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2109∕T 001-2021 阜新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道路勘测设计标准(阜新市).pdf

    • 资源ID:129997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2109∕T 001-2021 阜新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道路勘测设计标准(阜新市).pdf

    1、 ICS 93.080.01 CCS P66 DB2109 阜 新 市 地 方 标 准 DB2109/T 0012021 阜新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 道路勘测设计标准 Road survey and design standard for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Fuxin 2021-02-22 发布 2021-03-22 实施 阜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09/T 001-2021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勘测 . 3 5 交通量调查与预测 . 4 6 路网的规

    2、划 . 5 7 路线 . 5 8 路基路面工程 . 9 9 路基防护与支挡 . 28 10 道路防排水 . 31 11 道路防沙 . 33 12 过水路面和漫水桥 . 33 13 桥涵 . 35 14 平面交叉口 . 38 15 交通安全设施 . 39 16 村镇路段 . 42 17 道路绿化 . 43 18 其他规定 . 43 DB2109/T 001-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文件由阜新市自然资源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阜新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本文件起草人:李俊元、张向东、孙厚福、马险锋、任昆、

    3、李红丽、齐东明、武文婷、邵宇飞、佟咚咚。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阜新市自然资源局(阜新市海州区人民大街 48 号),联系电话:0418-2195173。 本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 阜新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阜新市海州区人民大街 48 号) ,联系电话:0418-281294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市细河区玉龙路 88 号),联系电话:0418-5110111;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 794 号),联系电话:0411-841069

    4、77。 DB2109/T 001-2021 1 阜新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道路勘测设计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阜新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道路的术语和定义、勘测、交通量调查与预测、路网的规划、路线、路基路面工程、路基防护与支挡、道路防排水、道路防沙、过水路面及漫水桥、桥涵、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设施、村镇路段、道路绿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阜新市土地整治项目的道路工程及桥涵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3693 道路硅酸盐水泥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 50086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T 2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 JT/T 740 路面加热型密封胶 JTG 2111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3362

    6、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C10 公路勘测规范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32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DB2109/T 001-2021 2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1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

    7、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D82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41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TD/T 103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TD/T 1045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程 DB21/T 1728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8、件。 3.1 术语 3.1.1 农村道路 指为农业物资运输、农田耕作等农业生产活动所修建的交通设施,主要包括田间道、生产路。 3.1.2 田间道 指联接村庄与村庄、村庄与田块之间,供农业机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而修建的主要交通道路 3.1.3 生产路 指连接田块与田间道、田块与田块之间,供农业机械、机动车、非机动车或行人通行而修建的辅助交通道路。 3.1.4 水泥混凝土路面 以水泥混凝土做面层的路面,亦称刚性路面。 3.1.5 砂砾(或砾石)混凝土路面 用符合混凝土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或砾石),或天然砂砾掺配碎石、破碎砾石后符合混凝土级配要求的混合料制作的轻交通普通混凝土路面。 3.1

    9、.6 三辊轴机组铺筑 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3.1.7 小型机具铺筑 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3.1.8 构造深度 使用拉毛、塑性刻槽或硬性刻槽等工艺制作的沟槽或纹理的平均深度。 3.1.9 设计速度 确定农村道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 DB2109/T 001-2021 3 3.1.10 运行速度 路面平整、潮湿,自由流状态下,行驶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对应于 85%分位值的速度。 3.1.11 限制速度 对农村道路上行驶车辆规定的允许行驶速度的限值。 3.1.12

    10、路基 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3.1.13 压实度 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3.1.14 多年冻土 冻结状态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温度低于 0且含冰的土(岩)。 3.1.15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带或面滑动的地质现象。 3.1.16 泥石流 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3.1.17 挡土墙 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 3.1.18 抗滑桩 抵抗滑坡下滑力或土压力的横向受力桩。 3.1.19 土钉 在土质或破碎软弱岩质边坡中设置钢筋钉,维持边坡稳定的支护结构。 3

