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2∕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贵州省).pdf

    • 资源ID:111056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52∕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贵州省).pdf

    1、ICS93.080CCS R 10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6092021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assified highway reconstruction andextension in the mountain area2021 - 08 - 18 发布2021 - 12 - 01 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2/T 16092021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5总体设计.36路线.47路基.98路面.139桥涵.1410隧道.1711平面交叉.19

    2、12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2013绿化及景观.2314保通方案设计.25附录 A(规范性)桥梁拼宽设计.26附录 B(资料性)水沟盖板平面示意图. 27附录 C(规范性)标志、标线的设置.28附录 D(资料性)百米桩的设置.35附录 E(资料性)贵州公路绿化工程植物选择. 36 DB52/T 1609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

    3、州省公路局、贵州省智恒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湘华、马平均、杨健、王瑞甫、范贵鹏、陈开国、袁源、曾舜、林晓阳、 苟德明、杨荣、晏平浩、刘亚洲、蒋铮、王维利、杨志军、黄晓勇、杨航卓、黄强、彭顺显、宋人武、张晓忠、陈芳、邹飞、刘洋、王建金、钱平、周熙、周莉、李席、葛枝槐、唐光荣。 DB52/T 16092021III引言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麓,区域发育有大娄山脉、武陵山脉、苗岭山脉、乌蒙山脉,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质复杂多变,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使得贵州

    4、公路建设工程艰巨。由于历史原因,既有普通公路大部分技术等级低、指标低,提等升级改扩建难度大,为更加适应贵州山区特点,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既有公路的路域资源,保证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合理运用技术指标,达到安全耐久、经济适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标,通过急弯陡坡路段实地调研、运行数据分析、模拟驾驶数据研究、技术经济对比,结合货车刹车鼓温度影响研究结论,借鉴省内外已有成果,总结贵州省山区普通公路建设经验等工作,制定本文件。本文件充分考虑技术标准、指标的采用,既有资源利用、改扩建方案比选、建设与运营安全相适应等方面,做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力求突

    5、出“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理念。DB52/T 160920211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平面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绿化及景观、保通方案设计等。本文件适用于山区二、三级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山区四级公路局部困难路段、二级及以下山区高速公路连接线新建工程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

    6、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1286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JT/T 1116公路铁路并行路段设计技术规范JTG 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T 3381-02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JTG B0l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T H21

    7、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J21-01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山区普通公路classified highway in the mountain area山区除高速公路以外的等级公路。DB52/T 160920212越岭路段ridge crossing section翻越山岭布线且相对高差大于200 m的路段。长陡纵坡路段long and steep longitudinal slope任意3km平均坡度大于5.5%,或任意3 km平均坡度小于等于5.5%且总坡长大于3 km、平均纵坡大于3%且平均坡度与连续坡长乘积大于165的路段。急弯曲线shar

    8、p curve圆曲线半径小于最小半径一般值,且偏角大于等于90,小于150的平曲线。回头曲线switch-back curve圆曲线半径小于最小半径极限值,且偏角大于等于150的平曲线。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highway in suburban and rural town area在城镇化地区修建的干线或集散公路,包括城市出入口路段、穿越城镇路段等。设计速度design speed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行车速度,单位采用km/h,简写为V。老路利用率inhered road utilization ratio老路利用率指被利用的老路路基部分的长度占原老路路线总长的百分比, 利用老路路基部分包含

    9、路线中线占用、利用老路路基内的土地占路基宽度的10%及以上,或老路路基作为改建公路的附属设施用地,体现对原老路的利用程度。桥头引道bridge approach桥梁台尾至桥梁以外1 V(以km/h计)长度(以m计)范围内的路段。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 stone mastic asphalt; SMA沥青玛蹄脂混合料是由粗集料形成嵌挤骨架,沥青胶结料、细集料、矿粉等材料填充骨架间隙形成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性能沥青路面混合料superior performing asphalt pavement一种主要包含基于沥青胶结料PG分级,采用SGC旋转压实机成型试验

