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pdf

    • 资源ID:1292569       资源大小:1.39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pdf

    1、广域微域融合技术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白皮书(20232023 年)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编制单位:中移智库中移智库、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上海诺基亚贝尔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I前前言言为进一步满足低延迟、高可靠、高容量等 6G 极致传输性能需求,缩短端到端路径,本白皮书创造性的提出微域通信概念,通过广域微域融合将传统网络覆盖范围向更小更微渗入,拓展网络应用边界及功能。将微域通信纳入广域端到端传输框架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统一技术体制,实现广域微域的协同共生,支持极致性

    2、能本地业务及垂直行业应用,满足网络按需灵活部署、网络差异化、定制化和沉浸式性能要求等需求。本白皮书主要介绍 6G 广域微域融合技术概念,融合组网架构的功能需求及同制式融合组网方案,探讨广域微域融合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并进行初步的性能仿真评估,以期引发业界的讨论与思考。本白皮书的版权归中国移动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文之部分或全部内容。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目目 录录前前言言.I1.广域微域融合技术广域微域融合技术概述概述.21.1 技术概念.21.2 驱动力.21.3 技术特点.31.4 技术优势.32.广域微域融合组网广域微域融合组网

    3、架构架构.52.1 架构功能需求.52.2 组网架构方案.73.广域微域融合关键技术广域微域融合关键技术.93.1 技术挑战.93.2 广域微域协同.93.3 微域间协同.103.4 微域空口传输.113.5 仿真评估.124.总结和展望总结和展望.155.编写单位和作者编写单位和作者.16缩略语列表缩略语列表.1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8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21.广域微域融合技术广域微域融合技术概述概述1.1 技术概念技术概念本白皮书中提及的微域是指在特定实体中(如车内、人体、家庭内等)或微小区域范围内部署形成的小型无线网络,支持本地业务处理不出域,且能提

    4、供微域内极致性能服务。广域微域融合旨在延展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的部署及功能边界,在广域网络末端支持微域网络连接,构建类似网中小网的组网形态,在广域网协同控制下,充分发挥微域的短距离通信优势,从而支持 6G 超高速率、超高传输可靠性(如99.99999%可靠性)、超密集部署以及超低传输时延(如 0.1 ms 环路时延)等极致性能需求1,实现有限无线资源的高效重用,改善网络覆盖、提高频谱效率、降低系统功耗。1.2 驱动力驱动力从未来应用场景及需求来看,面向 6G 的潜在应用场景在传统性能指标基础上,对极致性能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已发布的IMT-2030+愿景与需求白皮书中提及的沉浸式体验、数字孪生人

    5、、智慧交互等潜在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满足超高速率、超高传输可靠性、超低传输时延、超密集连接、超低功耗等极致性能体验需求2。这些特定化的应用场景可以在更小范围内部署,驱动网络覆盖向更小更微渗入。而终端类型多样化、业务场景需求差异化急需“微而精”的如微域网络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针对海量终端超高密度部署场景,并不需要所有的终端都同时接入广域网络,可以考虑将终端的数据在微域内汇聚,再通过统一的簇头节点(HP)或控制节点(AP)与广域网交互通信即可,从而大大减少广域网络的负载、维护成本,并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广域微域异制式融合可将移动通信与传统短距离通信技术(如 Wi-Fi、蓝牙等)融合,如蜂窝网与

    6、Wi-Fi 的核心网融合,通过融合核心网实现对多接入协同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3网络的控制管理3。然而现有短距离通信技术及标准私有协议多,且大多工作于非授权频谱或专用频谱,多种技术共存难免会导致干扰及各技术体制间的兼容性问题,无法保证极致通信性能需求4。因此需要广域微域同制式融合组网,形成集中式加分布式的两层网络架构形式,实现广域微域网络干扰协同与统一调度,做到干扰可控,从而提高传输可靠性,降低传输时间,解决从广域到局域及微域的全场景、全区域覆盖问题。1.3 技术技术特点特点面向 6G 的广域微域同制式融合方案是指广域微域使用统一的技术协议,通过广域微域协议