    11、.1.20 预应力锚索 由锚头、预应力筋、锚固体组成,通过对预应力筋施加张拉力以加固岩土体的支护结构。 3.2 符号 fr弯拉强度标准值 fcs平均弯拉强度 fmin最小弯拉强度 Cv统计变异系数 R1大圆曲线半径 R2小圆曲线半径 D两圆曲线间的最小间距 K1车辆折算系数 h墙趾最小埋入深度 L墙趾距地表水平距离 Lm桥涵多孔跨径总长 Lk桥涵单孔跨径 4 勘测 4.1 农村道路路线方案可采用一次定测的程序进行现场踏勘、调查与勘测。 4.2 勘测前应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并根据项目特点及自然、地理等条件确定勘测方法与勘测方案,确定测量控制网的布网方式和作业方式。 4.3 应对原有

    12、道路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路基路面材料、结构形式、使用与破损情况、排水与路基防护情况、曲线半径、道路长度与宽度等。 DB2109/T 001-2021 4 4.4 应对拟建或整修的农村道路是否存在拆迁、伐树、占用农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征求当地政府及村民们的意见,协商处理方案。 4.5 应现场调查沿线气候、地形地貌、地物、植被、矿区、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查明地层岩土性质、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及有关物理力学参数,特别是特殊地质、不良地质的位置与特征,并对路基路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4.6 应调查沿线水系的分布及相互关系,地表水、地下水等的位置、分布范围或流域。农村道路通过低洼地带时,应调查地

    13、表水的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 4.7 桥涵、漫水桥、过水路面等的勘测,应重点调查拟建区域的地形条件、地质状况、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发育情况、 河流的流量、 流向与流速, 以及最高洪水位等。 现场核对拟建桥涵、漫水桥、过水路面的设计参数。改建的桥涵,应查明原有桥涵现状及可利用程度。桥涵建筑场地应进行钻孔勘探,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的类型、各层土(岩)的厚度、性质及物理力学参数、水文地质条件、地震与地震动参数、冲刷和淤积情况、河床及岸坡的稳定性等,选定桥涵的持力层,确定地基承载力及基础埋深。 4.8 应对取土场、弃土场的位置与条件进行勘测与调查。 4.9 应对项目区筑路材料的来源、性质、供应情

    14、况等进行调查。 4.10 应对拟建农村道路占用土地数量、性质、种类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 4.11 应对路基防护工程的设置位置及条件进行勘测与调查。 4.12 应对陡坡路段、高填路堤的地层结构,有无影响基底稳定和路基沉陷的软弱地层进行勘察。 4.13 依据现场调查制定的勘测方法与勘测方案,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 GPS 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基准执行 JTG C10、JTG C20 等的规定。 4.14 控制点和勘探点的布设、勘测的技术要求、勘测资料的整理等,执行 JTG C10、JTG C20等的规定。 5 交通量调查与预测 5.1 水泥混

    15、凝土路面、过水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15 年;桥涵设计使用年限 30 年。 5.2 交通量调查与预测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内容。对于拟建的水泥混凝土路,应进行交通组成情况和交通量的调查,并对设计交通量进行预测。 5.3 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 15 年,其起算年为该农村道路的计划通车年。 5.4 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各种车辆代表车型及车辆折算系数 K1规定见表 1。 表 1 各种车辆代表车型及车辆折算系数 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 明 小客车 1.0 座位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 的货车 中型车 1.5 座位19 座的客车和 2t载质量7t 的货车 大型车 2.5 7t载质量20t

    16、的货车 汽车列车 4.0 载质量20t 的货车 拖拉机 4.0 非机动车 (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 按路侧干扰因素计算 DB2109/T 001-2021 5 6 路网的规划 6.1 农村道路路网的规划,应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与田、水、林、电、村规划相衔接,统筹兼顾,合理确定项目区内农村道路路网的密度。 6.2 连接村庄与村庄之间的主要田间道, 村屯内的交通主干道, 交通主干道与现有高级路面 (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道路连接的道路,村庄与大型果园、大棚集中区、大型养殖场、大型乡镇企业等之间连接的道路,可修建混凝土路面。当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在 400 辆小客车以下时,应参照 JTG B0