    10、,并分析混合料体积性质和路用性能,综合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的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简写为Superpave。4总则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既有公路的路域资源,按照“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理念,遵循“利用与改建相结合、指标与投资相适应、畅通与安全同重视、服务与绿美同兼顾、生态与品质同坚守”的原则,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合理方案。DB52/T 160920213改扩建工程实施前,应对改扩建方案和新建方案进行论证比选。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利用现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因地形地物限制,提高设计速度将诱发工程地质病害,大幅增加工程造价或对保护环境、文物有较大影响时,该局部路段的设计可维

    11、持原设计速度,二级公路不宜大于 10 km。改扩建工程应在运行状况、技术指标调查,结构检测、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循环利用既有公路资源,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控制工程造价。改扩建时为维持通车,应作保通设计方案。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采用经工程检验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5总体设计应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确定的改扩建形式、技术标准与规模、建设时机、实施方式等进行总体设计,并充分考虑起终点 3 km 区域范围的路网衔接。各设计阶段应针对各自特点对工程技术方案、施工期交通组织方案及重点环境保护方案等进行重点研究。应充分结合交通安全性评价,经论证后可分段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分段长度不宜小于

    12、10 km,困难路段分段不应小于 3 km,减速时其相邻段运行速度差应小于 20 km/h 及运行速度梯度的绝对值不应大于 15 km/(hm)。应加强对地形地质复杂路段、桥梁、隧道、高填深挖、过城镇路段的研究,并对建设条件、既有工程利用、施工期对区域路网的影响、工程造价、城镇发展、经济带动,以及公路运营、管养、环境与社会成本、建设技术成熟度等因素进行方案比选论证,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有条件时应根据公路不同的行政等级、路域景观、功能定位,“畅安舒美”的要求确定建设方案。应体现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公路的总体原则,合理、灵活把握技术指标,要求如下:a)原有公路处于地形平缓且线形较好的路段,改扩建时宜选用

    13、较高的设计速度。在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差、原有公路等级低的路段,同一技术等级下宜选用较低的设计速度;b)对地形困难、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艰巨、条件受限的越岭路段、长陡纵坡路段、急弯曲线路段或回头曲线路段采用对应平纵指标;c)公路扩宽宜采用单侧加宽,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双侧加宽。局部困难路段经论证后可采用完全利用或新建。兼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设计应结合城镇规划布设。交通组织设计应结合改扩建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并应考虑受影响区域路网状况、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期等因素。总体设计应重点考虑下列因素:a)既有公路技术状况及交通安全性调查结论;b)路基、路面以及挡土墙、涵洞、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利用与改扩建条件;

    14、c)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增设、改移与改扩建需求;d)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的设置或调整;e)路基扩宽或路面加铺后对公路建筑限界的影响;f)施工期交通组织对运行安全、施工方案和工期等的影响;g)改扩建施工对沿线周边环境、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h)应充分利用既有公路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i)做好环境、生态保护和恢复。应开展相邻公路沿线设施调查,统筹考虑管理养护设施的设置。DB52/T 1609202146路线一般规定6.1.1路线设计应根据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道路功能及既有公路的利用与改扩建要求,遵循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公路资源的原则,合理选用指标。6.1.2对既有公路经安全性调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

    15、地质灾害需处治的路段、工程艰巨路段,在路线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6.1.3利用既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受自然条件制约时, 可灵活采用平纵指标, 但极限指标不应组合使用,并应强化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6.1.4路线设计应保证运行速度的均衡,提高公路安全性。二级公路应重点对下列路段进行运行速度检验:a)不同设计速度路段相衔接处;b)受条件限制,采用平、纵面指标低限值的路段;c)被利用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的路段。6.1.5兼具城市道路功能二级公路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 20 年。 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合理确定道路等级、平纵线形、横断面布置、交叉口形式等,应符合交通安全要求。既有公路技术指标及

