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灾害地理概述.ppt

    • 资源ID:1373725       资源大小:2.97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灾害地理概述.ppt

    1、灾害地理学灾害地理学主讲人:暴向平主讲人:暴向平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延军平编著、延军平编著.灾害地理学灾害地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年.2、罗祖德,徐长乐著、罗祖德,徐长乐著.灾害科学灾害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年.3、国家防污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编、国家防污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编.中国水旱灾害中国水旱灾害.中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年.4、韩渊丰、韩渊丰.中国灾害地理中国灾害地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年.5、陈颙、陈颙(yng),史培军史培军.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北京师范大学出北京师范大学

    2、出版社版社,2007年年.6、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张兰生、史培军、,张兰生、史培军、刘恩正、姜继东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刘恩正、姜继东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年年 7 7、地震预测与防震减灾地震预测与防震减灾,董国胜,董国胜 著,北京:地著,北京:地震出版社,震出版社,20012001年年8 8、水旱灾害学水旱灾害学,欧阳惠,欧阳惠 编著,编著,北京:气象出北京:气象出版社,版社,20012001年年9 9、防灾减灾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江见鲸,江见鲸 编著,北京:机械编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工业出版社,20052005年年1010、城市灾害概论城市灾害概论,金

    3、磊、,金磊、何振德何振德 编著,天津:编著,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2005年年1111、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周淑贞(第三版),周淑贞 编著,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03年年1212、全球变化全球变化,张兰生、方修琦,张兰生、方修琦 任国玉任国玉 编著,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0年年相关网站相关网站1、自然灾害网站 http:/210.72.100.6/2、综合灾害研究网站http:/www.drc.ntu.edu.tw/3、Google地球网站http:/ 1.初步了解各类

    4、自然灾害现象,解释灾初步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现象,解释灾害形成的原因;害形成的原因;2.理解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理解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3.能够根据灾害种类和特点,探讨并提能够根据灾害种类和特点,探讨并提出灾害的防治途径。出灾害的防治途径。考查形式考查形式1、撰写不少于、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小论文。字的小论文。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灾害调查(选择某一灾种调查);)灾害调查(选择某一灾种调查);(2)分析灾害的成因及条件;)分析灾害的成因及条件;(3)探讨灾害防治对策。)探讨灾害防治对策。引引言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光辉灿烂的文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光辉灿烂的文

    5、化和业绩,但是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灾害频繁化和业绩,但是我国自古以来也是一个灾害频繁而深重的国家,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是在与而深重的国家,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就是在与各种灾害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灾害的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产生并推动了灾害科学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产生并推动了灾害科学的发展,像我国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一样,我国的发展,像我国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一样,我国也是灾害科学形成与发展最早的国家。也是灾害科学形成与发展最早的国家。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与灾害的抗争,一直充满了唯心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与灾害的抗争,一直充满了唯心论与唯物论、科学观与反科学观的矛盾与

    6、斗争,在这论与唯物论、科学观与反科学观的矛盾与斗争,在这一过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一过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的灾害观不断发展壮大,为防灾抗灾不断发展,科学的灾害观不断发展壮大,为防灾抗灾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动了灾害科学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动了灾害科学的发展。921921集集大地震是台集集大地震是台集集大地震是台集集大地震是台湾湾湾湾近百年來近百年來近百年來近百年來岛岛岛岛內內最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干旱寒潮自然灾害(Natural Hazards)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而产生的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随着人类文

    7、明的发展,自然灾害的爆发频率和危害程度越来越大,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第一节 地球和自然灾害一、地球活动的能量来源两种来源(一)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由增生作用和放射性元素衰变地球内部由增生作用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所留下的原始能量所留下的原始能量(二)太阳能地球地球长长波波辐辐射射近近70%的能量的能量地球地球99.98%的能量来自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短波辐射短波辐射直接转化为热能直接转化为热能47%光合作用光合作用0.023%蒸发和降水蒸发和降水23%风浪和海浪风浪和海浪0.2%地球表面的太阳能量分配关系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量分配关系图近近30%的能量的能量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

    8、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构成自然灾害。注意辨证认识灾害的意义。指反常现象。如旱灾,对现在的罗布泊而言,没有旱灾之说。又如泥石流,若发生在人迹不到的地区,也不提为灾害。二、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环境是不稳定的.人类必须学会自然界的不稳定环境所帶来的风险及改变极端的自然过程(现象)(地震或山泥倾泻.).如果它的发生影响及人类的生命或财产(建筑物,牲畜),它便有潜能变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Natural disaster 是它已超出人类正常的预期(强度及频率).(一)自然灾害的定义和本质1、灾害是某种不可控制或未予控制的破坏性因素引起而突然或在短时间内发生的,造成大

