,且分布均匀。 8.2 人工造林 8.2.1 造林范围 四川省干旱河谷范围内土壤退化程度中度、轻度

    15、、无明显退化的需造林区域。 8.2.2 造林密度 8.2.2.1 生态林造林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的、土壤水分供应能力、灌溉条件、树种旱季单株水分消耗量等综合确定,参考GB/T 15776中 9.1 和9.2 规定的要求。 8.2.2.2 主要造林树种初植密度见附录 A。土壤退化程度重,可适当稀植;土壤退化程度轻,可适当密植。 8.2.2.3 经济林造林密度根据不同树种(品种)、砧木类型、栽植方式和立地条件等确定,参考LY/T 1557的规定。 8.2.2.4 草本植物种植方式和密度应根据土壤条件、 物种特征等确定, 参考NY/T 1342的相关规定。推荐适宜草本植物见附录A。 8.2.3

    16、 整地 8.2.3.1 整地原则 整地应遵循以下原则: a) 禁止全面整地,坚持局部整地、集雨整地、保护原有植被。 b) 整地前可不清林,或小面积清林。 c) 应根据不同树种和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 整地方式应能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植被且能最大限度利用天然降水和有利于土壤集水。 d) 整地时表土放置一边,底土放置另一边,下雨抢墒回土,先将表土填入坑内,后将底土填入坑内。 8.2.3.2 整地时间 DB51/T 25722019 7 干热河谷区、干暖河谷区需在雨季前进行整地,雨季造林。干温河谷区在春季前或雨季前整地,春季或雨季造林。 8.2.3.3 整地方式 针对不同条件,可分别采用鱼鳞坑、水

    17、平沟或竹节沟、反坡水平阶、穴状、集水等方式整地。 a)鱼鳞坑整地 适用于干旱河谷分区中土壤退化程度中度及以上立地条件,鱼鳞坑应品字型或正三角形,随自然坡型沿等高线排列,规格执行GB18337.3中有关条款。 b)水平沟或竹节沟整地 适用于干旱河谷分区中土壤退化程度中度和轻度的立地条件,可用于经济树造林整地,品字型或正三角形排列,沟长度依地形而定,雨季来临前回填,填后留沟深不小于7cm,规格执行GB18337.3中有关条款。 c)反坡水平阶整地 适用于干热、干暖河谷区土壤退化程度中度和轻度的立地条件。阶面宽1m,呈反坡状,沿等高线整形,长度随地形而定,尽量连续就势弯曲,开挖深度40cm,阶间距3

    18、m。 d)穴状整地 适用于干暖、干温河谷区,可结合客土造林。破土面圆形或方形挖坑,以坑为中心将周围修成120160边坡,形成一个面积4m26m2的漏斗状方形或圆形坡面集水区,并将坡面做硬化处理(拍实或铺膜)。穴径和穴深根据树种、苗木规格、立地条件而异,不小于苗木主根幅或钵体的1.1倍。 e)集水整地 参考执行GB/T 15776中的有关条款。 8.2.3.4 土壤改良 整地时可视土壤退化程度实施客土、就地集土等土壤改良措施。 8.2.4 配置方式 8.2.4.1 树种配置 树种配置要求如下: a) 控制营造纯林,适度发展混交林,混交林树种宜2种以上。 b) 土壤退化程度重宜采用草、灌+草配置;

    19、土壤退化程度轻可采用乔木、乔木+灌木、乔+灌+草等配置。 8.2.4.2 种植点配置 DB51/T 25722019 8 种植点配置应采取以下方式: a) 乔、灌木种植行应沿等高线水平带状、条状种植,草本种植行沿等高线4行10行为一带种植。草本种植行距离乔、灌根部不低于20cm。 b) 提倡采用品字型、正三角形配置,以利于集水。 c) 坡地破碎条件可依据自然植被景观格局采用自然配置、不规则配置、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块状镶嵌配置等。 8.2.5 种苗处理和施肥 参照GB/T 15776中有关条款。 8.2.6 植苗造林 8.2.6.1 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要求如下: a) 以穴植法为主,宜结合节水灌

