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咨信网! | 帮助中心 咨信网助力知识提升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咨信网
全部分类
  • 包罗万象   教育专区 >
  • 品牌综合   考试专区 >
  • 管理财经   行业资料 >
  • 环境建筑   通信科技 >
  • 法律文献   文学艺术 >
  • 学术论文   百科休闲 >
  • 应用文书   研究报告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咨信网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T 3174-2018 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 资源ID:167238       资源大小:1.30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7金币
    微信登录下载
    验证码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7金币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优惠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    查看VIP权益      马上开通VIP
    1、推荐 2345浏览器】、 【 WPS办公】、填表 下载求助】 、 【 索取发票】 、 【 退款申请 】 、咨询 微信客服】、【 QQ客服】、【客服电话:4008-655-100 |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DB37∕T 3174-2018 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1、ICS 65.020.01 B 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1742018 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 The water-saving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micro-sprinkling facilities for wheat 2018 - 03 - 29 发布 2018 - 04 - 29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3174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2、、山东东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淄博市农业科学院、德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济宁市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刘立钧、张俊鹏、满建国、殷复伟、张海军、李令伟、闫璐、郑以宏、王子强、王延玲、刘鑫。 DB37/T 31742018 II 引 言 山东省自然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分布不均衡。 平均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变化范围在550 mm950 mm之间。全年降水量有70 %80 % 集中于夏季,小麦季总降水量约150 mm180 mm,低于冬小麦总耗水量约250 mm300 mm,亏缺6

    3、0 %65 %。因此在小麦季适时补充灌溉是该地区实现持续高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 随着微喷灌设施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 及其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制定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对规范全省小麦水分管理、节约水资源,促进小麦绿色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资源节约、现代化、标准化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以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小麦微喷和按需补灌技术为核心, 配套耕层调优和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 同时借鉴和吸收前人在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方面的研究结果, 经优化集成形成完善的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体系,并在德州、淄博、潍坊、烟台、济南、泰安、枣庄、济宁等地进行了多年度区域

    4、试验和示范应用,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技术规程。 DB37/T 31742018 1 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微喷灌设施在小麦生育期内实施按需补灌的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有灌溉水源地区及类似生态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8418 土壤水分(墒情)监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NY/T 1121.1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

    5、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22 土壤检测 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环刀法 NY/T 1361 农业灌溉设备 微喷带 SL 13 灌溉试验规范 SL 21 降水量观测规范 SL/T 67.3 微灌灌水器-微喷头 SL 20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 364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微喷灌 micro-sprinkling irrigation 利用微喷头、 微喷带(一侧管壁上加工了以组为单位循环排列的微喷孔的薄壁塑料软管)等设备, 以喷洒的方式实施小流量水分补给的一种

    6、灌溉方法。 3.2 按需补灌 on-dem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生育时期, 当自然供水量 (包括播种期一定深度土层土壤贮水量和生长季有效降水量) 不能满足作物依靠自身适应能力维持一定产量水平的最低需水量时, 计算出需要补充的水量并实施精确定量灌溉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 3.3 DB37/T 31742018 2 微喷补灌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with micro-sprinkling facilities 选择作物适用的微喷头或微喷带等微喷灌溉设施, 按照一定的规格布设在田间,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生育时期实施按需补灌的技

    7、术。 3.4 微喷带喷射角 jet angle of the micro-sprinkling hoses 微喷带喷射水流在喷孔处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用度表示。 3.5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均匀度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of irrigation water in soil 灌溉后土壤水分平衡时(灌溉后3 d5 d),灌溉水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均匀系数,用百分比表示。 4 微喷系统要求 4.1 水源要求 河流、湖泊、水库和井泉等都可作为灌溉水源。灌溉水源应符合GB 5084和SL 207的要求。 4.2 首部要求 首部须修建相应的加压泵站及附