    17、1 单车道四级公路设计;当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为 4001000 辆小客车时,应参照 JTG B01 双车道四级公路设计;当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在 1000 辆小客车以上,或路线里程大于 20km 时,应不低于三级公路标准。混凝土路不允许出现断头路。因受空间或拆迁限制,按设计标准和相关标准修建混凝土路难以实施时,应修建砂石路面或泥结碎石路面。 6.3 村庄内其它的道路,宜修建砂石路面或不整齐块石路面,以方便农村居民点人员的出行和农业运输。 6.4 连接田块与村庄之间的田间道,以及连接田块与田间道、田块之间的生产路,宜修建砂石路面或泥结碎石路面。 6.5 做好田间道、生产路之间,以及与原有道路之间的

    18、衔接设计,统一协调规划,使各级道路形成系统网络。 6.6 混凝土田间道按四级公路设计时,设计车速可采用 20km/h。其余田间道,可视地形、地质和田块划分等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设计速度。 6.7 选线时应注意尽量避免拆房屋和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和桥梁,尽可能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断层等地质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必须穿越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6.8 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根据农村道路使用功能、工程投资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综合考虑平、纵、横要素,合理选用技术指

    19、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6.9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必须完成农村道路路网的规划,其主要成果为农村道路路网规划图。在该规划图上,应准确反映地形、地物、村庄、河流、冲沟、池塘、采场、果园、棚户区、大型乡镇企业等的位置,并标注原有道路情况以及新建或整修道路情况。对于新建或整修的道路,应标注道路名称、起讫点和圆曲线半径等。地形高差较大时,还应提供新建或整修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图。 7 路线 7.1 道路宽度 7.1.1 单车道混凝土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宜为 4m,土路肩的宽度宜取 0.5m 或 0.75m,条件允许时可取 1.0m 或 1.25m。路基宽度不得超过 6.5m。 7.1.2

    20、 双车道混凝土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宜为 6m, 土路肩宽度应取 0.25m, 路基宽度应为 6.5m。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时,其宽度宜视实际情况确定。 7.1.3 砂石路面、不规则块石路面和泥结碎石路面,其路面宽度宜为 3m。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其路面宽度可适当放宽,不得超过 5m。对于只有小型农业机械、兽力车和行人通行的生产路,其路面宽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得低于 2.0m。 7.2 线形 7.2.1 农村道路的路线一般由直线和圆曲线组成。 DB2109/T 001-2021 6 7.2.2 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7.2.2.1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用长直线时, 应采取

    21、相应的限速与安全技术措施。 7.2.2.2 两同向圆曲线间以直线径相连接时,圆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 km/h 计)的 6 倍为宜,否则应采用回旋线将两同向圆曲线连接组合为卵形曲线。 7.2.2.2.1 卵形曲线的回旋线参数宜选 R2/2AR2(R2为小圆曲线半径)。 7.2.2.2.2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R2/R1=0.20.8 为宜。 7.2.2.2.3 两圆曲线的间距,以 D/R2=0.0030.03 为宜(D 为两圆曲线间的最小间距)。 7.2.2.3 两反向圆曲线间以直线径相连接时,圆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 km/h 计)的 2 倍

    22、为宜,否则应采用回旋线将两反向圆曲线连接组合为 S 形曲线。 7.2.2.3.1S 型曲线的两回旋线参数 A1与 A2宜相等。 7.2.2.3.2 当采用不同的回旋线参数时, A1与 A2之比应小于 2.0, 有条件时以不小于 1.5 为宜。当 A2200 时,A1与 A2之比应小于 1.5。 7.2.2.3.3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 R1/R22 为宜(R1为大圆曲线半径;R2为小圆曲线半径) 7.2.3 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 2 的规定。圆曲线最大半径值不宜超过 10000m。 表 2 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30 20 最大超高 6% 35 15 4% 40 20