    16、运行状况调查6.2.1应对既有公路开展技术指标调查,调查手段主要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几何测量、试验检测,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路线平纵线形指标、横断面型式、构造物技术状况等级。6.2.2应对既有公路开展运行状况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运行期间的交通组成调查、 运行速度调查、交通事故多发点及地质灾害点调查。6.2.3应根据既有公路技术指标与运行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指标对照、统计分析、结构计算等方法,从行车安全性、承载能力、稳定性、规范符合性、功能适应性等方面,对既有公路做出定性或定量分析。6.2.4应根据调查及评价结论,合理确定老路利用率、路段设计速度与相应技术指标

    17、。设计速度6.3.1设计速度选用应根据公路的功能与技术等级,结合地形、工程经济、预期的运行速度和沿线土地利用性质、老路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6.3.2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不宜采用 80 km/h,当采用 60 km/h 时不应设置回头曲线。6.3.3设计速度选用应符合表 1 规定。表 1设计速度要求指标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6040403020注:二级公路越岭路段、急弯曲线段或回头曲线段时设计速度可采用35 km/h、30 km/h,三级公路越岭路段、急弯曲线段或回头曲线段时设计速度可采用25 km/h。路基宽度不变。DB52/T 1609202156.3.4兼

    18、具城市道路功能公路设计速度应符合以下规定:a)作为干线二级公路、二级公路设置慢车道的路段,或二级公路与城市主干路衔接的路段,设计速度宜采用 60 km/h;b)作为集散二级公路,或与城市次干路衔接的路段,设计速度可采用 40 km/h。路基宽度6.4.1改扩建公路的路基宽度应根据公路功能、公路等级、设计速度、交通量大小及组成、地形条件及沿线城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形式。6.4.2公路路基宽度组成宜按表 2 选用。表 2公路路基宽度组成6.4.3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横断面设计,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并应根据道路等级、控制要素和总

    19、体设计要点等合理布设;b)道路横断面可选用城镇道路规定的相应形式,当道路横断面局部有变化时,应设置宽度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作为起点;c)路基横断面不设中分带,人行道宽度不宜大于 3 m;d)桥梁在城镇段时检修道宽度应与人行道宽度相适应;e)机动车道、大型车或混行车道宽度应采用 3.5 m,小客车专用车道宽度应采用 3.25 m,慢车道的宽度应采用 3.5 m。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应符合 GB 51286 的要求。6.4.4圆曲线加宽类别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组成确定。圆曲线上的行车道加宽应设置在圆曲线内侧,特殊情况下,当内侧加宽受限时,可采用外侧或双侧加宽。对越岭路段、急弯曲线

    20、段或回头曲线二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 35 km/h、30 km/h 及三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 25 km/h 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按表 3 加宽,并应加强渐变过渡段的线形与交通标线设计。指标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6040353040302520车道宽度/m3.503.503.503.503.503.253.253.00右侧硬路肩宽度/m一般值0.75-最小值0.250.250.250.250.25土路肩宽度/m一般值0.750.750.750.750.750.500.500.25最小值0.500.500.500.500.50注1: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 km

    21、/h时,路基宽度一般值为10 m,最小值为8.50 m;设计速度小于60 km/h时,路基宽度为8.50 m;注2: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 km/h时,路基宽度为8.50 m,急弯曲线、回头曲线路基宽度按6.3.3条执行;设计速度小于40 km/h时,路基宽度为7.50 m;注3:四级公路:路基宽度为6.50 m。DB52/T 160920216表 3双车道路面加宽值6.4.5采用不同路基宽度和断面组成形式的衔接处宜选择在交通量变化的平面交叉处,当条件受限无法设置于平面交叉处时,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渐变率不宜大于 1/20,且设计速度为 40 km/h 时不宜小于 30 m,设计速度为 60

    22、 km/h 时不宜小于 40 m。平面设计6.5.1平面线形平面线形应注意线形与地形、景观、环境等协调性,但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建设资金制约时,可在满足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灵活选用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回旋线参数比例、平纵线形组合等指标。6.5.2圆曲线6.5.2.1各级公路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设计速度相适应。6.5.2.2圆曲线最小半径及回旋线最小长度应根据设计速度,按表 4 确定。表 4圆曲线最小半径指标要求设计速度/(km/h)604035302520一般值/m20010085654530极限值/m最大超高6%13560453525158%1255

