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茯苓产业分析报告.pdf

    • 资源ID:1203992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Stan****Shan】。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全国茯苓产业分析报告.pdf

    1、 2020 年全国茯苓产业 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7 第一章 茯苓资源现状.8 1.1.茯苓来源的沿革.8 1.2.茯苓原植物的考证.9 1.1.茯苓野生资源分布.9 1.2.茯苓道地产区沿革.10 第二章 茯苓种植历程.12 2.1.探索栽培期.12 2.2.规模栽培期.13 2.3.引种推广期.13 2.4.规范种植期.14 第三章 茯苓研究现状.15 3.1.化学成分.15 3.2.药理作用.17 3.3.开发利用.17 3.3.1.药用.17 3.3.2.保健作用.18 第四章 茯苓发展情况.19 4.1.产区分布情况.19 4.1.1.大别山产区.21 4.1.2.湖南产区.21 4

    2、.1.3.云南产区.22 4.2.市场价格情况.22 4.3.市场供需情况.25 4.3.1.需求情况.25 4.3.2.供给情况.26 4.3.3.贸易情况.27 4.4.产业发展环境.29 4.4.1.政策环境.29 4.4.2.社会环境.30 4.4.3.技术环境.30 第五章 茯苓产业问题.31 5.1.菌种选育不规范.31 5.2.栽培技术不规范.32 5.3.加工技术不规范.32 5.4.产品深加工不足.33 5.5.宣传力度不足.33 第六章 茯苓发展对策.34 6.1.加强菌种选育,提升茯苓品质.34 6.2.推进规范种植,稳定茯苓质量.34 6.3.规范加工技术,提高茯苓品质

    3、.35 6.4.培育龙头企业,做强精深加工.35 6.5.发挥品牌效应,加强宣传力度.36 第七章 资料性附录.36 7.1.茯苓规格等级划分.36 7 前言前言 茯苓为多孔菌类植物 Poria cocos(Schw)Wolf 的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茎,埋于土壤下 2030cm 繁衍而成。茯苓为传统药食两用中药,具有渗湿利尿、和胃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效果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过敏等方面的生物活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茯苓在人类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享有盛誉,是广泛应

    4、用于临床的传统中药。据第 3 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在数以万计的中药临床组方中,茯苓的配伍率达 70%以上,在医药市场上以茯苓为原材料或配伍组方的中成药制剂约三百余种;以茯苓为原材料制作保健食品备受人们欢迎,茯苓饼、茯苓酒、茯苓点心、云片白雪糕、长寿挂面等产品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我国茯苓还远销世界很多国家,在中药材出口占有可观的份额。近两年全国茯苓年平均社会需求量约为 2.5 万吨,是中药材需求量的大品种。我国目前作为药食两用的茯苓药材资源主要依赖人工栽培,野生资源稀少。由于茯苓药材需求量大,很多省区开展人工栽培茯苓,但各地栽培技术、培育菌种和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茯苓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5、本文从茯苓的资源情况、种植历程、研究情况、发展情况等方面分析茯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8 第一章第一章 茯苓资源现状茯苓资源现状 1.1.茯苓来源的沿革 茯苓古代生长在老松或千年松下,古人对茯苓的来源认识可总结为茯苓由松之灵气、松脂与松根形成。具体如下所述:茯苓是松之灵气伏结而成:如本草纲目:“(时珍曰)茯苓,盖松之神灵之气,伏结而成,大如拳者,佩之令百鬼消灭,则神灵之气,亦可征矣”。本草述云:“茯苓本古松灵气沦结成形”;本草乘雅半偈引万松记曰:“夫松,木德之中正也,其气化为茯苓,其脂化为琥珀,似信”;本草衍义云茯苓“乃樵斫讫多年松根之气所生。此盖根之气味,噎郁未绝,

    6、故为是物”。又云“如马勃、菌、灵芝、木耳、石耳之类,皆生于枯木、石、粪土之上,精英未沦,安得不为物也。其上有菟丝,下有茯苓之说,甚为轻信”。所举之物中,只有石耳为地衣类,其余皆属真菌类的子实体,皆为寄生,与今之人们对茯苓的认识相符。茯苓是松脂形成:嘉祐本草 云:“茯苓,千岁松脂也”,并引 典术 云:“茯苓者,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望松树赤者下有之”。本草述钩元引类明曰:“茯苓是古松流肪入地,久得霜露泉壤之精气而成”。茯苓是松根形成:史记龟策列传云:“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明代以前的本草中,茯苓被归为木部。明代御制本草品汇 9 精要始将茯苓归为木部下的“寄生”类,在之