    23、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2% 350 150 路拱2% 450 200 7.3 圆曲线超高 7.3.1 混凝土田间道圆曲线半径小于表 2“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自然条件等情况确定,必要时应按运行速度予以验算。最小超高值应与该田间道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值一致。最大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a)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值应采取 6%。 b)村镇区域内的混凝土田间道,最大超高值可采取 4%。 7.3.2 混凝土田间道由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断面逐渐过渡到圆曲线段的全超高单向横断面, 其间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渐变率的规定见表 3

    24、。 表 3 超高渐变率 设计速度(km/h) 30 20 超高旋转轴位置 中线 1/125 1/100 边线 1/75 1/50 7.3.3 混凝土田间道超高过渡方式 7.3.3.1 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值。 7.3.3.2 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 a)绕内侧车道边缘旋转:新建田间道宜采用此种方式; b)绕路中线旋转:改建田间道可采用此种方式; c)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路基外缘标高受限制时可采用此种方式。 DB2109/T 001-2021 7 7.3.3.3 土路肩的超高过渡方式:应按表 3 的超高渐变率将土

    25、路肩横坡过渡到与车道路拱坡度相同,再与车道一起过渡,直至达到设计超高坡度值。 7.4 圆曲线加宽 7.4.1 单车道混凝土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等于 70m 时,应在圆曲线的内侧设置加宽,其加宽值参照表 4 选取。 表 4 单车道混凝土路面加宽值 圆曲线半径 7050 5030 3025 2520 2015 加宽值(m) 0.1 0.2 0.4 0.6 0.75 7.4.2 双车道混凝土路的圆曲线半径小于等于 250m 时,应在圆曲线的内侧设置加宽,其加宽值参照表 5 选取。 表 5 双车道混凝土路面加宽值 圆曲线 半径 250200 200150 150100 10070 7050 5030 3

    26、025 2520 2015 加宽值(m) 0.4 0.6 0.8 1.0 1.2 1.4 1.8 2.2 2.5 7.4.3 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7.4.4 加宽过渡段 7.4.4.1 设置超高过渡段时,加宽过渡段长度应采用与超高过渡段长度相同的数值;不设超高过渡段时,加宽过渡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 1:15 且长度不小于 10m 的要求设置。 7.4.4.2 加宽过渡方式:应采用在加宽过渡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增加的方式。 7.4.4.3 加宽与超高过渡段,应设在紧接圆曲线起点或终点的直线上。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允许将超高、加宽过渡段的一部分插入圆曲线,但插入圆曲线

    27、内的长度不得超过过渡段长度的一半。 7.4.4.4 不同半径的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构成的复曲线,其超高、加宽过渡段应对称地设在衔接处的两侧。 7.5 圆曲线长度 7.5.1 圆曲线最小长度规定见表 6。 表 6 圆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30 20 圆曲线最小长度(m) 50 40 7.5.2 当路线转角小于等于 7 时,应设置较长的圆曲线,其长度规定见表 7。 表 7 转角小于等于 7时的圆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30 20 圆曲线最小长度(m) 350/ 280/ 注:表中为路线转角值()。当2时,按=2计算。 7.6 视距 7.6.1 混凝土田间道的停车视距、会车视

    28、距与超车视距应不小于表 8 的规定,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延长。单车道混凝土路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双车道混凝土路当采取分道行DB2109/T 001-2021 8 驶措施时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否则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并间隔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路段。 表 8 停车、会车与超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 30 20 停车视距(m) 30 20 会车视距(m) 60 40 超车视距(m) 150 100 注: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 2 倍。 7.6.2 圆曲线内侧有建筑物、构筑物或高科作物,或圆曲线内侧挖方边坡妨碍视线,或越岭线插入小半径凸形竖曲线时,应对视距予以检查与验算。不符合规定要求时

    29、,可将建筑物或构筑物后移,或种植低科作物,或加宽土路肩,或设置交通安全设施。 7.7 纵坡 7.7.1 农村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 8%。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平均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a)相对高差为 200500m 时,不应大于 5.5%;相对高差大于 500m 时,不应大于 5%。 b)任意连续 3km 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 7.7.2 农村道路纵坡不宜小于 0.3%。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堑路段,采用平坡(0%)或小于 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7.7.3 小桥与涵洞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位于村镇区域非机动车交通量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