    7、栈融合,实现终端极简接入合适的广域或微域网。网络功能及协议栈可柔性分割智能重构,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特定化、差异化需求。通过对系统资源以及无线资源的统一调度,实现全局优化。此外,通过同一套技术制式也可实现广域和微域协同传输与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因微域网络可以在实体或更小覆盖范围内部署,其技术特征将更强调极致性能体验以适配未来多样化场景需求,具体包括:精准覆盖:实现网络覆盖向更小更微渗入,例如一辆车、一个人即可形成一个或几个微域。网络本身可移动:除传统只考虑终端移动性,微域整个网络都可以移动。提供极致性能:依托于广域辅助提供微域本地业务极致性能传输。自治能力:在无广域网络覆盖时依然能支持微域本地

    8、业务处理与传输。广域微域通信协议一体化:使用统一技术体制同时满足广域、微域通信需求,填补传统移动通信无短距离通信空白。域间可协作:广域网与微域网、微域网与微域网之间可进行网间信息传输与干扰协同。1.4 技术技术优势优势广域微域融合为支持短距的极致性能体验提供了可能,其技术优势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广而全”+“微而精”:形成定制化网中小网,满足特定化场景需求,甚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4至在某些场景(例如工业自动化中)达到无线替代有线效果5。移动站点:引入微域移动站点,突破传统网络站址固定部署限制,实现宏站控制微站快速灵活部署,减少光纤铺设,降本提效。业务不出

    9、域处理:微域内业务本地传输与处理,避免基站中转,减轻网络承载压力,降低端到端时延。广域微域统一调度:实现微域干扰可控,从而提高传输可靠性,降低传输时间,解决从广域到局域及微域的全场景、全区域覆盖问题。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52.广域微域融合组网广域微域融合组网架构架构2.1 架构功能需求架构功能需求广域微域同制式融合组网方式可以考虑两种:一种是微域内各节点平等,即微域终端可点对点进行直连通信,在广域网覆盖下,每个节点都可分别连接到广域网进行信息交互,如图 2.1 左侧图所示。这种组网方式可以充分利用 3GPP 5GNR 中关于 Sidelink 技术的研究和

    10、定义,各节点间直连通信不强依赖于基站的调度与控制,属于典型的自组织网络,对于具有极致性能传输需求的某些微域业务的支持能力可能受限6。另一种是针对每个微域新引入一个簇头节点(如 HP),微域终端可通过 HP 与广域网或其它微域终端进行数据交互,如图 2.1 右侧图所示。在这种组网方式中,通过引入广域基站的协调与辅助管理,即广域网统一管理与控制微域 HP,实现微域间/微域内的资源协调与干扰管理,有效降低传统自组织网络存在的资源碰撞以及应对微域网络的移动性带来的动态干扰等问题和挑战。本白皮书重点关注第二种方案。图 2.1 微域内各节点平等(左),微域内具有统一控制节点(右)广域微域融合涉及的业务类型

    11、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微域内本地业务,即产生、传输及处理均限于微域本地的业务。另一种是非本地业务,即在微域内产生但在微域外处理的业务,或在微域外产生但针对微域内某个节点的业务。这类业务通常具有毫秒量级的中等时延需求或者是时延不敏感业务,且最终可以通过广域网进行处理。广域微域融合首先要支持微域本地业务传输,包括微域终端和微域 HP 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可选的微域终端之间(如在微域 HP 控制协调下)的数据传输。与传统广域网传输相比,微域本地业务数据由于传输路径损耗小,更便于实现超低延迟、超高可靠等极致性能要求。在广域微域融合组网架构中,需包括微域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

    12、3)6HP(代表整个微域网络)与广域接入网(AN)及广域核心网(CN)之间信令连接。微域 HP 与广域核心网间信令连接需要支持以下功能:微域网络在广域核心网进行注册。注册请求消息包括微域终端信息、微域网络类型及其他相关参数等。核心网对微域网络进行鉴权、信息登记等操作。策略及配置参数下发与更新。广域核心网根据微域类型及其它相关信息,配置并下发与微域业务相关的策略及参数配置,以更好的支持微域本地业务传输。该策略与参数配置优先级高于微域网络内相应预配置信息。微域 HP 与广域接入网间信令连接需要支持以下功能:广域接入网对多个微域网络进行资源协调及干扰管理。例如微域 HP 进行微域间干扰测量,并将相关

