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2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pdf

    • 资源ID:1299593       资源大小:480.74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2022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pdf

    1、1 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2022)中能传媒研究院 2023 年 1 月 2 目 录 第一篇 能源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1 一、政策与大事.1 二、能源发展展望.7 第二篇 油气增储上产全力推进.10 一、政策与大事.10 二、问题与展望.17 第三篇 煤炭兜底保障持续发力.19 一、政策与大事.19 二、问题与展望.22 第四篇 煤电节能减排持续推进.24 一、政策与大事.24 二、问题与展望.27 第五篇 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29 一、政策与大事.29 二、问题与展望.33 第六篇 电网规划建设加快推进.36 一、政策与大事.36 二、问题与展望.40 第七篇 储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42 一

    2、、政策与大事.42 二、问题与展望.47 第八篇 国际能源市场剧烈动荡.49 一、国际能源大事.49 二、问题与展望.57 1 2022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能源行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走深走实。一年来,能源行业展现出稳中有进、以进固稳的良好发展态势

    3、。全力推动煤炭增产增供,全国新增煤炭产能超 3 亿吨/年;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油气产量超额完成“七年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布局建设一批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全国核准开工核电机组 10 台,白鹤滩水电站 16 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白鹤滩江苏、闽粤联网等重点输电工程建成投产。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效保障,能源重大工程建设加速推进,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持久动力。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能源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4、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坚定推进绿色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能源保障。第一篇 能源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 一、政策与大事 1.党的二十大对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部署要求 2022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二十大就确保能源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新的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5、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2 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2.中俄

    6、强化能源战略伙伴关系 2022 年 2 月 4 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习近平表示,希望两国强化能源战略伙伴关系,稳步推进油气合作大项目,加强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联合创新攻关,拓展新能源合作,支持彼此保障能源安全,推进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冬奥会期间,中俄双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其中包括 保障中国西部炼厂供油的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 3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等。3.习近平向第四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致贺信 2022 年 11 月 29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四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致贺信。贺信指出,

    7、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积极力量。面对外部风险挑战,中俄双方加强沟通协作,推进重大合作项目,显示出中俄能源合作的强劲韧性,诠释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广阔前景。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能源清洁绿色发展,共同维护国际能源安全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国际能源市场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4.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 2022 年 12 月 7 日至 10 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推动中阿、中海、中沙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8、此次出访期间,“能源安全”被列为“八大共同行动”之一,特别提出“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为中阿能源合作开新局。在访问利雅得期间,中沙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同意扩大原油贸易规模,加强勘探开发等合作。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3 加强油气上游开发、工程服务、储运炼化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5.2023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2 年 12 月 30 日,2023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 2022年重点工作成果,并部署了 2023 年重点

    9、任务。2022 年我国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原油产量重回 2 亿吨,天然气产量超过 2170 亿立方米;全力推动煤炭增产增供,煤炭总产量约 44.5 亿吨、同比增长 8%;预计全年电煤中长期合同实际兑现量约 20 亿吨,稳住电煤供应的基本盘;加速推进能源重大工程,预计全年全国重点能源项目完成投资 2 万亿元左右;着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9705 万千瓦已全部开工,第二批、第三批基地项目陆续推进,全年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预计 1.2 亿千瓦以上;全面完成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主要目标任务,累计为电力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 1800 亿元。会议明确了 2023 年能源工作的六

    10、项重点任务,包括全力提升能源生产供应保障能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能源监管以及加强能源国际合作。6.“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出炉 2022 年 1 月 2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五方面主要目标: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 2025 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6 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 2 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 30 亿千瓦。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累计下降 18%。到 2

    11、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 39%左右,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 30%左右。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单位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13.5%。到 2025 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 24%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能源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突破领域达到 50 个左右。普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 1000 千瓦时左右,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展望 2035 年,规划提出,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

    12、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4 石能源消费比重在 2030 年达到 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7.有序推进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建设 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意见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

    13、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研究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8.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印发 2022 年 1 月 1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要求,对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提出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一是全面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全面促进绿色用品消费,有序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绿色消费,进一步激发全

    14、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大力推进公共机构消费绿色转型。二是强化绿色消费科技和服务支撑。推广应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产供销全链条衔接畅通,加快发展绿色物流配送,拓宽闲置资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绿色消费制度保障体系。加快健全法律制度,优化完善标准认证体系,探索建立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建立绿色消费信息平台。四是完善绿色消费激励约束政策。增强财政支持精准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推广更多市场化激励措施,强化对违法违规等行为处罚约束。9.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印发 2022 年 1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