    30、均不应大于 3%。 7.8 坡长 7.8.1 农村道路的最小坡长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表 9 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30 20 最小坡长(m) 100 60 7.8.2 农村道路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 10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 单位:m 纵坡坡度(%) 设计车速(km/h) 30 20 3 4 1100 1200 5 900 1000 6 700 800 7 500 600 8 300 400 7.8.3 农村道路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表 10 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3%,其长度应符合表 9 最小坡长的规定。 7.9

    31、合成坡度 DB2109/T 001-2021 9 7.9.1 农村道路的最大合成坡度不应大于 10%。 7.9.2 当陡坡与小半径圆曲线相重叠时,宜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 8%。 a)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 b)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 c)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 7.9.3 在超高过渡变化处,合成坡度不应设计为 0%。当合成坡度小于 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7.10 竖曲线 7.10.1 农村道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 7.10.2 竖曲线宜采用圆曲线,其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规定见表 11。 表 11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

    32、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30 2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250 10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250 1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25 20 7.10.3 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线坡段接近或达到最小坡长时,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7.11 线形组合设计 7.11.1 应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的线形。 7.11.2 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 7.11.3 长的圆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圆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 7.11.4 半径小的圆曲线起、讫点,不宜接近或设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7.11.

    33、5 长的竖曲线内不宜设置半径小的平曲线。 7.11.6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宜同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8 路基路面工程 8.1 一般规定 8.1.1 路基路面应根据农村道路功能和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 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 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 8.1.2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设计、结构层厚度设计、材料组成设计、接缝构造设计、钢筋配置设计等。 8.1.3 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 100kN,轮胎压力 0.7MPa。 8.1.4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 1/25。 8.1.5 在季节性冰

    34、冻地区,路面结构层的总厚度不应小于表 12 规定的最小防冻厚度。 DB2109/T 001-2021 10 表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最小防冻厚度 单位:m 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土类别 当地最大冰冻深度(m) 0.501.00 1.001.50 1.502.00 2.00 中湿路基 易冻胀土 0.300.50 0.400.60 0.500.70 0.600.95 很易冻胀土 0.400.60 0.500.70 0.600.85 0.701.10 潮湿路基 易冻胀土 0.400.60 0.500.70 0.600.90 0.751.20 很易冻胀土 0.450.70 0.550.80 0.70

    35、1.00 0.801.30 注:易冻胀土细粒土质砾(GM、GC)、除极细粉土质砂外的细粒土质砂(SM、SC)、塑性指数小于 12的黏质土(CL、CH); 很易冻胀土粉质土(ML、MH)、极细粉土质砂(SM)、塑性指数在 1222 之间的黏质土(CL)。 8.1.6 路堤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a)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小于等于 20m 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 13 的规定值。 表 13 路堤边坡坡率 填料类别 边坡坡率 上部高度(H 8m) 下部高度(H 12m) 细粒土 1:1.5 1:1.75 粗粒土 1:1.5 1:1.75 巨粒

    36、土 1:1.3 1:1.5 b)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 1:1.75。 8.1.7 土质路堑边坡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防护措施、施工方法等,并结合自然稳定边坡、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边坡高度不大于 20m 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 14 规定值。 表 14 土质路堑边坡坡率 土 的 类 别 边坡坡率 黏土、粉质黏土、塑性指数大于 3 的粉土 1:1 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 1:1.5 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 胶结和密实 1:0.75 中密 1:1 8.1.8 路基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 8.1.9 路面施工模板必须采用刚度足

    37、够的槽钢、轨模或钢制边侧模板,不得使用木模板、塑料模板等其他易变形的模板。钢模板的高度应为面板设计厚度,面板长度宜为 35m。每米模板应设置 1 处支撑固定装置, 模板垂直度用垫木块方法调整。 模板的精确度应符合表 15 的规定。 表 15 模板(加工矫正)允许偏差 施工方式 高度偏差 (mm) 局部变形 (mm) 垂直边夹角 () 顶面平整度 (mm) 侧面平整度 (mm) 纵向变形 (mm) 三辊轴机组 1 2 902 1 2 2 小型机具 2 3 903 2 3 3 DB2109/T 001-2021 11 8.2 路面 8.2.1 混凝土田间道的面层,宜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水泥混凝土。当面