    7、后的多数本草中都将其归为木部项下的“寓木”类,亦为寄生之义。直至 1934 年中华新药物学大辞典才将茯苓改为“菌类”。1936 年中国植物图鉴将茯苓归为“菌核根菌类”,1960 年的药材学将其归为“真菌类”。1.2.茯苓原植物的考证 茯苓的原植物与中国药典2015 年版的描述基本一致,且属于真菌类,由此可见古人对茯苓及茯神的描述与当今的茯苓及茯神的植物形态基本相符。文献 记载 图经本草 对茯苓的描述为:“出大松下,附根而生,无苗、叶、花、实,作块如拳在土底,大者至数斤,似人形、龟形者佳。皮黑,肉有赤、白二种,或云茯苓中有赤筋”。苏沈良方 服茯苓赋云:“外黝黑以鳞皴,中洁白而纯密”。本草蒙筌 云

    8、其“小如鸡鹅卵,大如匏瓜”。本草纲目 曰:“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形,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也”。植物名实图考 云:茯苓“附松根而生,今以滇产为上,.皮润细,作水波纹,极坚实”。中国真菌志 对茯苓 Wolfiporiacocos(Schw)yv Gibn 的描述为“菌核球形、椭圆形,卵圆形至不规则形,长 10 30cm,重量不等,小则斤许,大则数斤至数十斤,通常附松根而生,新鲜时软,干后硬,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内部粉粒状,白色或淡粉红色,偶尔有红筋,表示与松根相连之处”。1.1.茯苓野生资源分布 茯苓是一种古老的大型真菌,主要生长在我国,另外朝鲜、韩国、日本、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

    9、、美国等也有分布的报道。茯苓野生资源广泛地分布在我 10 国北纬 2045,东经 95130范围内的吉林南部、辽宁南部、河北中南、山西东南、陕西南部、甘肃南端、四川中南、西藏东南端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北部广大地区。1.2.茯苓道地产区沿革 茯苓道地产区古今变化比较大,野生产地由古代泰山变迁至当今的云南,可能跟朝代变更和经济发展有关,茯苓最初的产区是中原地区,因中原地区为政治文化的发源地,当时的中药采集、运输、利用等十分便利,因此,中药的最初产区以中原地区居多,随后随政治中心的迁移,茯苓的道地产区亦迁移,而野生茯苓资源有限,不得不寻找更多

    10、野生茯苓作药用,致使清初以云南野生茯苓为道地产区沿用至今。时间 文献 记载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今山西太原)山谷”。魏晋时期 吴普本草 云:“茯苓或生茂州(今四川茂汶)大松根下”。博物志 曰:“今太山有伏苓而无虎魄,益州永昌有虎魄而无伏苓”。南北朝时期 名医别录 中记载:“生太山大松下”。本草经集注 云:“今出郁州,彼土人乃故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隋唐时期 新修本草 云:“今太山亦有茯苓,白实而块小,不复采用。今第一出华山,形极粗大。雍州南山亦有,不如华山者”。蜀本草“图经云:生枯松树下,形块无定,以似人、龟、鸟形者佳。今所在大松处皆有,惟华山最多”

    11、。两宋时期 大观本草“范子云:茯苓出嵩高三辅”。本草图经 曰:“生泰山山谷,今泰、华、嵩山皆有之”。明清时本草蒙筌 云:“近道俱有,云贵独佳。产深山谷中,在枯松根底”。11 期 本草品汇精要 曰:“严州(今属杭州)者佳”。本草原始 亦云:“生大松下,今以云贵出者为佳。形块无定,以似龟、鸟形者为良”。本经逢原 云:“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植物名实图考 云:“茯苓,本经上品,附松根而生,今以滇(云南)产为上”。本草从新 中记载:“产云南,色白而坚实者佳,去皮。产浙江者,色虽白而体松,其力甚薄。近今茯苓颇多种者,其力更薄矣”。增订伪药条辨 记载:“天然野生之茯苓,无论何