    15、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在完善引导绿色能源消费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方面,意见提出推动完善能源相关的绿色消费机制,通过消费端优先使用绿色能源的需求选择带动能源生产供应端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5 能、绿色用能。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将为追求零碳低碳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社区等提供实现途径,并使之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意见重点围绕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领域,提出电价、分布式电力交易、国土空间保障等支持政策,推动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和电气化水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在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开发利用新机制方面,意见强调化石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和减污降碳的重要性。在较长时

    16、期,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建立煤矿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完善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支持绿色智能煤矿建设,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完善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的机制和政策,推动燃煤自备机组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加快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提升油气田清洁高效开采能力,完善油气与地热能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协同开发机制。10.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发布 2022 年 9 月 20 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 2025 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

    17、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到 2030 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11.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2022 年 1 月 1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 2025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 2030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在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交易机制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规范统一市

    18、场基本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完善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市场机制,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到 2030 年,新能源要全面参与电力市场。指导意见是全国电力市场的顶层设计,标志着我国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加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有助于形成各层级机制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价格传导和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大电网的互济能力,提升整个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6 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工作方案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实施方案,推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速构建。

    19、山西等 6 个第一批电力现货试点地区开展不间断结算试运行。2022 年全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过 60%。12.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 2022 年 11 月 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原料用能的基本定义和具体范畴,即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材料使用。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属于原料用能范畴;若用作燃料、动力使用,不属于原料用能范畴。通知明确提出将原料用能从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树立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新导向,是完善

    20、能耗双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科学有序推动节能降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1 月 16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现阶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其他可准确计量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将逐步动态纳入。在开展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以各地区 2020 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考核时予以扣除。通知提出,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此外,还将积极推

    21、动绿证交易体系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用能空间,是完善能耗双控政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13.“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 2022 年以来,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告知承诺制,持续完善许可监管制度体系。5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 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支持分布式发电就近参与市场交易,推动分布式发电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同时,7 提

    22、出精简整合能源项目投资建设审批流程,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清理规范项目审批全流程涉及的行政许可、技术审查等事项,公开事项办理流程和条件标准等信息,不在法定条件之外增加前置条件。7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业务资质许可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共计三部分 10 项具体内容,涵盖资质许可“互联网+”监管五个重点环节,融合信用监管三项具体举措,强化闭环监督两个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了资质许可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通知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互联网+”监管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资质许可管理工作。数据显示,经过各单位努力,2022 年全

    23、面完成“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全覆盖,累计为电力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 1800 亿元。14.能源行业多措并举保供稳价 2022 年以来国际能源供应形势严峻复杂,能源价格保持高位,对迎峰度冬能源保供稳价带来不利影响。面对这些困难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研判、超前谋划部署一揽子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措施,有效应对能源市场波动:一是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实行全国煤炭产量日调度的机制和价格、库存的监测机制,发挥好煤电油气运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二是支持煤电企业应发尽发,多渠道提升新能源发电出力,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加强余缺互济。三是推动油气田安全满负荷生产,保证油

    24、气供应,加强对北方资源偏紧地区冬季供暖用能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全力加强统筹协调,提前做好各项工作,推动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多家央企密集部署能源资源保供稳价,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有序,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 1.76 亿吨,同比明显增加,电力、天然气供应也较为充足。北方港动力煤贸易商现货报价比前期明显下降,国内 LNG现货交易价格远低于国际水平。二、能源发展展望 1.能源安全保障任务依然艰巨 8 作为世界最

    25、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俄乌冲突以来,国际局势加剧演变,国际能源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对整个能源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能源供需失衡,能源价格飙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能源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充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才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一方面,煤电仍是近期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发电量的第一大支撑电源,需要正确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同时,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另一方面,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26、其核心是要在能源安全稳定保供的前提下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逐步稳步替代。同时推动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利用,提升新能源消费比重,逐步实现传统能源的平稳过渡替代。2.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任务更加紧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 2030 年达到 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同时,在国际能源供给紧张、价格高位波动,国内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能源行业需要以更大决心和举措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为实现“双

    27、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将非常艰巨。为此,应高水平发展核、风、光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同时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把煤电“三改联动”作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抓手,并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示范应用。此外,还需加强终端用能的清洁替代。这既包括在供应侧采取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措施,也包括在消费侧采取电能、氢能、太阳能直接利用、地热能直接利用、生物质能直接利用等多种手段。3.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