    38、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地下设施,位于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段时,应采用接缝设置传力杆的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见 JTG D40)。 8.2.2 水泥混凝土田间道的路面厚度一般为 200mm250mm,宜采用 C30 商品混凝土,当运距超过 20km 时应采用 C30 现场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 fr不得低于 4.0MPa。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应以面层板在设计基准期内,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标准, 并以最重轴载和最大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下不产生极限断裂作为验算标准(见 JTG D40)。混凝土面层

    39、的设计厚度应依据计算厚度加 6mm 磨耗层后,按 10mm 向上取整。 8.2.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设计 8.2.3.1 混凝土面板一般采用矩形, 其纵缝和横缝应垂直相交, 纵缝两侧的横缝不得相互错位。 8.2.3.2 混凝土路面宽度 6m 以上应在板中设置纵向施工缝,构造可采用平缝型式,上部锯切槽口,深度为 3040mm,宽度为 38mm,槽内应灌塞填缝料,构造如图 1 所示。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 100mm 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拉杆的直径和长度宜为 14mm700mm,间距一般为 400900mm。施工布设时,拉杆间距应按横向接缝的实际位置予以调整,最外侧的拉

    40、杆距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 100mm。 图 1 纵向施工缝构造 8.2.3.3 横缝一般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如图 2 所示。 图 2 横缝构造 8.2.3.3.1 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普通混凝土面层横向缩缝间距宜为 46m,面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 1.35;钢筋混凝土面层横向缩缝间距一般为 615m,面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 2.50。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 缝深度为板厚的 1/51/4, 宽度为 38mm, 缝内应灌塞填缝料。 8.2.3.3.2 普通混凝土面层与钢筋混凝土面层相连接处应设置缩缝, 宜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 8.2.3.3.3 混凝土路面与其它道路相接处、 小半径

    41、平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纵坡变换处应设置胀缝。胀缝宽 2025mm,缝内下部设置填缝板,上部灌塞填缝料。 DB2109/T 001-2021 12 8.2.3.3.4 混凝土路面与桥涵、过水路面等固定构造物相衔接处,宜采用设传力杆的胀缝。当无法设置传力杆时,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内配置双层钢筋网,或在长度为 610 倍板厚的范围内逐渐将板厚增加 20%,如图 3 所示。 图 3 临近构造物胀缝构造 8.2.3.3.5 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超过 30min 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8.2.4 混凝土路面表面宜采用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其构造深度应符合下列规

    42、定: a)一般路段宜为 0.501.00mm。 b)急弯、陡坡、交叉口或集镇附近等特殊路段宜为 0.601.10mm。 8.2.5 水泥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 8.2.5.1 水泥 8.2.5.1.1 混凝土面层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温期施工宜采用普通型水泥,低温期施工宜采用早强型水泥。 8.2.5.1.2 所用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现行 GB 13693 或 GB 175 的规定外,各龄期的实测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还应符合表 16 的规定。 表 16 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各龄期的实测强度值 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5.5 5.0 4.5 4.0

    43、 试验方法 龄期(d) 3 28 3 28 3 28 3 28 水泥实测抗折强度(MPa) 5.0 8.0 4.5 7.5 4.0 7.0 3.0 6.5 GB/T 17671 水泥实测抗压强度(MPa) 23.0 52.5 17.0 42.5 17.0 42.5 10.0 32.5 GB/T 17671 8.2.5.1.3 水泥的成分应符合表 17 的规定。 DB2109/T 001-2021 13 表 17 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成分要求 项次 水泥成分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 1.8% GB/T 176 2 氧化镁含量 6.0% 3 铁铝酸四钙含量 12.020.0