    23、040302015回旋线最小长度/m5035302525206.5.3急弯曲线二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40 km/h时,困难路段经充分论证后可采用设计速度35 km/h、30 km/h的平纵指标,但平面半径不宜小于40 m;三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30 km/h时,困难路段经充分论证后可采用设计速度25 km/h的平纵指标,但平面半径不宜小于20 m;并满足合成纵坡、停车视距的要求。6.5.4越岭路段二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40 km/h时,困难路段为充分利用老路,节约资源,在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后,可以采用35 km/h、30 km/h的平纵指标;三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30 km/h时,困难路段为充分利

    24、用老路,降低造价,在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后,可以采用25 km/h的平纵指标。加宽类别设计车辆圆曲线半径对应的路面加宽值 m70505030302525201小客车0.91.31.51.82载重汽车2.02.42.73.83铰接列车4.55.36.08.5DB52/T 1609202176.5.5回头曲线段回头曲线按JTG D20的规定执行。6.5.6缓和段直线同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径向相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回旋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3 s设计速度行程,且满足超高渐变率的要求。当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加宽侧路面边缘宽度渐变率不大于1:15计

    25、算,且长度不应小于10 m。困难路段,当超高缓和段或加宽缓和段较长时,经论证后,可将超高、加宽插入相邻直线和圆曲线段,但插入圆曲线的长度不得超过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半。6.5.7曲线间直线长度两圆曲线间以直线相连接时,直线长度不宜过短,并符合下列规定:a)设计速度为 60 km/h 时,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 m 计)不宜小于 4 V(以 km/h 计);反向圆曲线间不宜小于 1 V(以 km/h 计);b)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 40 km/h 时,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 m 计)不宜小于 2 V;反向曲线间不宜小于 1 V(以 km/h 计)。在困难路段,当平纵面完全拟合老路时

    26、,在满足速度协调性的基础上曲线间直线长度可不作要求。6.5.8视距双车道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条件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可采用停车视距。当视距不满足会车视距要求时,应有足够的横净距,当利用老路路段受条件限制不能满足横净距要求时,应通过设置凸面镜等交通工程措施改善行车条件。纵面设计6.6.1纵断面设计应结合地形、水文、地质、桥涵、取弃土等因素深入研究、综合比较,老路路基、路面、结构物的技术状况满足使用要求的,应充分利用。经过论证分析后,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6.6.2老路利用段的纵面设计,宜与既有公路纵面拟合,除受净空以及构造物限制的路段外,一般路段应遵循“

    27、宁填勿挖”的改扩建原则。6.6.3纵面拟合线形设计宜应符合下列规定:a)满足路面加铺、补强的预留厚度需要;b)考虑老路既有构造物利用时,以构造物为控制点进行设计;c)兼具城镇道路功能路段,纵断面设计高程应与周边地块衔接,并参照城市竖向规划控制高程,充分考虑城市排水需求;d)在沿线村寨集镇路段,应充分考虑出行需求。6.6.4最大纵坡根据设计速度,按表 5 确定。利用老路路段,最大纵坡可增加 1%。DB52/T 160920218表 5最大纵坡指标设计要求设计速度/(km/h)604035302520最大纵坡/%677.588.596.6.5为充分利用老路,在困难路段最大坡长可按纵坡按减 1%后,

    28、最大坡长取值应符合 JTG D20 的要求,经运行速度检验,满足协调性要求,不低于载重汽车上坡方向容许最低速度规范值,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公路限速设施。6.6.6桥头引道的长度(以 m 计)不宜小于 1V,引道纵坡不宜大于 6%。6.6.7越岭路段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 200 m500 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相对高差大于 500 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且任意连续 3 km 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5.5%。超过上述规定的路段应进行专项安全性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公路限速设施。6.6.8爬坡车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连续上坡路段,当通