    9、量人员伤亡和物质财富毁坏或损失的现象。2、灾害指一种或数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定常方式释放,从而在较大范围内严重破坏人类正常经济、社会生活的一种自然现象。3、凡是给人类社会以破坏影响的事件即为灾害。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1966年以来的灾害统计,将地震、火山、海啸、暴风、洪水等异常现象作为灾害,没有考虑灾害后果。5、美国规定损失在100万美元以上,10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伤残者的事件定义为灾害,强调灾害后果。6、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第二条规定:自然灾害是指由暴风、暴雨、暴雪、洪水、地震、火山爆发及其它异常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灾害。而在日本防灾手册中定义为:起因于异常性自然现象及地形地貌发

    10、生变化,破坏了人类社会建筑起来的设施,并给人类社会和人的生命造成损害的事件。7、卢振恒认为,灾害定义应揭示灾源、灾力、灾场、灾象、灾度等及它们之间的内部规律性。8、灾害在人类社会所处的天地生环境系统内的所有自然现象(地震、风、雨、火山等)中能给人类社会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的自然现象称为灾害现象,灾害现象造成的影响为受害对象,二者合起来为灾害。9、杨达源等认为自然灾害的本质应从两个方面认识,一个是自然属性,即灾害是自然界部分物质一特殊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主要指自然物质的急剧运动,可将其称为“事件”,是在长期的能量物质积累后骤发的能量物质的转换释放。另一个是社会属性,即所说的事件对它所及范围内生存和活

    11、动的人员、生物和已存在的资产产生一定的损害,此时称为“灾害”。(二)关于自然灾害定义的理解自然灾害定义中应有主体和客体。自然灾害定义中应有主体和客体。自然灾害既是正常的,又是非正常的。自然灾害既是正常的,又是非正常的。人为灾害往往是随机的,自然灾害往往有一定的规律人为灾害往往是随机的,自然灾害往往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往往和某种自然因素的规律性有关。性,这种规律性往往和某种自然因素的规律性有关。灾害的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灾害的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方式生命生活危害财产经济危害社会危害资源环境危害三、三、我国历史上有关灾害的记载我国历史上有关灾害的记载夏朝是我国历史上

    12、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及考古证实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及考古证实的王朝,夏、商、周朝历时的王朝,夏、商、周朝历时约约1800余年,这个时余年,这个时期的灾害记录主要来自先秦文献。期的灾害记录主要来自先秦文献。夏朝洪水灾害,因大禹治水而闻名于世。夏朝洪水灾害,因大禹治水而闻名于世。商朝旱灾很多,后人说过:商朝旱灾很多,后人说过:“尧、禹有九年之水,汤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有七年之旱”。据邓云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中国救荒史统计,周朝发生旱灾统计,周朝发生旱灾30次,次,水灾水灾16次,蝗次,蝗(虫虫)灾灾13次,地震次,地震9次,歉饥灾次,歉饥灾8次,霜雪次,霜雪7次,雨雹次,雨雹5次

    13、,瘟疫次,瘟疫1次,共计次,共计89次。由于大旱,周朝次。由于大旱,周朝的诸侯各国经常发生饥荒。的诸侯各国经常发生饥荒。秦汉以后,中国史书对自然灾害更有较详细的记秦汉以后,中国史书对自然灾害更有较详细的记载。载。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公元前221公元公元220年年),共发生过,共发生过3次次巨大的经济浩动,都与自然灾害有关。巨大的经济浩动,都与自然灾害有关。一次在秦汉之交,一次在西汉末年,一次在东汉末年一次在秦汉之交,一次在西汉末年,一次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饥荒,瘟疫和战至三国时期。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饥荒,瘟疫和战争,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争,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三国两

    14、晋时期三国两晋时期(220420年年),各种天灾人祸以排山倒海之,各种天灾人祸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四面八方向北方压来,整个黄淮流域大都是荆棘载途,势从四面八方向北方压来,整个黄淮流域大都是荆棘载途,人烟断绝人烟断绝。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年),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水、旱、虫、,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水、旱、虫、蝗多次灾害给社会生活造成毁灭性打击。蝗多次灾害给社会生活造成毁灭性打击。隋唐时期隋唐时期(589907年年),唐朝前期为中原古代社会经济获得,唐朝前期为中原古代社会经济获得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自然灾害虽次数不少,但规模不大,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自然灾害虽次数不少,但规模不大,农业经常

