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

    • 资源ID:12135       资源大小:1.69M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et****ng】。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et****n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二 00 三年十二月 1 目录 1 总则总则. 3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3 2.1 术语. 3 2.2 主要符号. 4 3 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7 3.1 结构体系. 7 3.2 结构布置. 9 3.3 结构抗震等级. 10 4 荷载和地震作用荷载和地震作用.11 4.1 竖向荷载. 11 4.2 风荷载及雪荷载. 12 4.3 地震作用. 12 5 结构计算结构计算. 13 6 截面设计截面设计. 15 6.1 异形截面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5 6.2 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7 6.3

    2、 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 19 7 结构构造结构构造. 22 7.1 一般规定. 22 7.2 异形柱. 23 7.3 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 26 8 异形柱结构的施工异形柱结构的施工. 29 附录附录 A 底部大空间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的设计规定底部大空间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的设计规定. 30 附录附录 B 异形柱结构的楼、屋盖异形柱结构的楼、屋盖. 33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34 主要条文说明主要条文说明. 34 2 1 总则总则 1.0.1 为在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3、。 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7 度(0.10g,0.15g)及 8 度(0.20g)抗震 设计的居住建筑混凝土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 3.1.6 条的规定。 本规程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场地的建筑。 1.0.3 本规程遵照我国现行有关标准,并根据异形柱结构有关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进行编制。混凝土 异形柱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术语 2.1.1 异形柱 special shaped column 截面几何形状为 L 形、T 形或十形,且

    4、各肢最小截面宽度小于 300mm 的柱。本规程不包括截面几何 形状为 Z 形和形的柱。 2.1.2 异形柱结构 structure with special shaped columns 由异形柱组成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1.3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4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 50 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 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2.1.5 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 appropria

    5、te maximum height of building 不同结构体系、不同抗震设防烈度条件所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 2.1.6 截面肢高肢厚比 ratio of section height to section thickness 异形柱截面柱肢高度与厚度之比值。 2.1.7 柱正截面承载力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column normal section 与柱纵轴线正交的计算截面的双向压弯承载力。 2.1.8 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shear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column oblique section 与柱纵轴线斜交的计算

    6、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2.1.9 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 shear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core area of beam-column joint 异形截面框架柱梁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 2.1.10 轴压比 ratio of combination value of design axial compressive force to total section area times design value of 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7、 3 2.2 主要符号主要符号 2.2.1 材料性能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j G第 j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l b M、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节点左、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r b M Mx、My分别为关于截面形心轴 x、y 的弯矩设计值; Mb同一节点左、右梁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Mc考虑抗震等级的节点上、下柱端弯矩设计值之和; N轴向力设计值; Vc框架柱剪力设计值; EKi V第 i 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

    8、; Vj框架节点剪力设计值; ci 第 i 个混凝土单元的应力; sj 第 j 个钢筋单元的应力; e u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 p u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塑性层间位移。 2.2.3 几何参数 s a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A柱的全截面面积; Aci第 i 个混凝土单元的面积; Asj第 j 个钢筋单元的面积; Asv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宽度 bc范围内同一截面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 Asvj节点核心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的箍筋各肢总截面面积; b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宽度或柱截面肢厚; bf 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或柱截面

    9、肢高; bj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 d纵向钢筋直径; dv箍筋直径; 4 ea附加偏心距; ei初始偏心距; e0轴向力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 eix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 y 的初始偏心距; eiy轴向力对截面形心轴 x 的初始偏心距; hb梁截面高度; hb0梁截面有效高度; hc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高度; hf垂直于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宽度; hi楼层层高; hj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截面高度; hc0验算方向的柱肢截面有效高度; H房屋总高度; Hc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 I柱截面对垂直于角方向形心轴的惯性矩; x l0柱的计算长度; lc暗柱沿柱肢方向的长度; r柱截面在弯矩作

    10、用方向(荷载角方向)的回转半径; rmin柱截面最小回转半径; R中和轴至计算坐标原点的距离; s箍筋间距; xci、yci第 i 个混凝土单元的形心座标; xsj、ysj第 j 个钢筋单元的形心座标; x0、y0截面形心座标; 中和轴法线与 x 轴的夹角。 2.2.4 系数及其它 框架柱的剪跨比,水平地震剪力系数; jb 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剪力增大系数;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f 翼缘影响系数; h 核心区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N 轴压比影响系数; N轴压比; 沿加载角方向的偏心距增大系数; 5 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min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 max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