    28、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9 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在加快“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能源重点领域投资较“十三五”增长 20%以上,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劲动力。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应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另一方面应强化能源

    29、安全保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网间电力互济能力,增强油气供应能力,完善原油和成品油长输管网体系建设,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和互联互通。4.创新引领能源发展作用更加凸显 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技术创新能力全球领先,取得了多个“世界第一”和“国际首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比,与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还存在明显差距,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技术有待突破。比如,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大量依赖国外,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30、战。随着科技创新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权重不断加大,只有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主动权。下一步,要以实现能源强国为目标,集中攻关突破能源领域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加快研究快速兴起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以及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同时,进一步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能源转型。10 第二篇 油气增储上产全力推进 一、政策与大事 1.油气增储上产取得重要进展 2022 年,面对严峻复杂国际形势,油气行业全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切实保障国内核心油气需求。油气产量超额完成“七年

    31、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原油产量重回 2 亿吨,天然气产量超过 2170 亿立方米、连续 6 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产供储销体系弹性韧性进一步提升。2022 年,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全面进入深层、深水领域。在深层领域,6 月,西南油气田双鱼 001-H6 井钻井深度达 9010 米,创造国内陆上最深气井纪录;7月,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在塔里木盆地全面投入开发;8 月,“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再添超深“千吨井”,钻探垂直深度超过 8000 米的油气井达 41 口;10 月 9日,我国最大超深油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富满油田累计生产油气突破1000 万吨大关,其中原油 867 万吨、天然气 16 亿立方米

    32、,相当于塔里木油田全年油气产量当量的三分之一。在深水领域,5 月 17 日,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的我国首个深水气田群外输天然气突破 500 亿立方米;6 月 25 日,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 20 亿立方米,累计外输凝析油超过 20 万立方米;10 月,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天然气勘探获重要突破,新发现流花 28-2 构造,有望带动周边中小气田实现联合开发;11 月,渤海亿吨级大油田垦利 6-1 油田最大区块 7 座平台全部完成海上安装,计划年底全面建成并投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陆上最大的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生产区,海洋油气已

    33、经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增长极。2.油气企业全力做好天然气保供稳价 随着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油气企业加大气田增储上产力度,全力备战 2022 至 2023 年采暖季天然气保供稳价。上游供气企业尽可能增加冬季高峰期国内天然气产量。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五大气田日产天然气产量攀升到 1.4 亿立方米以上高点运行;西南油气田确保最大日产量达到 1.1 亿立方米以上;塔里木油田新建产能 8.6 亿立方米,保障天然气产能释放。自 10 月进入冬季保供以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新增产能 140 万立方米/日,累计产气 11 亿立方米,日产天然气 2600 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截至11 11 月 20

    34、 日,普光气田生产井口气 74.13 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在供暖季来临之前,新建产能 6.71 亿立方米,日供气量增加 310 万立方米。中国海油 2022 至2023 年采暖季保供期间海上天然气日供应量可达到 5500 万立方米,整体供应量约 80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4.4%;陆地天然气总供气量预计超过 18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6%。国家管网公司充分发挥调度协调作用,推动已建成储气设施应储尽储,统筹用好储气资源。入冬前,与国家管网相连的各储气库超额完成注气任务,累计注超 160 亿立方米。入冬以来,储气库注采转换有序推进,截至 12 月 5 日,已有与国家管网相连的 11 座储气库启动

    35、采气,日采气进管网气量突破 1.4 亿立方米,满足北方地区旺盛的天然气增量需求。大港储气库群采气突破2000万立方米/日;刘庄储气库实现应采尽采,持续稳定满足托运商 100 万立方米/日的采气需求;辽河油田双 6 储气库采气量达到 2500 万立方米/日以上,有效应对用气激增。面对全球能源价格持续高位震荡,油气行业及时研判、超前谋划,降低天然气采购成本。中央企业发挥“资源池”优势,国产气和进口管道气、进口 LNG 长协气等稳价资源占比增大。主要供气企业管道气平均供气价格多在每立方米 23元,部分尖峰增量气源价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 45 元,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3.非常规资源为油气增产提供接续资源

