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成为共赢成为共赢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自信网络旗下运营:咨信网 自信AI创作助手 自信AI导航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3∕T 1546-2017 (代替 DB13∕T 1546-2012)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10073       资源大小:526.2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5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5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VIP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clo****rst】。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clo****rst】,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13∕T 1546-2017 (代替 DB13∕T 1546-2012)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pdf

    1、ICS 65.020 B 6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15462017 代替 DB13/T 1546-2012 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2017 - 03 - 29 发布 2017 - 06 - 01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1546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3/T 1546-2012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修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植保植检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邢台市植物保护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秀芹、刘莉、董志平、马继芳、王玉强

    2、、王维莲、郭丽伟、曹 烁、陈立涛、徐璟琨、史均环、王孟泉、张全力、陈 哲、吴春柳、张小龙、陈秀双、李彦青、安立云、李利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3/T 1546-2012。 DB13/T 15462017 1 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二点委夜蛾主害代发生程度分级指标、成虫诱测、生态因子调查、幼虫及危害系统调查和普查、越冬基数调查、预测预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点委夜蛾发生区域的虫情测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主害代 是指为害夏玉米苗的二点委夜蛾第二代幼虫。 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为五级,即轻发

    3、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二点委夜蛾第二代(即主害代)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以幼虫虫口密度、玉米苗被害株率为指标,同时参考发生面积比率确定发生程度,各级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二点委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发生指标 发生程度级别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虫口密度(头/百株) 0.56 6.19 9.118 18.135 35 被害株率(%) 3 3.05.0 5.110.0 10.120.0 20 发生面积比率(%) 10 10 20 20 20 4 成虫诱测 灯光诱蛾为主,性诱剂诱蛾作为补充。 4.1 灯光诱蛾 4.1.1 诱测

    4、工具设置 在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无干扰光源、视野开阔的田间,按照安装要求架设1台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 4.1.2 诱蛾时间 DB13/T 15462017 2 从3月15日开灯,至10月31日结束。 4.1.3 观察记载方法 每日统计成虫诱集数量, 雌、 雄蛾分别记载, 结果记入附表A.1, 并填写当日20时的气温、降雨量、风速和天气状况。 4.2 性诱剂诱蛾 4.2.1 诱蛾时间 3月15日7月5日。 4.2.2 方法 在田间放置性诱剂水盆诱捕器,三盆为一组,每个诱捕器间隔40 m50 m。诱捕器底部高出作物冠层顶部10 cm20 cm。适时补水和洗衣粉,每日早晨捞查一次蛾,将检

    5、查结果记入附表A.2。 水盆诱捕器的制作方法:选用绿色塑料盆,口径25 cm30 cm,深15 cm。将细铁丝穿过性诱剂诱芯橡胶塞的小头一端,并固定诱芯于盆口中央。在盆沿下1 cm处对称钻两个排水孔,盆内注清水至排水孔下沿,并加少量洗衣粉(浓度约0.3 %),搅拌均匀。调节铁丝高度,使诱芯底部高出水面0.5 cm1.0 cm。 5 生态因子调查 5.1 生态调控措施应用情况调查 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期调查生态调控措施应用情况,主要分为旋耕和耕翻、清除田间麦秸、小麦灭茬、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小麦收割机秸秆粉碎等技术措施应用面积,统计生态调控措施占麦茬夏玉米种植面积的比率。调查结果记入附表A.3。

    6、5.2 秸秆腐熟程度监测 从6月下旬幼虫始见期开始,对小麦秸秆腐熟程度进行调查,每3 d 调查一次,共调查3次,结果填入附表A.4 (秸秆腐熟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C)。 6 主害代幼虫调查 6.1 幼虫发生数量和为害情况系统调查 夏玉米出苗开始调查,每3 d调查一次,至蛹盛期结束。 6.1.1 调查田块 选前茬为小麦且田间散落麦残体较多的早播和适期播种的夏玉米田各1块,面积不小于2亩。 6.1.2 调查方法 6.1.2.1 虫量调查 定田不定点调查,随机五点取样,每点1 m2(分别记录玉米根围10 内虫量和苗基外延30 cm的虫量)。扒开地表覆盖物,查找幼虫,分龄期计数,同时调查植株被害情况,将