    29、行能力、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设置。爬坡车道可采用“短距多处”的方式,其宽度不应小于 3.5 m,有效长度不宜小于 200 m;b)双车道公路服务水平为四级及以上的路段可不设爬坡车道。线形设计6.7.1平、纵线形设计应总体协调,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宜均衡,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6.7.2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 40 km/h 时,宜满足平曲线包含竖曲线的要求,困难路段部分竖曲线可伸入直线段或平曲线段。6.7.3平面线形指标较优、视距良好的路段,最大纵坡可采用极限值;平面指标低、连续弯道频繁的路段,纵断

    30、面指标不宜采用极限值;长陡纵坡坡底不应与低限的平曲线组合应用。其它路段如无法避免存在不利组合时,应充分论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设置限速设施。6.7.4隧道洞口不应布设半径小于一般值的平曲线,隧道洞口外连接线应与隧道洞口内线形相协调,隧道洞口内外侧各 3 s 设计速度行程范围的平、纵面线形应一致,困难路段,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洞口内外平曲线可采用回旋线,但应加强线形诱导设施。洞口的纵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坡段,需设置竖曲线时,宜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隧道洞身范围内的线形指标按照 JTG 3370.1 相关规定执行。6.7.5最大合成坡度值应根据运行速度、圆曲线半径、路线纵坡、横向力系数、自然

    31、条件经计算确定。6.7.6回头曲线宜满足会车视距(两倍停车视距)要求,如达不到会车视距要求,且清除边坡、开挖视距台或加大圆曲线半径工程过大时,可采用设置标志、凸面镜,原有路面加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路基宽度,回头曲线内、外侧边沟采用浅碟式边沟或者设置盖板边沟增加路侧净区宽度等。附属设施设计6.8.1紧急停车带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路基宽度10.0 m 时,应结合公路的平纵横指标、合适的地形条件及沿线居民点的布局,合理设计紧急停车带;b)宜利用截弯取直后被“闲置”的老路、弃土场,在增加工程量不大的位置设置;c)有效宽度不应小于 3.50 m、有效长度不宜小于 30 m、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 2

    32、0 m。DB52/T 1609202196.8.2停车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结合沿线途经的乡镇、居民集中点及观景需求合理设置;b)宜利用截弯取直后被废弃的老路、弃土场,在增加工程量不大的位置设置。6.8.3观景台、加水点、农产品销售点、客车临时停靠站等应结合线形、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既有公路资源,综合考虑,合理设置,且两端变速区段应按 JTG D20 设置。7路基一般规定7.1.1路基设计应掌握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水文等,了解原有路基施工及使用状况,结合路网情况、农田水利建设等综合设计,宜避免高填、深挖。7.1.2应充分利用既有路基,并进行调查、合理评价,分析拼宽路基对既

    33、有路基变形、稳定性及防护、排水设施的影响, 采取合理的改扩建方式和具体工程措施, 保证改扩建公路路基强度、 稳定性及耐久性,并满足使用功能。7.1.3应对原有路基标高进行复核,不满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加高原路基。路基填筑高度应满足路床中湿状态下路基临界高度要求, 当受建筑限界影响填筑高度不满足排除地下水排水要求时,应采取增设排水垫层或地下排水渗沟等措施。下穿既有构筑物受建筑限界限制,路基排水功能不满足要求时,应设置纵向渗沟、暗沟等,排除地面水。7.1.4公路路基的拓宽改建应根据公路等级、技术标准、结合当地地形、地质、水文、填挖情况选择适宜的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基拓宽宜采取单侧拓

    34、宽的方式。7.1.5拓宽部分的路基应与既有路基之间保持良好的衔接,并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防止产生纵向裂缝。7.1.6对特殊路基路段应加强地质勘察,并进行专项路基设计。7.1.7对既有公路的防护、排水等构造物的稳定性、完整性进行评价分析,对既有支挡结构,应少扰动,多利用。无明显损害、且强度及稳定性满足改建要求时,宜全部利用;部分损坏或不能满足改建要求时,宜进行加固利用、改建或拆除重建。7.1.8路基排水应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天然及人工沟渠、桥涵位置等进行综合设计,做好路基排水与桥涵、隧道排水系统及各类排水设施的衔接处理。7.1.9受地形或既有建筑物限制路段,为满足路基宽度