    20、溉造林技术。 b) 提倡采用容器苗穴植,土壤退化程度较轻也可采用裸根苗。裸根苗应采用生根粉处理。 c) 容器苗造林时对不宜分解或穿透的容器需去掉,易分解容器需戳破后造林。 d) 定植或播种后应用土壤覆盖种植沟或种植穴,以减少水分蒸发。 8.2.6.2 造林时间 造林应在以下时间内进行: a) 干热、干暖河谷区优先雨季造林,应在雨水落地,土壤湿透后进行。 b) 干温河谷区可春季造林、雨季造林。 8.2.7 抚育和管护 8.2.7.1 灌溉 成林前苗期萌芽前浇水1次,旱季每月浇水最少1次;成林后每年旱季最少浇水1次,视降雨量和干旱程度增加灌溉次数。灌溉用量每年每公顷不低于180立方米,提倡采用节水

    21、灌溉措施。造林节水灌溉技术见附录B。 8.2.7.2 补植 对未达到合格标准的造林地需在雨季前进行补植,补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 8.2.7.3 除草培土 干热、干暖河谷区雨热同季,定植后2个月左右要除草培土,当年不少于2次,抚育时间5月6月为宜。 DB51/T 25722019 9 除草培土时,把除草锄松的土壤培到幼树根际,锄下的杂草覆盖到树根附近,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增加有机质。除草只清除明显影响种植树种生长的杂草,尽量缩小除草范围。 8.2.7.4 封禁 造林后3年5年内实行封禁,严禁放牧和樵采刈割等。3年5年后视植被恢复情况继续封禁或适度利用。 8.2.7.5 管护 a)综合管护 安排专人

    22、看管,防止火灾。 人工植被营造初期,水平种植沟易被冲毁形成新的侵蚀沟,雨季加强观察,防止种植沟冲毁形成新的侵蚀沟,及时修补种植沟冲毁缺口。 其余参照GB/T 15776 中相关内容 b)病虫及灾害管护 病虫害防治要贯穿种苗检疫、土壤消毒、苗根蘸药等营造林全过程,发生疫情要及时施药。 限制化学药剂适用范围和浓度,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鸟治鸟、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 旱灾季节及年度要及时增加灌溉次数、采取覆盖等保水保墒措施。 其余参照GB/T 15776 中相关内容。 9 造林成效评价 造林1年或一个完整的生长季节后,造林成活率应在70%(含)以上。造林3年5年后,乔、灌木树种造林的小班郁闭度(含

    23、原生乔灌)在0.15(含)以上,或盖度(含原生乔灌)在25%(含)以上。其余参照GB/T 15776 有关条款。 DB51/T 25722019 10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推荐(但不限于)的造林树种和草本植物 推荐(但不限于)的造林树种见表 A.1,推荐(但不限于)的草本植物见表 A.2。 表 A.1 推荐(但不限于)的造林树种 序号 植物名 植物拉丁名 植物 形态 植物 类别 适宜分区 参考密度 株/hm2 1 藏柏 Cupressus torulos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6502500 2 赤桉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33

    24、31667 3 冲天柏 Cupressus duclouxian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1251650 4 川楝 Melia toosendan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630900 5 大叶相思 Acacia auriculiformis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6672500 6 滇杨 Populus yunnanensis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6001667 7 钝叶黄檀 Dalbergia obtusifoli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8331667 8 红椿 Toona ciliat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6301500 9 肯氏相思 Acacia cunning

    25、hami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1091667 10 苦楝 Melia azedarace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630900 11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495615 12 隆缘桉 Eucalyptus exsert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7971667 13 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6674019 14 木麻黄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111 以上(含)15 柠檬桉 Eucalyptus citriodor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6502