    7、调查结果记入附表A.5。 DB13/T 15462017 3 6.1.2.2 被害株率系统调查 玉米出苗开始调查,每3 d调查一次,至蛹盛期结束。选取有代表性的被害重、一般、轻的田块各一块,每块田在覆盖麦秸、麦糠较多处随机五点取样,定点顺行连续调查20株,做好标记,将调查的被害情况记入附表A.6(为害类型见附录D)。 6.2 幼虫发生和为害情况普查 6.2.1 普查时间 当系统调查发现幼虫达到3龄和5龄盛期时分别进行两次普查。 6.2.2 调查方法 同幼虫系统调查。 6.2.3 普查田块 抽取前茬为小麦、有代表性的玉米田10块20块开展调查,调查每平米虫量、根围虫量、单株最高虫量、被害株率、死

    8、亡株率。统计发生面积、发生程度、补种及复(改)种面积、化防面积。将调查结果记入附表A.7、附表A.8中。 7 冬前越冬基数调查 7.1 冬前越冬虫源调查 7.1.1 调查时间 10 月中旬。 7.1.2 调查田块 当地末代二点委夜蛾主要寄主作物田(为害寄主见附录E),如甘薯、花生、大豆、玉米、棉花、果园等,包括未收获或收获但未耕翻的上述作物田。 7.1.3 调查方法 每样点1 m2,各类取样田累计不少于20个点,翻查田中落叶、秸秆、残留秧下,调查幼虫数量。调查记载越冬幼虫数,折亩虫量。结果记入附表A.9。 7.2 冬前越冬基数调查 7.2.1 调查时间 11 月上旬。 7.2.2 调查田块 玉

    9、米、甘薯、棉花、大豆、花生等有覆盖物、且10月中旬调查有越冬虫源的冬闲地。 7.2.3 调查方法 DB13/T 15462017 4 每块地随机查3点,每点1 m2。先翻查遗留在点内地表作物残体,调查土茧、幼虫数量。调查幼虫死亡或寄生情况,剥土茧调查寄生和死亡情况,统计幼虫死亡率、寄生率、折亩活虫数量。结果记入表A.10。 8 春季存活率调查 8.1 调查时间 3 月上旬。 8.2 调查方法 选择冬前越冬虫量调查时有越冬虫源田,每块地随机查3点,每点1 m2。先翻查遗留在点内地表作物残体,调查土茧、幼虫数量。剥土茧调查幼虫死亡或寄生情况,统计幼虫死亡率、寄生率、调查化蛹情况。结果记入附表A.1

    10、1。 9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 9.1 气象资料收集 于一代成虫始盛日开始,至二代幼虫二龄盛期结束,收集每天的日最高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降雨量、统计日最高气温36 和日平均相对湿度40 %的天数,统计结果填入附表A.12。 9.2 预测资料汇总 各地根据一代成虫消长变化日期、诱蛾量、夏玉米播种时期、生态调控措施应用面积比率等情况,整理数据资料,记入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统计模式报表(见附表A.13)、二点委夜蛾二代幼虫预测模式报表(见附表A.14),于6月15日前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10 预报方法 10.1 发生期预报 采取期距法、历期法进行预报。 10.1.1 以成虫发生期为基准 根据对成虫始

    11、见期、始盛日、高峰期、盛末期、终见期的调查数据整理,一代成虫的始盛日-盛日天数的期距平均值为5.2 d。27 情况下,成虫产卵前期为2 d3 d,卵期3 d4 d,一龄幼虫3 d4 d,二龄幼虫3 d4 d。 采用期距法推断成虫盛日(成虫防治适期)、采用历期法推断3龄始盛期(幼虫防治适期)。 成虫盛日=成虫始盛日+(盛日-始盛日历期)=成虫始盛日+5.2 d。 3龄始盛期=成虫盛日+产卵前期+卵期+ 1龄幼虫期+2龄幼虫期。 在成虫始盛日发出预报,预报成虫盛日和3龄始盛期,指导田间开始防治。 10.1.2 以小麦收获期为基准 成虫防治适期:小麦收获后或玉米播种后1 d3 d; DB13/T 1