    12、地产,皆为佳品。惟云南产天然生者为多,亦皮薄起皱纹,肉带玉色,体糯质重为最佳,惜乎出货不多。其他产临安、六安、于潜者,种苓为多”。近代 药物出产辨 中记载:“以云南产者为云苓,最正地道。产安徽省者名安苓”。药材资料汇编 中记载:“人工栽培以来,安徽、湖北等地成为茯苓主产区。现时野生主产于云南丽江地区”。中药材产销 中记载:“野生者以云南为著名,栽培者以安徽量大、质优”。茯苓地道性发展有随地域变迁的特点,遵循“相对稳定,不断选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重视健康,用药采集量不断扩大,野生茯苓资源逐渐枯竭,人们开始了野生变家种的探索实践,以达到永续利用、济民千秋的目的。自从开展人工培养、种植

    13、以来,安徽、湖北、云南等省成为茯苓主产区。如安徽潜山县,湖北罗平县“木引”栽培茯苓已有 340 余年历史。云南自 60 年代开始人工种植以来,主产于楚雄、维西、贡山、丽江、宁蒗等地,所产茯苓道地质优,行销国内外。现在云苓因其地道仍居上乘,为权威人士和广大用药者所认同和推崇,以其质优品佳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信誉。12 第二章第二章 茯苓茯苓种植历程种植历程 随着茯苓医疗保健作用的不断增加,野生资源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而促进了茯苓野转家种和生产栽培产业的发展。纵观我国茯苓生产栽培历史,大约经历了 4 个发展时期,不同发展时期的栽培产区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和迁延。2.1.探索栽培期 古代,我

    14、国药材产区广大农民在采收、利用野生茯苓资源的同时,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着野生转为家种的探试。由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有关“(茯苓)彼土人乃假斫松作之,形多小,虚赤不佳”的记载可以推断,我国产区农民在 1500多年前即进行了茯苓野转家种的探索。由南宋癸辛杂识记载的“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渗入于内,然后择其地之沃者,坎而瘗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可以看出,当时茯苓栽培技术已与近代相近。期间,全国大部分产区虽在进行野转家种的尝试,但未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种植,茯苓商品家野兼有,以采挖野生资源为主,主要产区在山东、河南、陕西一带,栽培用材主要为温性松树,如油松 Pinus

    15、 bu1aeformis Garr.、赤松 Pinus densiflora Sicb.etZucc.等。13 2.2.规模栽培期 宋末至明初,我国北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森林资源迭遭破坏,经济发展滞缓,药材生产严重受挫,原以北方为主的茯苓栽培产区相应南迁至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并逐渐形成大规模栽培,生产提供的商品供应全国,成为全国茯苓的主要产区,并一直延续至 20 世纪 60 年代末。据湖北省罗田县志记载:元朝(罗田)即有茯苓种植,至今已有 500 多年历史。清乾隆三年(1738 年)湖北优质罗田茯苓,即正式挂上“九资河”牌号向蒙古、日本及东南亚等地销售;1915 年“九资河茯苓”在美国

    16、旧金山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倍受赞赏。1956 年湖北茯苓产量多达325 万 kg,约为当时全国产量的 60%。1977 年,湖北英山、罗田、麻城,安徽岳西、金寨、霍山等大别山茯苓产区县被定为全国茯苓外贸出口基地;1984 年及1997 年,分别被定为全国获苓药材生产基地。该时期的主要技术特点为:栽培用材主要为暖性松树,如马尾松 Pinus mssniana lamnb.、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等,并进行削皮留筋、锯筒码晒等处理;使用新鲜菌核为种源进行扩大繁育。故该时期俗称为茯苓的“肉引栽培”时期。2.3.引种推广期 20 世纪 70 年代初,全国茯苓等多种中药

    17、材供应极度紧缺,为缓解当时常用中药材供销失衡及“配方难”的现状,中国药材公司在当时“计划经济”的框架内,组织湖北、安徽技术人员,调运茯苓鲜种(新鲜菌核),支援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进行引种栽培,在全国推广茯苓种植技术,发展茯苓新区生产。使茯苓药材产 14 区由原鄂豫皖大别山区,转变为浙闽、闽粵赣、粵桂、赣湘、湘桂黔等 6 大产区,主要产区县迁延至湖北罗田、英山、麻城,安徽岳西、霍山金寨,河南商城,广东信宜、高州、新丰,广西岑溪、苍梧、玉林,福建尤溪、三明、沙县,云南禄劝、武定等地。该时期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应用微生物组织分离技术培育的茯苓纯菌丝菌种,代替传统鲜菌核作为种源进行茯苓裁培,逐渐推广至