    26、500 16 桑树 Morus alb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111 以上(含)17 山合欢 Albizia kalkor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8331667 18 山黄麻 Trema tomentos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810 以上(含) 19 思茅黄檀 Dalbergia assamic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8331667 20 苏 门 答 腊 金 合 欢 Acacia glauc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1091667 21 酸角 Tamarindus indic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8331350 22 台湾相思 Acacia confusa 乔木

    27、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9661667 23 尾叶桉 Eucalyptus urophyll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7971667 24 细叶桉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7971667 25 新银合欢 Leucaena leucocephal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5002068 26 银合欢 Leucaena leucocephal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5002068 27 印度楝 Azadirachta indic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6303771 28 油桐 Vernicia fordii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495

    28、1650 29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6501650 30 圆柏 Sabina chinensis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4201667 31 直干蓝桉 Eucalyptus maidenis 乔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2501667 32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乔木 生态型干热、干暖、干温河谷区 420840 33 葛藤 Pueraria peduncularis 藤本 经济型干热河谷区 800833 34 石榴 Punica granatum 乔木 经济型干热河谷区 625 以上(含) 35 板栗 Castane

    29、a mollissima 乔木 经济型干热河谷区 450 以上(含) DB51/T 25722019 11 表 A.1(续) 序号 植物名 植物拉丁名 植物 形态 植物 类别 适宜分区 参考密度 株/hm2 36 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乔木 经济型干热河谷区 495900 37 美国山核桃 Carya illinoensis 乔木 经济型干热河谷区 420 以上(含) 38 金合欢 Acacia farnesiana 灌木或小乔木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9422500 39 麻疯树(小桐子) Jatropha curcas 灌木或小乔木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1113161 40 珍

    30、珠相思 Acacia podalyrriifolia 灌木或小乔木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1091667 41 车桑子 Dodonaea viscosa 灌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6506371 42 滇刺枣 Ziziphus mauritiana 灌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6001050 43 膏桐 Jatropha gossypiifolia 灌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1113161 44 剑麻 Agave sisalana 灌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20315 以下(含)45 苦刺 Solanum deflexicarpum 灌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300 46 木豆 Cajanus caja

    31、n 灌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20004000 47 坡柳 Salix myrtillacea 灌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7203000 48 山毛豆 Tephrosia candida 灌木 生态型干热河谷区 12502500 49 马桑 Coriaria nepalensis 灌木 生态型干热、干暖、干温河谷区 1665 以上(含)50 地瓜藤 Ficus tikoua 灌木 经济型干热河谷区 1111 以上(含)51 巴旦杏 Amygdalus communis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420 以上(含) 52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42

    32、01667 53 辐射松(蒙达利松) Pinus radiata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7203333 54 黑荆 Acacia mearnsii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16672500 55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840 以上(含) 56 蓝桉 Eucalyptus globulus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7971667 57 川滇桤木 Alnus ferdinandi-coburgii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11111667 58 香椿 Toona sinensis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4201500 59 油松 Pinus tab

    33、uliformis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6301050 60 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 8331667 61 岷江柏木 Cupressus chengiana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11251650 62 榆树 Ulmus pumila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810 以上(含) 63 阿根廷柳 Salix argentinensis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7201667 64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2101667 65 火炬树 Rhus typhi

    34、na 乔木 生态型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840 以上(含) 66 梨 Pyrus spp 乔木 经济型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420 以上(含) 67 李 Prunus salicina 乔木 经济型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420 以上(含) 68 山杏 Armeniaca sibirica 乔木 经济型干暖河谷区 630 以上(含) DB51/T 25722019 12 表 A.1(续) 序号 植物名 植物拉丁名 植物 形态 植物 类别 适宜分区 参考密度 株/hm2 69 文冠果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乔木 经济型 干暖河谷区 630 以上(含) 70 苹果 M