    12、5462017 5 幼虫防治适期=小麦收获或玉米播种期+卵期+ 一龄幼虫期 + 二龄幼虫期 =小麦收获或玉米播种期 +(10 d20 d)。 10.2 发生程度预报 10.2.1 长期预报 每年3月中旬进行预报,根据越冬基数、冬后调查虫源分布及数量,小麦生长情况及产量预测,近年小麦玉米栽培管理方式以及气象部门发布的长期气象预测,结合历史资料综合分析评价后,做出当年发生趋势长期预报。 10.2.2 中、短期预报 采用数值预报模型预报,以一代成虫数量做预测等级基础,再根据一代蛾盛期至二代低龄幼虫期的气候条件、生态调控面积比率、秸秆腐熟程度预测发生程度。预测因子指标见表2。 表 2 二点委夜蛾中、短

    13、期发生程度数值预测模型 发生危害程度 预测因子指标 轻偏轻 1 代成虫盛期日均诱蛾量:轻:10 头以下;偏轻:11 头20 头。 轻中 1 代成虫盛期日均诱蛾量:中:21 头50 头;偏重:51 头99 头;可能大发生:大于 100 头。 日最高气温36 多于 3 d,持续多于 2 d; 或日相对湿度40%多于 3 d,持续多于 2 d; 或湿度持续 100 %不利于发生。 生态调控面积达 70 %以上。 田间湿度大,麦粒软,自生麦苗多,麦秸含水量 30 %以上,腐熟程度高。 偏重大发生 1 代成虫盛期日均诱蛾量:偏重:51 头99 头;可能大发生:大于 100 头,并且播期与成虫盛期相遇。

    14、最适宜温度 2427 ,日最高气温36 少于 2 d。 最适宜发生湿度 60 %80 %,相对湿度40 %少于 2 d。 生态调控处理面积在 50 %以下。 田间干燥,麦粒干硬,秸秆含水量 15 %以下,腐熟程度低。 DB13/T 15462017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二点委夜蛾调查资料表册 表 A.1 二点委夜蛾诱测结果记载表 调查单位 日期 (年/月/日) 灯光诱测(头) 气象要素 雌蛾 雄蛾 合计 累计 表 A.2 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诱测结果记载表 调查单位 日期 (年/月/日) 一盆 二盆 三盆 平均 合计 累计 气象要素 表 A.3 生态调控措施应用情况调查表 调查单位 日

    15、期 (年/月/日) 小麦种植面积(万亩) 麦茬夏玉米播种面积(万亩) 旋耕和耕翻 清除田间 麦秸 小麦灭茬 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 小麦收割机秸秆细粉碎 合计 面积 (万亩) 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面积 (万亩) 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面积(万亩) 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面积 (万亩) 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面积 (万亩) 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面积 (万亩) 占麦茬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注:其中技术叠加应用不重复累计。叠加应用技术按优化效果进行统计,旋耕和耕翻清除田间麦秸小麦灭茬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小麦收割机秸秆细粉碎。如:既进行了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又进行了小麦收割秸秆细粉碎的田块面积,

    16、只计算在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面积内。 表 A.4 小麦秸秆腐熟程度调查表 调查单位 年度 调查时间(月/日) 调查面积(亩) 其中未腐熟面积占调查面积比率 正在腐熟面积占调查面积比率 基本腐熟面积占调查面积比率 DB13/T 15462017 7 表 A.5 主害代幼虫系统调查记载表 调查单位 年度 调查日期日期 (月/日) 调查 地点 玉米苗龄(几叶期) 类型田 取样面积 m2 调查株数 各龄幼虫数(头) 危害类型株数 被害株数(株) 死亡株数(株) 平均每m2幼虫量 折百株虫量(头) 根围百株虫量(头) 麦茬高度(cm) 麦秸长度(cm) 小麦收获日期(月/日) 玉米播种日期(月/日) 1龄