    18、全国,一直沿用至今。故该时期俗称为茯苓的“菌种引栽培”时期。2.4.规范种植期 茯苓新产区的扩大,缓解了紧缺的药材供应,但传统药材地道性遭受到极大冲击,不同产区的种植方法和加工技术,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药材产量大起大落,商品外观松泡、内在质量不稳等现象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人民用药安全和对外贸易信誉。90 年代末,我国进入 WTO,为稳定药材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外贸出口,全国开始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 GAP 基地建设。湖北、湖南、云南等省相继承担国家相应科研课题,开展茯苓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探讨茯苓GAP 基地建设的途径。其中:1999 2014 年间,湖北省相继承担、完成了 10 项国家

    19、和湖北省茯苓规范化种植研究课题(表 2),取得了 6 项技术发明专利;发布了 3 项湖北省地方标准;“九资河茯苓”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我国第 1 个茯苓名优产品品牌。同时,在开展规范化种植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英山罗田协助北京同仁堂、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建设了茯苓药材规范化种植原料生产基地。2013 年,这两个基地分别通过了国家 GAP 认证。15 2012 2014 年间,湖南、云南等省承担了国家工信部重点支持项目,开展茯苓规范化种植研究,促进了全国茯苓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发展。该时期的主要栽培产区相应迁延至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省。第三章第三章 茯苓茯苓研究现状研究现

    20、状 3.1.化学成分 名称 化学成分 结构类型 备注 茯苓菌核和茯苓皮 三萜类化合物 羊毛甾-8-烯型 发挥抗炎活性的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也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茯苓皮的甲醇粗提物中三萜类具有抗氧化活性。羊毛甾-7,9(11)-二烯型 3,4 开环-羊毛甾-8-烯型等 3,4-开 环-羊 毛 甾-7,9(11)-二烯型 环二氧四环三萜,4,5-开环-羊毛甾型 1 四环其他型三萜 五环三萜 茯苓菌核 二萜类化合物 三环二萜类化合物(去氢松香酸甲酯)茯苓中除了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外,还含有二萜类型的化合物。16 茯苓菌核、茯苓块、茯苓皮 甾醇类化合物 麦角甾醇类化合物 茯 苓 乙 醇 提 取

    21、物(250mg kg-1BW)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以及与之相关的脂质代谢物异常。茯苓 氨基酸、脂肪酸等其 他 类 化合物 乙基吡喃葡萄糖苷 从茯苓中还分离得到了氨基酸、脂肪酸等其他类化合物,包括(S)-(+)-turmerone,乙基-D-吡喃葡萄 糖苷、L-尿苷、柠檬酸三甲酯、(R)-苹果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酪氨酸、苯丙氨酸、3-吲哚乙醇,亚油酸,核糖醇、甘露醇。尿苷 柠檬酸三甲 酯(R)苹果酸二甲酯 茯苓菌丝体、茯苓菌核 多糖类 水溶性多糖 茯苓多糖具有降血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和较好的抗动物衰老作用,通过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发

    22、挥抗肿瘤作用。碱溶性多糖 茯苓 茯苓多糖衍生化产物 羧 甲 基 化 茯 苓 多 糖(CMP)通过保护机体免疫器官,防止或减少胸腺萎缩、脾脏增 大,激活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增强NK 细胞活性,调节 IL-2、TNF 等炎症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力。硫酸化茯苓多糖(SP)磷 酸 化 茯 苓 多 糖(P-PCS3-II)羧甲基化硫酸化多糖(CS-PCS3-)阿魏酸茯苓多糖(FP)17 3.2.药理作用 名称 药理作用 茯苓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 抗肿瘤活性 免疫调节活性 调节泌尿系统 治疗水肿尿少 预防泌尿系统结石 保肝作用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 抗炎活性 茯苓中的乙酸乙酯部分 提高记忆力 茯苓乙

    23、醇提取物 改善降血脂活性 茯苓菌核中分得的化合物 降血糖活性 茯苓总三萜 抗癫痫作用 茯苓皮的甲醇粗提物中三萜类 抗氧化活性 3.3.开发利用 3.3.1.药用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收载),药食两用大宗中药材,临床运用最多的四大传统药材之一,有“十方九苓”之说,18 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 心的功效,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 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可见,茯苓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分类名称 部位 功效 白茯苓 白净细腻坚实的茯苓肉 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长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24、。赤茯苓 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 主治破结气。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 茯神 带有松针的白色部分 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茯神木 外围生过茯苓的较粗的松根 用于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茯苓皮 茯苓的外皮 治疗各种水肿 3.3.2.保健作用 茯苓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早记载的多孔菌科植物。中药四大经典之一神农本草经载“忧恚,惊邪,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千百年来,一直与灵芝、人参、阿胶等被列为中药中的上品。其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甘能补益,淡能渗泄水湿,补中有泄,泄中有补,蕴藏阴阳互生之理,可渗湿泄水,使阴阳