    13、信息报告给广域接入网,广域接入网根据测量上报信息进行集中式的资源调度或资源池分配;或者广域接入网进行相关参数配置,微域网络根据配置信息进行分布式资源选择或重选。广域接入网管理与分配微域网资源。例如微域 HP 向广域接入网发送微域网络资源请求信息,广域接入网在所选资源池内分配资源给微域网络。且距离较近的微域网络可分配正交资源以避开干扰,而距离较远的微域网络可以重用资源以提高频谱效率。图 2.2 微域内本地业务传输及广域微域融合控制信息传输示意图广域微域融合除了支持微域本地业务传输之外,还需要支持微域终端与广域网络之间的非本地业务传输,充分利用广域网云端计算资源,平衡微域和广域网络负载,更加有效和

    14、灵活的处理微域终端的各类业务。此外,微域非本地业务也包括微域间的业务传输,如一个微域的终端与另一个微域的终端的信息传输,或两个微域 HP 间的信息传输等。针对微域非本地业务,可以基于中继模式通过微域 HP 转发给广域网络,其中控制信息传输示意如图 2.3 所示。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7图 2.3 微域非本地业务传输及广域微域融合控制信息传输示意图2.2 组网架构方案组网架构方案面向 6G 的广域微域融合组网架构,以广域网络为依托,以微域网络为拓展形成广域微域同制式融合组合架构。此组网特点是需满足本地业务不出域处理、微域 HP 支持无线回传、支持微域内资源管理

    15、以及微域内自组织形式。如图 2.4所示。其中,广域网主要在低中频段以蜂窝网形式部署,实现对微域网集中管理。微域网一般可部署在高频段。图 2.4 广域微域同制式融合组网架构在此组网架构中,针对每个微域引入簇节点 HP,用于协调和管理微域内终端节点的接入、连接、资源分配以及传输质量管理等。定义 HP 网元具有双重角色功能,一方面,HP 作为(特殊)终端可以接入广域网络,并代表该微域内所有终端节点(或具有非本地业务传输需求的微域终端)与广域网进行信令或数据交互,HP 与广域网基站间的连接可基于 Uu 口进行;另一方面,HP 作为微域统一控制节点,管理和控制微域内终端的数据传输,HP 与终端之间的接口

    16、规范,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8需要适配微域传输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可以基于 Uu 口针对微域特点进行简化设计,或者基于 Sidelink 规范针对微域特点进行增强设计,或者全新定义该接口规范,以支持微域业务传输与处理,满足微域定制化或差异化需求。此外,还要定义微域 HP 之间接口,以支持微域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域间协同进行资源管理与选择,且在没有大网覆盖时,通过 HP 节点间协作减小甚至避免微域移动性导致的资源碰撞干扰。广域微域融合组网架构在支持微域终端与广域网络之间的非本地业务传输时需要通过微域 HP 进行中继转发。该中继转发可以基于层 3 的中继协议架构,

    17、例如基于微域终端业务信息,微域 HP 与广域网之间建立 IP 类型的 PDU 会话,用来传输微域终端的 IP 业务或以太网业务(或其它类型业务)7。此时微域终端对广域接入网不可见,微域终端和广域核心网间无需建立信令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微域终端和广域网络的复杂度。此外,微域终端与广域网络之间经微域HP 的中继转发也可以基于层 2 的中继协议架构,例如基于层 2 RLC 子层的中继转发。在该协议架构下,微域终端与广域接入网以及广域核心网间均建立信令和数据连接,广域网络可以对微域终端的数据传输进行更有效和精准的控制,其代价是微域终端和广域网络的复杂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

    18、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93.广域微域融合关键技术广域微域融合关键技术3.1 技术挑战技术挑战相较于传统的蜂窝网,广域微域融合为支持短距的极致性能体验提供了可能,但该技术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在技术推动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极致性能需求。未来工业控制等微域场景对传输时延和可靠性提出了相较于5G 系统更加严苛的性能需求1。需要更加先进和鲁棒的干扰管理机制来保证极致的服务体验。网络覆盖:如何实现网络末梢支持微域网络接入,使网络覆盖向更小更微范围扩展。多域协同:如何通过广域微域或微域间协同做到干扰可控,提高可靠性。微域本地业务处理:如何支持微域本地业务不出域处理;在广域网覆盖漏洞区域,如何实现微域

    19、自治,提高极致性能支持能力。微域移动性:传统的蜂窝网中,网络固定不动,而网内用户可处于移动状态。而微域网络提出了一种网络和设备一起移动的新网络范式。微域整体的移动将导致干扰的高度动态性和突发性。干扰问题:在有些应用场景下,微域网络的密集部署难以避免,从而导致潜在的高干扰水平。微域移动带来的动态干扰及干扰突发问题等。3.2 广域微域协同广域微域协同基于广域微域协同及跨域跨网络的信息交互与协作,通过传输流程设计实现在网络末梢支持微域网络部署,实现大量极简微域终端身份信息管理、接入控制和连接管理等。同时通过广域的统一管理支持对微域网的可管可控,辅助微域资源调度与功率调整,做到干扰可控,提高支持微域内