    35、要求导致工程造价增加较大时,可将排水设施以暗沟、渗沟等形式设置在路肩范围内,并应满足行车荷载和排水要求。既有路基状况调查评价7.2.1路基状况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收集既有路基的设计资料及养护资料;b)调查既有路基主体稳定性及使用状况;c)调查既有路基支挡结构、防护工程、排水系统等实际状况;d)收集特殊性岩土、不良地质地段的既有路基处治方案、监测资料等成果。7.2.2应对既有路基技术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置建议,评价内容包括:a)根据相关标准综合分析评价既有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状况,判别拓宽改建路基对既有路基稳定的影响程度,对既有路基的可利用程度做出评价;b)分析评价各种防护和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及

    36、改进措施;DB52/T 1609202110c)分析评价路基的病害类型、规模、成因,提出病害的处治建议;d)软土、膨胀土、岩溶等特殊路基的调查和分析评价按照 JTG D30 要求进行;e)采空区路段应进行地表稳定性评价,分析评价拓宽改建路基对下伏地基作用影响。路床7.3.1上路床应优先选用硬质石料填筑,填筑材料各项指标均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7.3.2当改扩建公路完全利用段既有路面结构层强度满足新建路面基层要求时,可直接作为改扩建公路路床;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就地翻挖回填、换填、掺灰改良或排水等增强补压措施进行处理。填方路基7.4.1应充分利用挖方边坡的开山石渣进行填筑,达到区域段内挖填平衡,减

    37、少对环境的影响。路基填料、压实度应符合 JTG D30 的相关规定,并与既有路基地表的排水设施做好衔接。7.4.2填方边坡坡率、平台宽度及边坡分级高度应结合填料种类和工程地质条件按 JTG D30 的相关规定执行,当弃方量较大时,可适当加宽填方边坡平台或放缓填方边坡,以减少弃方、增加路基稳定性及利于边坡植物防护。7.4.3高填方路堤、陡坡路堤以及拟利用既有路基存在病害时,应进行专项设计。7.4.4拼宽路基应与既有路基的路基动回弹模量相协调。并根据既有路基的含水率、密实度、病害类型等因素,统筹协调既有路基、路面加铺设计,综合确定既有路基的处治措施,具体如下:a)当既有路基回弹模量不满足新建路基的

    38、要求,但既有路面未出现破损,且拓宽后通过加铺设计可满足路面设计要求时,宜充分利用既有路基;b)当既有路基动回弹模量不满足新建路基的要求,且既有路面出现病害时,可根据含水率、压实度和填料类型的分析评价,分别采取改善排水、补充碾压、换填处治等措施。当条件受限不能翻挖既有路基时,可采取注浆、复合地基方案等处理措施。7.4.5拼宽路基应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承载能力、沉降情况进行评价,不满足要求时,采取挖换、注浆、强夯或采用复合地基进行处理。7.4.6拼宽改建路堤的填料应符合 JTG D30 的要求,宜采用有利于拼接的材料。7.4.7当拼宽宽度不满足压实机械作业要求时,可采用超宽填筑或翻挖既有路基,或增

    39、设护肩、挡墙等工程措施。拼宽部分应分层压实。7.4.8路基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在保证交通通行、路基稳定的前提下对原填方路基进行防护、绿化及交安设施拆除;b)新老路基结合部应设置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 1 m,且应设置成 2%4%的内向横坡;c)拼宽路堤边坡形式和坡度应按 JTG D30 的相关规定执行;d)结合面以外不小于 2 m 的范围,应增强补压,采用良好的路基填料填筑,确保拼接密实,减小差异沉降;e)路基拼接可采用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等措施加强连接。新老路基结合部加筋处治应符合下列要求:1)既有路基边坡开挖台阶,新建路基填筑、压实到相应标高时,再平整铺设加筋材料,伸至台阶内缘,使加筋材