    25、相交,宁心安神,助 19 眠,健脾气。清本草求原云:茯苓“白者入肺脾兼心气分,主补阴,赤者入心胃小肠膀胱 血分,主泻血分湿热,破结气,利窍行水。”茯神“降肺阴入心生血,故补心血,安神更胜”。现 在被百姓乐道的茯苓饼,更是清朝慈禧太后延年益寿的点心之一。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茯苓不仅仅是临床的常用中药之一,更是常用于保健的食材之一。第四章第四章 茯苓茯苓发展情况发展情况 4.1.产区分布情况 茯苓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我国茯苓资源丰富,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26、。家种、野生均有,以家种产最大,商品多。其中以云南产“云苓”质量最佳,安徽产“安苓”产量最大。20 茯苓的主产区,分为三大区域,大别山产区、湖南产区和云南产区。茯苓三大产区中,除湖南产区主要作为加工集散地外,其余两大产区均为茯苓的产出地。除上述三大产区以外,广西、贵州等地也有部分茯苓产量。图 4-1:全国茯苓产区分布情况 表 4-1:茯苓产区地理分布 产区 省 市 县 大别山产区 安徽省 安庆市 岳西县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县 安徽省 六安市 金寨县 湖北省 黄冈市 英山县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县 湖南产区 湖南省 怀化市 靖州县 云南产区 云南省 丽江市 永胜县 云南省 大理市 永平县 云南

    27、省 普洱市 思茅区 21 云南省 楚雄州 楚雄市 4.1.1.大别山产区 包括安徽的岳西县、霍山县、金寨县及湖北的英山县和罗田县,岳西县同为重要的茯苓生产、加工集散地。大别山地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适合多种林木生长,为茯苓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生长环境。形成了以“安苓”、“九资河茯苓”为优势品牌的茯苓产业。“安苓”以安徽岳西、金寨、霍山为主产区,岳西已发展为大别山地带茯苓加工、流通集散地。湖北罗田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资河茯苓”而闻名、辐射至英山、麻城,湖北已发展为茯苓科技创新中心地。4.1.2.湖南产区 主要集中在靖州县,茯苓产量小,主要依靠外地购买鲜货进行加工,当地也是重要的茯苓加

    28、工集散中心,全县总人口才 27 万,而茯苓产业从业人员就有 12万人。2007 年,靖州获得中国茯苓之乡 之称。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州茯苓”、靖州茯苓专业协会、靖州茯苓大市场共同发展下,已形成从人工栽培、加工、到产品开发的茯苓产业链,成为靖州乃至武陵山区的特色经济产业。湘黔地带茯苓,多以鲜茯苓流通到靖州茯苓大市场,在靖州加工后再流通到全国各大药材市场。每年靖州进行鲜、干茯苓交易达 7 万余吨,交易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22 4.1.3.云南产区 云南产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较高,适合茯苓生长。现在我国最大的茯苓产区在云南,主要产地有:丽江永胜、

    29、大理永平、保山腾冲、普洱景谷等等地,以茯苓人工栽培为主,大多以鲜茯苓销售为主,茯苓加工及产品开发较少,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4.2.市场价格情况 茯苓历史价格走势呈现山峰状震荡变化,茯苓共出现过五次历史价格高点,其中第一次价格高点为 A 点,茯苓价格达到 9 元(千克价,下同);第二次价格高点为 B 点,茯苓价格达到 8 元;第三次价格高点为 C 点,茯苓价格达到 17元;第四次价格高点为 D 点,茯苓价格达到 11 元;第五次价格高点为 E 点,茯苓达到历史最高价格 26 元(见图 3-2)。图 4-2:茯苓历史价格走势(来源: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分析茯苓历史价格走势,在 A 点、