    20、极致性能业务传输的可能性。1)广域辅助的微域接入方案针对广域微域一体化接入,通过设计空口接入流程可有效提高用户接入效率,提升系统传输性能,减少终端功耗。在广域微域融合组网时,需兼顾系统能耗,即可以在一些时段将微域 HP 休眠,但微站休眠后终端无法直接唤醒微站,因此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0考虑广域网辅助的终端接入流程设计,如终端可以向广域网基站发送前导序列发起接入流程,基站辅助唤醒微域 HP,并配置相应接入资源,终端根据 RO 与 HP的映射关系,在 HP 上完成后续的接入流程。2)广域辅助的微域资源调度除微域终端移动性,微域网络的移动性,导致微域资源选择需

    21、要考虑因素增多。高效的干扰管理和资源分配机制是保障微域通信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为避免微域间干扰,可考虑广域辅助的两级资源分配与指示方案,即集中式+分布式资源分配方案。根据微域网络反馈的干扰信息,广域网集中为微域通信系统分配正交或微域间可共享的资源池,微域通过网间协作进行动态资源选择,避免各微域的资源间碰撞。3)广域辅助的微域功率调整传统网络部署相对静止,不考虑基站之间的移动性,主要是根据小区覆盖要求,分配固定的下行信道功率。而微域系统的移动性会使微域间干扰加剧,因此基于广域网的功率调整配置信息,微域内终端反馈的测量信息以及微域网络间的干扰协调信息等,微域 HP 可进行灵活功率调整,从而降低网间

    22、干扰。除了以上解决方案设计外,针对广域微域同制式融合,未来还可以考虑广域微域融合统一空口设计,如将下行/上行/直连链路的空口统一设计,实现单一硬件设备即使在充当不同网元角色(如广域基站、移动性微域基站、终端、中继等)时,也可以做到使用同一种技术体制或协议设计实现不同链路或针对不同网络的传输,即基于一套空口设计支持广域微域融合网络下不同节点的通信。而融合统一空口的设计对于消除链路间或网络间干扰,以及实现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也比较有益。3.3 微域间协同微域间协同除了广域微域间协同方案设计外,还可以考虑微域间协同,增强微域系统的功能与性能,实现微域间干扰可控,而微域网络间(如微域 HP 之间)

    23、可以在时频同步、资源选择、功率调整、网间切换等方面进行协作。通常广域微域间协同与微域间协同可以综合设计与应用。1)微域间时频同步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1部署距离较近的不同微域网络之间通过一定的同步机制和流程,可以达到同步操作状态,以便于邻近微域网络之间的信号检测及发现,干扰测量与控制,资源选择与冲突回避,甚至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中继等。此外使用微域同步源优先级机制,扩展蜂窝网络同步区域至无网络覆盖区域,合并扩大不同微域的同步区域,可提升微域系统的性能。2)微域内资源选择不同微域进行协同可最小化微域间干扰,提升微域系统传输性能。微域间协同可基于微域间干扰检测,以

    24、集中式或分布式的方式进行资源选择,基于强化学习之类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此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也可基于微域间信息传输与检测,以资源选择预留和回避的方式进行微域间资源协同。在后者的资源协同方式下,可以使用微域资源选择优先级机制,优先保证更重要微域业务的资源选择和使用。3)微域功率调整基于微域网络间的协调信息进行微域 HP 或微域内终端的发送功率调整。即不同微域依据特定的多微域网络拓扑及彼此间干扰关系,协同设置不同微域的发送功率,尽可能的降低信干噪比较差的微域传输链路间干扰。同时,对于移动性微域,特别是因移动性导致微域间距离较近时,通过改变传统固定站址基于小区覆盖要求静态分配固定下行信道功率方式,如基于微