    40、料的被动抗力区尽可能长;2)加筋材料应选择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小、易于施工的土工合成材料;3)加筋材料在新路基中铺设长度应达到车道线外缘。DB52/T 16092021117.4.9高路堤拼宽改造时,宜与桥梁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适宜的改扩建方案。7.4.10高路堤及陡坡路堤拼宽时,除应对路堤堤身稳定性、路堤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作验算外,还应对新老路基结合面及斜坡地基或沿软弱带滑动的稳定性进行验算。7.4.11高路堤及陡坡路堤拼接,既有坡脚支挡结构物不宜拆除,并应做好排水设计。挖方路基7.5.1对高边坡开挖、不良地质路段的边坡,应进行专项设计。7.5.2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高挖方边坡路段,

    41、可选取合理的线形指标与结构型式,减少对既有边坡的扰动。7.5.3既有高边坡开挖,宽度应满足施工机械安全施工的作业要求。7.5.4完整的硬质岩边坡,可减小平台宽度、加大分级高度或不设边坡碎落台,减少挖方及占地。路基防护7.6.1为保证路基稳定和防止路基出现病害,应充分调查既有路基的防护设置情况,根据地质、水文、材料等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合理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7.6.2以生态防护为主的挖方边坡,宜结合地质情况、生态恢复、景观需求进行设计,并宜采用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植物资源。7.6.3填方边坡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选择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防护形式;b)绿

    42、化草灌种类应选用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植物;c)土质填方边坡防护可采用圬工与绿化相结合的方式,填石、土石混填路基边坡在保证自身稳定的前提下,宜采用绿化的方式。7.6.4顺层边坡应加强地质勘察,并根据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防护处治。7.6.5路基挡墙临水路段处于设计水位以下应采用 C20 及以上片石混凝土。路基排水7.7.1根据既有路基边坡、路面横坡、边沟等的排水能力调查情况,结合汇水面积合理确定排水设施断面型式、几何尺寸等,确保排水通畅。7.7.2路基排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调查资料,合理选择排水设施的型式、尺寸及其材料,公路范围内的截排水系统应与附近排水单元顺接,形成完整的排水

    43、系统;b)经水文计算,流入挖方边坡的水流不大或完整硬质岩边坡时,可不设截水沟;c)地表排水设施的选择,可根据地形、地质、地物条件按表 6 选用,盖板平面形式参见附录 B。DB52/T 1609202112表 6典型地表排水设施型式排水设施类型排水设施型式适用条件边沟矩形地形受限,过村寨路段盖板地形受限,过村寨、有过车需求、小半径曲线内侧路段浅碟形土质路段,路侧有足够设置宽度路段L 型挖方硬、较硬质岩路段;设路堑墙、护面墙路段截水沟矩形地面横坡较陡,保护生态需要或大断面开挖将诱发稳定性问题梯形汇水面积大的路段排水沟矩形地形受限,流量较小路段梯形汇水流量较小路段浅碟形土质路段,坡脚有足够设置宽度取

    44、弃土场7.8.1弃土场选址应根据弃方量、占地类型、占地面积、临时便道、弃土运距、弃土组成、堆放方式、防护整治工程量及弃土场后期利用等情况,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弃土场设置应选择在相对平坦低洼路段,严禁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场,且应不影响河流、沟谷的行洪安全,不应影响水库大坝、水利工程取用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灌(排)干渠(沟)功能,不应影响工矿企业、居民区、交通干线或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b)弃土场应避开滑坡体等不良地质条件地段,不宜在泥石流易发区设置弃土场;确需设置的,应确保弃土场稳定安全;c)弃土场不宜设置在汇水面积和流