    35、alus pumila 乔木 经济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420 以上(含) 71 扁桃 Amygdalus communis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 420 以上(含) 72 黄栌 Cotinus coggygria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 840 以上(含) 73 柠条 Caragana intermedia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 7204000 74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 6303500 75 四川黄栌 Cotinus szechuanensis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 840 以上(含) 76 西康扁桃 Amygdalu

    36、s tangutica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 420 以上(含) 77 小蓝雪 Ceratostigma minus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 7202500 78 白刺 Nitraria tangutorum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16673000 79 刺旋花 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16672500 80 多花胡枝子 Lespedeza floribunda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11252500 81 杠柳 Periploca sepium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8

    37、332500 82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11252500 83 虎榛子 Ostryopsis davidiana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11252500 84 金花小檗 Berberis wilsonae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16672500 85 小角柱花 Ceratostigma minus 灌木 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7202500 86 白刺花 Sophora davidii 灌木或小乔木生态型 干暖河谷区、干温河谷区 11251667 87 海棠 Malus prunifolia

    38、 乔木 生态型 干温河谷区 420 以上(含) 88 青杨 Populus cathayana 乔木 生态型 干温河谷区 1801667 89 西南杨 Populus schneideri 乔木 生态型 干温河谷区 1667 90 高山栎 Quercus semicarpifolia 灌木 生态型 干温河谷区 2500 91 锦鸡儿 Caragana sinica 灌木 生态型 干温河谷区 7204000 92 西藏沙棘 Hippophae thibetana 灌木 生态型 干温河谷区 6303500 DB51/T 25722019 13 表 A.2 推荐(但不限于)的草本植物 序号 植物名

    39、植物拉丁名 适宜分区 1 大翼豆 Macroptilium lathyroides 干热河谷区 2 新诺顿豆 Neonotonia wightii 干热河谷区 3 百喜草 Paspalum notatum 干热河谷区 4 黄麻 Corchorus capsularis 干热河谷区 5 黄背草 Themeda japonica 干热河谷区 6 柠檬草(香茅) Cymbopogon citratus 干热河谷区 7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干热河谷区 8 地锦 Euphorbia humifusa 干热河谷区 9 芨芨草 Achnatherum splendens 干热河谷区

    40、 10 香根草 Vetiveria zizanioides 干热河谷区 11 双花草 Dichanthium annulatum 干热河谷区 12 拟金茅(龙须草) Eulaliopsis binata 干热河谷区 13 龙舌兰(番麻) Agave americana 干热河谷区 14 甘川紫菀 Aster smithianus 干暖河谷区 15 柠条 Caragana korshinskii 干暖河谷区 16 斜茎黄耆(沙打旺) Astragalus adsurgens 干暖河谷区 17 驴食草(红豆草) Onobrychis viciifolia 干暖河谷区 18 黄茅 Heteropog

    41、on contortus 干热、干暖河谷区 19 旱茅 Eremopogon delavayi 干热、干暖河谷区 20 巨菌草 Pennisetum giganteum 干热、干暖、干温河谷区 21 碱菀(铁杆蒿) Tripolium vulgare 干暖、干温河谷区 22 草木犀 Melilotus officinalis 干暖、干温河谷区 DB51/T 25722019 14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造林节水灌溉技术 提倡应用节水灌溉新技术,以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适应干旱河谷造林节水灌溉措施。 D.1 保水剂 适用于干热、干暖河谷区,多用于乔木树种造林。每株保水剂用量约 20g40g,

    42、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和树种适度增减。 将保水剂与适量回填土壤混匀, 在造林前施于基肥之上, 再覆土 10cm左右,待雨季保水剂充分吸水膨胀后再行植树。 D.2 坑面覆盖 D.2.1 薄膜覆盖 以乔灌苗木为中心,在种植穴上覆 1m1m 塑料薄膜,然后以 1cm2cm 厚细土覆压。覆膜应四周高中间低,并在近树干处均匀开直径 10cm 左右的孔 23 个,用于蓄积雨水。 D.2.1 覆草 以乔灌苗木为中心,在雨季末旱季初,结合幼林抚育将清除的杂草覆盖于种植穴上,覆草范围宜超过种植穴边缘 5cm10cm,覆草厚度不低于 2cm,然后以 1cm2cm 厚细土覆压。覆草时应注意清除种植穴周围杂草,穴与穴之间