    11、大配筋率; v箍筋体积配箍率; nc混凝土单元总数; ns钢筋单元总数; T基本周期考虑非承重填充墙影响的折减系数。 6 3 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3.1 结构体系结构体系 3.1.1 现浇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可采用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1.2 异形柱结构体系应通过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的综合分析比较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荷载与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3 应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避免由于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 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4 对可

    12、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3.1.3 抗震设防的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2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3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而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 塑性变形集中。 3.1.4 抗震设防的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和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 压溃先于钢筋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3.1.5 底部大空间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 3.1.6 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符合表 3.1.6 的要求。 表 3.1.6 异形

    13、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m)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7 度 8 度 结 构 体 系 非抗震设计 6 度 0.10g 0.15g 0.20g 框架结构 30 30 25 22(18) 18 框架-剪力墙结构 50 50 45 40(35) 35 注: 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对带阁楼的坡屋顶应算至 坡高的 1/2 处; 2 建于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3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 7 度(0.15g)时的底部大空间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 高度宜适当降低; 4 房屋高度超过表内规定的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

    14、的依据,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措 施; 5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 7 度(0.15g)时建于、类场地的结构; 6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若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3.1.7 异形柱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3.1.7 的限值。 7 表 3.1.7 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7 度 8 度 结 构 体 系 非抗震设计 6 度 0.10g 0.15g 0.20g 框架结构 5.0 4.0 4.0 3.5(3.0) 3.0 框架剪力墙结构 5.0 5.0 5.0 4.5(4

    15、.0) 4.0 注: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 7 度(0.15g)时建于、类场地的结构。 3.1.8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 机房、楼梯间、水箱间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3.1.9 异形柱结构的梁、柱、剪力墙应采用现浇。楼、屋盖可采用现浇板、叠合板和装配整体式板。抗震 设计的异形柱结构的楼、屋盖应采用现浇板、叠合板,也可采用有配筋面层的装配整体式板。 3.1.10 异形柱结构的楼、屋盖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对承载力、挠度和裂缝限值的要 求,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3.1.11 异形柱结构的楼、屋盖尚需遵守本规程附录 B

    16、 的有关规定。 3.1.12 异形柱结构的填充墙与隔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墙体材料应优先使用轻质墙体材料,不应采用烧结粘土砖; 2 墙体应根据不同条件可采用砌体(烧结多孔砖或砌块)或墙板(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抽孔或不抽 孔;配筋、不配筋或纤维增强) ; 3 墙体厚度应与异形柱柱肢厚度协调一致,并应综合考虑墙身满足保温、节能、隔热,隔声,防火及 防潮、防水等要求。 3.1.13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的砌体填充墙与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填充墙的布置应符合的条件: 1)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 2)避免形成短柱; 3)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造成的扭转。 2 砌体砂浆强

    17、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3 砌体填充墙与异形柱应有可靠的拉结,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沿异形柱全高每隔 500mm 左右设置 2 根直径 6mm 的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 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 1/5,且不应小 于 700mm,8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4 砌体填充墙顶应与框架梁或楼板密切嵌砌结合,当墙长大于 5m 时,墙顶与框架梁或楼板应有钢筋 拉结;墙高超过 4m 时,墙体半高处(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 梁。 3.1.14 抗震设计时框架外墙墙板的连接件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和适当的转动能力,并满足在设防烈度下主 体结构层间变形的要求。 8

    18、 3.2 结构布置结构布置 3.2.1 异形柱结构宜采用规则的设计方案,不应采用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抗震设计的异 形柱结构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对结构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应予以严格控制。 3.2.2 异形柱结构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异形柱结构的一个独立单元内,结构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 2 异形柱结构的框架纵、横柱网轴线宜分别对齐拉通;异形柱截面肢厚中心线宜与框架梁及剪力墙中 心线对齐; 3 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符合表 3.2.2 的要求,当这些剪力墙 之间的楼、屋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适当减小;超过表