    17、 2龄 3龄 4龄 5龄 6龄 蛹 蛹壳 茎基部被咬断(死亡株) 心叶萎蔫(茎基部有蛀孔,死亡株) 倒伏株 (次生根被咬断或茎部咬成缺刻较重) 茎叶缺刻(不影响产量) 地点一 样点 1 样点 2 样点 3 样点 4 样点 5 合计或平 地点二 样点 1 样点 2 样点 3 样点 4 样点 5 合计或平 DB13/T 15462017 8 表 A.6 主害代幼虫田间危害情况系统调查记载表 调查 单位 调查 日期 (年/月/日) 类型田 调查 地点 玉米 苗龄(叶期) 调查 株数(株) 危害类型株数 新增被害株数(株) 累计 被害株数 (株) 累计死亡株数(株) 被害株率 (%) 死亡株率 (%)

    18、 茎基部被咬断(死亡株) 心叶萎蔫(茎基部有蛀孔,死亡株) 倒伏株(次生根被咬断或茎部咬成缺刻较重) 茎叶缺刻(不影响产量) 地点 1 样点 1 样点 2 样点 3 样点 4 样点 5 地点 2 样点 1 样点 2 样点 3 样点 4 样点 5 注:类型田指重发地块、一般发生地块、轻发生地块。 DB13/T 15462017 9 表 A.7 幼虫发生普查原始记载表 调查 单位 调查 日期 (月/日) 调查 地点 调查田块类型(选未防治田,若是防治田,标明具体措施) 单样点每平米玉米株数(株) 单样点每平米虫量(头/) 折百株虫量(头/百株) 单样点根围 10以内总虫量(头/) 平均单株根围虫量

    19、(头/株) 根围单株最高虫量(头/株) 每平米被害株数(株) 被害株率(%) 死亡株率(%) 幼虫主体龄期(龄) 玉米苗龄(叶期) 小麦收获日期(月/日) 玉米播种日期(月/日) 麦茬高度(cm) 粉碎麦秸长度(cm) 茎基部被咬断(死亡株) 心叶萎蔫(茎基部有蛀孔,死亡株) 倒伏株(次生根被咬断或茎部咬成缺刻较重) 茎叶缺刻(不影响产量) 地点一 样点1 样点2 样点3 样点4 样点5 合计或平均 地点二 样点1 样点2 样点3 样点4 样点5 合计或平均 注:调查田块类型指未进行生态调控措施类型或采用了某种生态调控措施的类型田,包括旋耕和耕翻、清除田间麦秸、小麦灭茬、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小

    20、麦收割机秸秆细粉碎等措施类型田。 DB13/T 15462017 10 表 A.8 幼虫发生和为害面积普查统计表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 发生面积(万亩) 不同被害株率(%)发生面积(万亩) 发生程度 平均百株虫量(头/百株) 单株最高虫量(头/株) 平均被害株率(%) 最高被害株率(%) 平均死苗株率(%) 最高死苗株率(%) 补种面积(万亩) 复改种面积(万亩) 化防面积(万亩) 20 表 A.9 冬前越冬虫量调查记载表 调查 单位 时间(年/月/日) 地点 寄主田 取样点个数 活幼虫 (头) 死亡幼虫(头) 总虫量(头) 折亩活虫量(头) 表 A.10 越冬基数调查表 调查单位 日期 (年/

    21、月/日) 地点 作物 调查 面积 (m2) 幼虫(头) 茧(头) 活虫数量 (头) 死亡数量 (头) 死亡率 (%) 折亩活虫数(头) 活虫 死虫 空茧 寄生茧 死茧 活虫茧 表A.11 春季存活率调查 调查单位 日期 (年、月/日) 地点 作物 调查 面积 (m2) 幼虫(头) 茧(头) 茧蛹 裸蛹 活虫数量 (头) 死亡数量 (头) 死亡 率 (%) 折亩活虫数 活虫 死虫 空茧 寄生茧 死茧 活虫茧 活蛹 死蛹 活蛹 死蛹 注 1:死亡率=(幼虫死虫数+空茧数+寄生茧数+死茧数+茧蛹死蛹+裸蛹死蛹)/幼虫数+茧数+茧蛹数+裸蛹数。 注 2:存活率=(1死亡率)100 %。 DB13/T