    30、B 点和 D 点,茯苓价格变动趋势大致相当,且变化幅度较平缓,均是受自身周期规律所致。C 点和 E 点,茯苓价 23 格变化摆脱了规律的周期性走势,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显著。2003 年的非典及2009 年药市的牛市行情,推动了茯苓上述两次高价行情。图 4-3:茯苓历史价格走势(来源:成都天地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茯苓生长周期短,产能恢复快,行情与产量的关联性极高。茯苓最近一次的高价期始于 2010 年止于 2011 年,在 2010 年茯苓(统块安徽下同)价格由 12 元左右开始上涨,年末达到 26 元,并在 2011 年长期保持在 25 27 元之间震荡波动。2011 年末,随着新货应市,茯苓价

    31、格快速跌落到 15 元。茯苓 2010 年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受药市大环境的影响,市场正值牛市环境,多品种出现了价格快速拉升上涨趋势;另一方面,2010 年云南地区干旱较严重,茯苓鲜货产出量减少,造成 2010 年茯苓总产量缩减,2010 年茯苓产量在 1.6 万t。而茯苓在 2011 年的高价刺激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导致 2011 年茯苓产出量显著增加,达到 2 万 t。2012 年,茯苓价格在 1217 元之间变动,茯苓种植面积较 2011 年减产,但 2012 年茯苓的产量仍达到了 1.7 万 t;2013 年,安徽产区茯苓出现部分减产,后经证实减产幅度并不大,2013 年茯苓产量在1.61

    32、.7 万t 之间。从统计数据来看,茯苓供需处于较平衡状态,但不能忽视,像茯苓这样的大宗品种,每年都会有遗留库存累积,在 2012 年年末茯苓就已有近万 t 的货源未 24 消耗,那么截至目前,茯苓供需关系而言,茯苓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2014 年茯苓维持相对高位行情,让众多生产企业备受压力,导致 2015 年 4月后,茯苓价格行情有所回落。2016 年年初茯苓行情有所复苏,安徽茯苓丁回升到 25 元/公斤。2018 年以来,茯苓的价格走势是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现阶段,安徽产茯苓丁价格在 21 元左右。图 4-4:市场历史价格(规格:安国、亳州药市为大丁安徽,荷花池、玉林药市为统丁云南;单位:

    33、元/kg)151719212325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安国药市2220252221.522亳州药市211825202121荷花池药市252525222222玉林药市1718.523202022安国药市亳州药市荷花池药市玉林药市 25 图 4-5:产地历史价格(规格:统丁,单位:元/kg)4.3.市场供需情况 4.3.1.需求情况 茯苓既是药品,也是食品,是养生保健领域的重要成员,也是中成药的常见配方原料,茯苓在中成药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六味地黄丸”

    34、销售收入市场规模已达 10 亿元,而且呈上升趋势;“藿香正气”系列 2009 年销售收入也已突破 10 亿元;“桂枝茯苓胶囊”即将通过美国FDA认证,预计通过后每年将有200亿元的市场规模尤其当前世界各国人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回归自然,崇尚绿色,主张养生,返璞归真的愿望日益高涨,对茯苓等具有保健功能的传统药材认识日益深刻,对以茯苓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的需求剧增 据药通网中国药材信息网中国药材天地网等资料报道,近两年全国茯苓年16182022242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8年1月 2019年1月 2020年1月2015年1月 2016年1月 2017年1月 201

    35、8年1月 2019年1月 2020年1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21.521.523191919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212122181919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2121201819.519.5云南省-思茅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7172018.52020 26 平均社会需求量约为2.5万吨根据目前茯苓产销现状和市场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我国茯苓市场需求量将达到 34 万吨2016 年由于减产,茯苓产新时处于高价,带动云南、陕西、贵州等新产区大量发展种植。2017 年茯苓扩种明显。2018 年种植趋于稳定,茯苓全年均产,货源持续补充,产销基本平衡。目前全国茯苓年均产量约 2 万多吨,

    36、供需缺口较大群众医疗保健的需要,对外出口的增加,市场药材商品的短缺,为区茯苓产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4.3.2.供给情况 现在茯苓的种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加工成本也在上升,茯苓刮皮挑选晒干分级全靠民工来干,是个用工密集型产业,当前的茯苓行情已经在成本线上运行;另一方面,连续多年价格低平,造成种植积极性不高。农村劳动力本来就紧缺,投入茯苓生产的劳力明显不足,成本在上升不容忽视。此外,政府环保管控将越来越严。云南茯苓生长的基料通常采用椴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方法,湖北、重庆等地也有尝试采用袋料种植,但该方法成本不低且产量不高。茯苓的种植需经备料、选地挖窑、下窑与接种、查窑补引、培土等过程,其中有两个