    19、中规定数值时在结构计算中应计入楼、 屋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表 3.2.2 剪力墙间距(m)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7 度 8 度 楼 盖 类 型 非抗震设计 6 度 0.10g 0.15g 0.20g 现浇及叠合板楼、屋盖 5.0B,60 4.0 B,504.0 B,503.5 B(3.0 B) ,45 3.0 B,40 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3.5 B,50 3.0 B,503.0 B,50 2.7 B(2.5 B) ,45 2.5 B,30 注:1 表中 B 为楼盖宽度,单位为 m; 2 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 7 度(0.15g)时建于、类场地的结构; 3 取用表中二个值的较小值。 4

    20、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3.2.3 异形柱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均应双向设置,形成双向抗侧力结构体系。 3.2.4 异形柱结构的竖向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均匀,当有外挑和内收时,宜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第 4.4.5 条的规定; 2 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自下而上截面尺寸的减小和材料强度等级的降 低不宜在同一楼层,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的突变。 3.2.5 异形柱结构体系中,框架柱宜上下对齐连续贯通,剪力墙应上下对齐连续贯通房屋全高。 3.2.

    21、6 非抗震设计的异形柱结构不宜采用楼层错层的设计方案;抗震设计的异形柱结构,不应采用楼层错 层的设计方案。 3.2.7 抗震设计时,对平面不规则(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及竖向不规则(侧向刚 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的类型应分别按表 3.2.7-1 及表 3.2.7-2 中的有关规 定进行判别。 9 表 3.2.7-1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不规则类型 定 义 扭转不规则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 间位移)平均值的 1.2 倍 凹凸不规则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 30% 楼板局部不连续 楼板

    22、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 的 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 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表 3.2.7-2 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不规则类型 定 义 侧向刚度不规则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 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 均值的 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 25%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竖向抗侧力(柱、剪力墙)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向下传递 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 80% 注:抗侧力结构的楼层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

    23、剪承载力之和。 3.2.8 抗震设计时,当异形柱结构的设计方案存在表 3.2.7-1 所列举的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 3.2.7-2 所列 举的竖向不规则类型时应分别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第 3.4.3 条规定的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 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2.9 抗震设计时,当层数超过 10 层或高度超过 28m 的异形柱结构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 值的 1.35 倍; 2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1之比不应大于 0.9

    24、0; 3 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 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 4 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 载力的 65%。 3.3 结构抗震等级结构抗震等级 3.3.1 抗震设计时,异形柱结构的梁、柱、节点及剪力墙应按表 3.3.1 的规定,根据结构体系、抗震设防 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表 3.3.1 异形柱结构的抗震等级 【方案一方案一】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结 构 体 系 6 度 7 度 8 度 高度(m) 18m 18m 18m 18m 18m

    25、框架柱及节点 四 三 三 二 二(一)框架结构 框架梁 四 四 三 三 二 高度(m) 30m 30m 30m 30m 35m 框架柱及节点 四 三 三 二 二(一) 框架梁 四 四 三 三 二 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 三 三 二 二 一 10 3.3.1 异形柱结构的抗震等级 【方案二方案二】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结 构 体 系 6 度 7 度 8 度 高度(m) 18m 18m 18m 18m 18m 框架结构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一) 高度(m) 30m 30m 30m 30m 35m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一)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 三 三 二 二 一 注:1 房屋高度指

    26、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 2 建筑场地为类时,除 6 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 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 对 7 度(0.15g)时建于、类场地的结构,应按 8 度(0.20g)时相应结构体系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 施; 4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 8 度(0.20g)时建于类场地的结构。 4 荷载和地震作用荷载和地震作用 4.1 竖向荷载竖向荷载 4.1.1 采用异形柱结构的住宅、宿舍建筑的楼、屋面均布活荷载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的 有关规定,按表 4.1.1 采用。 表 4.1.1 住

    27、宅、宿舍建筑的楼、屋面均布活荷载 项 目 标准值 (kN/m2) 组合值 系数c 准永久值 系数q 住宅、宿舍 2.0 0.7 0.4 住宅厨房 2.0 0.7 0.5 浴室、厕所、盥洗室 2.0 0.7 0.4 走廊、门厅、楼梯 2.0 0.7 0.4 消防疏散楼梯 3.5 0.7 0.3 楼面 阳台 2.5 0.7 0.5 不上人的屋面 0.5 0.7 0 屋面 上人的屋面 2.0 0.7 0.4 注:1 本表所给各项活荷载适用于住宅、宿舍建筑的一般使用条件,当使用荷载较大或情况特殊时,应按实际情况采 用; 2 本表各项荷载不包括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 对固定隔墙的自重应按恒荷载考虑;