    36、 2022 年 6 月 25 日,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在山西沁水盆地的煤层气田日产气量和日外输商品气量均突破 550 万立方米,年地面抽采能力超过 20 亿立方米。至此,沁水煤层气田成为全国最大煤层气田。9 月 27 日,中国海油中联公司在山西吕梁市临兴区块实施的首口深层煤层气水平井“深煤一号”成功投产,最终测试产量达到 60000 立方米/日。“深煤一号”于 1 月完成钻井,采用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完钻井深超 3200 米,水平段长度达 1000 米,煤层钻遇率达到 92%。“深煤一号”的成功投产,为非常规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深部煤层气的高质量勘探开发进行了积极探索。数据显示,2022

    37、年 1-10 月全国煤层气累计产量为 93.7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8.99%。作为补充天然气供应的区域性气源,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成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的有效途径。2 月,胜利油田投产的丰页 1-1HF 井峰值日产油 262.8 吨,刷新国内页岩油单井日产最高纪录。7 月,江苏油田在苏北盆地的页岩油探井取得勘探突破,获12 日产油超 30 吨、天然气 1500 余立方米,标志着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的 11亿吨页岩油资源量被成功激活。同月,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涠西南凹陷的涠页-1井压裂测试成功并获商业油流,这是我国海上首口页岩油探井,据测算,整个北部湾盆地页岩油资

    38、源量约 12 亿吨,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数据显示,1-7 月,我国页岩油产量 170 万吨,同比增长 14%。8 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个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快速消耗,新增资源勘探和开发难度增大,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正在由以传统的常规油气为主向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重的局面转变。除向海洋等领域大举进军外,加强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成全球大势所趋。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的勘探开发势头强劲,成为资源接替和稳产增产的重要方向。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的时间,非常规油气资源都将为我

    39、国油气增产和能源安全保障目标保驾护航。4.油气技术装备攻关屡获重大突破 2022 年 4 月 8 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海上可移动自升式井口平台“海洋石油 163”在北部湾海域正式投产。不同于传统的固定式导管架井口平台,“海洋石油 163”平台可升降、可移动、可重复利用,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装备利用率,大幅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是开发边际油田的利器。5 月 11 日,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在海南莺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装,此次 500 米级水下油气生产系统工程化示范应用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具备了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的设计建造和应用能力。10 月 3 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

    40、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正式投用。这是我国首次在 300 米级水深海域设计、建造、安装导管架平台,平台高度和重量均刷新我国海上单体石油生产平台纪录,标志我国已掌握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制造安装和应用的成套关键技术。11 月 18 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气田成功投产。水下生产系统通常用于深水,而此次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投产是我国浅水海域油气开发模式的又一创新,可撬动渤海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5.油气管网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2022 年 9 月 16 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安平至泰安段正式投产。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分北、中、南三段核准建设,北段和中段均已投产运行。安平至泰安13 段

    41、是中俄东线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投产后,我国东部能源通道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12 月 7 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泰安至泰兴段正式投产,自此,我国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由北向南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与由西向东的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在江苏泰兴正式联通,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全面供应长三角地区。9 月 28 日,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使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达到千亿立方米,大幅提升我国天然气管网系统的管输能力。11 月 8 日,国家管网集团川气东送管道增压工程(二期)全面完成,川气东送管道年输气能力提高至 170 亿立方米。

    42、近年来,通过互联互通和增输改造工程,川气东送管道推动形成了由上游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元坝气田等组成的多渠道供应格局,区域气源调配和川气外输能力持续提升。11 月 18 日,随着沈阳联络压气站压缩机组正式投入运行,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枢纽压气站全面建成投运,日增输天然气能力提升至 1 亿立方米左右。沈阳联络压气站是联通秦沈线、哈沈线、大沈线、中俄东线等天然气长输管道的重要枢纽站场,本次压缩机组的投运将进一步提升东北管网系统调峰调压和灵活调配能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油气“全国一张网”初步形成,管网规模超过 18 万千米,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进一步巩固

    43、。根据规划,到 2025 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 21 万千米左右。6.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加快推进 地下储气库方面,2022 年 2 月 28 日,国家管网文 23 储气库一期项目建设正式完成。文 23 储气库设计总库容 103 亿立方米,工作气量 40 亿立方米,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库容最大、工作气量最高、调峰能力最强的地下储气库。6 月 23 日,文 23 储气库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文 23 储气库储气能力可整体提升 20%,新增库容 19.34 亿立方米、工作气量 7.35 亿立方米,实现总注气规模2400 万立方米/日、采气规模 3900 万立方米/日的建设目标。5 月