    8、属设施。 4.3 输水设备 输水设备应符合GB/T 50485的要求。 4.4 微喷头选型及田间布局 微喷头应符合SL/T 67.3的要求。微喷头流量不大于250 L/h,工作压力以0.15 MPa0.25 MPa为宜。由微喷头参与组成的微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 半固定式和移动式。 固定和半固定式微喷灌系统的微喷头在田间成行布置,行内喷头间距为喷头喷洒半径的0.8倍1.2倍;行间距为喷头喷洒半径的1 倍1.5倍。微喷头安装的高度应超过作物最大株高0.5 m左右。 4.5 微喷带选型及田间布局 微喷带应符合NY/T 1361的要求。微喷带流量以80 L/(mh)120 L/(mh)为宜,工作压力以

    9、0.08 MPa0.12 MPa为宜。微喷带的铺设分为地面铺设和悬挂铺设两种方式。地面铺设的微喷带最小喷射角70左右,最大喷射角85左右;铺设间距1.5 m1.8 m;当管径为51 mm时,铺设长度80 m。悬挂式微喷带最小喷射角20左右,最大喷射角88左右;铺设间距4 m 8 m;当管径为35 mm51 mm时,铺设长度100 m。微喷带悬挂的高度应超过作物最大株高0.5 m左右。 4.6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均匀度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均匀度应不低于80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均匀度的测定,应于灌水前1天和灌水后土壤水分平衡时(灌溉后3 d5 d),按照田间取点要求和SL 36

    10、4规定的方法测定每个观测点0 cm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并用本规范附录A中公式(A.1)计算。微喷带灌溉系统田间取点,应根据田块大小随机选择连续铺放的2条4条微喷带,于微喷带首尾两端内侧2 m处及微喷带铺设DB37/T 31742018 3 长度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 在每两个相邻微喷带之间平均设置4个5个观测点。 微喷头灌溉系统田间取点应根据田块大小随机选取3个5个观测区,每个观测区面积0.1 ha左右。在每个观测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法设置观测点。 5 微喷系统的工程安装与运行维护 微喷系统的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按照GB/T 50485的规范实施。 微喷系统工作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值守巡查

    11、。对水源首部系统、过滤系统等应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对微喷头和微喷带等应进行定期检修、更换或收放。微喷带在地面铺设时应喷孔向上。微喷带末端须封堵并固定。微喷带工作过程中因带身翻转扭曲导致喷水不均匀时应及时调整。 6 水肥一体化系统施肥装置的安装与运行维护 施肥装置应具有溶肥和注肥功能, 可安装于微喷系统首部与干管相连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 亦可安装于下游, 与支管或毛管相连组成水肥一体化系统, 以便对土壤肥力和干旱程度存在明显空间差异的地块实施区域和精准的水肥管理。电动注肥装置输出肥液的压力和流量,应根据其所连接的干管、支管或毛管的水压、流量、灌区面积、计划补灌水量和计划施肥量确定。施肥装置的安装

    12、与维护应符合GB/T 50485的要求。 7 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率的测定 7.1 于小麦播种前 3 d7 d, 按照 NY/T 1121.1 和 NY/T 1121.4 规定的方法, 用环刀分别采集麦田 0 cm20 cm 和 20 cm40 cm 土层的原状土壤样品,并分别按照 NY/T 1121.4 和 NY/T 1121.22 规定的方法测定各土层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率。 7.2 常年种植小麦的地块,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率的测定可以每隔 2 年3 年进行一次。 8 生育期间降水量的监测 按照SL 21的要求,采用雨量数据采集器实时记录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也可采用当地气象站监测的降水量数据。

    13、按照小麦生育进程和SL 13规定的有效降水量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播种至越冬、越冬至拔节、拔节至开花期间的有效降水量。 9 补灌时期与补灌水量的确定 9.1 阈值判断法 9.1.1 播种期补灌水量的确定 9.1.1.1 对于地表易板结不适合播种后立即灌水的麦田,应于土壤耕作前 5 d7 d,按照NY/T 1121.1 和 SL 364 规定的方法测定 0 cm20 cm 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m-0-20,m/m,%)。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2)计算土壤耕作前 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r-0-20,%)。当r-0-2075 % 时,无需补灌;当r-0-2075 % 时,用本

    14、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3)计算需补灌水量(I,mm),并于耕作前 3 d5 d 实施灌溉。 DB37/T 31742018 4 9.1.1.2 土壤耕作前没灌水的麦田,应于小麦播种前 1 d2 d,按照 NY/T 1121.1 和 SL 364规定的方法测定 0 cm20 cm 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m-0-20,m/m,%)。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2)计算播种期 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r-0-20,%)。当r-0-2070 % 时,无需补灌;当r-0-2070 % 时,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3)计算需补灌水量(I,mm),并于播种后实施灌溉。 9.1.2