    37、制约因素:一是在开荒林时易造成环境破坏。另一个则是大量的松木采伐造成资源损失,对于江河的水土保护极易造成影响。云南景谷县茯苓制种、种植环节,已加剧当地生态环境压力。因此,为促进经济发展、合理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确保当地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免受破坏,景 27 谷县森林公安局已发布通知,采取措施坚决制止砍伐树木与开荒种植茯苓。生产受限将引起茯苓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从初步调研来看,2016 年到 2018年,茯苓无论单产量、总产量都呈相对下滑态势,现在又面临原材料的严格管控,势必对其后市发展会造成影响。未来几年,茯苓种植木材问题,已成为该品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并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年茯苓种植面积和产能,

    38、由于库存尚丰市场低迷,其价目前仍在低位徘徊。图 4-6:2012-2018 年我国茯苓主要产区产量(单位:吨)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3.3.贸易情况 2011-2016 年,我国茯苓的国际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伴有少量进口。在此期间,我国茯苓的年出口总量总体下降,年出口总额略有增长,年出口单价上涨;年均出口金额为 3545.40 万美元,年均出口量为 9279t,年均出口单价为 4.14 美12000100030003008500750030004007600650027003007200600023003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大别山云南靖州其

    39、他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28 元/kg。2016 年茯苓出口量 6189.69 吨,同比增长 43.62%;出口额 3662.22 万美元,同比增长 58.62%,占中药材总出口金额的 3.57%;出口均价为 5.92 美元/千克,同比增长 10.44%。我国茯苓出口量、出口额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但出口均价却逐年上涨。图 4-7:2009-2016 年我国茯苓出口数量分析(来源:康美中药网)图 4-8:2009-2016 年我国茯苓出口金额分析(来源:康美中药网)11847683147222281158291610877099135259849192935430978661

    40、8969024.26%-21.32%-6.09%24.35%-32.04%-53.12%43.62%-60.00%-40.00%-20.00%0.00%20.00%40.00%60.00%02000000400000060000008000000100000001200000014000000160000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数量(千克)增长率(%)1362620097291392571056452417112308836622.247.49%44.99%-11.77%119.57%-26.11%-44.65%58.62%-60.00%-40.00

    41、%-20.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金额(千美元)增长率(%)29 图 4-9:2009-2016 年我国茯苓出口均价分析(来源:康美中药网)4.4.产业发展环境 4.4.1.政策环境 2016 年 2 月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规划(2016-2030)的出台,对茯苓这类大宗常用中药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急切需要茯苓大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国家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大政策为茯苓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2、,但是茯苓作为一种资源消耗性的菌类中药,严重依赖松林资源,特别是以农户为主的种植模式,往往是全伐后种植,其对生态环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因而茯苓的发展状况受国家和地方林业政策的影响很大,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逐步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愈加严厉,这对茯苓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限制。如果府限制种植的政策进一步收紧,可能对茯苓原材料价格造成一定影响,茯苓供给的减少会抬高茯苓的价格,大幅提高茯苓价格可能会引起农民偷伐偷种,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1.151.372.522.364.174.545.365.9218.69%84.29%-6.04%76.57%8.71%18.07%10.44%-20.00%-1

    43、0.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01234567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均价(美元/千克)增长率(%)30 环,不利于产业持续发展。如果政府支持大型规范化种植企业统一流转林地,有计划规划间伐间种,则既可以促进茯苓种植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4.4.2.社会环境 近年来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增速下滑,但是医药行业受益于下游医疗、医改、新农合、社区卫生等刚性需求旺盛,整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经济发展与医药体制改革,医保

    44、从低水平广覆盖进入了多样化高保障的阶段,诱导性医药消费正在转向社会人群的刚性需求,个人健康支出加大,未来中药产业总量的增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家对民营医院和健康服务实行“非禁即入”:“放宽市场准入。短短几年,中国的民营医院一下子发展到近 7000 家,这些医疗机构都是中药产业的销售终端和广阔市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加,为茯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未来茯苓行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4.4.3.技术环境 中药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为茯苓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撑,特别是最近几年,以中药配方颗粒和超微饮片(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适应消费需求,迎来高速发展,新型饮片对传统