    15、丰稔。但安史之乱后,天灾人祸一起涌来,一次大农业经常丰稔。但安史之乱后,天灾人祸一起涌来,一次大旱,便造成人相食的悲剧;一次瘟疫,竞死人七八成,原先旱,便造成人相食的悲剧;一次瘟疫,竞死人七八成,原先繁华的城市也变成了废城。繁华的城市也变成了废城。五代时期五代时期(907960年年),有一次河南发生蝗虫灾害,有一次河南发生蝗虫灾害(943年年),饿死者以千万计。饿死者以千万计。北宋时期北宋时期(9601127年年)时期,朝廷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农时期,朝廷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但金兵南下后,黄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但金兵南下后,黄河流域的发展成

    16、就又被破坏饥荒瘟疫随之而来,北方又成了河流域的发展成就又被破坏饥荒瘟疫随之而来,北方又成了荒草千里、烟火断绝之地。荒草千里、烟火断绝之地。南宋时期南宋时期(11271279年年),小朝廷在临安建都,由于江南的自,小朝廷在临安建都,由于江南的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得多,临安城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繁华都市。然条件比北方优越得多,临安城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繁华都市。地方志、记载了不少当时的自然灾害,如在地方志、记载了不少当时的自然灾害,如在1135、1144、1181、1229、1252等年发生严重水灾,不少次死亡人数在万等年发生严重水灾,不少次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人以上,1148、1217年发生严重旱灾,饿死

    17、的人数在年发生严重旱灾,饿死的人数在10万以万以上。上。元朝元朝(12791368年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倒退时期。兵燹、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倒退时期。兵燹、饥馑和疾瘟,祸不单行。饥馑和疾瘟,祸不单行。1303年山西洪洞发生大地震,有记年山西洪洞发生大地震,有记载称死亡载称死亡47万多人。万多人。1326年黄河在郑州决口,淹没年黄河在郑州决口,淹没10万多家。万多家。1329年,陕西大旱,饥民达年,陕西大旱,饥民达123万人。万人。1330年,峡州、归州、年,峡州、归州、安陆、沔阳有安陆、沔阳有30万户发生饥荒。万户发生饥荒。1331年,浙西水灾、旱灾,年,浙西水灾、旱灾,灾民灾民85万户。万户

    18、。13441345年,河南饥疫,民死过半。年,河南饥疫,民死过半。明初及中叶,各种灾害也频频发生,著名的如明初及中叶,各种灾害也频频发生,著名的如1556年年关中大地震,死亡关中大地震,死亡83万人,另外还有万人,另外还有10余起死亡万人余起死亡万人以上的水、旱、饥荒之灾。然而,明末灾情更为严重以上的水、旱、饥荒之灾。然而,明末灾情更为严重。如万历。如万历(15731620年年)48年中发生了年中发生了25年的灾荒,年的灾荒,1616年淮安百万人死于饥荒。明末崇祯年间年淮安百万人死于饥荒。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年)几乎年年有灾,年年重灾。几乎年年有灾,年年重灾。清代的乾隆、嘉庆、道光

    19、年间,农民土地被官僚掠夺,清代的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农民土地被官僚掠夺,灾害开始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大大上升。许多年份因灾害开始在数量和严重程度上大大上升。许多年份因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如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如1810年死亡年死亡900万万人,人,1811年死亡年死亡2000万人,万人,1846年死亡年死亡28万人,万人,1849年死亡年死亡1500万人,万人,1857年死亡年死亡500万人,万人,18761878年死亡年死亡1000万人,万人,1888年死亡年死亡350万人等。万人等。民国于民国于1912年成立后,仅见官方公布和新闻报道的然灾害,年成立后,仅见官方公布和新闻报

    20、道的然灾害,就十分惊人。如就十分惊人。如1920年陕西、河南等地大旱,灾民年陕西、河南等地大旱,灾民2000万人;万人;同年同年12月,海原大地震,死亡月,海原大地震,死亡24万人。万人。1922年,湖北省旱灾,年,湖北省旱灾,江苏、浙江等省发大水,灾民达江苏、浙江等省发大水,灾民达1200万。万。1923年年12省水、旱省水、旱灾,死亡数十万人。灾,死亡数十万人。1925年四川省饥荒,灾民年四川省饥荒,灾民3000万人。万人。1928年山西等省发大水,河北、山东等省旱灾,灾民有年山西等省发大水,河北、山东等省旱灾,灾民有3339万人。万人。1930年陕西、山西等省水、旱、虫、风灾,灾民年陕西