    15、越冬期补灌水量的确定 在日平均气温下降至3 左右、表层土壤夜冻昼消时,按照NY/T 1121.1和SL 364规定的方法测定0 cm20 cm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m-0-20,m/m,%)。用本规范附录A中公式(A.2)计算越冬期0 cm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r-0-20,%)。当r-0-2060 % 时,无需补灌;当r-0-2060 % 时,用本规范附录A中公式(A.3)计算需补灌水量(I,mm),并及时实施灌溉。 9.1.3 拔节期补灌水量的确定 9.1.3.1 在小麦拔节初期,按照 NY/T 1121.1 和 SL 364 规定的方法测定 0 cm20 cm 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

    16、m-0-20,m/m,%)。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2)计算拔节初期 0 cm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r-0-20,%)。当r-0-2070 % 时,无需补灌;当r-0-2050 %时,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3)计算需补灌水量(I,mm),并及时实施灌溉。 9.1.3.2 当小麦拔节初期 50 %r-0-2070 %时,暂不灌溉,于拔节后 10 d,按照 NY/T 1121.1和 SL 364 规定的方法测定 0 cm20 cm 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m-0-20,m/m,%)。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A.2)计算拔节后 10 d 的 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

    17、(r-0-20,%)。当r-0-2070 %时, 无需补灌; 当r-0-2070 % 时, 用本规范附录 A 中公式 (A.3) 计算需补灌水量(I,mm),并及时实施灌溉。 9.1.4 开花期补灌水量的确定 在小麦完花期,按照NY/T 1121.1和SL 364规定的方法测定0 cm20 cm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m-0-20,m/m,%)。用本规范附录A中公式(A.2)计算完花期0 cm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r-0-20,%)。当r-0-2050 %时,无需补灌;当r-0-2050 % 时,用本规范附录A中公式(A.3)计算需补灌水量(I,mm),并及时实施灌溉。 9.2 模型决策法

    18、 9.2.1 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定 于小麦播种前1 d或当天,参照GB/T 28418和SL 364,选用适宜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测定田间地表下0 cm20 cm和20 cm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 9.2.2 补灌时期和补灌水量的确定 按照本规范附录B的要求确定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是否需要补充灌溉,以及所需的补灌水量。 10 配套栽培技术 10.1 作物品种要求 DB37/T 31742018 5 所选品种应为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经试验和示范适应当地生产条件, 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 10.2 秸秆还田 前茬秸秆粉碎还田。粉碎后的秸

    19、秆长度以1500 ha,单块地面积100 ha)宜采用飞机大面积喷防;小规模地块宜采用无人机或防飘对靶减量施药植保机械喷防。 10.7 非生物灾害预防 10.7.1 控旺防倒 对旺长麦田或株高偏高的品种应于起身期实施化控, 或者于返青至起身期镇压2次3次, 控旺转壮。 10.7.2 抵御干热风 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肥。提倡适时微喷,增湿降温。采用微喷增湿降温,应于小麦灌浆中后期在预报高温当天10:00时微喷5 mm10 mm为宜。 10.8 收获 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提倡麦秸还田。 DB37/T 31742018 7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

    20、的均匀度、土壤相对含水率与需补灌水量计算方法 A.1 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均匀度按公式(A.1)计算: 111100%niiuniihhCh . (A.1) 式中: Cu灌溉水在土壤中水平分布的均匀度(%); hi 第i观测点灌水后与灌水前0 cm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之差(%); hn 个观测点 hi的平均值(%) 。 n 观测点数量。 A.2 土壤相对含水率按公式(A.2)计算: -0-20-0-20-0-20100% mrmFC . (A.2) 式中: r-0-20 0 cm2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 m-0-20 0 cm20 cm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m/m,%);

    21、FCm-0-20 0 cm2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率(m/m,%)。 A.3 需补灌水量按公式(A.3)计算: 0-20-0-20-0-2010 0.2(-)mmIFC . (A.3) 式中: I 需补灌水量(mm); 0-20 0 cm20 cm土层土壤容重(g/cm3); FCm-0-200 cm2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率(m/m,%); m-0-200 cm20 cm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m/m,%)。 DB37/T 31742018 8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确定小麦补灌时期和补灌水量的模型决策法 采用模型决策法确定小麦补灌时期和补灌水量,可以通过登录http:/ B.