    22、15462017 11 表 A.12 气象因子记载及统计表 调查单位 年度 月 日 日最高气温() 日平均相对湿度() 日降 雨量(mm) 气象因子统计 蛾始盛期至低龄幼虫期时段(月/日月/日) 日气温36的天数(d) 日平均气温40%的天数(d) 降雨次数(次) 累计降雨量(mm) 表 A.13 二点委夜蛾一代成虫统计模式报表(要求汇报时间:6 月 15 日以前) 调查单位 年度 始见日 (月/日) 始盛日 (月/日) 盛日(月/日) 盛日蛾量(头) 盛末日 (月/日) 末日(月/日) 始盛日-盛日期距(d) 始盛日-盛末日期距(d) 盛期 日平均诱蛾量(头) 盛期内累计蛾量(头) 全代累计

    23、蛾量(头) 表 A.14 二点委夜蛾二代幼虫预测模式报表(要求汇报时间:6 月 15 日以前)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月/日) 小麦播种面积(万亩) 夏玉米播种面积(万亩) 当地小麦收获日期(月/日) 当地夏玉米播种日期(月/日) 播种期比常年早晚(d) 麦茬高度比率调查 生态调控措施比率调查 预防措施 一代成虫情况 预计二代幼虫发生程度预计二代幼虫发生面积(万亩) 麦茬低于15厘米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麦茬高度高于16厘米占播种面积比率(%) 旋耕和耕翻面积(万亩) 旋耕和耕翻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清除田间麦秸面积(万亩) 清除田间麦秸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小麦灭茬面

    24、积(万亩) 小麦灭茬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面积(万亩) 清除玉米播种行麦秸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小麦收割机秸秆粉碎面积(万亩) 秸秆粉碎程度比率 粉碎秸秆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预计结合封地面除草喷杀成虫面积(万亩) 预计结合封地面除草喷杀成虫面积占夏玉米播种面积比率(%) 一代成虫始盛日期(月/日) 始盛日至盛日 日平均诱蛾量(头/日) 其中粉碎至5厘米以下(细粉碎)秸秆占夏播种面积比率(%) 粉碎至510厘米秸秆占夏播种面积比率(%) 粉碎至1015厘米秸秆占夏播种面积比率(%) DB13/T 15462017 1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25、 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中国等地。 B.1 成虫 灰褐色,被暗灰色长毛片。雌虫体长8.1 mm11.0 mm,翅展20.5 mm23.5 mm;雄虫体长7.8 mm10.5 mm,翅展18.4 mm20.0 mm。前翅具金属光泽,布有暗褐色细点,基线隐约可见;中线和外线为暗褐色波浪纹;环纹为暗褐色点,有时不明显;中剑纹为黑色三角形或菱形斑;肾形斑由黑点组成边缘,外侧中凹有白点;翅外缘端部有约78个黑点排成一列。 B.2 幼虫 5或6个龄期。老熟幼虫体节缩短,较僵直不活跃。 1龄:体长2.0 mm3.4

    26、mm,头部黄褐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黄褐色,体色透明,中后胸有一横排黑色毛瘤,腹部各节黑色毛瘤排列不规则,1、2对腹足微突,步行法呈半结式。 2龄:体长3.31 mm6.8 mm,头和前胸黄褐色,中后胸及腹部淡黄白色,各节布有黑色毛瘤,第1对腹足已有突起,不如第2对明显,但第2对足仍小于第3对和第4对腹足,1、2对腹足仍不具行走功能,步行法为半结式。 3龄:体长6.72 mm10.80 mm,头部黄褐色,头顶倒八字褐色斑纹明显,腹背各节显现4个毛瘤,1、2对腹足已长成,属正常行走步法。 4龄:体长10.10 mm14.05 mm,头部黄褐色,胸腹为灰褐色,腹背具两条褐色、边缘灰白色的亚背线,各节背