    45、中药饮片有较大替代空间。配方颗粒以及饮片破壁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得茯苓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的应用,为茯苓产业的进 31 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的支撑。但是与其他中药材相比,关于茯苓产品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总体而言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茯苓中成药以及保健品的开发方面,新品种较少,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此外在种植技术方面,多以基层研究为主,缺乏高质量、可商业转化的优化种植技术;在菌种方面,茯苓菌种还停留在以前的研究成果上,没有进一步的创新;这些成了茯苓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限制因素。第五章第五章 茯苓茯苓产业问题产业问题 当前制约茯苓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茯苓的质量问题与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两个

    46、方面。其中,影响茯苓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茯苓的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茯苓的深加工不足主要是由于茯苓产业化落后所导致,由于产业链太短,无法深入开发茯苓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具体而言,将通过 6 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茯苓产业发展壮大的原因。5.1.菌种选育不规范 目前产区栽培菌种多由当地菌种专业户从菌种研究机构购买母种进行扩繁,由于生产经营茯苓菌种的药农设备简陋环境污染制种方法粗放,不注重茯苓遗传世代的筛选及良种培育,致使分离培育出的茯苓菌种内在质量越来越差,尤其茯苓菌株经多代无性繁殖后,优良的遗传性状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产区的茯苓菌种普遍存在衰老退化现象。部分苓农从外地或外省随意购买原种,使茯苓的遗传 32

    47、世代较为混乱,再加上各地菌株多年交叉混用,一个品种多地栽培,一个产区使用多个品种的现象较为普遍,各地均未形成稳定遗传性状的优良品种,菌种栽培用种质量下滑,造成茯苓商品质量参差不齐 5.2.栽培技术不规范 目前,茯苓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湖南靖州以及云南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是山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茯苓种植分散,且大部分的茯苓都由个体农户种植,规范化的程度较低,种植管理采收加工保存储藏等各环节不统一,苓农为了控制病虫害,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且使用欠规范,随意性很大,造成农药残留和污染,严重影响茯苓的品质。产区农民为尽早受益,往往提前采挖,苓传统栽培的生长周期为 1 年,现多数产区已改为半年,

    48、有的改为 4 或 5 个月,采收时间的提前,使茯苓菌核未完全成熟,不但使产量锐减,也使内在质量无法保障。苓农生产出的茯苓质量得不到保障,差异较大,严重制约着茯苓产业的发展。5.3.加工技术不规范 茯苓产区贫困山区居多,个体经济实力差,无法组织大规模茯苓药材商品的采收、加工和销售,当地的茯苓产业模式多为“农户种植小贩收购茯苓市场交易经营户加工市场”的模式。经营加工户大多是家庭作坊式,规模小,技术落后,仅仅进行一些茯苓的简单加工,如切片,切丁等;茯苓的深加工少,仅有少量的中药饮片,在靖州当地只有补天药业一家比较成熟的企业,在从事茯苓产业的深加工,难以带动当地整个茯苓产业的转型。当前,产区在生产中存

    49、在的 33 随意性,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影响了传统茯苓药材的药用安全和外贸出口。部分产区为加速产品干燥,便于商品养护,增加外观白色光泽,使用硫磺熏蒸,使产品的安全性遭受极大威胁。5.4.产品深加工不足 目前,整个茯苓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以出售茯苓的初级加工品为主,茯苓的深加工不足,产品的附加值很低,产业链较短,难以充分实现茯苓的潜在价值。长期以来,茯苓主产区延续“药材原料饮片中成药临床”这一思想占据,对茯苓的深加工重视程度不足,以茯苓为原料的产品研制极少,这使得茯苓无后续产品的跟进,无产业链的支撑,以生产为主的茯苓产业,产值较低很难经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发展受阻 5.5.宣传力度不足

    50、茯苓作为我国传统常用药食两用大宗中药材,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中成药和保健食品原料,在常见中医临床配方中,茯苓的配伍率较高,素有“十方九苓”之说。但是,在全国没有形成一个知名的品牌。根据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以茯苓为原料的复方制剂多达 237 种,约占全部复方制剂的 16%然而,茯苓在普通消费者中认知度并不高,关于其医药作用和保健作用,消费者了解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茯苓的宣传力度不足,茯苓的主产区经济发展都比较落后,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34 第六章第六章 茯苓茯苓发展对策发展对策 6.1.加强菌种选育,提升茯苓品质 采取政府扶持、产学研机构联办等方式,鼓励各产区研究院校及科研院所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茯苓产业分析报告.pdf)为本站上传会员【Stan****Shan】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