    22、1 播种期土壤贮水量的预测 播种期 0 cm100 cm 土层土壤贮水量按公式(B.1)计算: 0 407.265100.068svS . (B.1) 式中: Ss 播种期0 cm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 v-0-40 播种期0 cm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v/v,%)。 B.2 播种期需补灌水量的预测 B.2.1 当r-0-2070 %且Ss317 mm时,无需补灌; B.2.2 当r-0-2070 %且Ss317 mm时,按公式(B.2)计算需补灌水量: Is =317- Ss . (B.2) 式中: Ss 播种期0 cm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 B.2.3

    23、当r-0-2070 %时,按公式(B.3)计算需补灌水量: 0 200 20(0 0.2)1svvIFC . (B.3) 式中: Is 播种期需补灌水量(mm); FCv-0-20 0 cm2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率(v/v,%); v-0-20 0 cm2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v/v,%)。 B.3 播种至越冬期主要供水量的预测 播种至越冬期主要供水量按公式(B.4)计算: swsswsWSSPI . (B.4) 式中: WSsw 播种至越冬期主要供水量(mm); Ss 播种期0 cm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 DB37/T 31742018 9 Psw 播种至越冬期有效降

    24、水量(mm); Is 播种期补灌水量(mm)。 B.4 越冬期需补灌水量的预测 B.4.1 当WSsw326.8 mm时,无需补灌; B.4.2 当WSsw326.8 mm时,按公式(B.5)计算需补灌水量: 326.8wswIWS . (B.5) 式中: Iw 越冬期需补灌水量(mm); WSsw 播种至越冬期主要供水量(mm)。 B.5 播种至拔节期需补灌水量的预测 播种至拔节期需补灌水量(不包括播种期灌水量)按公式(B.6)计算: 27.08560.066 89.748sjssSIEYY . (B.6) 式中: SIsj 播种至拔节期需补灌水量(不包括播种期灌水量)(mm); Ysj 依

    25、据播种至拔节期自然供水条件,按公式(B.7)预测的冬小麦籽粒产量(kg/ha)。 35.7766.83110.10310.0649.4765250.452ssiswwjjaamYSPPPP . (B.7) 式中: Ssi 播种期主要供水量(Ssi=Ss+Is,mm); Psw 播种至越冬期有效降水量(mm); Pwj 越冬至拔节期有效降水量(mm); Pja 拔节至开花期有效降水量,在此取值为0(mm); Pam 开花至成熟期有效降水量,在此取值为0(mm)。 B.6 拔节期需补灌水量的预测 拔节期需补灌水量按公式(B.8)计算: jsjwISII . (B.8) 式中: Ij 拔节期需补灌水

    26、量(mm); SIsj 播种至拔节期需补灌水量(不包括播种期灌水量)(mm); Iw 越冬期补灌水量(mm)。 B.7 播种至开花期需补灌水量的预测 DB37/T 31742018 10 播种至开花期需补灌水量(不包括播种期灌水量)按公式(B.9)计算: 0.022224.742sasSIY . (B.9) 式中: SIsa 播种至开花期需补灌水量(不包括播种期灌水量)(mm); Ysa 依据播种至开花期自然供水条件,按公式(B.10)预测的冬小麦籽粒产量(kg/ha)。 35.7766.83110.10310.0649.4765250.452ssiswwjjaamYSPPPP . (B.10

    27、) 式中: Ssi 播种期主要供水量 (Ssi=Ss+Is,mm); Psw 播种至越冬期有效降水量(mm); Pwj 越冬至拔节期有效降水量(mm); Pja 拔节至开花期有效降水量(mm); Pam 开花至成熟期有效降水量,在此取值为0(mm)。 B.8 开花期需补灌水量的预测 开花期需补灌水量按公式(B.11)计算: asawjISIII . (B.11) 式中: Ia 开花期需补灌水量(mm); SIsa 播种至开花期需补灌水量(不包括播种期灌水量)(mm); Iw 越冬期补灌水量(mm); Ij 拔节期补灌水量(mm)。 DB37/T 31742018 11 C C 附 录 C (规