    44、23 日,随着双台子储气库国产注气系统试运投产成功,中国石油辽河储气库群整体注气能力提升至 3000 万立方米/日,成为国内注气能力最大的储气库群。6 月 8 日,国内最深的盐穴地下储气库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王储 6 井正式投产注气,首日注气14 量达 19 万立方米。6 月 28 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东 39-61 储气库投用,2024年达容达产后将实现工作气量 10.8 亿立方米。LNG 储罐方面,中国石油唐山 LNG 接收站、江苏 LNG 接收站高效运行,2022 年以来江苏 LNG 接收站累计接卸总量超 570 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石化天津 LNG 接收站二期工程储罐建设逐步推

    45、进,青岛 LNG 接收站年底投用“二号泊位”,年接转能力由 700 万吨增长至 1100 万吨,助力华北地区去冬今春天然气供应。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珠海 LNG 二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绿能港”项目一期工程共建造 10 座大型 LNG 储罐,建成后每年将增加 LNG 接收处理能力 600 万吨,其中 4 座 22 万立方米储罐已于 2022 年 9 月 26 日投入使用。储气设施建设是天然气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不可少的环节。自 2018 年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来,我国储气规模快速提升,三年多的时间实现了翻番。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天然气储

    46、备能力有望在 2021 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和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再上新的台阶。7.油气进口多元化成效明显 2022 年 2 月 3 日,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俄气将经由中俄远东线,向中国石油供应高达 100 亿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气。这是继 2019 年 12 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供气后,双方在管道天然气贸易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2 月 4 日,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签署 保障中国西部炼厂供油的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 3。俄罗斯将继续经哈萨克斯坦向中国供应 1 亿吨原油,为

    47、期 10 年。上述合作文件的签署,进一步夯实我国东北和西北能源通道。11 月 21 日,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为期 27 年的 LNG 长期购销协议,卡塔尔能源公司将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 400 万吨 LNG。此次协议是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的第二个 LNG 长期购销协议,也是卡塔尔北方气田扩能项目的第一个 LNG 长期购销协议。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除了中国石化,还有多家中国企业调整 LNG 采购策略,增加 LNG 长协资源的签署。如 1 月,新奥集团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签署关于北极 2 号 LNG 的长15 期购销协议,协议期限 11 年,每年供应量

    48、 60 万吨;浙能集团与诺瓦泰克公司签署关于北极 2 号 LNG 的长期购销协议,协议为期 15 年,年供应量 100 万吨。7月,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和广东能源集团先后与美国 LNG 项目开发商NextDecade 公司签署为期 20 年的 LNG 购销协议,协议中约定的美方公司 LNG年供应量均为 100 万吨。随着 LNG 现货价格剧烈波动和供应趋紧预期加剧,国际天然气市场不确定性增强,LNG 长协合约的价格优势得以进一步体现。总的来说,LNG 长协资源的签署有利于拓宽资源供应渠道,优化资源池结构,保障国内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8.油气企业稳步推进境外油气项目合作 2022 年 2 月 1

    49、4 日,中国海油宣布位于圭亚那 Stabroek 区块的 Liza 二期提前安全投产,预计 2025 年该区块总产量将达到 80 万桶/日。中海油子公司拥有该区块 25%的权益。4 月 30 日,由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共同参与开发的巴西海域桑托斯盐下盆地里贝拉项目梅罗油田第一生产单元Guanabara号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成功投产,实现产能 18 万桶/日,约合 900 万吨/年。中国石油与中国海油在里贝拉油田区块各占 10%权益。11 月 10 日,中国石油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位于巴西桑托斯盆地阿拉姆深水勘探区块的首口探井古拉绍-1 井测试获得成功。中国石油拥有阿拉姆区块 20%的权益。12

    50、 月 1 日,中国海油宣布以 19.13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深水油田巴西布兹奥斯项目 5%的权益,这是中国海油继2019 年中标该油田 5%的权益后又一次大规模增持,从而以 10%的权益比例一跃成为该油田作业者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最大合作伙伴。12 月 9 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称,2022年中国石化最大的海外下游资产之一延布炼厂逆势创效强劲,1-11 月净利润超 14 亿美元,经营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延布炼厂由中国石化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合资设立,总投资额超过 80 亿美元,是我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其生产运行水平已达到世界领先,成为我国石化产业“走出去”的样板项目。2022 年以来


    注意事项

    本文(2022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pdf)为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