    25、域 HP 间的协作消息包括其他微域 HP 的位置信息以及移动性信息等来确定微域 HP 的发送功率。除此之外,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微域间移动性管理问题。如微域网的邻区信息随着微域移动需进行相应的信息更新,并且邻区列表的更新与 HP的业务处理能力相关。在终端需要进行服务微域切换时,考虑在现有切换流程中引入满足用户业务类型需求的微域 HP 处理能力列表的确定过程,并通过 HP 之间的信息交互来更新维护邻小区 HP 处理能力列表,或 HP 通过信息交互提前筛选满足需求的 HP,从而降低终端的测量及上报开销。3.4 微域空口传输微域空口传输为支持微域内某些业务场景的极致低时延、极致高可靠性、超高

    26、数据传输速率以及超低能耗等极致传输性能,微域内物理层使能技术需从以下技术特征考虑进行适配性设计: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2短 CP-OFDM:基于微域覆盖范围小及微域终端发送功率小的特点,空口方案设计时考虑重用 OFDM 多载波调制及多址接入技术,并设置超短 CP 以节省开销。大子载波间隔:为支持微域内超低时延业务传输,OFDM 波形需要支持较大的如 480kHz 子载波间隔,从而获得较短的 OFDM 符号长度。增强分集传输:为获得超高可靠的传输性能,需支持增强的分集传输方案。考虑到超低时延下时间分集有限,小尺寸收发节点的多天线分集增益也有限,可以考虑其它分

    27、集传输方式,如频率分集及多节点协同传输获取空间分集。全双工技术:为提高频谱效率,降低传输时延,可采用全双工技术。而微域网络的超低发送功率,降低了微域节点的发送接收功率差,有利于全双工技术的实现。增强的信道编码方案:针对微域场景通常应用短码的特点,研究增强短码长的新型信道编码方案及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案。通信和控制/应用联合优化技术:支持控制/应用层与通信相关层的动态交互机制,使通信传输配置可以灵活快速的适配动态变化的应用需求,便于以合适的频谱效率,来保证所需的传输性能。除了微域物理层使能技术设计,基于微域技术特征,其相应的空口传输技术也要满足微域传输需求。如针对某些微域内的本地业务传输,业务的传

    28、输具有上下行匹配性,例如传感器上传数据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数据分析之后,相应的需要在下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下发一个指令给执行器。因此可考虑简化资源调度与指示流程,使用一个 DCI 同时调度微域内终端上下行数据的传输,从而降低控制信息的开销。3.5 仿真评估仿真评估本节介绍对微域内极致性能需求解决方案进行系统级建模和初步的性能仿真。图 3.1 是系统仿真中微域网络布署示意图,微域网络随机部署于长宽均为 50米的空间内(比如生产车间内生产线设备或机器人作为微域网络),每个微域覆盖半径 2 米,包含一个统一接入点 AP 以及 8 个微域终端,AP 和终端之间有极致性能需求的周期性数据传输(数据包大小 3

    29、0 字节,周期 100 微秒),仿真中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3假设每个微域的移动速度为 5km/h,移动方向随机,需避免邻近微域碰撞。微域网络数据传输相关的无线资源结构如图 3.2 所示,这里假设载波带宽被划分为多个子带,邻近微域占用不同子带来有效避免干扰,每个数据传输周期(TX Cycle)持续时间 100 微秒,包含下行部分和上行部分,且每个数据包支持两次传输来提高传输可靠性。基于广域微域一体化技术体制设计,假设该空间内广域基站和微域 AP 有通信连接,基站基于微域 AP 上报的微域间干扰信息并通过集中式资源分配(即子带分配)方式协调和管理微域所使用的

    30、资源,以最小化微域间干扰,满足极致性能需求。图 3.1 微域网络系统级仿真网络部署示意图 3.2 无线时频资源结构微域网络系统级仿真主要配置参数如表 3.1 所示。图 3.3 展示了系统仿真结果,即仿真中在采用不同子带数目情况下,数据包传输可靠性无法达到 6 个 9(即误包率大于 1-99.9999%)的传输链路占总链路的比例。仿真评估基于最小化所有微域总加权干扰的增强子带分配方法,并与常用的分布式子带分配方法(即每个微域选择干扰最小子带的贪婪算法)进行对比。从仿真结果可知,采用增强的子带分配方法,60 个微域只需要 6 个子带,即可满足所有微域网络中 99.9%的传输链路达到6个9的数据包超