    28、范性附录) 麦田养分含量分级与分类施肥表 表C.1 麦田耕层养分含量分级表 养分级别 有机质含量 (g/kg) 全氮含量 (g/kg) 碱解氮含量 (mg/kg) 有效磷含量 (mg/kg) 速效钾含量 (mg/kg) 20 1.5 120 40 150 1520 1.01.5 75120 2040 120150 1015 0.751.0 4575 1020 80120 10 0.75 45 10 80 表C.2 麦田分类施肥表 土壤质地 养分级别 目标产量 (kg/km2) N P2O5 K2O 总量 (kg/km2) B : J : A 总量 (kg/km2) B : J : A 总量 (

    29、kg/km2) B : J : A N、R 900010500 192240 5 : 5 : 0 90120 10 : 0 : 0 90120 5 : 5 : 0 N、R 900010500 240 5 : 5 : 0 120150 10 : 0 : 0 120150 5 : 5 : 0 N、R 75009000 150192 5 : 5 : 0 6090 10 : 0 : 0 060 0 : 10 : 0 N、R 75009000 192240 5 : 5 : 0 90120 10 : 0 : 0 4590 5 : 5 : 0 N、R 75009000 240 5 : 5 : 0 120 1

    30、0 : 0 : 0 90120 5 : 5 : 0 S 900010500 240 5 : 3 : 2 120150 5 : 5 : 0 120150 5 : 3 : 2 S 75009000 192240 5 : 5 : 0 90120 5 : 5 : 0 90 5 : 5 : 0 S 、 75009000 240 5 : 5 : 0 120150 10 : 0 : 0 90120 5 : 5 : 0 S 60007500 192210 5 : 5 : 0 6090 10 : 0 : 0 6090 10 : 0 : 0 S 60007500 210240 5 : 5 : 0 90120 10

    31、 : 0 : 0 90120 10 : 0 : 0 注:N代表黏土,R代表轻壤土、中壤土和重壤土,S代表砂壤土;B : J : A为底肥 : 拔节肥 : 开花肥。 DB37/T 31742018 12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肥液配制与注肥操作方法 肥液的配制和注肥操作方法,可通过登录 http:/ D.1 系统决策需要输入数据 D.1.1 小麦全生育期施N量Mn,单位为kg/ha。 D.1.2 本次追施N量占全生育期施N量的比例Rtn,单位为%。 D.1.3 全生育期施K2O量Mk,单位为kg/ha。 D.1.4 本次追施K2O量占全生育期施K2O量的比例Rtk,单位为%。 D.

    32、1.5 本次使用氮肥的含N量Cfn,单位为%。 D.1.6 本次使用氮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Sn,单位为kg/L。 D.1.7 本次使用钾肥的含K2O量Cfk,单位为%。 D.1.8 本次使用钾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Sk,单位为kg/L。 D.1.9 溶肥桶的最大加水量Vbucket,单位为L。 D.1.10 肥液浓度调整系数Clf,取值范围为0.01Clf0.8,推荐值为0.5Clf0.8。 D.1.11 灌溉单元的面积At,单位为m2。 D.1.12 灌溉水流量Fi,单位为m3/h。 D.1.13 拟补灌水量MI,单位为mm。 D.2 系统决策输出数据 D.2.1 灌溉单元所需的溶肥次数n

    33、。 D.2.2 灌溉单元需注入肥液的体积Vtf,单位为L。 D.2.3 单次溶肥推荐氮肥加入量Mtfn-c,单位为kg。 D.2.4 单次溶肥推荐钾肥加入量Mtfk-c,单位为kg。 D.2.5 灌溉单元适宜的注肥流量Ftf,单位为L/h。 D.2.6 推荐开始注肥时间(自补灌开始到注肥开始的时间)Tstart,单位为h。 D.2.7 推荐停止注肥时间(自补灌开始到注肥结束的时间)Tstop,单位为h。 D.3 系统决策过程(肥液配制与注肥操作方法) D.3.1 用公式(D.1)计算出单位面积需追施氮肥量,单位为kg/ha; /tfn antntfnMMRC . (D.1) 式中: Mn 小麦