    21、、山西等省水、旱、虫、风灾,灾民2113万人。万人。1931年,江苏、安徽等省大水,灾民数千万。年,江苏、安徽等省大水,灾民数千万。1933年,黄河年,黄河决口,灾民决口,灾民364万人。万人。1935年,黄河、长江泛滥,灾民年,黄河、长江泛滥,灾民2059万万人。人。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口,死亡年,黄河花园口决口,死亡89万人。万人。1939年,河北年,河北省水灾,灾民省水灾,灾民800万人。万人。1943年,广东台山县大旱饥荒,死亡年,广东台山县大旱饥荒,死亡15万人。万人。第二节第二节灾害地理学灾害地理学(一)学科属性(一)学科属性灾害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自然灾害地理学研究地理环

    22、境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地理规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地理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应用地理学与自然理学分支学科。是应用地理学与自然灾害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灾害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二)分类(二)分类根据灾害的地理属性分为:根据灾害的地理属性分为:气象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暴雨、冰雹、霜冻、气象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暴雨、冰雹、霜冻、冷害、热害、沙暴等;冷害、热害、沙暴等;地貌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地貌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生物灾害。主要指植被和农作物的病虫害、天然森生物灾害。主要指

    23、植被和农作物的病虫害、天然森林火灾、植被退化、生物灭绝等;林火灾、植被退化、生物灭绝等;水文灾害。如洪涝、风暴潮、泥沙淤积等;水文灾害。如洪涝、风暴潮、泥沙淤积等;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地层陷裂等;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地层陷裂等;土壤灾害。如表土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等。土壤灾害。如表土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等。当其达到一定强烈程度,直接或间接当其达到一定强烈程度,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物质财富构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物质财富构成威胁或破坏时,始能称为灾害。按照威胁或破坏时,始能称为灾害。按照灾害波及的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区灾害波及的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区域性灾害

    24、。依照持续时间的久暂分为域性灾害。依照持续时间的久暂分为长期性、季节性和暂时性、突发性灾长期性、季节性和暂时性、突发性灾害。还可按危害程度分类。害。还可按危害程度分类。(三)特性(三)特性从地理学角度看,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性:从地理学角度看,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性:1、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联系性和广域性。、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联系性和广域性。不同自然地理区域其发生时间、种类、性质、不同自然地理区域其发生时间、种类、性质、频率、机制和后果大不相同。由于自然地理环频率、机制和后果大不相同。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决定了不同区域间灾害具有一定的关境整体性决定了不同区域间灾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厄尔尼诺现

    25、象使全球各地发生旱涝灾联性,如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各地发生旱涝灾害,故往往超越国界和自然地理区域而具有广害,故往往超越国界和自然地理区域而具有广域性;域性;2、相互联系的群发性、相互联系的群发性自然灾害在发生学上具有功能性联系,一种自然灾害在发生学上具有功能性联系,一种自然灾害能诱发或抑制其它自然灾害;各种自然灾害能诱发或抑制其它自然灾害;各种自然灾害互为条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特征自然灾害互为条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自然灾害群或系统。如地震往往伴生海啸、的自然灾害群或系统。如地震往往伴生海啸、滑坡、地裂缝等,地震灾区又易滋生瘟疫;滑坡、地裂缝等,地震灾区又易滋生瘟疫;暴雨则诱发洪涝抑制干旱。

    26、暴雨则诱发洪涝抑制干旱。3 3、损损失失巨巨大大。1997和1998两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达到1200亿美元。(四)研究重点(四)研究重点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依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地理环境的协调程度和对自然灾赖于与地理环境的协调程度和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故灾害发生的地理规律害的抗御能力,故灾害发生的地理规律与所采取的对策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与所采取的对策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第内容。第24届国际地理大会上专题讨论届国际地理大会上专题讨论了地理环境中的灾害问题。了地理环境中的灾害问题。目前研究重点有目前研究重点有3方面方面分析各类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

    27、律、形成机制和分析各类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形成机制和本质联系、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评定;本质联系、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评定;各种防御措施的效果分析,进行经济核算,提各种防御措施的效果分析,进行经济核算,提出最佳防御决策;出最佳防御决策;区域开发、国土整治中的灾害地理预测与评价区域开发、国土整治中的灾害地理预测与评价研究。地域分异、时序演变、整体性规律、系统研究。地域分异、时序演变、整体性规律、系统理论等仍将是灾害地理学的理论基础。除传统的理论等仍将是灾害地理学的理论基础。除传统的地理学方法外,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动态监测和地理学方法外,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动态监测和监测网定位观测相结合仍是基本方法。现代地理监测网定位观测相结合仍是基本方法。现代地理学中引进的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对灾学中引进的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论,对灾害地理学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意义。目前灾害地理害地理学理论和实践有重要意义。目前灾害地理学仍处于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索中。学仍处于理论和方法上的探索中。


    注意事项

    本文(灾害地理概述.ppt)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