    31、高传输可靠性,与常用的分布式子带分配方法相比,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4可节省一半的带宽资源。由此可见,通过广域微域融合技术,可充分体现微域提供极致连接、广域辅助和增强微域的技术优势。表 3.1 微域网络系统级仿真主要参数配置ParametersValues载波频率6 GHz子载波间隔480 kHz数据传输周期(TX cycle)100 s每TX cycle OFDM符号数目上下行分别 18 个 OFDM 符号数据包大小30 字节每数据包传输配置每数据包两次传输(盲重传)每数据包每次传输所用资源48 个子载波,2 个 OFDM 符号子带带宽46.08 MHz

    32、子带分配周期40 TX cycles微域覆盖半径2m微域网络数目60(部署于长宽都为 50 米的区域中,如工业厂房场景)微域内用户数8微域移动速度5km/h图 3.3 微域网络系统级仿真结果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54.总结和展望总结和展望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的初探阶段,但该技术将依托现有无线通信产业生态,以现网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发掘现网痛点开展技术攻关,以网络为基础,拓展网络边界,推动 6G 形成广域微域融合组网,满足网络差异化、定制化和沉浸式性能要求,实现运营商对网络的自治化可管可控,提升网络效能。通过 6G 空口与基于微域通信的新型无线短距

    33、离通信融合形式,协同广域大网的协调控制和微域本地网的短距离传输优势,来满足未来新应用新场景所需的极致性能需求。面向未来,计划以广域微域同制式融合为抓手,充分发挥传统蜂窝网集中式管理技术优势,提高对微域传输的统一调度和干扰可控能力,支持微域短距传输的极致性能体验需求,保证 QoS。从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化推动及产业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推进工作。聚焦典型应用场景,提早进行技术预研与关键技术方案储备。基于广域微域融合典型应用场景,围绕融合组网架构及功能需求、网元间接口定义、可重构/至简协议栈、一体化空口、网间协作等方向开展技术方案预研,提前做好关键技术方案布局,为广域微域融合技术发展和产业推进做好方案

    34、储备。基于关键技术布局,与具备短距通信测试条件的高校及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符合 6G 潜在应用场景的系统方案设计及试验测试,明确优势应用场景及性能需求,从广域微域部署需求出发推动技术全面发展。凝聚产学研各界力量在 6G 技术标准化前形成关键技术体系共识,为广域微域技术标准化推动奠定基础。并基于 CCSA、IMT-2030、ITU、3GPP 等行业标准化组织的研究进展,积极联合产业,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导和推动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的标准制定。本白皮书提出的广域微域融合技术是中国移动的初步思考,未来随着 6G 技术的不断演进和 6G 发展蓝图的不断清晰,广域微域融合的研究也将随之进行持续优化和完

    35、善。中国移动期待与业内各界同仁合作,汇聚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形成关键技术体系共识,提前做好方案布局,共同推动 6G 广域微域融合技术技术发展,共创“广而全”+“微而精”的美好未来。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65.编写单位和作者编写单位和作者中移智库、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王爱玲、孔磊、夏亮、王启星、刘光毅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陶涛、李栋、汪阳、温萍萍、蔡立羽(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7缩略语列表缩略语列表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

    36、三代合作伙伴计划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6G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ANAccess Network接入网APAccess Point接入点CNCore Network核心网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CP-OFDMCyclic Prefix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复用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

    37、制信息DLDownlink下行链路HPHead Point簇接入点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NRNew Radio新空口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RORACH Occasion随机接入时机TXTransmit发送ULUplink上行链路UuUUinterface无线接口中国移动 上海诺基亚贝尔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2023)18参考文献1 M.Latva-aho and K.Leppan

    38、en.Key driver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for 6Gubiquitouswirelessintelligence.Online,Available:http:/urn.fi/urn:isbn:9789526223544,2019.2 IMT-2030(6G)推进组,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2021 年 6 月.3 李沸乐,杨文聪,张雪贝.5G与Wi-Fi6的协同组网方案设计及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22,28(4):7-13.4 郭秀珍,何源.跨技术通信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3,60(1):191-205.5 M.Giordani,

    39、M.Polese,M.Mezzavilla,S.Rangan,and M.Zorzi,“Toward 6Gnetworks:Use cases and technologie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vol.58,no.3,pp.5561,2020.6 KRENZ R.IEEE 802.16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apacity estimation usingcollision domainsC/Proceedings of 2009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dvances in Mesh Networks.Piscataway:IEEE Press,2009:115-119.7 3GPP.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study on systemenhancement for proximity based services(ProSe)in the 5G System(5GS)(Release17):TR 23.752 v17.0.0S.2021.


    注意事项

    本文(广域微域融合技术白皮书.pdf)为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