    34、全生育期施N量(kg/ha); Rtn 本次追施N量占全生育期施N量的比例(%); DB37/T 31742018 13 Cfn 本次使用氮肥的含N量(%)。 D.3.2 用公式(D.2)计算出单位面积需追施钾肥量,单位为kg/ha: /tfk aktktfkMMRC . (D.2) 式中: Mk 小麦全生育期施K2O量(kg/ha); Rtk 本次追施K2O量占全生育期施K2O量的比例(%); Cfk 本次使用钾肥的含K2O量(%)。 D.3.3 用公式(D.3)计算出追施钾肥与追施氮肥的重量比值: : / k ntfk atfn aRMM . (D.3) 式中: Mtfk-a 单位面积追施

    35、钾肥量(kg/ha); Mtfn-a 单位面积追施氮肥量(kg/ha)。 D.3.4 用公式 (D.4) 计算出所使用钾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与所使用氮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的比值: : /S k nknRSS . (D.4) 式中: Sk 本次使用钾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kg/L); Sn 本次使用氮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kg/L)。 D.3.5 当Rk:n1,且RS-k:nRk:n,或Rk:n1,且RS-k:nRk:n时,用公式(D.5)计算出单次溶肥最大钾肥加入量,单位为kg: tfk blfkbucketMCSV . (D.5) 式中: Clf 肥液浓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为0.01

    36、Clf0.8,推荐值为0.5Clf0.8; Sk 本次使用钾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kg/L); Vbucket 溶肥桶的最大加水量(L)。 D.3.5.1 用公式(D.6)计算出单次溶肥最大氮肥加入量,单位为kg: : /tfn btfk bk nMMR . (D.6) 式中: Mtfk-b 单次溶肥最大钾肥加入量(kg); Rk:n 本次追施钾肥与追施氮肥的重量比值。 D.3.5.2 用公式(D.7)计算出灌溉单元需注入肥液的体积,单位为L: /10000tftfk atlfkVMACS() . (D.7) 式中: Mtfk-a 单位面积追施钾肥量(kg/ha); DB37/T 31742

    37、018 14 At 灌溉单元的面积(m2); Clf 肥液浓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为0.01Clf0.8,推荐值为0.5Clf0.8; Sk 本次使用钾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kg/L)。 注:当VtfVbucket 时,灌溉单元所需的溶肥次数n=1,单次溶肥推荐加水量Vr=Vtf; D.3.5.3 用公式(D.8)计算出单次溶肥推荐钾肥加入量,单位为kg: tfk crlfkMVCS . (D.8) 式中: Vr 单次溶肥推荐加水量(L); Clf 肥液浓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为0.01Clf0.8,推荐值为0.5Clf0.8; Sk 本次使用钾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kg/L)。 D.3.5.

    38、4 用公式(D.9)计算出单次溶肥推荐氮肥加入量,单位为kg: :/tfn ctfk ck nMMR . (D.9) 式中: Mtfk-c 单次溶肥推荐钾肥加入量(kg); Rk:n 本次追施钾肥与追施氮肥的重量比值。 D.3.5.5 当VtfVbucket时,用公式(D.10)计算出灌溉单元需注入肥液的体积与单次溶肥的最大加水量的体积比值: :/v vtfbucketRVV . (D.10) 式中: Vtf 灌溉单元需注入肥液的体积(L); Vbucket 溶肥桶的最大加水量(L)。 注:如果Rv:v为整数,则灌溉单元所需的溶肥次数n=Rv:v;如果Rv:v为非整数,则灌溉单元所需的溶肥次数

    39、n为Rv:vv:v的整数部分+1; D.3.5.6 用公式(D.11)计算出单次溶肥推荐加水量,单位为L: /rtf nVV . (D.11) 式中: Vtf 灌溉单元需注入肥液的体积(L); n 灌溉单元所需的溶肥次数。 D.3.5.7 用公式(D.12)计算出单次溶肥推荐钾肥加入量,单位为kg: tfk crlfkMVCS . (D.12) 式中: Vr 单次溶肥推荐加水量(L); Clf 肥液浓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为0.01Clf0.8,推荐值为0.5Clf0.8; Sk 本次使用钾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kg/L)。 D.3.5.8 用公式(D.13)计算出单次溶肥推荐氮肥加入量,单位