    28、当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置 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应取每延米长墙重(kN/m)的 1/3 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加值不小 11 于 1.0kN/m2; 3 本表屋面活荷载标准值系按水平投影面上给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雪荷载同时组合; 4 不上人的屋面,当施工或维修荷载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5 上人的屋面,当兼作其它用途时,应按相应楼面活荷载采用。 4.2 风荷载及雪荷载风荷载及雪荷载 4.2.1 异形柱结构的风荷载及雪荷载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分别根据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 及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取值,并按有关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 4.2.2 风荷载的组合值

    29、系数应取 0.6;准永久值系数应取 0。 4.2.3 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取 0.7;准永久值系数对雪荷载分区、应分别取为 0.5、0.2 和 0。 4.3 地震作用地震作用 4.3.1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应按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 震分组确定,地震作用计算和结构抗震验算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有关规定执行。 4.3.2 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属于规则类型的异形柱结构,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 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 当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

    30、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2 倍时,异形柱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4.3.3 异形柱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1 异形柱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当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时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 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与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4.3.4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 3,此 增大部分不应下传,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 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参加计算。 4

    31、.3.5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 4.3.5 采用。 表 4.3.5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可变荷载种类 组合值系数 雪荷载 0.5 屋面活荷载 不计入 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0.5 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1.0 4.3.6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12 V (4.3.6) = n ij jEKi G 式中 V第 i 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 EKi 水平地震剪力系数, 不应小于表 4.3.6 规定的值;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 尚应乘以

    32、1.15 的增大系数; j G第 j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n结构计算总层数。 表 4.3.6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7 度 8 度 抗震设防烈度 0.10g 0.15g 0.20g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0.016 0.024 0.032 4.3.7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盖、屋盖等刚性楼盖建筑,其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 度的比例分配。 4.3.8 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5 结构计算结构计算 5.1.1 在重力荷载、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在重力荷载 作用下可考虑梁端局部塑性变形

    33、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5.1.2 异形柱结构内力和位移分析中所选取的计算模型应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 异形柱应按杆系模型计算,剪力墙可按薄壁杆系模型或墙板元模型计算。 结构分析模型可选择:平面结构空间协同模型、空间杆系模型、空间杆薄壁杆系模型、空间杆墙 板元模型及其它组合有限元模型。 在设计中应优先采用基于空间工作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及相应软件。所采用的计算软件应经考核验证和 正式鉴定,并应具有符合本规程技术规定、设计计算与构造措施的功能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3 当异形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 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注:重力附加

    34、弯矩指任一楼层以上全部重力荷载与该楼层层间位移的乘积;初始弯矩指该楼层地震剪力与楼层层高的 乘积。 5.1.4 进行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一般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相应地应在设计中采取 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楼板平面内的整体刚度; 当楼板会产生较明显的面内变形时,计算时应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或对采用楼板面内无限刚性假定 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5.1.5 进行结构空间整体工作计算时, 构件应分别考虑下列变形: 梁的弯曲、剪切、扭转变形,必要时考虑轴向变形; 柱的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 剪力墙的弯曲、剪切、轴向、扭转变形。 5.1.6 异形柱结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力荷载

    35、、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分析, 并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3 GB50011)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的有关规定进行作用效应分析及作用效应组合,并选 用内力的最不利组合作为构件截面设计的依据。 5.1.7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 小于 0.5。 5.1.8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叠合板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 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根据翼缘情况可取为 1.32.0。 5.1.9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异形柱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 定性和使用要求

    36、。 5.1.10 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 hu ee (5.1.10) 式中: 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 e u e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按表 5.1.10 采用; h 计算楼层层高。 表 5.1.10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结构体系 e 框架结构 1/550 框架剪力墙结构 1/800 5.1.11 7 度、8 度抗震设计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 0.5 的异形柱框架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规定的有关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水平位移验算。 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 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不超过 12 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异形柱框架结构


    注意事项

    本文(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为本站上传会员【et****ng】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