    27、部据倒“V”字型斑纹,4个褐色毛瘤排列和黑色气门明显,显现出大龄幼虫特征。 5龄:体长13.2 mm20.00 mm,头部黄褐色,头顶颅侧区两侧黑褐色倒八字纹;胸部灰褐色,前中后胸腹面各具1对腹足;腹部灰褐色,腹背两侧各具1条深褐色边缘灰白色的亚背线,气门黑色,气门线白色,气门上线呈褐色;腹背各节有“V”型纹和4个深褐色毛瘤,前2个较近,后2个较远。腹足分别位于腹面第3、4、5、6、10节,趾钩为单序缺环排列,臀板深褐色,下方有8根刚毛。 6龄:体长18.0 mm25.0 mm,头部和体色斑纹同5龄。 越冬虫态:主要以老熟幼虫作茧越冬。老熟幼虫吐丝结白色丝茧,外粘土粒,于土表或依附植物枝叶。土

    28、茧椭圆形,长1.2 cm1.7 cm,宽0.6 cm1.0 cm。 B.3 卵 单产,圆形馒头状,底宽(横轴)0.63 mm,高(纵轴)0.45 mm。初产淡青色或淡乳白色,逐渐变褐;卵壳表面光滑,有纵棱和横道。 B.4 蛹 有茧蛹和裸蛹。蛹长0.7 cm1.1 cm,宽0.3 cm。黄褐色,羽化前变深。末端有臀刺2根。 DB13/T 15462017 13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秸秆腐熟程度分级标准 C.1 未腐熟 秸秆白滑,鲜亮,干硬,秸秆含水量15 %以下。 C.2 正在腐熟 秸秆发暗,发软,未变质,麦秸含水量30 %以上。 C.3 基本腐熟 发黑,易碎,已腐烂,变质。秸秆含水量6

    29、0 %以上。 DB13/T 15462017 14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二点委夜蛾为害类型 二点委夜蛾幼虫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生活,主要以幼虫隐蔽在夏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钻蛀茎基部或咬食玉米根部进行危害,造成植株枯心或倒伏。危害类型分为四种: a) 茎基部被咬断。主要指玉米出苗至 2 叶期,二点委夜蛾从基部咬断玉米嫩茎,使植株难以生长而死亡; b) 心叶萎蔫。玉米 35 叶期,幼虫在玉米苗茎基部蛀孔为害,造成心叶萎蔫,然后逐渐枯死; c) 倒伏株。玉米 6 叶期及以后,部分根被幼虫咬断造成植株倾斜倒伏,如能及时采取培土扶苗措施,玉米可以恢复生长,但后期生长细弱,生育期后延,授粉

    30、不良而出现雌穗瘦小或秃尖,结实性差,对产量影响较大; d) 茎叶缺刻。幼虫为害玉米苗根茎或叶片,咬成孔洞、缺刻、破损等症状,对玉米生长影响不大,后期能正常开花结实,基本不影响产量。 DB13/T 15462017 15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二点委夜蛾为害寄主范围 二点委夜蛾幼虫的食性十分广泛且复杂,室内饲喂试验显示,其幼虫至少可以取食13科超过30种植物。包括禾本科的玉米、小麦、大麦、高粱、谷穗、稗草、狗尾草、黑麦草和草坪草等;豆科的大豆、花生;旋花科的甘薯、打碗花;十字花科的萝卜、白菜、芥菜、油菜;伞形科的胡萝卜;茄科的番茄、辣椒;菊科的苦苣菜、刺儿菜、油麦菜、茼蒿、泥胡菜;藜科的小藜、菠菜;葡萄科的地锦;百合科的葱、韭菜;锦葵科的棉花;大戟科的苋菜;马齿苋科的马齿苋等。除为害植物绿叶、果实外,有时也会取食干枯的茎叶和植物残体沤制的腐殖质等。 田间调查发现,为害寄主除玉米外,河北、山东等地均观测到其取食为害大豆、花生、白菜、棉苗,还取食小麦自生苗和麦残体下的小麦籽粒。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较多,在甘薯、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瓜类、果园等田间郁闭或地面有落叶覆盖的作物田均可发现老熟幼虫,且部分作物田虫量较大。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3∕T 1546-2017 (代替 DB13∕T 1546-2012)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上传会员【clo****rst】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便捷服务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