    40、为kg: DB37/T 31742018 15 :/tfn ctfk ck nMMR . (D.13) 式中: Mtfk-c 单次溶肥推荐钾肥加入量(kg); Rk:n 本次追施钾肥与追施氮肥的重量比值。 D.3.6 当Rk:n1,且RS-k:nRk:n,或Rk:n1,且RS-k:nRk:n时,用公式(D.14)计算出单次溶肥最大氮肥加入量,单位为kg: tfn blfnbucketMCSV . (D.14) 式中: Clf 肥液浓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为0.01Clf0.8,推荐值为0.5Clf0.8; Sn 本次使用氮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kg/L); Vbucket 溶肥桶的最大加水量(

    41、L)。 D.3.6.1 用公式(D.15)计算出单次溶肥最大钾肥加入量,单位为kg: : tfk btfn bk nMMR . (D.15) 式中: Mtfn-b 单次溶肥最大氮肥加入量(kg); Rk:n 本次追施钾肥与追施氮肥的重量比值。 D.3.6.2 用公式(D.16)计算出灌溉单元需注入肥液的体积,单位为L: /10000tftfn atlfnVMACS() . (D.16) 式中: Mtfn-a 单位面积追施氮肥量(kg/ha); At 灌溉单元的面积(m2); Clf 肥液浓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为0.01Clf0.8,推荐值为0.5Clf0.8; Sn 本次使用氮肥在常温条件下的

    42、溶解度(kg/L)。 注:当VtfVbucket时,灌溉单元所需的溶肥次数n=1,单次溶肥推荐加水量Vr=Vtf; D.3.6.3 用公式(D.17)计算出单次溶肥推荐氮肥加入量,单位为kg: tfn crlfnMVCS . (D.17) 式中: Vr 单次溶肥推荐加水量(L); Clf 肥液浓度调整系数,取值范围为0.01Clf0.8,推荐值为0.5Clf0.8; Sn 本次使用氮肥在常温条件下的溶解度(kg/L)。 D.3.6.4 用公式(D.18)计算出单次溶肥推荐钾肥加入量,单位为kg: :tfk ctfn ck nMMR . (D.18) 式中: Mtfn-c 单次溶肥推荐氮肥加入量

    43、(kg); DB37/T 31742018 16 Rk:n 本次追施钾肥与追施氮肥的重量比值。 D.3.7 用公式(D.19)计算出灌溉单元完成补灌所需要的时间Ti,单位为h: /1000itiTMIAF() . (D.19) 式中: MI 拟补灌水量(mm); At 灌溉单元的面积(m2); Fi 灌溉水流量(m3/h); D.3.8 用公式(D.20)计算出推荐开始注肥时间Tstart,单位为灌溉单元补灌开始后h: /3startiTT . (D.20) 式中: Ti 灌溉单元完成补灌所需要的时间(h)。 D.3.9 用公式(D.21)计算出推荐停止注肥时间Tstop,单位为灌溉单元补灌开始后h: 2/3stopiTT . (D.21) 式中: Ti 灌溉单元完成补灌所需要的时间(h)。 D.3.10 用公式(D.22)计算出灌溉单元适宜的注肥流量,单位为L/h: /tftfstopstartFVTT() . (D.22) 式中: Vtf 灌溉单元需注入肥液的体积(L); Tstart 推荐开始注肥时间,即自补灌开始到注肥开始的时间(h); Tstop 推荐停止注肥时间,即自补灌开始到注肥结束的时间(h)。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T 3174-2018 小麦微喷补灌节水技术规程(山东省).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页脚通栏广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诚招英才 - 文档分销 - 服务填表 - 联系我们 - 成长足迹

    Copyright ©201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咨信网 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     【我的客服】        【意见反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elp@zixin.com.cn       文档合作和网站合作邮箱:fuwu@zixin.com.cn          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     |   证照中心

    12321jubao.png12321网络举报中心 电话:010-12321  jubao.png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电话:12377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收起
    展开