    44、4 铝酸三钙含量 9.0% 5 三氧化硫含量 4.0% 6 碱含量(Na2O+0.658K2O) 怀疑集料有碱活性时,0.6%; 无碱活性集料时,1.0% 7 氯离子含量 0.06% 8 混合材种类 不得掺窑灰、煤矸石、火山灰、烧黏土、煤渣,有抗盐冻要求时不得掺石灰岩粉 水泥厂提供 8.2.5.1.4 水泥的物理指标应符合表 18 的规定。 表 18 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物理指标要求 项次 水泥物理性能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出磨时安定性 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JTG E30 2 凝结时间(h) 初凝时间 0.75 终凝时间 10 3 标准稠度需水量 30% 4 比表面积(m2/kg) 30

    45、0450 JTG E30 5 细度(80 m 筛余) 10% JTG E30 6 28d 干缩率 0.1% JTG E30 7 耐磨性(kg/m2) 3.0 JTG E30 8.2.5.1.5 面层水泥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表 19 的规定。 表 19 面层水泥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单位水泥用量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1 最大水灰比 0.46 2 最小单位水泥用量(kg/m3) 52.5 级 300 42.5 级 315 32.5 级 325 3 最大单位水泥用量(kg/m3) 420 8.2.5.2 粗集料 8.2.5.2.1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干净的碎石。田间道可使用级

    46、粗集料,质量标准应符合表 20 的规定。 DB2109/T 001-2021 14 表 20 碎石质量标准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碎石压碎值 30.0% JTG E42 2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12.0% JTG E42 3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20.0% JTG E42 4 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JTG E42 5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7% JTG E42 6 吸水率(按质量计) 3.0% JTG E42 7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 SO3质量计) 1.0% GB/T 14685 8 洛杉矶磨耗损失 35.0% JTG E42 9 有机质含量(比色法)

    47、 合格 JTG E42 10 岩石抗压强度(MPa) 岩浆岩 100 JTG E41 变质岩 80 沉积岩 60 11 表观密度(kg/m3) 2500 JTG E42 12 松散堆积密度(kg/m3) 1350 JTG E42 13 空隙率 47.0% JTG E42 14 磨光值 35.0% JTG E42 15 碱活性反应 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 JTG E42 8.2.5.2.2 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宜符合表 21 的规定。 表 21 碎石公称最大粒径(mm) 面层类型 水泥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或砌块混凝土 试验方法 最大公称粒径 31.5 19.0 JTG E42 8.2.5.

    48、2.3 粗集料应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的公称最大粒径分为 24 个单粒级的集料,并参配使用。粗集料的合成级配及单粒级级配范围宜符合表 22 的要求。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 表 22 粗集料的级配范围 方孔筛尺寸(mm)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 试验 方法 级配类型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合成级配 4.7519.0 95100 8595 6075 3045 05 0 JTG E42 4.7531.5 95100 90100 7590 6075 4060 2035 05 0 单粒级级配 4.759.5 95100 80100 015 0 9.

    49、516.0 95100 80100 015 0 16.031.5 95100 85100 5570 2540 010 0 8.2.5.3 细集料 8.2.5.3.1 细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田间道可使用级天然砂,质量标准应符合表 23 的规定。 DB2109/T 001-2021 15 表 23 天然砂的质量标准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10.0% JTG E42 2 含泥量(按质量计) 3.0% JTG E42 3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1.0% JTG E42 4 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 0.06% GB/T 14684 5 云母含量(

    50、按质量计) 2.0% JTG E42 6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 SO3质量计) 0.5% JTG E42 7 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 1.0% JTG E42 8 吸水率 2.0% JTG E42 9 表观密度 2500.0 JTG E42 10 松散堆积密度(kg/m3) 1400 JTG E42 11 空隙率 45.0% JTG E42 12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JTG E42 13 碱活性反应 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疑似碱活性反应 JTG E42 14 结晶态二氧化硅含量 25.0% JTG E42 8.2.5.3.2 天然砂的级配范围宜符合表 24 的规定。面层水泥混凝土使用的天


    注意事项

    本文(DB2109∕T 001-2021 阜新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道路勘测设计标准(阜新市).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