    45、量大、沟谷纵坡陡、出口不易拦截的沟道;对弃土场选址进行论证后,确需在此类沟道弃渣的,应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d)不应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场。7.8.2取土场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设置在可视范围以外和易绿化区域位置,不应选在顺层坡或滑坡地带;b)取料应满足路基填料性质要求;c)应满足边坡稳定性要求;d)可结合路基挖方边坡放缓,减小防护工程综合考虑;e)应有取土范围、取土标高设计、取土边坡及场区绿化防护设计等。7.8.3取弃土场的选址应按相关规范进行勘察。7.8.4弃土场的设计,应结合城镇发展及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既有公路资源,采用集中弃土方式,少破坏植

    46、被、少占耕地。7.8.5弃土场应进行适当清表、碾压处理,进行稳定性计算,并应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支挡和绿化等工程措施,保证边坡稳定,避免水土流失,不产生次生地质灾害。DB52/T 16092021138路面一般规定8.1.1应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设计理念, 综合考虑经济、 环境以及功能需求等因素,合理选用路面类型,保证路面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8.1.2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设计使用年限、设计轴载、设计交通荷载等级应按JTG D50、JTG D40 执行。8.1.3路面改扩建工程,应按照“充分利用、合理补强、根治隐患”的原则,提高既有路面利用率,综合论证旧路面材

    47、料再生循环利用方案,推广旧路面再生利用技术。8.1.4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路基宽度、横断面构成及路面材料情况,综合确定路面排水方案,并与路基排水相协调,形成完整的路基路面综合排水系统。8.1.5路面结构设计的分段长度,新建路段不宜小于 1 km,既有路面利用路段不宜小于 0.3 km。8.1.6公路改扩建工程,路面涉及新建和改扩建利用,现场情况复杂多变,路基成型后应进行路面动态设计。新建路面设计8.2.1路面结构宜采用以下组合设计:a)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碎石、填隙碎石等粒料类。交通量小的公路,经计算可取消底基层,地下水位较高或线位较低路段,取消底基层后应设置排水性能良好的垫层或采用填石路基;b)

    48、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有粉煤灰供应的地区,可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基层;c)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宜选用设接缝的普通水泥混凝土,必要时设置传力杆和拉杆,或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等面层;d)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宜采用单层或两层结构,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结构;在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时,或有特殊要求路段,可采用两层或三层结构,表面层可采用 SMA、Superpave 或改性沥青混合料;e)单层路面厚度宜为 40 mm70 mm,双层路面厚度宜为 90 mm120 mm;f)一般路段,硬路肩应与行车道采用相同的路面结构层;土路肩应进行硬化设计,硬化材料宜采用混凝土或片石

    49、混凝土。8.2.2集镇村寨、连续急弯陡坡或长陡纵坡、受信号灯控制的平交路口等内部剪应力较大的路段,可对路面材料及结构型式进行特殊设计。8.2.3应重视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交界处、桥头以及隧道洞门处等路面类型交界处的搭接设计。8.2.4沥青路面应重视中间功能层设计。改扩建路面设计8.3.1利用既有路面时,应对拟利用路段按规范进行现场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评价。8.3.2既有路面结构层强度满足新建路面基层要求时,可作为改扩建公路路面底基层或基层使用。8.3.3既有路面利用前应对病害进行处治,处治方案以局部补强为主,补强层宜与相邻路段新建路面结构相协调。8.3.4应重视与既有道路路线平、纵断面设计的协

    50、调,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改扩建方案。8.3.5路面拼接设计包括新、旧路面纵向拼接以及横向拼宽,具体规定如下:DB52/T 1609202114a)路面纵向拼接时,拼接缝应与路中线垂直,横向拼宽时,拼接缝宜与路中线平行且避开轮迹带;应合理确定拼接宽度,以便于施工;拼接新路的标高应结合老路的标高及拟定的病害处治方案确定;b)路面横向拼宽设计时,加宽的新建路面部分宜采用与相邻路段新建路面相同的结构组合设计,且应使路基和路面各层与既有道路的路基和路面各层具有相近的动回弹模量;c)沥青路面拼接时,各结构层均应采用台阶搭接方式。基层、底基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0.25 m,面层搭接宽度不宜小于 0.15 m,纵


    注意事项

    本文(DB52∕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贵州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