    43、要留有适当空地,以利防火。 D.3 径流塘草网络技术 适用干热河谷区,多用于经济林。以苗木为中心,将定植穴上沿的泥土耙至下沿至滴水线,以最大汇水面开口筑弧形土埂,埂高 20cm40cm,埂长 2.7m3.0m,形成类似网状的径流阻截塘。各塘间留 1m 宽的草带交叉形成草带网络。草带以外的草被近地刈割或铲除用于覆盖径流塘地表。每年夏季施肥时加固土埂,初秋留茬 20cm25cm 刈割草带,将草覆盖于裸露地表。 图 D.1 径流塘草网络技术示意图 DB51/T 25722019 15 D.4 地下地膜截水墙 适用于干热、 干暖河谷区, 一般采用挖沟埋设法构筑。 沿等高线进行环山水平带状抽槽 (撩壕)

    44、整地,整地深度应至耕作层底部不透水岩层,然后沿整地带靠山坡下方垂直敷设地膜后回填土。每道截水墙适当布置泄水口,以便排水。 图 D.2 地下地膜截水墙示意图 D.5 截流引水沟+蓄水池 适用于干热、干暖河谷区。工程由毛支沟截流坝、引水沟、沉沙凼和蓄水池组成,蓄水池容积根据灌溉面积确定(通常 60m3 可基本满足 0.33hm2 乔灌木造林地旱季保苗灌溉用水) 。可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灵活设计。引水沟沿坡面等高线方向每隔数米至数十米的高程距离挖掘,用于引蓄雨季地表径流。截流水坝构筑于引水沟低洼处,用于拦截毛支沟雨季洪水径流,并将其蓄积于蓄水池内,供旱季林地灌溉。修筑于引水沟上方的沉沙凼便于洪水径流携

    45、带的泥沙在进入蓄水池前沉积。 D.6 截流竹节渗沟 适用于干热、干暖河谷区。由截流坝、引水沟和竹节渗沟组成。利用工程拦截毛支沟雨季洪水径流, 通过竹节渗沟渗入土层。 竹节渗沟是在引水沟中间每隔 35m 处挖掘一长方形深坑,便于蓄水入渗,其形状类似竹子上的“节” 。 D.7 塑膜滴灌 采用可降解塑料袋装水持续给水。将水贮存于塑料薄膜袋内,水通过塑料细管以点滴的方式入渗土壤。塑料膜床应距树干约 0.6m,纵向挖塑膜床,长 0.8m,宽 0.3m。膜袋大小根据运水能力确定。 D.8 滴灌 适用于干热、干暖、干温河谷区。利用滴头、滴灌管(带)等设备,以滴水或细小水流的方式,湿润植物根区附近部分土壤。输配水管道宜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支管宜垂直于植物种植行布置,毛管宜顺植物种植行布置,滴头出水口应朝上。设计土壤湿润比 40%,设计耗水强度 7mm/d,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 0.9,日工作小时数不应大于 22h。供水动力可采取自流、DB51/T 25722019 16 电力、太阳能提灌等。其余参考 GB/T 50485 相关内容。 D.9 太阳能提灌 适用于干热、干暖河谷区。包括光电池板、支架、蓄电池组(如有) 、控制系统、太阳能提水专用水泵、取水建筑物、输水管线、蓄水池(如有) 、用水终端等。宜结合微灌工程建设。小型太阳能提灌系统建设参考 DB51/T 1891 相关内容。


    注意事项

    本文(DB51∕T 2572-2019 干旱河谷造林技术规程(四川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